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杠杆的科学 习题1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原理的》习题1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原理的》习题1题内容题1是关于杠杆原理的题目。
在这个题中,学生将研究关于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题要求题1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杠杆?2. 杠杆原理是什么?3. 举出一个杠杆的例子并解释其原理。
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否找到其他杠杆的应用?答题提示针对题1的问题,可以给学生以下答题提示:1.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设备,由一个支点和负载分布在支点两侧的杆组成。
2. 杠杆原理是指当一个力作用在一个杠杆上时,可以通过调整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实现对负载的平衡。
3. 举例可以选用剪刀、钳子或门把手作为杠杆,解释杠杆原理是指当我们施加力量在杠杆的一侧时,可以通过调整施加力的位置和力量的大小来实现剪切、夹取或开关门等操作。
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找到其他杠杆的应用,如锤子、撬棍、汽车刹车等。
题解答1. 杠杆是一种由支点和分布在支点两侧的杆组成的简单机械设备。
2. 杠杆原理是指通过调整施加在杠杆上的力量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实现对负载的平衡。
3. 举例来说,剪刀是一个常见的杠杆。
当我们用手握住剪刀的一端作为支点,通过对另一端施加力量来剪断物体时,我们可以实现对剪刀的控制。
我们可以调整手的位置和施加的力的大小,以便更好地剪断物体。
4.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其他杠杆的应用。
例如,锤子的杆部分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施加力量来敲打物体。
撬棍可以用于松动或拆卸紧固件。
汽车刹车也是一种杠杆,我们可以通过踩下刹车踏板来施加力量,以使车辆减速或停止。
以上是题1的解答,通过这个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杠杆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注意:本文档摘要了习题内容,并给出了简要的解答。
学生在回答习题时应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
初三物理杠杆练习题

初三物理杠杆练习题引言:杠杆在物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用于将力量或运动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杠杆原理并解决杠杆相关的问题是非常基础的物理知识。
本文将提供一些初三物理杠杆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题目一:平衡杠的应用小明想在家中制作一个平衡杠,他找来了两个木块,一个浴球和一个木棍。
他将浴球放在一个木块的一端,然后用木棍将另一个木块和浴球连接在一起。
小明想知道当浴球和木块的重量不同的时候,平衡杠将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题目二:力点的应用小红正在学习如何使用杠杆。
她有一个木棍,并在一端放置了一个小球。
然后她用一只力臂来推动木棍的另一端。
她发现当力臂离球的位置越远,木棍就越容易转动。
她想知道力臂的长度对杠杆的作用力有何影响?为什么?题目三:力臂的计算小明正在进行一项实验来测量一把锤子的杠杆运动。
他使用一个长木板作为杠杆,将锤子的一端放置在木板上。
他发现锤子在杠杆上运动的距离是力点的三倍。
小明想知道这把锤子的力臂是多长?题目四:力矩的计算小红使用杠杆装置举起了一个重物。
她测量了施加在杠杆上的力为10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为0.5米。
小红想知道这个杠杆的力矩是多少?题目五:杠杆的平衡小明使用一个杠杆将一根木棒固定在椅子上。
他想要使杠杆保持平衡。
他可以选择在木棒的哪个位置放置力点?为什么?如果他希望在杠杆的一端施加100牛的力,力点应该放在哪里?结论:通过解答以上的练习题,初三学生可以对杠杆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练习题涉及杠杆的使用、力臂的影响以及力矩的计算。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杠杆的应用与平衡的理解,学生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比如在DIY制作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
虽然杠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但它是理解简单机械原理、力学原理以及其他更复杂的物理概念的基础。
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杠杆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杠杆练习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杠杆基础知识 3 杠杆的应用 4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5 杠杆的作图题练习 6 杠杆的应用题练习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杠杆基础知识
杠杆的定义
杠杆是一种简单 机械
杠杆由动力臂、 阻力臂和支点组 成
杠杆原理是平衡 状态下力与力臂 的乘积相等
杠杆的应用可以 实现省力、改变 力的方向和省距 离的目的
杠杆的组成
杠杆:由动力臂、 阻力臂和支点组 成
动力臂:使杠杆 转动的力所通过 的路径
阻力臂:阻碍杠 杆转动的力所通 过的路径
支点:杠杆转动 时的固定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的定 义:杠杆在力 的作用下保持 静止或匀速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用:在费力的同时,可以省距 离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
定义:杠杆两边的力臂相等,即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应用:天平、翘翘板等平衡装置。 特点:平衡时,两边的力矩相等。 原理:杠杆平衡原理。
生活中的杠杆应用实例
省力杠杆:开瓶 器、扳手等工具, 利用杠杆原理, 使力量放大,轻 松完成工作。
题目:一个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若用5N的力使杠杆平衡, 则动力是多少?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Fra bibliotek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练习目的:掌握作图技巧,提高 解题能力
练习答案:根据题目要求,正确 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作图题练习三
杠杆实验测试题及解析答案

杠杆实验测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杠杆的五要素包括:A. 支点、力臂、作用力、反作用力、阻力B. 支点、力臂、作用力、阻力、阻力臂C. 支点、力臂、力矩、作用力、阻力D. 支点、力臂、力矩、作用力、阻力臂答案:B2. 根据杠杆原理,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 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越省力B. 动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长,越费力C. 动力臂与阻力臂相等,杠杆平衡D.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杠杆不平衡答案:D二、填空题3.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
答案: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这种力的乘积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力矩三、简答题5. 请简述杠杆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杠杆根据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相对长度,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的动力臂长于阻力臂,可以省力但需要较长的运动距离;费力杠杆的动力臂短于阻力臂,需要较大的力但可以缩短运动距离;等臂杠杆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6. 解释为什么称杠杆为“机械之母”。
答案:杠杆是最基本的机械之一,它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实现了力的放大或缩小。
杠杆的原理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中,是现代机械设计的基础,因此被称为“机械之母”。
四、计算题7. 一个杠杆的阻力臂为0.5米,作用力为100牛顿,若要使杠杆平衡,动力臂应为多少?答案: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 作用力 = 0.5米× 100牛顿 / 100牛顿 = 0.5米。
8. 如果在上一题的杠杆上施加一个150牛顿的作用力,要使杠杆平衡,动力臂应为多少?答案: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 作用力 = 0.5米× 100牛顿 / 150牛顿≈ 0.333米。
五、实验题9.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 准备一个杠杆、一个支点、一个测力计和不同重量的物体。
杠杆实验测试题及答案

杠杆实验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A. 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B. 动力等于阻力C.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D. 动力乘以阻力臂等于阻力乘以动力臂答案:A2. 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A. 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B. 省力杠杆、省距离杠杆、等臂杠杆C. 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省距离杠杆D. 省距离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答案:A3.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表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A. 动力等于阻力B. 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C.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D. 动力乘以阻力臂等于阻力乘以动力臂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杠杆的组成部分?A. 支点B. 动力C. 阻力D. 力臂答案:D5. 杠杆的分类依据是什么?A. 杠杆的形状B. 杠杆的长度C. 动力和阻力的关系D. 杠杆的材料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杠杆的五要素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________。
答案:阻力臂7. 动力臂是支点到________的距离。
答案:动力作用线8. 阻力臂是支点到________的距离。
答案:阻力作用线9. 省力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使用省力杠杆可以________。
答案:省力10. 费力杠杆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使用费力杠杆可以________。
答案:省距离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杠杆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使用时可以省力但费距离;费力杠杆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使用时费力但省距离;等臂杠杆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12. 杠杆平衡时,动力和阻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F1×L1=F2×L2。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平衡条件。
中考科学-杠杆习题

1.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直尺AB,将中点O支起来,在B端放一支蜡烛,在AO的中点C放两支与B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此时直尺AB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将三支蜡烛同时点燃,且它们的燃烧速度相同,那么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直尺AB将()A.A端将逐渐上升B.始终保持平衡C.B端将逐渐上升D.不能保持平衡,待两边蜡烛燃烧完了以后,才能恢复平衡2.小军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某液体的密度ρ,他将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块分别悬挂在轻质硬杆AB 的两端,把甲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调节乙的位置到C处时,硬杆AB 恰好水平平衡。
已知:OC=2OA,甲、乙的体积比为13∶2,甲、乙两物块的密度为2.6g/cm3。
不计硬杆AB 的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ρ=0.8×103kg/m3B.ρ=1.0×103kg/m3C.ρ=1.8×103kg/m3D.ρ=2.6×103kg/m33.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A.A端下沉B.B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长1m的粗细均匀的光滑金属杆可绕O点转动,杆上套一滑环,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着滑环缓慢向右移动,并保持金属杆处于水平状态。
则测力计示数F与滑环离开O点的距离s之间的关系图像为()A.B.C.D.5.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A点挂一重力为10牛的重物,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B点施加一个力F,已知OA=OB,关于F的大小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等于5牛B.一定等于10牛C.可能等于4牛D.可能等于8牛6.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杠杆仍能平衡B.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C.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D.无法判断7.如左下图所示,轻杆AB 能够以A 为转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杆的B 端系一重为G 的物体,用一根细绳通过定滑轮C 系住杆的B 端,另一端施加外力F ,使轻杆由图示位置(θ接近30°)缓慢增大至150°的过程中,轻杆B 端所受的作用力大小( ).A .保持不变B .逐渐减小C .逐渐增大D .先减小后增大 8.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 和800N ,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米的一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l 米的另一侧,木板水平平衡.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0.5米/秒,则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A .1.0米/秒B .0.75米/秒C .0.5米/秒D .0.25米/秒9.如图,杠杆在物块1G 和2G 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已知12L L >,当G ,2G 同时向支点移动相等距离时,杠杆将A .顺时针转动B .逆时针转动C .仍然平衡D .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密度分布均匀的圆柱形棒的一端悬挂一个小铁块并一起放入水中,平衡时棒浮在水面的长度是浸入水中长度的n 倍.若水的密度为ρ,则棒的密度为A .11n ρ+B .1n n ρ+C .22(1)n n ρ+D .21(1)n ρ+11.如图,粗细均匀木棒AB 长为1m ,水平放置在O ,O '两个支点上.已知AO ,O'B 长度均为0.25m 。
物理《杠杆》专项练习及答案

物理《杠杆》专项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所示,在均匀杠杆的A处挂3个钩码,B处挂2个钩码,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g,若在A,B两处各加1个钩码,那么杠杆()AC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2的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分别挂在杠杆两端,此时杠杆恰好水平平衡,则甲、乙两A.13A4A52cmA.动力臂为0.08m B.此时为省力杠杆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D.钩码总重为2N6.如图,O为拉杆式旅行箱的轮轴,OA为拉杆.现在拉杆端点A处施加力F,使箱体从图中位置绕O点缓慢逆时针转至竖直位置.若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则力F的方向应()A.垂直于OA B.竖直向上C.沿OA向上 D.水平向左7.如图所示,手持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OA=80cm,AB=20cm,则物体的重是()A.C.8A9.小明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AB.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去掉钩码的一竖直向上拉D.去掉一侧钩码,在挂钩码的一侧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10()A.C.11)A D.用起12B 端的力.图中线段AB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A⊥AB、AC⊥OB.哪条线段表示力F的力臂()A.AB B.AC C.AO D.BO二.填空题(共15小题)13.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悬挂4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再次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将测力计转向图中虚线方向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杠杆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如图所示,杠杆水平放置且自重忽略不计,O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15F1端仍在地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2G=N A1617.如图所示是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时桶盖开启,根据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开启桶盖时.我们忽略掉等次要因素,抓住可以绕固定点O2转动的主要因素,可以把桶盖看作一个.18.如图所示,在已经处于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的A点悬挂两个总重为2N的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则拉力在铁球上的力至少为N,请在图中画出此力的示意图.(右上图)22.如图甲所示,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A处挂3个钩码,要想杠杆继续保持不平衡,则需要在B处挂个钩码,如图乙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为了提高重物P,用一个跟杠杆保持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转动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杠杆(选填“始终省力”、“始终费力”、“先省力后费力”或“先费力后省力”)23.如图所示,O为轻质杠杆的支点,OA=40cm,AB=10cm,B点所挂物体重60N,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A点至少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N的动力,这是一个(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24.某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挑着同一物体行走,甲图中肩受力.25.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木板AB长1.6m,可绕固定点O转动,离O点0.4m 的B端挂一重物G,板的A端用一根与水平地面成30°夹角的细绳拉住,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绳的拉力是8N,木板水平平衡.(1)在图上作出绳拉木板的力臂;(2)求重物G的大小为多少?(3)然后在O点的正上方放一质量为0.5kg的小球,若小球以20cm/s的速度由O26点施加27(1(2(3(4原因是实验过程中没有(选填序号:①改变力的大小②改变力的方向③改变力的作用点④多次进行实验).(5)小明对原来装置进行改装如丁图,与丙图比较,同样用竖直向上的力,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机械效率高的是(丙/丁)图;若利用丁图,小明两次将钩码分别挂在A点和C点,使钩码上升同样的高度,那么机械效率(A/C/一样)的高.答案:一.选择题:1.A;2.D;3.D;4.C;5.D;6.B;7.B;8.A;9.D;10.D;11.D;12.C;二.填空题:13.1;变大;14.6;省力;15.1800;1;16.铜球;17.桶盖的形状;杠杆;18.1.5;省力;3;19.300;省力;20.300;省力;21.30;22.5;先省力后费力;23.75;费力;24.小于;小于;27.右;1;变大;②;丙;C;。
杠杆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杠杆练习题精选及答案1.关于自行车的说法,正确的是刹车系统应用了杠杆及摩擦知识。
2.关于衣服夹的说法,正确的是当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杠杆。
3.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施加一个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方向上平衡,该杠杆为省力杠杆。
4.当直尺AB挂5N的重物时,直尺的A端刚刚开始翘起,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5N。
5.把OB段对折后,铁丝仍保持平衡。
6.欲使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一端抬离地面,采用方法乙时,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长。
7.省距离杠杆的例子有:梳子、钳子、钳制火柴、钳制电池、鱼竿等。
8.在重木棒从竖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动力臂L减小,M无法确定。
9.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的铜球和铁球(ρ铜>ρ铁),在水中浸没后,杠杆仍然平衡。
10.在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直杆始终是省力杠杆。
11.如图所示,杠杆在F1和F2的作用下平衡,已知AO>BO。
若F1和F2的作用点同时向支点O移动相同的距离L,那么杠杆仍保持平衡。
12.如图所示,直尺AB在中点O支起来,在B端放一支蜡烛,在AO的中点O′上放两支蜡烛。
如果将三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同时点燃,它们的燃烧速度相同。
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直尺AB将始终保持平衡。
13.如图所示为家庭电路常用的两种墙壁开关,其按钮可绕面板内某轴转动。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甲”较易损坏,这是因为按动这种开关的力臂较小,按动需要的力较大。
14.如图所示,重为9 N的物体挂在B处,O为支点,要想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在A处施加的最小的力是9 N,方向向上。
15.如图所示,用一根木棒撬大石头,没有撬动。
为了撬动大石头,应将垫在木棒下的小石块向远离石头的方向移动,这实质上是增大了力臂,同时又减小了阻力臂。
16.一根长2.2 m的粗细不均匀的木料,一端放在地面上,抬起它的粗端要用680 N的力;若粗端放在地上,抬起它的另一端时需要用420 N的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的科学
一、填空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2、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
(格数)。
3、钉锤,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杠杆)
4、我们用杠杆尺进行研究实验。
我们把杠杆尺当“撬棍”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
钩码看做是(被撬起的重物)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看做是(我们用的力)。
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不断改变杠杆左右放置钩码的(位置)和两边钩码的(个数)。
二、问答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呢?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呢?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呢?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