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08年交通运输能耗数据及能耗构成(标准煤)

合集下载

中国历年能源统计(1990-2010)

中国历年能源统计(1990-2010)

指标名称地区名称指标单位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能源生产比上年增长%电力生产比上年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农、林、牧、渔业万吨标准煤工业万吨标准煤建筑业万吨标准煤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万吨标准煤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万吨标准煤其他行业万吨标准煤生活消费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电力消费比上年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万吨标准煤一次能源生产量万吨标准煤回收能万吨标准煤进口量万吨标准煤出口量(-)万吨标准煤年初年末库存差额万吨标准煤平衡差额万吨标准煤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电力生产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能源生产与消费弹性系数全国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能源生产增长与GDP 增长比较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能源消费总量(分行业)能源消费增长与GDP 增长比较综合能源平衡表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10392210484410725611105911872912903413261613241012425010912674.274.174.37474.675.375.274.171.972.61919.218.918.717.616.61717.318.518.2 2222 1.9 1.92 2.1 2.5 2.74.8 4.7 4.85.3 5.96.2 5.8 6.57.1 6.62.20.9 2.33.6 6.98.7 2.8-0.2-6.2 1.46.29.111.315.310.78.67.25 2.9 6.23.89.214.21413.110.9109.37.87.69870310378310917011599312273713117613894813779813221413383176.276.175.774.77574.674.771.769.669.116.617.117.518.217.417.51820.421.522.62.12 1.9 1.9 1.9 1.8 1.8 1.7 2.2 2.15.1 4.8 4.9 5.2 5.76.1 5.5 6.2 6.7 6.298703103783109170115993122737131176138948137798132214133831 4852509950204781510555055717.095905.45790.325832 6757871413762798122387855961911003221000809440990797 1213127813921317134913351449117916121381 4541475650585587562558635994.457543.1382459243 1247126914241910184720182267.882394.4325522812 3473397543615444554345195484470352135502 157991599315636157311541315745177141636814393145521.8 5.1 5.2 6.3 5.8 6.9 5.9-0.8-4.1 1.26.29.211.5119.98.27.4 4.8 2.8 6.13.89.214.21413.110.9109.37.87.696138100195104880111620117967129535134433133724128368115829 1039221048441072561110591187291290341326161324101242501091262312189146719201694 1310202233345492434254566837996484749513 5875581956335341577267767529766371536477 -3219-852-********-491618-14538781974 -2565-3588-4290-4373-4770-1641-4515-4449-3846-142900.580.10.160.310.550.830.290.181.6310.8 1.130.850.820.750.570.370.820.470.550.370.210.460.660.620.161.6310.810.70.790.780.770.550.360.8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106988120900143810163842187341206068221056235445260552 7271.872.375.17676.576.776.676.818.11716.614.813.412.611.911.310.52.8 2.93 2.8 2.93.2 3.5 3.94.17.28.28.17.37.77.77.98.28.62.4 6.6 4.613.914.39.97.4 6.515.49.49.211.715.515.313.514.614.51 5.68.48.39.11010.110.411.614.29.6 13855314319915179717499020322722468224627026558329144867.866.766.368.46869.169.469.570.323.222.923.422.222.32120.419.718.32.4 2.6 2.6 2.6 2.6 2.833.5 3.76.77.97.7 6.87.17.17.27.37.7 145531143199151797174990203227235997258676280508291448.29 391462336612671676806071633162286013.13 9544392347104088121771143244159492175137190167209302.15 214314532544286032593411371540313812.53 100671025711171128191510416629185832064322917.25 303931653520418048205031552259625733.58 5852603463346819783986919530974411771.34 1596516568175271982721281234502538826789.7131898.323.5 3.4615.316.19.99.68.4 3.99.59.311.815.615.413.514.614.4 5.68.48.39.11010.110.411.614.29.6 142605125310149082172129203344232225256034261111287011 135048137445143810163842187341216219232167235445260552 176018591908204325082939372530576511 143341347115769200482659326952311713490436764 9633111451169512989116461144810925102989955 1096225-710-814-1452-2436-104-1997-6860 -2926-9605-2716-2862117-3772-2642-4472-44370.290.80.51 1.39 1.420.950.640.550.561.12 1.11 1.29 1.55 1.51 1.3 1.26 1.220.580.420.410.66 1.53 1.59 1.020.830.660.411.13 1.12 1.3 1.56 1.52 1.3 1.26 1.210.582009年2010年27461929691677.376.59.99.84.1 4.38.79.35.48.17.113.39.210.430664732493970.46817.9193.94.47.88.6 306647.15325000 6251.18 219197.164562.0223691.846412.2612689.8133842.885.267.213.29.210.43112772746197627473138440-984146300.590.780.77 1.280.570.580.78 1.27。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3.19•【字号】津政发[2010]14号•【施行日期】2010.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津政发〔2010〕1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现将《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九日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一、自然状况及资源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三、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与成就第二部分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挑战一、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与趋势二、气候变化的影响三、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二、目标任务第四部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机构,健全管理体制二、完善政策法规,纳入法制化轨道三、引导产业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四、拓宽资金渠道,推进能力建设五、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六、开展国际合作,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七、增强环境意识,倡导低碳消费前言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的战略方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的目标;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发〔2007〕17号,以下简称《国家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折标煤系数)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折标煤系数)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589—2008代替GB/T2589—199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2589—199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本标准与GB/T 2589—1990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修改了格式;——更新了引用标准;——增加了术语;——进一步细化了能源种类;——修改了综合能耗的分类;——简化了计算公式;——增加了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换进保护司、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一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技能监察信息网。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秀莲、李爱仙、陈海红、辛定国、张管生、郑彬。

本表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2589—1981;GB 2589—1990。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综合能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指标的核算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耗能工质 energy-consumed medium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

3.2能量的当量值 energy calorific value按照物理学电热当量、热功当量、电功当量换算的各种能源所含实际能量。

按国际单位制,折算系数为1。

3.3能量的等价值 energy equivalent value生产单位数量的二次能源或耗能工质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折算成一次能源的能量。

三大重点能耗部门能源消费的面板协整分析

三大重点能耗部门能源消费的面板协整分析

三大重点能耗部门能源消费的面板协整分析刘帆;闫庆友;胡军峰;徐顺青【摘要】On the base of the data of the three major consuming sectors of China from 1985 to 2008,this paper combine the panel data model and the cointegration theory to buil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anel-cointegration model.It analyzes the panel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industrial output of the three major consuming sectors in China.Variable coefficient in the draw to reach the panel model,based on the model panel unit root tests and panel cointegration test,draw the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The conclusion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major energy consuming sectors.%将面板数据模型和协整理论结合起来,以1985—2008年我国三大重点能耗部门(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部门)的截面数据为依托,构建能源消费的面板协整模型。

实证分析了我国三大重点能耗部门的能源消费和产业产值之间的面板协整关系。

在得出变系数的面板模型达到基础上,对模型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得出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概要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概要

企业使用能源折算系数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电力' 热力、石油制品' 焦炭、煤气等)和生产使用的耗能工质(水、氧气、压缩空气等)所消耗的能源。

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各种能源。

其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用能,不包括生活用能和批准的基建项目用能。

在企业实际消耗的能源中,用作原料的能源也必须包括在内。

常用能源品种现行折标煤系数1s热力:其计算方法是根据锅炉出口蒸汽和热水的温度压力在熠储图(表)内查得每千克的热焙减去给水(或回水)热熔,乘上锅炉实际产出的蒸汽或热水数量(流量表读出)计算。

如果有些企业没有配齐蒸汽或热水的流量表,如没有焙慵图(表),则可参下列方法估算:(1)报告期内锅炉的给水量减排污等损失量,作为蒸汽或热水的产量。

(2)热水在闭路循环供应的情况下,每千克热恰按20千卡计算,如在开路供应时,则每千克热焙按70千卡计算(均系考虑出口温度90°C,回水温度20°C) o(3)饱和蒸汽,压力125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27°C以上的热焰按620千卡,压力3-7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35°C -165 °C的热焰按630千卡。

压力8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70°C以上每千克蒸汽按640千卡计算。

(4)过热蒸汽,压力150千克/平方厘米,每千克热熠:200°C以下按650千卡计算,220°C-260°C按680千卡计算,280°C-320°C按700千卡,350°C -500°C按700千卡计算。

按4.1868焦耳折算成焦耳。

2. 热力单位“千卡”与标准煤“吨”的折算:能源折算系数中“蒸汽”和“热水”的计算单位为“千卡”,但“基本情况表”中(能源消耗量中)“蒸汽”计算单位为“蒸吨”,在其它能源消耗量(折标煤)其中的“热水^计算单位为“吨“,因此需要进一步折算,才能适合“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要求,按国家标准每吨7000千卡折1千克标准煤计算:3. 电力的热值:般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按理论热值计算,另一种是按等价煤耗计算每种方法各有各的用途。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汇报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二三年十一月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汇报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二三年十一月

遵 循 原 则(三)
•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通过深化改革 , 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 用。政府通过制定法规标准, 加强政策导向和 信息引导, 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 环境和市场环境,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的企业自觉节能的机制, 推动全社会节能。
• GDP能耗大幅下降
• 1990年: 5.32吨标准煤
• 2能00率2为年:5.26.6%8吨标千准克单标耗煤准1煤99。0年国1际%2差年距 下千克单标降耗准2煤05000年国%际%,差距 年均节
• 单供位电煤产耗 品能耗国际4差27 距明28.显6 缩小392
22.5
吨钢可比能耗
997
58.5
• 二氧化硫年排放: 2000万吨 • 酸雨: 已占国土总面积的30% • 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以上城市: 仅1/3 • 2020年环境压力巨大
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解决能源约束问题
➢ 开源 ➢ 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 加快建设 ➢ 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 节约 ➢ 走一条跨越式节能的道路, 支持国民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能源利用情况(四)
• 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的差距
– 单位产品能耗高
• 8个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平均高40%
火电供电煤耗 吨钢可比能耗 铜冶炼综合能耗 水泥综合能耗 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 纸和纸板综合能耗
国际差距,% 22.5 21.4 65 45.3 31.2 120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汇报环境和资源综合
利用司二三年十一月
2024年9月29日星期日
前言
节能重要性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节能是目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节能专项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门 我国中长期节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节能项目建设的依据 节能总目标 2003~2010年形成节能能力4亿吨标煤 2003~2020年形成节能能力14亿吨标煤, 减排二氧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4.11.10•【文号】发改环资[2004]2505号•【施行日期】2004.11.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04]25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解放军总后勤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社会大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能型社会,缓解能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委组织编制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经报请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我委。

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0四年十一月十日附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前言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为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分为“十一五”和2020年,重点规划了到2010年节能的目标和发展重点,并提出2020年的目标。

规划分五个部分:我国能源利用现状,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

节能专项规划是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长期节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节能项目建设的依据。

(说明:规划采用了国家统计局对2000年、2002年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及GDP能耗等相关数字的初步调整数。

)目录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一)能源消费特点(二)能源利用情况(三)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二、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三、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遵循原则(三)节能目标四、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一)重点领域(二)重点工程五、保障措施(一)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二)制定和实施统一协调促进节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三)制定和实施促进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四)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五)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六)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七)推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八)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九)强化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规划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一)能源消费特点2002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5.14亿吨标准煤,比1990年增加5.27亿吨标准煤,增长53%,年均增长3.6%。

铁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铁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铁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消除北京交通大学土木1007班陈正明10231172在逐渐进步的现代化社会中铁路运输逐渐占据了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铁路运输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这样的问题却通常被人忽视。

铁路建设期间的环境问题首先环境问题体现在铁路的建设期间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周期长,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较大,隧道开挖、桥梁施工和填筑路基等土石方工程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在建设阶段,铁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地貌、占用土地、破坏植被等。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进行铁路建设,铁路本身都会毫无例外地占用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土地,使自然植被遭受破坏。

具体说来,铁路建设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除铁路修建本身占用土地外,还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铁路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的临时设施、临时房屋和废弃土场等对土地占用的影响;二是铁路工程修建过程中,由于开挖路堑,取土填筑路堤、开凿隧道等,对山坡及表土搅动较大,会使周围植被遭到破坏;三是铁路工程施工中弃土弃碴的影响。

(2 ) 对水环境的影响。

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生活废污水所产生的影响。

另外,在桥墩施工中,挖坑排水会增加水中的泥沙含量。

(3) 施工噪声影响。

开山放炮或机械化施工路段,由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在气候干燥的季节施工时,土石方施工现场的二次扬尘是污染大气的主要因素。

机械化施工路段,燃油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如CO 、SO2 等会增加该路段的大气污染。

既然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污染,我们就必须要拿出对策消除这些污染。

而在这些对策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制定的法规政策。

比如铁道部制定的《铁路环境保护规定》第十二条中规定: 组织开展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监督检查基建、技改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执行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