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问,让课堂更加灵动 赵川红

合集下载

有效“追问”生成精彩课堂

有效“追问”生成精彩课堂

有效“追问”生成精彩课堂发表时间:2011-05-11T09:50:43.78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数学)2011年第33期供稿作者:唐浩瑛[导读] 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问后,教师有针对性的“二次提问”,再次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

安徽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唐浩瑛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问后,教师有针对性的“二次提问”,再次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

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粗浅处追问——深化案例:教学三年级练习课《量一量算一算》当学生完成填写物体单位练习后,发现有些同学对单位概念较模糊。

师:你在填写有些物体的单位时,有什么好办法?生1:我会把填写的物体与身边一些物体作比较。

师:是个好办法,能举个例子吗?生:我看到新华字典的面积就想到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师:你看到这个物体就能想到其他大小相近的物体作参照,那我们就用“看到”……“想到”……说一说,谁来试试?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思考:这位教师的追问与评价,不单纯是泛泛的鼓励和表扬,这当中有由表及里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往“深”处。

这当中还有由此及彼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开阔地带”。

同时教师也很自然地把个别学生的思维成果转化成大家的智慧。

二、在矛盾处追问——转化案例:教学复习课《长方体的体积》师:12个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有几种摆法?体积分别是多少?请小组合作画一画,同时也请几位到讲台板演。

师:我们比较这几种长方体,观察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生1:我发现它们的体积都是12,不论怎么摆它们都是由12个长方体组成,所以体积不变。

师追问:那么在摆法上与12个长方体的关系呢?生2:我还发现既然体积不变,摆法只要是根据长宽高是12的因数就可以了,你们看长宽高分别是:1、1、12;1、2、6;1、3、4;2、2、3。

师生验证,给予肯定。

有效提问,推动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推动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推动课堂教学【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为了设计有效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以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并采用一些具体的应用技巧,如提供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多角度思考等。

通过提问,教师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提问技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提问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有效工具,对于推动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有效提问、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激发思考、帮助理解、设计提问方式、自主提问能力、应用技巧、推动教学、促进学习、培养能力。

1. 引言1.1 有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提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的框架,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有效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当学生被迫思考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更加集中精力,更容易吸收和理解所学内容。

提问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不仅要直接,清晰,还要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追问。

通过巧妙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学习。

只有通过不断地提问和回答,学生才能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有效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学生参与提问的益处学生参与提问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益处。

学生参与提问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能够梳理自己的思路,深入思考问题,并且在与他人的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参与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追问,让课堂锦上添花

有效追问,让课堂锦上添花

有效追问,让课堂锦上添花发表时间:2018-11-23T14:13:26.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2期作者:孙晓[导读] 追问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是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问。

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沙卜小学271400摘要:追问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是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问。

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形象感知层面,而应追求学生思维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启发主动质疑,促进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将粗浅的“体验”升华,帮助他们实现能力的突破。

有效追问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问出源头,还能帮助学生找出他们对知识认识的误区,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艺术追问锦上添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的生成,不断发现学生间交流的关键点,运用教学机智,把数学问题引入到另一个高度,将学生思维带入另一个境界,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目标,恰当控制教学难度,正确地进行有效追问,使小学数学课堂绽放异彩。

一、运用课堂导入进行追问追问的目的除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外,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高质量、高技巧的课堂追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与探究的精神。

追问的方式与手段多种多样,可以是课前追问,也可以是课上追问。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节的行为方式,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避免课堂枯燥乏味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课堂导入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巧妙提问与追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18-01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有很多“再想想,还可以怎么算”“就这一种吗”“不止这些吧”“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等类似于口头禅的追问方式。

追问,是老师对学生答问结果表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是对学生回答的下一步提问。

追问运用得当,对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性、准确度,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独特的价值,从而使课堂教学“亮”起来。

那么,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追问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1 追问内容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追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引发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设计追问内容,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确定,追问要为落实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服务,要在关键点上追问。

其次要考虑学生产实际水平,追问内容难度要适宜,使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易到难,层层推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记得笔者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课时,在交流“20×3”的算法这一环节,由于设计了较好的追问内容,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师:谁能说说20×3等于60是怎么算的?生:把20的0先去掉,先算2×3等于6,再添一个0等于60。

师:你们听懂他的算法了吗?谁来再说一遍。

一生举手复述了一遍。

师再问:你们都同意这种算法吗?孩子们响亮而整齐地回答:同意!师故作疑惑状:一会儿把0去掉,一会儿又把0添上去,真的可以这样算吗?“应该可以的吧。

”孩子们齐声说,但声音明显小了许多。

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已经开始了新的思考。

师趁机追问:可以这样算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1:前面去掉的是1个0,后面添上去的也是1个0,没有多也没有少,肯定是可以的。

生2:我是用加法算的,20×3就是3个20相加,结果也是等于60。

在课堂进行有效提问,提升教育质量

在课堂进行有效提问,提升教育质量

在课堂进行有效提问,提升教育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才能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是每个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提问的重要性提问是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它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

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问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通过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提问也是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问,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二、提问的原则1. 合理性原则提问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目标和兴趣爱好确定提问的内容和形式。

提问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科知识的本质,贴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规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提问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接受,避免出现思维跳跃和认知断裂,提高学习效果。

提问形式要多样化,不拘一格。

可以采用直接提问、随机提问、互动提问、创新提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既能够在课堂中接受提问,也能够主动提问,增加教学的灵活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能只关注高分学生,忽视低分学生;不能只问答案,忽视过程;不能只提概念问题,忽视应用问题,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提问要具有实效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力,能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点,强化能力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追问”——数学课堂灵动的探究策略

“追问”——数学课堂灵动的探究策略

鼓励 他 们 积 作 ,拿出准备好的纸条 ,分别折出以上分 据 儿童 的心 理特点把 数学课 堂打 造成探 激 发 学 生 的 好 奇 心 和 求 知 欲 ,
究 的课堂 , 激起学生们的学 习兴趣 , 同时 , 在 探究知识 形成 的过 程 中 ,鼓励 学生追 问、 追问 、 再追 问 , 培养他们形成一种 良好 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 小学数学 策略 课堂追 问
追 问” 能力。 流 的过程 中真 正理 解和掌握 基本 的数学 培养他们对知识的“
知识与技能 ……对新 知 自主探 究的动力 ,
来源于学生 的生活经验 的积 累 , 教师有意 的“ 催化剂 ” , 能诱发和激起学生探 索新知 的欲望。 时, 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 : 一天 , 小兔 子们 去羊村找小羊玩 。羊妈妈热情地招待 了小 的萝 卜 , 并吩咐小羊分给小兔子们吃。 可怎 么分 呢? 小羊数 了数, 共有 3 0只小兔。 于是
小 羊 找 了 树 枝 在 地 上 列 起 了算 式 : l 3 O +
案例: 在教 学《 数学 广角——排列 与
2 . 注重 生活 细节 、 掌握技 巧 , 引导 学 学生从 已获得的知识经验 , 把握数学思想
组合 》 时, 教 师说 : 同学们 , 恭喜你 们 闯关 生 追问” 。 “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就是让



‘ ‘ 追 ’
摘要: 在小学 数学教 学 中 , 教 师 要 根
数学课堂灵动的探究策略
■福建省尤溪县实验小学 游利耀
的知识经验之间 , 精心设疑 , 设置 “ 悬念” , 极主动地参与课 堂的“ 追 问” 探 究。 问得好 ! 怎么就一样大了呢 , 现在请同桌合 数。” 在学生动手、 观察、 比较完成后 , 我再

课堂追问,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课堂追问,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54小学教学斫究课堂追问,提升学生的离阶思维江苏无锡市东林小学蒋双双【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思维表现的高级形式是高阶思维。

在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时,应充分发挥“追问”功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没有疑惑”“回答正确”“前后矛盾”“浅层理解”之处进行有效追问,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清晰度、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课堂追问高阶思维学生思维力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必须致力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思维表现的高级形式是高阶思维。

在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时,可以运用追问的技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没有疑惑”“回答正确”“前后矛盾”“浅层理解”之处进行有效追问,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清晰度、广度和深度。

一、连环追问"没有疑惑”之处,促成深度思维的发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

学生感觉到疑惑才会诱发出求知的欲望;没有感觉到疑惑,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和深度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展开追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发现问题,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思维冲突,从而激起求知欲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在学习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太阳》时,学生已经知道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了,很容易就能说出作者的写作特色——“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太阳离我们很远”。

学到这,学生认为已经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色,对这篇课文已经不存在疑惑了。

这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作者是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写太阳的。

那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作者选择了步行和坐飞机的例子,不举其他的例子?”学生放松的思维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第一次深入思考开始发生。

交流结束,学生很满意,思维又将放松时,教师还是紧追不放,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举两个?”学生没有想到教师还有第二个问题,再次被吸引,再次深入品析,继续跟着教师进行思维的二次“爬梯”。

因境·开放·引导: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追问的探索

因境·开放·引导: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追问的探索

因境·开放·引导: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追问的探索发布时间:2022-12-29T06:14:05.24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56卷第16期作者:李佳静[导读]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提问的二次补充或是深化问题。

追问,追其思维,问其关键。

李佳静金华市湖海塘小学【摘要】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提问的二次补充或是深化问题。

追问,追其思维,问其关键。

有效的课堂追问,能最大限度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潜力。

本文在阐明追问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追问对打造语文品质课堂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三点关于语文课堂追问的方式,通过更有效地追问,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为了主动参与,打造更高效益的课堂,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因境追问;开放式追问;引导式追问教学中,我们往往非常关注学生在课堂中获取了多少知识,而我认为,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思考,才是教学艺术的魅力所在。

我们发现,把有效、合理的追问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锻炼能力,从而提升了课堂的品质。

一、追问,何为追问“追问”,字面意义是多次的问,是追根究底的问。

“追问”不同于一般的提问,它是对原有的基础问题再次或者多次提问。

是否要追问直至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的呢?我认为并不需要。

在我看来,语文课堂追问的过程往往结果更为重要。

要问课堂中,何为追问,答曰:追其思维,问其关键。

二、追问,追出品质在语文课堂中,追问其实并不带有很强的教学目的,它不像数学是为了探究求解的多种方法,而更在于当下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化学反应,更为注重过程。

追问,是在学生回答完基础问题上展开的“多次提问”,这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互动,学以致用,提高课堂品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激活学生思维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一问一答的节奏看似很完美,但是如果每个问题都在一问一答后结束,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潜能无法被挖掘出来,所以需要教师进行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孩子能够踮起脚尖去触碰更高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追问,让课堂更加灵动赵川红
发表时间:2019-01-09T10:53:59.217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9期作者:赵川红[导读] 在数学课堂中,追问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内化新知,掌握知识本质,使课堂交流更有实效。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溪头小学637171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追问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数学课堂中,追问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内化新知,掌握知识本质,使课堂交流更有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追问策略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只是习惯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很少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很多内容都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

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效追问,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巧妙追问有效追问的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质量的课堂追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巧妙地追问,进而感受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相转化的思想呢?我在上课伊始是这样教学的: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平行四边形草坪的图片,并附上底、高和底的邻边三个数据,请同学们依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集中精力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有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先前学习经验,我适时追问:同学们能大胆地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有的同学猜想底乘高,有的同学猜想底乘它的邻边。

在复习旧知后,我并没有急于组织学生探索新知,而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根据先前学习经验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更为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当学生发现猜想结果不相同时,引起了争议,产生了要实践验证的愿望。

这个环节,我就是抓住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追问,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学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在重难点处追问水到渠成重难点的教学是一堂课的灵魂。

重点把握了、难点突破了就意味着教学效果的达成。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练习设计中有一题: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有些学生随口回答能,有的回答不能。

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通过想象、空间观念来判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对于中下学生。

教师第一次进行追问:“能的话,该怎么摆?”一种情况学生想:“三边分别是1根、2根、3根不能拼成三角形。

”只能另一种情况:“三边分别是2根、2根、2根。

” 教师第二次进行追问:“它会是一个怎样的三角形呢?”毫无疑问,是等边三角形。

教师第三次进行追问:“现在有5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能的话,该怎么摆?”这时学生很自觉地被老师推向思考境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很快得出了答案。

教师第四次进行追问:“现在有4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想象一下。

” 这位教师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使学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新知识“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观念,重点把握了,难点也顺利地突破了,可谓达成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三、在错误处追问,问出“思路” 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局限,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

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批评、指责学生,也不能进行冷处理。

错误往往发生在学生思维偏差时,教师应发挥追问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修正、辨析错误,在反思中找到正确的方法。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做一个长4米的通风管,通风管的横截面为边长0.3米的正方形,制作这样一个通风管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题目出示后,学生们觉得题目很简单,立即投入到了计算中。

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是这样列式的:4×0.3×4+0.3×0.3×2;4×0.3×2+4×0.3×2+0.3×0.3×2;(4×0.3+4×0.3+0.3×0.3)×2。

显然,学生们都是直接套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没有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解答。

教师此时并没有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追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通风管有几个面呢?”“6个面。

”学生们脱口而出。

教师微笑着问:“这样的通风管做出来,怎么能够通风呢?”学生们恍然大悟,通风管只有4个面,刚才所列的算式是错误的,重新列出了算式,完成了问题的解答。

上述案例,学生由于认知上的困惑,解题时出现了错误。

教师通过不断追问,让学生明白了错误的根源,避免了日后发生同样的错误。

四、在意外处追问,问出“精彩” 课堂是动态的,也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会发生意外,如果教师将这些意外搁在一旁,就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熄灭他们创新的火花。

所以,教师要学会跳出课前的预设,对生成的意外积极回应,进行有效追问,让学生的认知在意外中得到深化,彰显课堂教学的精彩。

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圆,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一些?”题目一出示,学生们认为很简单,因为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都学过了。

学生们很快进行了列式解答:正方形的周长10×4=40(厘米);圆的周长3.14×10=31.4(厘米),因为40厘米>31.4厘米,所以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正当老师准备进入下一题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样比较非常麻烦,我有更简便的方法,不需要计算。

”听了这个学生的话,大家感到很惊诧,老师也感到有些意外,但老师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追问道:“能不能说说你的想法?”那个学生说:“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这个圆就是正方形里可以画的最大的圆,因此,圆的周长必定小于正方形的周长。

”全班响起了掌声。

上述案例,教师对课堂中出现的意外,给予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激活了学习主体,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让意外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精彩。

总之,追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成功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进行有价值的追问,促进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丽娜浅析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环节的设计[J].学苑教育,2017,(06)。

[2]柯清洪小学数学课堂“追问”艺术[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06)。

[3]邵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15,(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