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简要报告

合集下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7.07•【文号】发改基础〔2017〕617号•【施行日期】2017.07.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17〕617号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呈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的请示》(深发改〔2016〕124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为适应深圳市经济社会和重点区域的发展需要,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加强原特区内外联系,发挥轨道交通网络效益,综合考虑城市开发进程、客流需求、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原则同意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建设6号线支线、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共5个项目。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经济、适用、安全的原则,统筹考虑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加强设施、人员配备。

加强与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及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规划审批(核准)项目,项目基本建设方案不得随意变更。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严格按照发改基础〔2015〕49号文件的权限审批项目,审批(核准)权限不得进一步下放或转移,审批(核准)前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评估,建立公示和信息公开制度。

项目批复文件抄报我委,并按要求及时报送项目建设进展等情况。

四、结合城际铁路及车站建设,做好与对外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换乘设施工程力争一次建成,不能一次建设成的,应做好充分预留。

重要的地铁换乘枢纽应尽可能实现不同线路间同台换乘,不能同台换乘的,通过建设或改造配套换乘设施实现便捷立体换乘。

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简要报告

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简要报告
2.发展目标及策略
2.1发展目标
深圳市的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为:构筑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客运交通体系;远期公交在机动化出行中的分担率达到80%,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分担率达到50-60%。根据深圳市城市及交通发展的内在要求,轨道交通发展具体目标为:
(1)提高与内地联系的便捷性,扩大深港双城经济腹地。
(5)建设城市主发展带尤其是核心区局域线,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交通结构,引导城市土地开发。
(6)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向轨道倾斜,控制与引导小汽车的使用;协调轨道与其它方式的关系,完善常规公交、小汽车、自行车等方式的接驳换乘系统;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提高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能和运输效率。
9号线(特区北半环局域线):联系火车站西广场、大剧院、园岭、梅林、景田、香蜜湖、车公庙等片区;起点罗湖火车站,终点福田上沙,全长约17.8公里,设站17座。
12号线(龙岗局域线):联系龙岗体育新城、龙岗中心城、坪山、坑梓等片区,并衔接深圳火车东站;起点大运新城,终点坑梓新桥,全长约36.4公里,设站24座。
10号线(西部干线):联系蛇口、南山、宝安老中心区、福永、沙井、松岗等片区,并接驳机场;起点海上世界,终点松岗中心,全长约42.2公里,设站28座。
(3)局域线
局域线主要布设在中心城区内部和外围组团之间及其内部,在上层次线路基础上,增加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并与上层次线路形成多个换乘枢纽,最终使主城区及各个外围城区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西部深港城际线:由西部组团快线在前海预留向南延伸至香港的条件。
图3-5 轨道交通城际线网区域布局示意图
(5)总体构架及方案
根据各功能层次线路的布局结构,整合后形成总体网络结构。深圳市轨道网络总体构架呈现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扇形辐射的总体形态,网络无环形线路,但设置半环线,以加强外围城区及放射状轨道线路之间的联系,促进各次级城市节点和对外交通枢纽的发展。

深圳地铁规划

深圳地铁规划

深圳地铁规划深圳是中国的一座现代化城市,交通便利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随着城市不断扩大和人口不断增加,深圳地铁规划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

目前,深圳地铁已发展为有轨电车和地铁相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深圳地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4年,首条地铁线路——罗宝线开始运营,这条线路连接了罗湖和宝安两个主要商业中心,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

此后,深圳地铁不断进行规划和扩建,目前已开通了8条地铁线路,总里程超过300公里。

其中,5条是地铁线路,3条是有轨电车线路。

这些地铁线路覆盖了深圳的主要商业、住宅和旅游区域,方便了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深圳地铁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形成“九纵八横”骨干线网和“多点支撑、多层次、多模式”服务体系。

九纵八横是指在城市主要交通走廊上打造的地铁干线,包括罗宝线、蛇口线、龙华线、龙岗线、环中线、长岭陂线、机场线、西丽线和二号线。

这些线路连接了深圳各个重要的商业区、市中心和新兴区域,方便了市民的通勤和出行。

除了九纵八横,深圳地铁规划还包括了多条支线和环线,以便连接各个区域。

支线连接了主干线和新兴区域,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

环线则是围绕城市中心区域建设的一条环形路线,将各个区域连通起来,方便了城市内部的交通流动。

深圳地铁规划也注重发展多模式交通体系。

除了地铁和有轨电车之外,深圳还计划建设轻轨、有轨电车和长途客运站等交通设施。

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距离和需求的出行方式,为市民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交通选择。

通过深圳地铁规划的实施,深圳的交通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市民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深圳地铁规划的未来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扩大地铁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线路的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深圳地铁规划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项目,它为深圳的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随着深圳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深圳地铁规划还会进一步完善和扩展,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深圳市规划轨道交通规划(2000-2010)

深圳市规划轨道交通规划(2000-2010)

深圳市规划轨道交通规划(2000-2010)1 引言1.1 背景深圳市前二十年的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发展,始终将城市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导,持续高投入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今后,深圳市为了实现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花园式、园林式和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必须建设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于1999年8月正式委托开展本规划,目的是为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确定重要的发展蓝图,并促进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土地利用和开发的结合。

1.2 项目编制过程本项目于1999年8月初正式开展。

研究工作分初期、中期、终期三个阶段进行。

项目初期主要进行资料收集、建立模型、轨道网初步方案和地铁一期工程中转站研究工作,完成相应工作报告,并召开多次价值工程会征求意见和建议。

2000年4月通过初期成果汇报。

中期主要进行轨道网络规划工作,2000年9月通过中期成果汇报,即初步通过轨道网络规划方案。

终期主要进行轨道网络规划方案的深化、调整以及最终报告编写等工作。

11月由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和地铁公司共同主持,邀请部分国内轨道与交通规划专家对中期成果进行研讨。

项目组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进一步征求各区政府、地铁公司、国土分局等有关单位意见,深化轨道网规划方案、落实轨道车场用地。

2001年2月完成最终报告送审稿,3月通过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初审后送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审阅。

2001年4月初,项目成果在设计大厦一楼城市规划展示厅进行了为期二周的公开展示。

4月中旬,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邀请了香港、上海、广州、杭州及本地的10位专家及各区政府、地铁公司等有关单位的代表,对成果进行评审。

专家评审意见认为规划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论证合理、内容详实,成果达到了国际通用水准、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评审会和公开展示后,项目组根据专家、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及公开展示意见建议,对规划作进一步的完善,在向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汇报后,编制最终报告并进行提交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批的准备。

深圳地铁5期规划

深圳地铁5期规划

深圳地铁5期规划深圳地铁5期规划是指深圳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行的地铁建设规划。

随着深圳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成为了交通运输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将对深圳地铁5期规划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深圳地铁5期规划将在原有的地铁线路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改善。

计划中涉及了多条新的地铁线路,包括5号线、9号线、14号线、20号线等。

这些新线路将覆盖到深圳市的各个区域,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选择。

其次,5期规划还将对现有地铁线路进行改进和优化。

目前,深圳地铁的线路密度相对较低,运营效率有待提高。

所以在新规划中,将会对现有地铁站点进行扩建,增加站点数量和换乘设施,减少乘客换乘时间和拥挤状况。

同时,优化线路的运行计划,提高列车的发车频率,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此外,5期规划还将加强与其他交通运输工具的衔接。

深圳地铁与公交、轨道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一直是一个难点,而本次规划将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建设新的换乘站点和交通枢纽,提供更加便捷的接驳服务,方便乘客之间的旅行转换。

最后,深圳地铁5期规划还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会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地铁线路将与城市的绿化景观进行结合,打造更加宜人舒适的乘坐环境。

总的来说,深圳地铁5期规划是深圳市政府为了提高城市交通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

通过增加地铁线路数量、优化线路运行和提高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将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同时,规划中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深圳的地铁系统将更加完善,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深圳轨道交通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方案

深圳轨道交通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方案

关于“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及轨道近期建设规划方案”公众展示的公告深规告[2007]019号为贯彻落实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促进我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民生净福利水平,深圳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同时与发改局共同组织编制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20)》。

规划提出了全市远期轨道交通线网方案以及近期建设方案。

根据相关规定,深圳市规划局定于2007年7月10日至2007年8月10日,公开展示《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及轨道近期建设规划方案》,公告如下:本次展示分为集中展示和网上展示两种方式。

集中展示地点:1、福田区红荔西路8009号规划大厦一楼规划展厅2、福田区振华路8号设计大厦一楼规划展厅3、南山区深南大道11008号规划局宝安分局一楼展厅4、龙岗区中心城龙翔大道建设大厦规划局龙岗分局一楼展厅网上展示地址:可登陆深圳市规划局网站对展示内容进行浏览。

网址:展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提出意见或建议。

提出意见或建议,应填写“公众意见征询表”。

在展示地点及展示网站均有公众意见征询表,供市民领取或下载。

填完后可直接送交展厅值班人员或意见收集箱,也可寄往本市红荔西路8009号规划大厦603交通市政处(邮编518034),并注明“轨道交通公示意见”字样;或直接在网站上填写并提交。

截止日期为2007年8月10日(如邮寄,以邮戳为准)。

热忱欢迎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展,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特此公告。

深圳市规划局二OO七年七月十日第一部分:轨道交通线网功能层次划分依照所承担的功能及线路技术标准的不同,可将轨道线路分为下列四个层次:(一)珠三角城际线联系深圳市与周边城市及沿线城镇,以长距离的跨市出行服务为主。

站距3公里以上,最高速度一般为120~140公里/小时。

城际线将加强深圳市与珠三角其它地区的联系,强化深圳区域中心地位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促进深港协调发展。

深圳大“爆发”!深圳地铁2035规划出炉!32条线路13条对接莞惠!

深圳大“爆发”!深圳地铁2035规划出炉!32条线路13条对接莞惠!

深圳大“爆发”!深圳地铁2035规划出炉!32条线路13条对接莞惠!话不多说,先附上2035深圳轨道交通一览表:据规划显示,到2035年深圳全市城市轨道共32条,其中市域快线8条,总长425.9公里,普速线路24条,总长839.1公里。

与东莞将有10条线路衔接,与惠州共3条线路衔接。

同时,在深圳地区规划了7条城际线路,形成约278.4公里的城际线网,形成了城际线、市域快线、普速线路三层次的轨道线网体系。

本次规划范围虽是深圳市行政区范围,但研究范围拓展到了香港、广州、东莞、惠州、珠海、中山和深汕合作区等地。

规划还提出,要不断强化与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特别是深汕合作区的辐射带动力。

1在现有5条快线基础上再增3条快线△新增及调整快线一览在既有6号线及支线、11号线、13号线、14号线、18号线5条市域快线的基础上,新增3条中心区对外放射的市域快线。

2西部轨道线网方案△西部轨交网规划规划结合新增市域快线20号线(西向、东西)和21号线(东北向)的总体布局。

在普线布局上,对外增加28号线(西部)、29号线(北部)、27号线(东北部)、24号线(东部),并在西部外围地区增加26号线和30号线2条线路串联线网,同时为了支持大铲湾片区开发,加强大铲湾与前海和宝安中心区的联系,规划9号线西延至宝安中心区。

3中部轨道线网方案△中部轨交网规划4东部轨道线网方案△东部轨交网规划5港深莞惠衔接方案△深莞惠轨交衔接方案建议一览与东莞衔接方案:深圳与东莞共10条线路衔接,其中6号线支线、10号线东延、11号线和20号线深莞衔接方案已经多次协商确定,本次规划提出了其他6条线路衔接方案。

与惠州衔接方案:深圳与惠州共3条线路衔接,其中14号线贯通运营至惠城南、与惠州1号线换乘,16号线延至惠州与惠州1号线采用单点换乘衔接,19号线与惠州1号线及6号线采用多点换乘衔接。

△深莞惠衔接路线建议与香港衔接方案:深圳与香港现有2条国家铁路(广深铁路、广深港客专)贯通运营,规划港深西部快轨连接深港两地贯通运营,深圳一线口岸(深圳侧)除沙头角口岸外,其余口岸全部规划轨道衔接。

深圳地铁未来规划以及资料

深圳地铁未来规划以及资料

未来规划线路深圳地铁 6 号线6 号线连接龙华街道新城、石岩、光明、公明、松岗等片区,并通过龙华线换乘至福田中心区,为联系核心城区与中部综合组团、西部高新组团的城市组团快线,预计2011年开工,2014年通车。

深圳地铁7 号线7 号线连接东晓、翠竹、笋岗、华强北、福田南、车公庙、龙珠、西丽等片区,是联系特区内主要居住区与就业区的局域线,预计2010年开工,2013年通车。

深圳地铁8 号线8 号线联系罗湖中心区与莲塘、沙头角、盐田港、大梅沙、小梅沙等片区,提供中心城区与盐田区组团之间的快捷交通服务,预计2012 年开工,2016 年开通。

深圳地铁9 号线9 号线联系罗湖火车站、红岭、八卦岭、梅林、景田、车公庙等片区,是联系特区内主要居住区与就业区的局域线,预计2010年10月开工,2014年通车。

深圳地铁10 号线10 号线连接蛇口、南油、新安、西乡、固戍、福永、沙井、松岗等地区,是西部滨海地区的又一条轨道干线,预计2013年开工,2016年通车。

深圳地铁11 号线11 号线连接福田中心区、南山、前海、机场、福永、沙井、松岗等片区,是城市核心区与西部滨海地区的组团快线,同时兼有机场快线的功能,预计2011年9月12日开工,2014年通车。

深圳地铁12 号线12 号线连接体育新城、龙岗中心城、东部新城等片区,并衔接厦深铁路龙岗站和东部快线14 号线,是龙岗区内各片区间联系的局域线,预计2013年开工,2016年通车。

深圳地铁 5 号线1. 前海湾站前海湾站位于前海片区,规划晨文路和在建地铁罗宝线西侧地块内,呈南北向布置。

车站主体部分长252m,车站标准段总宽21.3m。

2. 临海站临海站位于宝安中心区甲岸路和滨水沿岸临海路(规划)丁字路口北侧,和临海路呈斜交,其东端头距新深圳河西侧河堤约140 m。

基本呈东西向布置。

本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全长206m,标准段总宽19.1m,总建筑面积11553m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简要报告1.项目概述2001年底编制完成的《深圳市综合交通与轨道交通规划》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为依据,提出了由15条线路组成,总长为365.2公里的深圳市远景轨道交通线网方案。

在此基础上,2003年编制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0年)》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的评估,作为二期工程建设的规划依据。

目前深圳市地铁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

二期工程中1号线续建工程、2号线、3号线、4号线续建工程已经开工建设,5号线、2号线东延段、3号线西延正在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

二期工程线路将于2011年7月大运会召开前全部建成通车,届时,深圳市将形成约178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网络。

深圳市总体规划修编、国家铁路深圳地区布局规划及珠三角城际轨道的规划建设,使深圳市轨道网相关规划背景发生了变化。

首先,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城市群、都市圈成为城市空间发展趋势,需要在更高层面考虑轨道交通在区域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中长距离运输中的优势,增强城市集聚和扩散能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南北贯通、西联东拓的发展战略;其次,特区内外二元化严重,城市面临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为有效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需要积极发挥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发展的引导作用,以“TOD”理念带动土地的集约化开发,支持网状组团式空间结构的形成,以轨道交通支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再次,城市交通需求结构及形态变化较大,拥挤区域迅速扩大,城市核心区及组团部分道路拥堵严重,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需要采用大运量交通方式,建立以轨道为核心的高水平的公共交通体系;最后,以轨道交通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运输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为适应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趋势,推动城市布局结构的调整,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促进特区内外的一体化进程,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客运交通体系,拓展轨道交通规划的广度与深度,深入研究深圳轨道交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战略性的问题,构筑科学合理、前瞻性的轨道交通发展方案,开展本次《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

2.发展目标及策略2.1发展目标深圳市的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为:构筑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客运交通体系;远期公交在机动化出行中的分担率达到80%,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分担率达到50-60%。

根据深圳市城市及交通发展的内在要求,轨道交通发展具体目标为:(1)提高与内地联系的便捷性,扩大深港双城经济腹地。

(2)加强与珠三角其它地区的联系,强化深圳区域中心地位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促进东岸都市圈的形成。

(3)促进深港协调发展。

(4)引导组团式空间结构的形成。

(5)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及城市更新。

(6)形成以轨道为核心的一体化客运交通体系,提高交通运营效率。

2.2发展策略针对深圳市轨道交通具体的发展目标,提出的相应策略为:(1)推进国家铁路尤其是客运专线建设,达到“一日来回、朝发夕至、夕发朝至”。

(2)加快城际轨道建设,实现与珠三角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

(3)构筑在口岸对接的深港轨道体系,形成深港同城化通勤圈。

(4)建设联系重点发展区、主要交通枢纽与核心区的轨道骨干线路,保证外围组团至核心区50分钟内通达、对外交通枢纽与核心区30分钟内通达。

(5)建设城市主发展带尤其是核心区局域线,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交通结构,引导城市土地开发。

(6)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向轨道倾斜,控制与引导小汽车的使用;协调轨道与其它方式的关系,完善常规公交、小汽车、自行车等方式的接驳换乘系统;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提高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能和运输效率。

3.轨道线网规划方案3.1 规划前提规划基础年2005年,近期2020年,与正在编制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相对应;远期2030年,与《深圳市2030发展策略》相对应。

2006年深圳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684.39亿元,根据相关规划成果,深圳市2030年全市常住人口1300万人,就业岗位845万个,小汽车拥有量130万辆,机动化出行总量2800万人次/日。

3.2线网功能层次划分按照所服务的区域类型及客流性质,深圳市境内轨道线路分为以下四个功能层次:(1)城市组团快线联系城市核心区与外围组团,或联络多个外围组团,以长距离出行客流为主;车站分布内稀外密,站距约2~3公里;以1小时运营目标定旅行速度,并考虑与小汽车交通的竞争,速度目标值一般在100~120km/h。

(2)城市干线联系城市主要聚集节点及沿线片区,以中短距离出行客流为主,站距一般为1~2公里,速度目标值一般在80~100km/h,旅行速度一般不低于35km/h。

(3)城市局域线联系相邻组团或组团内部各片区,是城市干线的补充线路,速度目标值一般为80km/h。

(4)珠三角城际线以满足城市间的联系为主,沿线可设多个车站,可看作城市轨道快线的外延,线路运营组织可考虑与快线对接换乘,也可考虑贯通运营。

速度目标值一般为120~140km/h,平均站间距在3km以上。

3.3网络构架及规划方案(1)城市组团快线城市长距离客运需求走廊呈现“三放射+二半环”的特征,城市组团快线构架与之呼应,为由核心区向外围三大城区纵向辐射、外围城区之间横向联系的格局,并连接龙华新客站、深圳机场等重要对外交通枢纽。

图3-1 城市组团快线布局架构图按照组团快线构架,规划4条线路,长约185.7公里,设站68座,分别为:6号线(中部组团快线):提供中部公明、光明、石岩、龙华等外围地区与核心区间的快速联系;起点松岗中心,终点设于龙华火车站,并通过广深港客运专线或4号线换乘至核心区,全长约37.2公里,设站19座。

11号线(西部组团快线):提供西部滨海地区松岗、沙井、福永、前海等外围地区与核心区间的快速联系,同时兼作机场快线;起点福田中心区,终点松岗中心,全长约49.7公里,设站11座。

13号线(外环组团快线):提供沙井、光明、观澜、平湖、横岗等地区间的快速联系;起点沙井海上田园,终点横岗塘坑,全长48.1公里,设站25座。

14号线(东部组团快线):提供东部坑梓、坪山、龙岗、横岗、布吉等外围地区与核心区的快速联系;起点福田中心区,终点坑梓沙田,全长50.7公里,设站13座。

(2)城市干线城市干线覆盖城市主要节点及其沿线主要交通发生吸引点(主要居住、就业中心、交通枢纽等),提高可达性,改善出行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形态。

城市干线的整体构架为“一主轴、三辐射、一半环”的格局。

图3-2 城市干线布局架构按照城市干线构架,规划6条线路,长约238.4公里,设站171座,分别为:1号线:联系罗湖-上步、福田中心区、南山、前海-宝安、深圳机场及其沿线片区;起点罗湖火车站,终点深圳机场北,全长44.1公里,设站32座。

2号线:联系罗湖-上步、华强北、福田中心区、景田、香蜜湖、华侨城、科技园、南山商业文化中心、蛇口等片区;线路起点蛇口赤湾,终点罗湖新秀,全长约35.7公里,设站29座。

3号线:(东部干线):联系福田中心区、罗湖、布吉、横岗、龙岗、坪地等片区;起点福田保税区,终点坪地中心,全长49.2公里,设站36座。

4号线(中部干线):联系皇岗、福田中心区、龙华拓展区、龙华、观澜等片区,并接驳皇岗口岸、龙华新客站;起点福田口岸,终点观澜新澜,全长27.2公里,设站21座。

5号线(半环干线):提供前海枢纽、龙华火车站、布吉火车站之间的联系,同时联系沿线的宝安、南山西丽、龙华拓展区、坂田、布吉、布心、罗湖蔡屋围等片区;起点前海湾,终点黄贝岭,全长40.0公里,设站26座。

10号线(西部干线):联系蛇口、南山、宝安老中心区、福永、沙井、松岗等片区,并接驳机场;起点海上世界,终点松岗中心,全长约42.2公里,设站28座。

(3)局域线局域线主要布设在中心城区内部和外围组团之间及其内部,在上层次线路基础上,增加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并与上层次线路形成多个换乘枢纽,最终使主城区及各个外围城区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图3-3 城市局域线布局架构图按照局域线构架,规划6条线路,长约161.2公里,设站116座,分别为:7号线(特区南半环局域线):联系布心、田贝、笋岗、华强北、福田南、车公庙、龙珠、西丽等片区;起点罗湖太安,终点西丽动物园,全长约28.9公里,设站23座。

8号线(罗湖-盐田局域线):联系人民南、深南东、莲塘、沙头角、盐田港、大小梅沙等片区;起点罗湖国贸,终点小梅沙,全长约25.9公里,设站12座。

9号线(特区北半环局域线):联系火车站西广场、大剧院、园岭、梅林、景田、香蜜湖、车公庙等片区;起点罗湖火车站,终点福田上沙,全长约17.8公里,设站17座。

12号线(龙岗局域线):联系龙岗体育新城、龙岗中心城、坪山、坑梓等片区,并衔接深圳火车东站;起点大运新城,终点坑梓新桥,全长约36.4公里,设站24座。

15号线(南山-石岩局域线):联系南油、南山商业中心、科技园、西丽、白芒检查站、石岩等片区;起点南山前海路,终点石岩田心,全长24.7公里,设站16座;线路预留远景西延接5号线的条件。

16号线(中部局域线):联系益田、皇岗、岗厦、莲花北、梅林检查站、坂田工业区、华南工业城、平湖等片区;起点益田村,终点平湖大望,全长27.5公里,设站24座;线路预留南部至深港边界河套地区的远景支线,以及北部延伸至东莞凤岗的条件。

(4)珠三角城际线珠三角城际线用以强化深圳区域服务中心的地位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促进东岸都市圈的形成、促进深港协调发展为目标。

规划深圳地区城际线网形成以深圳福田-罗湖为核心的“手掌”型放射式格局。

图3-4 城际线区域架构示意图根据珠三角城际线构架,除现有的广深线及正在实施的广深港客运专线外,规划4条线路。

另外,深圳至江门的跨珠江城际线借用厦深铁路西延线实现其功能。

穗莞深城际线:由西部组团快线在在松岗预留向西北延伸与穗莞深城际线(亦可能是东莞市域轨道快线R2线南段)衔接的条件,时机成熟时松岗以南段可与其共轨运营。

深莞城际线:由中部组团快线在光明预留向北延伸与东莞市域轨道快线R1线南段衔接的条件,时机成熟时光明以南段可与其共轨运营。

深惠城际线:由东部组团快线在坑梓预留向东延伸,与惠州市轨道线路衔接的条件,时机成熟时可与其共轨运营。

西部深港城际线:由西部组团快线在前海预留向南延伸至香港的条件。

图3-5 轨道交通城际线网区域布局示意图(5)总体构架及方案根据各功能层次线路的布局结构,整合后形成总体网络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