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一)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B、天下苦秦久矣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标准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高三2012年9月)现代汉语语法基本构成要素:“主语+【状语】+谓语+ (定语)+宾语”」、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名师金典》P72-P74(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3良庖岁更刀 45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6 7而相如廷叱之8日削月害V,以趋于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内立法度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 )A •人皆得以隶.使之B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C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D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三、齐女徐吾者, 与邻妇合烛 ①夜 ②织, 吾贫而烛不继, 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
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①烛:②夜:③夜:④日:词类活用练习 (二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注明活用的类型。
1 舍 相如广成传舍 2名之曰褒禅 3 晋军 函陵 4渔樵 于江渚之上5 范乃使从者衣 褐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7 假舟楫者 , 非能水 也, 而绝江河 8王无罪 岁 9 左右欲刃 相如 10增数目 项王11 乳 二世12籍 吏民,封府库9 头发上.指11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3 人皆得以隶.使之 1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 .载以入17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囊、老聃18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9 稍稍宾.客.其父 20 21 孟尝君客 我22事不目.见耳.闻而12常以身翼.蔽沛公14 吾得兄事.之16道芷阳间.行/ 吾从而师.之 《师说》鱼.肉.缙绅君子病 无能焉A. 襟 三江而带五湖C.天下云集响应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 .同 的一项是 (A .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C •项伯杀人,臣活之B.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D. 吾从而师 之)B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D 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邻妇请先无与夜 ③。
高中课内文言词类活用40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课内文言词类活用40题(附答案解析)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答案解析】B(A.名词作状语,向下B.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C.名词作状语,向西D.名词作状语,亲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答案解析】A(A.形容词作动词,照明B.形容词作名词,圣人C.形容词作名词,深度D.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无乃尔是过.与?C.刑.人如恐不胜D.年十七,好.古文【答案解析】D(A.名词作动词,出现龙B.名词作动词,责备C.名词作动词,处罚 D.形容词作动词,喜欢)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拔剑撞而破.之B.骊山北.构而西.折C.天下云.集响应D.道芷阳间.行【答案解析】A(A.形容词作动词,击碎、击破B.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C.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D.名词作状语,从小路)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糜鹿C.序八州而朝.同列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答案解析】B(A.使动用法,使……跳舞 B.意动用法,以……为朋友 C.使动用法,使……来朝见D.使动用法,使之为王)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小.学而大.遗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答案解析】B(A.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B.形容词作动词,缩小、削弱C.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D.形容词作名词,聪明的人、愚蠢的人)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则其至.又加少矣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答案解析】C(A.名词作动词,唱B.名词作动词,游水C.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D.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却.匈奴七百余里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吾得兄.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解析】A(A.使动用法,使……退却 B.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C.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弟一样D.名词作状语,每天)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沛公军.霸上D.此其志不在小.【答案解析】D(A.名词作动词,出现虹B.名词作动词,穿C.名词作动词,驻扎军队D.形容词作名词,小事)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答案解析】B(A.使动用法,使……来,使……生活安定B.意动用法,把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C.使动用法,使……学习D.使动用法,使……止,阻止)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完整word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 高三 2012 年 9 月 )代 法基本构成要素: “主 + 【状 】 ++ (定 ) + ”一、必 掌握的 活用知 。
《名 金典》 P72-P74 (一)名 作状 、名 作 、形容 作 型 及律 例 句 法 表示 作行 的特征、 状 其一犬 坐于前(《狼》) 像⋯⋯一名.表示 作行 的 度、 方式 吾得兄事 之《史 · 宴》 用 待⋯⋯的方式.表示 作行 的工具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用⋯⋯作..状 表示 作行 的依据其 必不敢留君《廉 列 》 依据⋯⋯,按照⋯⋯..表示 作行 的 所、 向 卒廷 相如 《廉 列 》在⋯⋯,从⋯⋯,向⋯⋯.表示 作行 的 、 率 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学》当⋯⋯,每⋯⋯.后面有 或朝服 衣冠 《 忌 王 》 ( 1) +名: , 。
名 .( 2)介 +名 + :蹄,用 沛公 霸上《 宴》. 蹄踢。
前面有副 或能愿二月草已芽. 《采草 》作( 3) 成 : 德,感三 汝,莫我肯德 .《 鼠》 激; ,吹拂。
用“而” 接,一端是 , 蹄而 之 《黔之 》另一端的名 常活用.王复引兵而 . 《 羽本 》两个名 用, 一个常活用 春 人,夏雨雨 人《 苑》. .后面有臣, 小人 《出 表》 成 或 短 :形. .,疏 ; ,到尽 ; 前面有能愿其好游者不能 .也《游褒禅山 》 作高,推崇; 邈,争高前面有助 “所”世之所高 ,莫若黄帝 《庄子· 盗跖》争.其他表 的上, 互相 邈 《与朱元思 》..(二)使 用法、意 用法活 用 的型例 句法明使的使 用法 伯 人,臣活.之(《 宴》)+ =使 + +有 也可形容 使 用法 焚百家之言, 以愚 黔首《 秦 》形 + =使 + +形成 用 .式 。
名 的使 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宴》 名 + =使 + + +名 法 活,救活。
意形容 意 用法孔子登 山而小. 形 + =以 + + +形(《孟子·尽心上》 )用名 的意 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 .之《阿房 》 名 + =以 + + +名法的意 用法且庸人尚羞 之《廉 列 》+ =以 + + +.活用 (一 )一、解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 的意 ,并辨明活用的 型。
教师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词1. 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用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伤仲永)2. 故人不独亲其亲。
第一个“亲”,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亲。
3. 心乐之。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了(小石潭记)(二)名词活用为动词4. 鞭数十。
鞭,原意为鞭子,名词,此处意为“用鞭子打”。
(童趣)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策,原指记事的册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6.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口技)7.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狼)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陋室铭)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陋室铭)10. 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陋室铭)11. 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桠。
(爱莲说)12. 石青糁之。
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核舟记)13. 巨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核舟记)14.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
(三峡)15. 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三峡)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观潮)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
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湖心亭看雪)18. 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策,驱使。
(马说)19.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20.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送东阳马生序)21. 手自笔录。
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送东阳马生序)2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用作动词,做……太守。
(岳阳楼记)23. 名之者谁?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醉翁亭记)24. 泉而茗者。
词类活用、文言文句式、语段翻译【老师】 (2)

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之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类型】一、名词活用:【一】一般动词【二】名词作状语【三】活用为使动【四】活用为意动二、动词活用:【一】活用为名词【二】作使动【三】作为动三、形容词活用:【一】活用为名词【二】活用为动词【三】活用为使动【四】活用为意动【一】名词活用一般动词【1】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名+名)例如:(1)愿为市鞍马(2)妇抚儿乳(3)大楚兴,陈胜王【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名+代(之))例如:(1)驴不胜怒,蹄之(2)“女幸而偶我”【3】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所+名)例如:(1)(陈胜)置人所罾鱼腹中(2)于园于五所园也【4】名词放在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副+名)或(否定副词+名词)例如:(1)不蔓不枝(2)皆指目陈胜(3)尉果笞广【5】名词放在“能”“可”“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6】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名+介词结构)例如:一狼洞(于)其中【7】名词用“而、以、且”等与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
(1)名词 + 而 + 动词(2)动词+ 而 + 名词例如; (1)清旦衣冠而之市(2)顺流而东(3)不耕而食。
【8】名词后面带数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鞭数十,驱之别院【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1】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
如:“陈胜王”的“王”译为“称王”“;【2】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
“蹄之”的“蹄”译为“用蹄踢”;【3】换一个相应的动词。
500道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训练(含答案),必考题型,建议收藏!

500道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训练(含答案),必考题型,建议
收藏!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文言文词类活用题型解题技巧,主要强化记忆,增加积累。
注重日常积累,特别是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常用虚词的意义用法及句式结构的记忆。
考场上,随时从记忆仓库中选调,迅捷而又准确。
牢记方法,掌握技巧。
熟悉文言文句式,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中增补、删略、调整、保留、扩充、整体、替换等七种方法,多多操练,学以致用。
注意以下11种重点考查对象:(1)名词作动词,敲鼓(2)名词作动词,保佑(3)名词作状语,当面(4)名词作状语,在早上(5)形容词作动词,偏爱(6)使动用法,使……听到(7)形容词作动词,赞美(8)名词作动词,受蒙蔽(9)形容词作名词,险恶的事情(10)名词作动词,面对着(11)名词作状语。
•文末附有资料免费获取方式!
篇幅有限,完整版资料免费获取方式:
第一步:点击头像,会自动跳到主页界面
第二步:点击“私信”,发送“资料”二字,即可获取
注:如果您的孩子有偏科、学习成绩下滑、记忆力不好等问题,老师可以分享一些免费精品公益直播课程,私信发送“精品直播课”
获取。
文言实词专题学案词类活用

2014届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教师版)【学习目标】:1、复习重点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2、重点掌握根据语境和语法推断活用现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根据语境和语法推断活用现象的方法。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20137分)4分)答案:①(4分)如果(他们)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纷纷聚集做盗贼,那危害就大了。
3分)答案:②(3分)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
【考点阐释】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词类活用是学好文言文的四大要素之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什么是实词的一词多义,什么是词类活用,如何判断,是学习文言文语言规律的关键。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本环节师生共同研究高考考查的方向、形式,归纳出判断实词多义的可行性方法。
【典例分析一】原题再现:(2010重庆卷)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考察选项:D、贫甚,质女婢于人质:人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考考点中的此类活用现象。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语境分析法和语法分析法。
根据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
然后代入语境,根据上下文推知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一)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天下苦秦久矣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
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
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虏方苦疲甚B、颇失部伍C、耻学于师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B、一战大破虏师C、君将哀而生之乎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16、阅读下文,回答题目。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 狸狌:野猫。
(1).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则群聚而笑之B、吾得兄事之C、令两人蹲踞而背倚之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2).与“鼠群行有堕瓮者”一句中“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呈卷即面署第一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秋毫不敢有所近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参考答案1.D2.A3.C4.B5.C6.D7.C8.D9.D 10.C 11.D 12.C 13.B14.A15.答案:B A解析:1. B 项(失)是使动用法,其余(苦、耻、贵、贱)是意动用法。
2. A 项(利)是意动用法,其余(破、生、走)是使动用法。
(译文)曹玮南院出任镇戎军的主管长官时,曾经出战大了小胜仗,敌人撤走。
曹玮侦察到敌人已经走远,于是赶着掠夺的牛羊、辎重,缓慢的回师,许多队伍都走散了。
他的部下很担心,对曹玮说:“牛羊没有什么用,空费军力,不如舍弃它们,整顿军队回去。
”曹玮没有理睬,让人做好战斗的准备。
敌军撤了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而军队不齐,就连忙回来偷袭他。
曹玮行军更加迟缓,走了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着敌人。
敌军快到附近了,曹玮派人对敌人说:“你们从远处来,非常疲惫了。
我不想趁你们疲惫的时候攻打你们,请你们休息兵马,待会再决战。
”敌人正因为疲惫叫苦不堪,都非常高兴,整顿了军队休息了很长时间。
曹玮又派人告诉他们说:“我们休息足了,可以作战了。
”于是各自出兵大战,曹玮取得了重大胜利,于是扔下了牛羊回去了。
他从容的对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惫,所以假装贪图小利来诱惑他们。
等他们回来,差不多走了一百里了,如果让他们乘着锐气就开战,还不能料定谁胜谁负。
远行的人如果休息一会,就会脚麻站不住,士气也没了,我因此战胜了他们。
”16.答案:D A解析:1. 题干和A、B、C三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
日,每天;群,成群地;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背,用背部。
D项是名词作动词,前,走上前去(前面有副词“直”,径直)。
2. 题干和A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B、D两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动词,C项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作动词。
(译文)卫国有个姓束的,没有别的嗜好,专爱养猫。
他家养了一百多只野猫。
这些猫先把自己家的老鼠捉光了,后来又把周围邻居家的老鼠捉光了。
猫没吃的,饿得喵喵直叫。
束家就每天到菜场买肉喂猫。
几年过去了,老猫生小猫,小猫又生小描。
这些后生的猫,由于每天吃惯了现成的肉,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饱了就晒太阳,睡懒觉,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老鼠。
城南有家人家老鼠成灾。
他们听说束家猫多,就借了一只猫回家借老鼠。
束家的猫看见地上那些乱窜的老鼠耸着两只小耳朵,瞪着两只小眼睛,翘着两撇小胡须,一个劲儿地吱吱乱叫,感到非常新鲜,又有点害伯,只是蹲在桌子上看,不敢跳下去捉。
这家的主人看见猫这么不中用,气坏了,使劲把猫推了下去。
猫害怕极了,吓得直叫。
老鼠一见它那副傻样,估计没有多大能耐,就一拥而上,有的啃猫的脚爪,有的咬猫的尾巴。
猫又怕又疼,使劲一跳,逃跑了。
词类活用练习(二)一、词类活用1、君将哀而生之乎?2、外连衡而斗诸侯。
3、乘犊车,从吏卒。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而目见之。
5、汗牛塞屋,富贵家书。
6、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7、必先苦其心志。
8、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9、吾从而师之。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12、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13、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14、等死,死国可乎?15、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16、披坚执锐。
17、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1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二、解释加点的字1、贫生于不足,你足生于不农。
2、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3、是以令人完客所馆。
4、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5、为臣必臣,为君必君。
6、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
7、彼不我恩。
8、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9、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10、一狼洞其中。
1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2、骊山北构而西折。
13、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14、不然,将杖杀汝。
15、遂入见王,涕泣膝行。
16、十九人相与目笑之。
17、舜勤于民而野死。
18、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19、楚以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20、示饮食既不以礼,临池牛饮。
21、吾终当有以活汝。
22、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2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24、齐女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25、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26、焉用亡郑以倍邻?2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8、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29、将诛汗贼臣晁错以安宗庙。
30、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3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32、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
3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4、步余马兮山皋。
35、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36、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37、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3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9、吾闻而药之也。
40、渔人甚异之。
41、侣鱼虾而友麋鹿。
42、滕公奇其眼,壮其貌。
43、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三、解释加点的词并说明词类活用类型1、驱天下之人,从善远罪。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士亦以此多之。
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5、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6、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7、吾与汝毕力平险。
8、大毋侵小。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10、行陈和睦,优劣得所。
11、蜂拥大呼,势如山崩。
12、予我千金,吾生若。
13、吾腰千钱。
14、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5、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16、燕巢于飞幕之上。
17、帝每面称之曰。
1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9、六王毕,四海一。
20、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1、文嬴请三帅。
2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3、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24、圣人之治国也,壹赏,壹刑,壹教。
四、判断加点字的词性和用法各属于哪一项。
1、之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君将哀而生之乎?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E、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F、何功之有哉!G、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H、称赞者久之。
I、吾欲之南海,何如?⑴第三人称代词:⑵第一人称代词:⑶指示代词:⑷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⑸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⑹结构助词,用在谓语和宾语之间,起提前宾语作用:⑺结构助词,用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使定语后置:⑻音节助词,用在副词、形容词、某些动词后,补足一个音节:⑼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