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分析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分类和常见实例。

2. 难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和实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4. 规律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文言文中的场景,运用词类活用进行对话,增强学生对词类活用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词类活用的准确性。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收集和整理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角色扮演材料:准备相关的文言文场景和对话,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高中语文 古代语法 词类活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古代语法 词类活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4)“籍吏民”(《鸿门宴》)中的“籍”,活用做动词“登记”。
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2)“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乏困”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共”的宾语,活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3)“其人居(于)远未来”(《荆轲刺秦王》)中的“远”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于”的宾语,活用作名词,意为“远方”。
4、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





一、检查旧知
二、知点探究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中“军”本是名词,在这里或用做动词“驻军”。
(3)“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中“白衣冠”,活用做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3)(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中的“善”是形容词,这里带宾语“留侯张良”,活用作动词“与……交好”。
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
(1)“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优质课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优质课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学案1.名词作动词2.名词意动用法3.名词使动用法4. 名词作状语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一、名次作动词规律一:1、籍.吏民,封府库2、大楚兴,陈胜王.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规律二:1、范增数目.项王2、汉水又东.规律三: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二、名词使动用法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③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三、名词意动用法①稍稍宾客..其父②鱼肉..缙绅③孟尝君客.我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四、名词作状语规律: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

【关于状语】A.1、西.举巴蜀。

2、东.割膏腴之地。

3、北.收要害之郡。

B.1、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2、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C.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D.1、内.立法度。

(《过秦论》)2、良庖岁.更刀。

(《庖丁解牛》)3、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游褒禅山记》)E.1、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F.1、日.削月.割。

(《六国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五、动词作名词规律: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3、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六、动词使动用法规律:1、项伯杀人,臣活.之2、庄公寤生,惊.姜氏。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七、形容词作名词规律: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②将军身披坚.执锐.③小.学而大.遗。

八、形容词作动词规律:①彼好游者不能穷.也②火尚足以明.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规则,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含义。

3.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其规则。

2.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较为复杂的词类活用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规则。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2. 讲解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类活用规则,解析文言文句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设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词类活用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文言文阅读材料,包含各种词类活用现象。

3. 练习题及答案。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四章:讲解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现象,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相关规则。

(2课时)2. 第五章:讲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副词活用为形容词等现象,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相关规则。

(2课时)九、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 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评估:七、教学资源:八、教学进度安排:九、课后反思:十、拓展活动:本教案以教学内容、方法和步骤为主线,重点关注了教学评估、教学资源、教学进度安排、课后反思和拓展活动等环节。

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的活用规律,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的活用现象。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文言文文本。

3. 提升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传统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具体语境中词类活用的判断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文本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问解答。

五、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

2. 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3. 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等。

4.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

5. 副词的活用:副词作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言文词类活用。

2. 讲解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明确词类活用的定义和作用。

3. 分析具体词类的活用现象:分别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活用进行讲解和分析。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文本,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词类活用的类型。

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词类活用的知识。

3. 选取一篇文言文文本,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解答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王

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王

一、《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王》第一章:名词活用1.1 教学目标:(1)了解名词在文言文中的常见活用方式;(2)掌握名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3)能够正确运用名词活用进行句子构建。

1.2 教学内容:(1)名词活用的概念和分类;(2)名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3)名词活用实例分析。

1.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举例介绍名词活用的概念;(2)讲解:讲解名词活用的分类、规则和特点;(3)练习:分析实例,让学生掌握名词活用的方法;(4)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名词活用的理解。

1.4 课后作业:(1)整理本节课所学的名词活用规则和特点;(2)运用名词活用方式,构建五个句子。

二、《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王》第二章:动词活用2.1 教学目标:(1)了解动词在文言文中的常见活用方式;(2)掌握动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3)能够正确运用动词活用进行句子构建。

2.2 教学内容:(1)动词活用的概念和分类;(2)动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3)动词活用实例分析。

2.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举例介绍动词活用的概念;(2)讲解:讲解动词活用的分类、规则和特点;(3)练习:分析实例,让学生掌握动词活用的方法;(4)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动词活用的理解。

2.4 课后作业:(1)整理本节课所学的动词活用规则和特点;(2)运用动词活用方式,构建五个句子。

三、《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王》第三章:形容词活用3.1 教学目标:(1)了解形容词在文言文中的常见活用方式;(2)掌握形容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3)能够正确运用形容词活用进行句子构建。

3.2 教学内容:(1)形容词活用的概念和分类;(2)形容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3)形容词活用实例分析。

3.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举例介绍形容词活用的概念;(2)讲解:讲解形容词活用的分类、规则和特点;(3)练习:分析实例,让学生掌握形容词活用的方法;(4)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形容词活用的理解。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规则,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

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分类。

2.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例子。

3. 词类活用的规则及运用。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学会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规则。

四、教学难点:1. 词类活用的分类及辨别。

2. 词类活用规则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和规则。

2. 示例法:通过具体例子分析词类活用的现象。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回顾词类活用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和规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示例:给出具体例子,分析词类活用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 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十、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讲解词类活用规则:详细讲解词类活用的规则,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词类的活用现象。

3. 分析实例:给出具体例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规则进行解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分析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七、教学活动:1.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词类活用规则进行分析和解答,巩固知识点。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练习题,互相帮助和讨论,提高解题能力。

3. 答案解析: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答案的推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古汉语知识。

2、使学生的文言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教学设想:
通过大量训练,加上老师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方面知识。

教学过程实施:
导入: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⑩质于秦。

质:做人质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⑤友风而子雨
⑥幕天席地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
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问:见识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屈:使……弯腰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夭、病:使……弯曲,使……生病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
⑤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⑦生死而肉骨
⑧惊天动地
⑨可烧而走也
⑩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
⑪既来之,则安之。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
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例如:
登高而招《劝学》登高在这里修饰后面的招,表示招手的方式。

执刃而立
弃甲曳兵而走
儿惧,啼告母
九、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固: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小学而大遗
⑥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天下的人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
⑧问其深,则好游者……
⑨常在于险远。

⑩圣益圣
⑪亦以明死生之大
十、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美:赞美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
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多:推崇,赞许
⑥高其直<促织〉抬高
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十一、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
⑦富国强兵
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
十二、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
④贵货而易土易:认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患:以……为忧患
⑥不耻下问
⑦是古非今
⑧不远万里
十三、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如: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动词
十四、数词用作形容词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形容词)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形容词)
③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十五、数词用作名词
1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名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