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社会专题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PPT课件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PPT课件

精品ppt
7
现代生产力发展特点
科技型人员日益成为主体劳动者 由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型机器体系日
益成为最重要的劳动工具 再生型和扩展型资源日益成为主要劳动对象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管理,把生产力各要素合
理地组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最佳状态的现实生 产力。
精品ppt
8
二、现代科技是国家实力竞争的焦点
——马克思
精品ppt
5
马克思说过,科 学技术是生产力,事 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精品ppt
6
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社会以及生产力中 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和起关键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这个系统中的要素之一, 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生产力
=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
精品ppt
14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一种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 识的经济形态,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 型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 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 为灵魂,以教育为本原,是当今世界上一 种新类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
精品ppt
15
知识经济的本质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知识资本,而不是像 工业社会那样来源于金融资本。这里所说的知 识,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积 累和丰富的全部知识,其中对人类社会进步起 巨大推动作用的是科学技术知识。知识资本的 核心是科技人才和技术组合之后的创造能力和 这种能力的持久性。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精品ppt
1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对社会能做什么或能表现出 什么样的作用和能力。科学技术的价值决 定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 会功能体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它与 科学技术的价值是统一的。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PT课件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伦理德问题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引发 伦理道德问题,如隐私侵犯、不公平 待遇等。
需要制定相应的伦理准则和规范,以 确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符合社会伦理 道德标准。
人类就业的挑战
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一些传统职业可能会被取代,导致就业机会 减少。
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以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就业市场 的变化。
01
02
03
04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技术将改 变信息处理和传输的方式,实 现更高级别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量子计算将加速新材料的研发 和药物的设计,解决一些传统
计算无法解决的问题。
量子通信将应用于军事、金融 、政务等领域,保障信息传输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技术需要 克服技术难度和成本问题,推 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的健康状况。
便捷生活服务
科技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 生活服务,如在线购物、智能家 居、共享经济等,使生活更加便
利和舒适。
促进文化交流
数字技术、网络平台等为文化传 播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促进文 化交流与融合,丰富人们的精神
世界。
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社会公平
科技的发展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门槛,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社会 决策中来,推动社会公平与民主。
生物技术与基因编辑
生物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将改 变我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为 医疗、农业等领域带来革命性
的突破。
基因编辑技术将用于治疗遗传 性疾病和传染病,提高人类的
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生物技术将应用于农业领域, 培育出抗逆性强、产量高、品 质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原优秀课件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原优秀课件

3.对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
• 科技革命首先通过改变社会环境来促使思维方式的发 展,如扩大人们的交往,开阔人们的视野;比如交通 技术的发展才让人们可以计划一日行千里,这在古代 只能通过写小说来幻想;
• 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们有了新的知识理论和社 会组织结构,能够运用新的理论工具和现代化技术手 段,去研究一系列新现象、新领域、新课题;比如有 了显微镜,人们才能更好地去研究人体自身,从而推动 了医疗水平的提高;
14
②劳动形式改变,智能机器代替部分人脑力,自动化向 智能化迈进,由局部自动化向大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动化 改变。
15
③社会经济结构改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例 日益提高。
16
2.对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现代 科技革命把 人们带入到 信息时代, 对通讯、交 通、住宿等 生活方式产 生了深远影

17
19
• 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异军突起,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 业。新兴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高新技术出口占全 部出口收入的70%。电子产品出口占全部工业品出口的40%。此 外在卫星图像、纳米技术、反导系统、农业新技术开发、太阳能 发电、生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显著的成果。
20
• 所以,事实证明,我国制定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学 技术事业蓬勃发展,是正确的战略决策。
12
1.对生产方式的深刻影响
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 素改变
改变了脑力与体力的 比重,生产过程中自 动化程度提高,劳动 力结构向智能化发展
劳动形式改变
智能机器代替部分人 脑力,自动化向智能 化迈进,由局部自动 化向大系统管理和控 制自动化改变
社会经济结构改变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件(23张PPT)2024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件(23张PPT)2024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 概况 (1)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① 计算机 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 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2.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 (1) 计算机技术: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② 埃尼阿 克 ”问世;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③ 网络 。20世纪90 年代,互联网实现商业化。 (2) ④ 人工智能 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在生产中得到 大量应用。出现“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乃至“无人工 厂”。
的“超级计算机”击败。这展现了计算机诸多功能中的( A )
A. 人工智能
B. 电子商务
C. 信息交流
D. 记忆存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被美国人看成“技 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 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实现阿波罗登月。这反映了( C ) A. 苏联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 B. 美国科技全面落后于苏联 C. 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 D. 美苏争霸集中在科技领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至少于2008年起,向全球近10万台计 算机植入专门软件,监听各国社会动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C ) A. 全球化推动了各国信息的共享 B. 信息革命削弱了美国霸权主义 C. 社会信息化带来安全方面风险 D. 网络对社会安全影响弊大于利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ppt课件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ppt课件

就开始成为学徒
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信息通信技术使万
(网络)。邻里之间的密切 人空巷;荧屏间景象
关系重新恢复(通过影像和 地方信息通信网,社区电视)
整个区域的非中心化(乡
代替了人与人之间面 对面的交流。
信息科学对那些独 自在电视机前消磨时
村生活中也装备了远程通信 光的无理性的工人造
网络)
PPT课件
成压制。
令人厌烦的家务劳动的消除(电子 控制住房,智能机器人)
空间上的自主权(有了手提式微电 脑);废除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电子 通信);无所不在性
为个人的创造赢得了时间
个人命运可以选择,少数派有了表 达自己意见的自由(通过广播和电视)
信息通讯专政(大哥 大);电脑加强了官僚体 制,军事帝国主义
人成为机器人的奴隶 (教师变成了教学机器的 服务者;人变成电脑化工 厂的看管者)
对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掌握(巨大
的电脑、数据库);技术文化
人工智能为人服务,使人达到越来
越高的复杂水平,更多的聪明孩子走
向电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PT课件
思想水平的下降(变成电 脑孩子)
15
3.死亡:人长命 了还是失去了人 身安全?
永久的集体性记忆(影像 图书馆等等)
电脑失败(核子 启示录)测远仪的 失误(灾难)
家庭音像技术对 隐私权的侵犯
PPT课件
14
案例分析:信息与通信技术――对其前景和利害关系的想象性展望
“进步”的七种利害
人们希望和期望的奇迹
引起的恐惧与令人担心的 恶果
1.克服局限性的 力量:人变自由 了还是被奴役?
2.知识:人变聪 明了还是缺少文 化?
痛苦的、卑下的、重复的劳动的结 束;无产者(出现了没有工人的工厂) 的消失

专题三科学技术与社会ppt

专题三科学技术与社会ppt

2.齐曼的后学院科学
科学正由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这种转变的特征是科学的 集体化、科学增长的极限化、科学的效用化、科学的政策化、科 学的产业化和官僚化。
在这转变过程中,科学的规范也由CUDOS(默顿规范的英文首字 缩写)转变为PLACE,即所有者的(Proprietary)、局部的(Local)、 权威的(Authoritarian)、定向的(Commissioned)和专门的 (Expert)。“PLACE”正好代表了当地性、语境性。
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化的背景
科学共同体的发展阶段 ⑴ 科学家个体自由研究时期(从近代科学的产生到十九世纪末)
个人爱好和个人奋斗,通过无形学院联系起来。牛顿、法拉弟。 ⑵ 科学家集体组织为主导时期(从十九世纪末到二战之前)
在某教授领导下有几十人实验室,如卡文迪斯实验室、李比希 实验室、巴斯德实验室。 ⑶ 国家组织协调的多学科发展时期(从二战开始到冷战结束) 大科学:原子弹研究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大型高能物理实 验室。 ⑷ 以民营的和官办的R&D(研发)实验室为主导的时期(冷战 结束后) 这个时期科学社会的特征尚未被学界进行仔细研究。
二、科学规范与科学精神
1.默顿规范 默顿规范: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于1942年在《论科学与民主》
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四种规则,阐述了科学活动的规范结构—— 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 普遍性:科学成果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其内在价值,而非提出者 的国籍、民族、宗教、阶级或其在科学上的地位。 公有性:科学研究的成果不属于提出者个人,而属于全世界、 全人类,是可以共享的资源。 无偏见性:科学研究应该实事求是,杜绝任何的虚假、不负责 任和欺骗行为。 有条理的怀疑论:科学家决不应该在不经分析批判的前提下盲 目接受任何东西。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PT课件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PT课件

THANK YOU
SUCCESS
2019/7/24
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制进步的 同时,也产生了各种负作用。

绿







乏资




第一,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 的破坏。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 驾御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 当今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对 整个自然环境和整个地球构成了一 种挑战,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 受能力,并且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科技给人类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 人类带来了毛骨悚然威胁,形成威 胁人类前景的全球题。
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
十九世纪的电力革命
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
•18世纪7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 明为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推 动西欧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次 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迅 速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为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奠定了物 质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的 发明为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 使电力取代蒸汽机成为新的动 力,使社会生产力又得到一次 迅猛发展,推动西方资本主义 社会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
The End.Thank U!!!——傅祎娴、高亚蕾、徐晓秋、胡晓
安、
金丽、李云仙、耿晓
THANK YOU
SUCCESS
2019/7/24
2、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 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 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 习方式、休闲方式。现在,手机,电脑等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电子产品。通过电话,我 们可以及时与他人沟通,通过电脑,我们能及时了解到自己想了解的信息。其速度之 快,效率之高,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之前是无法想象的。

《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

《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

2
科技的影响
科技变革对社会生产方式、文化认知和科学伦理的重要调整与影响。
三、科技与社会问题
1
效益与弊端
科技成果的效益和社会弊端,及其转化的难题。
2
工作与就业
科技创新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以及智能化时代下教育和职业规划的调整。
四、社会应对
1
政府角色
促进科技和谐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安全和监管相关议题。
2
企业、行业和社会组织角色
资源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五、结语
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展望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人类未来与科技关系的思考
探讨科技对人类生活、社会和文明的长远影响与前景。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相互影响早已成为我们时代的核心议题。本课件将探讨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引言
1 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重要键角色。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影响
1
科技发展的历程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探讨科技的进步和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和本质,要有条理、系统化,有完整的 理论只是到了18世纪以后,之前人类的自 然知识是零散的,甚至是杂乱的,并未得 到整理,未提示内部联系与必然性.
3.2 15、16世纪说
这种学说认为15、16世纪科学作为宗教 的对立物而独立。独立宣言就是1543年哥 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这一年还有塞 尔维特的《人体的结构》。同时科学所特 有的实践方式—实验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到17世纪,牛顿以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做了综合。
二是对同一问题,同一学科历史上随着整 体认识水平的提高,可能有多次飞跃性的 认识,当然各学科飞跃的时间或长或短, 不完全一样。
三是许多专门学科的形成和完善,发展的 时间跨度相差较大,如力学、医学、数学 较早,近现代科学如空间科学就较晚等;
四是历史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曾出现 过较集中的繁荣时代,对科学的发展起到 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分歧的原因: 由于科学本身在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
也在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世不变的定 义是难以做到的。
基本的共识: 把科学归属于知识的范畴,看作是人们
系统的认知活动和认识成果。相对于肤浅与零散
现在一般认为:
科学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客观世界 的活动,它是以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及其规 律为内容,并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 维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系统,是形成理论 体系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 总称 。
科学革命:指的是正在成长中的新科学传 统(科学的基本思想与观念,科学的社会 建制,科学活动的方式及方法,科学的规 范及标准等)取代旧科学传统的活动或过 程,这种科学传统的变换意味着人类认识 的飞跃 。
“科学革命”一词首先是由一位美国科学 哲学家T·库恩提出来的。
他在20世纪30年代写了《科学革命的结 构》一书。
1.2.1 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 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达尔文认为: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得出普遍的规 律或结论。
1.2.2 科学对事实和规律的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的本质、 内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和推 理三种形式。
理性思维的表述方式通常为:原理、公理、定义、 定理、定律。
1.2.3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体系
各学科积累的大量知识单元,即原理、公理、 定义、定理、定律等,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加以 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样,各学科都形 成了系统的知识,学科又组成学成知识体系时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 ①实验事实 :这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
科学技术与社会专题
当前的科学课教学比过去难在哪里?
为什么要讲这个专题?
1、新科学课程标准的分目标要求 2、新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3、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认识要求
您认为科学的内涵是什么?
第一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基本常识
第一节 科学与科学革命
1. 科学 2. 科学革命 3. 科学的萌芽
1.2.4 科学是一项反映客观规律知识体系 相关活动的事业
科学既是关于自然界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和 知识体系,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 组织起来的实践活动日益和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
重大国家建制科技研究活动
115x161 18k jpg
曼哈顿工程
阿波罗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
1. 科学 1.1 “科学”一词的来历(略)
英文中
科学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获得的关于 自然界的系统知识,是自然科学的简称。
德文中
科学则是指一切系统的知识和学问,既包 括自然科学,又包括社会学科。
俄文中
科学则指系统化的关于现实的客观知识, 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
中文
在书中提到,科学的发展是不平稳前进的, 中间可以出现大的、质的变化,出现飞跃, 他把这个质的变化、飞跃称为“科学革 命”。
3. 科学的萌芽 属于学术争鸣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 关于科学的萌芽历来有种种不同的意见。
归纳讲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3.1 18、19世纪说 这种学说的理由是科学要反映事物的规
3.3 古希腊说
这种学说认为,在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 的前进,方有从事科学活动的脑力劳动者, 有了文字。恩格斯指出:“精确的自然科 学只是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希腊人才开 始……”又说,“在整个古代,本来意义上 的科学研究只限于这三个部门,即天文学、 力学和数学”
一是科学从远古到今天是一个逐步积累、 发展、变化的过程,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发 生的,许多科学都有源头,都由量变到质 变的过程。
②基本概念 :由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概念,再 从诸多概念中提炼或挑选出基本概念
③原理及定律:
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一般通过逻辑的 或非逻辑的方法以假说的形式提出,它们 将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 。
④逻辑演绎系统 :由逻辑基础出发,利用 逻辑法则或数学运算推理。
⑤一系列具体结论 :逻辑演绎的结果,可 与实验事实直接比较。
2. 科学革命
革命是一种正在成长中的新传统取代一 种旧传统的活动或过程 。
所谓的取代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辩证扬 弃,即用一种新模式取代一种旧模式,但 在新模式中包含着旧模式中被实践证实了 的有效因素,同时,又包含着旧模式中没 有的创新内容 。
传统:指的是思想、观念、制度、体制、 规范、标准、方式、方法的集合。
《辞海》条目中的“科学”:指运用范畴、 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 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和思维科学。
英国著名科学家
J·D·贝尔纳(1901年—1971年)为代 表的科学家们:
科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有不同意义, 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反映出 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