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沧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沧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实证分析一、引言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沧州市作为河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沧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其现状进行深入探讨。
1. 城镇化率城镇化率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沧州市的城镇化率在过去几年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最新数据显示,沧州市的城镇化率已经突破了60%。
这说明沧州市在城镇化进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在沧州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在不断完善,城市道路、停车场、市政管网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善。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也在不断优化,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3. 经济结构转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城镇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
沧州市在这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城市化进程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之一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在沧州市,通过城市化进程,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城市化,使农村居民也能够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
5. 生态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保障,沧州市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努力。
通过城市化进程,沧州市加大了对环境保护治理的力度,同时也在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使城市化进程不伤害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实证分析通过以上的综合评价,我们对沧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部分指标进行深入探讨。
河北居民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河北居民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河北居民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1. 引言2. 消费领域根据数据统计和调研结果,河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食品和饮料:河北省居民在食品和饮料方面的消费占据了消费结构的相当大比重。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饮食品质的要求也增加了。
居住和房屋装修:随着河北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居住和房屋装修方面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
交通和通信:由于河北省的地理位置,交通和通信领域的消费支出也相当重要。
居民在交通和通信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相应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教育和文化娱乐:河北省的居民对于教育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个人素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医疗保健:随着河北省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保健领域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人们对于体检、医疗保健以及药品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3. 消费结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日常生活消费占比下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相对减少,日常生活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文化娱乐消费占比增加:随着人们对于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娱乐消费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
人们愿意在文化娱乐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
教育和医疗保健消费占比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教育和医疗保健消费也在不断增加。
人们会愿意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进行更多的支出。
4. 结论通过对河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发生变化。
食品和饮料、居住与房屋装修、交通与通信、教育和文化娱乐以及医疗保健是河北省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娱乐消费和教育、医疗保健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
城市化水平评价及预测综述

城市化水平评价及预测综述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并在城市中集聚的过程。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本文将对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及预测进行综述。
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人口密度、城市化率、城市用地率、城市化质量等。
首先,人口密度是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城市人口的集聚程度。
人口密度越高,说明城市化程度越高。
其次,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可以反映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占比。
城市化率越高,说明城市化程度越高。
再次,城市用地率是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与城市总用地面积之比,可以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效率。
城市用地率越高,说明城市化程度越高。
最后,城市化质量是指城市人居环境、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的综合评价,可以反映城市化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对于规划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预测城市化水平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合理安排城市发展计划,提前解决人口、用地、交通等方面的问题。
预测城市化水平可以采用定量模型或定性分析的方法。
定量模型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灰色系统分析等方法,根据历史数据和趋势预测未来城市化水平。
定性分析可以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主观判断和分析。
此外,预测城市化水平还需要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未来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趋势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其次,人口增长是城市化的基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人口的集聚,城市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再次,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加速城市化过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最后,城市规划和政策的调整将对城市化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化水平。
总之,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河北省2009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

2009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工作主线,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又有新提高。
根据《河北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我们对全省和各设区市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结果如下:一、全省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评价(一)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稳步提高2009年全省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为130.43(以2005年为100),比上年提高7.77个百分点。
“十一五”以来,全省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逐年提高,向着“和谐河北”建设目标逐步迈进。
(二)社会发展水平六大领域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2009年,经济基础指数为153.79,比上年提高10.32个百分点;人口发展指数为107.44,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指数为139.30, 比上年提高8.33个百分点;公益事业指数为113.50,比上年提高3.19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指数为114.69,比上年提高7.43个百分点;环境保护指数为153.84,比上年提高15.47个百分点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达172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按可比价计算),人均GDP 为24581元,增速为9.3%(按可比价计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2008年43808元/人提高为45850元/人,增长2042元/人;居民消费水平由2008年的6400元增加为7193元,增加793元,居民消费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城市化战略实施取得新进展,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亟待加强2009年全省城镇人口达3025万人,比上年增加97万人,城市化水平达43.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5.31%,城市化战略实施效果显著,全省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为样 本 , 运用主成分对指标进 行降维 , 也得 出了各个城 市的综合排名。另外 , 对一些城市做 了相应的分析和建议 。
【 关键词】 城市化 ; 主成分 ; 综合评价
0 引 言
自1 9 7 8 年 以来 . 我国逐 渐进入 加速上 升期 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 衡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 的指标 正确评价我国城市现有的发展水 平多层 次横向 比较和纵向比较 . 对我 国的发展具有重大 的意义。前人 对这一问题 也做出了许多的研究 . 在具 体的研 究方法选取上 . 华中、 牛 慧恩以深圳 市特区外地区为例 . 分别采 用了“ 复合指标法 ” 、 “ 各态历经 假说法” 和“ 指标 比较法” . 测度了特区外地 区城市化 的实 际发展 水平 。 吴永保 构建了城市 现代化的指标体 系 . 并将 该指标体 系用来 对几 个城 市的对 比分析 本文是通过主成分模型选取 7 个指标 . 对3 6 个省会和 直辖市做城 市化水平 的综 合评价排名 .同时给 出研 究结论 和政 策建
S c i e n c e & T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周 晓园 ( 武 汉理 工大 学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0 )
【 摘 要】 城市化的标准不仅仅 是经济的增长 , 因而, 怎样 评价客 观地对城市进行评价是本文的重点。本文选取 了7个指标 , 3 6个中心城 市
一
果. 所 以这也是东部整体排名靠前 , 中西部排名靠后的最重要 的原因。 至于经 济发展 因子 北京 的得 分为 5 . 4 6把其 他地 区远远甩 在后 面. 由于它是我 国的首 都 , 所 以, 北 京的高新技术 企业 非常多 , 影 剧院 数也 非常多 而武汉 的得分是 0 . 6 2 3 0 9处在第二位 . 这与这几年 的中 原崛起政策有关 . 可见武汉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城市。 而上海 , 重庆 得分分别为一 O . 9 6 、 一 1 . 1 8 . 排在最后 这个 主要是 因为第二 主成 分中邮 政局数 、 固定 电话用户数 、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 的指标为 负的系数 , 而标 准化后的数据 中上海 的邮政 局数 为 4 . 5 1 0 8 4 , 固定电话用户 数为 3 . 1 5 0 2 4 .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为 0 . 3 6 6 7 3 . 而旅客运输量 为一 0 . 5 8 3 7 2 . 这就造成 了上海 的经济发展 因子排在倒数第二 . 而重庆排在倒数 第一 是 由于邮政局数为 2 . 7 4 5 1 4 . 固定 电话用 户数为 1 . 4 5 5 6 1 , 普 通高等学校 在校生数为 O . 7 3 3 4 9 . 而且影剧 院数 、 开发 区高新技术企业 数的指标系 数分别为 0 . 4 6 7 、 0 . 7 4 5但是影剧 院数 为 0 . 2 4 3 6 3 . 开发 区高新技术 企业 数 为一 O - 3 1 7 4 这就造就 了重庆排在最后一名。 重庆 的高新技术企业不 是很 多. 它 以后 的发展不会太迅速 从人文 素质 因子上看 . 武汉 , 广州 , 南京 , 郑州排在前 四 , 虽 然上述 五个城 市经济发展水平 远远落后与北 京 . 上海 . 但 教育水平远远超 过 线城 市 . 特别值得一 提的是武汉 、 南 京高校云集 , 人才供给充足 , 人 们素质也能相对提高 .城市化发展潜力 巨大 。排在最后 的是银川 、 西 宁、 拉 萨和深圳 。 深圳虽然 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前列 , 但 由于高校数量较 少. 教育水平落后 . 以较为 明显 的劣势排在最后一名。 其他大部分西部 城市不仅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其教育水平和高校数量也远远落后于东
中国各省份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中国各省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摘要本文通过构建省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化评价和排序,并结合聚类分析对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及探讨。
关键词:省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
根据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居住城镇的人口接近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全国已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这意味着中国将进入城镇时代。
但显然,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
受地理、环境、资源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尚存在很大差异。
2011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指出,从区域角度看,目前四大区域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东部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第三,而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已经落到了最后。
目前国际上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在主要指标法的应用中,国内外最为通用的城市化测度指标是“城市化水平”指数(或称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或非农人口) 占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
尽管“城市化水平”指数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省域发展的程度, 但考虑到城市化的内涵不仅表现为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 而且还体现为产业结构的转变、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明不断发展、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等。
这种只以人口比例指标来衡量省域发展水平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反映省域发展水平, 应当利用复合指标法, 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从多角度进行测定、评价和分析。
一、省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省域的发展是一个广泛涉及经济、社会和人口变动的综合性动态过程。
因此,衡量省域发展水平的标志不是单一的省域人口比重,也不是单一的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其它单项指标,而应综合反映经济、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职能。
基于未确知测度方法的城市化水平评价研究

( at gSho o S n ei V ct nl d ct n T nsa ee 0 3 0 , hn ) Loi col f y t s oa oa E ua o 。 aghnH bi 6 6 0 C ia n h s i i
Ab ta t h e e f ra iaini o nya mp ra t y o f h ee f c n my,scey, utr n c- sr c :T elv l b nz t sn t l ni otn mblo elvlo o o ou o o s t e o it c l ea d si u
temo e . h d 1 Ke r s r a iain lv l n e y tm;ifr t n e t p y wo d :ub nz t e e ;id xsse o nomai nr y;u ae ran d me s r o o n s e ie au e t
引言
De 06 e .2 O
第 5卷第4 期
V0. . 15No 4
基 于未 确 知 测 度方 法 的城 市 化 水 平评 价 研 究
葛 延 斌
( 河北省乐亭县 综合职业技术学校, 河北 唐山 030 ) 6 60 摘 要: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 社会、 文化 、 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
城市化是由于工业化引起 的、 随着现代化 伴 发展过程而产生的一种在空间地域上人 口由农村
城市化问题研究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 它有助于
丰富和发展城市化理论。因此 , 做好城市化水平 的评价工作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
意义。本文研究 了信息熵和未确知测度方法在城 市化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 给出了综合评价模型, 并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基于ARIMA模型的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研究

基于ARIMA模型的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研究城市化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有效载体,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本文运用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结果发现其预测效果,能够反映出河北省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文章借此希望对河北省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制定相应方针政策时起到一些参考作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城市化ARIMA模型ADF检验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现状分析河北省城市大多沿铁路线分布,这些城市的发展对华北乃至环京津、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在河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快速的城市化已经与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其它部门转移相伴。
在1978~2004年期间,河北省城市化水平基本每年都有所提高(见图1),1978-1989年,城市化水平平稳上升,平均每年提高速度为0.35个百分点;在1990、1991两年间受国内形势的影响,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略有下降;1992~2004年期间,河北省非农人口比重又出现了持续快速上升的趋势,平均每年增长速度高达0.94个百分点,到2004年河北省城镇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26.68%。
随着河北省城镇非农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镇已经发展成为教育、科研、服务的中心和现代化的工业基地,及具有一定文化、经济基础的社会经济中心。
2003年河北省共有设区市11个,县级城市22个,建制镇781个,设区市建成区面积平均为448.34平方公里。
逐步形成以地级城市为中心,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框架。
河北省城镇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在区域经济素质提升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交通的便利,吸引着商品、劳动力的集聚和生产的集中,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为城市扩散效应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并由此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
河北省城市的资源集聚功能表现较为充分,有效地带动了区域人口、资本、资源的流入,带动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分析本文在分析城市化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了城市化内涵,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对近十几年河北省城市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来更加全面的研究河北省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最后对加快河北省城市化提出了对策措施。
标签城市化;河北省;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河北省从2008年起在全省开展了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计划利用三年时间,达到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居住条件大为改观、现代魅力初步显现、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的工作目标,向经济繁荣、居住舒适的现代化城市迈出关键步伐。
经过2年的努力,今天的河北,三年大变样已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建设正走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代。
本文在这个背景之下,对河北省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分析。
1 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又称为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
尽管国际学术界对城市化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各个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不一,迄今为止,关于城市化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解释。
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社会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经济学则认为城市化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差异理解,互相补充,使城市化的内涵更为充实。
尽管不同学者对城市化的内涵理解不同,但理论界对城市化内涵的共识还是有的,从根本上说,城市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农村城市化、城市规模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包括经济城市化、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以及文明程度城市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2 河北省概况河北省地处华北的腹心地带,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自古即是京畿要地。
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北京周边,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其余大部为平原。
总的来说,河北省的地势有三大地貌单元,其中坝上高原平均海拔1200-1500 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5%,燕山和太行山地,其中包括丘陵和盆地,海拔多在2000 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8.1%,河北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海拔多在50 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3.4%。
河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
河北省海岸线长487 公里,总面积达18.77 万平方千米,总人口7034 万,现有11个省辖市(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23个县级市、108个县、6个自治区、35个市辖区。
河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的河北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产业雄厚、经济发达,在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河北正在举全省之力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
3 河北省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传统的城市化水平度量方法主要是指单一指标的度量方法,包括城市人口比重指标、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城市用地比重指标等。
这些单一指标的度量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其科学理论依据有限。
因为单一的指标只能反映城市化中某一方面的转变,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全部内涵[1],这就使得在评价区域城市化水平时显得过于单调。
而如上文所说,城市化是一个包含多个方面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不能仅以城市人口比重或非农业人口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唯一标准。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北省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评,这样,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区域城市化水平会更全面、更合理。
1971 年, 美国的运筹学家托马斯·沙旦提出了一种称为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做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的优化决策。
3.1 选取指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按照指标的代表性、多样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可获得性原则[2],分别从相应年份的《河北省统计年鉴》中选取13 个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构成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用几个指标来代表城市化发展的某一方面内容。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选取非农人口比重和总人口密度来代表人口指标水平;用人均GDP、非农业产值比重、人均区域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来代表经济指标水平;用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镇居民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城镇燃气普及率、以及城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来代表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用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邮电通讯业务量以及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来代表城市生活水平指标。
可以说,在数据来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以上13 个指标基本上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城市化的内涵。
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较为客观的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
3.2 确定各层因素的权重。
AHP法是利用某种能对事物做出优越程度区别的相对度量作为评价事物合意度的指标,这个相对度量稱之为权重或优先权数,它是用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事物优越程度的指标,指标值越大,权重越大,说明优越程度越高。
在研究了大量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后,运用ahp软件,计算出了一级、二级指标权重值。
各级指标的权重见表1。
表1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人口指标0.31 非农人口比重(%)0.65总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0.35经济指标0.27 人均GDP(元)0.27非农业产值比重(%)0.32人均区域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人) 0.23实际利用外资(美元/人)0.18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 0.23 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0.26城镇居民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平方米) 0.36城镇燃气普及率(%)0.22城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万人)0.16城市生活水平指标0.19 人均生活用水量(升)0.21人均邮电通讯业务量(万元/人)0.34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人)0.453.3 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及处理原始数据取自1996年至2010年的《河北经济年鉴》。
由于所采用的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的量纲不同,因此需要将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
对于指标体系中的正向指标,在指标量化过程中,采用线性加权与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来量化评价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的各项指标。
量化模型如下所示:=(- )/( - )= 其中,代表第i个城市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值,代表第i 个城市第j个指标的绝对值,代表所有城市的第j个指标值的最大值,代表所有城市的第j个指标值的最小值。
各指标值为其下一级指标权重与标准化值乘积之和。
4 河北省城市化水平评价根据上述城市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一级指标的评价值和综合评价值见表2。
表2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一级指标评价值及综合评价值年份指标体系1996 2000 2005 2007 2009人口指标0.00 0.27 0.72 0.86 1.00经济指标0.05 0.25 0.51 0.75 0.99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 0.00 0.43 0.57 0.74 0.98城市生活水平指标0.08 0.10 0.47 0.73 1.00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值 0.03 0.29 0.58 0.78 0.99具体分析各一级指标可以看出,河北省城市化水平在1996年至2010年这十五年中大幅度提高,发展迅速。
同一时间段,不同指标的提高速度也不尽相同,但综合来看2000-2005年间,河北省城市化发展速度最为迅猛。
从上面表格中人口指标来看,2000年-2005年间,人口指标从0.27提高到0.72,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城镇面积迅速扩张,导致非农人口激增;二是由于2000年后,工业发展难以取得突破性的增加,主要通过城市化发展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拉动内需,人员需求大量提升,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涌入城市。
从经济角度分析,从1996年-2009年,经济呈加速发展的趋势。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基本同步,二者相互影响,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来看,1996年-2000年间,河北省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发生明显变化,河北省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一大重心,尤其是對交通设施的改善,这一举措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但2005年之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放缓,目前,城市基础设施仍是制约河北省城市化的一个方面,仍需进一步的改善。
从城市生活水平角度来看,进入21世纪后,城市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这里想主要说一下人均生活用水量这一指标,它与城市化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即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生活用水量越低。
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各方面的素质提高,节水意识增强,政府加强节水宣传力度,加强污水处理力度等措施,使水资源利用率提高。
另一主要原因是城市化速度快速增长,水资源缺乏,城市供水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从而导致人均生活用水量减少。
5 推动河北省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建议5.1 培育壮大环城市群。
发挥环首都城市的区位优势,强化承德市、张家口市、保定市、廊坊市等中心城市的作用,加快紧邻北京的13个县(市、区)发展,构筑环首都新型城市群;发挥省会石家庄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邯郸冀南新区,壮大邢台、衡水规模,加快发展冀中南城市群。
5.2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石家庄作为河北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广、石太、石德等铁路交汇于此,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而唐山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沿海港口城市,省内第一大城市,是中国北方主要的对外门户;也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
以石家庄与唐山作为带动整个河北省发展的龙头。
5.3 明确以京津为依托的指导思想。
由于河北省的中心位置被京津两大城市占据,将我省分为南北两大块,是省内很难形成有机整体。
所以更要借助京津两大城市的科研、技术实力和资金,来发展河北省。
参考文献:[1]陆大道,姚士谋.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思辨[J].人文地理,2007,96(4):1-5.[2]耿海清,陈帆.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省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人文地理,2009,109(5).[3]都沁军,田亚明.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现状与政策选择[A].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5,(2).[4]赵玮, 岳德权. AHP的算法及其比较分析.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95,01[5]王秀华. 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研究. 2006.10[6]刘瑜. 河北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2010,06[7]都沁军,武强. 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城市化水平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5)[8]陈永国. 河北省城市化的进程分析与趋势展望. 经济与管理,2008,12[9]孙锦,刘开第. 河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22(2)吕漪(1989-),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生,专业: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