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能力对技术外溢效应的分析研究
1 技术外溢与吸收能力_基于开放经济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_彭水军

技术外溢与吸收能力:基于开放经济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¹彭水军包群赖明勇(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摘要>通过构建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探讨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外溢与本国技术吸收能力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
对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得到了均衡增长路径的稳态增长率,并就解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模型的基本结论是: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以及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然而贸易开放度、技术水平差距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具有不确定性。
关键词开放经济内生增长技术外溢吸收能力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Technology Spillovers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in an Open Economy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Abstract:T his paper presents an endo geno us gr ow th m odel w ith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interm ediate goo ds1It focuses on how international technolo-g y spillovers and do mestic absorptive capability affect long-r un gro w th rate1And the solu-tion of the competitive equilibr ium problem and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educed1The main co nclusion is that long-run grow th arises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abso rptive capability and hig her human capital stocks,as w ell as w eaker protection o f intellectual pr operty rig hts, w hile the relatio nships betw een o penness,techno logy gap and steady-state g row th rate are uncertain1Key words:Open Economy;Endo geno us Gro w th;Technolog y Spillo vers;Abso rptive Capacity引言广义而言,一国技术进步来源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和外部引进、模仿及学习。
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

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黄静
【期刊名称】《世界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6()8
【摘要】自MacDougall(1960)第一次明确提出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理论界对此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难以得到一致的结论。
除了实证检验所用方法不同,许多学者认为,东道国的特征不同使得对FDI技术外溢的效果检验各异。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吸收能力角度入手,全面考虑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因素,系统地分析了技术能力、市场特征、开放度等对FDI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为我国在引资过程中如何提高FDI的溢出效果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7页(P60-66)
【关键词】FDI;技术外溢;吸收能力
【作者】黄静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5
【相关文献】
1.影响新疆FDI技术溢出效果的因素分析——基于技术吸收能力视角 [J], 木克热木·米力克;徐艳梅
2.影响FDI技术外溢吸收能力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长三角时间序列数据 [J],
张倩;王泽奇
3.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29个地区面板数据分析 [J], 李杏
4.FDI技术外溢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广西为例 [J], 龚三乐;段艳平
5.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 [J], 李杏;施国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外资企业总会与东道国的企业之间存在一定形式的“互动”,互动本身就产生技术溢出,但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的差异表明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不同。
理清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发挥和吸收因素,可以从外资企业、内资企业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中影响技术溢出的因素。
外资企业的因素主要包括外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独资化”倾向、外资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外资企业市场竟争策略、外资企业实行核心技术锁定等。
内资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直接接触者和受用者,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也主要是通过企业来表现的,所以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直接决定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
影响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技术水平差距、人力资本水平、科学研究水平、经济的开放度等。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提高本土企业的研发水平、形成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市场环境、积极加入外资企业的研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外资企业的研发投资等是我国企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国际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以下简称FDI)迅速增加并且成为当今世界国际间技术扩散的主要方式。
通过吸收外资企业的直接投资来引进先进技术的模式,也越来越被发展中国家所推崇,吸引外资以引进技术的间接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使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讨论的对象。
如何辨析FDI中的技术溢出、技术扩散、技术转移等概念、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路径如何表现、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有哪些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为现阶段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来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在介绍技术溢出、技术扩散、技术转移的联系与区别以及FDI技术溢出效应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首先从外资企业(传送方)、内资企业(接受方)两个角度,分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联动、外资企业对技术溢出的限制、内资企业对溢出效应的吸收等因素分析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路径;接着也是从外资企业、内资企业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中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
东道国吸收能力对FDI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研究

和程度 等是 由外 溢技术 的拥有 者 ( 国公 司) 跨 和外 溢技 术 的接 受者 ( 东道 国企 业) 两个 方 面共 同决定 的. 在 有关 F I 术 溢 出 的 研究 中 , 溢 出源” “ D 技 “ 与 吸
收能力 ” 相 对 应 的两 个方 面 . 是 国外 的 研 究 最 早 是 从
着 不 系统 、 不全 面 的情 况. 此 , 文在 总 结 国 内外 文 因 本
献 的基 础上 , 面 分 析东 道 国企 业 的 吸收 能 力 对 F I 全 D
技 术溢 出效 果 的影 响 , 并埘 培 育 我 国 企业 技 术 吸 收 能
力 提 出一些 建议 .
1 东道 国吸 收 能力 与 F 技 术 外 溢 DI
生 的技 术溢 出效应 是不 确定 的. 由此 , 内外学 者得 出 国
熊彼特 、 阿罗等学 者在 研究 中发 现 , 于技 术水 平 对
较为 接近 的发 达 国家直 接 投 资 而 言 , 由于东 道 国本 身 具有 较强 的技 术学 习 、 收能力 , 且 由于外商 投 资企 吸 并 业 的技术 能够 较快 地适 应 当地 生 产 条 件 , 因此 新 技 术 能很 快为 当地 企业模 仿 , 能最 大 限度 地 导致 技 术 的外 溢 ; 而对 于初 始技术 水平很 低 的发 展 中国家 而言 , 外 商企 业 的领先 技术 并不 适 宜 于直 接 用 于 当地 生 产 , 而 且发展 中国家 的 当地 企业 缺乏 足够 的技 术学 习和 吸收 能力 , 因此 引进 外 资未 必 带 来 外 溢效 应 . 熊 彼 特 、 受 阿 岁等学 者 的启 发 , 恩和历 维豪 口 指 出 , 术知 识产 品 哥 技 的生 产具 有很 强 的 自我 积 累性 和 路 径 依赖 特 点 , 现存 技术 知识 量对 外来 技术 的模 仿 、 习 吸收 能 力 是 呈 正 学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_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_赖明勇

通过对(18)式求偏导数 , 易得 gδ>0 ;gβ >0 ;gσ<0 ;gρ<0 。
由此我们有
命题 2 :研发部门生产力参数 δ与中间产品产出弹性 β 越大 , 稳态经济增长率越大 ;经济中消 费者的时间偏好率 ρ以及边际效用弹性参数 σ越大 , 则稳态经济增长率越小 。
表示 ;(2)垄断性生产的中间产品生产部门 , 产量用 xi 表示 ;(3)研发(R&D)部门 。人力资本有两类
用途 :投入到最终产品部门(HY ), 与研发部门(Hn ), 且 H =HY +Hn , 其中人力资本总量 H 为给定
值。
1.技术
最终产品部门的总量生产函数采用扩展的 D-S 形式 :
∫ ∫ Y =AHα Y
t
与s
之间的平均利率
。可以证明均衡状态下利率为常
数 r , 则(11)式变为 :
Pn
=
V(t)=
1 r
πm (t) =
1 r
(Px
-1)x
=
1 r
(βα)
(12)
2 .家庭与市场均衡
由(3)式代表性家庭最优化得出消费增长率的一般表达式 :
97
赖明勇等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 :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
收能力 φ的综合作用 。
2.消费偏好
假定代表性家庭在无限时域上有一个标准的固定弹性效用函数 :
∫ U(C)=
∞ 0
C11--σ -σ1e-ρtdt ,
σ, ρ>0
(3)
其中 , σ为边际效用弹性 , 它是跨期替代弹性的倒数 , ρ为消费者的主观时间偏好率 。
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际技术外溢视角

成长 壮大 的 外部 环 境 产生 重大 变 化 . 国际 化 的 如 合作竞争 、 多样化 的产 品需求 、 不断创新 的技 术
等对企业 经营决策 和竞争优 势战略制定产生 巨 大影 响 为 了获取 竞 争优 势 . 地 企业 必 须 不 断 本 地进 行 技 术 革 新 和新 产 品 的研 发 。 而仅 仅 是 “ 闭 门造 车 ” 的生 产 和努 力 是 不 够 的 . 只有 不 断 通 过 外部 学 习 和 吸收 . 整合 内部 资源 进 行技 术 研 发 并 和 创新 才 是根 本 所在 。现有 研 究 都 表 明 . 道 国 东 的技术 进 步 主要 表 现在 其 自主研 发 能力 的 提 高 . 但 能 力 的提 高是 东 道 国不 断进 行 外 部模 仿 、 习 学 和 吸 收 的结果 理论 上 . 商 直 接投 资对本 地 企 外 业 存在 技 术 外溢 的事实 已得 到 比较 一致 的认 同 .
同行 业 、 区和 自身研发投人情况下本地企业这 三种外溢效应的差 别和联系各不相同。最后 . 地 根据对实证研究 结论的探讨 . f政策建议 给 l I 关键词 : 国际技术外溢 ; 吸收能力 : 本地企业 中图分类号 : 7 F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 14 2 (0 2 0 — 0 0 0 10 — 2 52 1 ) 10 6 — 7
一
己I
、
√I
吉
口
而 对通 过 哪些 途 径 促 进 东 道 国技 术 进 步 的 实证
进入 2 1世 纪 . 争夺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的 国家 和 地 区间竞 争 日趋 激 烈 . 中国等 发 展 中 国家纷 纷 采 取 新政 策 措施 吸引外 资企业 人 驻 . .同时 . 于 中 处
FDI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

技术优势。
02
拓展市场应用渠道
企业应积极拓展市场应用渠道,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了
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应注重品牌建
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03
加强企业间合作与交流
企业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和技术成果,共同推动产业技术
创新和发展。可以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联合研发等方式,提高整体竞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击侵权行为,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企业建议
01
加强自主研发能力
企业应注重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培养科技人才队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应注重技术积累和沉淀,形成自身的核心
知识理解
吸收能力可以提高企业对FDI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使其更容易被企 业消化和应用。
知识转化
吸收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将FDI知识转 化为自身的能力和优势,从而促进 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知识应用
吸收能力可以促进企业将FDI知识应 用于实际生产和经营中,从而提高 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吸收能力对fdi知识溢出的实证分析
争力。
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国际合作建议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政府应积极推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和 合作研发,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 力。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国内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规则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争取话语权和主导权。同时,应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和保护,提高产品在国际市 场的竞争力。
发展中国家吸收能力与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

发展 中 国 家吸 收 能 力 与跨 国公 司技 术 溢 出效 应
徐 磊 ,刘 怡
( 1 .四川 外 国语 大学 国别 经济 与 国 际商 务 研 究 中 心 ,重庆 4 0 0 0 3 1 ;2 .四 川 外 国 语 大 学 审 计 处 ,重 庆 4 0 0 0 3 1 )
摘 要 :本 文通 过构 建 古诺 模 型 ,分析 了发展 中国 家吸 收能 力与跨 国公 司技 术 溢 出的
六位 降至 2 0 1 1 年 的第九 位 。与此 同时 ,2 0 1 1 年 中国 F D I 流入 量增 长 了 8 % ,达 到 1 2 4 0亿 美 元 ,世
界排 名第 二 。U N C T A D的 “ 世 界投 资前景 调查 报 告 ” 显示 ,截 至 2 0 1 2年 ,中 国一 直在 最 受 欢迎 东 道 国中排 名首位 ,并 表现 出对 F D I 的最 强 吸 引力 。在 当前 我 国 “ 走 出去 ” 战 略受 阻 ,而对 F D I 依
的增长 。然 而 ,近年来 投 资 保 护 主 义 的兴 起 ,我 国吸 引 外 资 及 对 外 投 资 又 形 成 了特 殊 的新 局 面 。
U N C T A D的数据 显示 ,2 0 1 1年 中 国 F D I 流 出量 6 5 1亿美 元 ,减 少 了 5 % ,全 球排 名从 2 0 1 0年 的第
和K e l l e r ( 2 0 0 2 ) 认 为 出 现 分 歧 的 原 因 在 于 吸 收 能 力 取 决 于 技 术 溢 出 国 与 东 道 国 之 间 的 距
收 稿 日期 :2 0 1 3—0 6—2 4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1 1 C G L 0 3 7;1 3 C G L 0 1 3 ;1 0 XG L 0 0 4)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7 0 6 0 3 0 3 5 ) 作 者 简 介 :徐 磊 ( 1 9 8 3一),男 ,江 西 金 溪 人 ,四 川 外 国语 大 学 国 别 经 济 与 国 际 商 务 研 究 中 心 副 教 授 ,博 士 ;刘 怡 ( 1 9 7 9一) ,女 .湖 南 辰 溪 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5
吸收能力对技术外溢效应的分析研究
李 雯, 卜庆 军 , 少 华 汪
( 江 工 业 大 学 经 贸 管理 学 院 , 江杭 州 3 0 2 ) 浙 浙 103
摘 要 : 着 全球 资金 和 技 术 在 各 国之 间的 快 速 流 动 和运 转 , 多学 者 都 发 现跨 国公 司在 东道 主 国 家 的技 术研 究 活 动 会 影 响 当地 随 很
随着学者对于 F I D 效应的研 究中发现 , 国公司在东道国的 跨 研究活动会影 响当地企 业的创新能力 , 并且这些研究主要集 中在
经济增长 、 技术 、 出口与 出 口竞争力 、 劳工标准 、 政府政策等几个 方面 ,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也 主要 体现在解决 资金缺 口、 技术 外溢与技术 引上 。随着“ 双缺 口模型” 理论 的提 出, 各国学者 也逐
关键 词 : 收 能 力; 术来自外 溢 吸 技Ab t a tAs t e t c n l g a d t e c p v ae on tr u h t e wo d ma y tr ts h v f u d t a, e in v t n s r c : h e h o o y n h a t e r g i g h o g h i l r , n h eae a e o n h t n o a o 山 i
渐注意到对于不同国家 、不同地 区而言 ,D 的技 术外 溢效应是 FI
V ro ,9 6 和纵 向一体化理论 ( lasn 17 ) e n 16 ) n Wiino ,9 1 则对此 行为 l 进行 了很 好的阐述 ; 内生经济增 长理论则将技术是为人们处于 自
利而进行投资 的产物 ,D 作为人力 资源积累 、 FI 技术变革 、 知识传 递的重要 来源 , 而政府可以通过支持教育 、 刺激资本积 累、 护知 保
p ror a e f t M N Es e f m nc o he wi a e t he n va o l f c t i no t n pef r a c o h l a Entr rs sH o e e , w he l i ro m n e f t e oc l e p ie . w v r n t htrt s m pr v a he e ae i o e nd s e d h e he r t e f t tt r s ls f di e e ae ae pr a t t o y, y i h nd ha, he e ut o f rnt r a l no t sm e e n p st . So he de of b or tv c p ct ha t he a , ve o po ie t i a a s p ie a a iy s
企 业 的创 新能 力。 但 是 随 着技 术 外 溢 理念 的 不 断 深入 研 究和 推 广 , 多 学者 发 现 不 同 国 家对 于技 术 外 溢 效 果 的 反 应 却 各 不相 同 , 收 更 吸
能 力 被提 出来 了。 本 文 主要 是 通 过 对 于相 关 资料 的 收 集 , 述吸 收能 力对 于技 术 外 溢效 应 的 影 响 。 论
识产权 、补贴 研发 等激励性政策体系来促进 F I D 的技术外溢 , 将 技术转移 看成 是一 种内生平衡现象 ( n ,lm t m,9 2 , Wag Bo s o 19 )并 r 认 为其外溢 的程度取决于东道 国对技术 差距的反应程度 以及 在
消化 进 口技术 上所 作的努力 , 因此 , 企业 自身的吸收能力则 被认 为是影 响技术外溢效果 的一种重要因素。
中图分类号 :7 6 F 1
绪 论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8 8 (00 0 — 0 5 0 17 — 0 92 1 )8 03 — 2
一
、
使 用不受使用 次数 、 用人数 的影 响而保持 恒量 , 使 因此 可以将技
术外 溢看成是 东道企业利用 F I 业转变为公共知识 的技术知 D企 识, 组建 自身技术并 推动技术进步 的过程 , 中的产 品周期理论 其
不相 同的 , 综合来看主要也是分为支持正溢出效应和不支持 正溢
出效应两种观点 。 可见 , 在研究各 国的技术外溢时 , 考虑 当地企业 的吸收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 也是必要因素之一。
二 、 术 外 溢 技
6 o年代 中期 以后 , 伴着科 技 突飞猛进 , 国公 司( c ) 跨 MN s及 其对外直接投 资( D ) F I急剧发展 , 已经 在国际资本流动 中逐 渐 并 占据重要地位 。 随着跨 国公 司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 日益增多, 许
多学 者注意到这些 活动对于东道主 国家 的当地企业 的技术 能力 的提高有着间接地辅助作用 ,技术外溢 ” “ 一词 被越来越 多的学者
2 0世纪 9 0年代 以后 , 技术外溢的最近理论主要集 中在 四个
ri . e p p r mo t i u ss t e r lt n b t e e h oo p l v r a d a s r t e c p ct h o g o lc n o r l v t s a eTh a e s y ds se h ea o ewe n t c n l g s io e s l c i y l n b o i a a i t r u h c l t g c rea e a i . p v y ei i t l de Ke r s Ab o t e c p ct ; p l v r y wo f : s r i a a i S io e l p v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