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在中国,尤其是在湖北省,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本文将探讨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显著,截至2019年底,湖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065.5万人,占总人口的18.7%。

可以预计,这一比例将会继续上升,并在未来数十年内形成一个庞大的老年人群体。

二、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育率下降:湖北省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3左右,远低于可持续生育率 2.1,也就是说,湖北省的人口增长率正在逐渐下降,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在提高。

2. 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卫生改善,使得湖北省的人均寿命大大增加,这也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3. 人口迁移: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搬到城市中心居住和工作,这导致了农村地区年龄结构的老化,而城市居民大多在工作中,机械化生活方式导致了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恶劣的生活习惯,这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生。

三、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很大,同时也会带来许多的挑战和机遇。

1. 经济影响:对于一个省而言,人口老龄化对其经济带来了重重挑战。

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和人口减少导致了就业岗位减少,减少了因此带来的税收收入,使经济总收入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会增加,医疗支出也随之增加,大大增加了社会负担。

2. 社会影响:随着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的提高,社会中出现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巨大压力,社会福利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子女独生子女的个数增加会使得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孤独和无聊。

老年人照顾孙子辈、养老金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3. 战略影响: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增加的人口负担,成为省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

中部地区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

中部地区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
◆ 中 图 分 类 号 :F 9 . 文 献 标 识 码 :A 2 11

产 业 完 成 增 加 值 1 1 .亿 元 , 9 59 占总 值 的
与 实 际 情 况 相 矛 盾 、决 策 者 与 分 析 者 难
内 容 摘要 :本 文采 用 网络层 次分 析 法 来 构 建 城 乡一体 化 评 价 指标 体 系 ,并利 用
公式为:
: ×1 0 0
度较 高 ,而 经济 基础 一 直较 薄 弱的 随州
不 仅 经 济 一 体 化 程 度 很 低 , 城 乡 一 体 化 发 展 水 平 在 全 省 也 处 于 最 低 。 处 于
研 究 ,分 析城 市 化 与城 乡一 体 化 的 变动 趋 势 及 原 因 , 以期 为区 域经 济 发展 规 划
中 地 城 化 部 区 市 及 一 化 平 证 析 城乡 体 水 实 分
■ 肖娥 芳 ( 湖北 工程 学 院经济与 管理 学 院 湖北 孝感 4 2 () 3 0) ) ( ▲ 基金 项 目:孝 感学院 2 1 年度人 文社会科 学类研 究项 目 (2 10 8) 01 r0 10 ; 2)1 ( 年度 湖北省教 育厅人 文社 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 0 yq O ) 1 2 1jt2 1 l
更科学 有效 。
( 56 ) 5 % 等经济发达省份相 比 , 其城市化 率仍较低 。
( )指 标 体 系构 建 二
省辖 市城 乡一 体化 水平 分 布 差异 与 区域 经 济 差异 格 局 、公 共 和 社会 福 利 水 平 差
湖 北 省 城 乡一 体 化 水 平 综 合 评 价 结 果 分 析
《 湖北统计 年鉴 》《 、 湖北 交通年鉴 》《 、 湖北 劳动年 鉴 》 以及湖 北 1 个地级市统 计年鉴 7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摘要】城市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反映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指标,一系列至今尚未解决的经济问题都有可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解决。

城市化的适度推进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挥集聚效应和推动创新,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文章分析了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现状,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阐述了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试图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提出对策,促进湖北省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湖北省;相关性一、引言城市化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指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

2010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将“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1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仅是一个城市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市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具体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即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区域的不断减少,城市区域的不断增加;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聚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份额的下降及第二、第三产业份额的上升;城市自身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城市功能对农村的辐射影响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化率来表示。

城市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城市化率=国家(地区)城镇人口/国家(地区)总人口×100%二、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发展的现状图1湖北省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之一,湖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人口的城市化水平趋势更为显著。

襄阳市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襄阳市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襄阳市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襄阳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襄阳市的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襄阳市位于中国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湖北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近年来,襄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襄阳市的经济实力持续增长。

市内拥有多个重点工业园区,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新材料等领域。

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襄阳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其次,襄阳市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市内拥有多个高档住宅区、商业中心和文化设施,不仅提高了城市的品质,也提升了市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襄阳市的教育和医疗事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服务。

然而,襄阳市的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尚待解决。

随着人口流入和城市扩张,襄阳市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次,经济结构尚未得到有效调整。

襄阳市的经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科技和创新产业的支撑,这也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潜力。

另外,襄阳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老龄化问题和医疗保障方面。

展望未来,襄阳市的发展趋势仍然积极向好。

首先,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土地开发,以解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其次,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引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襄阳市应该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例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与时俱进地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趋势。

此外,襄阳市还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满足市民多层次的需求。

在未来,襄阳市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襄阳市所在的湖北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好的基础设施,通过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此外,襄阳市还应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实现更大范围的社会发展。

湖北环境评估影响报告

湖北环境评估影响报告

湖北环境评估影响报告1. 前言本报告旨在对湖北省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揭示环境污染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通过评估湖北省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为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提供改善环境的建议。

2. 市区环境湖北省的市区环境受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压力。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湖北省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燃煤、汽车排放和工业废气排放导致了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

此外,水质污染也是一个关注点,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了湖泊和河流的污染。

3. 农村环境湖北省的农村环境也面临一些问题。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和水体污染。

土地承载能力过载和乱砍滥伐导致了湖北省的土地退化和森林覆盖率下降。

4. 生态环境湖北省拥有许多珍贵的生态资源,包括长江和洞庭湖等。

然而,过度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严重威胁到了湖北省的生态环境。

水生生物种类减少、湿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一直是湖北省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

5. 影响湖北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对其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在经济方面,环境污染限制了湖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旅游业、渔业和农业等行业受到了严重影响,致使相关产业的发展受阻。

其次,在社会方面,环境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水污染导致水源紧缺和水生生物减少。

同时,环境恶化还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抗议活动。

最后,在人民生活方面,环境污染使人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此外,环境问题还会导致部分人口外迁,造成城市人口过剩和农村贫困人口增加。

6. 建议为了改善湖北省的环境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环境监测:政府应加大对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2.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增加违法成本。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04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面临的挑战
产业结构转型压力增大
湖北省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需 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
人才流失问题亟待解决
湖北省高层次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人才外流现象 较为严重,需要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吸引和留住 各类人才。
湖北省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结构不合 理等,需要深入探讨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社会阶层
湖北省社会阶层结构多样,各阶层收 入和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教育与文化事业
教育投入
湖北省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较高,高等教 育发展迅速。
文化事业
湖北省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旅 游资源丰富。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湖北省重视环境保护,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水体污染问题仍较突出。
03
研究背景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 仍存在一些问题
国家对湖北省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 支持
研究目的
研究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其优势和不足
探讨湖北省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为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 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2
湖北省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总体概况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 和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经济质量和 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企 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发 展。

中部地区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

中部地区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

中部地区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本文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来构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2009年湖北省各省辖市、州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湖北各省辖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差异明显,且与城市综合发展实力不完全一致;各省辖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分布差异与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公共和社会福利水平差异格局等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各省辖市城乡一体化水平与二元经济结构、人口的城市化率具有较强的关联度。

因此,为缩小各地城乡发展差异,实现一体化发展,既要缩小城乡差异,又要尽力促进各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市化评价指标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城乡一体化开始普遍在湖北各地区试点,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与实践经验。

但作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城乡一体化是逐步实现的。

对于试点到底发展到哪个步骤或层次,实施效果如何等问题始终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

因此,需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湖北的城市化水平与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量化评估与实证研究,分析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变动趋势及原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为其他地区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经验借鉴。

研究样本、指标选择、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研究样本选择湖北省2009年末常住人口为5720万人。

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088.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4%。

2009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12831.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15.9亿元,占总值的14.9%。

湖北人口的城市化率由1999年的27.69%上升到2009年的43.2%(湖北统计年鉴,2010)。

但与同期全国(46.6%)以及广东(63.4%)、浙江(57.9%)、江苏(55.6%)等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其城市化率仍较低。

(二)指标体系构建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要求,在借鉴社会福利指数(朱荣科,1992)等理论研究及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城乡发展的省情,并充分考虑代表性、可比性、科学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等要求后,确定城乡一体化量化研究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人口—经济”集聚视角下的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

“人口—经济”集聚视角下的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

“人口—经济”集聚视角下的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朱海波;黄亚平【期刊名称】《规划师》【年(卷),期】2013(029)008【摘要】研究利用1984 ~ 2008年湖北省76个市县单元的人口、GDP等统计数据,综合运用相应的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空间发展具有非均衡极化特征,人口、经济加速向特定地域集聚极化发展的特征日益显著,并在局部地区形成了连绵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中具有城市化要素集聚不对称性和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等突出问题.要实现健康城市化的发展目标,湖北省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选择差异化的城市化政策.【总页数】6页(P86-91)【作者】朱海波;黄亚平【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9【相关文献】1.1990-2010年广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J], 童新梅;周春山2.基于ESDA-GIS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差异特征研究 [J], 刘广亮;吴宗杰;董会忠;万里洋3.中国省域人口密度、产业集聚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基于集聚经济、拥挤效应及空间效应的视角 [J], 何文举;张华峰;陈雄超;颜建军4.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空间溢出特征研究——基于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双视角 [J], 梅琳;从静5.经济空间集聚背景下的人口集聚滞后效应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J], 向华丽;秦尊文;付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武汉、宜昌、襄樊为中心的 其城市化率都低于全省的平均值;而其他地市州则成为
“金三角”地区,包括武汉、鄂州、黄石、襄樊、荆门、宜昌、 城市化水平高低区的过渡地带(表2 )。 表2 湖北省17 个行政区城市化水平比较(2000 年)
Tab .2 The comparision of urbanization of 17 districts i n hubei(2000 )
主要的推动因素。
表3 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 Tab .3 Eval uation i ndexes of f actors of urbanization
指标
表征含义
计算公式
人均 GDP 工业产值比重 乡镇工业产值比重 投资倾向 消费倾向 经济外向度 科教指数 医疗指数 交通能力指数 人均社会零售总额 人均耕地面积 地均农业产值

表1 湖北省各年份城市化水平离散程度(1986 —2000 ) Tab .1 The dispersion of urbanization of hubei duri ng 1986 —2000
年份
1986
1987
1989
1991
1992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标准差 均值
T/N K/T
4 )。从表4 中的相关系数可知: (1 )在两个时段中,人均 GDP 值、科教指数与城市
化水平表现为强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都在0 .6 以上, 甚至达到0 .99 。表明区域经济水平、科学教育水平的 高低是湖北城市化发展重要且稳定的影响因素。
(2 )工业产值比重在1994 年以前是与城市化水平 相关关 系 中 最 强 的 一 个 影 响 因 素,然 而 在 1995 年 以
差异系数
10 .7 20 .5 0 .522
10 .9 20 .3 0 .537
10 .9 21 .1 0 .517
10 .8 21 .1 0 .514
10 .7 21 .9 0 .492
17 .1 28 .7 0 .594
10 .1 25 .6 0 .397
10 .2 26 .4 0 .389
10 .2 26 .8 0 .380
的差距变化,可以看出其差距呈现出阶段性的波动,其 性还表现在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的变化上。我们针对
!收稿日期:2003 -01 -05 ;修回日期:2003 -10 -20
6期
李娟文,刘耀彬,白淑军: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783
1986 -2000 年湖北省各个地区的城市化率计算其标准 在0 .5 以上;1995 —2000 年各地区城市化率差异系数
差、均值和差异系数(表1 ),可以发现湖北在15 年内各 相对较小,其数值多在0 .4 以下。这一结果一方面说
地区的 城 市 化 水 平 的 差 异 明 显 分 为 两 段,即 1986 — 明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已在逐步缩小,另一
1994 年各地区城市化率的差异系数相对较大,各年多 方面也表现出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
2 .3 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
潜江等市,其城市化率都接近和或超过40 % ,其中武汉
计算湖北省17 个行政区 的城市 化水 平 并进 行 比 市的城市化率已达81 .64 % ,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主要
较,可知其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城市化水 是鄂西的恩施自治州以及天门、鄂东北的黄冈等市州,
摘 要:为了推动湖北省城市化进程,以更好地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以全国和湖北省1952 年以来各 年城市化率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湖北省城市化的总体水平、空间差异和发展特征。并根据湖北省城市化进程中
表现出的发展阶段性,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1986 —1994 和1995 —2000 两个时间段,对湖北省近15 年来城市化 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区域经济水平、科技教育水平的高低一直是湖北省城市化发展重要而且稳定
性,我们的分析仍按照1986 —1994 和1995 —2000 两个 时段进行。按照表3 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湖北省在这 两个时段各影响因素的的标准值,然后利用 SPSS 统计 软件对数据 进 行 相 关 分 析,得 到 湖 北 省 在 以 上 两 个 时
段城市化水 平 与 各 影 响 因 素 之 间 相 关 分 析 的 结 果( 表
0 .49 0 .16 0 .46 0 .36
-0 .62 0 .05 -0 .92 ! 0 .00
0 .72 0 .01 0 .71 0 .01
!相关显著程度在0 .01 水平。
(4 )1994 年以前,乡镇企业产值比重与城市化水平 相关性不明显,而在1995 年以后,则表现为强相关关 系,说明农村 非 农 产 业 的 发 展 在 湖 北 省 农 村 区 域 城 市
图1 湖北省与全国城市化率变动比较
Fig .1 The comparision of urbanization bet ween chi na and hubei
2 .2 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中1952 —1985 年为剧烈波动阶段,1986 —2000 年为轻
观察湖北省历年的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城市化水平 微波动阶段(图1 )。不仅如此,这种城市化发展的阶段
的影响因素;工业化对湖北省城市化的影响最为重要,目前由于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其地位相对来说略有下降;第
三产业、农村非农产业也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其作用还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水
平的提高是城市化发展不可忽视的支持因素,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城市化同步进行。相对而言,湖北省经济外向度、
通运输、科技教育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等众多要素有关,
从资料的可获得性、可操作性及有代表性等原则出发,
同时,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我们选取了12 个指标 (表3 ),从不同的侧面来进行湖北省城市化水平与影响
因素的相关分析。
3 .2 分析结果 考虑到 湖 北 省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明 显 存 在 着 的 阶 段
0 .41 0 .24 0 .96 ! 0 .01
-0 .39 0 .27 -072 0 .11
0 .04 0 .91 -0 .54 0 .27
-0 .07 0 .86 -0 .95 0 .00
0 .55 0 .10 0 .99 ! 0 .00
0 .30 0 .40 -0 .45 0 .37
0 .62 0 .06 0 .74 0 .09
(3 )1994 年以前,人均社会零售总额与城市化水平
784
经济地理
23 卷
呈中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 .55 ;1995 年以后,其相关 城市化的影响已十分强劲。
系数上升至0 .99 ,接近于完全相关。反映了服务业对
表4 湖北省不同时段城市化主要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Tab .l Correlative analyses on f actors of hubei ’s urbanization duri ng t wo phases
第23 卷第6 期 2003 年11 月
经济地理 ECONOMI C GEOGRAPHY
文章编号:1000 -8462(2003 )06 -0257 -00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Vol .23 ,No .6 NoV . ,2003
李娟文1 ,刘耀彬2 ,白淑军1
(1 . 湖北大学 商学院,中国湖北 武汉 430062 ;2 .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中国江苏 徐州 221008 )
民众投资、消费能力尚不够强,交通、医疗业尚未形成优势,所以这些因素对湖北省的城市化的影响尚不明显。
关键词:城市化;特征;因素;相关分析;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291 .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镇)化现 状 水 平、发 展 特 征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几 方 面 进 行 探讨。
城市化是农 村 人 口 转 变 为 城 市 人 口、农 村 地 域 转
素在漫长的 历 史 过 程 中 综 合 作 用 的 结 果,与 一 个 地 区
业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支配地位已受到了动力机制多
元化的影响并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其接近0 .7 的相 关系数及其与农村工业化相关性急剧上升到极强度相
的人口负载、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交 关的现象,说明工业化仍不失为当前湖北省城市化最
区域城市化问题从而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是湖北省城市(镇)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
湖北省 地 处 我 国 中 部,有 良 好 的 经 济 区 位 优 势。 1999 年,我国平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0 .89 % ,而湖北 城市(镇)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湖北省的发展,也 省的城市化水平仍仅为27 .69 % ,低了近3 个百分点。 将对周围省区及西部开发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推动 同时从图1 也可以了解到,这种差距实际还是从1994 湖北省城市(镇)化水平的发展,我们拟从湖北省城市 年以来已经缩小的数据,差距最大时达5 个百分点。
随州 仙桃 天门
34 .23 33 .82 26 .39
潜江 神龙架
全省
37 .52 33 .20 27 .97
3 湖北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后,其强相关关系有所削弱,说明湖北省城市化进程已 经越过了几 乎 完 全 靠 工 业 化 推 进 的 初 期 发 展 阶 段,工
3 .1 指标的选择 一个区域的 城 市 化 水 平 是 自 然、社 会 和 经 济 等 因
指标
人均 GDP
工业产 乡镇工业 投资 值比重 产值比重 倾向
消费 倾向
经济 人均社会 医疗 外向度 零售总额 指数
科教 指数
交通能 力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