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考点2 可遗传变异与育种学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考点2 可遗传变异与育种课件

株进行杂交,获得穗大黄粒(AaBb)的杂合子品种。
③其余另一部分植株进行自交,获得穗大白粒(AAbb)、穗小黄粒(aaBB)分别
留种。(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2/9/2021
123456
解析 答案
方法技巧
巧用“四最”选育种方法 (1)最简便——侧重于技术操作,杂交育种操作最简便。 (2)最快——侧重于育种时间,单倍体育种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3)最准确——侧重于目标精准度,基因工程技术可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4)最盲目——最难达到预期目标,一般为诱变育种。
号染色体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注:实验中的亲本无眼果蝇染色体组成
均正常):
①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单体果蝇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野__生__型__∶__无__眼__=__1_∶__1_。
答案 如图所示
②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三体果蝇杂交,
子一代中,正常∶三体等于__1_∶__1_,选
择子一代中的Ⅳ三体雌果蝇与无眼雄果
解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即X染色体上缺失W基因的精子与雌配子Xw结
合并发育成白眼雌果蝇。
12/9/2021
123456
解析 答案
方法规律 变异类型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模板
12/9/2021
123456
题型三 变异原理在育种上的应用 5.(2018·天津,2)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 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考点2 可遗传变异与育种
12/9/2021
要点整合 1.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碱基对 影响范围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4.1 遗传、变异和进化

5.如果用 15N、32P、35S 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 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A.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 B.在 DNA 中找到 15N 和 32P C.在外壳中找到 15N D.在 DNA 中找到 15N、32P 和 35S
解析: 在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中,DNA 分子需要先经过解旋,即 DNA 双链解开,加入该物质后 DNA 分子双链不能解开,故细胞中 DNA 的复制会发生 障碍,A 正确。DNA 分子转录产生 RNA 的过程中,DNA 分子也需要在 RNA 聚 合酶作用下先将双链解开,再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加入该物质后 DNA 分子双链不能解开,故细胞中的 RNA 转录会发生障碍,B 正确。因 DNA 复 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故该物质阻断的是分裂间期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从 而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 错误。癌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其分裂 过程中可发生 DNA 复制和转录,加入该物质会阻碍这两个过程,从而抑制癌细 胞的增殖,D 正确。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 1 讲 遗传的物质基础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 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网络自主构建
提示: ①DNA 是遗传物质 ②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③多样性 ④遗传效应 ⑤线粒体、叶绿体 ⑥蛋白质的结构 ⑦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 期 ⑧DNA 聚合酶 ⑨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⑩细胞核 ⑪4 种核糖核苷
答案: B
题组二 同位素标记在实验中的应用 4.(2015·天水二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 要过程如下 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利用分别含有 35S 和 32P 及既不含 35S 也不含 32P 的细菌 B.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都偏高 C.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促进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D.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该实验,④的结果是只能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高考二轮生物复习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遗传物质分子基础课件

考点一 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
考试说明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更清晰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1)实验设计思路及结论的比较(见下表)
艾弗里实验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思路 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①_单__独__地__、直接地研究
相同 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
分子中有200个碱基对,故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答案 B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解析 DNA分子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有200×3/10=60个。该DNA分子
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3×60=180个;DNA
分子另一条链中A∶T∶G∶C=2∶1∶4∶3,故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二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课件

解析 (1)(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甘蓝叶色受 2 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a 和 B/b 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为显性性 状。由于绿叶甘蓝(甲)植株的自交后代都表现为绿叶,且绿叶甘蓝(甲)和紫叶甘 蓝(乙)的杂交后代中绿叶∶紫叶=1∶3,可推知甲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乙植株 的基因型为 AaBb。实验②中 aabb(甲)×AaBb(乙)→Aabb(紫叶)、AaBb(紫叶)、 aaBb(紫叶)、aabb(绿叶),故实验②中子代有 4 种基因型。(3)紫叶甘蓝(丙)的可 能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甲植 株与紫叶甘蓝(丙)植株杂交,可能出现的结果为:aabb×Aabb→Aabb(紫叶)、 aabb(绿叶)或 aabb×aaBb→aaBb(紫叶)、aabb(绿叶)或 aabb×AABB→AaBb(紫 叶)或 aabb×AABb→AaBb(紫叶)、Aabb(紫叶)或 aabb×AAbb→Aabb(紫叶)或 aabb×AaBB→AaBb(紫叶)、aaBb(紫叶)或 aabb×aaBB→aaBb(紫叶)或
思考答案 思考一:不是,测交实验是演绎过程的验证阶段。 思考二: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伴随性别出现的遗传现象是伴 性遗传的本质概念,只不过有些交配组合后代雌雄个体无性状差异,但不能说 不叫伴性遗传。 思考三:没有,染色体异常,基因不一定异常,例如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 思考四:进行有性生殖的二倍体生物的核遗传。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 基因分离 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2.在自由组合中的每一对相对性状,若单独地分析都遵守 基因的分离定律 。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与进化2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 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
标记,甲、丙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噬
菌体、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 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 体的侵染实验,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
【答案】 D
课堂10分钟落实巩固
1.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
合规律
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
自土壤、水和空气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
(5)在细胞中,以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翻
译和逆转录过程。
()
答案 (1)× (2)× (3)√ (4)× (5)√
3.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其中正确的是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能转运氨基酸
③能与核糖体结合
④能转录产生RNA
⑤每相邻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⑥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第2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纲点击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 历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 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Ⅱ)
全国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梳理核心概念排查常考基础点名师课件

⑨一位父亲可能产生223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精子,母亲可能产生223种卵 细胞,这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课本P83)。 ⑩两对等位基因的不同表现型的纯合子亲本杂交,F2中重组类型占的比 例为3/8或5/8。 ⑪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有助于物种在一个无法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的 环境中生存,原因是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其中 可能有一些子代会含有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基因组合。(课本 P83)。 ⑫基因重组不可以产生新性状,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多种基因型) 形成重组类型。
④特点
原核生物:边转录边翻译,无核膜结构 真核生物:转录完后需加工处理形成成熟mRNA,出核
孔后才能开始翻译
⑤不能成功表 达的原因
a.无法启动转录,如启动子遭到破坏 b.真核生物形成mRNA中内含子对应区段无法剪切,
不能形成成熟mRNA c.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 d.核糖体功能受到药物抑制
⑥病毒基因表达需宿主细胞提供场所、原料、酶和ATP,但模板和逆转 录酶需病毒自身提供。 ⑦检验是否成功表达的标志——目的基因(其他基因)是否控制合成出现 相应蛋白质,所用方法: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 ⑧中间媒介是mRNA,因为mRNA为单链且比DNA短,因此能够通过核 孔出细胞核。 ⑨一组数据:1个DNA→多种mRNA→多种蛋白质; 1个mRNA→多条肽链; 1个核糖体有2个tRNA的空间位置;
子
√
√
()
16.单倍体育种产生的后代中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
17.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 18.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种间杂交不能完成的现象属于生殖隔离( √ ) 19.农药的使用对害虫起到选择作用,使其抗药性逐代增强( √ ) 20.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 × )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最新考纲】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所以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4.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有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6.基因的本质描述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7.DNA复制的场所并非只在细胞核,真核生物中,除细胞核外还有线粒体、叶绿体;而原核生物中,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有拟核、细胞质。
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思考答案思考一:不是,差速离心需在同一过程中多次改变转速,以分离多种不同物质(或细胞器)。
思考二:不是,HIV。
思考三:不携带,遗传信息是指能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或RNA酶的碱基序列)的信息,tRNA 只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
思考四:细胞生物和DNA病毒考点1 探索遗传物质历程的经典实验一|线|考|情【样题1】(2019·江苏高考)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 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解析蛋白质和DNA都含有N,所以不能用15N代替32P标记DNA,A项错误;噬菌体外壳蛋白是由噬菌体体内控制噬菌体外壳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编码的,B项错误;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DNA,C 项正确;该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项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4遗传变异与进化微专题06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 (3)误认为一个DNA只能转录出1条(种)RNA。 其实转录的单位是基因,一个DNA上可有许多 个基因,不同基因转录出的RNA不同。
• (4)误认为所有密码子都能决定氨基酸。64种密 码子中,有3种密码子并不决定氨基酸,属于终止 密码子。
• (5)误认为密码子=反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 上,反密码子在tRNA上。反密码子有61种,具有
2)个。
• (2)脱氧核苷酸链数
• 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总数=2n+1 条;
• ②子代DNA分子中含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 =2条;
• ③子代DNA分子中含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 链数=(2n+1-2)条。
•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 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 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 m·(2n-1)个 ;
• B.①过程的原料是宿主细胞提供的脱氧核苷 酸
• C.该病毒仅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能合成病 毒蛋白
• D.弹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与宿主细胞膜上答案
特异性蛋白有关
解析
• “三看法”推断中心法则中的各生理过程
• 一看“模板”——DNA或RNA。如果模板是 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转录;如果 模板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逆转 录或翻译。
• 二看“原料”——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或 氨基酸。如果原料为脱氧核苷酸,产物一定 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逆转录;
• 如果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产物一定是RNA,生 理过程可能是转录或RNA复制;如果原料为 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 程是翻译。
• 三看“产物”——DNA、RNA或蛋白质。如果 产物为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逆 转录;如果产物为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 复制或转录;如果产物是蛋白质(或多肽),生 理过程是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可遗传变异与育种1.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1)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碱基对影响范围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替换小除非终止密码出现,否则只改变0或1个氨基酸增添大不影响插入位置以前的序列,但影响插入位置以后的序列缺失大不影响缺失位置以前的序列,但影响缺失位置以后的序列(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①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②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也不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2.基因重组的三种来源重组类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人工基因重组(DNA重组)发生时间减Ⅰ后期减Ⅰ四分体时期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图像示意3.易位与交叉互换的比较比较项目易位交叉互换变异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发生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减Ⅰ四分体时期范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对象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图示4.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的界定5.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案育种要求育种方案集中双亲优良性状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杂交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基因工程及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 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理想性状)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多倍体育种培育“隐性”性状自交或杂交,出现即可最简捷育种杂交育种特别提醒培育的新品种不一定是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如培育杂交种即获得杂种优势,或者利用无性繁殖如马铃薯等植物也不需一定培育出纯合子。
题型一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判定1.(2018·全国Ⅰ,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答案 C解析突变体M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该突变体不能合成氨基酸甲,可能是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A项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自然条件下其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故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B项正确;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不能得到X,C项错误;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使基因重组,产生了新的大肠杆菌X,D项正确。
2.(2018·湖南长郡中学第三次月考)下图所示为某染色体上的若干基因。
其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b之间C.Ⅰ、Ⅱ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D.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答案 D解析c基因中的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a、b属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果发生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据图分析,Ⅰ、Ⅱ为非基因序列,基因突变指基因序列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C错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个基因可控制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由多个基因控制,因此,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D正确。
方法规律“二看法”辨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题型二与生物变异有关的实验探究3.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
如果Ⅳ号染色体多一条(这样的个体称为Ⅳ三体)或少一条(Ⅳ单体)均能正常生活,而且可以繁殖后代。
三体在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联会并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变异类型分析,单体果蝇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要确定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需对其进行________________分析。
(2)正常的雄果蝇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
(3)野生型果蝇(EE)经基因突变可形成无眼果蝇(ee),该等位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注:实验中的亲本无眼果蝇染色体组成均正常):①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单体果蝇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三体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三体等于________,选择子一代中的Ⅳ三体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测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测交过程(配子不做要求)。
答案(1)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组型(或染色体核型)(2)0、1、2 (3)①野生型∶无眼=1∶1②1∶1如图所示解析(1)Ⅳ号染色体少一条(Ⅳ单体)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数目变异;要确定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需对其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2)正常的雄果蝇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含0条Y染色体,另一个含1条Y染色体,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2条Y 染色体。
(3)无眼果蝇(ee)与野生型Ⅳ单体果蝇(EO)杂交,子一代的野生型(Ee)∶无眼(eO)=1∶1,将无眼果蝇(ee)与野生型Ⅳ三体果蝇(EEE)杂交,子一代中,正常(Ee)∶三体(EEe)=1∶1,子一代中的Ⅳ三体雌果蝇(EEe)与无眼雄果蝇(ee)测交,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EE∶Ee∶E∶e=1∶2∶2∶1,据此书写遗传图解。
4.(2018·山东实验中学第三次诊断)已知果蝇的红眼(W)和白眼(w)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从真实遗传的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单对交配中,获得如下后代:670只红眼雌果蝇,658只白眼雄果蝇,1只白眼雌果蝇。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注:性染色体组成异常的果蝇中,有1条X染色体的果蝇为雄性,有2条X染色体的果蝇为雌性。
(1)请画出题干中果蝇杂交的遗传图解(不考虑这只白眼子代雌果蝇)。
(2)对于该例白眼雌果蝇的存在,请给予三种可能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及其详细解释。
①变异类型: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变异类型: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变异类型: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图所示(2)①基因突变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 W突变成X w,雄配子X w与雌配子X w结合并发育成白眼雌果蝇②染色体数目变异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时X与X染色体未分离,产生含有X w X w的卵细胞,该配子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并发育成白眼雌果蝇③染色体结构变异X染色体上缺失W基因的精子与雌配子X w结合并发育成白眼雌果蝇解析(1)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 w X w,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 W Y。
在书写二者交配产生后代的遗传图解时,要注意写清楚亲代、子代的基因型、亲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表现型及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相关的过程需用箭头连接。
(2)理论上,白眼雌果蝇(X w X w)与红眼雄果蝇(X W Y)交配,后代雌果蝇均为红眼(X W X w),题干中出现了1只白眼雌果蝇,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基因突变,即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 W突变成X w,雄配子X w与雌配子X w结合并发育成白眼雌果蝇。
②染色体数目变异,即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时X与X 染色体未分离,产生含有X w X w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并发育成白眼雌果蝇。
③染色体结构变异,即X染色体上缺失W基因的精子与雌配子X w结合并发育成白眼雌果蝇。
方法规律变异类型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模板题型三变异原理在育种上的应用5.(2018·天津,2)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
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 C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例适中时,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A正确;由花粉培养形成幼苗利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一过程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B正确;雄株丁(XY)的亲本为乙、丙,乙、丙都是由花粉培育的幼苗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故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YY,C错误;植株乙、丙杂交产生雄株丁的过程中发生了减数分裂,故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过程,D正确。
6.(2018·聊城二模)利用遗传和变异的原理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用某闭花受粉的植物进行育种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合子。
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多害性等特点。
(2)生产中使用的该植物品种都是具有优良性状的杂合子(杂种优势),且该植物的穗大(A)对穗小(a)为显性,黄粒(B)对白粒(b)为显性。
请利用现有的穗大白粒和穗小黄粒品种(基因型未知)设计一个快速的育种方案,以实现长期培育穗大黄粒(AaBb)优良品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