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未央中的历史人物原型

合集下载

风云人物-《锦绣未央》拓跋余的历史原型 拓跋余的结局

风云人物-《锦绣未央》拓跋余的历史原型 拓跋余的结局

风云人物-《锦绣未央》拓跋余的历史原型拓跋余的结局近期热播的古装电视剧《锦绣未央》受到观众们的广泛关注,播放十几天就收获了70亿的播放量,可见人气之高。

随着剧情的发展,人们也逐渐了解到各个人物的故事。

本剧是以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时间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国、权谋、儿女情长的故事。

其中吴建豪饰演的大反派拓跋余,他的人物原型是谁?最后是什么结局?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有过一位皇帝,他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八个月,那个皇帝就是拓跋余。

拓跋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他的生母是闾左昭仪。

在《锦绣未央》中,闾左昭仪因为谋害皇帝被下令赐死,年幼的皇子拓跋余被转交给另外一位后宫嫔妃收养。

因为母亲是罪妃,所以皇宫里的人对他都十分冷漠,从小他就受尽了白眼和折磨,以至于后来性格阴狠毒辣。

历史上的拓跋余是个没有什么才干的人,和电视剧中的工于心计的形象完全不一样。

能登上皇位也是靠着和别人的关系好。

当时的北魏有一个大宦官叫宗爱,这个宗爱很得当时的北魏太武帝的宠爱的信任,但是为人却十分的飞扬跋扈,朝中的许多正义之士看不下去,纷纷上奏说他的坏话。

在这些人中,数太子拓跋晃的臣僚数量最多。

而且宗爱和他们在政见上多为不同,为了不让人妨碍自己,宗爱搜罗了一些太子幕僚的罪证,到太武帝面前去控告他们。

太武帝看见罪证很生气,就下令将有罪的人斩首。

太子拓跋显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伤心,还受到太武帝的怀疑。

没过多久就忧愤而死了。

可是太子死后,太武帝幡然醒悟是自己错怪了那些大臣,是自己造成了太子的死,内心很是愧疚。

宗爱很害怕,哪一天太武帝想起来是自己举报的他们,会不会判自己有罪?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组织策划了一起谋杀,杀害了太武帝。

太武帝被杀后,宗爱推拓跋余为下一任皇帝。

拓跋余和宗爱的关系一直很好,而且宗爱是个喜爱权势的人,他将没有头脑的拓跋余捧上皇位之后,拓跋余还是得乖乖听自己的。

就这样,拓跋余开始了他八个月的皇帝生涯。

因为拓跋余不是按照长幼的顺序来继承皇位的,他害怕朝中有人不服,就广散国库去讨好和收买那些朝中大臣,搞得国库空虚。

李未央的原型 北魏冯太后和她的男人们

李未央的原型 北魏冯太后和她的男人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未央的原型北魏冯太后和她的男人们导语:锦绣未央日前正在热播中,女主李未央的原型便是“千古第一后”北魏冯太后,冯太后的情史相当丰富,有过许多男人和男宠,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锦绣未央日前正在热播中,女主李未央的原型便是“千古第一后”北魏冯太后,冯太后的情史相当丰富,有过许多男人和男宠,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李未央原型北魏冯太后和她的男人们!北魏冯太后的男宠有哪些?北魏冯太后执掌北魏政权二十多年,实行了大量社会政治改革,使国力达到鼎盛。

她的一些改革成果积极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中国历史上临朝听政的太后不少,除了当上皇帝的武瞾外,就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而言,几乎没有一个超过冯太后的,因而,冯太后有千古第一后之称。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文成帝死后第二天,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冯后被尊为皇太后。

献文帝即位后,由于贪权狂傲的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欺凌这孤儿寡妇,阴谋篡位,北魏中枢政治又面临严重的危机。

天安元年(466年)二月间,乙浑三番五次地对安远将军吏部尚书贾秀说:“你应该要求朝廷给你妻子加封公主的名号。

”乙浑的僭越用心昭昭。

贾秀却说:“像我们这样的庶姓哪配称公主?我贾某宁愿死在今朝,也不会自不量力,贻笑后世!”乙浑大怒,恶狠狠地骂道:“老奴官,真是不识相的东西!”侍中拓跋丕(后改为元丕)听到这一消息,知道乙浑谋反已是迫不及待,便急告朝廷。

早已胸有成竹的冯太后立即进行秘密布置,定下大计,下令拓跋丕、陇西王元贺和牛益等人率兵收捕乙浑,镇压叛乱。

很快,令朝野上下怨声一片的乙浑便被捕杀,夷灭三族。

平定乙浑之乱,稳定政治局势,冯太后表现出果敢善断的政治才干。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真实的李未央:年少守寡却垂帘听政几十年

历史上真实的李未央:年少守寡却垂帘听政几十年

前一阵热映的《锦绣未央》可谓情节跌宕、扣人心弦。

这个故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围绕李未央为家族复仇和她与拓跋浚的感情纠葛展开。

那么,李未央和拓跋浚,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呢?在史书上的记载,拓跋浚的原型叫拓跋濬,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五位皇帝——文成皇帝。

李未央的原型是拓跋濬的皇后——史书中只记载了她姓冯,而没有名字。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拓跋氏自称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的魏国,故以此名国号。

拓跋珪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

他的皇孙、太武帝拓跋焘(《锦绣未央》中拓跋浚的皇爷爷)率领魏军经过近20年征战,终统一北方,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历史上的李未央原型冯氏是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

她的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

之后拓跋氏攻打北燕,冯氏家族受降归顺于北魏。

之后冯氏就进了宫做了婢女,就是这个时候她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太子拓跋晃的长子拓跋濬的乳母常氏。

常氏也是官宦之后,也是因罪充公为奴,同样的经历,让她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心中自然充满怜爱之情。

所以,9岁的冯氏就与11岁的皇长孙拓跋濬有了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故事。

拓跋濬(440年—465年),就是《锦绣未央》中拓跋浚的原型。

拓跋濬年少时聪明敏达,宅心仁厚,深受皇爷爷拓跋焘的喜爱。

拓跋濬12岁这一年,公元452年三月,宫中发生了一场变故。

太监中常侍宗爱谋杀拓跋焘,东平王拓跋翰也被他秘密处死。

尔后,宗爱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也就是《锦绣未央》中吴建豪扮演的角色),同年十月,拓跋余又被宗爱派人杀死。

因为宗爱残暴无度,连着杀害了两位皇帝,于是众人就拥立拓跋濬即位,是为文成帝。

拓跋濬在12岁的时候,就即位当了皇帝。

北魏文成皇帝拓跋濬,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五位皇帝。

当了皇帝,拓跋濬自然也忘不了青梅竹马的冯氏。

他把冯氏选为自己第一个妃子。

之后冯氏被册封为皇后,做了皇后的冯氏,本来就性情温和,便担当起太子的养育之责,将拓跋弘视若己出,竭尽慈爱。

《锦绣未央》中的李未央,历史中原来如此厉害!

《锦绣未央》中的李未央,历史中原来如此厉害!

《锦绣未央》中的李未央,历史中原来如此厉害!深陷抄袭风波中的古装IP大剧《锦绣未央》快要播完了,李未央从北凉小公主,一步步成长为北魏皇后,宫斗高手。

锦绣未央撇开电视剧,其实还是有历史可讲的。

电视剧依托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剧中的大魏就是拓跋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王朝。

拓跋浚是北魏历史上的文成帝,庙号是高宗;皇爷爷拓跋焘是北魏太武帝,辛弃疾的那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就是拓跋焘的小名。

其他的,拓跋余之类的人,历史上也都有。

朱言在此之前也写了几篇关于北凉、北魏、拓跋浚的文章,有兴趣可以回头看看。

唐国强版的拓跋焘李未央这个名字,在历史上上没有的,但是拓跋浚的皇后却真有其人,而且很厉害,只能比剧中的李未央更厉害!李未央的角色原型是拓跋浚的皇后冯氏,没有留下名字,但留下牛逼的历史!冯皇后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明皇后,“长乐信都人也。

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乐浪王氏。

”原本是官二代的冯小姐后来遭遇的家庭不幸,父亲“坐事诛”,也就是被杀了,这一点和《锦绣未央》的剧情还是有点像的。

冯小姐有个姑姑是北魏太武帝,也就是魏世祖拓跋焘的左昭仪,同情这个无依无靠的侄女,就把她带入宫里,“抚养教训”。

冯小姐进宫了!楚楚可怜后来,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所弑,北魏政局不稳。

宗爱先是拥立南安王拓跋余为皇帝,后又将其杀死。

不久,太武帝皇孙拓跋浚继位,诛杀宗爱等乱臣贼子,政局才渐渐稳定。

年仅十三岁的少年天子拓跋浚看上了只有十岁的冯姑娘,将其选为贵人,后来立为皇后。

拓跋浚有没有罗晋那么帅不好说,但绝对很有作为,在他的治理下北魏欣欣向荣,文化繁盛,社会稳定,也改变了拓跋焘四处打仗的黩武政策,与南朝刘宋,以及周边类似于柔然这样的部落保持和平关系。

拓跋浚唯一的短板就是身体不好,干了不倒十四年的皇帝,就因病去世了,时年二十六岁。

少年夫妻,感情也很深,未亡人冯氏很悲痛!当时规矩,皇帝死后三天,要把他的御服器物全部烧掉,“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冯皇后竞自投火中,左右赶忙把她救出来,很久才苏醒。

历史上真实的“李未央”,因男宠而杀了拓跋浚的长子拓跋弘

历史上真实的“李未央”,因男宠而杀了拓跋浚的长子拓跋弘

历史上真实的“李未央”,因男宠而杀了拓跋浚的长子拓跋弘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锦绣未央》总算完美谢幕了,结局虽然不完美,但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锦绣未央》这部作品是根据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和其皇后冯氏的恩爱史改编的,李未央的历史原型,就是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北魏冯太后。

《锦绣未央》剧照《锦绣未央》中的李未央出身是北梁公主,然而历史上的冯太后出身虽然也是皇族,但是是出身北燕。

太武帝拓跋焘灭了北燕后就沦为了北魏的后宫奴婢,电视剧中李未央被贬为奴婢大概就是根据这点改编的,公元452年三月,中常侍宗爱弑杀了太武帝拓跋焘,离南安王拓跋余为帝,同年十月有杀了拓跋余,于是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等人拥立拓跋濬为帝。

年仅13岁的拓跋浚就这样被推上皇位,是为文成帝,而这时年仅11岁的冯氏就做了拓跋浚的贵人,公元456年,14岁的冯氏被文成帝立为中宫皇后。

婚后,陪王伴驾的生活是和美的,她也更有条件熟悉和了解国家最高层的政治运作了。

拓跋浚当皇帝以后特别重视汉文化和重用汉人,冯后对文成帝不拘民族成分,宠重汉族出身的高允,感到十分钦佩。

朝廷之上对汉人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在认同汉族和汉文化上面有共识,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

这对于鲜卑族政权的北魏在日后吸收汉法、重用汉人和鲜卑族汉化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锦绣未央》中男主角拓跋浚电视剧《锦绣未央》中最后拓跋浚死了,留下了李未央辅佐年幼的小皇帝拓跋弘登基。

然而历史上的拓跋弘并非冯太后所生,而是文成帝拓跋浚与梁国蒙县(今河南商丘南)人李氏所生,事实上冯太后也没有子嗣。

冯氏在北册封为皇后不久,久立了不足两岁的拓跋弘为太子。

由于拓跋珪在建立北魏的时候,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和外戚干政的现象,就制定了一条“子贵母死”的规定,即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就要处死太子的生母,因此拓跋弘的生母其实在他被立为太子时就被赐死了。

所以拓跋弘是由冯太后抚养的,冯后对拓跋弘竭尽慈爱视若己出,文成帝为此深感快慰。

拓跋浚做皇帝期间,由于国事操劳加上南征北伐,冯后尽力为他排解各种烦闷与不快,特别在生活上给他以温存体贴,每次文成帝出征、巡幸归来,冯后都以她的百般柔情化解皇帝的一路风尘,冯后与文成帝的后宫生活是美满和谐的。

历史解密锦绣未央拓跋焘 拓跋焘的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锦绣未央拓跋焘 拓跋焘的历史原型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锦绣未央拓跋焘拓跋焘的历史原型是谁
导语:“北魏时期,本性天真善良的北凉公主一夜之间国破家亡,死里逃生却误入仇人府邸,并以太傅府废逐千金李未央之名,勇敢背负起两个女孩的命运
“北魏时期,本性天真善良的北凉公主一夜之间国破家亡,死里逃生却误入仇人府邸,并以太傅府废逐千金李未央之名,勇敢背负起两个女孩的命运与苦难!”这一内容正是电视剧《锦绣未央》中的剧情。

那么在这部剧中,拓跋焘简介是怎样的呢?
关于《锦绣未央》拓跋焘简介,通过相关资料的了解,拓跋焘是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雄才大略,杀伐决断的太武帝,但是在这部剧中展现更多的是一个慈祥的祖父,以及是一个心怀愧疚的父亲,是一个睿智宽厚的长者,是一个开始反省过去的老人形象。

他出生于408年,死于452年,享年44岁。

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共在位27年的时间,他在当皇帝的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

据了解,《锦绣未央》中的人物拓跋焘的历史背景中,他拥有着过人的军事天赋,曾在十二岁的时后就跟随的大军远赴河套抵抗柔然骑兵,最终迫使柔然不敢断然入侵。

在拓跋焘继位后开始重用一些汉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亲贤臣远小人,开始整顿吏治,励精图治,最终占领了很多的地方,统一了北方。

但是在这部电视中,并没有过多的介绍拓跋焘,而是把所有的目光放在了他的孙子拓跋浚身上。

另外对于自己的孙子拓跋浚,很是天资聪明,善解人意,也正是因为这样,拓跋焘对他是喜爱有加。

然而也正是这份喜爱,使得他的孙子陷入了其他皇子的迫害,遭受灾难。

锦绣未央拓跋焘历史原型
拓跋焘在电视剧《锦绣未央》中好似一位慈祥的祖父,还是北魏时
生活常识分享。

李未央是哪个朝代的人

李未央是哪个朝代的人

李未央是哪个朝代的人
李未央是秦简所著《庶女有毒》(锦绣未央)中的女主角。

李未央是哪个朝代的人?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相关的内容,欢迎阅读!
李未央是北魏的,原型是冯太后,名不详。

冯太后(442-490年),名不详,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生于长安。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祖母,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长乐冯氏。

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后宫,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北魏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了权臣乙浑,后依据北魏祖制归政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薨,时人称冯太后毒杀。

冯太后二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尊为太皇太后;太和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四十九,葬于永固陵,谥号文成文明皇后。

风云人物-拓跋浚怎么登上皇位的?拓跋浚的皇后是谁?

风云人物-拓跋浚怎么登上皇位的?拓跋浚的皇后是谁?

风云人物-拓跋浚怎么登上皇位的?拓跋浚的皇后是谁?《锦绣未央》是根据网络小说《庶女有毒》改编而成的,由当红演员唐嫣、罗静主演,讲述的是一个亡国公主李未央在经历家国变换后,找到仇人叱云母子和叱云南,和他们斗智斗勇,最终让他们得到自己应有的惩罚。

在剧中的男主拓跋浚的历史原型是北魏的魏文帝拓跋浚。

历史上拓跋浚经历了自己的皇爷爷和皇叔拓跋余被杀害的事,被朝中的大臣推举为下一任皇帝。

在《锦绣未央》中,拓跋浚是魏帝拓跋焘的孙子,也是当朝太子拓跋晃的唯一的后人。

当年,太子拓跋晃还是魏帝拓跋焘最喜爱的儿子,他在一众兄弟中最受器重。

但是有消息说太子的臣子有人犯了罪,魏帝很生气,决定要严厉惩罚这些犯罪的官员。

太子知道之后就去求魏帝,他跪在地上一直对魏帝磕头,头都流血了也没有停下来。

可是魏帝已经下了决心,身为九五之尊,一言九鼎,是不能轻易反悔的。

而且,太子管理臣子无方,也是有过错的。

魏帝对太子说了很多绝情的话,不仅伤了太子的颜面,更重要的是伤害了两人之间的父子情。

太子拓跋晃的苦苦哀求并没有得到魏帝的允许,那些臣子被杀了。

太子很伤心,终日不出府。

不久,魏帝出巡遭到了刺杀,根据对抓住的刺客的调查,线索居然指向了正在为臣子伤心的太子拓跋晃。

魏帝和太子的关系在经过上次的事件之后本来已经十分脆弱,再加上谋害父亲的罪名,太子的下场可想而知。

魏帝大怒,下令将太子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不料,三日之后竟然传来了太子伤心过度,急病而亡。

就这样,太子拓跋晃死了,男主拓跋浚就失去了父亲。

拓跋浚的母亲是太子妃,单独一个人将拓跋浚抚养长大。

按理说,根据惯例,太子死后,储君就成为了太子的嫡长子。

但是当时的拓跋焘还有很多儿子,这些儿子的年龄和太子的儿子拓跋浚的年纪差不多。

所以魏帝并没有急着册立下一位储君人选。

储君人选迟迟没有落定,就说明每个皇室男子都还有机会,这就助长了皇子们暗地里的斗争。

东平王拓跋翰是魏帝最小的儿子,也颇为受宠。

拓跋翰为人比较豪爽,但是因为从小就受宠爱,已经习惯了被众人关注,所以见到其他皇子比如拓跋余引起了魏帝的重视的时候,他就会妒忌,然后处处针对拓跋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绣未央》中的历史人物原型肖营子高级中学唐友电视剧《锦绣未央》取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经历了2代帝王的努力,北魏从鲜卑小部落发展壮大到北方的强国。

太武皇帝拓拔焘(剧中的老皇帝)时期北方已经基本统一,与南方政权刘宋形成了对峙。

而电视剧的故事情节也是从此刻开始延伸展开的,剧中的主要人物围绕“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主旋律,演绎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情爱之歌。

一、李未央的历史原型:“千古一后”冯太后!1、《锦绣未央》李未央介绍: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北魏王朝正值太武帝当政。

太平真君十年,太武帝颁诏,命大将军冯邈带兵征讨柔然。

大臣乙浑以冯邈是降将为由极力反对,左昭仪冯姑出面力挺大将军冯邈,太武帝最终决定仍由冯邈带兵出征。

冯邈战败投降,大为震怒的太武帝派乙浑诛杀冯家老小,冯姑的哥哥冯朗也被赐死,冯朗的儿子冯熙因为逃到羌族部落,性命得以保全。

冯朗的女儿冯淑仪几经波折,最终以戴罪之身进入皇宫做了一个小奴婢。

少年冯淑仪聪慧机敏,后来成为了少年皇子拓跋浚的伴读。

公元452年,年仅13岁的拓跋浚称帝,成为历史上的文成帝。

冯淑仪被选为贵人,并最终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柔然进犯北魏,文成帝提出比武选将,冯皇后借机召回躲藏在羌族部落的哥哥冯熙。

在比武大会上,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和冯熙脱颖而出,最终冯熙被任命为先锋,他率部与柔然军队交战,大获全胜,冯家兄妹终于洗刷掉了冯家的耻辱。

文成帝打算兴建云岗石窟,得到冯皇后支持的昙曜最终领命开凿佛窟。

文成帝驾崩,火祭之时,冯皇后纵身火海,幸被侍官李弈救出。

在众臣的帮助下,冯太后一举铲除了阴谋篡权的乙浑。

少年献文帝继位后,冯皇后被尊为冯太后,首次临朝称制。

献文帝长大成人,冯太后还政于朝,开始全心教导太子拓跋宏。

公元471年,5岁的孝文帝拓跋宏登基,公元476年,冯太后二次临朝称制。

冯太后是一位开明的政治家,她鼓励孝文帝矢志改革,富国强兵。

在冯皇后的引导和全力支持下,孝文帝颁布实施了《三长制》和《均田制》。

在这些改革措施的激励下,北魏王朝国力日渐强大,经济和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

2、历史原型:冯太后:49岁,名冯淑仪,罪臣冯朗之女,父死,她被罚入宫中为婢。

幸得左昭仪冯姑的照顾、教育,冯淑仪为文成帝所宠爱,被立为贵人,又为常太后所眷顾,通过铸金人成功而立为皇后。

文成帝病逝,冯太后以投火殉葬之举赢得朝野崇敬。

在献文帝拓拔弘接位后,她诛杀了妄图篡位的丞相乙浑,临朝称制。

拓跋弘渐长,冯太后还政于献文帝,专心抚育太子,但仍过问朝中大事。

献文帝与冯太后政见不合,受冯后挚肘,不得以18岁逊位,自为太上皇帝。

孝文帝5岁登基,冯太后再次临朝称制。

但是大臣拓跋子推等却挟献文帝与之对抗,杀了其宠信的中常侍李弈。

冯太后为根除推行新政的阻力,毅然将献文帝及其亲信一网打尽。

雄才大略的冯太后广开言路,重用人才,接受重臣李冲等建议,突破重重阻力,推行了班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等三项改革,取得成功。

北魏国力自此迅速增强,同时推动了鲜卑游牧文化走向先进的农耕文化,对促进民族融和方面,也作出了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冯太后具有远见卓识,善于识人用人,生杀决断,威严有加,但又胸襟广阔,有大丈夫气魄。

她生活简朴,体恤下民。

冯太后应是最有作为的女政治家之一,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起到了可贵的作用。

二、拓跋浚的原型:“有勇有谋”的文成皇帝!1、《锦绣未央》拓跋浚介绍:电视剧《锦绣未央》中拓跋浚(罗晋饰)是北魏皇孙,性格阳光开朗,幽默风趣,淡泊名利,有勇有谋,深得皇帝拓跋焘的喜爱,母亲是太子妃,外祖是手握重兵的公侯。

拓跋浚和李未央两情相悦,却因横在两人间的国仇,不能进一步发展。

等到李未央说出自已最隐秘的身世,两人正式彼此的感情,在山谷中度过最为甜蜜的一段时光。

最后在李未央的帮助下,拓跋浚终于战胜拓跋余登上皇位,实现自己的抱负理想。

2、《锦绣未央》中拓跋浚的历史原型:据悉,历史上拓跋浚是拓跋濬(440年―465年),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恭皇后闾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

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宦官宗爱弑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

同年十月,宗爱又弑杀拓跋余,尚书陆丽等拥立拓跋濬即位,是为文成帝。

文成帝即位之后,便诛杀宗爱。

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

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时年二十六岁,谥号文成皇帝,庙号高宗,葬于金陵。

三、拓跋余的原型:“腹黑阴冷”的隐王!1、《锦绣未央》中的拓跋余:拓跋余是北魏的皇子,因母亲为罪妃,自幼受人欺凌。

拓跋余逐渐养成了腹黑阴冷,冷血无情的个性,具有幽闭恐惧症的弱点。

拓跋余内心渴望皇位,为此拓跋余拼命地忍耐别人对他的践踏,展露出了一个恭谨的王子形象。

拓跋余委屈隐忍地活了二十年后,遇见了李未央。

拓跋余本想利用这个女人登上皇位。

但谁知李未央拒绝了他的联盟提议。

拓跋余一度想要毁掉李未央,他害怕李未央成为敌人的盟友。

一次意外让拓跋余发现李未央能够救治他的幽闭症,他有舍不得伤害李未央了。

到了后来,拓跋余甚至沉迷于李未央的魅力,喜欢上了她。

2、《锦绣未央》中拓跋余的历史原型:拓跋余(?―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景穆帝拓跋晃异母弟,母闾左昭仪,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在位仅八个月。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受封吴王。

正平元年(451年),改封南安王。

正平二年(452年),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拥立拓跋余为帝,改元永平(或作承平),趁机杀害政见不和的大臣与东平王。

拓跋余自认为自己没有按照长幼顺序登上皇位,便厚赐大臣以收买人心,一个月的时间,国库挥霍一空。

加之拓跋余喜欢醉酒,纵情声色犬马,喜好野外狩猎,出入没有限度。

又不过问国家大事,边境告急,不出兵救助,致使百姓愤恨。

而宗爱身居宰相高位,总管三省政务,负责皇家的安全事务,随意召唤公卿大臣,专权跋扈日益加重,朝廷内外都畏惧他。

拓跋余怀疑宗爱将要作乱,就想谋划削夺他的大权,宗爱知道后非常愤怒。

永平二年(452年),宗爱利用拓跋余祭祀宗庙之机,派小黄门贾周等人在夜晚杀死拓跋余。

拓跋余死后,其侄子文成帝拓跋濬即位,诛杀宗爱、贾周等人,以诸侯王的礼仪安葬拓跋余,谥号为隐王。

四、李长乐的原型:大历第一美人!1、《锦绣未央》中的李长乐:在电视剧中,李长乐是李未央的大姐。

京城第一美人。

父亲是当朝尚书,母亲是世家之女。

李未央的出现,让她产生了危机感。

她对拓跋浚一往情深,然而拓跋浚却喜欢上她的仇敌李未央,这个认识让她痛苦,也让她嫉恨。

拓跋浚因为李未央而对她产生了排斥,这更让她伤心难过。

为此,她不惜丧尽天良,不择手段!强烈的骄傲和嫉恨,让她走上了毁灭之路!2、《锦绣未央》中李常乐的历史原型:根据历史记载的资料,我们了解到,拓跋浚除了皇后冯氏(《锦绣未央》中李未央历史原型)之外,还有六位嫔妃:夫人李氏、夫人曹氏、夫人沮渠氏、夫人乙氏、夫人悦氏、夫人玄氏。

我们推测,在这些人当中应该就有一个是李长乐。

拓跋浚的六个妾室中,有一个姓李。

但是这个李夫人在北魏的历史中几乎没有什么详细的记载留下。

另外,她有没有生下孩子,我们也不得而知。

据了解,历史中对李长乐历史原型的资料介绍非常少:李长乐,相府嫡女,字仙蕙,宛若谪仙,大历第一美人。

五、李常茹的原型:“工于心计”的情痴!1、《锦绣未央》中的李常茹:李常茹在李府中一直深受李长乐的欺负,虽然她本身颇有能力,但还是斗不过老谋深算的叱云柔,所以她只能默默地忍受李长乐的欺辱。

当李未央出现时,李常茹看到了李未央身上的聪明才智。

在看到李未央被李长乐欺负的时候,她有种心心相惜的感觉,所以她接近李未央,并且与李未央成为好友,两人联手打击叱云柔母女。

开始的时候这两人的感情是很好的,但是后来她发现自己一直恋慕着的拓跋余喜欢上了李未央。

从那时起,李常茹对李未央的感情就变了,她越来越嫉妒李未央,到最后她对李未央的恨意甚至还超过了李长乐。

在电视剧后期,李常茹已经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她不顾当初与李未央的姐妹之谊,多次出手陷害背叛李未央。

最后她再也没有能力与李未央斗时,她选择了亲手杀死李未央。

但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拓跋余替李未央挡了一刀。

李常茹亲手杀了自己最爱的人后,悔恨不已。

在拓跋余死了几月之后自尽身亡。

2、百度中的李常茹:李未央的妹妹。

李家二房嫡女。

外表楚楚可怜,可内心隐忍腹黑。

工于心计,善于伪装。

天资聪颖,心比天高,奈何姿容普通,所以从小到大被绝色堂姐李长乐压制,出不了头。

她了解叱云氏手段,不敢与李长乐相争,可心中却极不甘心。

她一直等待机会,直到李未央的到来。

她发现聪明机智的李未央是对付叱云氏、李长乐的最好利器。

她一方面和李未央交好,暗中几次挑拨叱云氏与李未央相争,期待着他们两败俱伤,然后她渔翁得利。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将周氏害死。

她成功了,李未央将李长乐斗败,叱云柔重病将死,借助李未央上位,成功让自己一房在李家出人头地,也成功得到一直暗恋的拓跋余关注,认为他可以是自己很好的一枚棋子。

由于拓跋余情痴李未央,李常茹感到恐慌,开始敌视李未央,不惜下重手陷害这个一直关心她信任她的好姐妹!尽管她使尽各种手段,却无法阻止拓跋余的心向李未央靠拢。

在杀李未央的过程中,拓跋余用生命保护了李未央。

李常茹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之人,自食其果,最终承受不住这个打击,自杀身亡,和拓跋余死在一起。

六、李敏德的原型:柔然王子的“情根深种”!1、《锦绣未央》中的李敏德:剧中李敏德是柔然王的的私生子,为躲避皇后的陷害,自小被送到魏国来。

是李未央名义上的二弟。

性格敏感谨慎、孤傲冷漠、正直勇敢,对待亲人关怀备至,对待敌人冷酷无情。

在与李未央的相处中,慢慢被李未央的聪慧和内心中隐藏的善良给吸引。

之后他母亲被叱云氏害死,也是李未央不离不弃地陪伴他度过最艰难的时候,也因此让他对李未央情根深种。

当他发现李未央爱的是拓跋浚后,他虽然痛苦妒忌,却选择将爱埋藏心底,暗中守护,只为让李未央开心。

他一次次地参与到李未央的复仇计划中,当他知道李未央真实身份后,也动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帮助李未央。

为了她甚至不惜自己的性命,可为了不增加李未央的负担,他一直到最后都没有将这份心思表达出来。

《锦绣未央》中的拓跋迪是北魏的公主,她是拓跋焘的女儿。

剧中的拓跋迪很喜欢李敏德,在得知李敏德对于李未央的心思后,也不屑于不折手段,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李敏德,最终两人结为伉俪。

2、《锦绣未央》中李敏德的原型:李敏德是柔然可汗的儿子,本姓闾(郁久闾氏,简称闾氏),历史上那时北魏和柔然已经和亲,拓跋余的母亲闾氏(闾左昭仪)和拓跋浚的母亲闾氏(太子妃)都是柔然和亲公主,也有很多柔然王子在北魏为官,如濮阳王闾若文。

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最高统治部落(可汗郁久闾氏本部)为鲜卑别部的一支。

李敏德是柔然王的私生子,为躲避皇后的陷害,自小被送到魏国来,性格敏感谨慎、孤傲冷漠、正直勇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