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产褥期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产科护理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

第二节产科一、产科一般护理1. 入院护理孕妇入院时,接诊护士应热情接待,护送至床边及时通知医生看病人,由责任护士做好入院介绍及婴儿安全管理制度宣教。

2. 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超过37.5℃连测体温4次。

观察血压变化,异常者进行血压监测。

(2)专科病情观察了解围生保健检查情况;检查胎方位,了解宫口开大情况及胎先露入盆程度;初产妇或有难产史的经产妇,需做骨盆外测量;严密观察宫缩及胎心变化,注意临产征兆及异常情况的发生,初产妇宫口开大1.5cm或经产妇有正规宫缩,可送至产房待产。

3.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适量脂肪及糖类,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

妊娠合并疾病者按医嘱要求落实饮食。

4. 监测体重每周测量体重1次,每周体重超过0.5kg 时应告知医生。

5. 心理护理鼓励孕妇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好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

6. 消毒隔离孕妇合并传染病者,应做好床边隔离,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7. 健康教育(1)指导孕妇正确计数胎动方法:早、中、晚各监测胎动1次,每次1小时,3次的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次数,如12小时的胎动次数<10次或每小时<3次,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取左侧卧位。

胎动消失后,胎心在24小时内也会消失,应予以重视,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每天监测胎动可预测胎儿的安危。

(2)指导孕妇休息时尽量取左侧卧位,左侧卧位可减轻妊娠期右旋子宫对腹部下腔静脉的压迫,从而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

(3)指导孕妇间断氧气吸入,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

二、产褥期护理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至非孕期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

一般为6周。

【护理常规】1. 休息与体位会阴无伤口者取自由卧位,有伤口者宜健侧卧位或平卧,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便恢复体力。

鼓励产后24小时内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 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和富于营养的饮食,适量的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产褥期处理

产褥期处理

产褥期处理
1.按产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每日检查产妇的全身情况,测血压,查宫底高度,恶露的量、颜色及气味,会阴有无肿胀及感染,乳胀及有无乳头皲裂,异常者应对症处理。

3.鼓励母亲按需哺乳,指导正确哺乳的方法。

4.乳汁不足者鼓励产妇多哺乳,多吸吮刺激乳汁分泌,多喝汤汁,解除顾虑,保持足够睡眠,给予催乳剂促进乳汁分泌。

5.作好乳房护理,预防乳腺炎。

有乳腺炎征兆或因其他原因不宜授乳者,可选用下列方法退乳:①服己烯雌酚2~5mg,3/d,共1周或雌三醇10mg肌注,1/d,共2次。

②丙酸睾丸酮50mg,肌注,1/d,共3次。

③炒麦芽30~60g水煎代茶饮。

④芒硝(硫酸钠)100g研碎后包纱布内敷乳房上,每日换一次。

6.正常产后3~5d出院,特殊情况可延期。

7.宣传鼓励产妇继续母乳喂养至产后6~8个月。

8.按期家访或交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定期随访,并预约在产后6周到门诊或指定的保健机构作产后检查。

产褥期护理常规

产褥期护理常规

产褥期护理常规1、按一般住院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2、产妇转入爱婴区时,应详细了解分娩过程,检查宫底高度,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

3、产后 4-6 小时应鼓励产妇自解小便,如膀胱充盈而不能自解小便者,可热敷或用手按摩膀胱区;听流水声或用温开水缓慢冲洗尿道口;或病情允许时协助坐起等方法诱导排尿,经上述方法仍不能自行排尿者,行导尿术。

4、产后 24 小时内要注意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会阴伤口有否血肿,剖宫产后要注意伤口有否渗血,腹部可置砂袋 4—6 小时后取出。

5、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体温在 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一次,高热时,按高热常规护理。

6、饮食护理:产后宜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水果及汤汁食品。

7、产后卧床休息,顺产无合并症的产妇 24 小时后鼓励早期离床活动。

8、每天测宫底高度,观察恶露及乳房情况并记录。

如阴道排出组织物,需留待观察,必要时送病检。

9、会阴护理:⑴会阴无裂伤或会阴Ⅰ度裂伤者,每天清洁会阴两次。

会阴侧切伤口,每天清洁三次,垫消毒纸垫,产后 3-4 天拆线;⑵会阴肿胀者,可予红外线照射,每日二次,或用 50%硫酸镁湿热敷;⑶会阴Ⅲ度裂伤者,卧床休息,每次大小便后清洁外阴,会阴热敷每天二次;产后 3-5 天服阿片酊控制大便,产后第五天口服石蜡油通便,禁止灌肠。

10、乳房护理:⑴指导产妇哺乳前洗净双手,及乳头,鼓励帮助产妇哺乳,做到早哺乳、按需哺乳。

⑵乳头破损者,可涂鱼肝油软膏;⑶出现乳胀者或乳房有硬结时,可用热敷或按摩后挤出乳汁,也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汁。

⑷乳头凹陷者指导产妇经常牵拉乳头,或用玻璃奶罩间接哺乳。

11、产褥感染者,执行隔离。

12、进行卫生宣教,讲授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知识,宣讲计划生育。

产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产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产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产科疾病护理常规产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空气清新流通,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每日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普通病房室温18?,22?,母婴同室22?,24?,湿度 50,,60,。

2.入院后主动接待患者,根据病情和病种安排床位,病情许可先办理入院相关手续,填写病历及护理记录。

危重病人安置在抢救室,立即通知医师, 先行抢救,待病情稳定或其他医护人员在场、不影响抢救的前提下尽快办理相关手续。

3.依据护理级别要求测量生命体征:一级护理测T、P、R 4次/日,BP:1次/日或遵医嘱;二级护理测T、P、R 2次/日,BP 1次/周,入院当日测脉搏、体温、呼吸三次;体温,37.5?,日测4次,至体温降至37.4?以下,再连测三天后改日测二次。

4.遵医嘱给与适当饮食,及时正确填写饮食治疗卡。

5.根据病情采取适宜体位,轻者鼓励适当活动,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需卧床休息。

晚10时熄灯,以保证病人休息。

6.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7.正确执行医嘱,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血、尿等常规检验标本,并及时送检。

9.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做好书面和床头交接。

10.了解病人心理需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11.接到出院医嘱停止所有的长期医嘱、撤销各种治疗卡,整理病历,完成护理记录,将出院单交患者或家属,嘱其到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

告知出院注意事项包括目前病情、所服药物作用、副作用、饮食、活动、复诊时间等。

12.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后铺清洁床罩。

新生儿护理常规1.认真与助产士交接,核对母婴病历、新生儿手腕带及床头卡、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及分娩方式/Apgar评分等。

剖宫产儿应了解其母手术原因。

2.观察面色、反应、哭声、呼吸、体温、吸吮力、肌张力等,检查脐部有无渗血。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体温低于36?、足部凉者,注意保暖。

产褥期护理常规

产褥期护理常规

产褥期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⑵保证充足睡眠,学会与婴儿同睡同醒,会阴侧切伤口者,宜健侧卧位。

⑶鼓励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喝汤水。

2、对症护理
⑴密切观察恶露情况,注意色、量、气味。

⑵产后24小时内酌情定时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⑶产后4~6小时督促并协助产妇自行排尿,如有尿潴留。

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⑷产后出现便秘时,可使用开塞露或中药番泻叶,必要时行温肥皂液灌肠。

如有痔疮者可用10%鞣酸软膏涂在消毒纱布上轻轻按摩送入肛门。

⑸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有会阴切口者每日用0.5%碘复棉球擦洗外阴2次,直至
拆线。

指导产妇勤换内衣裤,保持会阴垫及床单清洁干燥。

3、乳房护理
⑴房应保持清洁、干燥,哺乳前用温水擦洗乳头及乳晕,切忌用肥皂或酒精擦
洗。

每次哺乳前应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哺乳时应让新生儿吸空乳汁,如乳汁充足未能吸尽时,可挤奶,以免乳汁淤积。

⑵如遇乳房胀痛及乳腺炎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⑶退乳护理:因疾病和其他原因不能哺乳者,应尽早退乳。

按医嘱给予退乳药
物,可用生麦芽泡茶服用,连服3天。

退乳期间限进汤、粥类食物。

4、心理护理:
加强沟通,关系体贴产妇,使她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5、健康指导
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讲解产褥期及新生儿生理知识,使产妇能进行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交待新生儿预防接种事宜。

产科各产程护理常规

产科各产程护理常规

产科各产程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做好入院评估及健康教育,做好护理记录。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及舒适。

每日湿式清扫地面2次。

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

3.一般产妇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饮食,特殊情况饮食遵医嘱。

4.入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每天2次,连续3天无异常者改每天1次。

体温在37.5℃以上者每天5次,38.5℃以上者每4小时1次,39℃以上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每天记录大便1次。

5.根据有无产兆,将患者送入待产室或病房,遵医嘱进行分级护理;观察胎心及产兆,每班听胎心1次,如有胎心异常者予以吸氧,左侧卧位,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如有胎膜破裂者嘱患者卧床,听胎心并立即报告医师。

6.经常巡视患者,了解病情,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及健康指导,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7.根据患者心理特征,实施心理护理。

二、第一产程护理常规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临产后立即送入待产室。

助产士热情接待患者,做好环境介绍,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强化教育,帮助患者掌握分娩时的呼吸技巧和躯体放松技巧,以便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

3.认真查看门诊资料,掌握患者孕期动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产时评估。

4.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清洁及空气清新。

5.注意患者的营养,鼓励少量多次进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

并注意摄入足够水分。

6.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特殊患者按医嘱执行。

潜伏期每60分钟、活跃期每15~30分钟听胎心1次、每小时观察宫缩1次,必要时做胎心监护。

每2~4小时做肛查或阴道检查1次,并及时做好记录。

7.做好心理护理,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

8.注意患者的休息及膀胱排空情况,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和补液;做好外阴皮肤准备。

9.胎膜破裂后,立即听胎心,注意羊水的性状、颜色和量,同时记录破膜时间,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

胎头高浮者抬高臀部,以防脐带脱垂。

10.有感染者,应予以隔离。

11.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3~4cm,即送入分娩室,准备分娩。

产后护理常规

产后护理常规

产后护理常规一、产褥期护理常规1、产妇入母婴同室后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按摩子宫,观察恶露、会阴伤口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为产妇提供一个空气清新、舒适、安静的环境,病房温度20—24℃,相对湿度55%—65%,上下午各通风30分钟;保持床单元的干净、整齐。

3、回病房后进半流质,后进普食;剖宫产禁食6小时后进米汤等汤类食物,肠蠕动恢复后逐渐进普食;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饮汤类,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4、产后4小时内鼓励产妇排尿,剖宫产保持尿管引流通畅;多吃蔬菜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5、鼓励产后6—12小时轻微活动,于产后第二日室内随意走动;剖宫产12小时取半卧位,24小时下床活动,不能长时间站立及蹲位活动。

6、会阴用0.5%碘伏棉球每日2次擦洗,水肿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遵医嘱给予理疗。

7、乳房护理:(1)乳房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擦洗。

(2)每次哺乳前洗手,用清水将乳头洗净,柔和的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

(3)平坦及凹陷乳头可以做乳头伸展及乳头牵拉练习.(4)配戴合适棉质乳罩.(5)产妇因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时,应尽早停止哺乳退奶,少进汤汁,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8、指导母乳喂养:(1)母婴同室,按需哺乳.(2)开始每次吸吮时间3-5分钟,后逐渐延长不超过15-20分钟.(3)先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

(4)每次哺乳后,应将婴儿抱起轻拍背部1-2分钟,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

(5)乳汁确实不足时,应及时补充按比例稀释的牛奶。

9、做好心理护理。

10、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健康指导】1、一般指导。

2、适当活动。

3、喂养指导坚持母乳喂养4—6个月。

4、产后保健操.5、计划生育指导产后3个月可放环,剖宫产半年。

6、产后42天来院检查。

二、正常新生儿护理常规【概念】足月新生儿指孕龄满37周至不足42周,体重叁2500g的新生儿。

【护理评估】1、出生时评估.2、入母婴同室时评估健康史及身体评估.3、日常评估。

产褥期护理常规范文

产褥期护理常规范文

产褥期护理常规范文产褥期是指妇女分娩后至产褥期恢复期结束,通常为6周左右的时间。

在这个时期,妇女的身体需要适当的护理和关注,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首先,产褥期护理的常规包括体温测量和观察。

产妇的体温应该每天测量多次,并进行记录。

如果发现产妇的体温超过37.5摄氏度,可能是发生了感染的迹象,需要及时就医。

同时,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心率、血压等。

如果发现异常,也需要及时处理。

其次,产褥期护理还包括切口护理。

如果产妇进行了剖宫产手术,需要定期检查伤口的情况,包括伤口是否愈合、有无红肿疼痛等。

同时,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对于产妇进行了阴道分娩的,需要定期观察会阴裂伤的愈合情况,必要时进行缝合。

同时,产妇在产褥期需要有合理的休息和饮食。

产妇生完孩子后,身体会非常疲劳,需要充分的休息。

护理人员应该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尽量减少噪音和干扰。

同时,产妇需要有营养均衡的饮食,包括新鲜蔬菜、水果、高蛋白质的食物等。

饮食应该根据产妇的需求来安排,避免过度进食或饭后饱胀。

除此之外,产褥期护理还包括便秘和排尿问题的解决。

便秘在产褥期比较常见,为了避免便秘的发生,可以鼓励产妇多喝水、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进行适度的运动等。

如果产妇依然便秘,可以使用温和的泻药进行缓解。

对于排尿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观察产妇的排尿情况,如果发现尿量偏少或者排尿困难,需要及时就医。

最后,产褥期护理还包括产妇乳房护理和防止感染。

在产褥期,产妇需要进行乳房护理,包括每天洗澡时轻轻清洗乳房,保持干燥。

同时,对于乳房充血和堵奶的情况,可以进行乳房按摩和冷敷。

另外,在产褥期护理中,也要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

保持产妇生活环境的清洁、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产妇自身也应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总之,产褥期护理的常规十分重要,对于产妇的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确保产妇的舒适和健康。

同时,产妇自身也需要合理配合,遵守护理人员的建议和指导,积极参与恢复和康复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保持皮肤清洁和卫生,勤揩身,勤换内衣; 每日用温水及软质牙刷刷牙漱口,保持口腔 清洁。保持足够的睡眠,每日8一lOh,以利 于乳汁分泌和产后康复。
(4)产后24h内若感到会阴部或肛门有下坠不适
感、疼痛感,应及时报告医生。 (5)会阴浅裂伤缝线一般于48h拆除,会阴侧切 创口缝线一般于3-5日拆除。
8.预防产后尿储留:自然分娩后4h内鼓励产妇 尽早自解小便。若排尿困难可采取:
(1)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顾虑,鼓励产妇坐 起排尿。 (2)用热水熏洗外阴,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 周围诱导排尿。
5.产后1h一3日进易消化、清淡的流食或半流 食,避免油腻粗糙的食物。3日后改食营养丰 富、易消化、高热量的半流饮质,多食含纤维 素多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便秘。有便秘 者,口服缓泻剂、开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肠。

6.乳房护理:喂奶前应先用肥皂热毛巾及清水 揩洗乳头,以后每次喂奶前均应用清水揩洗乳 头。
予及时处理。 (5)若产后2h正常,连同新生儿送回病室。
4.产妇回病房后,详细交接分娩及医嘱情 况,检查宫底,观察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情况; 产后6h内每30min按揉子宫1次,挤出积存的血 及血块;产后6一24h内每4h按摩子宫1次,观察 恶露量、色、性质、味的变化,恶露量多、时 间长、有臭味,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应保 留24h会阴垫供医生观察。
7.会阴部护理: (1)注意会阴部卫生,会阴垫应用无菌卫生巾 并及时更换。产后3日内或会阴拆线前用0.2% 新吉尔灭擦洗外阴,2一3次/日;严重撕裂或较 大较深的切口每次大便后必须清洗。 (2)会阴水肿明显的者,用50%硫酸镁湿热敷, 产后24h后可用红外线照射外阴。
(3)会阴部有缝线者,每日检查伤口周围有无红 肿、硬结及分泌物,产后3一5日拆线。若伤口 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或行扩创处理,并定时 换药。伤口如有硬结或浅裂,则用高锰酸钾溶 液坐浴,但产后10日内子宫颈口尚未关闭,不 宜坐浴。
(3)下腹部正中放臵热水袋,刺激膀胧肌收缩。 (4)用强刺激手法,或肌注甲硫酸新斯的明促 进排尿。 (5)若使用上述方法均无效时应予导尿,必要 时留臵导尿管1一2日,避免因膀胧过度充盈 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
9.自然分娩的产妇6一12h起床做轻微活动, 第2日可以在室内走动,做适宜的产后保健操。 注意不要久蹲。避免过早提重物或使用腹压。
(3)每30min测量血压、脉搏1次,每15一30min 观察一次宫缩情况,观察子宫收缩、宫底高度、 膀胱充盈等。若发现子宫收缩乏力,应按摩子 宫、遵医嘱肌注缩宫素。若阴道流血量不多, 但子宫收缩不良、宫底上升者,提示宫腔内有 积血,应挤压宫底排出积血,并遵医嘱给予缩 宫素。
(4)产妇自觉肛门坠胀者,应行肛查确诊后给
产褥期的定义
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
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
一般需6周。
正常产褥期的护理常规
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产妇,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积极予 以疏导。
3.产后2h内,在产室严密地观察产妇病情变化。 (1)协助产妇首次哺乳。 (2)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将弯盘放于产妇臀下 收集,准确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