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

合集下载

摇篮曲(舒伯特)(教案)音乐四年级下册

摇篮曲(舒伯特)(教案)音乐四年级下册
其次,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团队协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过于主导,而其他成员则显得被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舒伯特的《摇篮曲》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具有安抚、舒缓作用的歌曲,它的旋律优美,节奏轻柔。它是音乐史上著名的作品,代表了舒伯特抒情歌曲的典型风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欣赏《摇篮曲》,感受其温馨、宁静的氛围。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
举例: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以及如何打开创作思路。
(3)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合唱环节,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配合,达到和谐的效果,这需要克服个体差异和协调性问题。
举例:如何分配声部,以及如何处理合唱中的音量和音准问题。
(4)文化理解素养的深化:学生需要理解舒伯特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这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
5.创编简单的摇篮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和演唱《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旋律、和声的美,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引导学生用音乐语言表达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培养音乐创造力:在创编摇篮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尝试音乐创作,提升创新意识。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章节一:舒伯特的生平与艺术歌曲的发展1.1 引入:介绍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的生平背景和音乐成就。

1.2 学习目标: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对艺术歌曲的贡献。

分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和发展。

1.3 教学内容: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介绍:生平、创作背景、艺术歌曲的定义。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旋律、和声、伴奏、情感表达。

1.4 教学活动:观看舒伯特的生平介绍视频。

分组讨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

分析舒伯特的代表作《魔王》的艺术特点。

章节二: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2.1 引入:介绍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的背景和主题。

2.2 学习目标:分析《魔王》的旋律、和声和情感表达。

理解《魔王》的歌词意义和主题。

2.3 教学内容:《魔王》的歌词分析:意义、主题、情感表达。

《魔王》的旋律和和声分析:曲式结构、旋律线条、和声进行。

2.4 教学活动:听赏《魔王》的演唱版本。

分组讨论《魔王》的歌词意义和主题。

分析《魔王》的旋律和和声特点。

章节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野玫瑰》3.1 引入:介绍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野玫瑰》的背景和主题。

3.2 学习目标:分析《野玫瑰》的旋律、和声和情感表达。

理解《野玫瑰》的歌词意义和主题。

3.3 教学内容:《野玫瑰》的歌词分析:意义、主题、情感表达。

《野玫瑰》的旋律和和声分析:曲式结构、旋律线条、和声进行。

3.4 教学活动:听赏《野玫瑰》的演唱版本。

分组讨论《野玫瑰》的歌词意义和主题。

分析《野玫瑰》的旋律和和声特点。

章节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菩提树》4.1 引入:介绍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菩提树》的背景和主题。

4.2 学习目标:分析《菩提树》的旋律、和声和情感表达。

理解《菩提树》的歌词意义和主题。

4.3 教学内容:《菩提树》的歌词分析:意义、主题、情感表达。

《菩提树》的旋律和和声分析:曲式结构、旋律线条、和声进行。

4.4 教学活动:听赏《菩提树》的演唱版本。

高中教案音乐舒伯特模板

高中教案音乐舒伯特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感受其艺术歌曲的魅力。

2. 通过聆听、分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掌握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

3. 感受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2. 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 艺术歌曲风格的把握。

2. 感受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风格。

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它与古典音乐有什么不同?二、新课讲授1. 介绍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重点介绍其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

2. 分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引导学生了解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a. 歌词与旋律的紧密结合;b. 富有表现力的旋律;c. 钢琴伴奏的丰富性。

三、欣赏与体验1. 播放舒伯特的其他艺术歌曲,如《鳟鱼》、《菩提树》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音乐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艺术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特点,强调其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歌曲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联?如何欣赏艺术歌曲?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艺术歌曲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风格特点的感受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聆听、分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让学生了解了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感受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舒伯特艺术歌曲教学设计

舒伯特艺术歌曲教学设计

《舒伯特艺术歌曲》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1.欣赏《魔王》、《小夜曲》和《菩提树》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了解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2 .通过对《魔王》的分角色演绎,塑造人物形象感受音乐所展现的气氛与情感。

感受浪漫派音乐魅力和舒伯特音乐与浪漫主义诗歌的联系。

3.欣赏《菩提树》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主要的代表作,并了解形成其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钢琴现场伴奏、示范演唱、让学生分角色朗诵体会音乐内涵以及欣赏分析、对比、提问、讨论、思考创造、律动等多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舒伯特的音乐特征和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旋律、调式及和声色彩、伴奏及音乐情绪的把握,认识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艺术歌曲的美妙。

让高雅艺术的灵魂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这种音乐艺术结合着诗歌文学艺术,歌曲蕴含了更深层的内容,迂回的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很能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

歌曲充满正能量,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和学习热情。

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在如今流行歌曲风靡校园的时代,学生对艺术歌曲知之甚少,在一节课里面要充分展示艺术歌曲的魅力稍有困难,所以通过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歌曲角色和朗诵歌德的诗歌,从文学入手进而学习歌曲的旋律、和声、节奏。

选取舒伯特典型风格的三首作品欣赏,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项目内容应对措施教学重点认识了解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体验教学难点理解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声乐套曲的音乐文化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对于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艺术歌曲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对于现在全民选秀的世道,唱歌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喜欢的,但演唱能力层次不齐,对歌曲的理解也不充分。

所以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艺术歌曲的音乐作品,能够深入的领略音乐的内涵和情感,就需要从音乐的表现要素、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演奏法、音乐风格发展史等方面去做功课。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第二章:舒伯特生平简介2.1 舒伯特的时代背景2.2 舒伯特的音乐生涯2.3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成就第三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3.1 旋律优美动人3.2 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3.3 丰富的情感表达3.4 钢琴伴奏的独到之处第四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代表作4.1 《魔王》4.2 《野玫瑰》4.3 《圣母颂》4.4 《小夜曲》4.5 《菩提树》第五章:欣赏与分析5.1 欣赏方法指导5.2 歌曲分析练习5.3 学生分享与讨论教学评价: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艺术歌曲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并分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

第六章:舒伯特歌曲的演唱技巧6.1 声乐技巧6.1.1 呼吸控制6.1.2 音准与节奏6.1.3 音色与共鸣6.2 语言表达6.2.1 歌词的理解与感受6.2.2 情感的传达6.3 表演风格6.3.1 舒伯特的创作风格6.3.2 时代背景与演唱风格的关系第七章:钢琴伴奏的特点与弹奏技巧7.1 钢琴伴奏的旋律性7.2 和声与伴奏的关系7.3 节奏与力度7.4 动态与表情7.5 弹奏技巧与练习第八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表演实践8.1 声乐与钢琴的协调8.2 舞台表现与情感传达8.3 角色定位与塑造8.4 舞台实践与反馈第九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国内外演绎现状9.1 国内外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知名艺术家9.2 不同演绎风格的特点与比较9.3 当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绎趋势10.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10.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拓展学习10.4 推荐阅读与欣赏教学评价: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具备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了解国内外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绎现状,能够独立完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表演,并对舒伯特艺术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舒伯特歌曲的演唱技巧呼吸控制:如何通过正确的呼吸技巧来支持歌声,保持音准和节奏的稳定。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讲课人:宋延华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类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内容。

这一章节介绍了浪漫派音乐的不同题材与音乐特点。

本课重点认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尤其剖析了作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钢琴伴奏部分,本课时是接下来学生对浪漫派器乐体裁作品学习的前奏。

(二)本节课内容适合音乐基础教育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

(三)本课分别从艺术歌曲《鳟鱼》和《魔王》中体验和分析艺术歌曲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能力与音乐感受能力。

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歌曲《鳟鱼》和《魔王》,感受、体验音乐思想情绪,理解音乐形象,提高学生对艺术歌曲的兴趣,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提高辨认是非的能力,面对社会中的种种诱惑能够学会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著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重要代表作,学习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欣赏艺术歌曲《魔王》,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范唱、学生演唱、启发、讨论探究等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鳟鱼》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会演唱第一段;欣赏《魔王》,对其角色进行划分、分析人物的形象以及音乐所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感,体验歌曲的整体效果。

2、分析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二)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艺术歌曲《鳟鱼》和《魔王》挖掘出艺术歌曲的特点。

高中音乐鉴赏舒伯特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舒伯特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舒伯特的歌曲》教案音乐鉴赏《舒伯特的歌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

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哪个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

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1、《魔王》(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2)、聆听《魔王》听前提问: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2、《菩提树》(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3、《鳟鱼》(1)聆听中文版《鳟鱼》①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②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2)聆听原文《鳟鱼》(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教唱第一句。

大学舒伯特摇篮曲教案

大学舒伯特摇篮曲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2. 欣赏和分析舒伯特《摇篮曲》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特点;3. 学会演奏舒伯特《摇篮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舒伯特《摇篮曲》的旋律特点;2. 舒伯特《摇篮曲》的和声处理;3. 舒伯特《摇篮曲》的演奏技巧。

教学难点:1. 舒伯特《摇篮曲》的和声处理;2. 舒伯特《摇篮曲》的演奏技巧。

教学准备:1. 舒伯特《摇篮曲》乐谱;2. 舒伯特《摇篮曲》录音;3. 钢琴、小提琴等乐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舒伯特的生平及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2. 引导学生了解舒伯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二、欣赏与分析1. 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2. 分析《摇篮曲》的旋律特点,如:级进、平稳、温馨等;3. 分析《摇篮曲》的和声处理,如:主和弦、属和弦、副属和弦等;4. 分析《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如:平稳、规律等。

三、演奏示范1. 邀请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同学进行《摇篮曲》的演奏示范;2. 分析演奏中的技巧处理,如:音色、音量、节奏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录音进行《摇篮曲》的跟唱;2. 学生尝试用乐器演奏《摇篮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舒伯特《摇篮曲》的相关知识;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二、深入分析1. 进一步分析《摇篮曲》的和声处理,如:调式、调性、和声进行等;2. 分析《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

三、演奏指导1. 邀请有乐器的同学进行《摇篮曲》的演奏;2. 教师针对演奏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如:音准、节奏、音色等。

四、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强调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舒伯特《摇篮曲》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理解程度;2. 学生在演奏中的技巧表现;3.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讲课人:宋延华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类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内容。

这一章节介绍了浪漫派音乐的不同题材与音乐特点。

本课重点认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尤其剖析了作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钢琴伴奏部分,本课时是接下来学生对浪漫派器乐体裁作品学习的前奏。

(二)本节课内容适合音乐基础教育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

(三)本课分别从艺术歌曲《鳟鱼》和《魔王》中体验和分析艺术歌曲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能力与音乐感受能力。

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歌曲《鳟鱼》和《魔王》,感受、体验音乐思想情绪,理解音乐形象,提高学生对艺术歌曲的兴趣,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提高辨认是非的能力,面对社会中的种种诱惑能够学会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著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重要代表作,学习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欣赏艺术歌曲《魔王》,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范唱、学生演唱、启发、讨论探究等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鳟鱼》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会演唱第一段;欣赏《魔王》,对其角色进行划分、分析人物的形象以及音乐所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感,体验歌曲的整体效果。

2、分析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二)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艺术歌曲《鳟鱼》和《魔王》挖掘出艺术歌曲的特点。

体会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艺术歌曲欣赏、演唱的兴趣。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钢琴六、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形象直观法、情感体验法、归类比较法七、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舒伯特的小夜曲(舒缓、梦幻)(一)导入师: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曲,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师自弹自唱《摇篮曲》)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生:《摇篮曲》师:那么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生:……师:这是舒伯特的一首艺术歌曲,那么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展示课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说到歌曲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关于什么是艺术歌曲,大家可能比较陌生,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什么是艺术歌曲?【设计意图】教师自弹自唱学生比较熟悉的《摇篮曲》导入,歌曲舒缓、梦幻、自然,既能使学生尽快回归课堂又能快速有效抓住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顺利进行新课教学。

(二)教授新课1、了解舒伯特师:同学们对舒伯特有哪些了解啊?生:……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9页,给大家一些时间先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并把重要的信息勾画出来。

接下来,我们来看以下这些填空:奥地利音乐家,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艺术歌曲”是他创作中的重要体裁,一生中创作了六百多首,其歌词许多选自歌德、席勒、海涅等著名诗人的诗作。

他首次将艺术歌曲的潜能挖掘,使这种体裁成为极富表现力的一种音乐形式,那么,从他创作艺术歌曲的数量来看,他对艺术歌曲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因而他还被誉为“歌曲之王”。

主要代表作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

2、欣赏《鳟鱼》(1)欣赏歌曲,了解歌曲内容和寓意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舒伯特的一首比较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这首歌曲用三个小段描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在欣赏的过程中大家注意这样两个小问题:①、根据歌词和旋律看作品三个小段各自讲述了怎样的内容?②、作品的寓意是什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德语版本的《鳟鱼》(播放德语版《鳟鱼》)师:好,我们完整的聆听了一遍。

大家说,《鳟鱼》的词作者是谁?生:舒巴尔特师:同学们对舒巴尔特有没有一些了解呢?生:……师:舒巴尔特是德国著名诗人、音乐家和政治家,《鳟鱼》的歌词就是采用了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

舒伯特有数首艺术歌曲的歌词均来自舒巴尔特的诗作。

师:那么大家看歌曲的三个段落描绘了什么样的内容,请哪位同学说一下?(请同学讲解三段内容)生:……(师总结)师:那么,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作者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它有着怎样的寓意呢?难道他仅仅是要告诉我们鳟鱼是如何被钓上岸的吗?我们可以展开一下联想:在这里,老师给你们提示一下,诗人舒巴尔特当时由于某种政治上的原因,被抓进了监狱,他是在监狱里完成了这首词的,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展开你的想象,他们想要表达怎样更深层的意思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过会老师要请两个组的代表来展示你们的讨论成果(走到学生中去,关注学生)师:有哪个组的代表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呢?(请同学回答)生:……师:那么在这里,他要告诉同学们,一定不要像鳟鱼一样被搅浑的河水蒙蔽了双眼,要学会擦亮自己的双眼,看清外面的世界。

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外面的世界充满诱惑,同学们一定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师:还有哪个组有其它意见的?生:……师:还有就是,他把鳟鱼比作什么呢?(生:······)比作自己,也可以说把千千万万条鳟鱼比作普通的民众,对不对?把搅浑河水的渔夫比作什么呢?(生:······)比作统治者,那么就是说,统治者欺压或者欺骗民众的一种体现。

甚至,更深层的一个意思是什么呢?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邪恶与欺诈所欺骗的这样一种道理。

(2)学唱《鳟鱼》第一段师:刚刚,我们已经对这首曲子大致表现的内容进行了了解,那为了加深我们的情感体验,我要跟同学们一起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的第一段。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首歌曲的难度有点大?我们可以用中文来演唱。

首先先来听老师完整的范唱一遍中文版的《鳟鱼》,(教师跟随伴奏演唱)师:老师已经范唱了中文版的《鳟鱼》,下面同学们来跟老师一起学唱歌曲的第一段,(强调状态、坐姿)。

首先第一遍,同学们慢速的跟着钢琴学唱,老师弹唱一句你们跟唱一句。

(教唱第一遍并解决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师:接下来我们还是放慢速度,但是要连贯地演唱。

(学生完整演唱)师:很好,我们已经完整的唱了一遍,大家觉得自己演唱的怎么样?生:……师:我觉得大家演唱的非常好,但是还能更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应该怎么唱呢?刚刚我们讲过,作品的第一段描绘了什么内容?生:鳟鱼在水里快活的游来游去的欢快情景师:那么这种欢快的场景,我们有没有把这种轻快、活泼的情绪特点唱出来呢?生:······师:那么接下来我们一定要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回到原来的速度来演唱一遍(强调状态和坐姿,老师伴奏、学生演唱)师:很好,是不是比刚才好多了?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师:学唱完歌曲之后大家回想一下,老师弹的伴奏和我们听的德语版的伴奏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来听一遍德语版的伴奏,大家对比一下。

(播放第一段)师:你们觉得这两个版本的伴奏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生:……师:我们听的德语版的前面部分有什么?生:……师:(模仿)前奏,对不对?还有什么不同呢?如果大家跟着德语版的伴奏学唱的歌曲的话,能不能学的会?(不能)为什么?生:因为没有旋律师:对,老师弹的伴奏是有旋律的。

还有什么不同呢?从表现的层次来看,哪个更丰富一些呢?生:德语版的师:对,德语版的也更丰富一些,那么刚才的两种伴奏呢,第一种,就是老师弹的即兴伴奏,是老师自己编配的,在歌曲伴奏方面它只是简单的辅助与衬托,像这种伴奏我们还可以编配好几种。

那么第二种,就是正谱伴奏,是作曲家专门为这首作品所作,也就是说《鳟鱼》这首作品的伴奏是舒伯特根据舒巴尔特的诗作专门量身定做的伴奏,它适应于音乐作品整体结构和音乐内容的需要,是表现音乐形象、发掘歌词内涵的重要创作手段。

它已经成为艺术歌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艺术歌曲里一个非常重要特点。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不仅从气氛上创造了超越诗词的力量,也刻画了诗词所要表达的更多情感。

3、欣赏《魔王》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舒伯特另外一首艺术歌曲——《魔王》。

在欣赏之前,大家看这首作品的词作者是谁?生:歌德师:同样的,歌德也是著名的诗人,那么这首作品就是选自歌德的一首叙事歌谣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这首歌曲的视频,在欣赏的过程中呢,大家注意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这首作品饰演了几个角色?②、诠释出一种怎样的气氛?(播放视频并引导学生关注演唱者的表情和语气变化)师:这首作品饰演了几个角色?生:四个师:哪四个呢?生:叙述者、父亲、儿子、魔王师: 这首作品中饰演了四个角色,那么他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样的?生:独唱师:在一首艺术歌曲中一个人演唱四个角色,那么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要求是怎么样的?生:演唱技巧要求很高师:大家听这首作品,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生:……师: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首作品的音乐形象,根据角色的不同,他的情绪和表情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都有什么变化呢?生:(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探讨)叙述者:表情是平淡的,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口语化的朗诵调进行;父亲:音色处于低音区,以沉着、平稳的声调刻画父亲的关切和抚慰;儿子:害怕、惶恐的表情和情绪;魔王:声音略显甜美与抒情,实际上表现了一种虚假、狡猾。

经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歌曲内容的了解,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气氛和危急的情绪。

师:这节课通过对这两首艺术歌曲的聆听感受,同学们能不能总结出艺术歌曲的特点呢?生:(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探讨)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演唱水平:对演唱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伴奏:一般心都有精编配的钢琴伴奏;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很清楚歌曲与艺术歌曲的区别了,感受了艺术歌曲的音乐魅力;对舒伯特的生平以及他的艺术歌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舒伯特为艺术歌曲做出的贡献,不是我们在短短的一节课里面就能够完全解读的,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去品味和领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完整的学唱《鳟鱼》这首作品。

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