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每日一练32

合集下载

专题09:高一上册物理基础题每日一练(解析版)

专题09:高一上册物理基础题每日一练(解析版)

专题09:高一上册物理基础题每日一练一、单选题1.一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了5m,接着沿斜面向下运动了8m,在整个过程中,该小球的位移大小是()A.13m B.8m C.5m D.3m【答案】D【详解】设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的位移为5m,向下运动的位移为-8m,全程的位移为x=-+=-8m5m3m负号表示方向沿斜面向下,即大小为3m。

故选D。

2.一辆汽车的刹车过程可近似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汽车运动的是()A.B.C.D.【答案】D【详解】A.图中表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题意;B.图中表示初速度为0的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题意;C.图中表示初速度为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题意;D.图中表示以某一初速度开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速度减为0;可以描述汽车的刹车过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是()A.树叶从树枝上飘落B.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落到地面C.乒乓球被球拍竖直向下拍出D.降落伞缓慢下降【答案】B【详解】A.树叶从树枝上飘落,空气阻力较大,不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故A错误;B.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落到地面,空气阻力很小,忽略,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故B 正确;C.乒乓球被球拍竖直向下拍出,空气阻力较大,而且有竖直向下的初速度,不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故C错误;D.降落伞缓慢下降,所受的空气阻力很大,不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4.当某架战斗机以速度v斜向上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喷口如图所示。

已知飞机受到重力G、发动机推力1F、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升力2F和与速度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f F。

下列受力分析示意图可能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BD.由题意可知,飞机的升力2F应与速度方向垂直,故BD错误;AC.由题意可知,空气阻力f F应与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C正确。

故选C。

5.如图所示,人站在船上撑竿使船离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竿对岸的作用力大于岸对竿的作用力B .竿对岸的作用力小于岸对竿的作用力C .船对人的作用力等于人对船的作用力D .人对船的作用力大于船对人的作用力 【答案】C【详解】AB .竿对岸的作用力与岸对竿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AB 错误;CD .人对船的作用力与船对人的作用力也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C 正确,D 错误。

九年级物理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九年级物理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每日一练)九年级物理基本知识过关训练单选题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则它们的内能一定相同B.热量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C.把0℃的冰块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增加D.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答案:C解析:A.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和种类有关,只知道温度相同不能判断内能的大小,故A错误;B.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即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故B错误;C.质量相同的0℃的水比0℃的冰的内能大,因为冰熔化成水的过程要吸热,故C正确;D.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但不能说含有的热量越多,因为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和放出,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流表A1的量程为0~3A,A2的量程为0~0.6A,闭合开关S,电压表V示数为12V,小灯泡正常发光。

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最大范围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电流表A1示数与R连入的阻值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是50 ΩB.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小灯泡亮度会发生变化C.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15 W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中点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 1.6A答案:D解析:A.由图甲可知滑动变阻器R和小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通过滑动变阻器R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所以电源电压为12V。

由图乙可知电流表A1的示数最大为I′1=1.8A,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最小值,电流表A2的示数为量程最大值,即I2=0.6A。

当电流表A1的示数最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 L=I′1−I2=1.8A−0.6A=1.2A灯泡的电阻为R L=UI L=12V1.2A=10Ω由欧姆定律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流表A1的示数最小,由图乙可知通过电流表A1的最小电流为I1=1.4A,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仍为I L=1.2A,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为I R=I1−I′L=1.4A−1.2A=0.2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UI R=12V0.2A=60Ω故A错误;B.因为滑动变阻器R和小灯泡并联,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不变,小灯泡的亮度不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C.闭合开关S,电压表V示数为12V,小灯泡正常发光。

通用版高中物理热学分子动理论经典知识题库

通用版高中物理热学分子动理论经典知识题库

(每日一练)通用版高中物理热学分子动理论经典知识题库单选题1、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许多公共场所使用乙醇喷雾消毒液和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酒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手上喷洒乙醇消毒液后,会闻到淡淡的酒味,这是酒精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B.在手上喷洒乙醇消毒液后,会闻到淡淡的酒味,与分子运动无关C.使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后,洗手液中的酒精由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D.使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后,洗手液中的酒精由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的过程中,分子间距不变答案:C解析:AB.在手上喷洒乙醇消毒液后,会闻到淡淡的酒味,这是由于酒精分子的扩散运动的结果,证明了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AB错误;CD.使用免洗洗手液时,洗手液中的酒精由液态变为同温度的气体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但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分子势能增大,需要吸收热量,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应先滴油酸酒精溶液,再撒痱子粉B.图乙为水中某花粉颗粒每隔一定时间位置的折线图,表明该花粉颗粒在每段时间内做直线运动C.图丙为分子力F与其间距r的图像,分子间距从r0开始增大时,分子力先变小后变大D.图丁为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分布图,曲线②对应的温度较高答案:D解析:A.“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应先撒痱子粉,再滴油酸酒精溶液,否则很难形成单分子油膜,故A错误;B.图中的折线是炭粒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的连线,并不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轨迹,也不是分子的运动轨迹,由图可以看出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根据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图,可知分子间距从r0增大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先变大后变小,故C错误;D.由图可知,②中速率大分子占据的比例较大,则说明②对应的平均动能较大,故②对应的温度较高,即T1<T2故D正确。

人教版2022年初中物理内能考点专题训练

人教版2022年初中物理内能考点专题训练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初中物理内能考点专题训练单选题1、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物体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冰块B.乙吸收热量C.甲内能增加D.乙内能减少答案:B解析:由图知道,物体甲的温度是降低的,即物体甲放出热量,内能减小;物体乙的温度是升高的,即物体乙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所以物体甲是饮料,乙是冰块,故B正确。

故选B。

2、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B.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D.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答案:B解析:常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通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通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符合题意;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位于医用口罩中层的过滤层是由经过静电驻极工艺处理的熔喷无纺布制成,能够吸附飞沫。

下列事例的原理与熔喷无纺布吸附飞沫原理相同的是()A.拍打脏衣服除灰尘B.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可吸起碎纸屑C.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D.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粘在一起答案:B解析:A.拍打脏衣服除灰尘,利用的是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B.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因为与头发的摩擦带上电,可吸起碎纸屑,利用的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B符合题意;C.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利用的是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D.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粘在一起,利用的是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

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1.91.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 ,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 ,水的质量是1.2kg ,求油的密度.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使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3:2,求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答案1.91.解:空瓶质量0.24kg 1.2kg kg 44.120=-=-=水总m m m . 油的质量0.96kg 0.24kg kg 2.101=-=-=m m m 总油. 油的体积3333m 101.2kg/m101 1.2kg -⨯=⨯===水水水油ρm V V . 油的密度3333kg/m 108.0m101.20.96kg⨯=⨯==-油油油V m ρ 另解:水油V V =Θ ∴33kg/m 108.0 ⨯===水水油油水油水油ρρρρm mm m2.解:1:23213 =⨯=⨯==甲乙乙甲乙乙甲甲乙甲V V m m V m V m ρρ点拨:解这类比例题的一般步骤:(1)表示出各已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2)列出要求的比例式,进行化简和计算.金属密度3333kg/m 1011.2511.25g/cm 4cm45g ⨯====金金金V m ρ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1.10小文用装有蜡烛、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和光屏的光具座做实验,研究“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且(1)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必要出现的步骤是 (填序号)。

(2)正确描述小文实验过程的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3)请将小文测量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补充在右表中: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答案1.10(1)③;(2)②①④;(3)放大;30图25 ①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1.111.小明同学坐在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上。

当过山车高速旋转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 .地面 B .建筑物 C .过山车 D .过山车的轨道2.舞蹈演员在排练时,总是要对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纠正自己的动作。

初三物理每日一练习题

初三物理每日一练习题

初三物理每日一练习题1. 弹簧恢复力张同学拿到一只新买的弹簧秤,他想验证一下弹簧的恢复力与它的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他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1)将弹簧挂在支架上,使其垂直向下。

2)将不同的质量挂在弹簧下端,记录下伸长量 x。

3)根据弹簧下端的质量计算压强 P = m*g/A,其中 m 为挂在弹簧下端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取10m/s^2),A 为弹簧下端的承受面积。

4)绘制伸长量 x 与压强 P 的关系图。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在张同学的实验中,弹簧的恢复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你能解释这个规律吗?(2)画出伸长量x 与压强P 的关系图,并解释这个图有什么意义?2. 物体的密度小明拿着一个未知物体到物理实验室,请你帮他确定该物体的密度。

你能告诉他应该如何进行实验吗?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物体的密度怎么计算?列出计算密度的公式。

(2)请描述一下你会如何进行实验来确定物体的密度?包括实验步骤和所需器材。

3. 光的反射小红站在一面光滑的镜子前,她注意到自己的镜像是倒立的。

她对此很迷惑,请你解释一下这个现象的原理。

请你解释以下问题:(1)镜子中的光线是如何发生反射的?(2)为什么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镜像是倒立的?4. 平均速度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他发现自己用了10分钟骑行了5千米。

请你计算小明的平均速度。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小明的平均速度。

5. 功率小华比较了使用不同功率的电灯泡所消耗的电能,结果发现功率越低,耗电量越少。

请你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请你解释以下问题:(1)什么是功率?列出计算功率的公式。

(2)为什么功率越低,耗电量越少?结论:通过每日一练习题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弹簧恢复力与伸长量的关系、物体密度的计算方法、光的反射现象、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功率与耗电量的关系。

这些物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学习物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每日一练(第三章热力学定律)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每日一练(第三章热力学定律)

3.D 【详解】A.a→b 过程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则W 0 等温变化,内能不变 U 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U W Q 可知 Q 0 所以气体吸收热量,故 A 错误;
B.c→d 过程中,等温压缩,内能不变,外界对气体做功,故 B 错误;
C.a→b
过程温度为
T1,c→d
过程温度为
T2,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每日一练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热力学定律
第 1、2 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单选题 1.关于系统的内能及其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系统的温度改变时,其内能必定改变 B.系统对外做功,其内能不一定改变;系统向外传递热量,其内能不一定改变 C.对系统做功,系统内能必定改变;系统向外传出一定热量,其内能必定改变 D.若系统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系统的内能必定不改变 2.根据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被缓慢压缩时,内能可能不变 B.对能源的过渡消耗使自然界的能量不断减少,形成“能源危机”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时,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降低、体积增大时,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3.卡诺循环(Carnot cycle)是只有两个热源的简单循环。如图所示是卡诺循环的 P-V 图像,卡诺循环包 括四个过程:a→b 等温过程;b→c 绝热膨胀过程;c→d 等温过程; d→a 绝热压缩过程。整个过程中封闭 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 过程,气体放出热量 B.c→d 过程,气体对外界做功 C.a→b 过程温度为 T1,c→d 过程温度为 T2,则 T1< T2 D.b→c 过程气体对外做功为 W1,d→a 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为 W2,则 W1 =W2 二、多选题 4.关于温度和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高,则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 B.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 C.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但是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不能改变系统的内能 D.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 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公式 U Q W 可知,热传递和对物体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1g100C 水的内能小于 1g100C 水蒸气的内能 C.对于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它们的内能相同

初中物理内能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初中物理内能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每日一练)初中物理内能基本知识过关训练单选题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隙B.内能和温度有关,0 ℃以上的物体才有内能C.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C解析:A.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难以被压缩,故A错误;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以下的物体也有内能,故B错误;C.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D.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B.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D.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答案:B解析:常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通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通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符合题意;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B.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收热量越多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质量均无关D.可以用水循环来冷却汽车发动机答案:D解析:A.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无关,一杯水的比热容与一桶水的比热容相同,故A错误;=cmΔt可知,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比热容、质量、温度的变化有关,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B.由吸热公式Q吸收热量不一定多,故B错误;C.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但与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质量均无关,故C错误;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故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新课标高三物理精华试题每天一练(32)1.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C.物体在4 s末返回出发点
D.物体在5 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 m
1.BC解析:根据v-t图象,在0-2s内和4s-6s内,图线位于横轴上方,这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2s-4s内,图线位于横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在第1s末前后瞬间,图线都位于横轴上方,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都与正方向相同,选项A错误;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s内对应图线的斜率不变,所以加速度不变,选项B正确;根据“面积法”,图线与横轴物体在4 s末返回出发点,选项C正确;物体在5 s末仍然沿正方向远离出发点运动,只不过开始减速运动,到6s末速度降为0,所以物体在6 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1 m,选项D错误。

本题答案为BC。

2.用一轻绳将小球P系于光滑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和球P之间夹有一矩形物块Q,如图所示。

P、Q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P物体受4个力
B.若绳子变短,Q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增大
C.Q受到3个力
D.若绳子变长,绳子的拉力将变小
2.AD 解析:本题需要先运用隔离法分析物块Q ,物块Q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小球P 对其施加的水平向左的压力和光滑墙面对其施加的水平向右的弹力,显然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物块在竖直方向上不能平衡,所以其还受到小球P 对其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四力平衡;对小球P 受力分析,显然其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大小为m P g )、沿绳子方向向上的拉力T 、水平向右的弹力N 和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 ,也是四力平衡,所以A 正确,C 错误;因为P 、Q 均处于静止状态,所以P 对Q 施加的摩擦力大小等于物块Q 的重力,即f =m Q g ,选项B 错误;若绳子变长,绳子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设为θ)将变小,小球P 受力平衡,满足m P g +f =T cos θ,又f =m Q g ,所以T=(m P g +m Q g /cos θ,当θ变小时,绳子的拉力T 将变小,选项D 正确。

本题答案为AD 。

3.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1、2用轻质弹簧秤相连,如图所示,现对物块1、2分别施加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 1、F 2,且F 1 >F 2,则弹簧秤的示数 ( )
A .一定等于F 1+F 2
B .一定等于F 1-F 2
C .一定大于F 2小于F 1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C 解析:利用整体法,可求出由两物块共同的加速度为a=
2121m m F F +-;以物块1为研究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1-F =m 1a ,所以F =F 1-m 1a=F 1-21121m m m F F +-)(=2
11221m m m F m F ++;因为F 1 >F 2,所以
2
11121211221211222m m m F m F m m m F m F F m m m F m F ++++=++<<,即12F F F <<。

本题答案为C 。

4. 某同学想利用DIS 测电风扇的转速和叶片长度,他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同学先在每一叶片边缘粘上一小条长为Δl 的反光材料,当叶片转到某一位置时,光传感器就可接收到反光材料反射的激光束,并在计箅机屏幕上显示出矩形波,如图乙所示,已知屏幕横
向每大格表示的时间为5×10-3s ,则电风扇匀速转动的周期为________s ;若用游标卡尺测得Δ
l 的长度如图丙所示,则叶片长度为
________m.
4. 4.2×10-2;0.23 解析:根据乙图可知,相邻矩形波出现的时间间隔为t=1.4×10-2s,每个矩形波的持续时间为Δt=1×10-3s,电风扇每转动一圈,计箅机屏幕上会连续显示出3个矩形波,所以电风扇匀速转动的周期为T=3t=4.2×10-2s;根据丙图,Δl=35mm=3.5×10-2m,所以叶片边缘转动的线速度为v=Δl/Δt=3.5×10-2m/1×10-3s=35m/s,根据关系式vT=2πR可得,叶片
边缘转动的半径即叶片长度R=vT/2π=0.23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