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老庄哲学中的人生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智慧是每个人的人生主题,但是究竟应该怎样活着,或者说怎么活着才有意义、有价值,才合乎人生的自然要求和内在目的,这的确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怎样驱逐和遏制欲望

古希腊时代,柏拉图把人类的欲望分为七种,分别是物欲、财欲、淫欲、色欲、权欲、嫉妒之欲,以及最坏的一种欲望——贪得无厌的贪欲。怎样才能驱逐和遏制这些欲望呢?

我主张回到老庄哲学那里,在当今的社会贯彻一点老庄的自然主义。

具体地说,在那包揽天地、滋润万物的老庄哲学看来,人应该保持一种清逸之气,远离声色犬马与鄙劣不堪的现实。世界上最大的灾祸莫过于贪欲,然而只要人们能够悉心修持,闭目内视,闭上自己的眼睛,不要被外部的花花世界所吸引,集中精力于内心的修行,做到不随物迁,与时俱化,不就利,不违害,恬淡无欲。你不要贪图便宜,也不要干坏事,要至人无己,也就是说一心想着别人,不要处处考虑自己。能够做到这些,自然就可以至美至乐,自在逍遥。倘若开放欲望之门,甘为世俗所困,或是违背天道,随心所欲地奢求不可期盼的目标,骄奢淫逸,就必然腐败堕落。为此,老子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要依道而行,依照外在的规律而行,绝巧弃利,趋向淳朴自然,顺应造化之理;让心灵安宁和泰,光洁纯净。若如这样,心中自然会感到幸福美好。

老子是辩证法的高手,谈到道和理时,他同时也提出:人们虽然可以扬理制欲,却不可无限夸大理性的作用,而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不要绞尽脑汁,而要心境如水,致虚守静;成败利害不系于心,得失存亡无挂于怀,视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看富贵为草木粪土;抛弃一切放纵情欲之念,剔除一切虚荣奢侈,自然就可以清欲除恶,抵御外邪,使你正气旺盛、情志舒畅。

老庄不仅主张个体的修身养性,也主张一个有道德之人要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是老子的原话。他说,一个高尚之人要用崇高的美德滋润他人的心灵,无私地关爱善良淳朴的民众;使百姓之心返璞归真,使世风淳良,充满友善关爱。一个人只要能够做到无誉无訾,与时俱化,就可以像上天一样,清虚明满,光育众生;像大地一样,宁静厚载,哺育万物;像万物一样生长化藏,欣欣向荣。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怎样使人摆脱痛苦,逃脱苦海,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呢?不仅需要无私的自我、崇高的境界,还需要高尚的精神去开导,坚强的意志去磨练,以及利用高深的智慧去洞彻事理,救助万民。

具体地说,人生之意义和幸福,一方面来自善心善行,包括从劳动工作、读书学习、游戏娱乐、积德行善、慷慨解囊、同情怜悯、关心爱护、为人民服务等社会实践和日常活动中获得的满足。劳动和工作是人的第一需要,我们今天厌恶劳动和工作,并不是其本身有什么错误,而是我们社会,尤其是私有制和分配不公导致了劳动和工作上的异化,导致了劳动者不劳而食,使得我们对劳动十分厌恶。另一方面也包括从无声的运思、发明创造、勇敢、节制、禁欲、自律、正义、公平、自由以及从痛苦的解脱中获得的欣慰。一个智慧之人,即便在完全

孤独的沉思遐想中,也会其乐无穷;一个温文尔雅、充满爱心的人,就是在贫困环境中也能怡然自得。相反,一个贪婪、嫉妒和满腹怨恨的人,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其生命也是悲惨的。

一个人要想人生幸福美满,就需要培养美的心灵和善的品性,培育人世间的公理、正义和美德。因为人生来就贪得无厌、好妒忌、爱争斗,其各种欲望盲目外溢。七情六欲是每个人都有的东西,这是人作为一个动物所遗留下来的本能,这些东西不能说是错,但人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级动物,作为社会性很强的动物,不能让我们的本能和欲望自由流泻。所以只有美德和公正无私才能够使人变得宽容、仁慈、友爱;才能够安慰人的痛苦心灵,激起人的希望、热情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够有效控制情欲、贪欲,树立不朽的信仰。只有正义才能增强人的勇气和胆量,鼓舞人的灵魂,将人的各种欲望都归于秩序,酿成才智,使人类社会能够变成一个高度和谐而有效的团体。相反,愚蠢则常常使人遭受贫困、痛苦、不幸和灾难。

怎样变得聪明智慧

人何以才能够变得聪明和智慧,不干蠢事或者少干蠢事呢?庄子号召人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我们要想自己变得聪明和智慧,就要研究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你不认识自然规律,就不会享有自由。所以他说要精通熟悉古今以来自然历史的变化和人与社会的变迁,找出发展进化的规律,要能够判断天地之门,判断人世间的美丑善恶和是非,要有是非之心、善恶之心,要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主观的,存储于人的主观意识当中。你没有那种认识和觉悟,就不会知道什么是美。而不认识美,就很难创造美。

我们不仅要判天地之美,还要懂得和研究万物之理,从万世万物中发现和提升出内在规律,不仅如此,还要去“寻找宇宙万物之最高原因”。为什么要学习呢?是要丰满自己的人性。为什么接受一些文化课和思想品德课?也是要使自己逐步丰满和崇高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属人的自由。

也正是在认识世界和获得自由的意义上,我们才说,智慧是至善之本和幸福的最高本质。首先要做一个智慧之人,因为人生之道在于智慧而不在于财富,或者说不主要在于财富。从老庄时代,一直到今天的禁欲主义、生态主义、生活简朴主义、反异化消费主义等,都认为人生之道在于智慧而不在财富,因此与渴求智慧相比,竭力欲求物质财富就显得格外地徒劳无益。获得幸福和乐趣是一门需要文化知识的艺术,你想要有文化、有知识,就要学会生活,没有什么东西能像明晰的知识那样彻底地满足人类。尤其是要想摆脱无穷欲求的痛苦,就要对生活进行聪明的筹划和审慎的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花一些时间筹划自己的未来,使自己的行为变得谨慎一点,这样并没有错。

而能够把心灵提高到对真理的无意志的沉思中去的,大多是凝聚着人类全部智慧和情感的艺术。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最高境界和追求是给人提供一种美感和快感,它能够净化、安慰、美化人的躁动不安的心灵。正因如此,现代许多人都十分重视生命的审美化和艺术化。

大自然制造万世万物,都遵循着节俭原则。现代人之所以不分白昼地驰鹜于外部世界,很难遑回精神家园,原因全在于狡猾的精神毒蛇诱惑人们偷吃了欲望的禁果,使人们为着外在的虚假人格而不停忙碌。因此人类只有返璞归真,像自然界那样质朴无华,才会有真正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