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超好)
文言文词类活用大全(完整纯净版)

名词的活用
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工具与方式
译为“像……一样”“用……”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
译为“在……”“向……”“从……”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上,向上;下,向下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译为“每……”“在……”“一……比……”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至:到达的人
动词前有代词“之”作定语或用作助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出,地里的收成;入,家里的存粮
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赐:恩惠
两个动词连用,如果不是连动关 系,那么后一个动词要活用为名词
追亡逐北(《过秦论》)
日:一天比一天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 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的普通名词直接作状 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 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作动词
名词+名词(代)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登记
副词作状语+名词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使眼色
名词+补语(介宾补语)
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 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 活用为动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显出白色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
利:使……快
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 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弱
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

• 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
六、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将它看作 什么”的用法。其特点,仍然是形容词、名
词后面带宾语,形容词、名词作动词用。
•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四、动词的活用 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
动词用作名词,如:一屠晚归
2、动词在“之”“其”后充当中心 语时,动词作名词用。如:燕赵之
收藏,韩魏之经营。
• 3、动词连用,主谓或动宾
3动词为动用法
(也叫“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就是
句中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为……怎么样”
• 例:
的意思)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词类活用
• 在古汉语里,“实词”:名词、 形容词、动词,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里,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而灵活运用,叫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 1、普通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 词前面,不作主语作状语。
• (1)、表示特征状态(比喻式): •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佩公。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示态度:
• 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表示出处:
• 例: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赵襄王郊迎甘罗。
(4)、表示工具
• 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得佳者笼养之。
2、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 (1)、“岁”、“月”、“日” 等时间名词作状语:
译为使动式:使之为客,而要译为意动 式——以之为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看待。 加多“看待”或“处理”进行补充。所以 对这样的句子从形式习惯上划为意动式。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超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1)此皆良实(《出师表》:(2)《陈涉世家》:4、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例如(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5、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6、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例如(1)邑人奇之(《伤仲永》)(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1、狼不敢前(前:上前名词用作动词)《狼》2、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狼一样名词作状语)《狼》3、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用作动词)4、渔人甚异之。
(异:对此感到诧异意动用法)《桃花源记》5、妇抚儿乳(乳:喂奶名词用做动词)《口技》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名词用做动词)《口技》7、邑人奇之(奇:以之为奇意动用法)《伤仲永》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其父为宾客意动用法)《伤仲永》9、父利其然也(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意动用法)《伤仲永》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名词作状语)《愚公移山》11、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飞奔的马名词用做动词)《三峡》1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潭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心乐之(乐以之为乐意动用法)《小石潭记》凄神寒骨(凄:使--- ---凄凉,寒:使--- ---寒冷使动用法)《小石潭记》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14、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名词用作动词)《唐雎不辱使命》15、死国可乎?(死:为国事而死为动用法)《陈涉世家》16、陈胜王(王:为王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7、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8、忿恚尉(忿恚:使尉恼怒使动用法)《陈涉世家》19、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铁甲,锐:武器形容词用作名词)《陈涉世家》20、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作动词)《与朱元思书》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醉翁亭记》。
文言词语活用

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沛公军霸上。
军:名—动,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动,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动,登记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
晋文之事》) 王:称王
2、江水又东(《水经注》)
东:向东流
规律1: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 用为动词。(140页)
3、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下雨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
A
BC、名词作状语
D数词作形容词
•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 一项是( ) D • A、刑人如恐不胜 • B、沛公欲王关中 • C、还军霸上 •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名作状,在夜里。
动词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此亡秦之续耳.(《赤壁之战》) “续”,动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形容 词 活 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艰险、偏远
②供其乏困 缺少
艰险偏远的地方 缺少的东西
困乏 困乏的东西 规律1:当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 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 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之者。 形容词 →动词, 弄错 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形容词 →动词,赞美 规律2: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 语,就活用为动词。
•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动
• 2.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意动 • 3.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意动 •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化为名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总结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
(《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
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
(《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③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㈠动词的使动用法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
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第一册《勾践灭吴》)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第一册《勾践灭吴》)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
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
(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第二册《过秦论》)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第三册《六国论》)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第三册《病梅馆记》)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第四册《促织》)⒓宁许以负秦曲。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
(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第二册《鸿门宴》)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⒘项伯杀人,臣活之。
(第二册《鸿门宴》)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第三册《伶官传序》)㈡名词的使动用法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第一册《勾践灭吴》)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第二册《过秦论》)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第二册《过秦论》)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
(第四册《促织》)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⒍臣请完璧归赵。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文言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词汇总

【文言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词汇总1.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父利其然也。
(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会宾客大宴。
(《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其一犬坐于前。
(《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一狼洞其中。
(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无丝竹之乱耳。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无案牍之劳形。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知识】
(名词)(副词)(动词)(形容词)(名词)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 宾语
词类活用的现象包括哪些?
名词的活用:一、作动词二、作状语三、使动用法四、意动用法
动词的活用:一、作名词二、使动用法三、为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一、作名词二、作动词三、意动用法四、使动用法
数词的活用:一、作动词二、作名词三、作形容词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规律: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词/数
(能愿动词如能、可、足、欲、会、当、该、须、愿、要、肯、敢等)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寡人之于国也》)种植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踢
规律: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吾师道也《师说》学习
沛公军(于)霸上。
《鸿门宴》驻军
规律: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是主谓、动宾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名/代
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使眼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称王
规律四: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一般也活用为动词。
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规律: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就活用为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规律:数词直接处在谓语的位置上,用作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
二、活用为使动词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施动者+ 动词+ 受动者使字句
1.名词的使动用法。
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常常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如果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就是使动。
如果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就是意动。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名+名/代)
②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因便乘利
2.动词的使动用法。
规律: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一般用作使动。
一般可用“使(让)+宾+动”的形式来对译。
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
施动者+[使……动词]+ 受动者
()使(受动者)降武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存活)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规律: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一般可用“使+宾+形”的形式对译。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小”,使……变小)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
(“昂”,高,即“使其值昂”)(形容词+宾语/名、代)
③臣请完璧归赵使...完整
4.数词的使动用法。
规律: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一般可用“以+宾+为+形”“认为+宾+形”的形式对译。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使……二三)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见使动)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看作/当作……/以……为……)(名+名)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规律: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一般可用“以+宾+为+形”“认为+宾+形”的形式对译。
①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之)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认为……小)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为美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
四、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动/不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主+[名、代]+谓语)
②(秦王)卒[廷]见相如。
(在……时/上,当……时候)
③(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一样)
④于是项伯复夜去。
([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动词)
规律: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展开翅膀一样
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那样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主语+【名词】+谓语
规律: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①儿惧,[啼]告母。
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五、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
②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丢失的东西)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的地方)
②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
(……的铠甲,……的兵器)
3.数词活用为名词。
今其室十无一焉十家,一家
庭中通南北为一一体,整体
规律:数词用在主语或者宾语位置上,一般用作名词。
六、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①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陶渊明《咏荆轲》)
死,为……而死
②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史记·滑稽列传》)
丧,为……治丧
③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死,为……而死
1.动词的为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为......哭泣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秦不哀.
吾之丧而伐吾同姓为......哀悼
规律: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是为动用法。
一般可用“为+宾+动”的形式来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