浅谈齐鲁文化之山东临沂褚庄泥哨
论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点

论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点
临沂是山东省的一个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
们世代相传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如语言、手工艺、音乐、舞蹈、戏剧、节日、习俗等。
临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并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语言类
临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临沂方言。
临沂方言是山东方言的一种,较其他方言独特,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临沂方言音调悠扬、语速飞快,有着独特的韵味,是临沂人民日
常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二、手工艺类
临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二是临沂刺绣。
临沂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瑰宝之一,具
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
临沂刺绣以其精致的刺绣工艺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丝绸”。
三、音乐舞蹈类
临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三是临沂秧歌。
秧歌是中国传统音乐舞蹈形式之一,源于丰
收时庆祝的民俗活动。
临沂秧歌具有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和编排,节奏独特、动作优美,
表达了临沂人民勤劳、乐观、热情的精神风貌。
四、戏曲类
临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四是临沂梆子。
临沂梆子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以其独特的
唱腔和戏曲表演艺术而闻名。
临沂梆子的剧目丰富多样,内容涵盖历史、民间故事、传说等,富有地方特色。
五、节日习俗类
临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五是临沂春季植树节。
临沂植树节始于1979年,每年3月12日举行。
植树节期间,临沂市民和游客都会参与植树活动,表达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成为展示临沂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方式。
泥哨

22泥 哨■卢绪首/日照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星期天,同事相约拓展训练完后攀爬云蒙山。
沿着山路和台阶,上上下下,欣赏着蒙山美景,呼吸着新鲜空气,累并快乐着。
突然一声声似曾相识动听悠长的鸟鸣声吸引了我们,情不自禁四处张望,原来是艺人吹奏的泥哨声,逼真动听极了。
我不自觉凑上去:一箩筐泥哨,小鸟形状,头上有冠,两侧各有一小孔,底部也有一小孔,烧制的似涂了一层釉,通身透着粗制而古朴韵味。
伴随着一声声的鸟鸣声,看着这些粗制而古朴的泥哨,一下把我带回了童年的那个时候。
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经历了“三年灾害”,全国生活普遍匮乏,尤其农村要是能解决吃饭且略有剩余,那就算好农户了。
我们童年就是生活在那时的农村,我们那一代普遍较矮。
当时我们农村每家都有二三个孩子,父母似乎也不怎么宠我们,孩子们都是自然成长,还给生产队里、家里干农活,割草喂牛喂羊喂兔子。
虽然那时农村生活贫乏,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玩具,但玩是我们孩子的天性,在村里老人、闲时的大人帮助和支持下,我们自创或学会了很多玩法,也自制了很多玩具:老鹰捉小鸡、丢沙包、踢毽子、跳绳、顶腿、打陀螺、打瓦、链子枪、弹弓、射箭、泥哨……其时,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做泥哨,吹泥哨。
六七十年代,我们老家那一带几乎每个男孩都希望拥有泥哨。
泥哨,是我们孩童的主要乐器,那时的我们总想选用最好的材料,做出自己最满意的泥哨。
纯粹的胭脂泥细腻无杂质,适合做泥哨、泥壶等精品,为此我们经常混迹于有风化土的斜坡,寻找一种叫胭脂泥的夹缝残积土。
找到胭脂泥后,剔除杂质,将其混合一定数量的水,反复揉搓,做到均匀柔顺,随后用手捏或模具使之成形,通常修整成鸟形、鸡形等形状,然后用较粗的铁丝、细枝条从泥胎头部试探着穿向尾部,通过腹部时向两侧旋转侧压扩腔,直到穿透尾部,再在中上部轴线或两侧适当位置做出与中间通孔相连的一个、两个音孔,当然有灵巧的还做出四孔五孔,甚至更多的音孔也不稀奇,最后阴干,放在炉火中烧制成泥哨。
更多的孩童们未等泥哨阴干,还带着泥土气息就急不可待吹演一气,有时虽然难听,满嘴泥屑,还是一脸满足一脸笑意。
浅谈枣庄洛房泥塑的艺术特色及保护发展

浅谈枣庄洛房泥塑的艺术特色及保护发展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术,而枣庄洛房泥塑则是中国传统泥塑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枣庄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泥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洛房泥塑则是枣庄泥塑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洛房泥塑不仅在工艺技术上独步一时,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本文将从枣庄洛房泥塑的历史渊源、工艺技术、艺术特色和保护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艺术的价值与魅力。
一、历史渊源枣庄洛房泥塑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汉代的飞狐泥塑便是枣庄洛房泥塑的祖师爷。
当时的泥塑器物主要有神兽、人物、花草等,工艺十分精湛。
随着历史的发展,洛房泥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当地传统手工艺品。
清代乾隆年间,洛房泥塑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山东手工业的一大特色。
二、工艺技术洛房泥塑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泥胚、雕刻、烧制和上色等环节。
首先是选料,洛房泥塑所用泥料主要有青泥、白泥、黄泥和红泥等,每种泥料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需要进行细致的搭配和调配。
然后是泥胚,泥胚是洛房泥塑的基础,要通过掰、捏、捻、粘等方式将泥料制作成所需的形状。
接下来是雕刻,雕刻是洛房泥塑工艺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要根据所制作的形象精细地进行雕刻,表达出人物或者动物的形态和神态。
最后是烧制和上色,烧制是指将制作好的泥胚放入窑中进行烧制,使之成型;而上色则是指对烧制好的泥塑进行彩绘,增加艺术表现的层次和立体感。
三、艺术特色洛房泥塑在艺术表现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
首先是形象生动,洛房泥塑所制作的形象生动传神,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其次是造型精致,洛房泥塑所制作的作品线条流畅,造型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洛房泥塑的题材广泛,既有山东地域特色的人物、传统戏曲人物,又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题材,涵盖面广,丰富多彩。
最后是色彩鲜艳,洛房泥塑经过上色之后,色彩鲜艳,光彩夺目,增加了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
四、保护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论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点

论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点临沂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非物质资产,包括各种非物质文化的实践和表现形式,例如声乐、舞蹈、戏剧、民间工艺、传统医学、民俗风情等。
一、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类1. 临沂鼓:临沂鼓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鼓乐,主要流传于临沂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
临沂鼓以其独具特色的音乐旋律和过硬的鼓技,在当地人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2. 刘公岛腰鼓:刘公岛是临沂市河东区的一个岛屿,腰鼓是刘公岛的一种悠久的民间表演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3. 客家花鼓戏:客家花鼓戏是临沂市沂南县的一种民间戏曲,其特点是表演生动、富有地方色彩、剧情感人,是当地民间文艺的代表之一。
二、传统手工艺类1. 大园烤烟:大园烤烟是临沂市莒南县传统的一种烤烟技艺,主要通过手工操作将烤烟叶制成高质量的烤烟产品,是当地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2. 玉雕工艺:玉雕工艺在临沂市历史悠久,具有非常高的工艺价值和收藏价值。
当地玉雕艺人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对玉石的独特理解,创作出许多精美的玉雕艺术品。
3. 高靠橱雕刻:临沂市沂水县的高靠橱雕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木雕艺术,它以其复杂的雕刻技巧、精美的造型和浓郁的地方风情,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和收藏家。
三、传统医学类1. 中药材:临沂市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
这里出产的中药材品种繁多,质量优良,深受广大中医爱好者和病人的信赖和青睐。
2. 足疗按摩:足疗按摩是临沂市一种传统的养生保健技艺,主要通过手法按摩、推拿、揉捏等方式对人体脚部进行治疗和保健,有很好的疗效和养生效果。
以上仅是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代表,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非常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反映了临沂市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是临沂市珍贵的精神财富。
论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点

论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点1.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是临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手工艺包括剪纸、泥塑、皮影、竹编、刺绣、草编等等,每一种手工艺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技艺。
这些手工艺不仅保留了临沂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更是临沂文化的象征。
2.传统美食临沂是山东省的重要农业基地,这里的农产品丰富多样。
同时,临沂的传统美食也十分丰富,各种特色小吃和大菜肴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
比如,花糕、阔少爷、熘肝尖、臊牛肉等等都是临沂的传统美食,这些美食体现了临沂淳朴的农村文化和独特的美食文化。
3.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活动是临沂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民俗活动包括农民画、龙舞、唢呐表演、社火表演、布袋戏等等,这些活动在临沂的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更是临沂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节日习俗临沂的传统节日也是非常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特有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这些节日习俗反映了临沂人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临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独具特色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这些特色包括蓝剪纸、山东泥塑等等,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这些独特的特点展示了临沂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区别,是临沂文化的象征。
2.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比如,龙舞、社火表演等民俗活动与临沂的历史紧密相连,这些活动是临沂历史文化的体现。
3.保留性强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性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留性强,为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人才辈出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的人才,这些人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上做了出色的贡献。
这些人才的涌现,进一步推动了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综上所述,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特色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保留性强,同时吸引了众多的人才。
临沂文化

临沂十大民俗临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鲁南古城秀、琅琊圣贤多”,蒙山沂水孕育了“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算圣”刘洪、大书法家颜真卿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文韬武略,彪炳千秋。
与此同时,临沂还是革命老区,曾涌现出“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等一批英雄群体。
汉晋文化、兵学文化、孝文化等民族文化秉承相传,《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在临沂出土,破解了千年之迷。
临沂不仅有着丰厚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制品、印花布、泥制玩具、民间剪纸、香荷包、草柳编、地方戏曲——柳琴戏、民歌、民舞等民间艺术流传至今。
柳琴戏已被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张亮丽名片,全力彰显老区临沂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
1、柳琴戏:沂蒙地区的戏曲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以柳琴戏最为著名。
建国之初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柳琴演员,如李春生、唱青衣花旦的张金兰等。
柳琴戏旧称拉魂腔,唱词通俗生动、善于铺陈,尤其长于叙事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柳琴戏的唱腔音乐,源于临沂流行的姑娘腔、花鼓调,并受到柳子戏的影响,其唱腔以多彩的花腔、独特的拖腔为主。
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表演朴实、生活化。
特别是小丑的表演,诙谐又不流于庸俗。
2、沂蒙剪纸:沂蒙剪纸是具有双重价值的工艺品,各乡镇较大的集市都有剪纸出售。
千姿百态,争相斗妍的枕头花、鞋花、帽花以及供恋人们选购的鞋垫花,应有尽有。
每当新春佳节,城镇乡村家家户户不仅贴有春联,在门楣下还垂挂着一排排五彩缤纷的门笺。
它迎风飘舞,火爆兴旺,和春联、门画交相辉映,与冰天雪地、色彩单调的自然环境形成强烈对比,给节日的新春增添了喜气洋洋的热闹气氛。
3、印花布:沂蒙印花布的印花工艺,分蓝印和彩印,以蓝印流传最为广泛。
蓝印花布是用防染方法印制而成的。
印花板过去采用油纸刻制,现大多改为塑料板。
印染时,把豆浆、石灰、蛋清等混合成为涂料,透过印板刷在布上,晒干后再用靛蓝进行煮染即成。
靛蓝是从蓝草植物中提取的,物理性能稳定,色泽素雅,经久耐看。
山东民间泥玩具的艺术特色

山东民间泥玩具的艺术特色摘要:山东泥玩具是流传齐鲁地区三百余年的民间工艺品,由创始之初的养家糊口、谋生之道的营生,不断发展演变,仪态真实亲切自然、古朴浑厚、单纯热烈、成为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饱含温情的艺术奇葩。
关键词:山东泥玩艺术特征传承演变审美意蕴山东泥玩具是山东泥玩具是山东地区历史上广泛流传的民间手工艺,一般就地取材,使用的是当地的泥土,经过模、捏、揉、团、着色、绘等手工工序,制作出的不同风格、不同造型的玩具?。
山东泥玩具主要分布在临沂地区的苍山、褚庄等地。
一、苍山县小郭村泥玩苍山县戏剧人物以单件直立造型为主,高约18厘米,模制,空心,白粉底色,彩绘时以小笔触涂色,很少有大面积的色块。
墨线纹饰潇洒自如,随意性较强。
这里的戏剧人物因用色丰富灵活、墨线潇洒自如,故能形成较强的动感,在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笔触中,隐约现出舞台上戏剧人物的风韵。
为了使色彩不一脱落,玩具的表现罩有一层鸡蛋清:是将鸡蛋清换匀、兑水、涂在表面,晾干后现在较弱的光泽,油润含蓄。
制作工艺多是采用泥模成型,成型后在泥坯上涂白粉作底色,再施以掺胶的大红、桃红、黄、绿、紫等品色,最后用黑色勾勒,有的背部和底部仍表露泥土本色。
二、褚庄泥玩曾出产“五丝哨”,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拴挂一枚小陶哨,佩戴在孩子们的胸前,用以祈福消灾辟瘟病。
这种习俗与古籍《风俗通义》所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的说法相符,当是古俗在褚庄地区传承深化的结果。
“五丝哨”今已不传,但牛头哨与双音哨却仍然盛行。
这些泥哨均设双孔,一深一浅,一粗一细,吹奏时声音一高一低,双声共鸣,十分悦耳。
褚庄的泥鸟、泥鸡造型较为粗糙,但装饰纹样富于变化,同是一种造型的鸟,却可分别用牡丹、菊花、条纹、网纹、点纹等十几种花纹装饰鸟身。
褚庄泥鸟、泥鸡的底色不用白粉底色,这里是用“红土子”打底。
先把红土子研碎磨细,调上水胶,涂染在泥胎上,晾干后方施彩绘。
论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点

论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点临沂,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临沂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承载着临沂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非遗既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和担当。
本文将从分类和特点两个方面来介绍临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分类1.传统技艺类传统技艺类非遗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术,包括了编织、纺织、剪纸、泥塑、雕刻、烙画、年画等,是一种世代相传的劳动技艺。
在临沂,剪纸、泥塑等技艺非常有名,代表了临沂老百姓的智慧和创造力。
2.传统表演类传统表演类非遗是一种古老的表演艺术,包括了戏曲、舞蹈、曲艺等,是一种通过舞台表演形式进行传承的文化。
在临沂,花鼓戏、秧歌等表演形式历史悠久,多年来一直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和传承。
3.传统习俗类传统习俗类非遗是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了节庆习俗、民俗活动等,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
在临沂,过年的舞龙、舞狮、走亲访友的习俗,很好地体现了临沂人民的热情和勤劳。
4.传统美食类传统美食类非遗是一种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包括了传统饮食、烹饪技艺等,是一种传承世代的饮食习惯和传统菜肴。
在临沂,特色的鲁菜,在当地人民中享有盛誉。
二、特点1.丰富多彩临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既有传统手工艺品,也有古老的表演艺术和传统习俗,还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为临沂的文化传承增添了不少色彩。
2.历史悠久临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凝聚了临沂人民多年来的智慧和勤劳。
这些非遗,成为了临沂的历史和文化记忆,是临沂人民的宝贵财富。
3.民俗性强临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浓厚的民俗性,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了临沂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这些非遗,是临沂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沂人民精神家园的一部分。
临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在数量、种类还是在传承、保护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担当,希望临沂的非遗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我们的后代能够继续感受到这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齐鲁文化之山东临沂褚庄泥哨摘要:研究民间美术不仅仅是出于对于民间传统的保护,更多要将民间美术中的优秀的元素提取,应用到现在的设计以及生活中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民间美术主要的原则与方法。
将其优秀的部分提取出来为现在及将来的生活和艺术服务是研究
民间美术的主要宗旨。
关键词:民间美术;泥哨;造型;色彩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1-0163-01
中国民间美术是以农村劳动妇女为主体的中国农民亿万劳动群众创造的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体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地域特征,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态中历史最悠久、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形态之一。
齐鲁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不仅仅地域广大,其艺术的形式也繁杂多样,其民间美术作品实用与欣赏兼有。
虽然有的作品显得稚拙、粗犷,不合艺术的常规,但是从不矫揉造作,反而表现出淳朴之美。
不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乡土的真情。
笔者在这里以山东临沂褚庄的泥哨为例,通过了解他的艺术造型、色彩以及艺术创作的风格来进一步了解整个齐鲁文化的特征。
首先要来追究一下历史来源,据传,当年褚村中有一村民被征
去修临沂城墙,得一泥马,回到家后,仿造其制作的方法,塑造了八洞神仙,到市面叫卖,很受欢迎,便逐渐形成了一门手艺,其周围的邻居也纷纷前来学习,学习制作泥哨的人也逐渐增多,形成了代代相传,种类也逐渐增多。
以鸟兽鱼虫、神话故事、戏剧人物和瓜果之类为题材的泥玩具,造型新颖奇巧,富有夸张性,且制作精良,色彩绚丽,曾一度成为当地百姓的一门职业,不仅仅用来养家糊口,甚至销售至江苏、河北等地。
当时民间流传着”贞一吴兰印票子(临沂城王贞一和吴兰两家给官方印制流通货币),不如褚庄泥哨子;铁匠木匠强,不如佃文家泥哨行”(指制作、批发泥哨的褚佃文泥哨行)的民谣,说明当时褚庄泥塑玩具生产十分兴旺。
山东临沂褚庄的泥哨制作工艺也是之分考究的,首先是以当地特有的泥土为原料,加入水搅匀,塑造成各种造型,晒干之后放入窑内烧制,出窑之后,在烧制好的胚胎涂上一层白色的底子,然后再根据造型的不同进行色彩的绘制。
这里用来进行绘画的颜色是添加了胶的特殊颜色。
绘制完彩色之后再用黑色进行描边勾勒,已达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完成后的泥哨主要分为五丝哨、牛头哨、双音哨等几种,据《中国民间玩具简史》载:临沂市东去三里为九曲乡的褚庄,这里盛产泥人、泥鸟、泥公鸡、泥马和牛头哨、双音哨。
历史上,褚庄曾以出产“五丝哨”而著名,它是一种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为主要色调的丝线拴挂一枚小陶哨,佩戴在孩子们的胸前,用以祈福消灾辟瘟病。
可惜的是“五丝哨”今已不传,但牛头哨与双音哨却仍然盛行。
这些泥哨均设双孔,一深一浅,一粗一细,
吹奏时声音一高一低,双声共鸣,十分悦耳。
在色彩的应用上,山东临沂褚庄的泥哨完全继承了山东的民间艺术色彩热烈而含蓄明朗、古朴、火爆典雅的特征,整体观察色彩艳丽而又不失稳重大气。
在仔细研究细部,就会发现泥哨在色彩上的大胆使用,他们把品红、粉绿、棕黄、宝蓝、茄紫等艳丽的色彩结合,在加以稳重的黑色勾勒,是原本跳跃的颜色又不失淳朴稳定,各个颜色的面积大小,以及与周边相邻颜色的选择,都是十分考究的。
在造型上山东临沂的泥哨造型敦厚,线条自然没有江南轻柔细致,也没有陕北的粗犷。
但是却敦厚不失细腻的韵味,单纯却又不轻浮,其中所蕴藏的韵趣十分值得揣摩。
一般有人物动物两种造型,以人物为例,造型十分简练,以圆雕为主,眼鼻嘴等部分形象稚拙。
总体上可以做到稳重敦厚中见灵秀变化丰富而不繁琐累赘, 使之
更富有朝气。
再如对于泥公鸡的塑造,为了使其形象敦厚憨实,将其脚全部省略掉。
而颈部和头部却十分的夸张饱满,充分体现了公鸡那种雄赳赳气昂昂的体态。
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山东临沂褚庄的泥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这门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他们有了越来越多致富的门路。
时至今日,可以熟练的掌握这门手艺的只有一些老人了,这应该也是如今大多数的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
幸好在人们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的需求。
最近几年,当地政府开
始发掘当地的民间民俗,褚庄的泥哨也被列为其中。
越来越多的老艺人被发掘出来,将他们的手艺作为一种艺术往下传承。
研究民间美术不仅仅是出于对于民间传统的保护,更多要将民间美术中的优秀的元素提取,应用到现在的设计以及生活中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民间美术主要的原则与方法。
通过对山东临沂褚庄泥哨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的研究齐鲁文化,研究地域的差异对于艺术造成的影响。
并且将这种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的艺术中的优秀元素,包括其色彩、造型等等提取出来,应用到现代设计和现代的绘画创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2]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北京:五洲传播,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