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神经内分泌癌37例临床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思路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思路
瘤来源,决定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案
组织病理学 ✓ 分化好 ✓ 分化差 增殖活性(核分裂像) ✓ G1 ✓ G2 ✓ G3 肿瘤部位、大小、浸润/侵犯、转移(TNM) ✓ 食管、胃、十二指肠、空回肠、阑尾、结直肠
低分化NEC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小细胞癌的瘤细胞小、圆形或卵圆 形,似淋巴细胞;有些瘤细胞拉长 典型的低分化的NEC包括小 呈纺锤状,胞浆稀少,核细颗粒状 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简称小 或深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 细胞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 见,呈弥漫分布或巢团状排列,常 泌癌,形态与肺的相应肿瘤 伴坏死(图7) 相同 值得指出的是小细胞癌的瘤细胞一 般小于3个淋巴细胞,但是偶尔可 以大于3个淋巴细胞,甚至为巨细 胞,只要满足其它形态特点仍然可 以诊断为小细胞癌
后肠NEN多不表达,分化差的NET和NEC中可能为 阴性
神经分泌颗粒 的膜蛋白
肽类激素
在神经内分 泌颗粒内
分泌至血浆
嗜铬粒蛋白B( Chromogranin B, CgB)
Syn
直肠和卵巢NEN可表达
KI-67增殖活性
p53 和Rb(NEC :p53>90%, Rb >70%)
生物标记物
NEN
Klöppel G. et al.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NeuroendocrineTumours. Vienna, Austria. 2011.
神经内分泌标志物 增殖活性标志物
突触素和嗜铬粒素 可通过计数每个高倍
A(CgA)
视野的核分裂象数和
(或)Ki67阳性指数
来确定
可选择的项目
多肽激素和生物活性 其它标志物 胺
如类癌综合征中的 生长抑素受体,尤 5-羟色胺、胃泌素、 其生长抑素受体2 高血糖素或胰多肽 (SSTR2)等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参 考 文 献
[ ] F E IF O G O P S AL E A C,e a.A sa 1 R GN ,B G I ,V L t 1 hm—cn o—
t l d r lo 一d y c u s f r p t i e t n e a il ma n tc o e i r l t a fa 5 a o r e o e ei v r s r n a g e i t a
运动功能预后 的评估价值 [ ] J .中国l 床康复 , 0 2, ( 1 : l 缶 2 0 6 2 )
31 . 81
和 1H 低频组疗效更 明显 , z 爆发刺激 能更 有效地提 升 患侧大脑 的功能 ,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 果 , 这种机制 目前 尚不十分 明确 , 可能 因为 是爆发式 ( us 刺激模 式更 br ) t 加接 近人 脑 自然 电生理 活动 , 节律 性爆发式 动作 电位 的发放是大脑 神经对各 种信息进行编码 的正 常活动 。 本文探讨不 同刺激 频率 、 度及部 位等 对于 脑梗 强 死后运动功能恢 复的具体影 响 , 为爆 发式刺激 更能 认 有效地提升患者大脑 的功能 , 提高 日常 生活能力 , 改善 神经功能 缺损 , 但其 疗效 的真 实性 和持 久性还 需进一 步验证 , 对于具体如 何选 择治疗 参数 , rM 使 T S对脑 梗 死后运动 功能 的恢 复起到最 大的促进 作用 , 仍需 扩大 样本 量 , 分组多层次进行进一步研究 , 以期寻 找一个 最 佳 的治疗参数 。

29 24.
东医 21年9 00 月第3 卷 1期 G agog e c u a e. 0 , o 3 , o 1 1 第 7 undn d aJ r l p 21 V1 1 N. 7 M i lo n S 0 .

乳腺恶性肿瘤病历分析报告

乳腺恶性肿瘤病历分析报告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积 极心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05
化疗、放疗和内分泌 治疗方案介绍
化疗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策略
药物选择
根据乳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如 蒽环类药物、紫杉类药物等。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化疗反应,适时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轻毒副 作用。
检测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突变 等,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多学科专家团队讨论
结合影像学、病理学、外科学 等多学科意见,制定综合治疗
方案。
手术前准备工作安排
完善术前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 评估手术风险。
签署手术同意书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方案、风险及术 后注意事项,签署手术同意书。
术前讨论与风险评估
由手术团队进行术前讨论,明确手术指征、 手术方式和风险点。
术前准备
包括备皮、禁食禁饮、肠道准备等,确保手 术顺利进行。
手术过程记录及并发症处理
手术过程记录
详细记录手术时间、手术方式、 术中出血量、切除范围等信息。
并发症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 感染、皮瓣坏死等,制定相应处
理措施。
病理标本处理
乳腺恶性肿瘤病历 分析报告
contents
目录
•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史回顾 • 乳腺检查与影像学评估 • 病理学诊断与分子分型探讨 • 治疗方案制定与手术过程回顾 • 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方案介绍 • 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改善建议
01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史 回顾
患者基本信息介绍
姓名
XXX
婚育史
已婚,育有X子

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

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

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其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在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中进行了详细描述。

本文将就该篇章内容进行解读,着重讨论其分类、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建议等方面。

一、分类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对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将其分为五个亚型,包括小管状乳头状内分泌肿瘤、壮观恶性乳头状瘤、纯性黏液肿瘤、囊性胶样内分泌肿瘤和微小囊腺瘤。

二、病理特征各亚型乳腺内分泌肿瘤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

小管状乳头状内分泌肿瘤通常为良性肿瘤,与原发性乳腺癌不同,其病理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在合适的病例中才出现。

壮观恶性乳头状瘤则往往具有明显的良性病理学特征,如有明显的乳头状增生以及高度内分泌活性。

纯性黏液肿瘤主要由纯黏液类型的肿瘤细胞组成,其在乳腺组织细胞学分析中没有多大应用。

囊性胶样内分泌肿瘤则以伴有卫星伴行的胶样内分泌乳头状增生的构建为主。

微小囊腺瘤则以乳头状增生和简单囊腺瘤的肿瘤构建为特征。

三、临床表现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临床上的表现各异,具体情况取决于其亚型和肿瘤大小。

通常,乳腺内分泌肿瘤的早期症状包括无痛性肿块以及自觉触及的乳头状增生。

这些症状在肿瘤进一步生长发展后可能会引起疼痛、乳汁分泌异常等不适症状。

然而,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一般的乳腺癌不同,其生长速度较慢,恶性程度较低。

因此,早期发现并诊断乳腺内分泌肿瘤对于预后和治疗效果尤为重要。

四、治疗建议对于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其亚型和病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恶性肿瘤,可以考虑采用手术切除或辅助放疗等综合治疗方式。

辅助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放疗和化疗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在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

通过对其分类、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建议的解读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该肿瘤的特点,以便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c e cl , etmo e sweep st efrE h mial t y h u rc l r o iv o MA, C i P K,N E y n g S ,S na dC A.C n lso T a lo rhc a p aa c fhs o cu in NC h sape mop i p e r eo i— n
t o cletrsI u oioh mcl tnn ep lntedfrna d goio N o te m r d r e o y s o g a fa e.mm nhs ce ia s ii i hl u i h iee tl i ns f Cf m ohru o e vdf m t mu. l i u t a g s f i a s T r t s i r h
Ke r s ty c n u e d c i ec r i o ; h i a a oo y i y wo d mi e r n o rn ac n ma c n c lp t lg ; h o h mmu o itc e sr n h s h mi y o t
胸 腺神 经 内分 泌癌 ( y i nuon or ec r t m c e r d ci a. h e n c o a , C) i m .I 是一 种 罕见 的原 发 于胸腺 A U n ' N P D细 胞 的恶 性肿瘤 。 R si - 17 年 首先报 道。本瘤 由 oa 等【 9 2 】 于 较少 见 。 占纵 隔肿瘤 的 2 4 2其 组织形 态复杂 约 %~ %t ] 。
多 样 的组 织学 形 态 . 免疫 组 化 有 助于 与 纵 隔其 他 原 发肿 瘤 相 鉴别 。
关 键 词 胸腺 神经 内分 泌 癌 ; 床病 理 : 疫 组织 化 学 临 免 中图 分类 号 : 763 R 3.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解读常见术语和结果分析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解读常见术语和结果分析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解读常见术语和结果分析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发生在男性。

在乳腺癌的病理报告中,存在一些常见的术语和结果,本文将对这些术语进行解读,并进行相应的结果分析。

1. 术语解读1.1 浸润性癌(Invasive carcinoma):指乳腺癌细胞突破了乳腺导管或腺泡基底膜,侵犯周围组织,具有侵袭性。

1.2 原位癌(In situ carcinoma):指癌细胞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并未突破基底膜,尚未具备浸润性。

1.3 癌灶(Carcinoma focus):指在乳腺组织中可见的癌细胞聚集。

1.4 肿瘤分级(Tumor grade):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裂活动,将肿瘤分为I级(低分化)、II级(中分化)和III级(高分化)。

1.5 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指乳腺癌细胞通过淋巴管侵犯淋巴结,并在淋巴结内形成转移灶。

1.6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乳腺癌细胞表面的受体,对激素敏感,通过激素受体阳性或阴性来评估激素治疗的效果。

1.7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一种与乳腺癌相关的蛋白质,高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相关。

2. 结果分析乳腺癌病理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包括肿瘤的类型、浸润性情况、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和HER2的状态等。

2.1 肿瘤类型根据乳腺癌细胞起源的不同,可分为导管癌和腺泡癌。

导管癌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腺泡癌起源于乳腺腺泡上皮。

2.2 浸润性情况乳腺癌的浸润性程度是评估其预后和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指标。

浸润性癌分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腺泡癌。

报告中会详细描述癌细胞侵犯的范围和程度。

2.3 肿瘤分级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细胞学异型性,将乳腺癌分为三级:低分化(I级)、中分化(II级)和高分化(III级)。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与病理分析(附7例分析)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与病理分析(附7例分析)

w r l w du vr e2 ots rne74 nh ) A l ae eea v i orcr nead eef l e —paea 2m nh (ag -5mots . l cssw r l ewt n eur c n oo g i h e
d sa tmea tss S v n c s s we e p st e fr S n、 E、 R、 6 5 fr C A a d C r B 2, 6 f r i n t sa i. e e a e r o i v o y NS P Ki7, g n e b 一 t i o o E R a d f r P 3 Co c u i n n 1 o 5 . n l so s B e s e r e d e i e a cn ma S r r b e s a c n ma r a t n u o n o rn c r i o i a a e ra t c r i o .
w l,U F nx. JD p r e t f Bes u e T e eod A ltd opt ,u Y t e el S egi .e at n o rat r r h Scn f ie H silS n a— n m S g y, i a a s
U ie i 1 10 2D p r eto a o g , T e eo d Afl e sil S n a— n n rt 5 0 2 ; .e a m n f P h l y v sy t t o h Scn f i d Ho t , u Y s ia t pa t e
M eho s F o Ap , 2 0 t u e, 2 0 7 ae t be s t d rm r 0 5 o J n 0 8, c ss wi h rat
n u o n o fn c rio . e re d e e acn ma i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和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对比分析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和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对比分析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和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对比分析王艳清;张晓东;林锦蓉;付丽;陈双龙【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年(卷),期】2017(019)011【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神经内分泌癌(NEBC)和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26例NEBC和50例IDC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它们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26例NEBC患者中,1例超声未检出结节性病灶,余25例均见单发结节,其中4例(16%)结节呈囊实性改变,21例(84%)结节呈低回声改变,而50例(100%)IDC结节均呈低回声,未见囊性改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多数NEBC与IDC结节边界欠清或不清(72% vs82%,P=0.319)、形态不规则(76% vs 94%,P=0.060)、内部回声不均匀(84%vs96%,P=0.176)、结节内部测及Ⅱ~Ⅲ级血流信号(72% vs 88%,P=0.161).与IDC相比,NEBC结节周边少有毛刺或蟹足样改变(8% vs 70%,P<0.001),周边不常伴有高回声晕(32% vs 60%,P=0.022),内部细小钙化不常见(24% vs48%,P=0.046),后方回声衰减少见(12% vs 40%,P=0.013),NEBC结节横径均大于前后径(纵横比≥1,0% vs38%,P<0.001).NEB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于IDC,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23% vs 36.00%,P=0.131).结论 NEBC与IDC超声表现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特征,术前超声应详细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NEBC术前超声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总页数】5页(P1-5)【作者】王艳清;张晓东;林锦蓉;付丽;陈双龙【作者单位】361003 福建厦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361003 福建厦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361003 福建厦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361003 福建厦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361003 福建厦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J], 柯丽明;魏巍丽;陈志奎;林礼务;薛恩生;何以敉;俞丽云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超声及MRI表现对比分析 [J], 周志琴;蒋国元3.对比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J], 吴秀花; 施燕芸; 刘英姿; 吴波波; 李晓琴; 陈伟贤4.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经超声诊断的对比分析 [J], 杨立5.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经超声诊断的对比分析 [J], 杨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37例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加深对其认识。

方法,观察37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组织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患者年龄平均41岁,30例女性,7例男性。

年龄54 -90岁(平均70岁)。

肿瘤直径2.5-5.5cm(平均3. 5 cm)。

有淋巴结转移者7例。

组织学形态包括富于细胞的黏液型、实性岛状型、弥漫实性粘附型、
非典型类癌型和小细胞癌型。

37例均表达Syn.C.NSE.AE1/AE3和EMA;9例表达Lue-7,8例
表达CK7;8例表达E-cad;S-100蛋白均阴性,5例ER和PR阳性,3例p53阳性,1例表
达}erbB-2,3例表达bcl-2,Ki-67阳性率17%-85%。

随访时间4 -69个月,除小细胞癌患者死
亡外,均存活。

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易发生在老年人,除小细胞癌外其他类型预后较好,它们在形态、功能和表型上常呈多向性,应该将它们从普通型的乳腺癌中区分出来。

【关键词】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42-01
前言: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比较罕见,占乳腺癌的2%-5%。

因肿瘤细胞中含有亲银和(或)嗜
银颗粒,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亲银/嗜银细胞乳腺癌。

内分泌肿瘤新分类不仅适用于内分泌器官,也适用于弥散性内分泌系统,后者除了包括含有少量内分泌细胞的器官,如胰腺、胃肠黏膜、肺、前列腺、卵巢、辜丸和皮肤之外,还包括无明显内分泌细胞的组织,如胸腺、食管、喉、胆道、肝、肾和子宫,乳腺尚未包括在内。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与消化道以及肺来源的内分泌
癌有相似的组织形态学表现,约有50%以上的肿瘤细胞有内分泌功能。

选择37例乳腺神经
内分泌癌的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以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

[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7例,均为女性。

年龄39一78岁,平均41岁。

病程1. 6一96个月。

37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中,所有病例均经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并有较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月经、生育和随访等。

组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1.2方法
所有的肿瘤标本都用10%的缓冲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然后HE染色,光镜
检查。

用S-P法对下列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E R,P R,CK7,EMA,CgA,Syn,E-cad,bcl-2,p53,Ki-67(均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NSE,CD57,AE1/AE3(购于
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rbB-2购于基因公司),所有抗体均为即用型。

按试剂盒说
明书步骤进行染色,常规微波抗原处理,每种抗体均设已知阳性对照片。

所有染色结果由2
名高级病理医师进行观察,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诊断标准:,50%的肿瘤细胞强阳性表达2种
以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NSE和CgA。

[2]
2结果
2.1临床表现
30例女性,7例男性。

年龄54-90岁(平均70岁)。

女性患者均已绝经。

肿瘤直径2. 5-5. 5 cm(平均3. 5 cm)。

有淋巴结转移者2例。

随访时间4-69个月(平均32. 2个月),其中1
例发生局部的胸壁复发,仍带瘤存活。

其余36例患者未发生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事件。

2. 2病理检查
大体标本检查:肿瘤最大径为15.6 cm,平均4. 0 cm。

切而实性,呈灰白或者灰红色,稍显
鱼肉状,比周围组织稍硬,边界浸润性生长,活动度差。

其中1例肿瘤伴有明显的坏死.肿瘤
位于左侧25例,右侧12例,均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15例I期,22例II期),均施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术后均辅以化疗及/或内分泌药物治疗,术后随访4月-69月不等。

根据WHO 乳腺内分泌癌组织学分类如下:12例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癌细胞呈梭形、浆细胞
样及零星透明大细胞不等,核分裂象4-10/lOHPF,偶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并呈索状、实性巢
排列,被粗、细不等胶原纤维分隔,偶见癌巢内凝固性坏死。

15例典型类癌,主要是具备器
官样结构,分别呈岛状,片块状,条索状排列,其中10例导管内充盈菊形团结构并见有内
界膜的中央小管,但外界膜缺如或腔内可见嗜酸性兹状物质充盈或见导管内筛状结构等。


瘤细胞为卵圆形、短梭形或胖梭形;细胞核圆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温和,染色质淡染较细,少数可见到1 ~2个不清晰的小核仁;胞质略丰富,嗜酸性,呈细颗粒状,细胞间粘附紧密,多数细胞间界限不清楚。

在一些肿瘤细胞团中间夹杂深染的梭形细胞。

2.3免疫组化
免疫标记物监测:所有患者均表达NSE和SynoSyn+++)37例。

NSE(+)9例,(++)15例,(+++)13例。

CgA(一)8例,(+)12例,(++)5例,(+++)12例。

3讨论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

对于乳腺内分泌肿瘤的组织来源尚没有定论。

仅在少数的研究中发现,在正常的乳腺导管上皮肌上皮中存在嗜银细胞。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
认为是乳腺干细胞向不同方向恶性转化的结果或者是乳腺癌细胞异源产生神经内分泌素固。

乳腺内分泌癌除了有自己独特的神经内分泌功能,还与普通的导管或者小叶癌一样有相同的
免疫表型,而且多数内分泌癌表现为瓢液癌的特点。

乳腺内分泌癌镜下形态特点复杂,根据
组织学形态大致分为3类:实体型、小细胞型、大细胞型。

本组患者按照大致分型进行分类。

其中实体癌20例,小细胞癌10例,大细胞癌7例。

实体癌在内分泌癌多见,后两者较为罕见。

由于内分泌癌形态各异,各种类型乳癌之间可出现交叉现象,给诊断带来困难,所以需
要借助免疫组化结果加以鉴别。

鉴别诊断中应注意区分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与其他类型乳腺癌
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因二者病理形态常类似,关键是前者测定神经内分泌多肤类激素阳
性表达率50%。

乳腺淋巴瘤与小细胞/雀麦细胞癌,前者由转化淋巴细胞组成,LCA阳性表达,后者由雀麦细胞样细胞组成,神经内分泌多肤类激素阳性表达,可藉以区分。

乳腺小叶浸润
癌与小细胞癌区别,前者发生基因突变,丧失杂合子,E-CD表达恰与小细胞癌相反。

[3]
总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特殊乳腺癌,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易发生在老年人,除小细胞癌外其他类型预后较好;此癌在形态、功能和表型上常呈多向性,表型与乳腺导管
癌或小叶癌有明显重叠,一般伴有茹液癌和大汗腺癌分化;从形态学特征和临床学意义上看,我们认为应该将这种癌从普通型乳腺癌中区分出来。

关于内分泌癌的发病高峰、预后和独立
的分子预后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的大样本资料积累和长期的观察。

参考文献
[1]袁文棋,伶树文,老年男性左乳腺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2(1):14.
[2]韩庶勇,周会行,陈海霞,等,男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 [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1,5(4):238.
[3]张晓明,范螂娣.乳腺神经内分泌癌5例临床病例分析 [J]中国肿瘤临床,2015. 32(13):755-7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