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之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类活用:使动、意动

文言文词类活用:使动、意动

文言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一、使动用法1.定义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使动有名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动词使动。

2.什么时候需要使动?当动词(所代表)的动作,不是(或不能)由主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来施行,而是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来施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动。

(一句话概括:句子中,动作不是由主语来施行,而是由宾语来施行,这时需要使动。

)3.翻译形式使动一般译为“使……怎么样”。

4.举例说明【例1】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分析】“却”有退却的意思在句中作谓语,主语是蒙恬,宾语是匈奴,“退却”这个动作实际上是匈奴来施行的,而不是蒙恬,因为是匈奴“退却”了,并不想蒙恬“退却”了,所以此处“却”应翻译成“使退却”,句意是:(蒙恬)使匈奴退却了七百多里。

【例2】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韩非子《五蠹》)【分析】此句中“‘行’仁义”是由主语(周文王)施行的动作,因此直接翻译就行,“施行仁义之举(策略)”,不需要使动。

若改为使动来翻译,便是“使仁义施行”这显然翻译不通。

“仁义”(宾语)是由“周文王”(主语,此句省略了)来“行”(动词,动作),而非“仁义”自己来施行,这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

“怀”有“关怀;安抚”之意,此处引申为“归顺”。

而此句中,谁作为归顺的对象是翻译的关键。

显然是“西戎”归顺,而非是省略的主语周文王,这里便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周文王不施行动词所代表的动作“怀”(归顺),而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西戎)施行,所以这里需要使动,翻译成“使西戎归顺”,而不能译成“使周文王归顺”。

二、意动用法1.定义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在于意念上的想法或看法,而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

意动有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

2.什么时候需要意动?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谓语(所代表)的性状,或主语对宾语作主观看法、评价。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止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战为动用法之阳早格格创做一、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汇具备“以之为何”的意义,即认为宾语何如或者把宾语当做何如.普遍可译为“认为……”"以……为……”等.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汇战名词汇的活用,动词汇自己不意动用法.1、名词汇的意动用法:名词汇用做意动,是把它后里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瞅搞那个名词汇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例1:邑人偶之,稍稍去宾其女.(《伤仲永》)去宾:本为名词汇,那里活用为意动词汇.“去宾其女”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女为去宾”.例2:女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名词汇活用做意动词汇.“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那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2、形容词汇的意动用法:形容词汇用做意动,是主瞅上认为后里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具备那个形容词汇所代表的本量或者状态.例1:渔人甚同之.(《桃花源记》)同:本为形容词汇,那里用做意动词汇.“同之”,即“以之为同”(认为那件事偶怪)例2:邑人偶之,稍稍去宾其女.(《伤仲永》)偶:本为形容词汇,那里用做意动词汇.“偶之”,即“以之为偶”(认为他才搞非凡是)二、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汇具备“使之怎么样”的意义,即此时谓语动词汇表示的动做不是主语收出的,而是由宾语收出的.本量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办法表白了兼语式的真量.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汇,有的是由名词汇、形容词汇活用去的.由于本去的词汇类分歧,活用做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真足相共.1、动词汇使动用法:动词汇战它的宾语不是普遍的收配与被收配的闭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爆收那个动词汇所表示的动做止为.例1:止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怀:使……归逆.例2:曲可惊天天,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泣:使……哀号.例3:操军圆连船舰,尾尾相交,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操军遁窜.2、名词汇使动用法:名词汇用做使动词汇,是指那个名词汇戴了宾语,而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形成那个名词汇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翻译时要采与兼语式的形式.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自我介绍》)臣:使……称臣.例2:先破秦进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为王.3、形容词汇使动用法:形容词汇戴上宾语以去,如果使得宾语具备那个形容词汇的性量战状态,那么那个形容词汇则活用为使动词汇.例1:既去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例2:大王必欲慢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慢:使……慢.例3:凄神热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凄、热:使神骨凄热.三、使动用法战意动用法的辨别: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汇具备“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它是用动宾结构表白使令式的真量.意动:认为……怎么样.例:余颇易之(尔认为甚是简朴)使动用法指动词汇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汇战形容词汇活用为使动词汇,表示“使……”的意义.有三种:①动词汇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前骨”中的“劳”,意义是“使……劳乏”.②名词汇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义.③形容词汇的使动用法.特性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者物具备那个形容词汇所表示的本量或者状态.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做什么.有二种:①名词汇的意动用法.比圆“先破秦进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义是“以……为王”②形容词汇的意动用法.比圆“而荣教于师”中的“荣”,意义是“以为荣”.四、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不妨由动词汇、形容词汇或者活用的名词汇充当.例1:妇人将开之(《触龙道赵太后》)妇人姜氏将为他们挨开乡门.例2: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共样是死,为国家而死不妨吗?例3:祭祀必祝之(《左传・成公十三年》)祝,祈祷,动词汇的为动用法,为……祈祷.例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泣,为……哭泣.例5:后裔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哀,为……而哀.例6: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史记•滑稽列传》)丧,为……治丧.例7:文嬴请三帅.(《秦晋崤之战》)请三帅:替三帅哀供.例8: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例9: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三国志•华佗传》)脉:为……诊脉.例10:伯夷死名于尾阳之下,匪跖死好处东陵之上.(《庄子•骈拇》)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例11:君子死知己.(陶渊明《咏荆柯》)死:为……而死.五、特殊句式:1、主谓倒拆:主谓倒拆也喊谓语前置或者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子也战新颖汉语中一般,普遍搁正在主语之后,但是偶尔为了强调战超过谓语的意义,正在一些疑问句或者叹息句中,便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里.例: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表强调的表示,可译为“您太不智慧白”.2、定语后置:新颖汉语里,定语普遍皆搁正在核心词汇的前里,起建饰节造的效率.但是正在古代汉语里,为了超过战强调定语,偶尔也会把定语搁正在核心词汇之后,那种情况喊搞“定语后置”.译成新颖汉语时,普遍皆应提到核心词汇前边去.其余,定语后置时,往往正在核心词汇战定语之间家“之”子,偶尔也正在定语后里加“者”字.(1)用“者”结句,产死“核心词汇+后置定语+者”.(2)用“之”结句,“核心词汇+之+后置定语”的形式.如:“其嵌然相乏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钴姆潭西小丘记》)(3)用“者”又用“之”.如:“核心词汇+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天圆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教》)应注意的是,文止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建饰闭系的句子,表收属闭系的定语则不后置.3、状语后置:新颖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即是补语.但是正在文止文中,处于补语的身分往往要以状语去明白.例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北.”(《鸿门宴》)“战河北”即“战(于)河北”,应明白为“于河北战”.例2:“覆之以掌”(《促织》)即“以掌覆之”应明白为“用脚掌覆盖(蟋蟀)”.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①用介词汇“于”组成的介宾短语正在文止文中多数处正在补语的位子,译成新颖汉语时,除少量仍做补语中,大普遍皆要移到动词汇前做状语.例:青,与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教》)介宾短语“于蓝”,前者该当移到“与”的前里搞状语;后者该当移到“青”的前里搞状语,即译为“比蓝青”.②介词汇“以”组成的介宾短语,正在今译时,普遍皆做状语.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搞“告”的状语.③另有一种介词汇“平”组成的介宾短语正在补语位子时,正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身分.例:死乎吾前,其闻讲也固先乎吾.(韩愈《师道》)“死乎吾前”中的“乎”便是介词汇“于”;“乎吾前”该当移到“死”的前里搞状语.4、宾语前置:便是常常做宾语的身分,置于谓语动词汇的前里,以示强调.例1:“何以战?”该当是“以何战”,凭什么做战?例2:“良问曰:‘大王去何操?’”(《鸿门宴》)“何操”应明白为“操何”.另有许多分歧形式的宾语前置句:(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汇做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去何操?”(2)可定句中,代词汇做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帮“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建是慢,已之多睹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可则,籍何以至此?”。

高中文言文整理使动和意动用法

高中文言文整理使动和意动用法

名词 吾从而师 把
之 把他当作老师
形容词 吾妻之美 我者 认为
精品课件
认为我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
•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 答案: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形貌强壮健美。 •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答案: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 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精品课件
•练习
①予怪而问之。
9、自高其能.
意动,认为——高超
10、大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使动,让——做将军
11、人皆苦之. 意动,以——为苦
12、其勇力不足惮. 使动,让——害怕
精品课件
词类活用—— 使动和意动用法
精品课件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 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 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 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 句式进行解释、翻译。
精品课件
现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
美你发廊
迷你裙
舒肝片
快胃片Βιβλιοθήκη 清脑丸独善其身祸国殃民
沉鱼落雁
这件事真笑人。
师:以……为老师
•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以……为鉴
精品课件
练习
• 4、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 皆鱼肉之。
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
把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6、孟尝君客我。
把我当作客人
精品课件
综合练习
1、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动,使——活下来
使动用法
•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精品课件

文言文意动、使动用法总结

文言文意动、使动用法总结

文言文意动、使动用法总结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历来是各地区的热点,涉及的题型有单选和阅读填空,但词类活用的作用远不止此。

掌握词类活用对于理解文言文本,甚至未来在教师岗位上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简单来谈一谈文言文本中常见的一种词类活用现象——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简单来说就是句子主语后边的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先来说一说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名词在谓语的位置上,其实就是名词做动词的一种,但不同于一般名作动的是该名词具有把后面的宾语(人或者物)当作该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中的“师”,意为“以……为老师”。

“师”在“吾从而师之”这个句子中做谓语成分,但如果翻译为“做老师”,那么该句就成了“我作老师了”,这就错了。

我们会发现,其实“做老师”的是后边的宾语代词“之”,其实是主语“吾”在主观意念上把“之”“做老师”,因此“师”于此就成了“把……当作老师,或者以……为师”,这就是“意动用法”。

类似的还有“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中:“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句子主语主观上认为形容词后面宾语具有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中的“美”,意为“认为……美丽”。

“吾妻”作为主语,“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美”做谓语。

但如果直接翻译会得到“我得妻子美丽我”,这就错了。

“美”是宾语“我”的状态或者属性,那么就应该是主语“吾妻”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我”所具有的属性或者状态,就该翻译为“认为……美丽”。

该句中其他“美”亦同。

类似的还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中的“耻”,是主语“今之众人”主观上认为“学于师”是“耻辱的”,那么“耻”意为“以……为耻”。

词类活用之使动意动及为动用法课件

词类活用之使动意动及为动用法课件
详细描述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致使”的意思,即主语使宾语发生某种动作或变化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认为”或“觉得”的意思,即主语认为或觉得宾 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为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为了”的意思,即主语为
了宾语而发出某种动作或行为。
结构角度的比较
总结词
使动用法结构简单,意动和为动用法结构较为复杂。
键。
保持原文风格
这些用法往往与原文的风格和修辞 手法密切相关,掌握它们有助于保 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
提高翻译质量
掌握这些用法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 ,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减少歧义 和误解。
THANK YOU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解释:沛公很快就会攻打过来,他想天天来章台宫。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分析:句中“来”和“欲日日章台”这两个动作都不是主 语“沛公”发出,而是由主语“沛公”使宾语“项羽”发 出这些动作。
02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定义
01
意动用法是指词语在句子中不表 示实际动作,而是表示主语主观 上对宾语的认知、情感或态度。
02
意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词类活用 ,它与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有所 不同。
意动用法的特点
意动用法中,词语的动作意义被淡化,而强调的是主语对宾语的主观认知和情感态 度。
在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通常表示主语的感觉、心理状态或对宾语的看法、评价 等。
意动用法通常带有表示认知、情感或态度的修饰词,如“以为”、“以……为”等。
谓语具有“使宾语怎 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的例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止子路宿。(《论语·微子》)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解释:让他在子路那里住宿。

使动和意动用法

使动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和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也就是说,它阐明的是“使宾语怎样”的意思,是以动宾词组的形式表达兼语词组的内容。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动词数词的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1.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跟了“郑”,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臣”。

秦朝当政的时候,项伯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所以现在有急事,他就过来告诉我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fènhuì愤怒④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惊:使……惊吓。

(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阙:使……(土地)亏损。

(使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2.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文言文使动和意动用法

文言文使动和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就是指形容词 活用为动词后,使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 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实例解析: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谓语 宾语 谓语 宾语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劳”“饿”这里活用为动词。 宾语“筋骨”发出的“劳”的动作,具有“劳”的状 态,所以“劳”应该理解为“使……劳累”。 宾语“体肤”发出的“饿”的动作,具有饿的状态, 所以“劳”应该理解为“使……劳累”。
主语 谓语 宾语
谓语 宾语
主语“人”在主观上把“其亲”作为自己的 亲人看待,把“其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来看待。
所以“亲”应该理解为“以……为 亲”“把……当作亲人”,“子”应该理解为 “以……为子”“把……当成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举例:
1、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意动用法 把……当成客人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 把……当作宾客
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为友
4、鱼肉百姓
鱼肉: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鱼肉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 用法,是主观上认 为后面的宾语所代 表的人或事物具有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认为……美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文言文词类活用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使得一个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具有了不同的语义 和功能。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的 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 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这种用法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

文言文: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

文言文: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

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止:使之止(使愚公止)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师说》以贻之。 动词,送给
方法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多由不及物 动词充当。
课本淘金
指出下面加颜色词的意义,找找它们的特点。 形容词意动用法: (1)且 庸人尚羞之。 羞:感到羞耻。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丽
特 点
形容词描述的性质与状态是 主语认为宾语 所具有的性质与状态。
欢迎各位领导、老师 莅临指导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之
•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通过归纳课本的相关例子来进一步掌握文言文使动 与意动用法的特点和规律。 •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学会结合语境辨析使动用法 和意动用法,提高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汉语的语言魅力,增强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学习重点: • 掌握实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 学习难点: • 结合语境辨析实词的使动与意动用法。
锦囊妙计
金睛火眼,我来辨别
(一)怎样区别一般动词与动词的使动 用法?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 (1)孟子将朝王。 动词,朝拜 武王朝诸侯。 使动,使……朝拜
方法一:根据语境判断,如果动作行为 是由宾语发出的,为使动用法。
锦囊妙计
(二)怎样区别一般动词与动词的使动 用法?
请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李牧连却之。 使动,使……退却
• •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使……称王 2、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使……为将
特 点
名词所描述的动作属性或身 份是 宾语 所具有的。
总结规律 【使动用法】
主语+使(让)+宾语+施行……动作(动词) 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形容词、名词)
我来试试: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翻译:能够在集市上、街巷间议论时事,让寡人 的耳朵听见的,可以获得下等赏赐。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翻译:想要树木生长,必须使它的根部巩固。
(一)考点阐述
• 2012年《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 读的考查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 词在文中的含义。 • 考查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 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 复词、兼词等。
(二)高考题型
• 第一种类型:选择题
• 第二种类型:翻译题
(2009年高考广东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使……
名词
形容词 名词
让……
宾 语
认为、感到…… 宾 语 把……当作……
关键点:使动侧重于客观行动,意动侧重于主观 心理,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两者的用法。
活学活用
拓展延伸:(2012年高考题) ( 1 ) 且 鸿 宁 以 衣 食 忧 吾 母 耶 ? (注:鸿,人名。)
译文: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使我的母 亲担忧呢?
意动用法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 奇妙
【解析】A.奇:意动用法, 认为……惊奇。
(2010年高考江苏卷)
8、翻译: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
使动用法
译: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使我的心焦虑。
课本淘金
指出下面加颜色词的意义,找找它们的特点。
动词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下来 (2)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使(让)……斗争
特 点
动词的动作是由 宾语 发出。
课本淘金
指出下面加颜色词的意义,找找它们的特点。
形容词使动用法
• •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特 点
形容词使宾语 具有某种性质 或状态。
课本淘金
指出下面加颜色词的意义,找找它们的特点。
名词使动用法:使宾语成为某种人 或事物。
下。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鲁国)小
.2、温故知新——练习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意动用法? A.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B. 市 中 游 侠 儿 得 佳 者 笼 养 之 , 昂 其 值 。 《促织》 C.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
B
使 动 意 动
动词 形容词
(2)帝不能屈,而敬其名。
译文:皇帝没法使他屈服,然而敬重他的名 声。
(3)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译文:滕公认为他的言论出众不凡,认为他 的相貌豪壮,释放了他而没有斩首 。
锦囊妙计
1.金睛火眼,我来辨别
怎样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请判断以下两句中红色词的用法和意义 ( (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 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识别方法:使动用法侧重于客观行动;意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大木)变小 动用法更侧重于主观的心理感受。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
课本淘金
Hale Waihona Puke 指出下面加颜色词的意义,找找它们的特点。 名词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师:把……当作老师 (2)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成宾客
特 点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宾语当 成某种人或事物。
总结规律 【意动用法】
1、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形容词) 2、把+宾语+当作……(名词) 我来试试: 1、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 他内心很有豪气。 2.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译:假如我死了,他们都把他当作鱼 肉任意宰割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