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功能区空间布局表2019
成都产业功能区规划11页

成都产业功能区规划日期: 2010-3-20〖字体:大中小〗〖背景色:〗〖打印本稿〗〖关闭〗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将重点发展国际区域性枢纽、国际区域性金融及总部、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功能,并以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战略性产业功能实现的空间载体。
以“山、水、田、林”的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将市域划分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4大总体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总体功能区分布图:① 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及蒲江。
该区以地质、熊猫、温泉、水利、道源文化等旅游产品为依托,打造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金堂、青白江、龙泉驿、双流及新津。
该区以景观农业为导向,以打造西部一流的国家级乡村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② 优化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西部的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③ 提升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
范围为中心城区,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④ 扩展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等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
同时,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都-德阳-绵阳、成都-资阳-遂宁、成都-眉山-乐山、成都-雅安和成都-阿坝5个区域产业合作区。
市级战略功能区: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划定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
①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该产业功能区定位是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成都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办法送审稿汇报提纲-成都总工会

附件成都市电子信息工会力量配置方案为落实产业工会改革专项方案,扎实推进产业工会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创新,提升电子信息工会直接服务企业的能力,助力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市先进制造业的龙头产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新西区、郫都区)、高新区南区、天府国际空港、双流区等区域.高新区承载了主要的电子信息产业。
截止2018年8月,注册在高新区的企业约3.5万家,从业人员约50万人,电子信息类企业是高新区社会经济的支柱力量,其企业分布形成了一区五园(高新西区、高新南区、高新东区、综合保税区、天府生物城)的格局。
目前高新区工会专干共有18人,配备在约7个街道、园区和工会办事处。
各街道平均配备有1—2人.天府生物城的社会事务由双流区管理,未进驻工会专干.高新区街道一级工会社会化工作者面临任务十分繁重,一名专干通常要承担工会、共青团、妇联、统战、志愿服务等多项业务工作,压力较大,不少干部离岗离职,影响基层工会工作的连续性。
高新区作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其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机制高度扁平化。
各项事务十分繁重,而群众工作方面的力量显得力不从心。
为此,有必要提升产业工会服务供给,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工会的直接服务能力.二、基本原则-—坚持依规实施.严格按照工会法规,遵从现有组织架构,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服从地方社会事务管理要求。
——坚持自主运行.由产业工会直接聘用工作人员,自成体系直接派驻工会力量,提供全额经费,实现工会活动全覆盖。
—-坚持有序推进.设置合理机制,注重调动各方积极性。
在重点方向试点,稳妥有序开展.三、主要目标2018年12月底前,形成电子信息工会力量设置的制度机制,筹备在成都市电子信息企业集中分布的重点街道、园区成立电子信息工会分会。
2019年1月,在高新区南区、西区试点,以派驻方式建立2个电子信息产业分会,使得区域内工会工作力量得到加强。
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

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汽车电子是现代汽车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的助推器,是未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发展的新引擎。
具有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电子信息产业是市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已经跻身全国第二方阵,城市汽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二,但汽车电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产业链尚不完善、创新和投入不足、配套能力还较弱等问题。
根据《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新型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9-2025)》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顺应未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发展的演进趋势,以信息通信技术(ICT)和汽车产业的融合创新为主线,着力提升关键环节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构筑完善技术创新协同体系,推动未来汽车业务模式演进,着力打造专业园区开展应用示范,引领构建汽车电子特色生态,把汽车电子产业打造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1按照起步培育阶段统筹布局、产业强基,提升发展阶段创新突破、规模聚集的实施策略,区域协同、错位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电子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
起步培育(2020-2022年):统筹布局、产业强基。
全面布局建设汽车电子核心产业园及拓展配套区,打造全国未来汽车业务创新先行区。
一是加快经开区、东部新区智能网联示范产业园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依托高新区、天府新区打造车载软件创新产业园,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依托东部新区、天府新区打造未来汽车电子创新产业园,提升重大项目承载能力。
二是打造高新区和崇州市汽车电子元器件、双流区车载通信及信息安全、邛崃市新能源新材料等3个拓展区,提升本地配套保障支撑能力。
三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引进汽车电子零部件系统总成、车载芯片、车载传感、车载通信以及软件算法等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支持建设产融协同创新中心,强化人才培养引进,加快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
成都装备制造产业相关功能区空间布局表

产业功能区
重点领域
目标任务
区(市)县
双流航空经济区
航空装备
能源环保
1.打造国内领先的通航产业示范区的协同发展区。
3.打造国际先进的“一站式”航空综合保障基地的主承载区。
11.打造国际知名的高端光伏产业集群的主承载区。
双流区
青羊总部经济区
航空装备
1.打造国内领先的通航产业示范区的协同发展区。
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
智能制造
10.打造国内知名智能制造装备研制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简阳市
成都龙潭新经济产备研制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成华区
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
智能制造
10.打造国内知名智能制造装备研制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都江堰市
大邑文旅智能装备产业功能区
智能制造
10.打造国内知名智能制造装备研制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大邑县
天府新能源新材料功能区
能源环保
11.打造国际知名的高端光伏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区。
邛崃市
8.打造国内全制式轨道交通装备创新应用策源地的主承载区。
9.创建中国西部轨道交通装备维保中心的主承载区。
新都区
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
轨道交通智能制造
8.打造国内全制式轨道交通装备创新应用策源地的主承载区。
9.创建中国西部轨道交通装备维保中心的主承载区。
10.打造国内知名智能制造装备研制基地的主承载区。
新津县
龙泉驿区
简州新城
汽车
4.打造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研制基地的主承载区。
5.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的主承载区。
龙泉驿区
金牛现代都市工业区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功能区空间布局表

18.打造特色鲜明的通信设备研发制造基地的主承载区
成都高新区
郫都区
成都新经济活力区
高端软件研发
网络信息安全
集成电路设计
人工智能
1.跻身国内集成电路设计第一方阵的主承载区
5.建成行业领先的无屏显示总部基地
8.打造特色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创新高地的主承载区
10.打造特色鲜明的行业应用软件基地的主承载区
11.打造国内首个工业控制软件基地的主承载区
8.打造特色智能可穿戴设备创新研发高地的拓展区
9.打造行业应用电子产业集群示范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0.打造特色鲜明的行业应用软件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1.打造国内首个工业控制软件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2.打造国内第一方阵网络视听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3.打造国际知名的数据资源(云存储、智能传感和信息网络)集散地的协同发展区
10.打造特色鲜明的行业应用软件(地理信息)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3.打造国际知名的数据资源(云存储、智能传感和信息网络)集散地的协同发展区
金牛区
锦江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功能区
数字视听
12.打造国内第一方阵网络视听(电子竞技)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锦江区
武侯电商产业功能区
工业电商
10.打造特色鲜明的行业应用软件(工业电商)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4.建设全国领先的面板显示制造基地的主承载区
7.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型计算终端(计算机、工控机)生产基地的主承载区
14.打造高性能计算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8.打造特色鲜明的通信设备研发制造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双流区
成都军民融合产业功能区
网络信息安全
集成电路设计
1.跻身国内集成电路设计第一方阵的协同发展区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的指导意见-成办发〔2020〕37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的指导意见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的指导意见成办发〔2020〕37号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支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以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建设高品质产业空间,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19年版)〉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新型产业用地(M0)类型(一)术语定义。
新型产业用地(M0)是指主要用于融合研发、设计、检测、中试、新经济等创新性业态及相关配套服务的工业用地。
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用房包括产业用房和配套用房:1.产业用房是指直接用于项目生产、研发、设计、测试、小试、中试、勘察、检验检测等功能用途的用房;不得用于住宅、商业、餐饮、宾馆等经营性用途。
.配套用房是指为满足职住平衡、新型产业配套等需求修建的员工倒班房、集体宿舍、租赁型产业园区配套住房、食堂、超市等配套服务功能用途的用房。
(二)用地类型。
依据《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在城市用地分类“工业用地(M)”类下,增设“新型产业用地(M0)”类。
二、加强规划布局管控(三)优化产业功能区用地布局。
按照“功能复合、产城一体、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理念,由市经信局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根据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需求,对需实施整体提质改造区域的工业用地科学论证,可调整现有城市规划,适当增加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其他配套用地,满足“职住平衡”和产业功能区提档升级的需求。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6.21•【字号】成办发〔2019〕20号•【施行日期】2019.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19〕20号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按照《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成委发〔2018〕22号)精神和《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要求,现就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抓手,在更大范围聚集高端资源、更深层次融入国际分工、更高能级提升产业水平,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世界级、万亿级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体系。
到2020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到2025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0亿元;到2030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0亿元,建成世界级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面向“一带一路”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培育20个百亿级和千亿级医药健康企业,一批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建成3个以上具有鲜明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千亿级产业功能区。
二、发展重点按照“夯实特色领域、提升优势领域、抢占新兴领域”原则,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医药商贸等重点领域,对标国际一流,加快构建优势突出、融合互促、发展强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
(一)打造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
1.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技术药创制高地。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办函〔2019〕57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办函〔2019〕57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根据《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成委发〔2018〕22号)精神和《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要求,按照“创新引领、龙头带动、成链集群、协同融合”的基本思路,构建以“芯—屏—端—软—智—网”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能级,现就促进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力争培育2家千亿级企业、2家500亿级企业、10家百亿级企业,掌握一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2000件,公共技术平台累计达70个,R&D经费支出占比达3%,建设10个以上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功能区,构建国际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到2022年,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
二、发展重点以创新引领为核心,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信息网络六大领域,攻坚18项重点任务,打造“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一)集成电路:打造中国“芯”高地。
重点提升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积极打造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建设全国重要的芯片生产基地,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配套齐全、产业实力突出的中国“芯”高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打造国内领先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高地的协同发展区
双流区
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
智能家居
大数据
7.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型计算终端生产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9.打造行业应用电子(消费电子、智能家居)产业集群示范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5.打造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创新高地(大数据+AI)的协同发展区
4.建设全国领先的面板显示制造基地的主承载区
7.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型计算终端(计算机、工控机)生产基地的主承载区
14.打造高性能计算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8.打造特色鲜明的通信设备研发制造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双流区
成都军民融合产业功能区
网络信息安全
集成电路设计
1.跻身国内集成电路设计第一方阵的协同发展区
武侯区
成都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
智能服务
7.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型计算终端生产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0.打造特色鲜明的行业应用软件(工业电商)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成华区
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
电子新材料
2.打造国内领先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区
邛崃市
青羊总部经济功能区
工业软件
11.打造国内首个工业控制软件(嵌入式)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2.打造国内第一方阵网络视听基地的主承载区
15.打造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创新高地的协同发展区
16.打造全国一流的5G产业创新名城的主承载区
17.打造国内一流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高地的主承载区
成都高新区
成都科学城
人工智能
5G
1.跻身国内集成电路设计第一方阵的协同发展区
2.打造国内领先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发展区
14.打造高性能计算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的主承载区
15.打造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创新高地的主承载区
16.打造全国一流的5G产业创新名城的主承载区
17.打造全国领先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高地的主承载区
成都天府新区
成都航空经济功能区
化合物半导体
新型显示
智能终端
2.打造国内领先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主承载区
3.建设全国一流的芯片生产基地的主承载区
8.打造特色智能可穿戴设备创新研发高地的拓展区
9.打造行业应用电子产业集群示范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0.打造特色鲜明的行业应用软件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1.打造国内首个工业控制软件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2.打造国内第一方阵网络视听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3.打造国际知名的数据资源(云存储、智能传感和信息网络)集散地的协同发展区
青羊区
10.打造特色鲜明的行业应用软件(地理信息)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3.打造国际知名的数据资源(云存储、智能传感和信息网络)集散地的协同发展区
金牛区
锦江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功能区
数字视听
12.打造国内第一方阵网络视听(电子竞技)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锦江区
武侯电商应用软件(工业电商)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功能区空间布局表
2019.05
产业功能区
发展重点
目标任务
区(市)县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集成电路
新型显示及在
智能终端、网络通信领域的应用
3.建设全国重要的芯片生产基地的主承载区
4.建设国内领先的面板显示制造基地的主承载区
6.构建全国一流的掩膜版制造基地
7.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型计算终端生产基地的主承载区
崇州市
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
信息网络
8.打造特色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创新高地的拓展区
13.打造国际知名的数据资源集散地的主承载区
16.打造全国一流的5G(应用型终端)产业创新名城的拓展区
成都高新区
现代都市工业功能区
北斗+
智能可穿戴
地理信息
8.打造特色智能可穿戴设备(手表、医疗)研发创新高地的协同发展区
9.打造行业应用电子产业(航空、轨交)集群示范基地的协同发展区
18.打造特色鲜明的通信设备研发制造基地的主承载区
成都高新区
郫都区
成都新经济活力区
高端软件研发
网络信息安全
集成电路设计
人工智能
1.跻身国内集成电路设计第一方阵的主承载区
5.建成行业领先的无屏显示总部基地
8.打造特色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创新高地的主承载区
10.打造特色鲜明的行业应用软件基地的主承载区
11.打造国内首个工业控制软件基地的主承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