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地区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包囊线虫病防治效果试验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包囊线虫病防治效果试验作者:安翠娟林开创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第3期安翠娟林开创小麦孢囊线虫病是由禾谷孢囊线虫引起的一种土传线虫病害,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010年,许昌市首次发现菲利普孢囊线虫,后来又陆续在禹州市、延津县、洛阳市、博爱县、商丘市发现该线虫,严重威胁着河南省小麦的安全生产。
据调查,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在孟州市危害逐年加重,防治难度大,防治成本高。
因此,筛选出对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效较好且对小麦具有积极影响的药剂十分必要。
笔者分析了4种药剂对小麦生物学特性、产量及防效的影响,旨在为孟州市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的药剂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试验地点设在孟州市城伯镇岳师村,试验地多年种植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严重。
试验田于10月12日播种,播种量11.5?kg/667?m2,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力水平、管理方式等同一般大田,符合农业生产实际。
供试药剂有75%噻唑膦乳油(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3.4%甲维盐悬浮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5%阿维菌素微乳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线虫克星(有效活菌数≥5亿/g)(鹤壁市人元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方法1.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5个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法,每个小区面积为667?m2,试验地四周留保护行。
2.小麦生长情况的调查方法。
于小麦分蘖前,调查基本苗数,采用单位行长调查法,在各处理区选取有代表性的点若干个,每点量1?m双行,两端插棍,并数行内苗数,然后算出平均每米的苗数,在每个处理区量取n行的宽度,用n行宽度除以n-1,算出平均行距,利用下面公式算出基本苗数。
每小区随机取样5株,将植株连根挖出,尽量保持根系的完整,将取来的样品根系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晾干,分别调查分蘖数、次生根数。
3.小麦产量调查方法。
理论产量:在小麦收获时,调查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每处理采取5点取样法,调查亩穗数;每处理5点取样,每点20株,共取100个穗,调查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并根据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计算理论产量。
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小麦胞囊线虫病是近年来我国小麦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对小麦生长极为不利。
该病的发生一般可使小麦减产20%--30%,发病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70%,甚至绝收。
一、发病条件:该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肥水和小麦品种等都有关系。
在小麦苗期,若遇天气凉爽而土壤湿润,土壤空隙内充满了水分,使幼虫能够尽快孵化并向植物根部移动,就会造成对小麦的严重危害;土壤平均含水量在8%--14%之间,有利于发病,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线虫的发育;一般在砂壤土或砂土中该线虫群体大,危害严重,粘土中危害较轻;土壤水肥条件好的地块,小麦生长健壮,危害较轻;土壤肥水状况差的地块,危害较重。
二、发病症状小麦在苗期、返青拔节期和灌浆期均可发病表现出明显状况。
苗期发病,地上部植株矮化,叶片发黄,麦苗瘦弱,似缺肥缺水状。
小麦根部出现大量根结;返青拔节期发病,病株生长势弱,明显矮于健株,病苗在田间分布不均匀,常成片发生。
根部有大量根结,生长不良;灌浆期发病,小麦群体常出现绿中加黄,高矮相间的山丘状。
根部可见大量线虫白色胞囊。
成穗少,穗小粒少,产量低。
三、防治措施目前,该病发生后没有特效药剂,主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①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或新选育的小麦品种中没有高抗品种,但太空6号、温麦4号、偃4110、豫优1号和新麦11等品种具有一定抗性,各地可选择性推广。
②合理轮作:通过与非寄主植物(如豆科植物大豆、豌豆、三叶草和苜蓿等)和不适合的寄主植物(玉米等)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小麦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与水稻、棉花、油菜连作2年后种植小麦,或与胡萝卜、绿豆轮作3年以上,可有效防治小麦胞囊线虫病。
③适当早播:土壤温度对小麦胞囊线虫的生活史及其对寄主植物的危害性存在很大的影响,低温可以减少病害损失。
小麦适期早播,在大量2龄幼虫孵化时,小麦根系已经发育良好,抗侵染能力增强,发病可减轻。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新病害,近年为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小麦安全生产。
本文介绍一下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供朋友们参考。
一、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病症状
受害小麦出苗后一个月即可出现症状,但在越冬返青后才表现明显。
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随后整叶颜色变淡变褐,干枯;病苗长势弱,分蘖明显减少,部分植株矮化,穗小,籽粒不饱满,类似缺肥状,但追肥不见效果。
病情严重时会成片枯死,根部可以看到许多瘤状的根结,根结上再长须根,须根上再形成根结,使得根系纷乱、扭曲,成团。
根表面可见针头大小的白色孢囊,后期变为褐色。
根结和孢囊是
鉴别该病的主要依据。
二、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病条件
利于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病条件有三个:
1、气候干旱少雨孢囊线虫发病严重。
2、早春干旱寒冷:对孢囊线虫的孵化有利。
3、气候变暖和土壤质地条件有利于发病。
三、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技术
1、尽可能轮作非寄主植物,如大豆、绿豆、豌豆、油菜、谷子、三叶草、苜蓿、胡萝卜或玉米。
2、要选育、利用抗耐病品种。
耐病品种包括济麦22、石麦 8、石新 73
3、中麦9、邯 3475等,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3、精细整地、合理施肥,包括增施有机肥,改善根部小麦的生长环境,提高腐殖质含量,培养有益生物和提高植株抗耐病能力,可大大减缓小麦孢囊线虫造成的危害。
4、进行化学除治。
返青期是除治小麦孢囊线虫的关键时期。
先将5%克线丹或阿维菌素颗粒剂与少量细干土混匀,撒播于小区,用特制耙具进行沟施混匀,然后覆土压实,最后浇水助渗。
小麦胞囊线虫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调查

小麦胞囊线虫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调查
吕岩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小麦胞囊线虫病(Cereal Cyst Nematode,CCN)是由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引起的一种国际性的小麦土传病害。
1874年在德国首次报道,现已在30多个小麦生产国发生,并造成很大危害。
许昌市于2003年11月在禹州市火龙镇马寨村首次发现该病害以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重。
2007年10月下旬以来,该病在局部地区危害更为严重,
【总页数】1页(P20)
【作者】吕岩
【作者单位】许昌市植保植检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2013年小麦后期倒伏对产量影响调查报告 [J], 徐民;张祥海;毕景浩
2.不同密度的节节麦危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调查研究 [J], 卢红林
3.2013年小麦后期倒伏对产量影响调查报告 [J], 徐民;张祥海;毕景浩;
4.连年旋耕对旱地小麦产量影响的生产调查报告 [J], 蒋春涛;周小辉
5.土壤质地组分及含水量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发生的影响 [J], 杨卫星;袁虹霞;邢小萍;王振跃;李洪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小麦病虫害的防治现状及对策

浅谈小麦病虫害的防治现状及对策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在其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
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会影响产量,还会影响小麦的品质和口感。
因此,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病害包括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叶枯病、小麦白粉病等;虫害包括小麦蚜虫、小麦斜纹夜蛾、小麦蓟马等。
这些病虫害都会给小麦的生长带来极大的困扰。
针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目前主要采取的是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领域。
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农药等化学物质来杀灭病虫害。
由于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存在一定的污染和安全隐患,因此,近年来生物防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生物、植物制剂、微生物等来进行防治,具有环境友好、副作用小、效果持久等优点。
针对小麦病害,当前采用的主要是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例如,使用杀菌剂防治小麦条锈病等病害,还可以通过培育抗病品种等方式来减少病害发生。
在生物防治方面,常见的措施包括利用无花果、虫草等植物来防治小麦病害,还可以使用寄生性真菌等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
总的来说,小麦病虫害的防治现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还不够广泛。
因此,未来的发展需要在研究更为环保的防治方法,培养更多的抗病抗虫品种等方面下功夫,以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和生产。
豫东小麦持续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与对策

麦 , 均 产量 5 78 g总产达 5 . 亩 0 .k , 52亿 , 产 、 单 总产 实
一
是 重 无 机 轻 有机 。多数 农 民 只注 重 化 肥 的 施
现 八 连增 , 产 远 高于 全 国平 均水 平 , 单 在黄 淮麦 区也 用 , 忽 视有 机 肥 的施 用 ; 是 养 分 配 比失 调 , 视 氮 而 二 重 是 名 列前 茅 , 总产 约 占全 国小麦 产 量 的 1 4 巩 固和 肥 , / , 2 轻视 磷 钾肥 , 忽视 微 肥 ; 三是 施 肥 “ 炮 轰 ” 不 知 一 ,
应 每 5 O 4 种 , 周麦 l 、 麦 1 、 抗 5 、 麦 2 如 8周 6矮 8周 2等 ; 茬 宜 麦 田 , 务 必 在 越 冬 前 , 亩用 1%多 效 唑 3 ~ 0g 晚 选 用 高产 、稳 产性 能 好 、适 宜 晚 播 早 熟 的 弱春 性 品 进行 均 匀 喷雾 .或 在 晴暖 天气 采 取 机械 镇 压 和 深 中
耕 作 和 气候 条 件 变 化 、机 收 跨 区作业 和跨 区调 232 改 “ 氮轻 磷 钾 ” 氮 、 、 、 合 理 配 比 .. 重 为 磷 钾 微
种 等 导 致 纹 枯 病 、 蚀 病 、 腐 病 、 囊 线 虫 病 等 根 氮 、 、 、 合 理 配 比 , 小 麦持 续 高 产 的关 键 技术 全 根 胞 磷 钾 微 是
源 , 染 环境 。 污 18 种 植 规 模 小 。 益 差 . 效 233 改 “ 肥 一 炮 轰 ” “ 肥 后 移 ” 部 分 农 民 图 . . 氮 为 氮
省 事 , 麦施 肥 “ 炮 轰 ” 不 再 进 行 追 肥 , 小 麦 生 小 一 , 而
小麦不同生育期常见病虫害发生的危害及预防治理措施

小麦不同生育期常见病虫害发生的危害及预防治理措施摘要农作物种类极多,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而小麦则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主要的粮食种类,因此,小麦的种植成果好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民的生产生活。
小麦的种植范围分布的很广泛,也是许多农民赖以生活的重要保障。
如何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质量进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推动农业向着现代化快速发展,如何有效的防治小麦病虫害就显得尤为重要。
推动小麦高产培植技术、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在其种植范围内的推广,以确保小麦产量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危害防治措施1.小麦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病虫害,它们会严重影响到小麦成熟后的产量以及作物的质量。
其中最常见的小麦病害有纹枯病、赤霉病、锈病;主要虫害有小麦红蜘蛛等,在对其进行治理时,应该深入分析小麦病虫害的主要的病症表现以及危害,从而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快捷有效的治理。
1.1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也称之为小麦立枯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分布在各个小麦生产地区。
患病后的小麦会出现麦芽腐烂,麦穗枯萎倒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小麦整株死亡。
纹枯病对于小麦根茎的危害巨大,一旦在种植过程中氮肥施入过多,将会大大增加小麦患纹枯病的可能性,因在种植施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握好肥料的用量,避免出现施肥过多的情况。
要想积极有效的防治小麦纹枯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小麦播种前可以对其种子进行化学药剂处理,可以选用12.5%浓度的硅噻菌胺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以及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其次种植时要对小麦田间的积水进行及时的排放、处理,保证小麦种植环境的湿度一直保持在一个科学的范围,播种时还要注意播种的密度,过密或过稀都会影响小麦的通风照明条件,不利于小麦的成长;最后,在小麦分株栽培阶段,如果发现植株患病率在5%左右时,应该及时采用药物喷洒,可以在十二月中旬选择40%的氧化乐果、12.5%的烯唑醇兑水进行药物喷洒,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小麦纹枯病。
小麦线虫病

了解小麦孢囊线虫病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作者:cjsysg 时间:2010-03-15了解小麦孢囊线虫病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虫病对小麦危害很大,一般可使小麦减产20%~30%,发病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70%,甚至绝收。
建议农民朋友高度重视该病,发现病情后及时展开防治。
期的主要症状是,地上部分植株矮化,叶片发黄,长势较弱,分蘖明显减少或不分蘖,类似缺肥状;地下部分根系有多而短的分叉,严重时丝结成团。
麦下向上发展,叶片逐渐干枯,最后整株死亡。
发病较轻的田块,可每亩用5%神农丹2公斤或10%灭线磷颗粒剂3公斤拌细土20~30公斤,顺垄沟撒施,施后及时浇水。
也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灌灌根。
对当前发病特别严重的田块,可及早改种春红薯、春玉米、春花生等。
小麦线虫病添加时间:2006-03-01 09:29:33 编辑:尹宝重浏览次数:491中文别名:(小麦粒线虫)粒瘿线虫病、马蔺子、胡椒子、变麦、铁乌麦、麦疯子拉丁学名:小麦粒线虫Anguina tritici (Steinb。
)Filip .et Stekn .异名Tylenchustritici Goodey.小麦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为害症状:(1)小麦粒线虫:苗期至成熟期均可表现症状,而以在麦穗上形成虫瘿最为典型。
受害幼苗叶片皱缩、扭曲,叶色微黄而肥嫩,叶尖常被裹在叶鞘内,新叶有时畸形发展。
严重的萎缩枯死。
在抽穗前,病株叶鞘松弛,茎、节膨大而弯曲,叶片上偶尔发生有微小的圆形突起一虫瘿。
孕穗期以后,病株矮小,茎秆肥大,节间缩短,受害重的不能抽穗,有的能抽穗但不结实而变为虫瘿。
有时一花裂为多个小虫瘿。
有时是半病半健,病穗较健穗短,色泽深绿,虫瘿比健粒短而圆,使颖壳向外开张,露出瘿粒。
虫瘿顶部有钩状物,侧边有沟,初为油绿色,后变黄褐至暗褐色,老熟虫瘿有较硬外壳,内含白色棉絮状线虫,瘿粒外形与腥黑穗病粒相同,但黑穗病粒外膜易碎,内为黑粉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豫东地区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作者:刘为慧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13期
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局刘为慧
小麦胞囊线虫又称禾谷胞囊线虫、燕麦胞囊线虫等,属胞囊线虫属,是为害小麦和禾谷类
作物的主要病害。
自2006年以来,该病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逐年加重,据调查,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5%~25%,严重地块减产可达70%,甚至造成绝收,对睢阳区小麦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一、为害症状及诊断方法
小麦胞囊线虫病在小麦不同生长期,呈现不同的病害症状。
在苗期,病田出苗稀疏,初期
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随后整叶颜色变淡变褐干枯;病苗长势弱,部分植株矮化,拔出幼
苗根系,可见根系侧根多,呈二叉型。
类似缺肥状,在返青拔节期,麦苗地上部分叶片发黄;植株瘦弱,分蘖明显减少,病株明显矮于健株,根部形成很多根结,根结上又长出许多须根,严
重时整个根系呈须根团状。
在抽穗至扬花期,发病的小麦植株高度明显比健株矮,穗小且籽粒
不饱满,根系的团根症状更加明显;在根系上可见白色亮晶状的雌虫外露,后期白色雌虫死亡变成褐色的孢囊(死亡的雌虫尸体),孢囊一旦老熟,很容易从根上脱落至土壤中,不利于病害
的调查及诊断。
开展小麦孢囊线虫病害调查的最佳时期是小麦的抽穗后扬花期。
将长势较矮的植株连根拔起,可见根系成团纠集在一起,须根较多,在细根上肉眼可见针眼大小的的发亮白色圆点,用
手指挤压有浆汁出现,可初步判断这就是小麦胞囊线虫的雄虫。
二、豫东地区小麦胞囊线虫种类及发生情况
豫东地区地处黄淮腹地,是河南省小麦主产区,据2011年河南农业大学的李洪连教授、
张虹霞副教授在商丘市睢阳区采样鉴定,睢阳区发生的小麦胞囊线虫是燕麦孢囊线虫,燕麦胞
囊线虫属线虫纲,垫刃目,异皮科,异皮属,是为害小麦最严重的胞囊线虫。
据报道,在挪威
的发生面积10年扩大了70%,在巴基斯坦、摩洛哥小麦因该病减产40%~50%,在澳大利亚小麦
受害面积达200万hm2,严重地块产量损失73%~89%,为害十分严重。
据商丘市睢阳区植保站连年调查,2006年首次在睢阳区古宋办事处杨楼村发现,后又在睢阳区的路河乡、冯桥乡、古宋
办事处、李口镇等多个乡镇发现,其中古宋办事处发生最为严重,小麦孢囊线虫检出率高达67%,而在睢阳区的勒马、临河店等西南乡镇所采集的样本均未检出小麦孢囊线虫。
一方面,可能是该地区目前还没有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或发生很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在该地区
的采样未涉及到发病区域。
据统计,2012年睢阳区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生面积约为1.3万hm2。
据河南农大李洪连、张虹霞教授在商丘市周边的山东菏泽、安徽阜阳的颍上和周口淮阳等地取
样检测,均检测出燕麦胞囊线虫,据南京农业大学李红梅、王暄等2011年在江苏徐州的丰县、沛县、邳州、睢宁等地取样检测,也均检测出燕麦胞囊线虫,平均病田胞囊密度为161个
/100mL。
因此,该类线虫在豫东发生面积较大,而且有不断加速蔓延趋势。
三、防治措施
小麦孢囊线虫病作为土传病害,其发病面积通常比较大,因此,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一)做好普查普防工作
由于小麦孢囊线虫的孢囊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当前要抓住该病分布有限的有利时机,做好普查工作,在没有发生病害的小麦产区,应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通过机械收割等人为方式从疫区向非疫区传播。
(二)选用抗耐病品种
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受害程度差异明显,即品种间抗耐病性差异明显,选用抗耐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最经济和有效的措施。
如太空6号、徐麦856等品种。
(三)病田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积年流行病害,病害具有逐年加重的特性。
寄主植物的连续多年种植,会造成土壤中孢囊量的不断累积,最终造成病害的大发生。
所以小麦等禾谷作物应与非寄主植物实施轮作,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实行与水稻轮作控制该病危害。
(四)加强栽培管理
由于小麦孢囊线虫为害根系,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水肥的吸收,通过增施尿素和过磷酸钙给小麦提供足够的养分,增强小麦长势,能够提高小麦对孢囊线虫的耐病力,而且增产效果显著。
(五)化学防治
在小麦孢囊线虫病严重发生的地块,在整地时可每667m2用0.3%阿维菌素颗粒剂2kg拌细沙15kg进行土壤处理,杀死土壤中残留的胞囊线虫病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治小麦孢囊线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