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
0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_17.10自学考试真题版

.. .... 参考材料参考材料 绝密★启用前启用前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课程代码004220042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诗经・王风》中的“王”为王城的简称,故址在今故址在今A .河南洛阳河南洛阳B .河南安阳河南安阳C .陕西西西安陕西西西安D .山东曲阜山东曲阜2.《大雅・崧高》的作者是的作者是A .家父家父B .寺人孟子寺人孟子C .吉甫吉甫D .奚斯奚斯3.《《庄子〉集释》的作者是的作者是A.陆德明B.陆德明陈鼓应C.陈鼓应郭庆藩D.郭庆藩的作品是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老子》、《庄子》并称“三玄”的作品是A.《准南子》B.《列子》C.《周周易》D.《韩非子》先河的学者是5.开启以西方理论研究《史记》先河的学者是鲁迅A.鲁迅李长之B.李长之梁启超C.梁启超钱玄同D.钱玄同的作者是6.《(史记)正义》的作者是方苞A.方苞司马贞B.司马贞茅坤C.茅坤张守节D.张守节的编者是7.随渊明最早的作作品集子《陶渊明集》的编者是李公焕A.李公焕萧统B.萧统C.何孟春D.何孟春随陶渊明今存散文作品的篇数是8.随陶渊明今存散文作品的篇数是A.4B.6C.5D.9出自 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A.《行路难》B.《送蔡山人》C.《南陵别儿童入京》D.《古风》清代最完备的注本是 1010..李白诗文集中,清代最完备的注本是A.《李诗通》B.《李翰林集》C.《李太白文集》D.《李白集校注》作于1111..杜甫的《三别》作于漂泊西南时期A.漂泊西南时期读书与壮游时期B.读书与壮游时期困食长安时期C.困食长安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D.陷贼与为官时期1212..新时期研究李白、杜甫的第一部论著是罗宗强的杜甫的第一部论著是罗宗强的A .《李白与杜甫》B .《简论李白与杜甫》C .《李杜简论》D .《李杜论略》1313..在散文创作方面与苏轼并称的文学家是在散文创作方面与苏轼并称的文学家是A .黄庭坚黄庭坚B .陆游陆游C .欧阳修欧阳修D .辛弃疾辛弃疾1414..在诗歌创作方面,苏轼各体兼善,其最优者为其最优者为A .七律七律B .五律五律C .七古七古D .七绝七绝1515..清代常州词派对待辛弃疾词的态度是清代常州词派对待辛弃疾词的态度是A .充分肯定充分肯定B .批评贬扣批评贬扣C .褒贬兼半褒贬兼半D .不予置评不予置评1616.《.《稼轩词编年笺注》的著者是的著者是A .胡适胡适B .鲁迅鲁迅C .邓广铭邓广铭D .梁启超梁启超1717..关汉卿描写才子佳人之恋的作品是关汉卿描写才子佳人之恋的作品是A .《谢天香》B .《救风尘》C .《拜月亭》D .《调风月》1818..从题材上说,关汉卿的《鲁斋郎》属于属于A .爱情剧爱情剧B .历史剧历史剧C .公案剧公案剧D .寓言剧寓言剧1919..今存明清刊本中唯一一部以题目正名、末句作为该本名称的《西厢记》的校刻者是刻者是A .徐文长徐文长B .徐士范徐士范C .毛西河毛西河D .凌濛初凌濛初2020..胡适以翔实的资米料确认《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的著作是作者为曹雪芹的著作是A .《〈红楼梦〉评论》B .《〈红楼梦〉辨》C .《〈红楼梦〉考证》D .《〈红楼梦〉释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23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3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一、填空题1.干将莫邪的故事出自《搜神记》。
2.中国古代小说题材可归纳为讲史、世情、神魔三大类。
3.蒋防的《霍小玉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之一。
4.《金瓶梅》三个女角色分别是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
5.《列国志传》的编纂者是是明代撰写的历史演义长篇小说。
(余邵鱼)。
7.“威而能谐,婉而多讽”说的是《儒林外史》的美学风格。
8.《无声戏》的作者是李渔。
9.红楼梦的形成过程是经历由____。
二、名词解释11.志怪小说【参考答案】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2.讲史话本【参考答案】宋元时流行的以讲述历史王朝兴衰或重大历史事件的话本,又叫“平话”。
宋元讲史话本艺术上较粗糙,多是对史料的敷衔联缀,加上大量的虚构。
中国小说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是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直接源头。
较著名的作品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宜和遗事》、《武王伐纣平话》、《三国志平话》等。
13.武侠小说武快小说是中国旧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
武侠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传统武快、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
14.儿女英雄小说【参考答案】“儿女英雄小说”是指清乾隆以后的把儿女情与英雄气结合起来,才子佳人故事和神魔或使义故事融合面成的小说。
15.霍小玉传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小说通过霍小玉与李益的恋爱悲剧,控诉了封建婚姻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重点(河南)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诗经》研究 (1)第二章《庄子》研究 (2)第三章《史记》研究 (2)第四章陶渊明研究 (3)第五章李白研究 (3)第六章杜甫研究 (4)第七章苏轼研究 (4)第八章辛弃疾研究 (5)第九章关汉卿研究 (6)第十章《西厢记》研究 (7)第十一章《西游记》研究 (9)第十二章《红楼梦》研究 (10)第四节《诗经》对后世之影响《诗经》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诗经》思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简答题)(1)《诗经》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诗经》反映的忧国忧民、重视社会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3)《诗经》体现的审美意识和文艺思想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4)另外,《诗经》中表现的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也对后世产生过深刻影响。
的笔法1、录传闻不完全拘泥史实,以见作者的理想。
2、虚构细节,以求故事感人。
3、似信天命,实为借题发挥。
4、明写神灵怪异,暗恶妖言惑众。
5、故露矛盾破绽,以见隐情种种。
6、明赞其是,实则正鄙其非。
7、明贬其非,实则正叹其是。
8、以议代叙,作翻案文章。
9、以志怪手法表达作者爱憎。
第三节《史记》的艺术特色《史记》的剪裁艺术★★《史记》的剪裁艺术。
(简答题)《史记》在充分把握史料的基础之上,先求得对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在此基础之上,抓住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行动,剪裁取舍,穿插安排,突出其主要特点。
第四节《史记》研究20世纪前半期的《史记》研究★★简谈20世纪前半期的《史记》研究。
(简答题)首先是《史记》的传统考据研究。
王国维的研究为《史记》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即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参证研究《史记》。
其次是《史记》的西方理论解读。
梁启超的《中国史界革命案》即是运用西方理论开《史记》研究风气之先河,运用西方艺术理论研究《史记》者当首推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
中国古代作家专题研究_简答论述

研究了孔子对《诗经》的认识和评价,尤其诗研究孔子从《诗经》中汲取精华,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理论—-儒学的过程,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哲学、宗教、责骂化、思想的发展与流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简述《诗经》的流传与师承
秦代禁、焚《诗》《书》,先秦典籍,惨遭灭顶之灾。“诗三百”以其是韵文,人们口耳相传,朝夕讽诵,得以保全。然对《诗》的阐释,却有较大的争议
其次,《大序》《小序》的划分。《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每篇前面类似解题的文字为《小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为《关雎》小序的前以部分,再从“是以《关雎》乐得淑女”至结束,为《关雎》小序的后一部分,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即《关雎》篇的小序。中间的一大段,即“诗者,志之所以之。。。。。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为《诗大序》
第三,《诗经》反映了周人的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兵役、徭役是统治者强加在人民身上的沉重负担,尤其是西周后期“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诗大序》),再加上“四夷交侵,中国皆叛,用兵不息”(《小雅。何草不黄》序),使得兵役、徭役格外沉重。大量诗篇通过服役者的长号及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反映出服役者为自身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反抗,从而揭示了统治阶级内部劳役不均、分配不公的矛盾,从而再现了那个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特征。《诗经》中的思妇之作,无论诗含情脉脉的期待,还是以酒消愁的苦闷;无论诗怒气冲冲的埋怨,还是激烈铿锵的誓言,都从另一个次面反映了不合理的兵役、徭役制度给服役者的亲人家属带来的巨大精神痛苦,有力地鞭笞了周代的兵役、徭役制度。这类作品感情丰富,描写细腻,语言诚挚,生动感人,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悲剧气氛,引起了千百万读者。战争伴随着人类的诞生来到人间后,就没有一天停止过。这些血与火的战争,客观上成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催化剂,加快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与融合,但在当时,却给人民带来无数灾难。《诗经》非常重视战争的记叙,这些诗作没有短兵相接的搏斗,没有血肉横飞的厮杀,有的只有对天子功德的歌颂,对将帅英武的赞美,对王师军容的强大及部队武器装备之精良的褒誉,自然,这与周人以修明文德、崇尚礼义为上,征战杀伐为下的思维模式有关,同时,这也是周人推崇谦恭和顺、温柔醇厚的理性精神的反映,诗周人追求中和之美的潜意识的流露,毫无疑问,这些诗作奠定了我国3000年来战争诗的基本模式与格调,影响可谓大矣
最新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1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2015年1月自考真题及答案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2015年1月自考真题及答案一单选1. 迄今为止对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作过清晰、准确描述的是()。
A.吴世昌B.陈思C.邓广铭D.王伯祥正确答案C知识点名称不同时代的辛词研究难易程度困难讲解邓广铭是辛弃疾研究用功最深、成就最高的学者,他在关于辛弃疾的生平和稼轩词的编年注释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研穽界所推重。
第一,在辛弃疾生平的研究方面,邓广铭用力最勤。
第二,在辛弃疾词的整理、编年、注释方面,邓广铭有《稼轩词编年笺注》。
统计刷题次数 : 255 错误率 : 80%2.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中有“陕西”、“京东路”等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而这些名称,都是宋初至道三年(997)才确定的,晚唐五代根本就没有这些行政划分,故认为还是确定该书成于()为宜。
A.晚唐五代B.宋代C.南宋D.元代正确答案B知识点名称《西游记》的成书过程难易程度简单讲解我们经过考察,发现《西游记》中有“陕西”、”京东路”等地名和行政区域名称,而这些名称,部是宋初至道三年(997年)才确定的,晚唐五代根本就没有这些行划分,故认为还是确定该书成于宋代为宜。
统计刷题次数 : 663 错误率 : 46%3. 学术研究界习惯上称胡适以前的“红学”为()“红学”。
A.现代B.传统C.新D.旧正确答案D知识点名称旧"红学"代表人物、代表作难易程度困难讲解“红学”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
人们称胡适以前的“红学”为旧“红学”,称胡适、俞平伯和顾颉刚以后的“红学”为新“红学”。
从时间上说,以“五四”时期为界线,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
旧“红学”有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等派别,其中评点、索隐两派影响最大。
统计刷题次数 : 408 错误率 : 62%4.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52篇《庄子》在区分为“内篇”、“外篇”之后,再区分为“杂篇”的学者是()A.郭象B.成玄英C.陆德明D.司马彪正确答案D知识点名称《庄子》的编订及主要版本。
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简答

8、简析艾青散文美的诗、散文美是艾青诗论的主要内容。
9、简析《围城》的思想内蕴。
1、社会批判。2、文化批判。3、形而上的人生观照。
10、简析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
1、孤独的生存环境。2、虚无的生命体验。3、疯女人的人物形象。
11、简析王蒙小说的表现手法。
简答
1、简析朱湘诗歌的思想内涵。
朱湘诗歌思想内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大自然的摹形传神,代表作是诗集《夏天》。2、对艺术的刻意追求。代表作是《草莽集》。3、对人性的深刻体悟。代表作是《石门集》。
2、简析《故事新编》的特点。
《故事新编》在写法上的特点是:1、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历史史实。2、使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严肃与滑稽融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油滑”手法。3、鲁迅在借鉴传统二丑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独特的“油滑”写法。
5、简析艾青忧郁形成的原因。
1、来自客观现实。2、来自主观心情。3、西方象征派的影响。
6、简析王蒙小说的语言风格
他杂取百家之长,兼收并蓄,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1、鲜明的主观色彩。2、杂文般的随意性。3、急促的节奏感。
7、简析戴望舒的诗歌艺术。
1、细腻的抒情。2、跳跃的结构。3、自由的韵律。4、自然的语言。
1、内心独白、自由联想。2、多重的结构形态。3、中西合璧式幽默。
12、简析废名小说的艺术特点。
1、废名对现代小说艺术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提供的独特的小说样式——“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2、尽量淡化戏剧型的故事。3、重在以简僻的、有涩味的词句,表现诗的意境。
13、简析老舍小说的京味。
1、体现在对北京市民生活场景和人生世象的描绘。2、其次表现在对北京独特文化特征的揭示。3、市民风情与市民心灵的沟通,独特的语言艺术。
自考复习专题: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串讲资料(一)

自考复习专题: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串讲资料(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笔记(一)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屈原和楚辞1.宋人黄伯恩说楚辞的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2.第一个编辑楚辞作品为集的学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3.《楚辞章句》是东汉王逸的楚辞注本,其中列在屈原名下的作品共25篇。
4.《楚辞补注》是宋人洪兴祖的楚辞注本。
5.“窃攀屈宋宜方贺,恐与齐梁作后尘”民杜甫诗句,“屈宋”指导屈原和宋玉。
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司马迁的说法,语出《报任安书》。
7.收入《楚辞》中的作品既有屈原、宋玉之作,也有汉人之作。
8.《楚辞·九歌》包括11篇作品,分别是《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9.《楚辞·九章》包括9篇作品,分别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河》、《思美人》、《悲回风》、《惜往日》、《橘颂》。
10.“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是李白的诗句。
11.在《橘颂》中,作者热情赞美了“受命不迁”、“苏世独立”和“秉德无私”三种美德。
12.《招魂》的内容是“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
关于本诗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屈原,王逸认为是宋玉。
13.“楚辞”之称,似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4.《哀郢》中的“郢”在今湖北江陵一带,当时是楚国国都,诗中“登大坟以远望兮”句中的“大坟”指水边高丘。
15.屈原主要担任过的官职是三闾大夫和左徒。
16.王夫之认为,《哀郢》作于秦将白起破郢之后。
17.“帝高阳之苗裔兮,联皇考曰伯庸”句出自《离骚》,句中的“高阳”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之一颛顼,“皇考”指抒情主人公已谢世的父亲。
18.关于《离骚》的题义,古今学者看法不一,司马迁认为:“《离骚》者,犹离(罹)忧也。
”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2023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答案及解析:论述题

2023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
答案及解析:论述题
问题:和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进步在什么地方?
答案: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它把塑造绿林豪伙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其主要特征是:
①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如“武松打虎”武松具有超人的力量,但打虎前也要先喝酒体现了凡人的性格。
②惊奇和逼真的结合。
如“武松打虎",就很好地处理了格个故事的高度夺张和细节描写的严格真实。
③粗线条勾勒和工笔细描的结合。
即用讲故事的办法,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轮廓,后用工笔细描的办法,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对武松,作者一方面安排了打虎、杀潘金莲、西门庆等几个层次分明的段落。
但另一方面,每一个段落所描绘的细节过程都迥然不同。
④稳定与变化、单-与丰富的结合。
如鲁智深的粗犷豪收和勇武善战的基本性格是稳定不变的,但从开始的嗜酒如命到后来到山寨上发挥重要的核心作用,期间的性格有了很明显的成长变化的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第一章《诗经》研究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
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
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
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
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授;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家诗。
(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为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笺)7、《毛诗正义》,毛享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研究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部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
明《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这是一部突破经学之桎梏,开始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的专著。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作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发自己的思想,与崔述《读风偶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被誉为独立思考派的三部鼎立之书。
清段玉裁《诗经小学》,这是一部自觉地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这是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为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被誉为清代三大治诗之作)8、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
(1)全面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如农耕、蚕桑、采摘、建筑、畜牧等,有助于了解周代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2)反映周人的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为了解当时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社会风俗、婚礼仪式等提供史料;(3)反映周人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4)反映周人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贵族的燕飨生活。
9、诗经反映的社会思想: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诗经不仅记录了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而且反映了那一时代各个阶层的思想意识,(1)反映了早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为后世知识分子人品、人格、理想、情操的建立和健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反映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3)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4)反映周人的道德意识;(5)反映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10、诗经的文学成就:(1)质朴淳厚的艺术风格;(2)浓郁的抒情风味;(3)情景交融的意境;(4)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用赋笔直描、曲折情节、细节描写、对比烘托);(5)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王昌龄《诗格》将兴分为14格,曰感时、引古、叙事入兴等);(6)回环复沓的篇章结构;(7)灵活多变的句式(以四言为主);(8)丰富多采的修辞手法;(9)鲜明、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10)和谐自然的韵律。
11、诗经对后世的影响(一)思想:首先是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很朦胧的、很原始的,他们所爱的仅仅是自己的宗国而已,爱国主义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成为乐章的主旋律,诗经是其源头。
其次,忧国忧国、重视社会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积极入世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诗经塑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具有满腔的政治热情,敏锐的洞察力,关心国事,注意时局的发展动向,我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忧患意识的感染和熏陶。
再次,诗经体现出的审美意识及文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奠定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及文学理论的基础。
诗经的宗教意识与伦理意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二)艺术:首先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的美称,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创作方法。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
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对后世亦有极大影响,诗经生动、形象、准确的用语,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直、爽快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喜爱多被借用到自己诗句中,诗经中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修辞手法、意境的创作被后世广泛接受。
(王立《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均归于诗经)(三)雅俗文学:诗经是雅俗文学结合的产物,三颂、二雅、十五国风大部分是贵族创作的雅文学,具有明显的典雅风格和沉稳、庄重的贵族气质;二雅中的《谷风、苕之华、何草不黄》为西周民歌,常用回环沓手法及清新活泼的用语,透露出雅文学向俗文学靠拢的迹象,影响着后世民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12、春秋时期为赋诗言志时期,此时重在诗的应用,战国时间为著书引诗时期,儒家学者已将诗作为说理依据。
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为诗经研究开拓了经学研究的广阔天地;经学的今古文之争,推动了诗经研究的第一个高潮;郑玄成为两汉诗经研究集大成者。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鲁疏》成为诗经博物学研究的开端。
孔颖达《毛诗正义》,成为汉学诗经里程碑式的作品,代表了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陆德明《毛诗音义》标志着人们开始关注诗经音韵问题。
宋学《诗经》研究,引发存序派与废序派之争,促进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朱熹《诗集传》代表了宋学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成为诗经研究第二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蔡卞《毛诗名物解》、王应麟《诗地理考、诗考》标志着诗经研究的多样性。
明代是诗经研究从经学走向文学的关键时期,以《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为代表;陈第《毛诗古音考》开启了诗经音韵学与先秦古音研究;戴君恩《读风臆评》是一部从纯文学欣赏角度评论诗经,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天地。
清代形成诗经研究第三个高潮,陈奂、马瑞辰、王先谦三人成为清代治诗三大家,代表清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姚际恒、崔述、方玉润三人独立思考治诗,显示了清代诗经研究的多样性。
皮锡瑞《经学历史》,开诗经研究史之先河;胡适、鲁迅、闻一多开始以新的文学观念研究诗经;郭沫若开始以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诗经,并首作诗经今译;1993年诗经学会成立,使诗经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最早将诗经拓展到韩国的是新罗国王,公元541年派人从梁朝请毛诗博士,成为韩国培养官吏的必读教材;平安时代传到日本;最早将诗经推介到西方的是法国金尼阁,现存最早译本是法国孙璋1733年出版的《孔夫子的诗经或民歌》。
英国汉学家威阿瑟-韦理的诗经译著本,打破风、雅、颂的顺序,以内容重新分类编排;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从中国的方言和古音韵学的角度研究诗经,被誉为西方学界诗经研究的权威。
第二章《庄子》研究1、关于庄周的生活时代,司马迁说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注释家李颐、陆德明说他与楚威王、齐愍王同时,近来学者从庄氏起源上考察其身世,认为庄周可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
(秋水篇中叙述庄子却聘故事,对名利地位不屑)2、庄子的思想:与道家创始人老子一样,庄子也把道作为自己哲学的最高范畴,但庄子的道有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不可知的意味,将道当作理念的最高存在形态,建立齐同万物、物我合一的相对主义的哲学方法论,他认为认识的对象—万事万物没有本质的区别,没有独立的性质;认为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同样是相对的,认识的结果不可能有客观的评判标准,是针对当时诸子学派纷纭繁乱的好辩风气而发;庄子的人生观理论为追求绝对自由,探讨各种各样冲破人生困境的精神自由、思想自由和心灵自由,所提出的至人、神人、圣人的名号,与世俗所指的意义不同,所标榜的人生境界的根本就在于无己、无功、无名三条纲目。
3、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是关于庄子著作的最早记录;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应当是出于刘向的校定整理;魏晋以后区分为内、外篇两部分,晋人司马彪所注本又分有杂篇;宋人苏试首次怀疑郭象注本保留有他人掺入之作,并指明属于杂篇的《盗跖、渔父、让王、说剑》四篇不是庄子著作;现代人们多相信内篇为庄子自著,将庄子一书视为庄学学派的著述总集。
4、唐宋以下流传最广的是郭象注本和包括了成玄英疏、陆德明释文在内的本子(清末郭庆藩裒集,称为庄子集释),今天较为通行的是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
5、《庄子》的文学类型庄子一书对于思想学说的表达主要是通过数量众多的寓言实现的。
庄子的寓言故事内容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对抽象的哲学观念的形象阐说,占书中较大比重,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鲲鹏互化意在演述宇宙人生的无限,疱丁解牛则是宣讲顺应天理、养生穷年思想。
第二类是对具体的生活、学习以及技艺类哲理的寄寓性表达,这类寓言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大多为人熟知,如逍遥游篇中不龟手之药是讲用小与用大的不同,大树之樗是讲无用之用,望洋兴叹、邯鄣学步、运斤成风等。
第三类则集中对人的现实处境与社会状况的逼真描写,数量不多,却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形成庄子文学批判精神。
6、试述《庄子》的艺术成就庄子寓言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庄子寓言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以及语言运用三个方面。
(1)人物形象的塑造:庄子书中众多的人物,无论是历史上实有的(老子、孔子、颜回),还是庄子虚构出来的,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性,都是某一哲学观念的体现者,重视对他们精神境界的渲染烘托,表现出浓厚的重神轻形的倾向。
(2)故事情节的结构:庄子书中非常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是,故事围绕着人物的问答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对话双方由对立向一致的转化过程就成为这些故事的基本框架,如望洋兴叹;还有一些情节是由一个人物向多个人物反复追问同一问题串联而成,使事物向其对立面转化,是庄子构思寓言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