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报
技工院校开设新专业的前期可行性研究--以汕尾市高级技工学校开设水产养殖专业为例

GUANG DONG JIAO YU技工院校开设新专业的前期可行性研究——以汕尾市高级技工学校开设水产养殖专业为例文/汕尾市高级技工学校吴少坤刘楚江广西钦州农业学校徐俊龙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林茂技工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开设新专业需进行充分的调研和科学的专业设计,创办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专业°一、汕尾市技工教育概况目前,汕尾市共有8所中、高职院校(含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24家°各院校开办专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动画制作、电子商务、会计、电子技术应用、汽车维修、幼儿教育和美容美发与造型等大众化专业,目前并未有院校开设水产养殖专业°在专业设置同质化、培养目标同质化和办学同质化等现象下,亟需结合区位优势和当地产业特色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专业,推进院校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发展°(一)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汕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数据显示,2019年10月,全市技能人才达34.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21万人,分别比去年底增长19.7%和44.1%,技能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稳步上升°2019年以来,全市有51813人参加技能培训°当前,汕尾市通过加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机制;根据专业镇产业特色和培训需求,通过建立“三点”和大力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等手段,不断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改革,优化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源,进一步健全“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在当前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中,特色技能培训尤为重要,要更加突出特色专业的建设°(二)技能人才需求现状汕尾市技工、职业技能教育在不断地提升和发展,但技能人才远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全市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偏少,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技能人才在行业中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操作、电工、焊工、汽修、中烹、西点等行业,而旅游、培植、服装、珠宝首饰、海洋以及海产品加工等相关行业技能人才甚少°而且,技工、职业技能教育存在等级结构不够合理,高级技能人才的比重仅占18.1%,低于全省28%的平均水平,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同时,全市缺乏领军型高技能人才,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广东省技术能手”等奖项的技能人才数量占全省比例偏低°(三)水产养殖专业技能人才发展方向在《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及,汕尾要大力发展渔业经济,加快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产业、现代渔业为主的海洋产业体系°其中,重点发展水产养殖业,一是引进和推广养殖先进科技,承接好深圳的海洋与渔业产业转移,加强与台湾地区海洋产业合作,引进台湾地区养殖专业公司和养殖专家,联合举办培训班,大力普及推广养殖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水产养殖产业,大规模推广海藻等养殖基地;二是建立水产养殖种苗、鱼病防治基地和饲料加工厂,提高种苗培育、养殖水平;三是拓展海外养殖,引进境内外重点企业来汕尾投资创业°在政府政策导向下,精准调整人才培养定位,精准调整院校办学功能定位,及时找准水产养殖专业发展定位,促进我校开办具有本地特色的专业,最终将水产养殖专业建设为校特色专业°二、地理区位情况汕尾市地处粤东沿海,处北纬20°27'~23°38',东经114°54'~116°13'之间,地势北高南低°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0个港口和3个海湖°汕尾沿海200米等深线内属全市所辖海洋国土面积2.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国土14%°地处沿海,拥有漫长海岸线,更有优质港口和海湖使得汕尾在水产养殖方面大有可为°(一)自然环境状况汕尾背山面海,境内山地、台地、丘陵、平原、河流、滩涂和海洋各种地貌兼有°境内主要河流有螺河、黄江河、乌坎河和赤石河4大水系,总长252公里,流域面积3613.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8.5%。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的批复-粤府函〔2017〕275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的批复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的批复粤府函〔2017〕275号沿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海洋与渔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的请示》(粤海渔〔2017〕20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
二、全面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沿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和省海洋与渔业厅等有关部门要按照“严标准、限开发、护生态、抓修复、减排放、控总量、提能力、强监管”的总体思路,认真执行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切实做到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我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了13类、268个海洋生态红线区,确定了我省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等控制指标,是我省海洋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底线,必须严守,不得突破。
沿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履行管辖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落实机制;要从严控制红线区开发利用活动,不得擅自改变红线区范围或调减红线区面积,禁止在红线区围填海;要深入推进红线区生态保护与整治修复工作,强化红线区及周边区域污染联防联治,细化制定具体管控措施和实施方案。
四、省海洋与渔业厅要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建立实施工作的指导、协调及监督检查,构建全覆盖的综合监视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分析、评价海洋开发利用活动和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要加强执法监管,严肃查处违反生态红线管控要求、破坏红线区生态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落实到位、各项控制指标达到要求。
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1, Vol 11, No 9作者简介 杨中成(1997—),男,四川乐山人,主要从事涉农企业管理、海洋生态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6-21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Marine Environment Qual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Suggestions on Safeguard Measures YANG Zhong-cheng (Management College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08) Abstract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ine economy, rationally analyzed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results of offshore Marine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related issue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curr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our country, and in the monitoring system,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the legal system,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proposed.Key words Guangdong Provinc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Inshore waters; Sea water quality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杨中成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 524008摘要 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是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海洋环保调查报告(2)

海洋环保调查报告(2)3、海洋管理执法力度日益增强依法对用海项目进行审查,需上报省政府及国务院的重大用海项目,协助有关单位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用海项目的调查、论证和协调工作,重点是对用海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开展论证工作。
对违法违规的用海、涉海行为或项目,依法进行取缔和惩罚。
如多次对蛇口海域的非法养殖设施进行大规模梳理,保证了蛇口港区的畅通。
4、海洋环境监测能力逐年增强1998年成立了深圳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负责对全市海域生态环境、各功能区海域环境质量、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监测,对赤潮以及污染事故等突发事件的监测工作。
该站各种硬件设施不断得到补充,至2017年3月,已陆续购进价值15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近30人。
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评审,目前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项目有76项。
多年来,技术力量不断增强,分别获得国家乙级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和国家乙级海域使用论证资格。
5、海洋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先后设立了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伶仃岛猕猴自然保护区、伶仃洋经济鱼类繁育场保护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和大亚湾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禁渔区有大鹏湾蓝圆鲹和沙丁鱼幼鱼保护区,在杨梅坑海域建设了面积约265平方公里的人工鱼礁群。
实行伏季休渔,在每年的6-7月份进行两个月的休渔。
此外,还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
这些管理措施增强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修复。
三、海洋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1、地理空间限制海洋产业的发展深圳海域的水文气象条件适宜建设深水港。
深圳东部港口水深16米,是世界最深的港口之一,目前已建成盐田港、大鹏湾货柜码头和鲨鱼涌油气码头港区;西部地处珠江口,蛇口、赤湾、妈湾港区处在天然深水航道中。
深圳港口水深条件可停靠8万吨的巨轮。
但是由于我市的地貌条件,西部属平原海岸地貌,是全市开发较早的地区,目前西部港区除前海港区外,均处于人口稠密地区,后方陆域已没有拓展空间;东部沿海属山地海岸地貌,沿岸腹地纵深浅,后方陆域开发已接近极限,几近无地可用的地步。
港珠澳大桥建造背后的故事

为保护白海豚花了3.4亿,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故事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
自2018年开通运营以来,为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然而这座长达55千米的跨海大桥的修建怎么可能一帆风顺。
为保护白海豚,怒斥 3.4亿,实现“零伤亡,不搬家”;没有经验全靠摸总工程师为一根沉管,96小时无休;桥梁也有寿命,港珠澳大桥的抗疲劳技术令其多“活”20年。
小讯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港珠澳大桥建造背后的故事。
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港珠澳大桥项目地点: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项目规模: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
大桥分别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
总设计师:孟凡超施工单位: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投资:1269亿元建造时间:2009年12月15日投用时间:2018年10月24日设计特点:针对跨海工程“低阻水率”“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环境保护”以及“行车安全”等苛刻要求,港珠澳大桥采用了“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型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
所创纪录: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沉管隧道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大桥工程的技术及设备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
建筑知识:孟凡超现任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和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国际桥梁协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知名桥梁专家。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水质环境状况分析及评价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水质环境状况分析及评价张艳苹;沈城;李锋;彭慧湃;刘丽【摘要】2017年10月对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质进行调查监测,共设置调查站位10个.监测指标包含pH值、水温、盐度、透明度、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硝酸盐、活性磷酸盐、COD、石油类、悬浮物等12个.采用单项水质指数法、有机体污染指数法以及水体富营养化指数法对监测海域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内部分站位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导致对应站点水质评价指数>1,有机污染指数>1,但富营养化评价指标在10个站位均<1,表明保护区内水质开始受到轻微污染.【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39)003【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水质;单项水质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富营养化指数法【作者】张艳苹;沈城;李锋;彭慧湃;刘丽【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88;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徐闻524100;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典型生态系统之一,对调节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珊瑚礁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食物、旅游、休闲、美学和海岸带防护等方面的实际效益,对国家和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也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由于沿岸地区人口持续增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人为和自然的多重压力,严重干扰和破坏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导致珊瑚礁分布面积不断缩小,全球珊瑚礁生态产生严重退化[1]。
广东现代渔业经济的现状及困境分析

广东现代渔业经济的现状及困境分析吴锦辉(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广东惠州516081)摘要:广东是我国的渔业产业大省,水产品总产量、渔业经济总产值均居全国前列,为广东省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
然而,在广东渔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里,现代渔业发展存在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等制约因素。
本文根据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渔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广东现代渔业供给侧改革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提出要做强广东水产苗种,提高种业竞争力;完善渔业资源和生态保护政策;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产业集群与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科技兴渔,加快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发掘产业价值,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进一步制定和实施发展现代渔业的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渔业经济;水产品;现代渔业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广东是海洋渔业大省,也是水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省,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广东省政府“渔业强省”的战略规划引导下,广东渔业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制定和完善符合实情的现代渔业政策,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加快渔业生产现代化。
2019年广东省渔业经济总产值(3623.94亿元)位居全国第2,仅次于山东;水产品总产量(866.4万t)位居全国第1,为广东省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
然而,在广东渔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里,现代渔业发展存在一些制约的因素,如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等,渔业产业发展中存在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
1广东渔业发展现状广东省海洋面积广阔,海岸线绵长,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渔业经济大省。
根据2016—2020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广东渔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渔业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通过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大幅度扩大,各项指标保持增长趋势。
深圳湾海域赤潮生物演变及赤潮预警关键因子分析

第41卷 第3期 生 态 科 学 41(3): 82–892022年5月 Ecological Science May 2022收稿日期: 2021-04-25; 修订日期: 2021-07-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6176)作者简介: 李丽(1983—), 女, 河南信阳人, 博士, 助理研究员, 海洋生态及资源监测,E-mail:******************通信作者: 刘悦(1965—), 女, 高级工程师, 海洋生态及资源监测,E-mail:*************李丽, 马方方, 翟晓辉, 等. 深圳湾海域赤潮生物演变及赤潮预警关键因子分析[J]. 生态科学, 2022, 41(3): 82–89.LI Li, MA Fangfang, ZHAI Xiaohui, et al. Analysis on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population evolution and early warning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based on an algal bloom in Shenzhen bay, the South China Sea[J]. Ecological Science, 2022, 41(3): 82–89.深圳湾海域赤潮生物演变及赤潮预警关键因子分析李丽1, 马方方2, 翟晓辉1, 杨伟思1, 叶鹏浩1, 刘悦1,*1. 深圳市海洋发展研究促进中心, 深圳5180292.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 苏州215163【摘要】2020年5月初,深圳湾海域发生近5年来首次赤潮, 面积达到 6 km 2, 前期赤潮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 后期转变为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 )。
布放于深圳湾海域的海洋环境综合浮标自动监测到了赤潮发生过程的海水水质和生态数据变化: 赤潮发生前(4月底)硝酸盐和磷酸盐均大幅升高; 赤潮发生期间, 叶绿素a 浓度迅速升高, 最高值达到127.1 μg·L -1(5月2日), 海水温度持续升高, 盐度整体下降; 5月4日开始, 赤潮逐渐消散, 当日水温日均值达到28 ℃以上, 风力也开始升高, 盐度则继续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二〇一八年六月依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办法》的规定,现发布《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2018年6月目录概述01近岸海域环境状况032.1 海水042.2 沉积物14海洋生态状况153.1 海洋生物多样性163.2 海洋保护区状况183.3 海洋渔业资源状况25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274.1 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284.2 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量324.3 入海河流专项监测334.4 海洋垃圾35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375.1 海水增养殖区385.2 海水浴场415.3 滨海旅游度假区43海洋环境灾害状况456.1 赤潮466.2 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48海洋生态文明建设497.1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517.2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527.3 美丽海湾建设537.4 海洋牧场建设与生态修复整治工程547.5 海洋保护区建设557.6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577.7 海洋环保执法581243567概述第一章2017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BULLETIN OF GUANGDONGMARINE ENVIRONMENTAL STATUS我省大陆海岸线长约4114公里,超过全国的五分之一,大小海湾510多个,沿海滩涂广布,海洋资源丰富。
根据《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全省近岸海域面积63889平方公里。
近岸海域是陆地和海洋两大生态系统的交汇区域,其生态环境受海、陆因素的双重影响。
2017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开展了近岸海域环境状况、海洋生态状况、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海洋环境灾害等监测。
全省近岸海域共布设各类监测站位900余个,监测调查项目覆盖水文、气象、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等,共获取各类监测数据30余万个。
2017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优良,年均水质优良面积比例(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为81.5%。
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分别为82.1%、82.7%、79.7%和81.6%。
监测的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年均为60.4%。
监测的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区和海洋公园生态状况基本稳定。
监测的重点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状况和沉积物质量能够满足海水增养殖区功能的要求。
监测的重点海水浴场水质状况优良,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优良。
监测的代表性入海排污口28.8%超标排放,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化学需氧量(CODCr )、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纳入监测的入海河流全年向海排放污染物约347.61万吨。
全年发现赤潮10次,累计面积约1017平方公里,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概述1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2第二章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1 海水2.2 沉积物2017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BULLETIN OF GUANGDONGMARINE ENVIRONMENTAL STATUS2017年,在全省近岸海域开展了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四个航次的海水环境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水温和盐度等水文要素以及pH 、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和重金属等水质要素。
2017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优良,年均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81.5%,与2016年相比,略有降低。
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分别为82.1%、82.7%、79.7%和81.6%;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分别为7.8%、6.8%、10.4%和8.4%,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汕头港、湛江港等局部海域。
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监测时段各类水质占近岸海域面积的比例(%)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劣四类冬季61.620.57.0 3.17.8春季64.817.9 6.4 4.1 6.8夏季69.610.1 6.8 3.110.4秋季65.216.4 6.4 3.68.42017年广东省各类水质占近岸海域面积的比例2.1海水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4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2040608010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劣四类百分比(%)2013年~2017年广东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优良,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平均值为84.6%,在79.0%~89.4%之间波动,无大幅度增加或下降现象。
2013年~2017年海水水质存在一定年际波动,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平均年际波动幅度为3.0%。
导致年际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降水因素(降水量、地域分布)的影响,河口海域尤其是珠江口海域非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变化明显。
2013~2017年各类水质占近岸海域面积的百分比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5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图意示况状质水域海岸近省东广年712 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62017年,实施监测的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总体偏低,年平均达标率为60.4%,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水质平均达标率分别为64.2%、62.2%、57.1%和58.2%。
实施监测的7类海洋功能区中,农渔业区水质达标率最高,年均值为74.0%;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和矿产与能源区水质达标率较低,年均值分别为51.4%和50.0%。
与2016年相比,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年均值略有降低,主要是旅游休闲娱乐区水质达标率有所降低,年均值由82.7%降至62.0%。
序号主要海洋功能区要求水质类别水质达标率(%)主要超标因子冬季春季夏季秋季1工业与城镇用海区第三类44.450.055.655.6无机氮、活性磷酸盐2旅游休闲娱乐区第三类58.361.561.566.7无机氮、活性磷酸盐3农渔业区第二类76.570.676.570.6无机氮、活性磷酸盐4海洋保护区第一类50.036.855.658.8无机氮、活性磷酸盐5港口航运区第四类55.661.170.652.9无机氮、活性磷酸盐6矿产与能源区第四类50.050.050.050.0无机氮、活性磷酸盐7保留区维持现状73.073.064.064.0无机氮、活性磷酸盐2017年全省近岸海域海洋功能区水质四季达标情况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7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粤东近岸海域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大埕湾、南澳岛周边、前詹至神泉近岸、碣石湾和红海湾等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柘林湾、汕头港等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与2016年相比,汕头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略有降低。
汕头青澳湾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8海域地级市水质状况主要超标因子与2016年相比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大埕湾潮州一、二类局部四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南澳岛周边汕头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一、二类活性磷酸盐总体保持优良前詹至神泉近岸揭阳一、二类一、二类一、二类一、二类--总体保持优良碣石湾汕尾局部三类一、二类一、二类一、二类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红海湾汕尾一、二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广澳湾汕头局部劣四类一、二类一、二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变化不明显海门湾汕头局部四类局部四类一、二类一、二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变化不明显柘林湾潮州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总体较差变化不明显汕头港汕头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总体较差但有所改善无机氮平均含量略有降低2017年粤东近岸海域各海湾海水水质状况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9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珠三角近岸海域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大亚湾、大鹏湾和川山群岛等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与2016年相比,珠江口无机氮平均含量略有升高。
江门川山群岛附近海域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10海域地级市水质状况主要超标因子与2016年相比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大亚湾惠州深圳局部劣四类一、二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总体保持优良大鹏湾深圳局部四类一、二类一、二类一、二类活性磷酸盐或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镇海湾江门一、二类局部四类一、二类一、二类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川山群岛海域江门一、二类一、二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万山群岛海域珠海一、二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深圳湾深圳局部劣四类石油类三类局部劣四类石油类三类局部劣四类石油类三类局部劣四类石油类三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变化不明显内伶仃岛至三角岛海域珠海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变化不明显横琴岛至高栏列岛近岸海域珠海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变化不明显黄茅海江门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变化不明显广海湾江门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无机氮变化不明显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海域深圳东莞广州中山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总体较差无机氮平均含量略有升高2017年珠三角近岸海域各海湾海水水质状况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11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粤西近岸海域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雷州湾、流沙湾和海陵湾等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水东湾和湛江港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
与2016年相比,湛江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略有升高。
阳江海陵湾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12海域地级市水质状况主要超标因子与2016年相比冬季春季夏季秋季雷州湾湛江一、二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局部四类石油类三类无机氮和石油类总体保持优良流沙湾湛江局部四类一、二类一、二类局部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海陵湾阳江一、二类一、二类局部四类局部劣四类无机氮变化不明显安铺港湛江一、二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无机氮变化不明显水东湾茂名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总体较差但有所改善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略有降低湛江港湛江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石油类三类局部劣四类石油类三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总体较差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略有升高2017年粤西近岸海域各海湾海水水质状况2017年粤西近岸海域各海湾海水水质状况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13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 2.2 沉积物2017年广东省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评价等级示意图2017年,在我省近岸海域开展沉积物质量监测,共布设96个监测站位,监测项目包括重金属、石油类、滴滴涕、多氯联苯、硫化物、有机碳和六六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