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

合集下载

乳 痈

乳 痈

乳痈乳痈乳痈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

西医称之为“急性乳腺炎”。

好发于产后1个半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占90%以上,尤以初产妇为多见。

本病的特征是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发生于哺乳期的称“外吹乳痈”;发生于怀孕期的称“内吹乳痈”,临床上较为少见;不论男女老少,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的称为“不乳儿乳痈”,则更少见。

“乳痈”之名首见于晋《针灸甲乙经>>:“乳痈有热,三里主之。

”历代文献中还有称本病为“妒乳”、“吹你”、“吹乳”、“乳毒”等。

晋《肘后备急方》说:“凡乳汁不得泄,内结名妒乳,乃急于痈”。

《刘涓子鬼遗方》中记载了多个治乳痈方,但未描述乳痈的症状。

隋《诸病源候论。

妒乳候》指出:“乳汁蓄结与血气相搏”而成痈,“壮热大渴引饮,牵强掣痛,手不得近”,提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宋《太平圣惠方》说:“妇人乳汁不出,内结肿,名乳毒”。

金《儒门事亲》中有“乳痈发痛”、“俗称曰吹乳”的记载。

唐宋金元诸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均有所发挥.至明清对本病的认识更全面,论述更详细,其治疗方药至今仍为临床借鉴。

明《秘传外科方录》将本病分为“有儿者名为外吹你,有孕者名为内吹你”。

根据病变范围大小,《外科启玄.卷之五.乳痈》指出:“乳痈最大者名曰乳发,次曰乳痈。

”《外科全生集》又论:“妇人被儿鼻风吹入乳房以致闭结,内生一块红肿作痛,大谓痈,小谓疖。

”《外科理例>>还认识到本病成脓不切开有传囊之变,“夫乳者,有囊蠹,有脓不针,则遍诸囊矣。

”均大大丰富了临床辨病内容。

另外,《外科理例>>尚有:“男子乳痈”之称,清《疡医大全》引胡公弼论。

又曰不乳儿,妇人患乳曰害干奶子”或“席风呵乳。

”[病因病机]1 外吹乳痈总因内有肝郁胃热,或夹风热毒邪侵袭,引起乳汁郁积,乳络闭阻,气血瘀滞,从而腐肉酿脓而成乳痈。

乳痈的的辩证施护

乳痈的的辩证施护

定期随访和复查安排
随访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 个性化的随访计划,一般建议在 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
随访。
复查项目
随访时应进行乳腺B超、钼靶等相 关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 情变化;同时了解患者康复情况, 指导后续治疗。
注意事项
提醒患者按时到院随访,如有异常 情况应及时就诊;鼓励患者保持乐 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05 乳痈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 指导
心理支持重要性及方法
重要性
乳痈患者常因疾病带来的疼痛、不适及 担忧治疗效果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 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 和康复进程。因此,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至关重要。
VS
方法
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 需求和困扰,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 励患者表达情绪,倾听其诉求,给予关心 和支持;指导患者采用放松训练、音乐疗 法等方式缓解负面情绪。
乳痈的辩证施护
目 录
• 乳痈概述 • 乳痈辩证方法 • 乳痈施护原则与策略 • 乳痈不同阶段辩证施护方案 • 乳痈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乳痈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乳痈是指乳房部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 乳腺炎。
发病原因
多由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导致,如乳头过小或内陷、乳汁过 多或婴儿吸乳少、乳管不通等均可导致乳汁淤积,有利于细 菌繁殖和入侵。此外,产妇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也可诱发 乳痈。
可选用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缓解疼痛和肿胀

成脓阶段:排脓引流、促进愈合
护理原则
以排脓引流、促进愈合 为主,保持局部清洁干
燥,防止感染扩散。
手术引流

乳痈

乳痈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护理部
周口市中医院 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
护理措施
1. 病情护理 局部:注意观察乳汁分泌情况,观察患乳肿胀范围、皮肤色泽,了
解温度,疼痛程度,有无肿块, 全身:有无寒热,是否伴有胸闷头痛、恶心呕吐及同侧腋窝淋巴结
肿大、压痛等情况。
注意观察病情发展,注意成脓期的症状表现,如乳房肿块疼痛伴持续 性搏动性跳动,按之有波动感,说明已发展至成熟期。 观察溃后脓液的量、色、质、气味及疮口有无乳汁排出,引流是否通 畅,有无“袋脓”或“传囊”。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护理措施
6.适宜技术 乳汁瘀滞,乳房肿痛初起者,可用热敷和乳房按摩,先轻揪乳头数 次,再用五指从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按摩。
初期乳房肿痛者还可采用拔火罐法,取侧卧位,选与患处相对应的 背部,以火罐技之。
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给予中药回乳。若有袋脓现象,可在脓腔 下方用垫棉法加压,形成窦道者,先用七三丹,脓净后改用生肌散 、红油膏盖敷。
乳痈之名首见于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古代文献中还有称本 病为“妒乳”、“吹乳”、“乳毒”等。
周口市中医院 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
乳头破碎、内陷 乳汁多而少饮 毒邪外袭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
饮食不节,胃热壅滞 外感风邪
热毒入侵乳孔
病因病机
乳汁郁积
肝郁胃热 乳络阻塞,化热成痈
外邪侵袭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护理部
麦芽回乳,生用还是炒用
《中国药典》“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 炒麦芽:行气清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清,妇女断乳; 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调,脘腹胀痛,用量9-15g,回乳
炒用60g。” 《中药学》:“单用生麦芽或炒麦芽120g(或生、炒各60g)用于断乳

乳痈PPT课件

乳痈PPT课件

病因病机
一、乳汁郁积 乳头破碎,乳头畸形 乳多饮少,断乳不当
二、肝郁胃热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 饮食不节,脾胃失运,胃热壅滞
三、 感受外邪 外感风邪 婴儿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
临床表现
初起(郁乳期):乳房肿胀疼痛, 乳汁分泌 不畅或有结块,局 部压痛,皮肤可微热微红; 全身可见恶寒发热,口渴, 便秘,苔薄,脉数。
乳痈
外科教研室
乳痈(急性乳腺炎)
定义: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外吹乳痈—哺乳期发生。 内吹乳痈—妊娠期发生。 不乳儿乳痈—非哺乳、非妊娠期发生。
特点:<1>常发生于初产产后妇女。
<2>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等全 身症状。
<3>易发生传囊,乳漏等变证。
西医病因
1、产后全身抵抗力下降 2、乳汁郁积 3、细菌入侵
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炎性乳癌相鉴别 乳痈:症状重,体征轻或症状与体征并 重。 炎性乳癌:症状轻,体征重。
治疗
1、郁乳期:消除乳汁郁积是治疗的根本,可
适当配合中药内服外敷及适当选用抗生素, 必要时回乳。
2、酿脓期:充分引流脓液(要注意切口选
择) ,配合必要的抗感染及消炎治疗。
3、溃后期:清除残余脓液及坏死组织,促进
成脓(酿脓期):乳房胀而跳痛, 肿块不清或增大。皮肤欣红 灼热;触痛明显,中央高软, 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全身 症 见壮热不退,口渴思饮, 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溃后(溃脓期)
顺者—溃后脓出通畅,痛减热退肿消-- 愈合 逆者—溃脓出不畅,痛不减,热不退,
肿不消--传囊乳痈 溃后,乳汁从疮口而出-- 乳漏
伤口愈合。
治疗:

乳痈课件PPT

乳痈课件PPT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
规律作息
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 乳汁的分泌。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 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 眠时间,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预防乳 痈的产生。
寻求心理支持
如果感到情绪低落或焦虑,可以寻求 家人、朋友的安慰和支持,或者斟酌 咨询心理医生。
运动锻炼
注意事项
避免挤压和撞击乳房
避免剧烈运动和意外碰撞,以免加重病情。
避免滥用药物
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 购药使用。
注意体温变化
监测体温,如有发热应及时就医。
预防感染
保持乳头干燥,避免长时间潮湿,以防细菌 感染。
04
乳痈的预防保健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免疫力,预防乳痈。建议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 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避免剧烈运动
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剧烈的震动 和撞击,以免对乳房造成伤害。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运动时要穿着合适的亵服,避免 乳房受到过度的压迫和摩擦;同 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ERA
定义与症状
定义
乳痈是指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 ,多产生于产后哺乳的产妇,初 产妇更为多见。
症状
乳房局部结块、肿胀疼痛、伴有 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乳痈多由乳头破坏,如哺乳时婴儿咬 伤乳头,或因挤压、碰撞引起乳头皲 裂,导致细菌感染。此外,乳汁淤积 、情志不畅等因素也可能诱发乳痈。
03
饮食调理
哺乳期妇女应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

乳痈的健康教育

乳痈的健康教育

根据病因可分为感 染性乳痈和非感染 性乳痈。
根据病情轻重可分 为轻度乳痈、中度 乳痈和重度乳痈。
02
乳痈的症状与表现
乳痈的典型症状
乳房疼痛
早期可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逐渐加重,并可 放射至腋窝或肩背部。
乳房肿胀பைடு நூலகம்
乳房组织肿胀,触摸时可能感到质地坚硬,且有 明显压痛。
乳头溢液
部分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多为黄色或淡黄色液 体。
头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等。
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 触摸时可有明显压痛。
03
乳痈的治疗与护理
乳痈的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抗生素、镇 痛药等药物治疗。
肿块手术
对于较大的肿块,可采用肿块 手术进行切除,以减轻症状。
脓肿切开引流
当脓肿形成时,需要及时切开 引流,并定期换药。
接种疫苗
根据需要接种相关疫苗, 预防感染。
保持好心情
心情舒畅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有助于预防乳痈的 发生。
消除焦虑
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缓解焦虑和压力,预防乳痈。
合理饮食
营养均衡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蛋白质食物,避免偏食和暴 饮暴食。
控制油脂摄入
适当控制油脂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油炸、高脂食物。
增加维生素摄入
维生素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助于缓解乳痈的 症状。患者可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 生素。
06
乳痈的健康教育宣传
加强宣传教育
制作宣传资料
01
制作乳痈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包括海报、宣传册、视频等多种
形式,以便向患者和公众传播相关信息。

乳痈护理PPT课件

乳痈护理PPT课件
乳痈护理PPT 课件
目录 概述 乳痈的定义 乳痈的症状 乳痈的护理要点 乳痈的护理注意事项 如何预防乳痈
概述
概述
乳痈是一种常见的乳房疾病,通常 由细菌感染引起 本课件将介绍乳痈的护理要点和注 意事项,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处 理乳痈问题
乳痈的定义
乳痈的定义
乳痈是乳房组织的脓肿,由细菌感染引 起 细菌常通过乳腺导管进入乳房组织,引 起感染和炎症
乳痈的护理注意事项
请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手部感染 避免乳头受损,避免过度刺激乳房
乳痈的护理注意事项
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按时完成疗程 如发现乳痈症状加重或伴有其他并 发症,请及时就医
乳痈的护理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如何预防乳痈
如何预防乳痈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 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症状
乳痈的症状
乳房肿胀、红肿、疼痛 发热、寒战、乳头分泌物改变
乳痈的症状
乳腺组织的硬块或肿块
乳痈的护理要 点
乳痈的护理要点
多饮水,保持饮食均衡 乳房卫生保持,定期洗澡更换内衣
乳痈的护理要点
使用热敷和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 定期按摩乳房促进乳腺排毒
乳痈的护理要点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乳痈的护理注 意事项
如何预防乳痈
避免过度使用乳房刺激产品 孕期和哺乳期间加强乳房护理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中医外科学乳痈

中医外科学乳痈
,口渴烦躁等症状。
脓肿形成型
乳房内脓肿形成,皮肤红肿疼 痛加剧,伴有发热、口渴等症
状。
溃后正虚型
乳房内脓肿破溃后,脓液排出 ,全身症状减轻,但伤口久不 愈合,伴有神疲乏力等症状。
02
中医对乳痈的认识
病因病机
病因
乳痈多因乳头破碎、乳头内陷、乳汁郁积、情志不畅等因素 引起。
病机
乳痈的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胃热壅滞,导致经络阻塞、气 血瘀滞,形成痈肿。
拔罐法
在乳房疼痛处拔罐,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 淋巴回流,缓解疼痛和肿胀。
按摩法
轻柔地按摩乳房疼痛处,可促进血液循环和 淋巴回流,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药外敷
将中药敷在乳房疼痛处,可起到消炎、止痛、 消肿的作用。
日常注意事项
定期自查乳房
定期进行乳房自查,注意乳房是否有 肿块、疼痛等症状,及早发现异常情 况。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或制成膏剂,外敷于乳房局部,如用金黄散、玉露散等清热解 毒、消肿止痛。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艾灸疗法
用艾条或艾炷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温热刺激,以温通气血、散寒止痛。
推拿按摩治疗
推拿手法
通过推、拿、揉、捏等手法,对乳房 局部进行按摩,以舒缓疼痛、促进血 液循环。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乳痈多由情绪不畅、饮食不节、外感 邪气等因素导致肝胃郁热,或因产后 乳汁瘀积所致。
病理
乳痈的病理变化为气血瘀滞,乳络阻 塞,热毒内蕴,肉腐成脓。
乳痈的分类
01
02
03
04
Hale Waihona Puke 气滞热壅型乳房胀痛,皮肤红热,肿块有 压痛,伴有发热、口渴、小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痈诊疗方案
外六科
【概念】是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疾病名称】
中医病名:乳痈
西医病名:乳腺炎
【病因病机】
(1)乳汁郁积,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

(2)肝郁胃热,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郁而化热,形成乳痈。

(3)感受外邪,产妇体虚汗出受风,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分型分期:气滞热蕴(郁乳期)
热毒内盛(酿脓期)
正虚邪恋(溃脓期)
【诊断】周仲瑛,主编。

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陈灏珠,主编。

实用内科学。

下册。

第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因:乳汁的淤积:乳汁淤积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侵入乳头内陷时婴儿吸乳困难,易造成乳头周围的破损,是细菌沿淋巴管入侵造成感染的主要途径。

2.临床表现:1.急性单纯乳腺炎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胀痛, 局部皮肤高温、压痛, 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有触痛。

2.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出现较明显的硬结,触痛更加,同时病人可出现寒战、高热、头痛、无力、脉快等全身虚状。

此时腋下可出现肿大的淋巴结,有触痛,化验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严重时可合并败血症。

3.脓肿形成由于治疗措施不得力或病情进一步加重 , 局部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大小不等的感染灶相互融合形成脓肿。

脓肿可为单房性或多房性。

浅表的脓肿易被发现,而较深的脓肿波动感不明显,不易发现。

如果乳腺炎病人全身症状明显,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要注意进行疼痛部位的穿刺,待抽出脓液或涂片中发现白细胞来明确脓肿的诊断。

【症候诊断依据】
1.气滞热蕴(郁乳期):乳房部肿胀疼痛,肿块或有或无,皮色不变或微红,乳汁排泄不畅;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口渴,便秘;舌淡红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辨证分析: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热,加之产后恣食厚味,胃内积热,以致肝胃蕴热,气血凝滞,乳络阻塞,不通则痛,故乳房肿胀疼痛有块;毒热内蕴,故患侧乳房皮肤微红;邪
热内盛,正邪相争,营卫失和,故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经热盛,故口渴、便秘、舌红苔薄黄;弦脉属肝,数脉主热。

2.热毒内盛(酿脓期):肿块逐渐增大,皮肤掀红,灼热,疼痛如鸡啄,肿块中央渐软,有应指感;可伴壮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脉数或滑数。

辨证分析:肝胃蕴热,热毒炽盛,乳络阻塞,气血凝滞,故乳房肿块逐渐增大,局部掀热、疼痛、灼热;热盛则肉腐成脓,故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应指感;火热炎上,故面红目赤;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宁;火热伤阴,津液被耗,故小便短赤;津伤则引水自救,故渴喜饮冷;肠热津亏,故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象。

3.正虚邪恋(溃脓期):溃破后乳房肿痛减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乳汁从疮口溢出形成乳漏;面色少华,全身乏力,头晕目眩,或低热不退,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辨证分析:脓成破溃后,脓毒尽泄,肿痛消减;但若素体本虚,溃后脓毒虽泄,气血俱虚,故收口缓慢;气血虚弱可见面色少华、全身乏力、头晕目眩;舌淡、苔薄、脉弱无力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
1.气滞热蕴(郁乳期):乳房部肿胀疼痛,肿块或有或无,皮色不变或微红,乳汁排泄不畅;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口渴,便秘;舌淡红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辨证分析: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热,加之产后恣食厚味,胃内积热,以致肝胃蕴热,气血凝滞,乳络阻塞,不通则痛,故乳房肿胀疼痛有块;毒热内蕴,故患侧乳房皮肤微红;邪热内盛,正邪相争,营卫失和,故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经热盛,故口渴、便秘、舌红苔薄黄;弦脉属肝,数脉主热。

郁乳期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药:气滞热蕴(郁乳期):瓜蒌牛蒡汤:瓜蒌仁12-15g,牛蒡子9-12g,天花粉9-12g,黄芩9-12g,山栀9-12g,
金银花9-12g,连翘9-12g,皂角刺9-12g,青皮3-6g,
陈皮3-6g,柴胡3-6g,生甘草3-6g。

日1剂水煎服,用3-6日。

外治法:
(一)郁乳期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冷开水或醋调敷;或用金黄膏或玉露膏敷贴;或用鲜野菊花、鲜蒲公英、鲜地丁草、仙人掌(去刺)等洗净捣烂外敷;或用20%芒硝溶液湿敷;或用大黄、芒硝各等份研末,适量凡士林调敷。

2.热毒内盛(酿脓期):肿块逐渐增大,皮肤掀红,灼热,疼痛如鸡啄,肿块中央渐软,有应指感;可伴壮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脉数或滑数。

辨证分析:肝胃蕴热,热毒炽盛,乳络阻塞,气血凝滞,故乳房肿块逐渐增大,局部掀热、疼痛、灼热;热盛则肉腐成脓,故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应指感;火热炎上,故面红目赤;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宁;火热伤阴,津液被耗,故小便短赤;津伤则引水自救,故渴喜饮冷;肠热津亏,故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象。

酿脓期治法:清热解毒,托毒透脓
方药:热毒内盛(酿脓期):透脓散:黄耆12克
山甲(炒末)3克川芎9克当归6克皂角针4.5克
日一剂水煎服,用3-5日外治法:成脓期局部按之有波动感或经穿刺抽脓抽得脓液者,应及时切开引流。

一般采用与乳头方向呈放射状的切口,切口位置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切口长度与脓腔基底的大小基本一致,使引流通畅不致袋脓,但需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

而乳晕部的浅表脓肿、乳房后的脓肿或乳房周边脓肿,则可在乳晕边缘或乳房周边作弧形切口。

若脓腔较大者,必要时可在脓腔最低部位作对口引流。

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吸穿刺抽脓。

3.正虚邪恋(溃脓期):溃破后乳房肿痛减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乳汁从疮口溢出形成乳漏;面色少华,全身乏力,头晕目眩,或低热不退,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辨证分析:脓成破溃后,脓毒尽泄,肿痛消减;但若素体本虚,溃后脓毒虽泄,气血俱虚,故收口缓慢;气血虚弱可见面色少华、全身乏力、头晕目眩;舌淡、苔薄、脉弱无力为气血不足之象
溃脓期治法:调补气血,扶正托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人参黄耆(盐水拌炒) 当归川芎芍药(炒) 白术茯苓各3克金银花白芷各2.1克
甘草1.5克。

每服3-5钱,水煎服,用3-6日。

外治法:溃后期切开排脓后用八二丹、九一丹药线或凡士林纱条引流,外敷金黄散或金黄膏;脓尽改用生肌散收口,外用红油膏或生肌玉红膏盖贴;若有袋脓现象,可在脓腔下方用垫棉法加压,使脓液不致潴留;如有乳汁从疮口溢出,则可在患侧用垫棉法束紧,排出乳汁,促进愈合;若成传囊乳痈者,则在肿块按之应指处另作一切口;若形成乳房部窦道者,可用五五丹药捻,插入窦道至脓腔深处,以腐蚀管壁,至脓液减少后用九一丹药线,脓净则改用生肌散纨条,直至愈合。

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较重者,卧床休息;脓肿切开后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脓液引流
3停止哺乳,用三角巾或胸罩托起患乳。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5注意观察患乳肿胀范围、皮肤色泽、疼痛程度,有无肿块、触痛,全身有无寒热。

6观察溃后脓液的量、色、质、气味及疮口有无乳汁排出。

给药护理
1遵医嘱局部给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类中草药外敷。

2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应遵医嘱服中药回乳。

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辛辣、肥甘及鱼腥发物。

2宜进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

情志护理
介绍病情,消除患者恐惧及焦虑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临证施护
1气滞热壅者,遵医嘱局部外敷中药膏。

2疼痛剧烈时,遵医嘱针刺或注射止痛剂。

健康指导:
1指导哺乳期妇女保持乳头清洁,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后将剩余乳汁吸空。

2指导哺乳期妇女及时矫正乳头凹陷,防止因乳头内陷、乳汁不
畅而反复发作。

3防止乳头皲裂,可用自身乳汁涂抹;乳头擦伤、皲裂时,可外涂麻油或蛋黄油。

4哺乳期妇女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5早期可采用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炎症消散。

6以胸罩或三角巾托起患乳,脓未成者减少活动牵拉。

【疗效评价】
显效:症状控制,肿痛消失,并发感染患者实验室检查感染完全吸收。

有效:症状缓解,肿痛明显得到控制,并发感染患者实验室检查感染吸收好转。

无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无变化。

【难点分析】
1.预防与调摄: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热水或75%酒精擦洗乳头;孕妇有乳头内陷者,应经常挤捏提拉矫正,可用小酒杯叩吸。

应指导产妇合理哺乳,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保持乳汁排出通畅;乳汁过多时,可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尽排空,以防淤乳。

保持乳头清洁,如有乳头皲裂、擦伤应及时治疗。

注意婴儿口
腔清洁,不可让婴儿口含乳头睡觉。

乳母应保持精神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断乳时应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然后再行断乳。

2.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须做好乳痈预防宣传工作,瞩患者应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防止外邪诱发。

宜戒烟酒,饮食宜清淡而富营养,忌生冷、肥甘、辛辣、海膻发物等,防止过度疲劳和情志刺激。

鼓励患者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太圾拳、内养功、八段锦、散步或慢跑等方法长期锻炼,增强体质,预防乳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