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预防感染效果评价
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作用

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作用摘要】目的:分析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作用。
方法:分析我院手术室在2011年实施PDCA模式管理前后各两年的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应用PDCA模式管理后,手术室医院感染例数明显减少。
其中,实施PDCA模式管理前的2009年和2010年的手术室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1例和12例,实施PDCA模式管理后的2011年和2012年的手术室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和0例。
结论: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290-01在医院日常工作中,感染控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尤其是手术室感染。
一旦手术患者一旦受到感染,轻者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重者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说,手术室感染控制不仅是医疗工作开展的前提,更是医院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1]。
本文旨在分析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作用,对我院手术室在2011年实施PDCA模式管理前后各两年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收集手术室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2011年实施PDCA模式管理前后各两年的感染发生情况,总结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作用。
2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应用PDCA模式管理后,手术室医院感染例数明显减少。
其中,实施PDCA模式管理前的2009年和2010年的手术室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1例和12例,实施PDCA模式管理后的2011年和2012年的手术室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和0例。
3 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施3.1制定手术室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计划由医院领导组织协同手术室科室领导成立专业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充分结合医院及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计划,计划应全面包含了护理部消毒隔离质量季度抽查评估、科室消毒隔离质控小组的月度考核和评估、全岗位行政查房等各个方面。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的效果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治疗利用PDCA循环管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9年4月-2020年7月接诊手术择期限期手术80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普通护理管理和PDCA循环管理,研究中主要就患者治疗之后的疗效和临床指标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而且患者临床各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管理应用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治疗中优势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有效提升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手术室择期手术;疗效观察基于当前临床治疗问题,需要在患者手术中利用有效措施预防风险。
本次基于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患者,两组患者利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希望通过实践了解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4月-2020年7月接诊手术择期限期手术80例,本次所选患者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46±3.25)岁。
本次研究中把患者平分,作为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女性分别为21例和19例,利用常规流程进行管理,作为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分别有23例和17例,利用PDCA循环管理。
本次研究完全符合国家关于医学实验的相关准则,并且此次研究已经由我院的相关伦理组织签批。
研究过程中所有的研究患者都按照标准纳入,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全部知情并且同意参与其中。
在排除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到患者是否能够积极配合研究,其次了解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资料是否完善,如果患者存在急性病症也需要排除。
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按照医院常规管理模式,由专业人员对手术所需物品进行消毒。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治疗中,基本常规管理后,需要落实PDCA 循环管理,下面就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分析:第一,计划,医院组织建立全面的感染监控小组,由医院科室主任牵头,内部包含医院的护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等,结合现有的问题制定完善的制度,保证各项操作按照标准进行,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习相应制度规范,设定专门人员对手术室消毒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手术人员具有全新观念,制定明确的感染预防策略。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的效果

第30卷第8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年8月1031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戴明环”循环管理在预防手术室感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室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P D C A循环质量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和感染率均高于观察组;消毒合格率则低于观察组,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P D C 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中,具有较好效果,可以降低 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和手术感染率,提高消毒合格率。
[关键词]P D C A循环质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 -1434.2019.08.077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原先不能手术的 疾病,现在已不是禁区,而外科手术适应症范围就显得宽 松。
但无论何种手术,都伴有感染风险。
如何预防手术感 染,是目前手术医师和护理关注的要点~。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实行“戴明环”(P D C A)循环质量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室感染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5月~2017年10月接诊手术择 期限期手术372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186例,男89例,女97例;年龄28岁~ 76岁,平均 (48.56 ± 8.32)岁;对照组186例,其中,88例,女98例;年 龄27岁~77岁,平均(47.06 ±8. 76)岁;两组病例数、性 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〇.〇5)。
纳人 标准:患者意识清晰,能主动配合护士管理;术前诊断明 确,无手术禁忌症;患者及家属同手术并签署手术知情同 意书;参加手术的医生护士接受预防感染监督。
排除标 准:患者意识障碍,不能正常配合护理管理;术前确诊有感 染证据或不能耐受手术;患者及家属不同意手术治疗等。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分析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分析PDCA循环法(Plan-Do-Check-Act)是一种常用于项目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方法。
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环境卫生,降低感染相关的风险和危害。
本文将分析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
PDCA循环法的第一阶段是计划(Plan)。
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计划阶段的关键是明确目标、确定实施策略和制定具体措施。
通过PDCA循环法的计划阶段,可以帮助医院感染护理团队明确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目标,如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手卫生合规率等,然后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和措施,如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培训和宣教等。
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的第二阶段是执行(Do)。
在执行阶段,医务人员需要按照计划制定的策略和措施进行操作。
通过PDCA循环法的执行阶段,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按照既定计划开展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加强手卫生、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规范操作流程等。
通过PDCA循环法的执行阶段,可以不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PDCA循环法的第三阶段是检查(Check)。
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检查阶段的关键是对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PDCA循环法的检查阶段,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评估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效果,如感染发生率、手卫生合规率等,并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感染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为下一阶段的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PDCA循环法的第四阶段是行动(Act)。
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行动阶段的关键是根据检查阶段获取的数据和评估结果,及时采取行动进行改进和优化。
通过PDCA循环法的行动阶段,可以帮助医院感染护理团队及时针对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如开展培训和教育、改进操作流程等。
行动阶段也是再次进行规划、执行和检查的起点,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持续改进过程。
PDCA循环在手术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99172投稿邮箱:sjzxyx22@0 引言手术室(OR)是现代临床抢救、治疗急重症患者的一个特殊场所,由于接触的病种较复杂、患者病情普遍较危重,加上手术的有创性,因此该部门也成为了院内最易引发感染的部门之一[1]。
2015年1月开始,我院尝试在手术室中融入该理念管理,以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现做出以下归纳: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手术室实施PDCA 循环管理前(2014年1月-2014年12月)、管理后(2015年5月-2016年5月)各300例手术患者的病例报告,管理前患者中男/女有171/129例,平均年龄(42.8±5.3)岁;管理后患者中,男/女有165/135例,平均年龄(43.5±6.1)岁。
上述患者均已签字同意研究试验,相关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录进统计软件分析,输出结果P >0.05,可做试验。
1.2 方法1.2.1 制定计划(P )从我院手术室的实际出发,参考《临床医院感染防控与质量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内容,并结合相关资料报道,由我科工作人员、专家等对手术室存在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记录和制定应对方案,建立健全各项核心制度(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日常灭菌制度等),同时密切监测每台手术的各个环节等。
1.2.2 操作实施(D )将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到位,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同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各项操作的熟练掌握。
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表,内容除病例基础资料外,还包括监测项目、量化指标、监测人员资料、上报异常指标时间、应对策略等。
详细记录每日监测情况。
1.2.3 检验结果(C )由护士长负责检查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表的记录情况、每日监测与实施情况。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分析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分析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因接受医学护理而获得的新的、未曾存在的疾病。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增加治疗难度,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PDCA循环法是一个可持续改进的方法,适用于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
本文旨在探讨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并进行分析。
1.计划(Plan)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首先要明确目标,包括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等。
然后要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计划,包括建立标准操作流程、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推广手卫生等。
2.实施(Do)在制定计划后,需要将计划付诸实施。
这包括培训医护人员,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加强对患者的隔离和防护措施等。
3.检查(Check)在实施计划后,要进行监测和检查,了解实施计划后的效果。
这包括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检查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是否符合要求等。
4.行动(Action)在检查的基础上,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需要及时采取行动,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水平。
1.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通过PDCA循环法,可以持续地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教育后,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会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提高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通过PDCA循环法,可以对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进行持续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医疗设备存在的问题,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加强患者的隔离和防护措施通过PDCA循环法,可以对患者的隔离和防护措施进行持续检查和改进,有效提高患者的隔离和防护水平,降低医院感染的传播风险。
4.推广手卫生5.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三、结论通过对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分析,可以看出,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加强患者的隔离防护措施,推广手卫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分析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分析PDCA循环法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的感染护理管理中。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对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PDCA循环法是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这个四个步骤的循环。
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时纠正问题,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计划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在计划阶段,医院可以制定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明确护理操作规范,培训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正确实施感染控制措施。
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数据收集和监测方案,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相关数据,明确感染发生的原因和高危时段,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实施阶段是贯彻执行感染控制措施的过程。
在实施阶段,医院可以通过培训、宣传和教育等方式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提高他们的操作规范性,确保每一项操作都符合感染控制要求。
医院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和监测机制,加强对感染控制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保证各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性。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检查阶段是对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在检查阶段,医院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抽样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医院还可以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相关数据,了解感染发生的趋势和季节性变化,为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提高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
通过有计划地制定感染控制策略和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规范性,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和监测机制,进行定期的检查评估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医院可以更好地控制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分析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分析引言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声誉。
对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法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可以用于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
本文将就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提高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1.1 PDCA循环法的基本原理PDCA循环法是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包括四个步骤: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可以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感染控制和预防工作中,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控制效果。
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可以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感染控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感染控制计划(Plan)并明确目标和措施;然后,执行计划(Do)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Check);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Act),形成一个闭环的持续改进过程。
2.1 提高感染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可以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科学和系统。
制定计划时,需要充分了解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特点,明确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在执行计划时,需要严格按照预定的控制措施进行操作,并及时记录和反馈执行情况;在检查监测环节,通过对感染率和控制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在行动环节,及时调整和改进感染控制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控制效果。
2.2 加强感染控制管理水平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够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护理人员的执行水平。
通过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可以推动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感染控制工作,不断完善感染控制策略和制度,提高感染护理管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可以激发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促进其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2.3 优化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流程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够帮助医院优化护理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预防感染效果评价
作者:许蕾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10期
【摘要】目的探讨评价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效果。
方法 280例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患者,按照就医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例。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感染控制管理,实验组患者实施PDCA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病原菌检出率、消毒效果、患者切口感染率等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手术室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为
17.86%,高于实验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PDCA模式;手术室;预防感染;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207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科学程序[1],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程序,具体包括计划、设计、检查及处理等四个过程,这四个过程呈螺旋状循环运转并逐步提高[2]。
手术室感染控制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核心环节,其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
术后感染不仅再次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为医疗管理增加了负担。
目前PDCA循环管理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感染预防控制[3]。
本研究主要探讨评价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来本院就医的280例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患者,按照就医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40例。
实验组男68例,女72例,平均年龄(6
2.5±7.7)岁;手术类型包括心胸外科手术8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4例,骨科手术30例,神经外科手术28例,普外科手术50例。
对照组男65例,女75例,平均年龄
(61.2±6.7)岁;手术类型包括心胸外科手术5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5例,骨科手术32例,神经外科手术27例,普外科手术51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感染控制管理,包括加强预防患者切口感染以及做好医护人员的消毒管理等。
实验组患者采用PDCA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计划①手术室预防感染管理学习计划:医院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医务人员开展预防感染管理学习活动,定期学习《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与手术室感染预防控制相关的规定,重点加强学习手术室环境卫生、消毒隔离及手术废弃物管理等内容。
②感染预防控制计划:每月对手术室的消毒隔离质量进行抽查,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总结,分析可能引起手术室感染的因素并对计划进行相应调整。
1. 2. 2 设计①组织管理:设立监控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护士长、感染监测人员及手术室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组成。
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对手术室感染控制进行观察和检测。
②手术期间管理:合理规划手术室布局,根据不同手术的要求设立一般、无菌、感染等级别的手术间。
③手术房间管理:保证手术室对流层关闭状态,物品放置于固定位置,手术结束后保证归位。
调控手术室适宜的温度、湿度,并在手术期间进行消毒管理,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
④手术室操作台管理:保证手术操作台与无菌台距离为10 cm以上,高度在操作者肚脐以下,保证无菌台的包布下垂≥30 cm,手术器械严格无菌,避免受到污染。
⑤手术人员管理:注意患者的头发不可外露,口罩要遮住口鼻,衣服不可外露。
医务人员也应注意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可涂抹指甲油,手的细菌数不得≥5CFU/cm2。
⑥无菌技术管理:无菌技术应该贯穿于每一个步骤,参与手术的全部人员均应具备无菌操作意识,保证手术器械严格无菌。
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消毒处理时按照由内向外,伤口由外部向内部进行消毒处理。
1. 2. 3 检查①科室检查:由感染质控小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全面、重点环节定期检查。
护理人员填写消毒隔离监管要点评分,满分为100分,≥95分为合格。
②上级检查:每季度由医院感染科及护理部对手术室进行操作、无菌技术、灭菌处理检查。
③理论考核:对护士进行医院感染业务学习以及工作制度的检查。
激励护士自主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1. 2. 4 处理对感染控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制定解决办法。
未能成功解决的问题要在下一步PDCA循环中进行解决。
1. 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表面、手术室环境消毒灭菌效果、患者切口感染率进行观察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实验组病原菌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感染消毒效果比较实验组在医务人员手部、手术室空气及物体等方面的消毒合格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比较实验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几率为0.71%(1/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手术室预防感染控制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室病原菌检出率,提高手术室消毒效果并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
PDCA手术室感染预防管理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其关键因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4]:①增强护理人员感染预防意识: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落实手术室护士控制感染的工作,做好手术室消毒工作的同时,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干预。
②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在处理医疗纠纷的同时要提供有效的护理行为,医护人员要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计划及管理制度,真实有效地记录感染监测。
③提高手术时感染控制管理水平:在PDCA原则下开展感染控制工作,增加手术感染预防控制保障。
本研究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感染预防控制,可以做到使感染预防有科学依据,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使手术环境更加安全[5]。
综上所述,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预防感染可以显著改善手术室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有利于构建安全洁净、利于患者恢复的良好手术室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其枝,曲岩红. PDCA法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 23(3):631-632.
[2] 蔡珺.运用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 22(5):1003-1005.
[3] 王海沙.基于PDCA循环的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5):3295.
[4] 郭光泽,乔晓春.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6):3891-3893.
[5] 刘晋,鲁迪. PDCA在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6):3888-3889.
[收稿日期: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