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重要性探讨

大学教育的重要性探讨
大学教育的重要性探讨

观后感

——大学教育存在的必要性探讨职教1201班朱美璇04410120141

作为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我时常听到什么是教育,大学教育到底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它的存在是否还有必要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也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但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大学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现代社会大学教育培养目标是以社会为目的,是人才的摇篮,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化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在这同时,它也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沦为社会的婢女。为此,大学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他们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和修养,能够按照人的样子组织世界。这样,大学教育才能从目前唯社会是用的婢女地位中解放出来,才能引导社会文明发展。大学生到了社会上,才能够谋生创业,才能够承担起改革社会的重担。

大学教育通过教育和辅导,开启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广纳新知,恩维活跃,同时能够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学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不少人似乎都曾对大学教育的必要性心存疑惑。事实上,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在他们需要培养忠诚、敬业等职业精神时,他们被父母送进了大学。而当他们度过快活的大学时光,走出校园时,正值生命的黄金时期,他们这时却很难使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造

成了大学生毕业后的迷茫困惑,当然迷茫困惑的根源不止这一个,但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在某种角度而言,大学教育其实是一种个人力量的投资。大学生从这种投资中要获取一种知识创造的力量。这种力量包括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坚定的意志力。判断大学教育是否有其必要性的重要标准,就在于是否获得了这种力量,或者说是否获得了这种能力。任何成功者都具备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公司在聘用人的时候会更倾向于寻找怎样的人才呢?美国一些大公司的人事主管,他们当中大多灵敏的回答是;具有正确的思考能力的人。

对年轻人而言,大学教育最独特的能力是大学教育实现了从一个自我的转变。罗斯金曾对此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教育并不只是教导人知道他们以前求知的事,而是教导人们去做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认为教育仅仅是学习知识,”帕卡德教授说,“是一种极其贫乏,

没有出息的想法.人们所需要的远远比事实要多,比如勇气.诚实.力量.

荣誉感.正义感等等.。”

尽管现在的大学教育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不能完全否定大学教育的意义,而且,我更倾向于相信;那些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就。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占据了社会荣誉的最大份额,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经过训练得技术熟练的双手一样,能够比那些未经训练的蠢钝的人要更清晰而明确地找到自己的道路和发展方向。

未来社会的发展是以知识经济为主的,这样必然会加剧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就会更加突出。如今大学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已明显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但更不能就此而否定大学教育。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一条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大学教育适合社会的需要,让大学教育真正的为我们的美好未来做出突出贡献。

研究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研究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每个大学生是非常必要的。据专家们估计,人类知识的总量每隔7~10年就要翻上一番,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大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必然会遇到不熟悉的新知识与新技术。那时他们便不得不独立地、迅速地理解它、掌握它、运用它。因此,大学生从现在起就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一、大学学习方法与初高中学习方法的差别 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与高考的历练后,怀揣梦想的高中生终于步入了大学校园,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即将从这里开始。初入大学校园的同学很快就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大学里没有了高中时唠唠叨叨督促自己学习的班主任;很多同学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奋斗目标感到模糊;没有人给他们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许多大学生入校之初,都在学习上遇到问题甚至是挫折。在这个阶段,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大学的学习方法又与初高中的学习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许多同学一时难以适应。例如,一些学生反映,觉得自己上课有些听不懂,一些知识不容易消化,做作业也会遇到问题,学习成绩总上不去,尤其是对一些专业基础课感到难于理解。过去在读高中时,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能控制、掌握自己,通过努力,将学习成绩提高上去,但是上了大学,这种方法就很难发挥其以前的功效和作用了。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沿用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即使勤奋用功可能也难以获得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在大学新生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在这里很多同学可能会有少许疑问,高中的学习方法是自己从小学到初中直至高中的学习生活中积累总结出来的,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己曾多次在考试中获得不错的成绩,怎么到了大学这种学习方法就不灵了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初高中的教学目标来入手分析。在传统的初高中教学中,考试是检验同学们学习效果的最主要标准,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和一个班级排名对同学们来说是在熟悉不过的了,这也就决定了初高中学习的最主要目的便是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所提起的“应试教育”。虽然近年来教育改革逐步深入,但总体来说,应试教育的模式并没有实质改变。导致其十几年的学习,是在外界强大压力下的一种被动的、非自主的学习。如此,同学们长期以来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便也烙印上了“应试”的印迹。说到这里,很多同学的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在初高中我们常常是为了提高成绩而 去大量做题的情景。以“应试”为核心的学习方法并非是一种错误的学习方法,它的存在是有其特殊必然性的,但进入了大学之后,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学习环境、教学模式等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过去应试教育下形成的学习方式,则无法应对大学的学习了。 大学的学习与初高中学习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其学习目的的不同,大学学习的是一种能力,培养的是一种素质,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提起的“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大学学习效果检验的重要标准,是同学们能否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是同学们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这其中没有人会给你出一套试卷或一道题来考你,也不会有什么“分数”来评判你,因此在大学里继续沿用初高中的学习方法

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重要性 导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没有教育么就很难取得进步,下面为大家的分享优秀说明文:教育的重要性,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教育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培养学生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好人),品德第一。“德育”不是政治信仰教育,而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他人的隐私和权利的尊重,对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坚决扞卫你有不同观点的权利”,遵守法律,怀有良心、坚守良知,等等。没有这个修养,社会就不健康,就做不到邪不压正。奶粉事件就是良心出了问题。“德育”还包括“科学品德”:要有“拿一打皇冠也换不走好奇心”的求知精神,“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求真追求、“坚持真理不惜成为全民公敌”的英勇人格。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我们创造出自我。一下有关教育家名人故事一:俞敏洪,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高考考了三年才上了大学。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成就了。面对年轻人的困惑,他有话说。 不要看轻自己,不要看轻他人 我从同学们的眼光中,看到你们对未来的期待,看出对自己未来的希望,看出自己对未来的事业、成就和幸福的追求。希望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信心,这个信心就像我讲座的标题所说的那样,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来判断你的未来。 人一辈子有时会犯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你会断定自己没什

么出息,你会说我家庭出身不好,父母都是农民,或者说我上的大学不好,不如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或者说我长得太难看了,以至于根本就没人看得上我等等,由此来断定自己这辈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出息。我在北大的时候,基本上就这么断定自己的,断定到最后,差点儿把自己给弄死。因为自己断定自己没出息,变得非常得郁闷,最后得了一场肺结核。 第二个错误是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常常会判断别人失误,比如 说你看到周围某个人,好像显得挺木讷的,这个人成绩也不怎么样,也没人喜欢,你就断定说,这个家伙这辈子没什么出息。 所以,这辈子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是:一是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不会有大的作为;另一个是料定别人不会有作为。 面向未来,通常会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有所作为;还有一种是从心底里不相信 自己会有所作为的人。同学们想一想,未来成功的会是哪一种人?一 定是前面的一种人。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人是这样的动物,就 是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你要是想走遍世界的话,你的心必须要向世界走。我为什么今天还能站在这儿和大家讲话呢?就是因为我从 小就有一种感觉,这个感觉就是越过地平线,走向远方的一种渴望,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穿越。就像中国着名的企业家、万科集团的王石一样,他想要不断爬到世界最高峰,爬了一次,还想爬第二次。他知道,每一次征服都给自己带来一次新的高度,就是这种感觉。

浅谈中国大学教育问题

中国文化期末论文 题目:中国大学教育思考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发展出自己的大学? 系别:文学与传媒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张沁晓 学号:141011215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西大学教育制度、观念和目的的思考,尝试回答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发展自己的大学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反思。 [关键词] 中国大学教育,制度,目的 目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3) 二、研究现状综述 (3) 三、原因探讨 (4) (一)中西方大学课堂教育制度的对比 (4) (二)中西方大学教育观念对比 (4) (三)中西方大学教育目的的不同 (5) 四、调查报告浅析 (6) 五、中国大学教育仍存在的问题 (6) 六、建议举措 (7) 七、反思与不足 (9) 注释与参考文献 (10)

历来,中国从来不缺乏对教育倾注无限热情的人,大师、学者、作家,不一而足,办学的历史也由来已久,从唐代的书院,至宋代、明代,私塾、书院规模达2000余家。但是,为什么中国没有独立发展出自己的大学?今天,我们几乎完全摒弃过去几百年的学院制度,使用的是几乎沿用西方欧美地区大学的教育制度。这又是为什么呢?即使模仿西方教学制度,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制度是否成功呢?为何仍有人感叹,当今中国仍然没有真正的大学? 从古时周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到今天的人文、理工,经历了朝代的更替,也经历了西方思潮的冲刷。然而,今天,中国的大学教育仍旧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目前大学的概念,是指通过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中国这样的教育机关数量越来越多,质量是否越来越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目前,中国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院校也越来越多。4月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0万,全世界第一。全国各类高校达到了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分析了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数目上的发展情况。很明显,目前大学生已不是什么稀罕物种,但人数并不代表质量。 目前,我国的大学和学院数目在在全国相互融合发展的全球化大环境下,越来越多人选择出国留学。另外,有项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国内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而出国留学的人数却不断激增。都是上大学,国内国外到底有啥不一样?都说国外教育质量高,可见,国内外高等教育仍有一定的差距对中国大学教育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发展出自己的大学的思考,有助于认清中国大学教育现状,并以此调整教育的目标、方向,从而做出良好的有利于国民素质发展,有利于我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决策。 二、研究现状综述 目前,对中国大学教育的研究不计其数,总体而言,有以下几类,一类是针对大学教育体制的研究,如大学教育的治理、思政教育的体制改革等,第二类是从参与身份的角度对学生、教师、大学校长及管理者等的专题研究;第三类则是对大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研究,如创业现状、就业情况等的研究。但对“中国为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摘要:“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关键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正文 著名学者薛涌在他的著作《谁的大学》中这样说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走的其实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过去10年所走过的路:地方政府和企业向足球大输血,以为钱可以换来水平。结果把队员养得肥肥的,其收入动辄上百万。”并且预言:“不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20年后会成为笑柄,而且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危机。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的经营可能如同近10年来已经声名狼藉的中国职业足球,只追求投入,不注重产出,教育成本飞涨而教育水平下降。” 虽然说薛涌的言辞可能过于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弊端渐现。年轻人才缺乏、经费不足、人文教育匮乏、开放性不够、评审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官本位等各种弊病长期腐蚀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晋峰2004年8月1日召开的中美职业教育高级论坛讲话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近五年发展迅速,但在投资、师资、理念等五方面仍存在问题。 张晋峰介绍,在一九九八年到二00三年的五年中,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三百四十一万增长为一千一百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博士人数增至八十万,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了约四十五万。 同时,张晋峰还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在五方面尚存不足。其一、当前中国高

等教育整体水平离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仍较大。其二、高等教育投资不足,限制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以二00二年为例,中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二千五百亿,国家投资一千二百亿,资金缺口近一半。其三、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要求。一方面尚缺至少三十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中国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总体超过二十比一,国际理想比例约为十四比一。其四、大批新建高校教学质量有隐忧。目前全国一千六百余所高校中,一九九八年后新建高校超过总数一半。其五、部分高校办学思想及理念与时代要求差距大。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梁慧星先生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思考,他认为: 中国高等教育的结症在应试教育,是人所共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不仅没有纠正,反而愈演愈烈。应试教育导致两个恶果:一是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二是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 因为应试教育,使许许多多优秀人才,被培养、造就成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的中等之才,就像工业生产线上产出的同一规格、同一型号、同一品质的物质产品。举个例子: 伴随着高考临近,各地学子紧张备考。5日上午,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湖北孝感“吊瓶班”照片令人唏嘘,照片中,同学们在教室一边打吊针一边认真备考。跟帖中,类似“世界奇观,中国制造”、“范进,你后继有人了”的评论反复被顶。针对网友的批评,发布照片的同学在其微博中叫屈,表示发布这张照片只是出于好玩,并呼吁“不要扭曲我们想上大学的心”。 无数学子为大学梦秉烛夜读,现今高等教育制度却备受苛责,改革筚路蓝缕。5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为题,报道了由多位知名教育界人士参与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会上诸位嘉宾的言论在微博上广为传播。其中,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北大等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截至5月6日下午,以这一观点为话题的微博数高达20万多条。“头条新闻”发表的相关微博,被转发近15000次,评论9000多条,引发舆论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反思。

高等教育重要性

浅谈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服务科技,促进社会高速发展。 大力发展高科技生产,是许多国家经济腾飞的致胜法宝。中国正在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之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新型工业化发展必由之路”。高等教育成为走在这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领军力量。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中心、科学研究中心、文化传播中心在开辟社会新产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近些年来,高等学校的科研力量注重了科研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的在逐年增加,不断为社会开辟新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职业领域的新发展。高等教育就业体制进一步发展,学生就业从“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开拓了新的职业岗位,减少社会就业压力。高等学校通过技术咨询和服务、专利、专有技术转让等形式使科学技术间接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兴办高科技企业形式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以上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2、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文化建设。 高等教育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氛围、价值取向等对社会产生强大辐射作用。高等教育所传播的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是一种理念、观念等核心层面的文化,因而对社会的影响深刻而久远。高等教育传播文化具有一种文化整合的效应,传播的是一种不同特质文化的精华。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播不同于偶然的、个别的文化传播,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是一种经常的交流,进行的是稳定而长期的接触。因而高等教育对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综合、持久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高等教育已成为现代文化的创造中心,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龙头。 3、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经济成为知识化和技术化的经济,知识变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高等教育在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培养的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对于社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高等教育在建构终身教育体系,开展继续教育,营造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区域、学习型城市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在创造新知识,构建社会创新系统方面有它自己独到的作用。 4、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因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人,是全面发展的人,而教育是培养和塑造这种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力量。高等教育确立通过教育来培养各类高等专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他们具备投身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知识和能力,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合格公民,来造福于后世,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高等教育还为人们提供接受教育的各种机会,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 一、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教育所诠释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在大学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 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共识。据美国职业辅导协会下的青年发展委员 会资助的调查显示,美国49个州的百来所大学机构中,几乎所有都 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生涯课程,有关职业生涯教育从中学到大学已成 体系,且非常成熟。香港、台湾地区的大学,也都普遍开设了职业 生涯辅导课程。进入新世纪,内地各高校也已经逐步开始对职业生 涯教育的探讨和摸索。 (一)高校方面 1、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 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目前,内地高校因为政府的相关政策引导、学校服务职能的增强,也陆续开设了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 和辅导课程,并部分计入学分。但由于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和课程 体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应有的固定机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门的活动或教育场地等,在很多高校并未能获得落实。 3、专业人员配备和相应软环境配套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不 具备相应的专门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人员,大多数是由各高校 辅导员兼任。相应的软环境的要求,大部分高校也无法满足。 4、职业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活动 之前要制订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并紧紧围绕最终目的而规划、组织和实施,但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 高校开展的情况参差不齐。有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并计 入学分,但绝大部分也仅是停留在选修课,甚至只是几次讲座的水

平,并没有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几乎大部分院校目 前更多关注的是毕业生,而较少能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 引导和教育。 (二)指导教师方面 1、参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大部分对这项工作具有饱满的热情,但由于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够完全,不知该从何做起,这 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效果。并且很多指导老师自身的职业经验不多,自我的职业规划都不够清晰,因此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说服力并 不强。 3、多数担任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教师仍停留在“单向式”的教 育形式,没能根据学生真正的需求来安排课程,课程设置比较盲目,课堂效果不佳,开设的课程受欢迎程度不高。学生对学校安排的职 业生涯课程产生不信任,长此以往将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 4、多数教师工作时间长、负荷大,但待遇未体现出相应较高水平,很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员参与其中,且在职业生涯教育岗位上 提升较难,主要在于专业技能上的培训和岗位职务上的提拔较难。 较多人“找不到职业发展方向”,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影响指导教师对职业生涯教育行业的热情和信心。 (三)学生方面 1、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粗浅,仅停留在“考证”、“职业热门”“行业收入”等问题上。 2、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仅作为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的受众存在,被动地接收学校和指导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对职业生涯教育的 需求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更没有把意识提 升为行为或实践,因此,学生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漠不关心”,缺 乏社会竞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3、由于课程设置和指导教师的原因,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课程不 够信任,很多时候仅仅是应付学分而修读,并未能真正把接受职业 生涯教育作为大学生涯的一门重要课程来对待。

大学教育的意义

大学教育的意义 ——“四个学会”对于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6月来临,很多毕业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但近年来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一些学生的工作问题可能在离校时还没有解决,以至于有些学生发出“毕业就等于失业”这样的感慨。 即使还只是大二的学生,也表现出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他们说,有些师兄师姐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一些他们平时根本就不屑的工作,从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大学生去从事那些本来不需要经受高等教育就能干好的职业,那不是说上大学没有用了吗?既然这样,为何不高中一毕业就去工作,又何必花费4年时间呆在大学里呢? 从教育是个人对于人生的一种投资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花费那么多的金钱和时间去上一所大学,最后如果不能在收入、工作环境、社会工种上体现出与不上大学的差别,这对于大学生来说的确有理由感到难过,进而认为社会不公。 既然我们读大学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那么,我们为何还要去读大学?相信很多学生都这样问过自己。 然而,以上的观点都是从就业这个角度来看待大学教育的,却忽视了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一种教育,如果其目标在于让某个学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那么它应是职业教育,只需要短时期的职业训练即可。我们接受大学教育的意义绝不是为了让自己有份好的工作(虽然这是目标),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6年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四大目标即:Learning to know(学会求知);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Learning to co-operate(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 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他们“会学”知识。学会和会学,这是完全不同的二个概念。前者,学生是被动的;后者,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与发展,更是在未来社会中十分重要的必备能力。这些都必须从小培养。什么是基础?这才是真正的基础。真正的基础教育就应该在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四个“学会”上下功夫。 学会求知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的问题。近年来,一向在人们心目中远离是非纷扰之地的圣洁的象牙塔--高校也频频被学生推上行政诉讼的被告席。高校被学生起诉,一方面反映了我们正处在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人们的权利意识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包括莘莘学子们都在"认真地对待权利"并"为权利而斗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确实十分严重。一、目前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招生方面受教育权与平等权是我国宪法所明文确认的我国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历史的及其它的种种原因,这两项基本权利在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中往往并未得到完整的贯彻。就拿平等权来说,众所周知,每年高考我国各个省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并不一致。特别是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的北京,就其教育发达程度和国家对其教育投入的经费来说,均遥遥领先于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如果按照实质正义的要求来理解,北京地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应该远远高于其它省份,但情况却正好相反。因此,对北京地区考生的高考低分录取的政策相对于其它地区的考生来讲都是不公平的,甚至山东省的几位考生还专门为此诉诸法院。现在,北京地区高考虽改成单独命题,因此无法与其它省份对比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了,但这仅仅是回避了问题,并不是最终解决公平录取问题的办法。另外,平等权还要求对所有考生自身来说在录取时要做到人人平等。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招生时对考生的身高、视力、健康状况等往往都作了一些限制。当然,一些特殊的专业对考生作出一些特定的要求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例如播音、表演等专业对考生的形象、气质、音质等作出要求,染整专业要求考生非色盲等都应属于专业本身性质所要求的必要的限制,但如果对从性质上来讲对于那些根本无须进行任何特定限制的专业而对考生进行了限制,或超出根据专业性质应予以限制的范围之外而对考生进行了非必要的限制,或仅仅因为考生患乙肝等疾病或有残疾就不录取或录取后取消其入学资格,那么高校就会有对考生进行歧视和滥用职权侵犯考生的平等受教育权之嫌。在招生中还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招收保送生的问题,按照前国家教委1988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其目的在于完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招收保送生的工作,应有利于培养和选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有利于更好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鼓励和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些,《条例》第二条详细地规定了保送生的条件,总的要求是被保送的学生必须是德智体美劳方面表现一贯优秀的高中应届毕业生。不可否认,制定该《条例》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条例》施行之初也曾起过比较好的效果。但在近些年的招生工作中,由于受到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在招收保送生工作中,不正之风已非常严重,以致严重影响到了招生的公平性,违背了当初制定《条例》的宗旨。招生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个透明度低的问题。现在高考录取招生,一般采用网上录取的方式,减少了腐败的机会。但对于研究生招生,按照《高等教育法》第19条的规定,硕士、博士研究生取得入学资格所要求的是"经考试合格"。这里其规定的是"合格标准",但对于有数个上了分数线的"合格者"是否必须按名次录取的问题却没有规定。于是,便出现了在考研、尤其是考博时,同导师的"关系"极为重要的情况。甚至圈内人都知道一个公开的秘密:考博一是考外语;二是考"关系"。而且对考研、考博的考生来讲,因往往只能查到自己的成绩,根本不知道别人的成绩和自己考试成绩在其中的排名情况,权利被侵犯了往往自己还蒙在鼓里。2、对学生管理、尤其是在处分学生方面目前,在我国教育类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到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有两部规章,即前国家教委分别于1989年与199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各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规定一般都是在以上两部规章的基础上自行制定的。如果有兴趣上各个高校的校园网页去浏览一下,就会发现各高校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规定林林总总、各具特色,但总的特征是抽象、笼统、粗糙。有的高校在一些处罚性条款--尤其是

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探讨

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探讨 目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意义的考虑,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策略新形式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扩大,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大学生的就业方式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无疑影响到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波动,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难度。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确保学校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具有远大的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1.学知行结合不紧密 学生课本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语言比较空洞,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所脱离。即便是学生有深切的亲身体会,也仅仅是停留在“填鸭式”的学习阶段,完全没有新颖的学习模式。另外,学生的社会实践操作也没能够得到完全的运用,学知行结合不紧密。 2.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政治工作的主要渠道是“两课”,也就是说采取统一大纲和统一课本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育模式不能够完全对学生产生感染力和吸引力,针对学生对教学方式多元化的需求也不能够满足,并且缺少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关注,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家庭支持作用滞后 因为大学生家庭和学校距离的影响和目前大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家庭对于学生资源的供给和感情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和思想不能够被家庭完全了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得不到家人及时的解决和帮助,给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留下了隐患。所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获取新方式和新方法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策略 1.学校党委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的年度培养计划和整体培养规划当中,要创造条件和时间对脱产和半脱产进行进修,提高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能力,此外,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军事课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地位与作用,主要针对新时期国防教育对青年学生教育的特点及重要意义。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不只是国防安全观念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其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军事课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自1985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军事训练试点以来,不少高校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统称军事课)相结合的国防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年来,各高校军事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已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防建设培养高质量预备役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军事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为2-3周,学生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军事课在普通高校虽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它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引导,特别是在强手如林的未来世界激烈竞争中,他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民族精神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所以,军事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认同感 多年来实践证明,开展大学生军事课,对大学生进行军事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另外,各高校把军事课看成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上好这一课将给大学生在校4-5年的学习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被各高校领导及教师们认同。由于各所高校领导的重视,各部门

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1023209.html, 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杨珍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0期 【摘要】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高效有序组织开展,是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院校基础性学生教学培养实践工作稳定且顺利地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围绕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现存问题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023-0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事业的快速稳定持续开展,我国社会生产各个行业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群体的需求特征均展现了表征鲜明的多样化变化趋势,给我国各级高等院校具体组织开展的日常化教学培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全新要求。在这一历史性实践发展背景之下,我国高等院校院校想要不断改善提升基础性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质量水平,应当借由科学系统组织开展基础性教学改革实践工作,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改善提升。受多元化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干预,现阶段我国各级高等院校在具体组织开展基础性教学改革工作实践过程中,依然面对和遭遇着一系列的具体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领域从业人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密切关注。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简要阐释。 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的现存问题分析 1.传统教学理念严重阻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步伐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干预和限制背景之下,我国高等院校已有的教师群体,往往侧重于将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面对和涉及的知识要素视作定论或者是教条,因而在具体组织开展的日常化课堂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往往片面侧重于关注基础性知识要素在教学讲授呈现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无法关注和涉及基础性知识内容要素的发展演化,及其与学生实际参与的日常化学习生活体验活动过程之间的相互关联特征,造成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无法实现对基础性知识要素的全面充分理解分析,给我国高等院校基础性教学改革工作最优化预期效果的顺利获取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 2.现有教学内容的陈旧性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基础性学习需求 在多种多样具体化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干预限制条件下,我国现有的各级高等院校在基础性专业课程教学科目构成体系的设置工作实践过程中,依然真切地存在着一系列具体问题,且长期存在的传统化和陈旧性专业性教学科目设置结构,无法实现对我国高等院校现有的各专业在校学生群体的基础性学习体验需求的全面充分满足。

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现状的认识

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现状的认识 2010-12-7 21:47 提问者:云定海|浏览次数:4850次 作为在校大学生,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现状的认识,并给出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建议和措施(结合自身认识,可给出具体建议) 周四要交急急急急急急 我来帮他解答 满意回答 2010-12-8 09:44 热心网友 在我们谈到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我们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现在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更高的要求,我们还不适应。 (二)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困扰着我们。去年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总额大概是1800多个亿,现在对相当多的地方院校来说,主要经费来源已经不是国家的财政性投入,而是收费。有的学校甚至收费占到了总经费的百分之七八十,而我们的收费在学校看来还是比较低的,但是,社会上对收费问题已经提出了比较强烈的疑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再进一步大幅提高收费。现在许多学校已经陷入了经费严重不足的困境,据了解,教育部的学校在经费问题上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教育部所管理的学校去年年底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200亿,其中个别怪物般庞大的大学贷款余额超过了30亿,每年光还利息就要将近两个亿,这个数字相当于国家每年给它的拨款。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江苏省,它的财政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江苏全省的高校贷款余额也超过了100个亿,这个问题非常突出,致使我们有些大学大楼盖起来了,但是内部的教学仪器空空荡荡,不能够满足需要。刚才参观外事学院,我看到设备还是非常 好的。 (三)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从1998年到2004年我们的本专科学生数从340.7万增长到了1333.5万,同期我们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仅由40.7万人增长到85.84万人。显然,扩招后我们的生师比一下就由以前的过低变成了生师比过高,生师比过高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在一段时间内,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200人的外语课堂,外语课一般公认以16到17人为佳,三四十人在一个课堂里就已经很凑合了,200人怎么有开口的机会呢,没有开口的机会就谈不上外语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师资的提高上也存在着问题。历来我们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工作就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过去培养新教师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进行,一个学生毕业留校当老师,先给老教师当助教,帮着批改作业,听老教师怎样讲课,然后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去备课,再然后才是独立去讲课,而且还需要老教师在旁边听。这样一点一点地逐渐由上比较少的课到上比较多的课。但是,现在我发现,相当一些学校今天还是学生,明天就

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是安德鲁.阿伯特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取其精华,整理而成,原名为The Zen Of Education,译为大学教育之禅。 大学的声望和录取率对学生今后的收入产生一定独立的影响,但收入差距大多出现在大学内部,也就是说,出现在某一所大学毕业生内部。这中内在的差距取决于才能,资源,成绩和专业等个人因素,其中个人努力程度至关重要。真正驱动成功,造成收入差距的因素是职业。 与其说大学教育交给你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使你受益终生的一般技能。其实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用到的微乎其微,更有甚很多人今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无任何联系,那些书本上的知识在毕业五至十年后几乎被遗忘殆尽,真正成功的关键不是所学知识的多少。 然而无论用于读研究生、工作还是娱乐----------批判性的阅读能力----使你对工作中复杂的行动方案进行清晰的阐述;必要的写作能力----使你清楚地向同僚阐明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能力-----使你避免人云亦云;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使你轻松应对工作和娱乐中的不断变化。 对于上述说法,他不确定这到底是归功于大学教育还是个人成熟和成长的必然表现。毕竟能够考上大学的人,个人条件都是比较优秀的。“教育的目的”这个短语非常陈腐,

教育本没有目的,而是其他事物的目的。教育的“教化”之处,就是养成一种好习惯,以探求新的含义,寻找新的联系,将体验复杂化,广泛化使其更丰富更持久。教育的目的是无法被预测的,教育除了其自身之外,没有任何目的。我所说的教育没有目的,是指我们不应该希冀现在接受教育会在日后得到回报,无论这种回报是进一步深造还是其他的什麽。同时,我们接受教育也不应该是为了利用教育得到其本身之外的东西。大学期间获得的技能对职业生涯的发展并非至关重要,事实上,大学毕业后五年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所学知识忘光。如果是为了实用,你没有必要到大学来接受教育,学习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选择某专业并为之沉迷,你在别处学不到的,你在这里照样学不到。所以,忘掉你们曾经信奉的大学教育实用性的说法把,接受教育的原因其实就是,接受教育比不接受教育好。接受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习惯,去挖掘我们所研究的各种事件或现象中多重的全新的意义。教育本身不是这些示例,方法,体系。它是一种本能的习性,即探求新的意义,质疑旧的观念,反复玩味并不断挑战我们赋予事件文本和现象的含义,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是一个最具价值,最有人性的并最富人文关怀的平台,有助于个人成就自我。你们可以凭借这里无与伦比的资源系统,来找寻开悟之光,以照亮你们内心教育的光芒。与没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相比,受过教育的人人生阅历会更丰富,当然,这并不是说

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李毅 世界100强大学,多数在美国。世界十强大学,八个在美国。中国要想真正重回世界第一,按人口比例,应该在世界100强大学中占有20个。世界一百强大学,现在中国没有几所。钱学森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以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目标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在扩大,但如何建立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授和优秀研究生?这是一个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办不好?中国大学的体制有什么问题?笔者对高等教育研究这门学科很不了解。笔者近年来对一些中国高校有所接触,并对一所万人高校的文科教学作了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对比美国的大学体制,发现一些显著的差异,或许可以称作问题。 第一,没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甚至没有这个概念。一些高校、一些院系、一些学科、一些课程、一些教师,对本校、本院系、本学科、本课程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多大差距,毫无所知。有的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世界一流,当然就谈不上赶超世界一流。 第二,大学风范不足,有的甚至荡然无存。从先秦诸子,到汉朝的大学,到明清那些著名的书院,中国充满了大学精神、大学风范。现在有些高校,从管理人员,到教师,到学生,对于学问和科学的崇敬精神和探究精神,荡然无存。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一切行政化,一切细致化,一切向钱看,充满铜臭的市侩习气,把大学办成了超市。没有对学问、对知识、对科学的崇敬之情和探究精神,大学就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第三,大学科研与国际先进水平脱轨。本来,大学科研理当向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前进,或在中国领先世界的领域向国内先进水平前进。但有些高校,科研项目的设立,莫名其妙,完全不具备科学研究的性质,或远远落后于国内外先进水平,或是学术界早已解决的问题。有些学术论文,学术性质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完全与学术无关。 第四,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敬业精神严重不足。部分教师思想根本就没有放在教学、科研上面。有的狂饮成风,有的打麻将成风,有的沉浸于炒房产、炒股票,有的装修房子投入的精力能写两本书,等等。这些情况在美国高校都是十分罕见的。 第五,有些高校对教师的管理,行政化、形式化,与学问完全无关,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完全无关。比如,考试试卷要出两套,要有详细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经教研室、院系、教务处审定通过,随机抽样一套考试。这十分荒谬。大学文科的考题,能有标准答案吗?中小学的考题才可能有标准答案。大学文科考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些题目没有标准答案,是国内外学术界目前正在研究的问题。再比如,美国大学文科的考卷,教师认真批改之后,发还学生,并认真讲评,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什么是对的。一些中国高校居然严禁把试卷发还给学生,用统一的封面和格式,认真装订起来,存档,在学生毕业后再将其销毁。简直是匪夷所思。大量装订好的试卷,很漂亮地堆在一起,据说是为了准备让上级来检查,据说这是中国教育部的规定。学校和教师的大量资源,都浪费在这些毫无用处的事情上面。

大学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大学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大学不仅是一个教授我们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教我们为人处世的地方,也就是一小型社会,为我们以后进入社会积累一些经验。同时大学也是包容,开放的,可以接受不同,可以包容意见,不再像高中那样,成绩是判断我们好坏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去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可以去做我们想做的事,不再有老师和父母的约束和管教,不再有学校种种的限制,不再有每天对高考的担忧,是的,我们自由了。我们可以尽情的去玩,去浪,去干我们想干的事。 但每到静下来,每到独处,每到深夜时,我们是否会感到一种空虚的感觉,感觉整个人空空的,整天瞎忙活,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甚至还没有高中好,高中虽然很苦很累,但我们还有一个信念在,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知道我们应该向着哪方面去努力。我们可能也会时常去羡慕别人,羡慕别人多才多艺,羡慕别人颜高腿长,羡慕别人可以天天去浪,富裕多金。这个时候的我们应该咋样做呢,是继续天天浑浑噩噩,羡慕自卑,还是想办法去改变,去让自己也有一个好的状态,好的大学生活。我想应该没有人会选择前者吧,大家都想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我在一本书上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的才华不能满足你的野心时,你需要静下心来去学习“所以我们现在在忙于社团,学生会组织,以及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不能去忽略,但也经常被我们忽略的学习,学习是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坚持地做下去的。对我们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更是尤为重要,曾在一个求职节目中听过这样一句话,在你去应聘时,每人会过多的去关注你在社团或者学生会担任何种职务,有什么兴趣爱好,颜多高腿多长,他们关注的更多是你们的GPA,你们的专业知识,你们能为他们公司带来什么。 同时,大学也是复杂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更是一个小型社会,但我们也不能读死书,也要去参加各种活动,去接触各种人,去更好的锻炼我们自己,所以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中去,这时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就凸显出了,课堂上老师讲授的都是精华,都是重点中的重点,都凝聚着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血,只要我们好好掌握课堂上的时间,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学渣不会再挂科,学酥变学霸,学霸变学神,学神可能就要上天了。 大学尽管丰富多彩,荡漾着激情与青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但其最根本的仍然是学习,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的。在这烦躁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安静,需要学习,需要沉淀,如一杯茶一样,只有沉淀以后,才会更加清香甘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