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_物联网的发展分析
物联网到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

物联网到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在中国,“物联网”的发展起步较早,标准化和技术有一定优势。
中科院早在10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数亿元。
目前中国与德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一起,为传感网制订国际标准。
8月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
在得知国内传感网核心技术不是处于全球最领先水平后,温家宝说:“当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我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走过一些弯路。
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2010年开始物联网产业革命?!互联网1995随着Win 95的兴起,风靡全球。
在我们国内,不得不说中国当时还处于互联网科技刚起步阶段,直到1999~2000左右,才让大家注意并开始炒作。
我相信凭着多年的科学技术的追赶及互联网的普及,物联网的发展,中国将会与世界同步。
互联网当年是大家毫无所知的盲然接触 -> 接受 -> 了解 -> 发展一个过程,物联网不同,它是人类经过十几年高科技发展后的一种智者探索,是人类觉得应去发展智能感知网络,让生活、工作更加便利、高效、智能化。
所以两者起步不同,模式不一样。
有了互联网的经验,物联网起步点及发展就更加不同。
联网冰箱可能是最常见的物联网物品。
想像一下,联网冰箱可以监视冰箱里的食物,当你的牛奶短缺时它就会通知你。
它还可以跟踪最好的美食网站,为你收集食谱并在你的购物单里添加配料。
这种冰箱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东西,根据是你给每顿饭做出的评分。
他可以照顾你的身体,因为它知道什么食物对你有好处。
但是目前的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先进,目前的网络冰箱更加侧重娱乐性,而非功能。
我们熟知的互联网到处充斥了手动的操作,像访问网站,搜索信息。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希望数据网(中文link)能更好的得以实现。
比如,不去官方站点也可以方便的在各种情况下浏览产品数据,TED演示中的一个例子是在书店里面看一本书。
目前如果我们想要获得这本书的评论信息,我们需要拿出我们的手机,打开亚马逊的手机站点——或者一个相关的iPhone应用程序——然后搜索该书。
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物联网技术作为当今数字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它将传感器、通信、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相互融合,为人们和企业提供了更加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几年,中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中国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发展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技术实力。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物联网规模已经达到1.2万亿人民币,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这一规模庞大的市场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城市建设方面,中国的智慧城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物联网技术,城市中的各种设备和设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为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
例如,智慧交通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调度,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则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情况等,并提供预警和管理信息。
在企业应用方面,物联网技术为生产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和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物联网技术也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
例如,互联网家电的兴起,通过智能设备和云平台的结合,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
二、未来趋势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将以以下几个趋势为主:1. 产业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物联网技术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未来,物联网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农业、能源、交通等各个领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人工智能的结合: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将物联网的感知和数据分析能力与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应用场景。
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面向未来的智能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面向未来的智能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所处的世界越来越智能化。
而智能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 IoT)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得到重视和发展。
那么,面向未来的智能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四个主要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智能感知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是物联网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感知技术,物联网可以把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等设备联通起来,构建一张大网,以高效地实现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处理。
未来,智能感知技术将实现更加便携化、多样化和精细化。
一方面,现在的高科技设备如VR、AR等将会成为未来物联网智能感知的基础;另一方面,无人机、机器人等物联网设备将变得越来越常见,它们将成为数据收集、监测的便捷工具。
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将会让物联网越来越便携、多样、灵活,形成一个更加智能化的生态系统。
二、数据处理技术大数据时代来临之后,数据处理已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数据处理方面,未来的物联网将更加注重数据的处理速度、准确度和处理方式。
处理速度上,基于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未来数据将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快速地处理,从而方便了物联网的应用。
至于处理准确度,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帮助人们更加高效的任务完成,减少人为错误。
最后说到处理方式上,未来物联网将更加注重可信度,结合区块链等技术可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公开,促进物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发展。
三、物联网的应用随着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应用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关注。
未来,物联网的应用将再度发生变革,更加贴近用户的生活。
例如,无人零售店、无人超市等无人化城市将会变得越来越常见。
随着智能交通的迅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将被减轻,人们在出行、旅游等方面也将更加便利。
四、安全技术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增加和应用范围的拓宽,安全问题越来越显著。
未来,物联网的安全技术将和其他技术一样,不断创新和适应,平衡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需求。
参考资料2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

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发表时间:2010-4-8 梅方权来源:万方数据关键字:智慧地球物联网农业信息化感知中国信息化应用调查在线投稿加入收藏发表评论好文推荐打印文本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对策。
2009年中国的经济加快了复苏的进程,同年,美国提出了构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了构建“感知中国”。
随后,构建“物联网”的思想热潮正在逐渐变成政府和企业的行动,对未来全球的发展将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一战略性发展趋势的简要表述,期望对大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人类和地球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类突发事件逐渐增多。
地球环境恶化日益加深。
同时,人们都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2009年,人类知识的进步将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影响。
1“智慧地球”战略的提出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删基础设施。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智慧地球”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1)智慧地球——新的世界运行模式在这次金融危机暴发之前,IBM已经看到了当代世界体系的一个根本矛盾,即一个新的全球化的世界与落后的世界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
智慧地球则从一个总体产业或社会生态系统出发,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的潜力,以推动整个产业和整个公共服务领域的变革,形成新的世界运行模式。
(2)新的信息产业革命推进世界智慧化进程全球面临着各种危机,但幸运的是,有一股新的力量的兴起,正在赋予人们能力去越来越智慧地解决这些问题。
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系统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和互联,使我们能够做出更加智慧的判断和处理。
(3)IBM真正的意图是推出各种“智慧”解决方案概念的提出只是第一步,内容包括智慧能源系统、智慧金融和保险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智慧零售系统、智慧食品系统、智慧医疗保健系统等。
感知中国_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分析

文/陈晶李秋红一、“物联网热”催生“感知中国”概念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像家用电器一样的物体的互联网络。
[1]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通信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
利用射频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及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相对于互联网实现了世界上计算机与计算机、人与计算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互,物联网则正是实现世界上物与物、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它使所有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
[2]如今,物联网已被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经济下滑与失业率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许多国家都在试图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经济的泥沼,以实现经济的快速恢复与振兴。
回顾历史,几乎每一次大的世界性危机都会催生出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技术,而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会反过来对摆脱危机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物联网的全面建设与推广被作为众多国家走出经济困境的选择之一。
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两大武器,在阐述未来发展战略时与“星球大战”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脉相承,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
目前,我国也开始了加速推动物联网建设的进程。
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8月7日,视察了中科院无锡高新维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也提出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并形象地称为“感知中国”中心。
[3]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必须深入了解和认识物联网,更好地利用物联网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中国发展物联网技术起步较早,目前在标准和技术等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中国科学院早在10年前就已启动了物联网研究,并先后投入了数亿元资金用于标准制定、技术开发等工作。
最近从工信部传出消息,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已经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也已经被采纳,这说明中国在传感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正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
感知中国与物联网

感知中国与物联网感知中国与物联网1、概述1.1 本文档旨在探讨中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
1.2 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智能控制。
1.3 中国积极推动物联网发展,将其作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
2、物联网发展现状2.1 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各类物联网设备和应用不断涌现。
2.2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2.3 中国企业在物联网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3、物联网应用领域3.1 农业物联网: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精准农业管理。
3.2 工业物联网:实现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3 城市物联网:构建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3.4 交通物联网:实现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流量管理和道路安全。
3.5 医疗物联网:提供智能医疗服务,改善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质量。
4、物联网发展的挑战4.1 隐私和安全问题:大量个人和企业信息在物联网中传输和存储,需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4.2 技术标准和互通性:不同厂商和设备之间的技术标准不统一,互联互通存在困难。
4.3 法律法规和监管:物联网发展迅猛,法律法规和监管需要跟进和完善。
4.4 人才和技术创新:物联网技术更新快速,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和促进技术创新。
5、物联网未来趋势5.1 物联网与的结合:物联网将与技术相结合,实现更智能化的应用。
5.2 边缘计算的发展:利用边缘计算技术,实现更快速和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5.3 5G技术的应用.5G技术的引入将为物联网提供更高速和更稳定的网络支持。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附件2、物联网技术应用案例集锦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个人信息保护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法律。
2、网络安全法: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的法律。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的发展,物联网作为连接各种物理设备的网络系统,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关注,其前景也备受期待。
本文将从技术、应用和市场三个方面对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分析。
一、技术方面1. 5G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5G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商用化,物联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性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网络支持。
未来,5G技术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 边缘计算的应用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将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从云端转移到网络边缘,可以更快速地响应物联网设备的需求,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未来,边缘计算将在物联网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物联网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3.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设备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二、应用方面1. 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城市各个领域的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未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技术将在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互联网是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为工业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3. 智能家居的普及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家庭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远程控制。
未来,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不断扩大,智能家居产品将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感知中 国与物联网

感知中国与物联网《感知中国与物联网》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这个词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它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世间万物紧密相连,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模式。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联网?它又如何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呢?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在中国,物联网的应用可谓是无处不在。
走进一家智能化的工厂,你会看到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通过传感器和网络相互通信,实时调整生产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大大减少了生产中的误差。
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让农民告别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
通过在农田中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酸碱度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农民可以精准地进行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这种精准农业模式,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交通方面,物联网让城市交通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车辆上的传感器和道路上的监控设备,实时收集交通流量、车速等信息,从而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
同时,车辆之间也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通信,提前预警潜在的危险,提高行车安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联网也带来了诸多便利。
智能家居系统让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灯光、电器、窗帘等设备,实现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智能穿戴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我们的健康状况,如心率、血压、运动步数等,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为我们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物联网的发展,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它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众多企业纷纷投身于物联网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和地球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人类突发事 件逐渐增多, 地球环境恶化日益加深。 同时, 人们 都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2009 年, 人类知识的进 步将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影响。
1 “智慧地球”战略的提出 2009 年 1 月 28 日 , 奥 巴 马 就 任 美 国 总 统 后 ,
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 “圆桌会议”, 作为 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 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 提出 “智慧地球” 这一概念, 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 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此概念一经提出, 即得到美 国各界的高度关注, 甚至有分析认为 IBM 的这一构 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 并在世界范围 内引起轰动。
(2) 新的信息产业革命推进世界智慧化进程 全球面临着各种危机, 但幸运的是, 有一股新 的力量的兴起, 正在赋予人们能力去越来越智慧地 解决这些问题。 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 何系统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和互联, 使我们能够做出 更加智慧的判断和处理。 (3) IBM 真正的意图是推出各种 “智慧” 解决 方案 概念的提出只是第一步, 内容包括智慧能源系 统、 智慧金融和保险系统、 智慧交通系统、 智慧零 售系统、 智慧食品系统、 智慧医疗保健系统等。 在
3 物联网的兴起 物联网 最 早 于 1999 年 提 出 , 即 把 所 有 物 体 通
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实 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5 年 11 月 17 日, 在突尼 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了 “ITU 互联网报告 2005: 物联网”, 正 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收稿日期:2009-09-22 作者简介:梅方权(1936-),男,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方向:农业息》2009 年第 12 期 综述与专论
此基础上, 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 生产及生活, 达到 “智慧” 状态, 极大地提高资源 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 以应对经济危机、 能源危 机、 环境危机, 从而打造一个 “智慧的地球”。
“智慧地球” 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 确立 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1) 智慧地球— ——新的世界运行模式 在 这 次 金 融 危 机 暴 发 之 前 , IBM 已 经 看 到
了当代世界体系的一个根本矛盾, 即一个新的全球 化的世界与落后的世界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
智慧地球则从一个总体产业或社会生态系统出 发, 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的潜力, 以推动整个产 业和整个公共服务领域的变革, 形成新的世界运行 模式。
4 物联网—农业信息化初期应用
来, 系统支持不同打印机和不同的码制, 如图 4 所
物物互联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领域可以得到广
(下转第 21 页)
—7—
《农业网络信息》2009 年第 12 期 研究与开发
病 在 我 国 定 殖 可 能 性 的 研 究 [J]. 北 京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995,(21): 127~131 [6] 林伟.美国白蛾在我国的适生性研究[D].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 1991 [7] 林伟.苹果 蠹蛾 在 中国 危 险 性 评 估 的 初 步 研 究[D]. 北 京 :北 京 农 业 大 学 ,1994 [8] 蒋青.应用 农业 相 似距 分析 假 高粱 在我 国 的适 生范 围[J]. 植物 检疫,1994,8(5):257~262 [9] 赵友 福,林 伟.应 用 地理 信息 系 统对 梨火 疫 病 可 能 分 布 区 的 研 究[J]. 植物检疫,1995,9(6):321~326 [10] 荆玉栋.三种入侵害虫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D]. 北京:中 国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2003
(4) 智慧的整体技术 它是物联网的基础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 面: ①各种感应技术嵌入各种物体并不断数字化; ②人和数据与各种事物以不同方式联入网络; ③先 进的 “云” 计算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则可以对海量数 据进行整理分析, 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 (5) “云计算” 技术的运用 云 计 算 (cloud computing) 使 得 物 联 网 中 数 以 亿计的各类感应物体的数字化实时动态管理成为可 能。 “云”, 实质上就是计算机群, “云” 具有相 当的规模, Google “云” 计算已经拥有 100 多万台 服务器。 “云” 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 并由 软件实现自动管理, 无需人为参与。 这使得应用提 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 能够更加专注于自 己的业务, 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 2 “感知中国”的提出 (1) 温家宝总理的期望 温总理 于 2009 年 8 月 7 日 , 视 察 了 中 科 院 无 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也提出尽快建立 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 并形象地称为 “感知中国” 中心。 (2) 早一点谋划未来 温总理同时指出, 当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 模发展时, 我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走过一些 弯路。 在传感网发展中, 要早一点谋划未来, 早一 点攻破核心技术, 特别是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 TD-SCDMA 技术相融合。 (3) 列为国家战略性新产业 温家宝总理最近发表了题为 “让科技引领中国 可持续发展” 的讲话 (2009 年 11 月 3 日), 强调了 “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 选对了就能 跨越发展, 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 其中指出: 要 着力突破传感网、 物联网关键技术, 及早部署后 IP 时代相关技术研发, 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 升级、 迈向信息社会的 “发动机”。 (4) 建设 “感知中国” 中心 江苏省和无锡市正在制定 “感知中国” 中心建 设的总体方案和产业规划, 力争通过 5 年的时间,
RFID 的应用, 以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5) 物联网使中国拥有国际话语权
中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覆盖城乡, 各种物体上
的感应数字信号可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传送出
去。 而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 我国的技术研发
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在世界传感网领域, 中国与德国、 美国、 韩
国、 英国一起, 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 联网产业研究院, 实现产值 500 亿元。
无锡建设的 “感知中国” 中心, 将使无锡成为 中国乃至世界上传感信息技术的创新高地、 人才高 地和产业高地, 从而带动整个中国, 乃至全球的传 感产业的发展、 应用和技术上的创新, 准备把无锡 打造成一个传感网示范城市。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 这就
图4
可能迎头赶上甚至占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条码生成与 打 印 : 以 国 际 通 用 的 EAN/UCC 系
现在中国有多年信息科学技术的积累及互联网 统为编码基础, 用户只需填入相关产品、 地块等信
的普及, 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可能与世界同步。
息, 即可自动生成条码并按标准化条码格式打印出
Mei Fangqua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seeking for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respon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ina economy has recovered rapidly in 2009. Mean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earth and reading China was proposed by the government of USA and China respectively. After this, the idea of construct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gradually transferred into the action of the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which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possibly. By briefly illustrating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t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contributions for conduct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smart earth; reading China; Internet of Things; agricultural informatizing
(1) 全国首批 “电子猪” 上市 2009 年 9 月 30 日, 四川省成都长顺农贸市场 内, 全国首家实施 RFID 电子标签的猪肉专卖店— 邛崃·春源金卡猪专卖店顺利开业。 金卡猪的上市, 使成都市民有幸成为全国第一 批吃到通过 RFID 电子标签对猪的养殖、 宰杀全过 程实施溯源的 “电子猪肉” 的首批市民。 (2) 农业远程诊断系统的应用 图 3 是鱼病远程诊断系统总体设计和应用示意 图。 资料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和电子工程学 院。
《农业网络信息》2009 年第 12 期 综述与专论
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 ——物联网的发展分析
梅方权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对策。 2009 年中国的经济加快了复苏的进程,同年,美国提出了
构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了构建“感知中国”。随后,构建“物联网”的思想热潮正在逐渐变成政府和企业的行动,对未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