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生命体的科学。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并对地球上生物体的生长和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
了解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生物学、医学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生理特征以及遗传特征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照形态,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细菌单细胞,没有细胞核;真菌多细胞,具有真核细胞;原生动物也是单细胞生物,但具有真核细胞和进化出来的细胞器。
按照生理特征,微生物可以分为厌氧菌和好氧菌。
厌氧菌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生长,好氧菌则需要氧气来进行呼吸代谢。
按照遗传特征,微生物可以分为DNA 病毒、RNA病毒和病毒类似颗粒体。
二、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最常见的方式是二分法,也称为细胞分裂。
细菌和原生动物通过细胞分裂不断繁衍后代。
真菌则通过生殖孢子的形式进行繁殖。
此外,还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孢子的形式在恶劣环境中存活,等待适宜的时机再次生长繁殖。
三、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积极方面,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例如,酵母菌可以进行发酵作用,使面包、啤酒等食物具有丰富的风味。
另外,微生物中的许多菌株还可以分解废物,减轻环境污染。
然而,微生物也可以引发很多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
细菌和病毒是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它们可以引发各种传染病,如流感、疟疾等。
四、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废物和污水。
例如,厌氧菌可以分解废弃物,降解有机物质。
另一方面,微生物还可以促进土壤肥沃和植物生长。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养分给植物吸收。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五、微生物的药物开发微生物在药物开发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2024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2023REPORTING 2024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微生物概述与分类•细菌基础知识•真菌基础知识•病毒基础知识•微生物检测技术与方法•微生物在医学领域应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应用•总结与展望目录20232023REPORTINGPART01微生物概述与分类010405060302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特点体形微小,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结构简单,多为单细胞或非细胞结构;繁殖迅速,代谢旺盛;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微生物定义及特点微生物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分类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生态习性、细胞组成等特征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几大类。
微生物命名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物质循环环境净化生物防治工业应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01020304微生物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等,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净化环境,如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具有环保、安全等优点。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如发酵工程、生物制药等。
2023REPORTINGPART02细菌基础知识010204细菌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肽聚糖、磷壁酸、外膜等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转运、能量转换等03营养物质温度酸碱度气体环境细菌生长繁殖条件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最适pH值范围最适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引起化脓性感染、毒素性疾病等革兰氏阳性菌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等,引起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革兰氏阴性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引起厌氧环境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厌氧菌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引起结核病、麻风病等其他致病菌常见致病菌及其危害2023REPORTINGPART03真菌基础知识真菌的形态多样,包括单细胞酵母、菌丝体、子实体等。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
部分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如酵 母粉、酶制剂等,用于改 善食品品质和加工工艺。
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 的微生物,可以添加到食 品中,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农业领域
生物肥料
利用微生物的固氮、解磷、解钾等作用,可以制作出各种生物肥 料,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孢子繁殖
真菌的菌丝体
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生殖菌 丝
病毒形态与结构
病毒的基本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病毒的繁殖方式
复制增殖
病毒的结构
核酸、蛋白质外壳、包膜等
病毒的感染过程
吸附、注入、合成、装配、释放
其他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 藻类的形态与结构
支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其他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衣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长。
02
CATALOGUE
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细菌形态与结构
01
02
03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 质等
细菌的繁殖方式
二分裂繁殖
04
细菌的特殊结构
鞭毛、菌毛、荚膜等
真菌形态与结构
真菌的基本形态
酵母菌、霉菌等
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 胞核等
真菌的繁殖方式
CATALOGUE
微生物培养与保藏技术
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操作要点
培养基成分选择
01
根据微生物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适当的碳源、氮源、无机盐
、生长因子等。
培养基pH值调整
02
确保培养基的pH值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一般细菌生长适宜的pH
微生物基础知识的培训[可修改版ppt]
![微生物基础知识的培训[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302104caaedd3382c4d318.png)
洗手的重要性:
❖ 用流水(如自来水)洗手,能使手上的 致病微生物减少80%;
❖ 用皂液充分洗手,再用自来水冲洗能使 致病微生物减少95%。
❖ 洗手后正确使用消毒剂能使致病微生物 减少99%。
洗手的正确方法
正 确 洗 手 的 步 骤
更衣
更衣
标准更衣程序: 一更:脱衣→换鞋→洗手 二更:穿洁净服/戴帽子/戴口罩 缓冲:消毒双手→ 洁净区...
污染的形式和载体:
污染的形式: ❖ 尘埃粒子 ❖ 微生物 污染的载体: 空气、水、表面、人。
微生物的污染途径
❖ 自身污染:由于患者和员工自身携带微生 物而污染。
❖ 接触污染:由于和非无菌的用具、器械或 人的接触而污染。
❖ 空气污染:由于空气中所含微生物的沉降、 附着或被吸入而污染。
❖ 其他污染:由于其他因素(如昆虫)而污染。
着衣种类
上衣内侧 外侧
裤子内侧 外侧
帽子内侧 外侧
口罩内侧 外侧
袜子内侧 外侧
更衣
测定日期
使用五日后 使用五日后 使用五日后 使用五日后 使用五日后 使用五日后 使用一日后 使用一日后 使用一日后 使用一日后
细菌数/100CM
300 200 450
70 100 150 22000 100 30000 2800
❖ 荚膜:有些细菌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可向细 胞壁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粘度极大、粘 液状或胶质状的物质称为荚膜。
细菌的结构:
❖ 芽孢: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或处在一定的 生活阶段,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 一个折光性圆形或椭圆形的个体。其对热力、 干燥、辐射、化学消毒等理化因素有强大的 抵抗力。
微生物知识培训

☞微生物的特点
❖ 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 2.1 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 ❖ 2.2 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之间,20-30分钟繁
殖一代) ❖ 2.3 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 :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
土壤等。 ❖ 2.4 个体小:小于0.1mm。肉眼不可见。 ❖ 2.5 适应性强,易变异 ❖ 2.6 代谢强,转化快
❖ 3、有机物的存在:有机物中的蛋白质易和许多消毒剂结合, 严重降低消毒的效果。对物体进行消毒必须先洗净油污。
❖ 4、温度:温度升高,杀菌力加强。温度升高10℃杀菌力增 加2-5倍。
❖ 5、接触时间:细菌与消毒剂接触时间愈久,消毒效果好。
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 洗净杀菌要同时进行,顺序必须是清洗之后再杀菌。因为经过清洗后 污浊消失,进行杀菌效果明显。另外,清洁剂与杀菌剂混淆使用的话, 两者的效果就会减弱。因此清洗与杀菌之间,要进行充分的洗濯,清洗 净后再杀菌,特别是带油污的,如果油污去除不净的话,油污就会做为 一层保护膜,保护细菌而影响杀菌的效果。
❖ 3、臭氧的杀菌作用受多种因素包括温度、 相对湿度和有机物等的影响。
2023/12/5
25
控制微生物污染
❖ 上厕所后不洗手消毒的话最容易把大肠菌群 和大肠杆菌带入车间
❖ 鸡蛋不经清洗消毒在产品中最容易污染沙门 氏菌和大肠杆菌
❖ 如果工人手上有伤口,生产食品时容易污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控制微生物污染
气消毒的目的,用乳酸熏蒸或用其他消毒剂喷雾,以达到空 气消毒的目的。
加工人员的微生物控制
❖ 加工人员有疾病,伤口或其他症候; 应离开食品生产和相关区域
❖ 加工人员戴着珠宝或其他物品,是导致微生物迅速 增长的理想部位; 严禁携带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完整版

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 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 藻类等几大类。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
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代 谢旺盛、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促进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降解有机物质等。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自17世纪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以来,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逐渐揭示了微生物的奥秘。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04
异养型微生物
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包括腐生和寄生两种生活方式
。
自养型微生物
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 的有机物,如硝化细菌、硫化
细菌等。
兼性自养型微生物
既可利用有机物,也可利用无 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如酵母
菌。
微生物代谢特点
多样性、相互依存性、对环境 条件的敏感性。
07
CATALOGUE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与系统发育
传统分类法
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生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如细菌的形态 、革兰氏染色反应、生长条件等。
数值分类法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微生物的多个性状,通过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 确定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微生物的基因序列、蛋白质结构等分子水平信息进行分类,如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DNA-DNA杂交等。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与特点
繁殖方式
包括无性繁殖(如裂殖、芽殖)和有性繁殖(如接合、卵式生殖 )。
繁殖特点
繁殖速度快,产生大量后代;易变异,适应环境能力强;保持亲代 优良性状。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一、微生物概述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等,它们具有极高的生存适应性和繁殖能力。
许多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分解有机物等。
虽然微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但有些微生物会引起疾病,因此微生物对于人类健康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对象。
二、微生物分类根据生物形态、生活方式和细胞结构等特征,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
其中以细菌数量最为庞大,而真菌则对于微生物研究来说具有典型的生物学性质。
1.细菌: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主要通过无性繁殖方式进行生殖。
细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很高,可以生存于高温、低温、酸碱等极端环境中。
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含有大量的革兰氏染色阳性颜色的染料,而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含此染料,而是含有内外两层细胞膜。
2.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与植物一样具有细胞壁,但是不含叶绿素。
真菌繁殖方式具有性和无性两种,拥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和生态习惯,部分真菌寄生于植物上,而部分真菌则具有食物生产功能。
3.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体,其对于细胞的寄生和生产肝素依赖于宿主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移,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动物、植物等生物体,并且在某些病毒的感染过程中会引起各种疾病。
4.原生生物:原生生物是一类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复杂多样,通过躯体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通过运动方式分为纤毛运动、鞭毛运动和假足运动等,原生生物是宿主常见的原因,大多数疾病是由原生生物引起的。
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速度非常快,原因是微生物具有极强的代谢活力和分裂能力。
细菌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通过分裂来进行增殖;而真菌可进行联丝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和异世配子繁殖等。
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其中对数生长期为细菌繁殖最为活跃的时期。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ppt课件

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进行 ,少数真菌可通过无氧呼吸产 生能量。
物质代谢
能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等复杂 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所需的 营养物质。
生长发育
包括菌丝的生长、孢子的形成 和萌发等过程。
常见真菌种类及其特性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可发酵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 碳,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等领域。
蘑菇
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疱疹病毒等。
病毒的危害
导致人类和动植物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口蹄疫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 命安全。同时,病毒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05 微生物在自然界 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促进土壤形成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和 矿物质,促进土壤的形成 和发育。
微生物的收多 、转化快和生长旺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促 进动植物生长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01
02
03
有益关系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农 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如制作面包、酿造啤酒、 生产抗生素等。
有害关系
属于担子菌门,是一种大型真菌,具有食用 和药用价值。
霉菌
多细胞真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 状,可引起食品、衣物等物品的霉变。
青霉
属于半知菌类,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真菌,可 引起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腐烂。
04 病毒
病毒的结构与分类
病毒的基本结构
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细胞结构。
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 动植物的病害,如细菌引 起的痢疾、病毒引起的流 感等。
中性关系
许多微生物与人类和平共 处,不引起疾病,也不产 生明显的益处或害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6
1. 霉菌
❖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 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 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a
17
(1)霉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 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 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 米,比细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 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 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a
7
第二章 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a
8
一. 细菌
❖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 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分布广泛。
a
9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 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 螺形菌三类。
a
14
二. 真菌
❖ 真菌是一类有细胞壁,无叶绿素,以寄生或 腐生方式生存,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 胞,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 型微生物。
❖ 真菌包括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 呈圆形或卵圆形,称为酵母菌;多细胞真菌 由菌丝和孢子组成,并交织成团,称丝状菌 或霉菌。
a
15
❖ 真菌生长的最适的温度为22~28℃,最适 的pH值为4~6。其繁殖能力强,但生长速 度比细菌慢,常需1-4周才形成菌落。真菌 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加热60~70℃ 1小
a
22
霉菌菌落形态
a
23
2. 酵母菌
❖ 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偏 酸性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在水 果、蔬菜、花蜜的表面和在果园土壤中最为 常见。
❖ (1) 球菌 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 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 葡萄球菌等。
❖ (2) 杆菌 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 也有的呈链状排列,分为棒状杆菌、链状杆菌、球杆菌等。
❖ (3) 螺形菌 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门螺杆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a
12
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
细
对数期
胞
数
的
对
数
迟滞期
稳定期
时间
a
死亡期
13
3. 细菌的菌落
❖ 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 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 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 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 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 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a
10
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a
11
2. 细菌的繁殖
❖ 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 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 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 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若按此速度计 算,细菌群体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事实上由于细菌 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 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 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 并趋于停滞。
微生物学 基础知识
a
1
第一章 微生物概述
a
2
一. 什么是微生物
❖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 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 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定义)
❖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 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特点)
a
3
二. 微生物的分类
a
18
霉菌:长什么样 ?
Rhiazopus根霉
19
(2)霉菌的繁殖
❖ 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 多样的。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 的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有点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 量特别多,特别小。
❖ 霉菌的孢子具有小、轻、干、多,以及形态色泽各 异、休眠期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每个个体所产生 的孢子数,经常是成千上万的,有时竟达几百亿、 几千亿甚至更多。这些特点有助于霉菌在自然界中 随处散播和繁殖。对人类的实践来说,孢子的这些 特点有利于接种、扩大培养、菌种选育、保藏和鉴 定等工作,对人类的不利a 之处则是易于造成污染、20 霉变和易于传播动植物的霉菌病害。
❖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 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等。
a
4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源自a51. 微生物的作用
❖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 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 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 利用微生物可以生产各种发酵食品,食品酶 制剂,食品添加剂。也有可以直接利用的微 生物菌体,例如食用菌。
霉菌的分生孢子
a
Penicillium青霉
21
(3)霉菌的菌落
❖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而长,因而霉菌的菌落较大, 有的霉菌的菌丝蔓延,没有局限性。
❖ 菌落质地一般比较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 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
❖ 菌落与附着物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 ❖ 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
a
6
2. 微生物的危害
❖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 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 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 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 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 从食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食品微生物污染 的主要途径有:水,空气,人及动物,用具 包装材料等。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 可分为三大类。
❖ 1. 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 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 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 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