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媒体: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媒体引发的问题【圣才出品】

第十章手机媒体引发的问题10.1复习笔记一、手机信息传播中的问题分析1.手机短信息传播中的违法问题(1)手机违法短信息的治理重点民众接触多、影响大、反映强烈的违法发送手机短信息的行为。
具体包括:①假冒银行名义发送手机短信息进行诈骗;②散布色情、赌博、暴力、恐怖内容;③非法销售枪支、爆炸物、走私车、毒品、假钞;④发布假中奖、假婚介、假招聘,或者引诱、介绍他人卖淫嫖娼等等。
(2)手机短信违法犯罪活动的特征①发送手机违法短信的作案人多为团伙,团伙内部分工严密;②发送手机违法短信的数量巨大;③发送手机违法短信息的活动多使用异地手机号码;④手机违法短信息的内容越来越有诱惑力,有很强的欺骗性;⑤利用手机信息贩卖非法商品,介绍卖淫的现象比较普遍。
2.手机垃圾消息垃圾消息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严重问题。
3.负面短信造成信息污染和不良社会效应按负面短信的产生后果分类:(1)以讹传讹类新闻短信。
这类信息的来源一般是新闻网站或门户网站的新闻中心、新闻频道。
(2)违法乱纪类短信。
这类短信主要由违法犯罪分子借助网上群发短信软件发送,主要用来欺诈、勒索钱财。
(3)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类短信。
这类短信主要由别有用心的传播者发送,用来误导、煽动受众,引起恐慌、仇恨、敌视等负面影响。
(4)病毒类短信。
在互联网病毒满天飞时,手机媒体也潜伏着危机。
(5)垃圾类短信。
现在大量商业性广告以短信和彩信形式侵入手机媒体,成为手机用户删不完、除不尽的垃圾信息。
(6)借助手机网络传播的黄色信息来势凶猛。
4.手机带来的通信安全问题(1)手机通过改变软件或硬件,成为具有窃听、窃照功能的设备。
(2)手机操作系统存在一些漏洞,通过网络可能感染手机病毒和被植入窃听程序。
5.手机传播带来国家安全问题(1)手机通信是一个开放的电子通信系统,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能截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通话信息。
(2)使用者只要将手机放在身边,就毫无保密可言。
(3)我国是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必须对手机的双刃剑效应有充分的认识。
手机媒体2013

常用的手机功能
即时聊天 手机团购 手机银行
网络视频
internet
2019/8/22
短信息
社交网站 手机邮件
手机微博 照相机 收音机
11
互动连结 新闻传播
主要指满足人们人际传 播、群体传播、交友、 聊 、联络功能
主要指满足人们获取新闻 消息 广告 天气 等传统意 义上的新闻功能
商业支持
主要指人们利用手机媒体进 行的商业交易活动
2019/8/22
4
手机媒体 形式
The second part
手机短信 手机报 手机出版 手机电视 移动博客 手机广告 移动增值
Mobile Phone market shares
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手机市场 2G 向3G换代
工信部发布2013年9月份国内手机行业运行状况报告 显示,2013年1-9月,全国手机市场累计出货量4.4亿 部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数将超过5亿。
腾讯QQ MSN 微信 飞信 翼聊 飞young 邮件
彩铃 短信 彩信 电话 广播
即时 实名
互动 连结
传统 社 开心网 点点
传统媒体数字化
新闻传播
新媒体
1.纸质产品电子版:
青年文摘、广西日报
1..互联网门户网站:
搜狐 新浪 凤凰
2019/8/22
3
MOBILE
PHONE
手机媒体概论 匡文波
特 征: 1.便携性: 自身物理性能 手机体积小 2.即时性:传播速度快 时效性强 3.互动性:多向传播,反馈方便 聊天室 qq 4.多媒体: 塞班 安卓 IOS windowphone 7/8
图像、音频、视频同步传播
都支持文字、
手机媒体概论

匡文波著/2006年09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手机媒体概说第一节手机的诞生和发展手机,原本只是一种人们在移动中进行人际传播的通信工具,又称为行动电话、移动电话。
在美国英语中,称为cell phone,在英国英语中称为mobile phone,在新加坡等国英语中称为hand phone。
一、从模拟手机到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为模拟式的移动电话系统,主要用于语音传输。
所使用的技术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美国的AMPS系统,优点是传输距离长、音质好、穿透性好;缺点是有回音的困扰,容易受外来的电波干扰,造成通话的质量不佳,并容易遭到他人窃听通话内容及盗,且扩充功能比较差。
鉴于udiyidai移动通信系统的缺失,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了新一代的数字式移动电话系统,可提供语音、数据。
传真传输,以及一系列的增值服务,与第一代最大差异在于所传送的资料已经完全数字化了。
目前全球现有的数字式移动电话系统主要有两种: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二、3G时代的来临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能兼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同时要提高系统容量,提供对多媒体服务的支持以及高速数据传输服务。
其数据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PS,与前两代系统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有三种:WCDMA(欧洲)、CDMA2000(美国)、TD-SCDMA (中国)三、中国手机用户的发展第二节手机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手机媒体正在实现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传媒的跨越。
跨越的标志是日本I-mode手机及相关信息服务的发展,以及在中国等国家尝试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新闻传播和出版活动。
但手机要真正完成从人际传播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还要依赖3G技术的普及,以及建立在3G技术之上的手机报、电视和广告的发展。
手机媒体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还具有高度的便携性、隐私性和贴身性。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报【圣才出品】

第四章手机报4.1复习笔记一、手机报概述1.含义手机报是将纸质报纸的新闻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传播,使用户能通过手机阅读到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
2.产生原因(1)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手机报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2)人们对信息产品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刺激了手机报的产生;(3)传统媒体寻求多种经营和拓展生存空间的需要也是手机报产生的原因。
3.类型(1)彩信型手机报:指报纸内容通过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用户可以离线观看。
类似于传统纸媒。
(2)网络型手机报,包括WAP、I-MODE或3G网站类型。
这种类型指手机报订阅用户通过访问手机报的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类似于上网浏览方式。
二、中国手机报的发展1.手机报在中国的发展概况(1)发展概况①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中国大陆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
②2005年5月17日,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联合创办的国内首张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正式开通。
③2005年12月6日,搜狐正式推出全新版“手机搜狐网”,并牵手中国新闻社、《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国内8省市权威媒体共同举办首届手机新闻图片摄影大赛。
④2005年12月16日,在中宣部、国新办、信产部指导和支持下,由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共同主办的“掌上天下”手机网站开通,标志着国家主流媒体全面进军手机媒体领域。
⑤2006年1月27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共同启动了I-news手机报的WAP版。
(2)手机报优势①随时、随地、随身,彻底摆脱了传统纸质媒体的时空限制;②高效快捷地实现读者与媒体的互动,让读者为报社及时提供新闻线索。
2.中国现有手机报发展模式分析(1)利润模式国内一些手机报与北京好易时空公司合作。
中国移动只提供通路,合作主体是传统纸质报纸与好易时空公司,报纸负责项目推广,好易时空负责提供技术平台、远程服务器、编辑平台等。
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教案与ppt 单元二 手机报纸与手机出版

单元编号:010202单元标题:手机媒体的类型知识点标题:手机报纸与手机出版单元二手机报纸与手机出版学习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对手机报纸与手机出版有较深的认识。
建议时间:4小时教学策略:自学,讲授,问题解决学习内容:本部分的内容主要帮助你理解并掌握理解手机报纸与手机出版。
步骤一:阅读下面的学习材料。
一、中国移动手机报《生活播报》——中国最大的彩信报12580生活播报向客户提供消费资讯类彩信杂志服务,按照用户定位不同,生活播报分为:美丽生活版(女性)、品质生活版(男性)两个版本供客户订阅,每个客户只能订阅其中一个版本的生活播报。
(1)美丽生活版包括:财富生活、去处活地图、数位生活、房车汇、购物折翻天、美丽全方位、健康生活七个专刊,每天发送一条彩信(2)品质生活版包括:财富生活、去处活地图、数位生活、房车汇、购物折翻天、品质享客、健康生活七个专刊,每天发送一条彩信业务开通范围:全省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品牌客户,客户手机需支持彩信功能。
信息费:3元/月,由中国移动代收。
A、当月首次订购的客户:月初(1日~20日24点)免费72小时、月末(21日0点~月底)免费;B、20日前定制包月业务的客户若当月退订再次定制,不再收取费用;20日后定制包月业务的客户若退订再次定制也不再计费;C、每自然月的月初进行留存包月客户的计费。
二、光明云媒——手机报的新探索光明云媒是光明日报专为高端智能手机和各种平板电脑量身打造的移动新媒体,是光明日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最新产品,是光明日报开发新媒体、新业态的重要成果,是光明日报抢占新兴媒体阵地、扩大中央媒体影响力的重要部署。
1定位都市类高端新媒体,秉承“新媒体、云资讯”的理念,以中青年都市白领为主要受众,力求提供最及时的新闻和最有用的资讯。
光明云媒在研发的过程中,就和终端制造厂商紧密沟通,在不同的移动终端上实现最佳阅读体验的同时,还将在部分主流的移动终端上预装客户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发行推广方式。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媒体的未来【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手机媒体的未来12.1复习笔记一、3G时代发达国家手机媒体的发展1.全球最成熟的日本3G服务(1)日本3G网速非常稳定。
日本3G基站网速可达l4.4Mb/s或20Mb/s,实际用户端能够达到多少尚属未知。
日本的3G用户数量非常庞大,在一个基站内,实际上分给每个用户的带宽资源并不会太多,实际测出的速度在300Kb/s左右。
(2)Android主导日本智能机市场。
(3)日本手机用户极为活跃。
(4)全免费看高清手机电视。
(5)手机支付几乎随处可用。
(6)灾难后运营商紧急服务。
(7)二维码应用广泛。
(8)日本3G服务走不出日本国门。
具体的原因有:①起步过早,3G服务完全日本本土化;②标准制定过于小众,没想过走出日本的全局设计。
日本最成功的I-MODE也只适合日本的土壤;③缺乏统一的0S平台;④日本3G服务赢在细节,输在整体。
2.以Apple 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推动美国手机媒体的发展(1)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以年轻人为主,62%的年轻人拥有智能手机。
(2)Android系统市场占有率领先苹果iOS。
(3)美国手机广告开始起步。
手机广告的优势:①手机广告的成本远低于传统电视广告,好的手机广告可以以较小的制作成本换来更多的关注;②手机广告的受众更加明确,能够更好地实现精准营销,因而营销效果更加明显。
(4)美国手机用户特征:①用户希望手机广告能更有针对性,或者使手机服务费用更加便宜;②手机与社交网站的结合已越来越紧密,尤其是智能手机用户是浏览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5)美国手机应用趋向多样化。
①用手机收发电子邮件;②手机音乐;③专为学生开发的手机;④手机电视;⑤用手机查看实时路况和行车路线;⑥手机定位;⑦移动数据业务迅速攀升;⑧美国手机短信业务现状。
(6)美国的3G。
3G在美国摇摆前进,未来如何发展,需拭目以待。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融合在美国迅速发展,现在网络融合不单表现在接入网上,核心网络的融合也表现出来。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移动增值服务【圣才出品】

第九章移动增值服务9.1复习笔记移动增值业务是移动运营商在移动基本业务(话音业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和市场需求开通的可供用户选择使用的业务。
一、手机游戏1.手机游戏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指可以在手机上进行的游戏。
(2)特点①庞大的潜在用户群;②便携性。
手机游戏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游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③支持网络。
2.国外手机游戏的发展(1)美国市场手机游戏营收持续增长,手机游戏正风靡美国;(2)日本,手机媒体、手机游戏市场领先于欧美国家。
3.中国手机游戏的发展(1)手机游戏产业横跨电信、互联网、计算机、软件、消费电子等领域,在相当多的产业中形成巨大渗透力。
(2)手机游戏作为产业已经形成,3G是手机游戏发展的重要契机。
(3)中国手机市场增长速度保持高增长率。
(4)3G市场推动手机游戏服务商业模式逐渐清晰,产业链分工与合作更趋细化。
4.手机游戏产业链及收费模式(1)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移动运营商、游戏内容开发商、游戏发行商、游戏平台开发商、终端制造商、游戏分销商以及用户。
(2)收费模式①单机下载的收费模式。
通过下载不同游戏收取一定的费用;②联网游戏的收费模式。
包括包月、下载收费等;③游戏本身是免费的,但用户为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游戏体验,需要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支付一定的费用购买商品、用品、增值服务、服装、道具等。
5.手机游戏的用户分析(1)用户分析①从用户角度来看,年轻用户仍是国内手机游戏的主流用户,收入水平不高。
②手机游戏产品的目标用户与手机终端用户存在矛盾。
③网民最喜欢手机游戏的种类,益智类比例最高。
其次依次为动作类、战略类、模拟类、射击类。
④二级城市用户的手机游戏更换的速度最快,中心城市和一级城市的网民更换手机游戏时间相当。
(2)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的积极因素①全国手机用户数量远超过互联网用户数量;②手机产品更新换代,更好地支持手机游戏,用户使用手机游戏更方便。
6.中国手机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手机作为游戏载体本身的不足①屏幕小、颜色和声音支持有限、等待时间长、应用程序受限制等问题;②手机游戏平台不统一,影响手机游戏的互通性和适用性;③网速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手机媒体概论

《手机媒体概论》匡文波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内容简介本书内容新颖,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新闻传播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宏观和,使学生把握手机媒体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其整体的框架;在微观上,能够借助教学使学生对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学的实践业务知识有具体的了解。
全书共分八个章节,具体内容涉及:手机媒体概说、手机短信、纸质媒体与手机媒体的握手、手机电视、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手机媒体的经营策略、负效应和管理等。
目录第一章手机媒体概说第一节手机的诞生与发展第二节手机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第三节i—mode:手机媒体的先行者第四节3g使手机媒体走向成熟第二章手机中的人际传播——手机短信第一节手机短信与人际传播第二节手机短信的传播特点第三章纸质媒体与手机媒体的握手第一节中国手机报的发展第二节手机报案例分析第三节手机出版第四章手机多媒体传播:手机电视第一节手机电视:直观型、交互性的便携媒体第二节手机电视的发展第五章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第一节手机媒体的特征第二节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第三节手机用户研究第四节移动博客第六章手机媒体的经营策略第一节手机广告第二节手机游戏第三节在手机媒体新应用中寻觅商机第七章手机媒体的负效应第一节手机信息传播中的问题分析第二节手机功能多样化引发的侵犯隐私权问题第三节手机病毒第四节手机带来的人身安全——电池爆炸第五节手机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第六节形形色色的手机媒体新难题第八章手机媒体的管理第一节手机媒体管理的特殊性第二节手机实名制参考文献附录1 相关术语解释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手机媒体: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
2.1复习笔记
一、手机媒体的特征
1.手机媒体的优势
(1)高度的移动性与便携性
①手机媒体具有高度的便携性,用它进行信息传播极其方便;
②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
③高度的便携性带来高度的个性化、私隐性与贴身性。
要求手机媒体传播者真正做到分众传播。
(2)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①手机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受众群十分巨大;
②手机媒体具有即时接收和动态传播的特点;
③手机传播的更新速度快,更新成本低;
④手机传播的即时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⑤手机传播还具有“信息接收的异步性”。
(3)互动性
①手机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②手机传播可以为读者和传统媒体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服务,实现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③与网络传播相比,手机传播的出现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特殊地位;
④手机传播强调个人化和人性化,强调用户参与。
(4)受众资源极其丰富
手机媒体拥有数量庞大、类型广泛的受众群。
(5)多媒体传播
①手机的信息处理功能日益强大,多媒体手机逐渐普及,手机电脑化趋势迅速发展;
②3G时代的手机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
手机传播的新闻可以是多媒体的。
(6)手机亦是新闻采访的重要工具
①几乎全民都能拍下突发新闻并将之贴到互联网上;
②拍照手机的问世使手机照片成重要的佐证。
(7)私密性
①对信息服务提供商来说,信息传播可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甚至特定用户来设计,从而提供有吸引力的个性化服务,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②对手机媒体用户而言,其自主地位得到提高,自由选择和发布信息的权限扩大,私密性得到保证。
(8)整合性
①手机媒体能整合多样的传媒形态;
②手机媒体能整合多元的传播主体;
③手机媒体能整合多样的传播方式。
(9)同步或异步传播有机统一
手机媒体可以有效缩短甚至消除异步传播的时间差,实现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的有机统一。
2.手机传播的不足
(1)助长虚假与不良信息传播
不法分子发布虚假信息,败坏社会风气并误导公众,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侵犯个人隐私
手机彩信功能的独特设计,拍下机密的东西或侵犯个人隐私。
(3)信息垃圾泛滥
中国网民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与正常邮件数量相当,垃圾短信也不计其数。
(4)信息安全隐患
病毒代码通过简讯播发,或使手机自动关机、死机,还可使手机自动报警或将机内个人地址簿自动转发等。
(5)屏幕小,且须经常充电
这是手机所固有的技术缺陷。
二、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
1.手机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
(1)互联网模式
细分:
①WAP版
a.WAP是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用户通过使用具备WAP功能的手机上网获取各种信息。
b.手机上网是大势所趋。
c.WAP技术能让手机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为用户带来更大的通信空间。
d.报纸WAP版,使传统报纸媒体进入无线平台,报纸和WAP版互相促动、互相补充。
②日本的I-MODE版。
③3G版。
用户通过手机高速上网,不仅可以阅读文字与简单的图片,且可以流畅地欣赏音频与视频。
3G普及后,WAP版让位给3G版。
(2)短信/彩信模式
国内手机短信与大众媒体的结合方式有:
①无线通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手机用户三者组合。
优点:接收简单快捷、针对性更强。
缺点:无法达到传统媒体信息的广度、深度和多样性。
②手机运营商、短信平台服务商、大众媒体和手机用户的组合。
优点:融合纸媒的书写表现方式和互联网的交互性,移动和即时。
2.发展手机媒体要克服的瓶颈
(1)终端限制
①只有支持彩信的手机用户才能读手机报和浏览互联网;
②屏幕小,传播的信息量有限;
③阅读不如报纸、图书方便与符合人们的习惯。
(2)上网费用相对较高
流量费和高额的增值业务费,制约无线互联网的发展。
(3)内容原创与集成模式
①手机媒体原创内容不多,只是把报纸内容翻版到手机上;
②报纸形式、文章长度、语言习惯不符合手机快速、简洁的传播方式;
③手机阅读未开辟出稳定的市场,媒体内容未足够凸显手机媒体自身特色。
(4)内容提供商赢利模式的迷茫
无论是手机阅读还是手机视频业务,都没有明确自己的赢利模式。
三、手机传播带来的冲击
1.改变现有传播格局
(1)形成新的交流环境
①手机给人类信息传播提供无限想象空间;
②信息传播空间发生变化;
③信息的及时互动或暂时延宕得以自主实现。
(2)媒体生态更加复杂
手机对传统的媒体格局和当前的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①各种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纷纷开展手机媒体业务,无线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将逐渐加剧。
②手机媒体迅速发展可能导致部分传统媒体覆盖面有所缩小,甚至出现被无线互联网边缘化的情况,主流舆论阵地面临新的压力。
(3)传播主体更加多元
个人掌握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多、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提升,个人发布信息、形成舆论、“动员社会”、“穿透”管理的能力也将不断增强,对主流舆论形成冲击。
(4)受众分化更加明显
手机媒体的应用和普及,改变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接收方式,推动分众传播、小众传播深入发展。
2.冲击舆论调控机制
(1)对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的冲击
手机媒体传播形式多样且信息内容庞杂,易将正面宣传的内容淹没,使其难以产生预期的社会效果,对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构成冲击。
(2)冲击信息传播秩序
①流言、谣言扩散,垃圾信息、低俗信息大行其道,扰乱无线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秩序;②手机信息传播舆论化加剧知识鸿沟的扩大趋势。
(3)冲击媒体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