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
京津冀协同向中期目标迈进

京津冀协同向中期目标迈进作者:井兆雪张立鹏来源:《投资北京》2018年第09期2018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任务的起步之年。
为全面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2020年的中期目标任务,北京市日前发布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下称“三年计划”)。
“三年计划”充分反映新形势新要求,增加了国家和本市部署的新工作新内容,从疏解非首都功能、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未来高质量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的主要任务,既包括产业、项目、交通等“硬件”性质的要素资源整合,也包括区域行政管理方式、公共服务、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等“软件”性质的一体化。
结合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年计划”,在此我们进一步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观点和思路。
加快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引领大国首都地区崛起,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终极目标。
城市群的形成、演化和治理的内在规律要求打破行政区经济的藩篱,在一个巨大的城乡交融的区域内实现经济社会的整合协同,加快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优化城市之间功能互补,提高产业集聚与关联度,从而形成强大的产业实力和整体竞争优势,更有力地参与国际分工协作,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重点是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主线是资源、要素、空间的统筹利用,焦点是从制度上将京津冀地区整体纳入国家首都地区,三地共属首都地区、共同承担和分担首都职能,共同肩负提升首都形象和竞争力,打造首都城市群的新使命。
成熟的城市群需要经历萌芽、起步、发展、成型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主要由三个因素判定:一是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二是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三是城市群整体的发展程度,包括等级体系、行政功能、地域功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年多时间以来,随着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领域的先行,以及非首都功能不断疏解,三地协同发展取得很多阶段性成果,京津冀生活圈正悄然发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多个问题。
政策制定不协调导致制度实施效果不佳,资源分配不均衡加剧了地区间发展差距,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经济发展不协调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协调机制建设,推动资源共享共建共享,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协调机制,资源共享,环境治理。
1. 引言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
京津冀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率高,协同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人口聚集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京津冀地区环境容量有限,协同发展可以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地区交通枢纽,协同发展有利于疏解交通拥堵,提升交通效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还能有效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和人口聚集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内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京津冀三地政府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绿色发展中心和治理创新中心。
这一规划纲要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河北省公路条例》立法探析——意义、思路与框架

75《河北省公路条例》立法探析近年来,河北公路建设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公路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京津冀公路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脱贫攻坚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提升公路运营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完善路网结构、提高供给要素效益、降低债务风险、深化行业改革等问题日趋凸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加快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河北省委省政府也作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重要指示,这是新时代河北公路行业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
鉴于此,制订出台《河北省公路条例》(简称《条例》),实现公路行业统筹、健康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公路体系,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依法治路,真正让公路成为交通发展的先行,意义重大。
制订《河北省公路条例》的必要性实现河北省公路建设发展科学化、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交通强国战略,充分说明交通运输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先行领域和战略支撑。
公路作为交通运输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必然会受到政策红利的推动乘势发展。
而河北公路行业当前面临补齐短板、强化衔接、消除瓶颈、优化网络等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实现由建设为主向建设与服务并重、由规模速度为主向质量效益为主、由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型的任务依然繁重,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一带一路”、 新型城镇化等项目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这些都决定了未来五年,全省公文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 张立辉 刘媛媛责任编辑/张波 美术编辑/王德本——意义、思路与框架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一带一路”、 新型城镇化等这些重大历史机遇,决定了在未来五年,河北公路交通总体需求依然旺盛,是河北公路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推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
“一核”即指北京。
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
“双城”是指北京、天津,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这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
“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
“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原标题: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
就此,记者采访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问题1】请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是什么?答: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875号(经济发展类089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875号(经济发展类089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24•【文号】•【施行日期】2021.09.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875号(经济发展类089号)提案答复的函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案,全国政协交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和我委分别办理,现就涉及我委职能的事项答复如下。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要求,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空间结构,提升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水平,深化科技协同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一批重大工程项目、重要改革举措、重点推进事项,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
一、关于加强产业协同,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一体化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
我委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理顺产业发展链条,积极推进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工作。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定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河北省定位为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我委和有关方面落实《规划纲要》部署,推动京津冀三省市明确产业分工和发展重点,推动天津市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市信息安全、动力电池两个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协调河北省开展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化解钢铁、水泥、玻璃等领域过剩产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概述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概述一、通过纲要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3]从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专题汇报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规划纲要,经过一年多时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即将完成顶层设计,实施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主要着力点也已清晰明确。
[3]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3]会议强调,要坚持协同发展、重点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进。
要严控增量、疏解存量、疏堵结合调控北京市人口规模。
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要大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要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
要抓紧开展试点示范,打造若干先行先试平台2015年5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炉,规划将北京地铁6号线通至河北燕郊、大兴线通至河北固安、房山线通至河北涿州。
受地铁即将开通的影响,有不少北京上班族趁周末前去看房,部分楼盘每天签约三四十套,有楼盘开盘一天房子便卖出了8成。
此外,燕郊有的楼盘已涨价约10000元/平米二、改革蓝图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细化清单和路径设计后,还得三地踏石留痕的执行力,并重视改革驱动的作用,用改革为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势能动能。
[5]有了规划纲要,意味着京津冀地区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会被纳入到体系化、全局性设计中。
这有利于在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结构,建立一体化市场,将首都“健体”做减法和区域联动算加法结合。
京津冀区域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北京有“大城市病”,津冀则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的提出,源于京津冀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作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地产泡沫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已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
背景介绍中,首先需要了解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现状和发展瓶颈。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集中的城市群之一。
这一地区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应运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并非突然的举措,而是在长期的政策研究和试点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北京、天津和河北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间联系紧密,互相依存。
促进这三地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也将推动整个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现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力抓手。
通过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可以让京津冀地区发展共赢,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目的和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旨在推动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这一战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由于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形成良性互动的经济发展格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助于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协同发展可以借助不同地区的产业优势和技术创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活动
分析探讨京津冀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思考:在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京津冀地区需要注意哪些 问题?京津冀地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京津冀地区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需注意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 问题包括北京“大城市病”; ②区域城市体系失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③产业分工合作不明确; ④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交通路网不完善,区域核 心城市与周边地区联系薄弱;
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4.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课程目 标
学习目 标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 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和突破的重点领域。 掌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重点) 京津冀各自独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为先进的生产力
生态环保 三地协同发展,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要提高资源节约、 一体化 集约利用,提升京津冀生态系统承载力
.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定位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协同治理路径
思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有几条? 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P89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有三条:交通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示意 长江黄金水道布局示意
案例研究
长江经济带地理背景
思考: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理背景是什么?
长江经济带覆盖范围大(横跨我国东、中、 西三大区域)、交通便捷程度高、区位优势 明显、资源储量丰富且种类多样、工业基 础雄厚、产业聚集、城市密集、是全国农 业生产区和工业大走廊等。
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示意 长江黄金水道布局示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是()。
A、城市圈
B、环境保护
C、交通f化
D、物流
正确答案是C
京津冀协同发展(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
Hebei Region),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f 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岀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