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合集下载

第4章 多组分体系

第4章 多组分体系
体系确定后,可调节温度和浓度使χ小于临界值χc,使共混物的混
合焓变小而达到互容。
10级高分子物理多媒体课件
4.1 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
T1<Tbn(分相温度)时,两种聚合物以任意比例 互容; Tsp(亚稳极限温度)<T2<Tbn时,曲线出现两个 极值和两个拐点; T3» Tsp时,互容范围很小。将一系列共切点(Φ) 连起来,得到两相共存线;将一系列拐点连起来, 得到亚稳极限线;两线之间为亚稳区,亚稳极限 线包围的为不稳区。
图4-3 两组分共混聚合物的 混合自由能对组成的曲线
图4-4 LCST型共混 聚合物的相图
10级高分子物理多媒体课件
4.1 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
拐点的条件:二阶导数为零:

2 FM
A2


0
极值、拐点同时出现:三阶导数为零:
3 FM

3 A


0
1
Ac
xB2
11
x
2 A
xB
10级高分子物理多媒体课件
主要内容:
1

概论
2
高分子的链结构
3
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4
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5
聚合物的非晶态
6
聚合物的结晶态
7
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8
聚合物的高弹性和粘弹性
9
聚合物的其他性质
10级高分子物理多媒体课件
4.1 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 4.2 多组分高分子的界面性质 4.3 高分子嵌段共聚物熔体与嵌段共聚物溶液
10级高分子物理多媒体课件
Q and A
2
c

1
2

高分子物理第4章_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高分子物理第4章_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共混物的研究方法
4.3 嵌段共聚物熔体与嵌段共聚物溶液

4.3.1 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 嵌段共聚物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相 分离,由于嵌段间通过化学键连接,形 成的平均相结构微区只有几十至几百纳 米,与单个嵌段的尺寸差不多。 发生微相分离的相转变温度被称为 微相分离温度TMST或者有序-无序转变温 度TODT
4.3.2 嵌段共聚物的溶液性质


溶剂没有强选择性——普通高分子溶液 溶剂有强选择性: 在一定条件下,与溶剂作用强的嵌段与溶剂 混合,另一嵌段与其它链上相似嵌段聚集, 形成胶束。形成胶束的临界条件分别称为临 界胶束浓度CMC和临界胶束温度CMT。
嵌段聚合物浓度增加,胶束逐渐发生交叠,形 成物理凝胶,几乎不能流动,形成凝胶的临界 浓度被称为临界凝胶浓度。
讨论:
当T1<Tbn(分相温 度), ΔFM在任何组成 下均小于零,因此,两种 聚合物以任何比例互溶。
讨论:
当Tsp>T2>Tbn(Tsp亚 稳极限温度),曲线出现 两个极值和两个拐点。用
表示存在一条唯 一的共切线在自由能上同 时产生的两个共切点,此 时两共切点的化学位相等, 此时尽管在整个组成范围 内ΔFM<0,但并不任意比 互溶。
第四章 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是指二元以上 组分的共混聚合物和二元以上组分的共 聚物。
4.1
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
共混聚合物 所谓共混聚合物(polymer blend)是通过简单的工艺过程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或不同分子量、不同 分子量分布的同种聚合物混合而成的聚合物材料,也称聚 合物合金。 通过共混可以获得原单一组分没有的一些新的综合性 能,并且可通过混合组分的调配(调节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来获得适应所需性能的材料。 共混与共聚的作用相类似,共混是通过物理的方法把不 同性能的聚合物混合在一起;而共聚则是通过化学的方法 把不同性能的聚合物链段连在一起。

高分子物理第四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高分子物理第四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分布宽度
第四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分布宽度
分布宽度指数
n M Mn
2


2
n
Mw Mn 1 M n
2
w M Mw
2

M
2 n
2 w
Mz 1 M w
Mw
Mn

Mz
Mw
通过实验分别测定若 干不同浓度溶液的渗 透压π,用π/c对c作图 将得到一条直线,直 线的截距可以求得分 子量 M ,斜率可以求 得A2
第四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某种聚合物溶解于两种溶剂 A和B中,渗透压π和浓度c的关系
如图所示: (1)当浓度c→0时,从纵轴上的截距能得到什么? (2)从曲线A的初始直线段的斜率能得到什么? (3)B是良溶剂还是劣溶剂?
w
i
i
1
mi ni M i
分子量的 离散分布
第四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聚合物的分子量
间断函数变为连续函数,则得到
分子量的 微分分布
第四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聚合物的分子量
聚合物分子量积分分布函数
分子量的 积分分布
第四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聚合物的分子量
微分分布函数与积分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
大粒子Zimm图
第四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粘度法-粘均分子量
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黏 性,粘度是表征液体流动时受内摩擦的大小。 高分子的 分子量影响 其在溶液中 的形态,进 而会影响其 溶液粘度。 第四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高分子整理

高分子整理

第一章绪论1、2、非晶聚合物随温度变化而出现的三态是什么?其两个特征转变温度分别是什么?(知识点:1.7.2)非晶态聚合物随温度变化而出现的三态是: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两个特征转变温度分别是:玻璃化转变温度(T g)、粘流温度(T f)。

3、如何计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指数?(1.4)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n i、m i、M i分别表示i-聚体的分子数、质量和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指数:质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M/Mnw对于分子量均一体系,M/Mnw=1第二章:1.聚氨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的单体分别是什么?1)聚氨酯:合成聚氨酯的起始原料是光气,它与二元醇或二元胺反应,分别形成二氯代甲酸酯或二异氰酸酯。

所以有两条合成技术路线:① 二氯代甲酸酯与二元胺反应; ② 二异氰酸酯和二元醇、二元胺的加成反应。

(工业上多选用)2) 聚碳酸酯:双酚A 与碳酸二苯酯进行酯交换反应,双酚A 取代了碳酸二苯酯中的苯酚,而成为碳酸双酚A 酯 双酚A 与光气反应3)环氧树脂2.掌握线性缩聚物的反应程度和平衡常数对聚合度的影响(2.5.1)。

为什么要用反应程度,而不能用单体转化率 ?1)聚合度是指高分子中含有的结构单元的数目:①反应程度对聚合度的影响: 反应程度则是指已经反应的基团数:在任何情况下,缩聚物的聚合度均随反应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由可知聚合度随反应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② 平衡常数对聚合度的影响在可逆缩聚反应中,平衡常数对 P 和 Xn 有很大的影响,不及时除去副产物,将无法提高聚合度。

密闭体系中:非密闭体系:在实际操作中,要采取措施排出小分子(减压、加热、通N2, CO2)1K X n +=1K K1K KK P +==--Wn n KX =Wn n P K P X =-11 ∴=(Nw是残余水浓度)聚合度与平衡常数的平方根成正比,与水含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K值 nW (mol / L)聚酯 4 < 4 ×10-4(高真空度)聚酰胺 400 < 4 ×10-2(稍低真空度)可溶性酚醛 103 可在水介质中反应根据平衡常数K的大小,可将线型缩聚大致分为三类:2)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

高分子第5章-多组分体系

高分子第5章-多组分体系

二、共混高聚物的性能及应用
性能: 1、光学性能:透光率下降。如ABS树脂为乳白色 2、热性能:塑料增强橡胶,则耐热性提高
两组分分子间形成氢键,则耐热性提高
两组分分子间微相分离增加,则Tg下降
3、力学性能:两组分分子间形成氢键或相互作用很强,
则强度、模量提高。 如ABS树脂 微相分离增大,则弹性增加
5.9 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高分子多组分体系:
两种以上高聚物的共混物和两种以上组分的 共聚物
5.9.1 高聚物共混
5.9.1.1 混合类型 1、高聚物/增塑剂:提高弹性和耐寒性
2、高聚物/补强剂:橡胶/碳黑增强,增硬, 提高耐磨性
3、高聚物/高聚物共混:高分子合金
5.9.1.2 共混高聚物类型

混合过程为吸热过程,HM > 0
因此, GM > 0 大多数高分子共混物达不到分子水平和链段水平的互容
二、溶解曲线
溶解曲线亦称为两相共存线(binodal curve)或相平衡线。 某些共混高聚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互容或部分互容, 如同高分子溶液一样具有溶解曲线。 临界共溶温度:高分子共混物 达到分子水平或链段水平相容 的临界温度。 高临界共溶温度(UCST): 在高温互容,在低温分相
2、化学共混:接枝共聚及嵌段共聚;互穿聚合 物网络(IPN)
5.9.1.4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一、定义: 两种以上高分子各自形成网络,互相穿透缠 结在一起,形成强迫共混相容,称为互穿聚 合物网络。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 IPN)
二、类型:
全互穿(Full-IPN) 两种以上高分子各自形成 网络,互相穿透。
半互穿(Semi-IPN)

何曼君《高分子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圣才出

何曼君《高分子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圣才出

第4章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4.1复习笔记一、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1.基本概念(1)高分子共混物高分子共混物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按适当的比例,通过共混得到单一聚合物无法达到的性能的材料,也称为“高分子合金”。

(2)相容性相容性是指在任何比例混合时,都能形成分子分散的、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即在平衡态下聚合物大分子达到分子水平或链段水平的均匀分散。

(3)机械相容性机械相容性是指能得到具有良好物理、机械性能的共混材料时聚合物共混物之间的相容性。

(4)IPN互穿网络结两种不相容聚合物分别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并相互穿的结构。

(5)界面层空气与高聚物熔体的表面,或者多相高聚物内部形成两相的界面,某一组分的浓度或密度会由一相连续地向另一相变化,两相之间的边界面附近的部分称为界面层(表面层)。

2.聚合物共混的意义(1)消除和弥补单一聚合物性能上的弱点,取长补短,得到综合性能优良、均衡的理想聚合物材料;(2)使用少量的某一聚合物可以作为另一聚合物的改性剂,改性效果明显;(3)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4)制备一系列具有崭新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3.混合自由焓组成曲线与温度的关系(1)高温互容低温分相的高临界共溶温度(UCST)。

超过此温度,体系完全相容,为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低于此温度,部分相容,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产生相分离;(2)低温互容高温分相的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

低于此温度,体系完全相容,高于此温度为部分相容;(3)同时存在最高临界相容温度和最低临界相容温度。

有时,UCST和LCST会相互交叠,形成封闭两相区。

二、高分子嵌段共聚物熔体与嵌段共聚物溶液嵌段共聚物是指由化学结构不同的嵌段组成的大分子。

合成嵌段共聚物的聚合方法有:活性阴离子聚合、缩聚、Ziegler-Natta催化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等。

1.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微相分离:嵌段共聚物在一定温度下也会像高分子共混物一样发生相分离,由于嵌段间具有化学键的连接,形成的平均相结构微区的大小与单个嵌段的尺寸差不多,被称为微相分离。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2)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2)

.'.第一章 概论 分子量分布,是指聚合物试样中各组分含量与分子量的关系。

黏弹性,对一整块聚合物熔体在短时间内可以观察到它有一定的形状和弹性,但是经长时间观察这种熔体会表现出液体的流动性。

这种长时间观察到的粘性流动和短时间内观察到的弹性两者相结合,而且与时间有关的力学性质称为黏弹性。

玻璃化转变,无定形和结晶热塑性聚合物低温时都呈玻璃态,受热至某一较窄温度,则转变为橡胶态或柔韧的可塑状态,这一转变过程称为玻璃化转变。

转变时对应的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 。

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受到外力时,分子中的链段发生了运动,使长链分子由蜷曲状变成伸展状,产生很大的形变,但不导致高分子链之间产生滑移,当解除外力后,形变可完全恢复,材料的这种性质称为高弹性。

第二章 高分子的链结构高分子的链结构又分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

近程结构属于化学结构,又称一级结构。

远程结构包括分子的大小与形态,链的柔顺性及分子在各种环境中所采取的构象,又称二级结构。

聚集态结构是指高分子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以及织态结构,它们是描述高分子聚集体中的分子之间是如何堆砌的,又称三级结构。

织态结构和高分子在生物体中的结构则属于更高级的结构。

高分子链的构型包括单体单元的键合顺序、空间构型的规整性、支化度、交联度以及共聚物的组成及序列结构。

高分子链序列结构:共聚物中不同结构单元的交替次数,不同结构单元在分子链中的平均长度。

全同立构,高分子全部由一种旋光异构体键接而成,称为全同立构;间同立构,由两种旋光异构体交替键接而成,称为间同立构;无规立构,两种旋光异构体完全无规键接时,则称为无规立构。

等规立构,全同异构和间同异构统称为等规立构。

定向聚合,通常自由基聚合的高聚物大都是无规的,只有用特殊的催化剂才能制得等规立构的高聚物,这种聚合方法称为定向聚合。

等规度是指高聚物中含有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

第四、五、六章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第四、五、六章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第四、五、六章 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
主讲:邓鑫
1
SEC3 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一、介绍
1、共混聚合物:将性质不同的高分材料通过化学和 (或)物理方法混合,使材料在力学、热学、光学及其他 实用性能上具有某种特点。
2、高分子合金:共混聚合物与合金有许多相似之处, 形象的称之为高分子合金。
3、制备方法 化学共混:溶液接枝和溶胀聚合,嵌段共聚。 物理共混:机械共混、溶液浇铸共混和乳液共混等。
高分子-高分子混合物的粘度很大,分子或链段的运动实际上处于一种冻结的 状态,或者说运动的速度是极慢的,才使这种热力学上不稳定的状态得以维持, 相对的稳定下来。
高分子-高分子混合物的分散程度决定于组分间的相容性。 相容性好:混合得好,得到的材料二相分散得小且均匀。正是 这种相容性适中的共混高聚物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外观上看均匀, 但电镜可看到有二相存在,呈微观或亚微观相分离(肉眼看不见分 层,甚至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 相容性太差时:混合程度很差,或者混不起来,或者混起来也 明显有宏观的相分离,出现分层现象,无使用价值。
通过热力学观点解释共混高聚物的相分离现象(根据 Flory-Huggins模型推导):
将一系列不同X1值下的ΔFM-Φ 曲线的的极小值连起来——两相共 存线;将一些列拐点连起来——亚 稳极限线。
共混物的组成聚合物之间存在着特殊相互作用,使这 类共混物也能够完全相互溶混。

2、共混高聚物聚集态的主要特点 高分子-高分子混合物处于一种准稳定态。
3、非均相多组分聚合物的织态结构
描述不同组分的组成与构成典型的织态结构模型
组分A增加,组分B减少
4、共混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分散相软(橡胶) / 连续相硬(塑料) 橡胶增韧塑料 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丁二烯改性苯乙烯) 性能特点:大幅度提高韧性的同时较小影响PS的Tg, 较少降低材料的强度和模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共混可以获得原单一组分没有的一些新的综合性能, 并且可通过混合组分的调配(调节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来获得 适应所需性能的材料。
共混与共聚的作用相类似,共混是通过物理的方法把不 同性能的聚合物混合在一起;而共聚则是通过化学的方法把 不同性能的聚合物链段连在一起。 共混高聚物可以用两类方法来制备:一类称为物理共混, 包括机械共混、溶液浇铸共混和乳液共混等。另一类称为化 学共混,包括溶液接枝和溶胀聚合等,有时也把嵌段共聚包 括在内。 从聚集态研究的角度出发,共混高聚物中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两个组分能在分子水平上互相混合而形成均相体系, 另一类则不能达到分子水平的混合,两个组分分别自成一相, 结果共混物便成为非均相体系。特别是这后一类非均相共混 高聚物,它们具有与一般高聚物不同的聚集态结构特征,同 时也带来了它们的一系列独特的性质,详细了解它们的结构 及其与各种性能的关系正是高分子物理关心的问题。
W e 1 2 2 12
r称为表面(界面)张力
Helfand的平均场理论: 具有相同Kuhn链段长度的两种高分子的界面张力:
12
kT b
2

6
界面厚度 b /( 6 )1 / 2 以相界面中心为起点z=0的界面轮廓的浓度公式: 1 [1 tan b ( z / )] 2
第四章 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4.1 高分子共混物 4.1 高分子共混物分类 根据混合组分的不同,高分子混合物可以分为3大类:高分 子—增塑剂混合物、高分子—填充剂混合物和高分子—高分子 混合物。 所谓共混聚合物(polymer blend)是通过简单的工艺过程把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或不同分子量、不同分子量分 布的同种聚合物混合而成的聚合物材料,也称聚合物合金。

A T B C A T C
高斯自洽场 理论计算结 果
实验结果
X1c=10.5
假设嵌段共聚物通过微相分离形成层状相,可得到最优的 层状相周期:
L opt bN
2/3

1/ 6
临界点时Huggins参数与每条嵌段共聚物的链段数乘积:
c N ( 4 .8 )
3/2
PS/PCL(聚已内酯)混合物的 UCST相图 PS的重均分子量为 ○550 △950
PS/PVME混合物的LCST相图 PVME的Mw为51500, PS的Mw为 ○10,000 △51,000 ●24,400 ▲110,000
假设含有xA个链段的聚合物与含有xB个链段的聚合物共混,
S M R n A ln A n B ln B

2
0

3
FM

3
0
c
xB xA
1 2
1 2 1 2
xB
1c
1 1 1 12 1 2 2 xA xB

2
两种聚合物之间没有特殊相互作用而能完全互容的体系很少。 下面完全相容的共混体系(存在特殊相互作用:离聚物或氢键)
+ SO3
+NR 3
热性能 非晶态高聚物作塑料使用时,其使用温度上限是Tg。对于 某些塑料,为了增加韧性,采取增塑的办法,例如聚氯乙烯塑料, 然而增塑却使Tg下降,使塑料的使用温度上限降低;甚至当增塑剂 稍多时,在室温己失去塑料的刚性,只能作软塑料使用。而用橡胶 增韧的塑料例如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虽然引入了玻璃化温度 很低的橡胶组分,但是由于形成两相体系,分散的橡胶相的存在, 对于聚苯乙烯连续相的Tg并无多大影响,因而基本保持末增韧前塑 料的使用温度上限。橡胶增韧塑料的这种大幅度提高韧性而又不降 低使用温度的性质,正是共混高聚物的优点。 力学性能 橡胶增韧塑料的力学性能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大幅度提 高了材料的韧性同时,不至于过多地牺牲材料的模量和抗张强度, 这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特性,因为它是本来以增塑或无规共聚的方法 所无法达到的。这就为脆性高聚物材料,特别是廉价易得的聚苯 乙烯的广泛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途径。这种优异的特性,与其两相 体系的结构密切有关,因为塑料作为连续相,起了保持增韧前材料 的抗张强度和刚性的作用,而引进的分散橡胶相,帮助分散和吸收 冲击能量。
- + SO3Na
R+NClH 3
(CH2)5
C
O H
O
CH3
C Cl
图4-5 相分离过程的浓度涨落和形态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海岛结构
连续相和分散相
杨玉良院士的研究结果
4.2 多组分高分子的界面性质
多相高分子材料的诸多物理性能不仅依赖于各组分的本体性 质,而且还依赖于组分间界面的性质。
恒温恒压下测量两种黏性物质分离时所做的可逆功叫做黏合功:
上图说明温度高于65度和低于25度时不能形成胶束,温度介于45-55度在一定 临界浓度下形成胶束。
(1)内部是类似于B嵌段的熔体; (2)中间层是AB的界面过渡区, A嵌段仿佛接枝在“内核”上, 形成比较致密的聚合物 “刷” (brush); (3)最外层以A嵌段为主,是溶胀 的聚合物刷。
在嵌段共聚物的亚浓溶液和浓溶液,随着浓度增加,聚 合物链开始发生交叠,依次形成胶束的正方相,柱状胶束的 六方相或层状相等溶致液晶态。
Deyue Yan,Yongfang Zhou,Jian Hou, Science, 2004,303,65-67
总结
基本问题: 1. 理解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
习题: P101: 1, 2
4.1.2 共混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通过共混可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1)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 (2)提高耐老化性能; (3)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 (4)有利于废弃聚合物的再利用。 共混与共聚相比,工艺简单,但共混时存在相容性问题, 若两种聚合物共混时相容性差,混合程度(相互的分散程度) 很差,易出现宏观的相分离,达不到共混的目的,无实用价 值。 光学性能:大多数非均相的共混高聚物都不再具有其组分均聚 物的光学透明性。例如ABS塑料(即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共聚 物)中,连续相AS共聚物是一种透明的塑料,分散相丁苯胶也 是透明的, 但是ABS塑料是乳白色的, 这是由于两相的密度 和折射率不同,光线在两相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的结果。
RTV A ln A B ln B 1 A B Vs x A xB
A 1 B
x A xB x
FM
RTV 1 ln ln 1 1 1 Vs x x
4.3 高分子嵌段共聚物熔体与嵌段共聚物溶液
4.3.1 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
嵌段共聚物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一定温度下也会像 高分子共混物一样发生相分离时,但由于嵌段间具有化学 键的连接,形成的平均相结构微区的大小只有几十到几百 纳米尺度,与单个嵌段的尺寸差不多,因此被称为微相分 离。 与温度的依赖关系:
10 . 5
3.2 嵌段共聚物的溶液性质
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 临界胶束温度(critical micelle temperature,CMT)。 临界凝胶浓度(critical gel concentration,CGC)。
各级光散射技术(如可见光、X射线、中子散射)都可以用来测定 是否形成了胶束的CMC和CMT。
H M RT 1 x A n A B
F M RT n A ln A n B ln B 1 x A n A B
A
x A n AV s V
B
x B n BV s V
FM
RTV x A n AV s x B n BV s x A n AV s B x V ln A x V ln B 1 Vs V A B
从广义上说,共混高聚物也可看成一种溶液。要 使共混高聚物达到热力学上完全溶混,其混合自由能 必须小于零。但与高分子及溶剂混合时的情况不同,由 于高分子的链节相互牵连,使其混合熵 很小。混合 过程又常为吸热过程,因而,一般情况下, >o。 高临界互容温度(UCST): 高温互容低温分相。 低临界互容温度(UCST): 低温互容高温分相。
ABS
[
CH2
CH ] [ CH2 L CN
CH
CH
CH2 ] n [ CH2
CH ]
m
A 光洁性
B 柔韧性 S 刚性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 腈基(CN)——极性大、增强分子间相互作用,耐化学腐蚀 性强、表面硬度高、强度大 丁 二 烯——分子链柔顺性好提供聚合物的韧性 苯 乙 烯——高温流动性好,改善加工性能并使制品表面光洁度 好
相分离条件与相互作用参数的关系:
两种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混合 自由能对组成图
共混聚合物的两相共存线 和亚稳极限线
相分离条件与分子量的关系:
FM RTV 1 x ln x ln 1 1 1 Vs A B

2
FM
例如:
SBS [ CH2 CH ] [ CH2 m CH CH CH2 ] n [ CH2 CH ] m
S
B
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共聚 * 使用时为橡胶状弹性体 * 加工时为热塑性的塑料状 是一种很有用的热塑性弹性体,广泛用作鞋底材料、防漏、 改性路面材料。 •HIPS——高抗冲聚苯乙烯(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