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合作研究
浅谈广西电视媒体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2J 2 0 j
浅谈广西电视媒体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李芯 鳗 ※
摘要 :本文 阐述 了作 为文化 产业重要 组成部 分 的 电视媒 体 , 别是 广西的 电视 媒体 , 特 如何 充分利 用在 中 国~ 东盟 自由贸 易区的独特 区位优 势 和 中 国一 东盟博 览会 永久 落户 广西 南宁的 重要机 遇 ,发挥 区位 优 势 ,
动共计 6 3次 8 5人/ , 中 出访 2 4 次 其 2次 4 2人/ , 1 次 接 待来访 4 次 4 3 / , 1 3 人 次 内容涉 及艺 术表演 、 术 艺
4 8
4 0人赴 印度 尼 西亚演 出 。此外 , 年 的南 宁国 际民 每
※ 广西 电视 台编辑
歌艺 术节 都专 门组 织东 歌舞 剧 院歌舞 团一行 2 人赴越 南演 出 , 贺越南 南 1 庆
方解 放 暨国家统 一 3 周 年 。 0 5年 5 6月 , 庆祝 0 20 - 为 新加 坡共 和 国成立 4 年 ,广西 交 响乐 团一 行 4 0周 6 人应 邀赴 新加 坡 参加 音 乐剧 《 马 家族 》 鬼 的演 出 , 成 为音 乐剧 《 马 家族 》 演 的现 场伴 奏乐 队 。 出共 鬼 首 演 计 1 。 05 , 4场 2 0 年 广西 杂技 团应 邀 赴越南商业 演 出 1场 , 2 还先 后为越 南杂技 团培 训 了 2 7名学员 。2 0 08
LiXi a nm n Absr c :Th ril l ic s o tat e a t e wild s u s h w TV d a,o e o h mp ra tp rso u t r lid ty, s e i l c me i n ft e i o t n a t fc lu a n usr e p ca l y Gu n x V di o f l l y t i u e g a hia d a a e fGu n x n Ch n AS a g iT me at u l p a heun q e g o r p c la v ntg so a g ii i a- EAN r e T a e Ar a y Fe r d e
基于SWOT分析的广西-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策略研究

作 。各高校应设立教 师出国进修 、 问专 访
项经费 , 为教师出 国进修 、 教学 、 科研提供 方便 。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 , 多形式 多渠 道让 教师走 出 国门 , 大 国际视野 , 扩 充分 享受 国际教育 资源 , 高师资水 平 ; 提 采取 举办或 联办 国际学术 会议 ,聘请外 国专 家 、 师 到学校 任 教 、 学 、 教 讲 参加 学 术交
长期的经济文化交往 , 逐渐形成 了相 近的
民风习俗 。同时 , 广西与东盟 国家 的一些
纪9 O年代 , 西沿海开放政策 、 广 中国一东
盟 自由贸易 区建设 , 广西迎来 了全方位发 展的黄金时机 , 自主招 收 留学生 的学校 可
达 已 多达 2 个 。 O
民族 同宗 同族 , 与东盟许多 国家 不仅在语
科领头人很少 。
才。从改革开放至今 , 广西 出国留学人员
有 80 名 , 2 0多 目前 回来 工 作 的 有 2 0 6 0多
因此 , 西高校对 留学生 的专业 与课 程设 广 置上也应 由以学 习 、 进修汉 语为 主 , 逐步
人, 回国率仅为 3 .1 1 %。可见人才外流的 7
与合作 的新 阶段 。 未来广西将成为中 国与
东 盟 的 区 域 性 物 流 基 地 、 贸 基 地 、 工 商 加
协作。 相关部 门尤其是教育部 门应高度重
制造基地 和信息交流 中心 , 以及整个 西南 地 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的窗 口。 广西一
东盟经济 贸易的飞速发展 , 迫切需要各种 专业人才 的支撑 , 为中国与东盟 的教育 这
及政 策落实等方面的 问题 , 因此 留学生 中
不少人 才留在发达 国家服务 , 这使人才外 流 的情况加剧 。 三、 广西一 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策略 根据 以上 S WO T分 析 ,广西可采取 以下策略加强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
广西文化强区实施方案

广西文化强区实施方案为了加强广西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促进广西文化产业的繁荣,特制定广西文化强区实施方案。
一、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创新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和推广,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广西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二、加强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教育是培养国民优秀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加大对广西文化教育的投入,提高文化教育的质量,推动广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广西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们将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广西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加强对广西文化市场的规范和管理,打击盗版和非法经营行为,保护文化产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广西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广西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地带,地处南宁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广西文化走向世界。
六、加强文化扶贫工作广西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一些地区存在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困难。
我们将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文化扶贫工作力度,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修复文化遗产、培育文化产业等方式,帮助这些地区加快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七、加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体制机制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加强对广西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推动文化管理体制向市场化、法治化方向转变,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面向东盟国家的广西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优势与途径

面向东盟国家的广西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优势与途径作者:李建平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3期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仅要求生产要素的互补流动,也需要文化要素的互补交流。
广西在发展文化产业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文化认同观念的文化产业经营将较之其他产业经营更具水到渠成的功效。
文章论述广西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合作的4点优势:历史地缘铺垫、文化资源彰显、时势机缘推演、广西实施跟上,并具体论述广西文化产业国际合作途径:民族节庆产业、文化旅游、影视合作、演艺产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广西;东盟;国际合作作者简介李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研究员、编审,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区域文化,广西南宁,530022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3-0113-0003一、广西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优势(一)历史地缘铺垫广西与东盟关系密切,地理上山水相连,是中国唯一既有陆路又有水路连接东盟国家的省级行政区;历史上,广西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与东盟各国的交往最早可溯自近2000年前的汉代;人文上,广西壮族与越南、老挝、泰国的多个民族有民族学上的亲缘关系,长期以来亲睦和谐,友好交往。
由于这些民族起源、历史承传、地理风习以及文化交流等原因,广西和东盟国家有较多的文化认同理念和稳定的友好关系,这些是文化产业合作的坚实基础。
(二)文化资源彰显笔者在2006年的首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宣读的论文《以文化认同理念发掘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资源》介绍过广西文化产业资源的情况,包括:围绕那文化开发文化产业资源、围绕儒佛文化开发文化产业资源、围绕华人文化开发产业资源三大类共11小类,这里不再重述。
可以看到,广西开展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三)时势机缘推演1、国家战略规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广西文化产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最大的机缘。
广西与东盟

东盟国家社会与文化论文广西在中国-东盟中的“跳板效应”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而中国广西则是受益匪浅。
作为中国对东盟开放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前沿和平台,广西在其中的“跳板效应”日益凸显。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实现双赢,广西不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东盟已连续10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放眼陆上,广西与东盟山水相连;凭海远眺,广西与东盟隔海相望。
广西是东南亚进入中国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的重要平台。
借助在中国与东盟之间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以及每年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而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广西紧抓机遇,以大步向前的姿态全面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加快与东盟各领域的合作。
国家正式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北部湾经济区将要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广西最大的优势是区位优势,最大的作用是国际大通道,借助广西这块有力的“跳板”,中国-东盟的合作与共赢将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零关税时代的到来,使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发展势头分外强劲。
以广西与越南为例,越南作为连接广西与东盟的第一站,优越的地位优势成为东盟国家与广西贸易的最大贸易国。
越南是广西对东盟投资合作的最大对象,“两廊一圏经济通道”的建设,广西与越南海上旅游航线的开通等,都是双方的务实合作。
同时,中越双方加强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合作。
基础已然奠定,高楼建成可期。
在全面推进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程中,广西人理应把眼光更多地投向越南,进一步拓宽与越南多角度、深层次的合作,采取更新的举措,规划更多的项目,实行更务实的方式,全面提高双方开放合作的机制化水平,必能更好更多地实现互惠共赢,促进双方各项事业的加速发展。
但眼前的中越南海争端,多少都会影响双方的合作。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新突破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新突破中国与东盟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政治关系,而在近年来,人文交流也成为了两者合作中的重要方面。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两者的友好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人文交流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了文化产业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传统手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展开了合作,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推动各自优秀的传统文化向世界输出。
中国与东盟国家举办了多场文化交流活动,如中国文化年、东盟文化节等,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文化。
中国与东盟国家还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交流项目资助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在教育交流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双方积极推进高校合作办学,开展学生交流项目,促进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还加强了语言教育交流,相互推广汉语、英语等语言,为两地人民提供更好的语言学习资源。
在旅游交流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了旅游合作。
双方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致力于联合推广旅游产品、举办旅游活动、互相促进旅游业发展。
中国与东盟国家倡导畅游东盟、畅游中国的旅游理念,致力于打造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互访。
在数字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了数字合作,共同推动数字文化的发展。
双方加强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合作,推动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共同举办数字文化展览、论坛等活动。
双方鼓励数字文化产品的输出和输入,促进数字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体育交流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了体育合作。
双方在体育产业合作、体育赛事合作、体育人才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和东盟国家举办了多场体育赛事和活动,促进了两地人民在体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广西崇左市面向东盟开放与合作研究

体民族泰族 、 老挝主体 民族老龙族 、 缅甸的掸族语言 相似 , 俗 习惯 相 同 , 们是 同根 生 民族 。 风 他 这是崇左 市 本身所 具有 的民族文化 特色 , 中 国与东盟 发展友 好 在 合作 中需要这种 民族文 化特色发 挥作用 , 中 国与 周 为
边 国家发展 睦邻友好关 系服务 。 因此 , 崇左 市要抓 住
一
、
崇左市面 向东盟开放 与合作的特征
独厚 的优 势 。崇 左市 依 托 凭 祥边 境 综 合 保税 区 、 中 国一东盟 凭祥物 流园 、 通往 内地 和越南 的南~友 高速
公路 、 多 国家 一类 、 众 二类 口岸等 优势 , 中国一 东盟 在
崇 左市 位于 中 国广 西 西南 部 , 与越 南接 壤 , 江 辖
( ) 放 程 度 高 , 作 能 力 强 一 开 合
市建设 成为 中国一 东盟工农 业产 品加工 中心 、 商贸 中 心、 物流 中心 和跨 境旅游 、 生态旅 游基地 , 成为 中国一 东盟经 贸合作新 高地 。
( ) 造 中 国一 东盟 跨 境 民族 文 化 交 流 与 合 作 三 打
※ 广西社会科学 院东南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 副研究员
崇左 市在 中 国与东 盟经 贸合 作 中具 有许 多得 天
3 2
广西壮族 与东盟 国家多个 民族文 化相似 的特点 , 开展 民族文化 交流与 合作 , 打造 中 国一东 盟跨境 民族文 化 交流与合 作新平 台 , 推动 中 国一 东盟 友好合 作关 系不
wi E t AS AN , r i g t u l s l i t ni o t n n h n e f h n - EAN c o e a in a d d v l p n . h tyn b i i e f n o a o d t mp r t a d c a n l i a AS a l oC o p r t n e eo me t o Ke r s Ch n u i ; E y wo d : o gZ o C t AS AN ; e n s ; o p r t n y Op n e s C o e a i o
广西深化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议

广西深化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议1. 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广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壮锦、壮族山歌、侗族大歌等,这些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共同推动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各民族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建议在广西加大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普及力度,通过开展各类语言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广西与东盟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这为深化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建议在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中,注重推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吸收东盟国家的文化元素,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尊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政治制度,也是深化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
建议在广西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尊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相互认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化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5. 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品牌的培育,提升广西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展示民族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
建议在广西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品牌的培育,挖掘和展示广西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广西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深化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1-05[基金项目]2009年广西教育厅立项项目(200911LX02)[作者简介]陈兵(1969-),女,四川达川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文献编码]doi :10.3969/j.issn.1004-6917.2011.04.007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合作研究陈兵(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战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产业合作是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广西应积极采取措施,即成立文化产业信息追踪的专门机构和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中心,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促进东盟语言政策的演进,在东盟国家开设孔子学院,筹建广西与东盟各国民族文化活态博物馆等,进一步加强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合作。
[关键词]广西东盟国家文化产业[中图分类号]G125(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1)04-0027-042010年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广西已成为国家“南下战略”的前沿地带,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日益受到重视。
充分发挥广西的“桥头堡”作用,加强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合作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广西和东盟多数国家一样,语言和文化资源丰富而文化产业开发能力较落后,目前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处于初级阶段。
广西与东盟各国应取长补短、加强文化产业合作,以抵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强势文化的入侵和对传统本土多元文化的破坏,在保护本土语言和文化多样性与创新性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动态发展中寻求平衡。
广西与东盟毗邻国家20多个民族语言与文化同源。
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起到传承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语言资源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参与世界文化产业竞争的“集体文化资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关涉到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经济资源的性质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是我国语言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中已经进行的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研究意义和价值文化产业已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战略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1]。
在我国,文化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部湾经济开发、西部大开发、泛北合作等机遇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的合作。
文教机构应利用智力优势服务广西文化发展,为发展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特别是广西社会经济文化提供咨政参考。
因此,其相关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区位意义的。
目前,有关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合作的研究多从广西与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共同开发的山水实景演出,面向东盟的广西音像出版,以中越边境生活为特色的影视作品,以桂林愚自乐园为代表的艺术博览产业,广西现代节庆文化产业和会展产业,针对东盟国家的文化旅游等角度进行阐述,本文拟从语言资源观和文化资源观的视角补充该领域的研究。
二、已取得的成果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时机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这意味着一个拥有19亿人口、2011年第4期广西社会科学NO.4.2011(总第190期)GUANGXI SHEHUI KEXUE(Cu m ulatively ,NO.190)①语言帝国主义理论(Linguistic Imperialism )是丹麦罗思基尔德大学(Roskilde University )学者Robert Phillipson 和Tove Skutnabb Kangas 夫妇首先提出的,他们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把这一术语用于描述语言的等级化。
详见Robert Phillipson :Linguistic Im-perialis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的巨大市场已经形成[2]。
在地理位置上,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在民族关系上,广西各世居少数民族与东盟国家20多个“同源异族”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认同性,这些因素是广西与东盟各国文化产业合作的基础。
2008年我国文化部代起草的《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通过东盟各国驻华大使馆转交各国的文化产业主管部门获取反馈意见后已于2009年正式签署。
2010年我国相继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和《中国—东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合作计划》。
广西区政府制定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广西文化产业行动计划》和《广西“十二五”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文化产业在全国、在广西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广西作为我国连接东盟和世界的“桥头堡”,已连续举办了“两会一节”以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和“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两大高端论坛。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目前,广西与东盟国家进行文化产业合作具体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追踪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力度不够。
为实现2010年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知识型经济的发展目标,欧盟每年都发布“欧洲创新趋势图”[3],而且对全球文化产业政策及发展动态追踪力度很大。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的日本和韩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联盟均设有专门机构追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动态,美国更是彰显重返东南亚的野心。
相比之下,目前广西对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和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动态追踪力度不够,信息大多来自二手材料并有滞后性。
(二)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文化部一直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工作,1999年和2002年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合作设立了两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2005年与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市文化产业研究所合作设立了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2007年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6所高校合作建设了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这些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活跃在文化产业理论的前沿,前瞻性地研究有关部门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
而广西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机构。
(三)人才培养和储备有待加强。
2010年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加快了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交流与合作的进程,而具有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知识和实践才能的专门人才和通晓东盟国家小语种语言的人才严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频繁的广西和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合作的要求。
一方面,将“文化产业”作为一门显学来开设的区内高等院校只有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等几所;另一方面,东盟国家小语种人才的高需求及东盟国家的“汉语热”等新形势急需加强相关的人才培养和储备,目前开设东盟国家小语种专业及课程的区内高等院校只有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大学。
对此,应前瞻性地做好东盟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
(四)东盟语言政策尚未出台。
欧盟长期以来执行的语言政策是鼓励欧洲各国人民学习和使用除母语以外的两种语言。
通过语言学习培训、资助翻译文学作品、保存地区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欧盟积极保护欧洲多样文化的独特性。
而东盟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的东盟语言政策。
东盟十国多语言、多方言、多混合语的局面使这一地区成为极具语言学标本意义的“语言博物馆”。
东盟语言版图上存在着国别语、区域通用语和超级语三个等级[4],东盟各国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考量制定本国的语言政策,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共同体,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却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东盟语言政策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英语语言帝国主义①的吞噬。
(五)汉语语言和文化的海外传播不够。
除了近代通过殖民扩张强行推广宗主国的语言和文化外,当代世界列强投入巨资从事文化外交以推广本国价值观。
英国文化委员会、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德国歌德学院、法国文化中心和法语联盟、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和海外日语中心、韩国国际教育振兴院、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和陈兵/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合作研究世宗学院等机构作为世界列强投入巨资从事“文化外交”的专门机构,在全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截至2010年,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其中亚洲31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了74所孔子学院。
然而,这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如法国政府的推广法语机构法语联盟(Alliance Francaise)在世界设有1300个点[5],这说明我国汉语语言和文化的海外传播工作仍有待加强。
(六)缺乏展示广西和东盟各国民族文化活态的平台。
广西与毗邻的东盟国家语言、文化相通,壮族与东盟国家许多民族具有人种学意义上的胞亲关系,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物基因,同属于那文化、佛儒文化和华人文化交汇的文化生态圈[6]。
文化认同是广西与东盟国家进行文化产业合作的基础,广西与东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源远流长。
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但目前缺乏专门的展示广西和东盟各国民族文化活态的平台。
(七)尚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
广西作为我国连接东盟和世界的“桥头堡”,没有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举办“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
泛北合作的先锋城市广东深圳市,每年与文化部共同举办面向全球的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搭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一个平台,推动中国—东盟双边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陕西省政府共同主办,西部其他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办,西安市政府承办的中国西部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每年举行,打造“资源向资本转化、资源与知本结合、产品与市场对接”三大功能平台,使其发展成为国家级的博览、交流、合作与交易平台,促进我国与世界在文化产业信息流、物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北京、厦门等地都相继举办了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
而极具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广西,在“两会一节”、“两大战略论坛”已渐具国际影响力的形势下,却还没有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
四、建议本研究厘清广西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的意义和价值,从加强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中国抢占全球性文化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成立文化产业信息追踪的专门机构。
建议借鉴欧盟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从国家全球性战略的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成立广西文化产业信息追踪的专门机构,负责追踪、分析国际和东盟各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最新趋势,并每年发布“广西和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合作发展趋势图”,从而更好地规划广西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以统计数据描绘东盟国家的文化产业概况和呈现文化产业的经济表现,为国家文化部规划、出台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机制提供基础研究的事实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