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方言节目的优缺点

合集下载

方言类新闻节目的优劣势和发展前景

方言类新闻节目的优劣势和发展前景

浅析方言类新闻节目的优劣势和发展前景【摘要】方言类新闻节目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电视新闻节目样式,它属于民生新闻的一个范畴。

主持人用地方观众耳熟能详的方式讲述民生,以轻松调侃的方式披露新闻,并以平民的视角对新闻加以评点。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平民化的风格,成为方言类新闻节目赢得收视率的重要利器,然而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其只能走小众化的道路,并且存在低俗化等问题。

本文以南方电视台的粤语新闻节目——《今日最新闻》为例,分析方言类新闻节目的特点,探究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方言节目进行发展趋势和前景的探讨。

【关键词】方言类新闻;今日最新闻;受众;内容;主持人随着媒体竞争日益加剧、传媒市场进一步细分,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态——方言电视节目应运而生。

在全国性媒体和省级卫视的强势挤压之下,一些地方媒体为了争夺受众,以在传媒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纷纷利用自身的地方优势,打出“本土牌”。

1994年,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开播拉开了电视方言节目热播的序幕;2001年,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开播,收视率额节节攀升;类似的节目在众多地方媒体相继“开花”,如湖南经视的《越策越开心》、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南京电视台的《听我韶韶》、广东电视台的《630新闻》、《今日关注》等。

2004年,广东南方卫视正式上星播出,是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国内唯一以粤语播出的卫星频道。

据统计,广东电视台的粤语新闻,平均收视率为9%~18%,是同时期普通话新闻最高收视率的10倍左右。

《今日最新闻》是南方卫视tvs-2于2009年全新打造的一档评论性粤语新闻栏目,以“同声同气自己人”的本土特色,主持人用幽默诙谐的粤语言语、市民化的视点,报道并评点身边发生的民生新闻。

自开播以来,《今日最新闻》一直位居广东新闻节目收视率的前列。

一、粤方言新闻节目《今日最新闻》的特点南方电视台tvs-2是国内唯一以粤语播出的卫星频道,其栏目《今日最新闻》2009年开播,短短几年就形成了自身报道风格,精心打造本土特色品牌,近年来收视率一直位居广东新闻节目的前列,在2011年,节目从原来的30分钟延长至45分钟。

电视方言类节目的优缺点论文

电视方言类节目的优缺点论文

电视方言类节目的优缺点论文一、电视方言类节目出现的必然性电视方言节目是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地方语言为表达形式而推出的一类节目。

继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之后,电视方言节目逐步向全国各地蔓延并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

湖南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一家老小向前冲》、《故事会》、《红胖子哈哈秀》等节目不但让观众津津乐道,同时也借由节目的高收视率捧红了主持人汪涵、马可以及本土相声演员奇志、大兵;而广州电视台的粤语新闻《新闻日日睇》、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上海电视台的方言情景节目《老娘舅》、福州电视台的《攀讲》等,这些节目的收视率都很喜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众的收视取向也越发地多元化和专业化,电视媒介已经进入了“窄播”时代,面对的目标受众也从原来的“大众”走向了“分众”,进而再走向有着特定收视喜好的“小众”。

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讲,集中精力办好特色频道和特色栏目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诉求点上,方言类节目作为电视市场细分的一个空缺,以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充分满足了地方观众的收视需要。

此外,电视方言节目在内容上大多取材于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平民化的节目内容为观众所喜闻乐见,易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和认同感;而富有地方特色、个性鲜明的主持人更是以一种“邻家小妹”或“邻家大哥”的亲切形象,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因此,电视方言节目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电视方言类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化方略电视方言节目发展到今天,引来了各界的质疑。

观察几种不同意见,我们发现目前电视方言节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可以从这些问题入手进行优化。

1.表达方式受到质疑,应予优化语言文字工作者认为,方言不利于推广普通话,在方言类节目一出现时就被质疑。

其实,这只是个节目比例问题。

也有语言学家认为,推广普通话和保存方言并不对立。

方言是地方生活方式、文化的重要载体。

有些描述地方风俗、特有文化现象的词语,只出现在该地的方言里。

电视方言节目的优势及前景管窥

电视方言节目的优势及前景管窥

电视方言节目的优势及前景管窥【关词】方言电视节目民俗文化多元化艺术感染力风土人情近年,用方言主持电视节目,已成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

方言这一“奇妙的传语言”,在节目主持人语艺术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生了神奇的传播效应。

它的要艺术效果体现在熟、亲切、轻松等几个方面,尤其够在本土观众当中生较强烈的共鸣,从而赢得较的收视率。

方言视主持,应充分运用家乡语言的熟感、亲切感,拉近与观之间的距离,使之在潜移化中接受思想传播效果。

应用方主持,切忌以此为噱头哗众取,吸引观众眼球,否则将成为昙花现,适得其反。

一、使用言能够使节目比较好地切入受众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理积淀的交汇点,增强语言感染力方言作为“一方之言”包含着民俗习惯、文化统、心理积淀等多地域文化信息,具有深厚的当地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当民间思想的朴素表形式。

方言在其流传的地和人群中,比任何一种外地来的语言包括国家行的普通话更具有活力,更具生命力。

我们发现懂得在节目主持过程中灵使用方言的主持人往往容被受众接受、喜爱。

如山西电视台的《老西谝吧》、《醋故事》,大同电视台的《周末茶座等节目开播后,在当地观众中起了强烈的反响。

方言浓烈的域文化印迹对方言区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深刻、持久终身影响。

主持人使用“土气”“粗陋”的方言使们找到了返璞归真的感觉受众的思维阐发与持人语言表述趋于同步从而在节目中获得对本土文化强烈的依附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使用方言持节目,顺应了当今开放、多元社背景下民众对于文化多元内心诉求新中国建立后,大力普及普通话,使得长时期内广播电视几呈现出一个纯普通话声屏世界,显得单一甚至乏味。

视和广播里充满了严肃的面孔和声,观众被政治味浓厚的生硬腔、话腔、文件腔形成的“高雅”意的纯普通话世界所淹没。

当今在开放、多元的文化语境的背后,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变迁的大背景。

人们不希望所有广播电视时刻都是严肃、高的,而是更加愿意在们寻求轻松、流行、时尚、刺激,有一部分广播电视目能够为他们提供消遣娱、缓解压力、情感交流、色认同的开放的文化游。

方言类电视节目的优势及前景管

方言类电视节目的优势及前景管

方言类电视节目的优势及前景管作者:陈斌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方言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并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

本文分析了电视方言节目的成因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建设性思考。

【关键词】方言类电视节目《拉呱》《阿六头说新闻》近年来,随着我国电视传媒行业不断发展,各类型频道大量开播,电视媒体的竞争也日益加剧。

而我国既有的这种中央、省、市各级电视台在城市交叉覆盖的电视体制,客观上加重了地方电视台的生存压力,使其生存状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突破困局求得发展,地方电视台只能从夹缝中寻找空隙,在节目的个性化、本土化、分众化方面进行改造。

于是,方言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并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

从湖南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山东电视台的《拉呱》、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一批优秀节目中我们可以发现,方言这一“奇妙的传播语言”,在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产生了神奇的传播效应。

它充分运用本地居民对家乡语言的熟悉感、亲切感,在观众当中产生较强烈的共鸣,也为节目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一、电视方言类节目的成因及优势方言类电视节目之所以能红透“半边天”,受众需求是其根本原因。

一方面,在方言电视节目和普通电视节目同质的情况下,有方言背景的受众更倾向于收看本方言的电视节目。

一些研究者曾分析了方言节目存在的社会环境,认为方言节目活跃的地区大都具备几个特点:文化厚重而活跃,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活悠闲而富足。

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市民,自然而然地会对自己的家园产生自信甚至自恋。

就像2005年10月31日,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方言民生节目《拉呱》正式开播,节目带给济南人的最大新意不是新闻本身,而是它体现出济南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济南人对自我的一种认同,一种对本地文化与方言的呼应。

于是,山东齐鲁台在这一时间段的收视率一路走升,《拉呱》以及它的主持人“小么哥”,单从名字上就能给山东观众一种亲切感,让人产生一种收视欲望,再加上用方言讲述百姓的家长里短,就像邻里聊天一般亲切,拉近了主持人和观众的距离,成就了这档民生新闻类节目的成功。

浅谈方言节目的优势和局限性

浅谈方言节目的优势和局限性

摘要:我国是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文化种类多样。

近年来,由在央视春晚上方言小品的跑火,各地电视台也开始依靠方言类节目而大放异彩。

此类节目着实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光,但在传媒界对此类节目的评价却各说纷纭。

本文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方言类节目现状及其优势和局限性做了详细、全面的分析研究,探求其存在的目的与意义。

从多个角度认识方言类节目,对方言类节目的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便方言类节目在文化传播中发挥其优势从而更好地引领民众思想与娱乐精神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方言节目;优势;局限性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dialect programsAbstract:Our country is multi-ethnic composition of the 56 ethnic minoritie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al diversity species. In recent years, run by a fire in the CCTV Spring Festival Evening Pieces dialect, local television stations have begun to rely on the dialect class program and shine. Such programs really attract a lot dialect class program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atus quo and do a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existence. Understanding the dialect class program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in the epilogu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type of program development dialect, the dialect class program to play to their strengths in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better lea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thought and the spirit of entertainment.Keywords:Dialect programs; advantages; limitations前言随着我国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不断进步,各传媒主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方言新闻节目存在的原因分析

方言新闻节目存在的原因分析

方言新闻节目的存在分析摘要:随着新闻节目的日益发展,方言新闻节目的出现为新闻播报增添了亮点。

方言新闻节目为何能在新闻节目竞争激烈的今天出现?它的存在有何原因,它存在何种劣势,如何更好地发展方言新闻节目,成为了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方言;方言新闻节目;存在;发展一、方言与方言新闻1、方言我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

由于各个地域文化不同,产生的语言也不尽相同,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也就是我们称的方言。

方言,“是一种以社会化或地域化为标志的某个语言的变体,它由特殊类型的句子结构、语汇及发音所组成。

它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和载体,一种文化存在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独特的或具有特异性的语言的使用。

”1方言是语言分化的结果,也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

方言存在着浓厚的地域化,它只通行于某个阶层或某个地域。

正因为它独特的地域性,方言代表着一个地域的地方文化,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有它的独特性和存在的价值。

方言不仅是当地人民对自身语言的认可,可以增强人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2、方言新闻节目(1)什么是方言新闻节目在民生新闻热后,方言新闻节目开始走红,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所谓方言新闻节目,就是以方言的形式来播报新闻的一种节目形态。

方言新闻节目的独特之处在于“方言”。

语言是表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方言作为特定地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容易与受众产生心理的亲近感,是准确叩击当地受众集体心理最有力的工具。

方言新闻节目通过方言载体、以故事化的方式将新闻内容与文化对接,成为1李慎波,方言传播现象的多元解读[J],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4,3.本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展示舞台,比用普通话播报新闻更能引起本地受众的关注和共鸣,为常规新闻之外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是一种对传统新闻节目的形态创新。

方言新闻节目关注焦点的是民众的生存状况及生存空间,以平民的视角出发来选择新闻内容,充分体现了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理念。

同时,方言新闻节目将新闻语言进一步口语化、通俗化、生活化,应用生动活泼地播报方式,有趣地报道新闻,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信息,取得了不错的收视。

解析广播电视节目的“方言现象”

解析广播电视节目的“方言现象”

解析广播电视节目的“方言现象”摘要:近年来,方言节目出现在各大广播电视中,因为其平民化、生活化的特点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为主流普通话电视节目做了一定的补充和调剂,也取得了一些社会反响,但部分方言节目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质疑。

基于此,本文对当下广播电视中的方言节目现象进行了理性化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广播电视;方言现象;优势;缺陷方言是地域差异的载体,是一种地方文化,蕴含的意义比较丰富和深刻,且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随着媒体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方言节目被应用到了广播电视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但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具有两面性,方言节目同样如此,在其盛行的背后也带来了部分不利影响。

一、方言节目在广播电视中产生的积极影响(一)贴近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民俗习惯。

广播电视中的方言节目收视率比较高且受人们的喜爱,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方言节目运用的是家乡语言,人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熟悉感和亲切感,使节目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更为贴近。

方言作为地方语言,其中包含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地方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文化特性和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体现着当地最为原始和朴素的思想,因此,方言节目在当地人们眼中比普通话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更为亲切。

通过相关调查得知,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懂得合理使用方言的主持人都比较受大众群体的欢迎和喜爱,比如,在一些当地人说当地事的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把当地的历史故事、风俗人情、以及传统文化用方言表述出来,必要情况下使用只有本地区群众才能听懂的词汇和语言,既可以让受众群体获得本地信息,了解本地文化,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幽默性,也可以活跃受众群体的情绪和心态[1]。

(二)顺应受众群体对多元化文化的需求。

现阶段,人们处在信息化的时代,心理压力和生活负担都比较繁重,在开放性、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的影响下,人们希望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节目来进行情感交流、消遣娱乐、释放压力等多元化的活动,对严肃、古板、高雅等的广播电视节目逐渐产生了视觉和听觉疲劳,需要愉悦、流行、刺激等的广播电视来起到调剂的作用。

浅析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方言表达

浅析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方言表达

浅析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方言表达作者:杨帆来源:《活力》2013年第11期[关键词]民生新闻;方言;可持续发展电视新闻竞争激烈,地方电视台走本土化道路,扬地域性优势就是根本。

只有贴近观众、贴近生活,强化服务意识,才能使地方台办出特色,从而在媒体残酷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方言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从2004年掀起热潮以来,这类节目在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中一直居高不下,但是随着类似节目的不断出现,此类新闻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

一、方言类新闻节目的优势不容否认,方言新闻栏目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栏目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贴近百姓生活,不少方言节目创造了当地收视率新高。

首先,主持人从着装到言谈举止有着鲜明的本土特色,他们操着原汁原味的方言讲述市井新闻和奇闻趣事,反映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亲切的乡音拉近了媒体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使新闻的传递更加贴近百姓。

其次,方言类民生新闻节目最大程度和最广泛地实现“民众本位”的回归。

当前公众对话语权的需求日益高涨,尤其在网络,谁都可以成为一个自由评论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很多方言类新闻在麻辣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话语权、民主监督权和参与权。

打破了专家、社会名流、官方新闻来源占主导地位的藩篱,以平民的身份、平民的视角、平民的心理为依托,将强势话语权向基层倾斜。

二、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局限性1.将传播对象局限于本地老居民,新进入居民以及城市中的流动人群更是被排斥在外。

2.所有的方言类节目,似乎都难逃一个“俗”字。

语言俗,内容俗,思想俗。

方言类民生新闻节目在题材上局限在市井新闻,百姓的家长里短。

在报道的内容上以软性新闻报道为主,逐渐减少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的比例。

这一特点不可避免的导致新闻的平民化和低俗化。

3.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很多方言新闻节目放低了要求,变成了娱乐全民的路线,或者干脆以纯粹的娱乐形式进行新闻的传播和解读。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方言晚新闻《我和你说》,直接使用“莲花落”来播报新闻,而扬州电视台的《新闻评话》则采用当地传统曲艺的形式讲述新闻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台方言节目的优缺点浅析
摘要:近年来,方言电视节目迅速成长,并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当前在方言节目一片红火的景象下,电视从业人员更应该以冷静的态度审视方言节目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正面引导,使方言节目发挥其正面积极的作用,真正做到服从和服务于群众的生活娱乐需求。

关键词:方言;电视节目;优点;缺点
中图分类号: h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4-0058-01
近年来,在全球开始重视保护民族文化的氛围下,方言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方言节目所传递出的亲切感,本土认同感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方言节目在本土观众中,特别是身处异乡的本土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而创造了各台较高的收视率。

当前在方言节目一片红火的景象下,也凸显出一些明显的缺点,比如题材单调,内容低俗,有些台大量制作方言节目导致太多太滥等问题也显得比较突出。

因此当前对方言节目适度把握,正面引导,使其扬长避短,发挥其正面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显得刻不容缓。

一、方言节目的优势
(一)具有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方言所包含的民俗民风、文化传统、心理积淀、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地方信息是普通话所不具备的。

方言在其使用的人群中,比任何一
种外来语言的生命力都要旺盛,囊括的信息更丰富,更生动,更贴近当地百姓的生活。

方言节目利用方言作为电视播报的载体,能够普遍引起观众的心理上与情感上的共鸣,相比普通话节目,方言节目显得更加亲切。

(二)方言类新闻节目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方言节目中,平民化、口语化的语言表现载体把电视中的人物置身于一个与普通观众平
等相处、诚恳相待的位置,使观众觉得电视里的人事不再是高高在上离自己很遥远的人事,而是使观众感觉他们就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员,从而拉近了电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

而方言独一无二的语音、表达方式、词汇体系以及强烈的感染力,不仅使主持人、剧中人物在表达自己思想时更独特灵活,感染力更强,而且使使用方言的观众对主持人、剧中人物的语更容易理解,自然而然地达到默契。

(三)方言节目顺应了当今民众对于文化多元的内心诉求。

建国后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工具更是被普通话所垄断,近年,在开放、多元的国际、国内文化背景下,观众希望看到轻松、流行、时尚、亲切自然的电视节目,以供消遣娱乐、缓解压力、情感交流。

电视节目中使用方言,给人们带来了新奇感、亲近感、认同感,顺应了部分人对文化多元的内心诉求,自然而然地为这部分观受众所接受。

(四)方言节目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入行门槛相对较低。

方言节目相对于传统节目而言形式上更为灵活多样,比如一些新闻节目主持人使用方言播报,变传统的播新闻为说新闻,使观众感同身受。

一些专题纪录片以方言栏目剧的形式情景再现更使观众如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关注积极性。

这些方言节目由于使用方言作为语言载体,使得不论是主持人还是演员在不受普通话限制的前提下入行的门槛相对较低,一些普通群众稍有表演天赋,具有一定的镜头感便可以参与这些节目,所以更能广泛围地网罗到相关人才参与进来,从而使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妙趣横呈。

(五)观众期望值较低,大大降低了节目制作成本。

方言节目由于参与者大都是普通群众,观众从心理上认为这类节目就是非专业的表演制作团队在制作,所以对这类节目的专业素质并不是太过苛求,使得这类节目制作成本相对低廉。

就拿电视剧来讲,一集传统电视剧投资成本至少也在四、五十万以上,而一集方言栏目剧的投资则仅有一、两万元,如此低廉的制作成本使得一些地方电视台也敢于尝试这类节目的制作,从而丰富了荧屏,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

二、方言电视节目的缺点
马克思唯物辩证观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与生俱来的两面性,方言节目的优势和缺点也是同时存在的。

(一)题材选择上方言节目具有极强的局限性。

方言节目一般比较适合一些轻松活泼的社会题材,如果重大题材也使用这一形式,则会让人产生不正规的感觉,继而影响观众对电视节目所播报内容真实性的怀疑。

方言类电视节目过于注重表现形式而忽视了承载传媒使命的题材内容选择,这些节目往往打着民生的口号把群众身边
的大事小事、有意义的和没意义的全部拉拢进来,不经筛选盲目乱做,把一些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家长里短一股脑的搬上荧屏,必然降低了电视媒体在群众心目中的权威信和公信度。

从现在全国方言电视节目来看选题范围狭窄、节目内容单一似乎已成为方言电视节目的通病,观众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

(二)一些方言节目流于低俗化,太过娱乐化。

有些方言节目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太过流俗,过于娱乐化,在节目中频繁使用方言中一些低级趣味的语素,打着给世人警告的招牌暴露他人隐私,满足了观众的窥探心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再有,各台方言节目娱乐化倾向非常严重,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大众的品位,不利于社会的艺术发展;另一方面,节目的媚俗化改变了媒介在传播中客观、中立的态度,刻意迎合受众,有些方言新闻经常传播一些不健康的方言或俚语,在客观上放大了这些不健康语言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对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三)对媒介传播功能的影响。

方言节目具有极强的排外性,方言节目使当地观众感觉格外亲切,而外地观众则会倍感别扭,加之不懂方言的人会出现听不懂的问题。

这就使得方言节目不可避免地会排斥掉一部分人。

电视媒介对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增强着社会的凝聚力。

电视节目的方言化,限制了观众群的范围,其影响力也必定减弱,其结果将不利于一个国家内部的文化交流和社会整合。

综上所述,尽管方言电视节目发展势头很足,但是作为电视媒体
的从业人员也不能盲目乐观,不能仅仅片面追求高收视率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置媒介的社会责任于不顾。

为了保证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健康稳定发展,采取一定的措施改革整顿是不容延误的。

各电视台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观众的调查研究,要全面掌握好方言节目的长度和数量,不宜过多且不能够盲目的增加数量、延长时长,自觉抵制三俗问题。

只有掌握好“度”,严把质量关,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大部分观众的需求,并照顾到其他观众的需求,有效地规避这些问题的产生或解决已经产生的类似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用好方言节目,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收视率,满足观众的休闲文娱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小寅,王秒秒.也谈方言电视节目[j].当代电视,2006,(6).
[2] 俞虹,金姗姗.直面方言播报主持[j].现代传播,2005,(1).
[3] 蔡敏.四川方言电视节目探索[j].当代电视,2004,(11).
[4] 邢斐.方言类新闻节日的劣势及负面影响简析[j].今传媒,2009(10).
[5] 陈督胜.浅谈俗语在方言新闻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0(21).
[6] 周振鹤,游汝杰. 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