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必背古诗文及解析
小学四年级必背古诗词

小学四年级必背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四年级是学生接触古诗词的重要时期,掌握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下面是小学四年级必背的几首古诗词: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读:这是一首描述夜晚怀乡之情的诗。
诗人在卧室里看到明亮的月光,忍不住想起故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读:这首诗描绘了原野的一年四季变化和人们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流动的岁月和友情的思考。
3.《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解读:这是一首以饮酒为主题的诗,诗人借酒喻人生,表达了对短暂人生的豪情壮志和对享受生活的态度。
同时,也以酒为媒,赞美了历史上一些名人及其事迹。
4.《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读: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永不停止追求进步。
5.《七步诗》——曹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解读:这是曹操创作的一首有关兄弟亲情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兄弟间互相伤害的痛心和对和睦相处的期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年级的古诗大全

四年级的古诗大全及解析(人教版)一、四年级上册1.暮江吟白居易〔唐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译: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重难点词语解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简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为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其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精妙,诗人还在其间运用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渗透了他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
2.题西林壁苏轼〔宋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重难点词语解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
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简析:《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也为一首哲理诗。
此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的多变形态,其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远观和近赏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后两句道出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有所不同,是因为身在其中。
四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译文

四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译文《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看起来就像是地上的霜。
我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低下头来,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我睡得很沉,没有意识到天已经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夜的风雨声中,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风吹落。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阳光照耀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烟雾。
远远望去,瀑布像挂在前面的河流上。
水流从高处直泻而下,高达三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落下。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依偎着山峦渐渐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需要再登上一层楼。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一行白鹭飞向蔚蓝的天空。
窗户映照着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航船。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在岐王的宅邸里,我常常见到你;在崔九的堂前,我也多次听到你的歌声。
现在正是江南风景如画的时候,在这落花的时节,我又遇见了你。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被楚江劈开,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又回旋。
两岸的青山相对而出,一片孤独的帆船从太阳旁边驶来。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线,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
临行前她密密地缝制,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归来。
谁说小小的草心,能够报答春天的阳光?《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必背20首古诗词及译文汇总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必背20首古诗词及译文汇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译文:我独自欣赏着涧边的青草,听着树深处黄鹂的歌声。
春天的水清澈见底,仿佛碧空一般,我坐在画船上,静静地听着雨声,沉浸在幽静的氛围中。
垆边的人宛如月亮,皓腕如雪,美丽动人。
文章已经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问题段落了,下面是小幅度改写后的全文: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XXX鸟的叫声,是那样XXX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XXX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XXX。
夕阳已经朝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XXX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XXX,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XXX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我登上XXX俯瞰坐落在江畔的宣城,我觉得它美得好像在画里一样。
句溪和宛溪夹城而流,在秋天里,溪水格外澄清,水面泛出晶莹的光,如明镜一般。
横跨两溪的凤凰桥和XXX在碧水夕阳的映照下宛若天上落下的彩虹。
人家的一缕缕炊烟,使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色呈现出一片苍寒的颜色,秋色使梧桐树更显苍老。
四年级语文必背内容上册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必背内容一、古诗1.《暮江吟》唐·白居易-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半的江上景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生动地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江面的色彩变化,“铺”字形象地展现出夕阳余晖的广阔和均匀。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通过比喻的手法,把露水比作真珠,月亮比作弓,细腻地刻画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2.《题西林壁》宋·苏轼-解析: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描写庐山,说明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点明主旨,告诉人们要想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摆脱主观成见,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
3.《雪梅》宋·卢钺-解析:诗中把梅花和雪花争春的景象写得生动有趣。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梅雪互不相让的姿态。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通过对比,揭示出事物各有长短,要取长补短的道理。
二、现代文段落《观潮》中描写潮来时的段落:-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解析:这段文字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形状和声音两个方面,生动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白线”“水墙”“白色战马”等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潮水的形态有了直观的感受;“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则夸张地写出了潮水的声音之大,气势之磅礴。
三、日积月累1.立了秋,把扇丢。
-解析:这句话意思是立秋之后,天气转凉,就不再需要扇子了。
反映了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二八月,乱穿衣。
-解析:农历二月和八月,天气变化无常,人们穿衣服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有的穿得厚,有的穿得薄。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词解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词解读古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瑰宝,它蕴含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解读古诗词,孩子们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还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几首适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古诗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些经典作品。
一、《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读:《静夜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短诗之一,作者李白以简练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夜间躺在床上,看到窗外明亮的月光,想起了遥远的家乡。
通过短短四句诗,李白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娓娓道来,情感流露自然而真挚。
二、《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读:《登鹳雀楼》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人们对追求进步和突破的向往。
首两句通过描述白天的山川河流美景,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后两句则将这样的景色与人生进行类比,意味着只有不断奋发向前,才能达到更高更广的境界。
三、《古朗月行》- 杜甫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阳,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解读:《古朗月行》以诗人的视角,描绘了神话故事中的仙境和奇异景象。
首两句通过诗人小时候称月为“白玉盘”,象征月亮洁白如玉;接下来的几句则形容仙境中的景色,如“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等,带有神秘而唯美的意象;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惊叹之情,并突出了人世间的尘俗与神明之境的差距。
四、《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解读:《春晓》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春天醒来的美景。
首两句强调了春天的清晨,人们在睡眠中不知不觉就被鸟鸣声吵醒;接下来的两句把前一晚的风雨与早晨的景色相对比,突显了万物生长的春天的鲜活和多变。
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打印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译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1、新市:地名。
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
2、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3、篱落:篱笆。
4、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5、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深,深远。
6、头:树枝头。
7、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
阴:树叶茂盛浓密。
8、急走:奔跑着、快追。
走,是跑的意思。
9、黄蝶:黄颜色的蝴蝶。
10、无处:没有地方。
11、寻:寻找。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1、兴,读xìn g杂兴,随兴写的诗,2、蛱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1、清平乐(y uè):词牌名。
2、村居:题目。
3、茅檐:茅屋的屋檐。
4、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5、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6、翁媪(ǎo):老翁、老妇。
7、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8、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9、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10、卧:趴。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必背篇目四年级部分 含释义

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必背篇目四年级部分含释义1、观沧海[ 汉]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注释(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zhì):高高地耸立。
竦:通“耸”,高起。
峙,挺立。
(9)萧瑟(xiāo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咏志:既表达心志。
咏:歌吟。
2、望岳[ 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唐代: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译文长袖轻飘,大家起舞蹁跹,共歌一曲,歌声绕梁,经久不息。
风吹动树枝,影子随之摇动,和风将花香吹送到远方。
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⑪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注释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
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题临安邸宋代: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注释⑴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⑵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⑷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乌衣巷唐代: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过华清宫绝句唐代: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出塞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己亥杂诗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⑴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乡村四月宋代: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