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10《那树》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doc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doc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10那树楼德镇初级中学陈静教师寄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一一《格言联璧?处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老树的形象。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正确认识科学与环保的关系。

基础知识: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佝偻()倒坍()紊乱()踝骨()引颈受戮()周道如垠2.解释下列词语。

屹立不动:引颈受戮:豁然开阔:徒劳无用:周道如砥: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在“那树” 身上发生怎样的故事。

理解探究:4、大树这样的经历让我们觉得心痛,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5、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棵树的?6、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细读课文,找出描写树的语句,读一读,感受一下那树的形象。

7、品读语言就是这样一棵集众多特点于一身的老树,有一天,却被砍倒了,连根带枝,此时,作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你觉得文中哪个地方最能渗透出作者的感情,最值得欣赏,请你找出来,有感情读一读,品一品。

合作释疑:8、就这样,一棵充满无限爱心为人类带来无尽福荫的老树被无情的砍倒了,老树倒下了,到死的那一刻也没有一丝抱怨,留给我们的是无限深思。

我们假想一下:假如老树不被醉汉撞上,是否能幸免于难?为什么?9、读完全文,你会受到什么启示?10、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置那树?11、如果你是那树,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课内精读: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2、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3、那树最后遭到了怎样的命运?14、那树“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请说说“坚固”表现在什么地方呢?15、“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 撒了一白森森的骨粉。

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课《那树》

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课《那树》

10那树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品味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1.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2.关键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教师做好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地球村,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许多动、植物消失了,甚至遭到人类的无情的摧残和杀戮。

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啊!人类的这种行为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呢?许多事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今天我们来学习《那树》一文,让我们来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一棵雄伟的大树及标题。

)二、检查预习三、教授新课朗读练习(请两位同学为大家范读,要求感情深沉,有力度,有余味。

其他同学要认真看书,之后对两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出评价。

)请几位同学对朗读情况作出自己的评价:范读时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通过朗读,大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各组推荐代表概括,大家相互补充、完整、明确。

)分组思考讨论:作者围绕“那树”,大体写了树的几个生命历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请各组代表说一说各组的意见,相互补充、完整、明确;教师展示图片:早期的树;近期的大树;被伐倒的树。

)下面我们先来探究一下“早期的大树”。

讨论时请大家注意抓住关键语句。

分组看书讨论:1.大树有怎样的外形特点?2.它所生活的环境怎样?3.大树对人类有什么功德?(请各组代表可以就以上3题中的一个题作为重点,谈自己的认识。

)(教师展示课件:外形:佝偻、老态、坚固稳定、繁密、屹立不动;霉黑潮湿的皮、隆起的筋纵裂的纹、生铁铸就、根的伏脉。

)(展示课件:环境:泥泞的小径、老式平房:破败而荒凉,远离现代文明。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教案内容预览:10 那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4.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

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二、资料助读1.关于作者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

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2.多媒体播放反映人类生存困境的若干画面,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积锐减、资源严重枯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并交流。

多媒体显示;佝偻(gōu 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 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 《那树》优秀教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那树》优秀教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树
王鼎钧1925年生,山东
兰陵,1949年后到台湾出 书近40种擅长散文、评论、 剧本、小说,尤以散文见 长.主要散文作品有《人 生三书》、《开放的人 生》、《我们现代人》、 《情人眼》等。
倒坍( tān ) 引颈受戮( lù ) 虬须( qiú ) 周道如砥( dǐ ) 碾压(niǎn ) 刽子手(ɡuì ) ɡōu lóu ) 踝骨( huái ) 佝偻( bì 屹立( yì ) 荫庇( ) 默契( qì ) 紊乱( wèn )
只有那树屹然不动,连一片叶子也不落下。那一 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 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树也是有感情的,他希望以自己的忍辱 负重和无私奉献来感动人们。
在这时,作者对大树的命运 充满了 同情和忧虑 的感情。
最后:
那树的命运是: 惨遭屠戮 。
找出文中描写人们对那树的处置 的句子。
曾经:
它是一棵 对人类有功德 是人类的 庇护神 。 的树,
作者对大树是充满 情的。
赞 叹

后来:
它却与人类的文明发展产生 了 矛盾冲突。
人们对那树的态度有怎样的改变?
工头、工务局里的科员、计程车司机、乘客
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
那树自己呢,他是怎样的?
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绿得更深沉。 但他依然绿着。
动物尚且也有感情,来反衬人类的无情 冷酷。
对于那树的最终结局,作者 表达了 愤恨和悲哀 的感情。


你认为作者通过大树的遭遇想表达 的是什么?
树是象征——象征美好的大自然,以 及人类的古老文明与传统文化。
这篇散文表达作者现代文明 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课文原文及赏析《那树》课文原文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春去冬来,每年就如一圈年轮。

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红尘遮蔽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默默地矗立在那里等待,并接受着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直到有一天,一片要铲除它的伐木声滚滚而来。

是的,那是一棵老树,它的树叶已经稀疏,树枝已经干枯,树干上已经有了好几处斧凿的痕迹。

在它身上投射着的阳光也很少很淡了。

但它依然站立在那里,坦然地向周围的一切微笑着,包括那些正式宣告它死刑的斧头和锯子。

那一夜,它没有倒下。

以后也再没倒下。

它站立在那里,直到最后一刻。

它的枝叶仍然茂盛,它的树干仍然挺直。

它一直站立到那一天落叶纷纷的秋天,才轰然倒下。

它的姿势是这样优美,快速倒下时不带一丝声响,仿佛它已彻悟一切。

那一夜,一颗很大的老树缓缓倾倒。

它的叶落得到处都是,它的枝折断得七零八落。

它的树干也劈裂了,但它依然保持着它的优雅和尊严,仿佛在倾诉着它对这个世界的不舍和留恋。

我看到这一幕,心里不禁涌起一种哀伤和感慨。

这棵老树见证了太多的风雨和变迁,它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想,我们应该珍惜自然,尊重生命,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以上是一篇关于《那树》的课文原文及赏析。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棵老树的生死离别,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九年级语文下《那树》全解

九年级语文下《那树》全解

《那树》全解
《那树》是当代散文家王鼎钧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描写了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其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写得舒展自如、朴实秀
美。

此文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科书中。

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那树的生长环境、外貌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益处,如遮荫、净化空气等。

这表现出人类的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第二部分揭示了随着都市文明的发展,大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尽管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但最终仍难逃被伐倒的命运。

这一部分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引发了读者对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思考。

第三部分描述了那树被伐倒的经过以及周围生物的反应。

大树被砍伐的场面惨不忍睹,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令人痛心疾首。

最后,大树只剩下裸露的根须,周围的生命也仿佛陷入了沉寂。

这一部分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行为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

在写作手法上,《那树》采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通过描述大树的生活和命运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的思考。

此外,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大树的处境和命运。

综上所述,《那树》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深刻思考的散文,通过大树的故事引发读者对自然环境、人类文明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2023年《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整理_1

2023年《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整理_1

2023年《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整理《那树》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树的形象与命运;2、品读语言,把握的思想情感;3、主题探讨,体会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深刻焦虑与忧思。

教学重点:品读语言,理解树的形象与命运,理解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从那树的命运中思索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深刻焦虑与忧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初一时,我们曾经学过张晓风的《行道树》,那是一列忧愁而欢乐的树,信任行道树悄悄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会留给人深刻的印象。

也有一棵树,它的命运变迁深深触动了作家王鼎钧的心灵。

今日,就让我们拜读散文《那树》,我们一起去感受那树的命运吧!(板书:那树)(二)感知树的形象:1、速读课文第1-8段,思索:笔下的那树是一棵怎样的树?请用“那是一棵的树,由于课文第段中这样说“”。

(或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理由。

)句式回答。

2、我预设同学可能会回答:茂密的树(第2段);结实稳定的树(第2段);缄默的树(第5段);有奉献精神的树(第3、4、5段)。

我准时做小结:那是一颗古老、结实、执著、坚韧、茂密的树。

3、假如同学找到了例1: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我预备指导同学带着舒缓的语气读这句话,重读四个“立”字,读出那树执著、坚韧的品质。

4、假如同学找到了例2: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肤浅。

我预备让同学联系上下文,结合那树忍辱负重、悄悄奉献的品质,指导他们用缓慢的语气,重读“仍”“更”,读出那树的肤浅。

)5、假如同学找到了例3:那缄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我预备指导同学读出沉重的语气,重读“暗中”“一厘米一厘米”,读出那树的缄默品质。

6、小结:在此基础上,我进行归结,从对那树的描写中,我们读出了怎样的情感?联系课文标题,加叹词“啊”,朗读指导:“啊!那树!”读出赞美、赞美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10那树楼德镇初级中学陈静教师寄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一一《格言联璧?处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老树的形象。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正确认识科学与环保的关系。

基础知识: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佝偻()倒坍()紊乱()踝骨()引颈受戮()周道如堆2.解释下列词语。

屹立不动:引颈受戮:豁然开阔:徒劳无用:周道如砥: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在“那树” 身上发生怎样的故事。

理解探究:4、大树这样的经历让我们觉得心痛,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5、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棵树的?6、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细读课文,找出描写树的语句,读一读,感受一下那树的形象。

7、品读语言就是这样一棵集众多特点于一身的老树,有一天,却被砍倒了,连根带枝,此时,作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你觉得文中哪个地方最能渗透出作者的感情,最值得欣赏,请你找出来,有感情读一读,品一品。

合作释疑:8、就这样,一棵充满无限爱心为人类带来无尽福荫的老树被无情的砍倒了,老树倒下了,到死的那一刻也没有一丝抱怨,留给我们的是无限深思。

我们假想一下:假如老树不被醉汉撞上,是否能幸免于难?为什么?9、读完全文,你会受到什么启示?10、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置那树?11、如果你是那树,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课内精读: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2、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3、那树最后遭到了怎样的命运?14、那树“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请说说“坚固”表现在什么地方呢?15、“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 撒了一白森森的骨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