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的操作方法
急救知识培训 心肺复苏

Ⅱ期CPR
(三)美速克新命和新福林 是纯α受体兴奋剂,对 脑、冠状A、肺、脾和肌肉的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 可增加动脉收缩压和冠状动脉灌注压。目前无资料 证明CPR时纯α受体兴奋剂在心脑灌注和复苏成功率 方面优于肾上腺素。因此,此二药可在难以恢复的 心脏骤停时对重复给予肾上腺素效果不佳时应用, 美速克新命20mg或新福林10mg静推,每10分钟 重复一次。
Ⅰ期CPR
(三)解除呼吸道梗阻 1、调整头部位置 最常见的原因是头后仰不足, 舌根下坠阻塞气道。 2、捶背 置病人于侧卧位,用手掌根部在病人肩 胛区连续捶击4次,随即推压上腹部。 3、推压上腹部 置病人于平卧位,术者双手重 叠,在剑突下向上连续推击4次。 4、手指扣挖 (确定口腔喉部有异物) 5、进一步措施 如仍有通气障碍,则可作环甲膜 穿刺和直接喉镜检查。如梗阻解除,再通气4次, 检查脉搏。
(一)静脉途径 首选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经此静脉 给药1—2分钟后在动脉循环中药物可达到有效水平, 如心跳不能迅速恢复,应放置导管于颈内静脉或锁骨 下静脉内。
Ⅱ期CPR
(二)气管途径 如静脉通路不能迅速建立,则可采 取气管内给药。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和纳洛 酮均可有效给入,因为肺吸收药物面积大,而且有效, 但药物高峰期延长,作用时间延长,把药物溶解在 10ml液体中,最好用5%葡萄糖溶解,给药后简易呼 吸器作5—10次强烈吹气,使药物进入气管远端,便 于吸收。 (三)心内注射 目前不主张在胸外CPR时盲目心内 注射,因易导致气胸、冠状动脉和心肌损伤,因此仅 在未能建立静脉和气管途径的情况下才使用心内注射。 三联药用量是静脉给药的1/2。碳酸氢钠不可经心腔 给药。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挽救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患者。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开放气道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在确保气道通畅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有效的呼吸。
下面将介绍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方法是头后仰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意识丧失的患者,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站在患者头部,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额头,然后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下颚,轻轻地向上提起患者的下颚,使患者的头部后仰,这样可以有效地打开患者的气道,便于呼吸。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头后仰时,要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患者颈部受伤。
其次,侧头抬颏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开放气道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意识但无法自主维持气道通畅的患者,比如中风患者或酒精中毒者。
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站在患者身旁,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下颚,轻轻地提起患者的下颚,使患者的头部稍微后仰,然后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的额头,轻轻地向一侧旋转患者的头部,使患者的气道处于开放状态。
这样可以避免患者舌头后坠,导致气道堵塞,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最后,使用气道开放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气道开放器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开放气道的医疗器械,适用于需要长时间维持气道通畅的患者,比如昏迷患者或需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患者。
使用气道开放器可以快速、有效地打开患者的气道,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在使用气道开放器时,要选择合适尺寸的器械,避免过度插入或不足插入,以免造成患者不适或损伤。
总之,心肺复苏开放气道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之一,正确的开放气道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为后续的心肺复苏操作奠定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开放气道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细节,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开放气道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
心肺复苏过程中开放气道的常用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用于挽救因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而引起的突发逝去。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开放气道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呼吸通畅。
在实施心肺复苏时,常用的开放气道方法包括:头后仰法、下颌拉伸法和口咽罩法。
以下将分别对这些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开放气道的常用方法。
1. 头后仰法头后仰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方法,通过后仰患者的头部来确保气道的通畅。
在实施头后仰法时,施救者首先应该轻轻地将患者的头部后仰,使下颌与颈部成为一个直线,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的舌头或软组织堵塞气道。
施救者应该用手指轻轻将患者的下颌拉向前方,以进一步确保气道的通畅。
头后仰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开放气道方法,特别适用于外界条件较为简陋或急救设备不足的情况下。
2. 下颌拉伸法下颌拉伸法是一种更为深入的开放气道方法,主要用于患者的口腔或咽部存在明显梗阻的情况。
在实施下颌拉伸法时,施救者应该站在患者的头部一侧,同时用手指握住患者的下颌,并轻轻向前拉伸,以确保口腔和咽部的通畅。
在拉伸下颌的过程中,施救者应该注意不要用过大的力量,以免引发患者颈部的损伤。
下颌拉伸法还可以配合口咽罩或呼吸囊等辅助呼吸设备一起使用,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
3. 口咽罩法口咽罩法是一种通过口咽罩来维持患者气道通畅的方法,适用于无需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囊的情况。
口咽罩通常是由柔软的塑料或硅胶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可以有效地覆盖于患者的口腔和咽部,防止舌头或其他软组织堵塞气道。
在实施口咽罩法时,施救者应该将口咽罩放置在患者口腔和咽部之间,并用手指轻轻按压患者的下颌,以确保口咽罩的密合度和稳固性。
口咽罩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开放气道方法,在实际急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结回顾: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开放气道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步骤,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呼吸通畅。
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常用的开放气道方法包括头后仰法、下颌拉伸法和口咽罩法。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acb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acb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技术,用于在心脏停搏或呼吸停止时保持血液循环,以维持关键器官的血液供应,提高患者生存率。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检查患者、召唤急救、开放气道、辅助呼吸、按压胸部以及附加治疗措施。
第一步:检查患者首先要确认患者是否有意识。
可用声音、触摸或轻拍颈部等方式刺激患者,观察是否有反应。
同时要检查自己和患者的安全情况,确保不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第二步:召唤急救第三步:开放气道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需要迅速开放患者的气道。
将患者仰卧于坚硬平面上,将头向后仰,同时提起下颚。
这样有助于保持气道畅通,使空气能够更好地进入肺部。
第四步:辅助呼吸在开放气道后,可以开始辅助患者呼吸。
可以通过人工呼吸的方式给患者提供氧气。
将自己的嘴对准患者的嘴巴,用嘴对嘴或嘴对鼻的方式进行呼吸。
每次呼气约2秒钟,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有明显起伏。
第五步:按压胸部在辅助呼吸的同时,需要进行胸部按压。
将手掌平放在患者胸骨下缘的位置,另一只手叠放在上面,手臂伸直,用身体重量向下施加压力,同时保持压力和松弛的时间比例为30:2、每次按压的深度约为5-6厘米,频率约为每分钟100-120次。
第六步:附加治疗措施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需要考虑是否给患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
如果有AED设备,并有经验使用者在场,可以按照AED设备的操作提示进行使用。
此外,如果急救人员还没有到达,可以考虑使用紧急药物(比如肾上腺素)来辅助救治。
初级心肺复苏abcd 四步法及其要点

初级心肺复苏abcd 四步法及其要点
初级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紧急处理方法,其目的是尽快恢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以防止脑、心脏和其他重要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以下是初级心肺复苏的abcd四步法及其要点:
1. A步骤:开放气道(Airway)
要点: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异物,然后用仰头抬颌法打开气道。
2. B步骤:人工呼吸(Breathing)
要点:捏住患者的鼻子,向患者的口腔内吹气,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吹气量为800-1200毫升。
吹气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起伏,以判断是否吹气成功。
3. C步骤:胸外心脏按压(Compression)
要点: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中央,即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另一只手叠加在第一只手上,双手手指交叉,双臂伸直,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每次按压幅度为5-6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4. D步骤:电除颤(Defibrillation)
要点: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出现室颤,应及时进行电除颤。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或手动除颤器进行除颤,根据除颤器的提示进行操作。
初级心肺复苏的abcd四步法是应急处理的关键,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应在呼叫急救车或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尽快进行心肺复苏。
同时,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安全,如避免在坚硬的地面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等。
心肺复苏讲课稿

心肺复苏讲课稿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一适应症:各种原因造成的循环骤停。
(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二禁忌症:(1)胸壁开放性损伤(2)肋骨骨折(3)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4)凡已明确的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三心肺复苏操作方法(心肺复苏Ⅰ期):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急结合不间断进行。
判断有无意识、呼吸、脉搏1判断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面颊或肩部。
耳边呼唤“喂,怎么了?”。
婴儿轻拍足跟,掐捏上臂看是否睁眼、啼哭。
如无意识,立即呼救。
2判断呼吸:通过一看、二听、三感、三步骤完成。
一看:胸廓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音三感觉:有无气流流出(面部)3判断颈动脉搏动:食指、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的部位>,向同侧下方滑动2—3cm,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如无搏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判断时间<10s。
A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1 体位:床放平(软床胸下垫胸外按压板),去枕平卧位,解开领带、衣领、腰带,暴露胸部。
2 清理呼吸道:取下义齿及口腔内异物3 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耳垂与下颌角连线垂直于地面。
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中指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角、耳垂与地面呈90℃(60℃儿童,30℃婴儿)。
B 人工呼吸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的最好方法。
当时间条件不允许时,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婴儿)呼吸不失为一项有效而简单的人工通气方法,这只是临时性的紧急措施,应马上争取气管内插管,人工气囊挤压或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与输氧,纠正低氧血症。
口对口(口对口鼻):吹气两次,每次两秒钟,注意胸廓起伏。
操作方法:以置于前额的手的拇指与食指捏紧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将自己的口唇紧贴患者的口唇做深而快的用力吹气,直至胸廓上抬,然后让患者自然呼气。
Ⅰ期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口对口法

Ⅰ期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口对口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借助术者用力呼气的力量,把气体吹入病人肺脏,使肺间歇性膨胀,以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减轻机体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口对口吹气的方法:在保持气道开放的同时,抢救者用压在患者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以防吹气时气体从鼻孔溢出。
同时,深呼吸再深吸一口气后,用双唇包严患者的口唇,以防漏气,然后缓慢而持续地将气体吹入。
连续进行两次充分吹气。
第一次吹气完毕,应抬起嘴,手松开鼻,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患者胸部。
如果吹气有效,患者胸部会膨起,并随着气体的排出而下降。
然后再做下一次吹气。
吹气频率,成人14~16次/分,儿童18~20次/分,婴幼儿30~40次/分。
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钟。
吹气量为800毫升,充分吹气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
若吹气量少则通气不足,但若吹气量过大、流速过多过快,会使空气进入胃部引起胃膨胀,导致呕吐、误吸。
口对口吹气后,要知道通气是否充分,仍要用判断有无呼吸的方法:看胸部有无起伏,听和感觉有无气流呼出。
【注意事项】
a、为防止交叉感染,操作时可取一块纱布单层覆盖在病人的口或鼻上,有条件时用面罩或通气管更理想。
b、如有面罩或通气管,可可通过口对面罩或通气管吹气。
前者可保护术者不受感染,考试大网站后者还可较好的保持病人口咽部的气道通畅,避免舌后坠所致的气道受阻,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口腔部的呼吸道死腔。
【Ⅰ。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急救技术,旨在恢复患者的心脏和呼吸功能。
开放气道是CPR的一部分,下面是开放气道的三种常用方法:
1. 头后仰法(Head-tilt/Chin-lift):这是最常见的开放气道方法。
操作者用一只手将患者的额头轻轻后仰,另一只手的两个或三个手指放在下颏骨下缘,然后轻轻向上提拉下颏。
这个动作有助于打开患者的气道,使气道通畅。
2. 下颌推前法(Jaw thrust):这种方法适用于怀疑颈部受伤的患者。
操作者站在患者头旁,用两手掌轻轻托住患者的颧骨,然后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推动患者的下颌前移,同时提起下颌骨。
这个动作可以打开气道,同时避免进一步伤害患者的颈部。
3. 无颌推前法(Chin lift without head tilt):这种方法适用于患者可能存在颈椎骨折的情况。
操作者站在患者头旁,用两手掌轻轻托住患者的颧骨,然后用手指的指尖向上提起下颌骨,同时保持患者的头保持稳定。
这个方法可以打开气道,同时减少颈部受伤的风险。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在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通气,以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
务必根据实际情况和急救培训得到的指导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仰头举颏法抢救者将一手掌小鱼际(小拇指侧)置于患者前额,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气道开放。
必要时拇指可轻牵下唇,使口微微张开。
【注意事项】a、食指和中指尖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b、不能过度上举下颏,以免口腔闭合。
c、头部后仰的程度是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
d、口腔内有异物或呕吐物,应立即将其清除,但不可占用过多时间。
e、开放气道要在3-5秒钟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通畅。
2. 仰头抬颈法病人仰卧,抢救者一手抬起病人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侧下压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气道开放。
3. 双手抬颌法病人平卧,抢救者用双手从两侧抓紧病人的双下颌并托起,使头后仰,下颌骨前移,即可打开气道。
此法适用于颈部有外伤者,以下颌上提为主,不能将病人头部后仰及左右转动。
注意,颈部有外伤者只能采用双手抬颌法开放气道。
不宜采用仰头举颏法和仰头抬颈法,以避免进一步脊髓损伤。
①食指和中指尖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②不能过度上举下颏,以免口腔闭合。
③头部后仰的程度是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
④口腔内有异物或呕吐物,应立即将其清除,但不可占用过多时间。
⑤开放气道要在3-5秒钟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