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绪论共41页

合集下载

20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

20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绪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批判和社会主义展望录绪论01哲学的研究对象探讨宇宙、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等领域的普遍规律。

哲学的派别与流派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等。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自由与必然等关系问题。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 2 3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来源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到列宁、斯大林等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和方法学习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02物质概念及特性0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0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03物质具有可知性,即物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01 02 0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空的不可分割性,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运动与时空观念意识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体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制约,只有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03实践概念及基本形式实践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实践基本形式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绪论-第0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哲学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绪论-第0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哲学的革命

目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成和公开问世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成 二、《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公开问世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 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正经历一场空前的社会变革,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大机器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形成了世界范围的交往关系;生产的发展推动了自然 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 转变。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内在矛盾凸显,经济危机频频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 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生 活艰难困苦;资产阶级为开辟世界市场,用血与火开 路,到处建立殖民地,使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 化,等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社会 背景。
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一、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开端 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三、对物质利益关系的初步探索 四、开辟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 五、异化劳动理论及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六、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前夜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论
• 人类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 学思想的瑰宝,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人类哲学思想发 展史上的光辉篇章。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有助于 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和重要理论 成果, 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首先要了解它的研究对象、学科 特点、发展阶段和学习意义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4
【全书基本框架】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的唯物论 第二章
认识论
第四章
唯物的辩证法 第三章
历史唯 物主义
第五、六章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一般到个别
整体与部分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存在着一般与个 别的关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 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具体科学
哲学
部分世界
整个世界
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 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 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 与物质)
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特点, 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 义哲学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 一。
哲学 问题
世界本原 存在状态 历史观
近代唯物论 近代唯心论 马哲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法 辩证唯物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4
三、马哲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达尔文
30
思想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 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绪论共4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绪论共41页
(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自身的政治立场
(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 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 政党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科学性
彻底革命性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M·J·施莱 登Matthias Jakob
Schleiden,
1804~1881
T.A.H.施 万
Theodor Ambrose
Hubert Schwann 1810~1882
德国植物学家
德国动物学家 生理学家
细胞学说的发现者
焦耳
James Prescott Joule,1818~ 1889
能量守恒定律 Leabharlann 发现者之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 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就为马克 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 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英国宪章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
达尔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
英国生物学家 进化论的主要 奠基人
三、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个人主观条件 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马克思的话
➢ 17岁中学时代的马克思,他在《青年在 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德语作文中说,我 们要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这样,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 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 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 们将洒下热泪。”

马哲课件 马克思哲理 绪论、第一章

马哲课件  马克思哲理 绪论、第一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 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理论指南和精神 支柱。
三,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
马克思主义
•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Leabharlann 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
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 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 功夫。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 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 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 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 下理论基础。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主要内容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二、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哲学与世界观
理论化
世界观
哲学
系统化
3、哲学的基本问题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 何者为第一性 生成关系 本体论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 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 流派。
二者有无 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为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开场白
• 为什么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 •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一章

(2)、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 观中的贯彻
•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有了社会存在,才有了社会意识
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 回答,社会历史观可划分为:
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唯心主义
认为社会意识 决定社会存在
(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文献参阅
• 1.俞吾金: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北京大学学报 (哲社版)》1997年第2期 。 • 2.邓晓芒: 重审哲学基本问题, 《开放时代》2002年第 2期。 • 3.李文阁:我们还可以在什么层面上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动态,2006年第12期。
(二)、 物质的客观实 在性
点评:世界观能影响人生
• • • • • • • • 人对世界外物有不同的感悟, 会对人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结论: 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统一。
(1)哲学基本问题的 含义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 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 • —— 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内容
•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 • 其二,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不 同派别: • 第一问题划分了: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 第二问题划分了: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周易》之《系辞》 • 一以贯之谓之道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精品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精品PPT课件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 关系问题
•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 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

——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 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世界统一于精神。唯物主义发展有三个阶段。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物质
• 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定义。“物、物质无非是
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 出来的”。 • 理解恩格斯物质概念注意两点: A、物质不是 指的某个或某些物,而是“各种物的总和”; B、 物质这一概念是一种哲学的抽象,即物质本身是纯 粹的思维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它撇开了各种实物 的个性,抽取概括出其共性。所以,物质和具体物 质形态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意识的本质 ①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即人脑是产生意 识的物质器官。 ②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达尔文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产生发展中具有决定的作用:
• 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人脑是思维的物 质器官。人脑的形成和发展为意识的产生、 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 劳动使语言产生,语言作为意识的外在 表达形式,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表达和交流。
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唯物主义认识物质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 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对世界如何存在这个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 学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第1章
河海大学研制 第36页,共37页。
阅读书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 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毛泽东 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

注意:发展与一般变化或运动的区别;
? 讨论: 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准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
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 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 必然性、日趋灭亡的 东西。
第1章
第20页,共37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矛盾:
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是多样的,因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 一,它统一于客观存在性。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世界联系和发展 的根本规律。
第1章
第9页,共37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及特性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物质的列宁唯是一如特何定性义:“物客质观”概念? 实在性;可它的知意性义是;什多么样? 性的统一;高度抽象性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1章
第1页,共37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2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J·施莱 登Matthias Jakob
Schleiden,
1804~1881
T.A.H.施 万
Theodor Ambrose
Hubert Schwann 1810~1882
德国植物学家
德国动物学家 生理学家
细胞学说的发现者
焦耳
James Prescott Joule,1818~ 1889
能量守恒定律 的发现者之一
David Hume ( 1711~1776)
➢ 2019年德国《图片报》和 国家第二电视台携手主办 评选最伟大人物:
马克思被评为“德国最伟 大人物”
➢ “社会主义失败了” ➢ “马克思主义过
时了”
➢ “马克思主义破 产了”
➢ 马克思似乎对全世 界的主要问题都给 出了答案
➢ 今天世界各处发生 的一切并不能否定 马克思,只能证实 他写的内容


吕玮 马增 齐展 宋运 8 康
马军 吕一 刘中 刘银 7 华楠元超
龙夫 刘育 刘峰 李巍 7 栋
苟醒 李超 李若 李至 6 昕成
冯凌 贾恒 焦鹏 李秋 6 键霁林松
樊山 杜定 崔俊 储威 5 伟超
樊益 段宇 陈永 陈纪 5 鹏星刚昌
孙飞 张夏 周开 陈清 4 萌红水
寇文 彭萌 徐红 张翼 4 娟萌英翔
马克思的话
➢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 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马克思恩格斯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 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 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四、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 2019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
五、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需要继续发展自己的理论
2、列宁主义的产生
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思想上不断 有新的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发展
达尔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
英国生物学家 进化论的主要 奠基人
三、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个人主观条件 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马克思的话
➢ 17岁中学时代的马克思,他在《青年在 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德语作文中说,我 们要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这样,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 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 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 们将洒下热泪。”
1、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 密
Adam Smith
17傅23立~叶1790
圣西门
Francois-Marie-Charles
Fourier 1772~1837
Henri de Saint-Simon
1760~1825
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2019年英国路透社邀请34 名各国政界、商 界、艺术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名人参评千年 风云人物:
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名列第一 的是爱因斯坦。与马克思并列第二的是印 度的国父“圣雄”甘地,牛顿和英国前首 相丘吉尔并列第四。
➢ 2019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 大的哲学家: 马克思以 27.93 %的得票率荣 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休谟得 票率为 12.6 %,远远落在其 后。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四节 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看 2、从阶级属性看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看 4、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 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广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而且还包括继承者对它 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材料硕61
材料63
材料62
材料61
8
庄张
栋祯

7 肖刘罗 孙 泽哲才 世 文 军铎
6 王刘刘 李 亚向虎 匡 坤东林
5 陈高高 解
政峰航 德

宇刚
4 陈庄张 徐
彪丽博 雪


3 陈蒋孙 王 晓文巧 欣 莉金飞
排1 2 3 4

10
郑庆 杨亦 乐薇
中然
9 余海 张建 赵基 朱清 波刚 翔辉
8 杨盈 杨波 肖成 王玮
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内容极其丰富 完备而严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否定逻辑方面的 彻底性和严密性
否定历史方面的 彻底性和严密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 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刚龙ຫໍສະໝຸດ 7 刘君 孟超 宋杨 王酹
涛伟

6 刘斌 李钰 李阳 何基 邓
5 陈长 陈树 陈文 郭辉 青刚 博
4 姚彩 杨莹 罗淑 黄茜


3 黄帆 白姝 曹慧 高圆 洁娟
排1
2
3
4

杨洋 张山 朱望 林波
10 张凌 张鹏 李雅 李源 10


徐明 王鑫 王建 仝彤 9


张瀚 尹雁 夏铭 苏少 9
龙飞

马梦 秦岭 秦小 田磊 8
卿晶 陆明 杜凤 徐广 3 晶慧
黄洁 许彦 方钦 曹政 3
4
3
2
1
排4
3
2
1

排 列
讲台
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 “最伟大的哲学家”引起的思考
➢ 2019年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 网上民意测验评选结果:
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 高居榜首,得票率分别高于 第二、三、四名的爱因斯坦、 牛顿和达尔文。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 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就为马克 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 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英国宪章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
黑格尔
费尔巴哈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
(Ludwig Andreas 1804~1872)
1772~1823
FeuerbacRho,b欧ert文Owen
1771~1858
2、科学知识条件
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有三个伟大发现,这些知识 成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自然知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