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性学习论文

合集下载

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3篇)

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3篇)

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3篇)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通用3篇)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篇1目的:调查莱州春节民俗过程:过年走亲戚时,调查亲戚朋友内容: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

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

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日是辞灶节,又叫扫尘节。

扫尘节,也叫扫尘日。

据说此节源于尧舜时代的“扫年”习俗。

原本是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到了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成了祈求新岁平安吉祥的一种活动,以后才发展成为扫尘节。

由于是一种清洁卫生和除害灭病的文明习俗,所以便流传下来,久而不衰。

扫尘节,北方叫“扫房”或“扫屋”,南方叫“掸尘”或叫“打洋尘”,东北叫“大洗(喜)日”。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洗刷家俱,粉刷墙壁,糊窗户,贴窗花,挂年画,除陈布新,迎接新春佳节。

扫尘节又叫小除夕、过小年。

胶东人过年,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家家都要蒸大枣饽饽。

饽饽表面十字挑出"鼻",嵌入红枣。

菜州一带,春节上供要制作大枣饽饽,茧饽饽。

枣饽饽用来供祖先,财神,菩萨。

天地众神。

五个饽饽叠放,腊月三十接神,正月初三撤供品;正月十五供五个茧饽饽和三个大圣虫饽饽。

供奉时中为祖先,右供财神,左供菩萨,意为多财多子。

圣虫头部为一圆馒头形,鸡冠,黑眼睛,红舌头,躯干做蛇盘状。

祖先,财神,菩萨面前各放一碗粮食,圣虫放在盛粮食的碗里,供奉完后,茧饽饽食用,圣虫放大粮囤中,直到二月二由孩子们分食之。

圣虫"的"圣",胶东谐音"剩",意为"剩余",寓意五谷丰登,连年有余。

福山,牟平等地还将"圣虫"做成公母刺猖状,口含红枣,放在米面缸中,钱柜衣橱里,祈求财物增多,使用不尽。

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两篇

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两篇

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两篇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关系到我们国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节日的节日氛围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过外国的节日。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其传承现状,探讨如何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我们小组按时间序列对传统节日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和方法的研究。

我们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和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方法,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周围群众与节日相关人员,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加工。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节日的传承待加强,需要政府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和办法来弘扬这些传统节日,帮助人们挖掘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同时,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

因此,我们小组提出了一些合理且可行的意见,希望能够对周围的人产生一些影响。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小组得出了一些结论,认为传统节日的传承需要加强,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措施来弘扬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好地保护自身的文化,让传统节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希望能够了解您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和俗。

请您花费三分钟时间填写下面的问卷,您的回答仅用于本校调查,谢谢!选择题:1.请问您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请勾选全部正确选项)A。

春节B。

中秋节C。

端午节D。

重阳节E。

清明节F。

元宵节 G。

上元节 H。

寒食节2.您最喜欢或最期盼的是哪个传统节日?(请勾选一个选项)A。

春节B。

中秋节C。

端午节D。

重阳节E。

清明节F。

元宵节 G。

上元节 H。

寒食节3.您一般怎么过传统节日?(请勾选一个选项)A。

过节气氛浓烈,按传统俗过。

B。

出去逛街,和同学朋友在一起。

C。

按照俗过,但会越来越简单。

D。

休息在家,不过节。

4.您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程度如何?(请勾选一个选项)A。

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 小学作文

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 小学作文

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小学作文示例文章篇一:《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咱们国家有多少个传统节日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对传统节日的研究。

先来说说春节吧!那可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啦!一到春节,大街小巷都红彤彤的,到处挂着红灯笼,贴着红对联,就好像整个世界都被红色给染透了!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小孩子就盼着能穿上新衣服,拿到压岁钱。

我还记得去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年货,市场里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呀!“哇,这个福字好漂亮!”“哎呀,那串鞭炮可真响!”大家都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看到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把玩具枪,高兴得又蹦又跳,嘴里还喊着:“过年啦,我可以玩新玩具啦!”这不就跟我一样嘛,一想到过年能有这么多好玩的,心里就美滋滋的。

再讲讲端午节,这可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节日。

一到这时候,妈妈就会包好多好多的粽子。

有红枣粽、豆沙粽、还有肉粽,各种各样,可香啦!我总会好奇地围在妈妈身边,问这问那:“妈妈,为什么粽子要用叶子包起来呀?”妈妈就会笑着说:“这是为了让粽子更有味道呀!”端午节还有赛龙舟呢!那场面,可壮观啦!一条条龙舟就像一条条巨龙在水面上飞驰,划船的叔叔们喊着整齐的口号,用力地划着桨。

岸上的人们也在为他们加油助威,“加油!加油!”那声音震耳欲聋。

我就在想,他们怎么能这么有力气,难道他们都是大力士吗?中秋节也是我特别喜欢的节日。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亮。

那月亮又大又圆,就像一个大圆盘挂在天上。

我会指着月亮问爸爸:“爸爸,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和玉兔吗?”爸爸就会给我讲那些古老的传说。

这时候,奶奶会说:“快吃月饼,多吃点,团团圆圆的。

”那月饼甜甜的味道,一直甜到了我的心里。

还有清明节,这是个让人有点伤心的节日。

我们会去给逝去的亲人扫墓,表达我们的思念。

看着墓碑上亲人的照片,心里就会酸酸的。

但是,这也是个让我们懂得珍惜的节日,提醒我们要好好地活着,珍惜身边的人。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性学习论文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性学习论文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性学习论文翻开日历,总能看到一些传统节日,但又有多少人去留意,并加以重视。

而如今人们格外热衷一些外来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特别是青少年。

针对这一现象,本小组各成员对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态度进行了研究与调查。

我们对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咋舌。

调查表明,对于中国传统节日,55%的青少年对部分传统节日已遗忘,全部了解的更是只占38.3%,而外来节日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更热衷过外来节日。

由此可见,青少年不重视甚至遗忘中国传统节日而热衷于外来节日,对其情有独钟。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经研究调查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些原因如下:其一,调查中40.8%的同学认为外来节日新奇好玩,这一新鲜感,促使青少年的好奇心,而且有节日气氛,能收到礼物,赶得上时代潮流。

其二,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许多传统节日多为地域节日,地域文化差异性很大。

而西方节日是宗教文化发展的产物,覆盖所有基督教地区,可以跨国家、跨地区同时举行,相比之下更易于传播,西方文化与工业文明相接轨,与现代经济融合度高,更容易包装,更适应现代社会。

其三,外来节日代表的是一种新生文化,契合当代生活,更有吸引力,加上国家的不太重视、中国对外来文化保有兼收并蓄的态度以及一些人的崇洋媚外心理,使得外来节日更受青少年的热衷。

作为祖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重视传统节日,珍惜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呢?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如,端午节,吃粽子是这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展示的是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本质上蕴含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中秋节,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尊敬,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几千年来,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

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精选6篇)

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精选6篇)

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精选6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风俗研究性报告范文(精选6篇)1实践地点:xxxxx实践时间:xxxxxx(一)研究目的1、熟习调查的进程,把握学习方法,了解独占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益于进步本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夸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宏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

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

传统的春节,融进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意味,并担当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往和未来;二、祭奠,缅怀祖宗之德,继续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节来往,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当社会职责;四、民间文娱,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躲厚重的含金矿躲。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很多还相传至今。

20xx尾月开始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进尾月,已适合办年货,除买腊味、糖果外,水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

20xx年二十四谢灶: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乞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以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20xx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是清算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讲,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乞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统统扫走,而本身亦要洁净,听说这样做即可以消灾祛病。

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作文春节,年味儿十足。

哎呀,说到春节,那可真是年味儿十足啊!鞭炮一响,整个村
子都热闹起来了,仿佛在说,“新年到,新年到,大家快来凑热闹!”家家户户的团圆饭,香气四溢,看着那一桌子的美食,谁不
想回家过个年呢?春节不仅仅是个节日,更是家人团聚的借口,让
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有个回家的理由。

清明节,祭祖扫墓。

清明节啊,就是祭祖扫墓的时候。

这时候,大家都会回到老家,去祭拜那些已经离开的亲人。

扫墓、烧纸钱,虽然有些沉重,但也
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当然啦,清明节也不全是悲伤的,还
有踏青、放风筝这些活动,让人在缅怀亲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春
天的气息。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端午节嘛,赛龙舟、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

那龙舟在水面上划
得飞快,就像一条条龙在水中翻腾。

粽子也是一大特色,有甜的有咸的,吃上一口,满满的幸福感就涌上心头。

这个节日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也让人品味到了中华美食的魅力。

中秋节,月圆人团圆。

中秋节啊,月亮最圆的时候,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候。

无论你在哪里,只要抬头看到那轮明月,就会想起远方的家人。

这时候,吃上一口甜甜的月饼,再跟家人聊聊家常,那就是最幸福的时光了。

这个节日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推荐-研究性学习论文--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推荐-研究性学习论文--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课题组长: 陈春旭课题成员:赵永嘉、庞中悦、白长明、张煜、杨佳欣、高国贺周春雪、姜姗姗、史佳文指导老师: 谭秀红学校班级:桦川一中高一(3)班课题的提出: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失去应有的魅力,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特吃的饺子,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往常的鲜美滋味;除夕夜国人同一时间共享的传统文化大餐——春节晚会,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正视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了解、关心我们的传统节日。

目的与意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而且一些外国人都很少过的宗教节日,中国人也过,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

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现在不好好保护,以后肯定会埋没掉。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中国传统节日。

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希望本小组成员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并提出一些合理且可行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研究内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制作法√□观察法□其他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活动所需条件(如设备、器材、活动场地、经费及来源等):需要校计算机房上网查询资料、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等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如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图片资料,模型等)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等二、课题的研究过程:1.课题研究的对象:群众.学生等2.详细活动步骤及任务分工第一阶段: 具体活动时间1月11日~3月20日第二阶段: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第三阶段:(1) 小组成员讨论,进行分工(2) 收集资料(3) 进行实地考察(4)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5) 小组讨论,得出研究成果3、资料的收集、整过程理:(1)到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2)进行问卷调查、采访同学及相关人士(3)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三、研究成果:(1)对于中西节日碰撞1、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传统节日2、中华文化向来是东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谈谈中国的传统节日议论文优秀8篇

最新谈谈中国的传统节日议论文优秀8篇

最新谈谈中国的传统节日议论文优秀8篇以节日为话题的作文篇一要我说喜欢的节日,那还真不少:劳动节、国庆节可以出去旅游,“六一”儿童节可以在学校里狂欢,万圣节可以与同学结伴去串要礼……如果说最喜欢的,应该算是元宵节了。

昨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三上灯节,以前正月十三都是在小区里和伙伴们一起玩灯做游戏,今年妈妈提议去龙川广场逛逛,我和爸爸非常赞同,于是开车出发。

还没到五星家电,我们就看到前方天空中有无数个小亮点在闪烁,奇怪,什么东西啊?仔细一看,原来是“孔明灯”在夜晚的衬托下,它们显得格外明亮,在风的协助下轻轻晃动,如同一个个萤火虫随风起舞,煞是好看。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龙川广场下了车。

哇,真热闹啊,有卖孔明灯的,有放礼花的,有结伴玩灯的。

看来,我们不枉此行啊。

“孔明灯”一个一个飞上了天,看着我心里直痒痒,缠着爸爸也买一个,妈妈表示支持,于是我拿了钱兴冲冲地挑了一个红色的孔明灯,拆开后,我先将燃器固定好,然后点燃燃料,再用脚踩住灯的钢圈,让它聚气,产生热量。

五分钟后,孔明灯已完全撑开,我们一家三口互相配合,托着灯的底部,慢慢地向上抬,等时机成熟,我们一起松手。

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一定要升上去呀,这可是我第一次玩孔明灯。

”孔明灯好像听到了我的呼唤,随着风儿缓缓升起,我连忙双手合十许愿,孔明灯载着我的愿望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这个节日多么有趣啊,紧张、激动、兴奋。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你呢?庆节作文篇二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就要到,我要对亲爱的妈妈说:“妈妈,您辛苦!祝您节日快乐!”我从出生的婴儿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又一幅画面:我想起上学忘带书和作业本,是妈妈给我送到教室。

想起每次考试,妈妈的一句叮咛:“不要着急,相信自己。

”想起妈妈陪着我写作业,耐心的给我讲解不会的题。

想起在下雨的时候,妈妈总是把雨衣披在我的身上,而她却被雨淋着。

想起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是妈妈把衣服穿在我的身上,而她却被冻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性学习论文
翻开日历,总能看到一些传统节日,但又有多少人去留意,并加以重视。

而如今人们格外热衷一些外来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特别是青少年。

针对这一现象,本小组各成员对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态度进行了研究与调查。

我们对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咋舌。

调查表明,对于中国传统节日,55%的青少年对部分传统节日已遗忘,全部了解的更是只占38.3%,而外来节日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更热衷过外来节日。

由此可见,青少年不重视甚至遗忘中国传统节日而热衷于外来节日,对其情有独钟。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经研究调查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些原因如下:其一,调查中40.8%的同学认为外来节日新奇好玩,这一新鲜感,促使青少年的好奇心,而且有节日气氛,能收到礼物,赶得上时代潮流。

其二,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许多传统节日多为地域节日,地域文化差异性很大。

而西方节日是宗教文化发展的产物,覆盖所有基督教地区,可以跨国家、跨地区同时举行,相比之下更易于传播,西方文化与工业文明相接轨,与现代经济融合度高,更容易包装,更适应现代社会。

其三,外来节日代表的是一种新生文化,契合当代生活,更有吸引力,加上国家的不太重视、中国对外来文化保有兼收并蓄的态度以及一些人的崇洋媚外心理,使得外来节日更受青少年的热衷。

作为祖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重视传统节日,珍惜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呢?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如,端午节,吃粽子是这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展示的是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本质上蕴含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中秋节,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尊敬,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几千年来,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

因此,中秋节就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期盼。

中秋团圆,家园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永恒追求;春节,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

从过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通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

这样的节日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揭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传统的力量。

所以说,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我们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重视,弘扬中华传统节日。

那么,应该怎样做呢?首先,要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

第二,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识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东西。

第三,国家和民间力量要齐心协力鼓励、赞助传统文化事业,把优秀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受到严峻挑战,如在外来节日文化冲击下,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文化被青少年所遗忘。

虽然我们要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开放,但在吸收外来节日文化的同时,我们不应该迷失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作为文化代表之一的传统节日,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学习,弘扬,而不是遗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