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第2章+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发生在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分子的极性越大,分子间的取向力越大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2.诱导力(induction force )
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还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3.色散力(dispersion force )
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非极性分子 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复方碘溶液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2.混悬剂、乳剂
由于粒子及液滴的相互作用使混悬 剂及乳剂发生聚集,造成不稳定。
需加入絮凝剂、助悬剂等稳定剂
3.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
大连理工大学
二、对固体制剂成型性的影响
固体制剂大多由微粉加工 · 干燥状态下固体粒子相互接触产生的范德
华力、静电力以及粉粒间接触点吸附液体薄膜 的表面张力使其发生相互的粘附,会阻碍固体 物料的混合。因此常采用交互加入少量水润湿 药物或适量表面活性剂来提高混合的效果。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3.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制成络合物提高药物稳定性 维生素B2与吡啶类络合抑制维生素B2降解 苯佐卡因与咖啡因配伍(形成分子缔合物)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二、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对制剂成型的影响 (一)对液体制剂成型性的影响
1.低分子溶液剂 利用助溶、潜溶制备低分子溶液剂
药物发生络合作用; 因此药物的相互作用对多种制剂的成型均
存在较大的影响。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一、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对物在溶剂中溶解规律“结构相似者相溶” 结构相似:分子的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以 及分子相对大小等结构性质。
药物相互作用课件

DRUG INTERACTION 临床药学室 计 成
单击添加副标题
药物相互作用
一 基本概念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标题
联合用药 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联合用药的目的 提高疗效 减轻副作用 减缓耐受性 延缓耐药性 治疗多种或复杂的病症
DRUG INTERACTION
由于药物之间或药物-机体-药物之间的反应,改变了药物原来的体内过程、组织对药物的感受性或药物的理化性质,而产生单种药物所没有的药理作用或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交互作用)
02
氯丙嗪与普萘洛尔合用时,由于前者抑制了后者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使普萘洛尔血药浓度上升,引起心率缓慢,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02
氯丙嗪抑制其他药物代谢酶活性
长期服用格列本脲的糖尿病患者因细菌感染而服用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结果导致低血糖发生 。
磺胺类药物通过肝脏代谢,竞争性地抑制了CYP2C9活性,导致磺脲类药物代谢减弱,作用增强,产生低血糖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药效增强或减弱
毒副作用增加或减轻
药物理化性质变化
出现始料不及的不良反应
/CONTENTS
国家药监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用“黄柏胶囊”(“梅花K”)
黄柏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柏或黄皮树的树皮,含有多种生物碱(小檗碱、棕榈碱、黄柏碱等),具有清热除湿、泻火解毒、清退虚热等功效; 常与抗菌药物配伍,如治疗埃希大肠杆菌所致细菌性腹泻等
04
药理效应的协同、拮抗
基本形式
01
02
03
04
普萘洛尔拮抗-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酚妥拉明拮抗-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纳络酮拮抗吗啡
单击添加副标题
药物相互作用
一 基本概念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标题
联合用药 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联合用药的目的 提高疗效 减轻副作用 减缓耐受性 延缓耐药性 治疗多种或复杂的病症
DRUG INTERACTION
由于药物之间或药物-机体-药物之间的反应,改变了药物原来的体内过程、组织对药物的感受性或药物的理化性质,而产生单种药物所没有的药理作用或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交互作用)
02
氯丙嗪与普萘洛尔合用时,由于前者抑制了后者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使普萘洛尔血药浓度上升,引起心率缓慢,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02
氯丙嗪抑制其他药物代谢酶活性
长期服用格列本脲的糖尿病患者因细菌感染而服用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结果导致低血糖发生 。
磺胺类药物通过肝脏代谢,竞争性地抑制了CYP2C9活性,导致磺脲类药物代谢减弱,作用增强,产生低血糖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药效增强或减弱
毒副作用增加或减轻
药物理化性质变化
出现始料不及的不良反应
/CONTENTS
国家药监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用“黄柏胶囊”(“梅花K”)
黄柏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柏或黄皮树的树皮,含有多种生物碱(小檗碱、棕榈碱、黄柏碱等),具有清热除湿、泻火解毒、清退虚热等功效; 常与抗菌药物配伍,如治疗埃希大肠杆菌所致细菌性腹泻等
04
药理效应的协同、拮抗
基本形式
01
02
03
04
普萘洛尔拮抗-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酚妥拉明拮抗-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纳络酮拮抗吗啡
二--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PPT课件

药物分子络合物主要靠分子间力、氢键及电荷 转移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
种类: 传荷络合物 氢键络合物
特点:
键能较小,属于弱键型的络合物
.
11
药物传荷络合物
传荷络合物(charge transfer complex, CTC):在电荷转移 体系中,电性差别较大的两个分子间,多电子的分子(电子供体) 向缺电子的分子(电子受体)转移电 子(或迁移负电荷),这 两个分子之间产生电荷迁移力,因而结合成分子络合物,称传荷 络合物。.Biblioteka 13 络合物在制剂中的应用
络合物在制剂中 的应用
助溶
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少量咖啡因↑苯佐卡因在水溶 液中的稳定性。(传荷)
吡唑酮类物质抑制核黄素光照 分解。(传荷与氢键)
菸酰胺、咖啡因、吡多辛等可 防止氯丙嗪的光照分解。(传 荷)
改变药物的溶解度: 加入络作剂,生成可溶性络合 物,可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五、疏水相互作用
胶束(表面活性剂章节)
.
15 第二节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对药物及制剂性质的影响
溶解度
稳定性
熔点、 沸点
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
16 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 有分子间氢键的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比没有氢键的
同类化合物为高。
例: HF, HCl, HBr和HI中哪个物质熔沸点最高? HF的熔、沸点最高。
1
第二章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
2 第一节 药物的物理化学 相互作用类型
一、范德华力
二、氢键
三、传荷络合作用
四、离子参与的相互作用
五、疏水相互作用
.
一、范德华力( van der Waals )
药物的相互作用 ppt课件

pH
0h
0.5h
1h
2h
3h
4h
色泽
淡黄 深棕 深棕 深棕 深棕 深棕
4.0
含量(%) 36.92 6.27
0.64
0.18
0.05
0.01
色泽
微黄 淡紫红 紫红 紫
紫
紫
5.0
含量(%) 68.97 56.54 39.76 18.78 10.85 4.92
色泽
无
淡蓝紫 篮紫 篮紫 篮紫 篮紫
6.0
含量(%) 67.59 65.74 58.19 53.06 44.18 41.63
PH范围
3.2-5.5 3.5-5.5 4.5-7.0 4.5-7.5 6.0-7.5 3.6-6.5 5.0-7.0
备注
含Ca2+ 含Ca2+ 含C媒的影响
5%或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属于酸性溶液, 一些碱性药品不能加入到葡萄糖液中。
如:呋塞米注射液为加碱制成的钠盐制剂,碱性较高, 不得使用GS、GNS等偏酸性的溶媒输注,宜选用NS为溶 媒。
色泽
无
无
无
淡紫 淡紫 淡紫
7.0
含量(%) 98.97 98.70 98.12 98.89 98.86 98.81
色泽
无
无
无
无
无
淡紫
7.5
含量(%) 98.13 99.28 97.99 97.13 97.96 96.99
色泽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8.0
含量(%) 99.65 98.29 98.42 98.01 96.87 97.35
PPT课件
14
药物相互作用 PPT课件

23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代谢 ※酶的抑制作用 ※酶的诱导作用 ※肠道CYP和P-糖蛋白的影响
24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代谢
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肝脏,肝脏进行生物转化主要依赖于 微粒体中的多种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 氧化酶系(CYP)
1、酶的抑制作用 酶抑制作用: 使肝药酶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减慢本身或其 他药物的代谢,导致药效增强、不良反应发生 率增加。 酶抑制剂: 氯霉素,西咪替丁,环丙沙星,保泰松等
21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分布
1、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
➢ 大部分药物以不同程度与血浆蛋白可逆性结合, 结合部位发生竞争性相互置换;
➢ 置换后,游离型药物增多,药效增强。
➢ 蛋白结合率高的、治疗窗狭窄的药物被置换后具 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22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分布
2、改变组织分布量 改变组织血流量 组织结合位点上的竞争置换
20%~50%,其功能主要是参与药物在肠道的首过 消除。
27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排泄
※ 改变尿液pH值 ※ 干扰肾小管分泌 ※ 改变肾脏血流量
28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排泄
1、改变尿液pH值 酸性尿液中,弱酸药物大部分以非解离存在;
弱碱药的情况相反,大部分以解离形式存在,随尿 液排出多。
➢不是任何药物都可以随意加入任何静脉输液中 ➢注意存在无外观变化的配伍禁忌
12
二、药动学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分布的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排泄的相互作用
13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吸收
※ 胃肠道PH值的影响 ※ 结合与吸附的影响 ※ 胃肠运动的影响 ※ 对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 肠道菌群的改变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代谢 ※酶的抑制作用 ※酶的诱导作用 ※肠道CYP和P-糖蛋白的影响
24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代谢
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肝脏,肝脏进行生物转化主要依赖于 微粒体中的多种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 氧化酶系(CYP)
1、酶的抑制作用 酶抑制作用: 使肝药酶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减慢本身或其 他药物的代谢,导致药效增强、不良反应发生 率增加。 酶抑制剂: 氯霉素,西咪替丁,环丙沙星,保泰松等
21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分布
1、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
➢ 大部分药物以不同程度与血浆蛋白可逆性结合, 结合部位发生竞争性相互置换;
➢ 置换后,游离型药物增多,药效增强。
➢ 蛋白结合率高的、治疗窗狭窄的药物被置换后具 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22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分布
2、改变组织分布量 改变组织血流量 组织结合位点上的竞争置换
20%~50%,其功能主要是参与药物在肠道的首过 消除。
27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排泄
※ 改变尿液pH值 ※ 干扰肾小管分泌 ※ 改变肾脏血流量
28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排泄
1、改变尿液pH值 酸性尿液中,弱酸药物大部分以非解离存在;
弱碱药的情况相反,大部分以解离形式存在,随尿 液排出多。
➢不是任何药物都可以随意加入任何静脉输液中 ➢注意存在无外观变化的配伍禁忌
12
二、药动学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分布的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排泄的相互作用
13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吸收
※ 胃肠道PH值的影响 ※ 结合与吸附的影响 ※ 胃肠运动的影响 ※ 对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 肠道菌群的改变
第二章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第二章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汇报人:
202X-12-25
目录
药物与溶剂的相互作用药物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药物的光化学性质与稳定性
01
CHAPTER
药物与溶剂的相互作用
溶解度
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取决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极性、氢键、范德华力等。
溶解速率
药物的溶解速率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溶解速率快的药物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
是指物质吸收光子后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激发态的生成、能量转移和化学键断裂等过程。
光化学反应
物质吸收光子后,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获得足够的能量进行化学反应。
激发态
激发态分子将能量转移给其他分子,导致后者发生化学反应。
能量转移
在某些光化学反应中,激发态分子能够断裂化学键,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键断裂
THANK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
温度、压力、搅拌速度、药物颗粒大小等都会影响药物的溶解过程。
分配系数
药物在溶剂和油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决定了其在生物膜(如细胞膜)上的分布和穿透能力。
分配平衡
药物在溶剂和油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浓度在两相中均达到最大。
分配过程的影响因素
药物的极性、油水分配系数、温度等都会影响其在生物膜上的分配。
03
02
01
药物的渗透系数决定了其在生物膜上的穿透速度和能力。
渗透系数
渗透过程的动力学
渗透与吸收
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或主动转运方式透过生物膜,其动力学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
药物的渗透速度和程度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第二章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汇报人:
202X-12-25
目录
药物与溶剂的相互作用药物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药物的光化学性质与稳定性
01
CHAPTER
药物与溶剂的相互作用
溶解度
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取决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极性、氢键、范德华力等。
溶解速率
药物的溶解速率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溶解速率快的药物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
是指物质吸收光子后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激发态的生成、能量转移和化学键断裂等过程。
光化学反应
物质吸收光子后,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获得足够的能量进行化学反应。
激发态
激发态分子将能量转移给其他分子,导致后者发生化学反应。
能量转移
在某些光化学反应中,激发态分子能够断裂化学键,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键断裂
THANK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
温度、压力、搅拌速度、药物颗粒大小等都会影响药物的溶解过程。
分配系数
药物在溶剂和油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决定了其在生物膜(如细胞膜)上的分布和穿透能力。
分配平衡
药物在溶剂和油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浓度在两相中均达到最大。
分配过程的影响因素
药物的极性、油水分配系数、温度等都会影响其在生物膜上的分配。
03
02
01
药物的渗透系数决定了其在生物膜上的穿透速度和能力。
渗透系数
渗透过程的动力学
渗透与吸收
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或主动转运方式透过生物膜,其动力学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
药物的渗透速度和程度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药物相互作用课件课件

关于药物相互作用课件
第1页,此课件共95页哦
现代医学和药学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患者的多药并用。 老年患者,每天同时服用4~5种药的情况极为普遍。 ADR, 尤其是药物相互作用(DDI/drug-drug interaction)所致的
ADR因此而日趋严重。
处方医师、药师和患者必须认真考虑这一重要而现实的问题。
含多价阳离子药物
氟喹诺酮类
1 含Ca2+、Mg2+、Al3+
抗酸药物
四环素类
2 Fe2+制剂
3 补钙制品
4 Bi3+
形成络合物或鳌合物
临床应避免抗生素与该类药物同时服用,必须合用 时,服药时间应间隔3小时
24
第24页,此课件共95页哦
▪ 胃肠运动的影响:
药物吸收主要部位:小肠上部 影响因素:
胃排空、肠蠕动速率
4 10
28
54
6
第6页,此课件共95页哦
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临床联合用药意义: 1 提高药物疗效;
2 减少药物的某些副作用; 3 延缓机体耐受性或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可延长疗
程,从而提高药物的效果。
7
第7页,此课件共95页哦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加强:疗效提高,毒性也可加大 减弱:毒性减轻,疗效也可降低 理想:疗效提高,同时毒性减轻 避免:毒性加大,而疗效降低
舒普深、特治星、特美汀、强力阿莫仙等 亚胺培南+西拉司丁 泰能 磺胺甲恶唑+TMP 复方新诺明(SMZ-Co)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 海捷亚
10
第10页,此课件共95页哦
临床应避免产生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毒性加大和/或疗效降低!
第1页,此课件共95页哦
现代医学和药学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患者的多药并用。 老年患者,每天同时服用4~5种药的情况极为普遍。 ADR, 尤其是药物相互作用(DDI/drug-drug interaction)所致的
ADR因此而日趋严重。
处方医师、药师和患者必须认真考虑这一重要而现实的问题。
含多价阳离子药物
氟喹诺酮类
1 含Ca2+、Mg2+、Al3+
抗酸药物
四环素类
2 Fe2+制剂
3 补钙制品
4 Bi3+
形成络合物或鳌合物
临床应避免抗生素与该类药物同时服用,必须合用 时,服药时间应间隔3小时
24
第24页,此课件共95页哦
▪ 胃肠运动的影响:
药物吸收主要部位:小肠上部 影响因素:
胃排空、肠蠕动速率
4 10
28
54
6
第6页,此课件共95页哦
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临床联合用药意义: 1 提高药物疗效;
2 减少药物的某些副作用; 3 延缓机体耐受性或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可延长疗
程,从而提高药物的效果。
7
第7页,此课件共95页哦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加强:疗效提高,毒性也可加大 减弱:毒性减轻,疗效也可降低 理想:疗效提高,同时毒性减轻 避免:毒性加大,而疗效降低
舒普深、特治星、特美汀、强力阿莫仙等 亚胺培南+西拉司丁 泰能 磺胺甲恶唑+TMP 复方新诺明(SMZ-Co)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 海捷亚
10
第10页,此课件共95页哦
临床应避免产生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毒性加大和/或疗效降低!
第2章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2020

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改变药物的溶解度:
少量咖啡因↑苯佐卡因在水
加入络合剂,生成可溶性络
溶液中的稳定性。(传荷)
合物,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吡唑酮类物质抑制核黄素光
助溶)。
照分解。(传荷与氢键)
加入络合剂,生成难溶性或
菸酰胺、咖啡因、吡多辛等
不溶性络合物。
可防止氯丙嗪的光照分解。 (传荷)
咖啡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46,若与苯甲酸钠 以1∶1形成CTC,能使水溶性提高到1∶1.1。
氢键用 --- 表示,如 X-H --- Y,其 中 X,HY原可子以附是近同有种电原负子性,大也,可且以r是小不的同元元 素素的如原F子,。O,N 的原子,即氢键接受体
1 氢键的形成
当两个水分子充分靠 近时,带部分正电荷的氢 原子与另一分子中含有孤 电子对、带负电荷的氧原 子产生相互吸引,这种吸 引力称为分子间的氢键作 用。
天然 合成
辅料
药物与辅 料间相互
作用
药物
单复 一方 药药 物物
介质
体外介质 体内介质
药物与介 质间相互
作用
药物间 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会影响到: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药剂学如中熔涉点及、的沸界点面、溶现解象度、、混稳悬定剂性絮等凝 、乳剂稳定性、散剂及胶囊剂的粉体聚集、 气雾剂中粉末或液滴分散、颗粒压片等。
非极性分子在极性水中倾向于积聚 的现象就是疏水相互作用。
疏水链表面整齐地排列着一层水分子
疏水链互相聚集,把周围排列有序 的水分子排挤出来。
疏水分子的聚集是一个热力学的自发过程。
能量下降
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对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形成胶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离子-偶极作用力和 离子-诱导偶极作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9/6
2017/9/6
17
3.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制成络合物提高药物稳定性 维生素B2与吡啶类络合抑制维生素B2降解
苯佐卡因与咖啡因配伍
2017/9/6
2017/9/6
18
二、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对制剂成型的影响
(一)对液体制剂成型性的影响 1.低分子溶液剂 利用助溶、潜溶制备低分子溶液剂 复方碘溶液
8
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分子间氢键:物质熔点、沸点升高。 物质熔化或气化时,要克服纯粹的分子间力外,还必须 提高温度,额外供应能量来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所以这些
物质的熔点、沸点比同系列氢化物的高。
分子内氢键:熔、沸点常降低。 分子内形成氢键,那么相应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就会减少, 分子内氢键会使物质熔沸点降低.
&3 药物与包材的相互作用
作用类型 迁移和吸附
评价包装的适用性,研究包装与药品间
的相容性
2017/9/6
2017/9/6
23
我国的相容性要求
相容性:Compatibility 考察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之间是否发生迁 移或吸附等现象,进而影响药物质量而进 行的一种试验 。 可控环境 实验模型 相互的或单方面的迁移、变质
2017/9/6
2017/9/6
19
2.混悬剂、乳剂
由于粒子及液滴的相互作用使混悬剂
及乳剂发生聚集,造成不稳定。
需加入絮凝剂、助悬剂等稳定剂
3.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
2017/9/6
20
二、对固体制剂成型性的影响
固体制剂大多由微粉加工
· 干燥状态下固体粒子相互接触产生的范德华 力、静电力以及粉粒间接触点吸附液体薄膜的表
要广集百家;
详:详细,要全面细致, 力避遗漏;
实: 要心领神会、准确把握文章的精髓。
30
“述”
即评述,评述是对所读文章的精髓,众 家的学说进行列举、归纳、重组、评述包 括:
☆肯定、 否定;
☆点贬谬误、褒誉创新、
就要评的合理,述的透彻.
31
综述报告基本要求:
1、按论文格式规范要求,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应有角码标
1.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
药物在溶剂中溶解规律“结构相似者相溶”
结构相似:分子的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以及分子 相对大小等结构性质。 溶质和溶剂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则溶解度增加 水和乙醇可以任意比例互溶。 药物分子内形氢键,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减小, 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
2017/9/6
2017/9/6
2017/9/6
2017/9/6
14
&2 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我们知道胶束的形成是通过疏水作用力;
在溶液剂设计加入助溶剂其原理是通过与药
物发生络合作用; 因此药物的相互作用对多种制剂的成型均存 在较大的影响。
2017/9/6
2017/9/6
15
一、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第二章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药剂教研室
王秀
2017/9/6
2017/9/6 1
教学目标
掌握 药物分子间作用力类型; 熟悉 分子间作用力对药物性质、制剂 成 型性的影响; 了解 药物与包材、蛋白的相互作用。
2017/9/6
2017/9/6
2
&1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类型
一、范德华力 二、氢键 三、传荷络合作用 四、离子参与的相互作用 五、疏水相互作用
2017/9/6
6
二、氢键(hydrogen bond)
分子间氢键 分子内氢键
2017/9/6
2017/9/6 7
氢键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氢键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在极性溶剂中,如果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
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HF和NH3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2017/9/6
2017/9/6
示,如[5] 。
2、字数 ≥3000字/篇。 3、参考文献 ≥10篇,其中英文文献≥3篇,查近5年的文 献。引用的文献全文及综述以文件夹形式写清学号、 姓名发至备检。
4、综述不得直接从网上复制,查实即为 0分。
5、请于 完成并上交。
32
1.1 尽量选择依从性高的 例1:儿科药物制剂设计及剂型新开发 给药途径及制剂
2017/9/6
2017/9/6
24
玻璃容器相容性试验重点考察项目
玻璃中碱性离子的释放对药液pH的影响 有害金属元素的释放 不同温度(尤其冷冻干燥时)、不同酸碱 度条件下玻璃的脱片 含有着色剂的避光玻璃被某些波长的光线 透过,使药物分解 容器密封性
2017/9/6
2017/9/6
25
面张力使其发生相互的粘附,会阻碍固体物料的
混合。因此常采用交互加入少量水润湿药物或适 量表面活性剂来提高混合的效果。
2017/9/6
2017/9/6
21
三、其他
包合物
固体分散体
无定型药物系统 离子交换树脂
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
提高稳定性、延长作用时间、稳定释药等
2017/9/6
22
3.1 妥洛特罗贴剂 3.2 哌甲酯贴剂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47(10):760-765
33
例2:多囊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前言
1.1制备方法不同; 1.2结构与粒径大小不同 1.3组成不同 1.4被包裹药物性质不同 1.5给药途径不同 1.6缓释时间不同
1、MVL与普通脂质体的区别
2、MVL的制备
2017/9/6
2017/9/6
3
一、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 )
1.取向力(dipole-dipole attration )
发生在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分子的极性越大,分子间的取向力越大
2017/9/6
2017/9/6 4
2.诱导力(induction force )
16
2对药物沸点和熔点的影响
要使液体气化,破获分子间的氢键,需消耗更 多的能量,要使晶体破坏,也要破坏一部分分子间
分子间形成氢键时熔点沸点增高
氢键。 分子内形成氢键时药物的熔点、沸点降低 分子内形成氢键,则会使药物的熔点、沸点等 物理性质降低,主要是由于分子内氢键的形成消弱 了分子间范德华引力和氢键力。
塑料容器相容性试验考察项目
水蒸气、氧气的渗入 水分、挥发性药物的透出 酯溶性药物、抑菌剂向塑料的转移 塑料对药物的吸附 溶剂与塑料的作用 塑料中添加剂、加工时分解产物对药物的影响 微粒 密封性
2017/9/6
2017/9/6
26
胶塞相容性试验重点考察项目
通常作为容器的塞、垫圈 鉴于橡胶配方的复杂性,应重点考察其中各 种添加物的溶出对药物的作用 橡胶对药物的吸附以及填充材料在溶液中的 脱落 在进行注射剂、粉针、口服溶液剂等试验时, 瓶子应倒置或侧放,使药液能充分与橡胶塞 接触
2017/9/6
9
对粘度的影响
分子间有氢键的液体,一般粘度较
大。例如甘油、磷酸、浓硫酸等多羟基
化合物,由于分子间可形成众多的氢键,
这些物质通常为粘稠状液体。
2017/9/6
10
三、传荷络合作用
概念:电性差别比较大的两个分子相互接触时, 电子多的分子(电子供体)缺电子的分子(电 子受体)转移部分电子而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 称为传荷络合物;或称电子转移复合物(CTC) 传荷络合物的意义:在药物配伍中可以助溶, 增加水溶性,提高稳定性。
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还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2017/9/6
2017/9/6
5
3.色散力(dispersion force )
色散力与相互作用的分子变形有关,变 形越大,色散力越大。 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非极性分子 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2017/9/6
2017/9/6
2017/9/6
11
四、离子参与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 离子-偶极作用力
离子与极性分子作用
离子-诱导偶极作用力
离子与非极性分子作用
影响药物的溶解度、溶出等。
2017/9/6
2017/9/6
12
NaCl的形成示意 图 失去电子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0 0 +1 -1
2Na+ Cl2 = 2NaCl
2017/9/6
2017/9/6
27
&4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自学
2017/9/6
28
药剂学综述
××药物制剂新进展;
药用新辅料研究进展; 药物新剂型研究现状; 制剂生产工艺新进展;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
29
综述
综而述之
“综” 就是广、详、实
广:范围要广,即阅读的文献要广,
二次乳化法及影响因素 3.1 抗肿瘤 3.2 抗感染 3.2.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2.2 病毒性视网膜炎 3.2.3细菌性角膜炎 3.2.4细菌性软组织和手术感染 3.3 治疗疼痛 3.4 包封大分子物质
34
3、MVL的应用
结语
中国新药杂志 2006, 15(15):1243-1246
35
得到电子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