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NetworkResearch
清华大学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域名管理办法

清华大学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域名管理办法1998年8月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规范清华大学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域名使用和管理,保障清华大学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清华大学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广大用户服务,维护有关各方的正当权益,根据《清华大学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办法》和《清华大学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所有清华大学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域名的申请单位和个人、使用单位和个人以及所有其它相关人员和清华大学所属各相关单位,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3条清华大学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顶级域的域名为。
第二章域名管理第4条清华大学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域名实行分级管理制。
顶级域由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网络中心)会同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办)共同管理。
各个二级及二级以下子域由其申请单位负责管理。
第5条二级及二级以下各级域名的具体规划、设置、申请、使用、注销、服务、管理等有关的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由各域名服务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但其内容不得违反本办法的有关条款。
第6条上级域的管理单位有权对其各下级子域的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权责令相应的管理单位予以改正。
第7条上级域的管理单位如认为必要,可直接对其下级子域进行管理。
此时,被管理的下级子域的申请单位不对此管理的结果负责。
第8条各单位可委托其它单位代为管理其所申请的子域。
本条第1款中的受托单位对委托单位负责,委托单位对受托单位的相关管理结果负责。
第9条各单位若委托其它单位代管本单位所申请的域名或域名服务器,或借用其它单位的主机做为本单位的域名服务器,应予先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并签订书面协议。
第三章申请及注册第10条满足下列所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在清华大学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顶级域(以下简称顶级域)下为本单位申请清华大学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二级域(以下简称二级域)域名:1.清华大学直属单位,包括:1)校机关各处和校直属各部、室、中心及各党派、人民团体的校级机关2)校直属各学院、系和各馆、社3)清华大学所属的各国家级、部级和校直属各院、中心、所、部、室4)各附属单位、校属各集团、工厂、公司、企业5)其它以清华大学名义进行对外联系的正式机构2.至少有1台固定的、每日连续24小时通过网络提供域名解析服务的域名服务器3.域名服务器必须使用由有关管理员正式为其分配的固定的网络地址连网4.此域中至少包含1台计算机每日连续24小时通过网络对外提供除域名以外的其它公共信息服务5.有固定的且具有相应能力的在职职工担任所申请的域名服务的管理员6.有相应的技术人员负责所申请域及其域名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7.有关于域名服务器及域名申请和注册的管理制度第11条申请二级域域名的单位,必须填写《清华大学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域名服务申请表》(以下简称《域名服务申请表》)。
关于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思考

关于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思考程方明;邓军;罗振敏【摘要】通过分析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发展定位,诠释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和发展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依托高等学校建设工程研究中心的运行模式、合作关系、资源整合、建设方向、团队建设、开放特征等关键问题,同时分析了学科建设对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有利支撑作用,为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技术与创新管理》【年(卷),期】2010(031)005【总页数】4页(P608-611)【关键词】工程研究中心;高校;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制【作者】程方明;邓军;罗振敏【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4.6Abstract:The Conno t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 en tof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in universities is in terp reted by analyzing its construction goals and developm ent positions.On this basis,the key issues of estab lish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 ter in universities,inc lud ing operationmode,partnership s,resou rce in tegration,construction o rien tation,team developm ent,and open characteristics,are discussed,and supporting effectof discip line construction to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in universities is analysed.Som e references for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in universities are p rovided.Key words: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universities;science and techno logy innovation p latform;operationalm echanism上世纪 90年代初,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科委分别组织实施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计划。
DTSM_基于动态隧道的可扩展组播路由协议

ISSN 1000-0054CN 11-2223/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 ua Un iv (Sci &Tech ),2009年第49卷第7期2009,V o l.49,N o.731/381050-1053DTSM :基于动态隧道的可扩展组播路由协议蒋锦鹏, 包丛笑, 李 星(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4)收稿日期:2008-03-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412010)作者简介:蒋锦鹏(1984—),男(汉),甘肃,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李星,教授,E -mail :xing @cernet .edu .cn摘 要:在广泛部署和大规模应用IP 层组播时,组播状态将超出路由器的性能极限。
为了解决组播路由的状态可扩展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隧道的可扩展组播路由协议(D T SM )。
该协议采用隧道方式消除了非分支节点状态。
在状态容量充足时,该协议与传统组播协议效率相同。
在状态容量不足时,自适应地调整转发树拓扑,以带宽和延时为代价进一步减少组播状态。
仿真结果显示:该协议可以在不显著增加带宽和延时的前提下,使组播最大状态数减少一个数量级,可以有效地缓解组播状态压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路由协议;组播;可扩展性;隧道中图分类号:T P 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54(2009)07-1050-04DTSM :Dynamic tunneling based scalablemulticasting routing protocolJIANG Jinpeng ,BAO Con gxiao ,LI Xing (Network Research Center ,Tsinghua Univers ity ,Beij 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M ulticasting s tates often exceed the router ’s cap ability due to w ide deploym ent and exten sive usage of IP layer multicas ting.A dyn amic tu nneling based s calable m ulticasting routing protocol (DT SM )w as developed to reduce the num ber of multicas ting states connected to th e router.T he protocol eliminates non-branching node states by tun neling w ith sufficient s tate capacity,and achieves comp arable efficiency to tradition al multicas ting.Wh en the state capacity is exhausted,th e protocol ad justs by adaptively tunneling the topology to furth er redu ce the multicas ting s tates at the expen se of bandw idth and delay.Sim ulation s show that the pr otocol reduces th e maximum multicas ting states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w ithout incurring sign ifican t bandw idth or delay overh ead,w hich effectively alleviates multicas ting state limitations.Key words :com puter network s;routing protocols ;m ulticasting ;s calab ility;tun nels互联网的应用,如网络电视、视频会议、远程教育和分布式游戏等,需要高效的一对多或多对多数据传输服务。
P2P网络管理系统信息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2010年1月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January 2010 第31卷第1期通信学报V ol.31No.1 P2P网络管理系统信息模型的设计与实现王若曈,张辉,杨家海,黄桂奋(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北京 100084)摘 要:为满足基于P2P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中管理节点间的协作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Web服务和XML 的网络管理信息模型。
利用P2P通信和语义Web服务,可实现网管服务的分布式注册,服务的统一描述和基于能力的服务检索;利用XML来制订网络管理服务调用的标准,可以实现服务的跨域自动调用。
原型实现和运行测试表明,利用提出的模型框架,异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节点间的服务调用和信息共享实现管理任务的协作。
关键词:网络管理;P2P;语义;Web服务;XML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36X(2010)01-0085-07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model ofa P2P-bas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WANG Ruo-tong, ZHANG Hui, YANG Jia-hai, HUANG Gui-fen (Tsinghua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 Research Center of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demand to defin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among managers, a new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odel based on semantic Web service and XML was proposed. By incorporating P2P technique and semantic Web ser-vices, a prototyping system was implemented, which realizes distributed service registration, unified service description and capability-based service retrieval. Using XML to standardise the network management service invoking, automatic service invoking among different management domains can be realized. Experiments show that, with the proposed in-formation model, heterogeneou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s can finish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tasks by invoking management services or sharing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other management nodes.Key words: network management; P2P; semantic; Web service; XML1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规模急剧扩大,传统的集中式网络管理体系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网络管理的需求,网络管理正在向大规模、分布式协作的方向发展。
网络教育应用的多种形式

行政管理子系统;
信息综合处理;
其1校园网
校园网的7大子系统
5.1校园网
从计算机对于各个子系统的可能支持功能来定义教育网络系统的功能空间: 教学系统 这里只考虑在学校中以班级教学体制为基础的情况下计算机发挥的作用,有以下方面 教师工作绩效支持,用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与效果; 多媒体课堂教学,在普通教室中通过互联网计算机调用电子讲稿,进行教师主导的教学形式和运行教学模拟程序作课堂演示;或者利用多媒体创设启发性学习情景,支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建构;
有关校园网的活动和案例
2.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室集群管理系统
多 媒 体 教 室 1
多 媒 体 教 室 2
多 媒 体 教 室 3
多 媒 体 教 室 4
服务器
控制系统
5.1校园网
基于WindowMedia应用框架的校园网视频点播系统
有关校园网的活动
5.1校园网
虚拟教室 虚拟教室使指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构筑成的教与学的环境,与传统的教室不同,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由一套软件构成的群体通讯系统。其特点: (1)作用面广 (2)经济性 (3)高质量教学 (4)地域不限性 (5)方便性 (6)灵活性 (7)高效性 (8)自动化的教学管理
5.1校园网
虚拟教室 虚拟教室的信息资源可以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指虚拟教室所提供的课程资料如超媒体课件等,而外部资源指教师指定的或学生自由探索到的与课程有关的Internet上的信息。
5.1校园网
虚拟教室系统构成 虚拟教室的系统构成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使用者部件、控制中心和资源库。
四个方面的服务: 为教育管理人员服务 为教育人员服务 为学生服务 为家长服务
清华大学信息门户及常用信息系统使用讲座

提
纲
信息门户概述
用户账号管理与服务
校内外访问方式
信息门户使用 常用系统介绍
校内外访问方式
信息门户网址
访问方式 - 校内
校内访问方式:直接登录
用户名:学号 / 网络帐号
密
码:初始设置密码(首次登录) 用户自行管理的密码
访问方式 - 校外
校外访问方式
直接点击进入 下一个页面
校内外访问方式 –常见问题
问题2:WEB代理地址配置完成后,系统却总 是提示没有配置。 解决办法:
启动IE浏览器,菜单栏中点击“工具”-点击 “Internet选项” “常规”选项卡-点击“删除文件”-在“删除 所有脱机内容”前打勾-点击“确定”按钮,删 除浏览器临时文件。 “常规”选项卡-点击“设置”-选择“每次访 问此页时检查”,点击“确定”。 将所有浏览器窗口关闭,再启动浏览器,重新 登录系统。
系统概述
个人信息 – 研究生(博士生、硕士生)
教学评估 期末学生在此对本学期教师所教课程进行问卷式评估。 本学期课程查询 查询本学期各系开设的所有课程。 考试信息查询 查询最近学期各院系开设的部分课程的考试时间、地 点等信息。 奖助贷勤补 记录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勤 工助学、困难补助、奖励和处分等信息。 博士生国际会议资助 博士生申请国际会议资助在此填写申请及察看 查看审批结果。 博学网 为研究生提供各类信息的窗口。 毕业离校 学生毕业时利用“毕业离校”系统,在网上即可办理完成 所有离校手续。 就业信息 就业中心为个人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
校内外访问方式 –常见问题
问题3:登录门户时,系统提示用户名/密码错。 解决办法:
反垃圾邮件技术分析与中文垃圾邮件过滤规则研究-PPT课件

现状分析--常见垃圾邮件类型
商业宣传邮件 政治宣传邮件 色情宣传邮件 病毒邮件
爱虫( 2000-2-14)、 nimda(2019-9-19)、 求职信(2019-10-26)、 中文版求职信(2019-年5-10)、 怪物(2019-10-02)、 sobig(2019-1-11)、 爱情后门(2019-2-25)、 小邮差(2019-8-04)、 斯文(2019-9-19)、 MyDoom (SCO炸弹)(2019-127) Netsky及其变种(2019-今)
垃圾邮件增张趋势统 计
垃圾邮件的数量已经超过了
合法电子邮件的数量 。
现状分析-我国垃圾邮件形势严峻
2019年终统计显示:中国邮件服务器总计接收到的垃
圾邮件为 1500 亿封,用户实际共计收到垃圾邮件 470
亿封,经济损失48亿。
《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我国网民在 2019 年 7 月份每周收到 13.8 封电子邮件, 其中正常电子邮件为4.6封,垃圾邮件数却达到9.2封。
CCERT开展的反垃圾邮件工作
中文垃圾邮件过滤规则研究
发展历史
1985 年8 月一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链锁信,一直持 续到1993 年,这是首次关于垃圾邮件的记录。 1993 年6 月份,在Internet 上出现了名为“Make Money Fast”的电子邮件。 1994 年4 月份,Canter &Siegel 的法律事务所把一封 移民顾问服务广告邮件发到6000 多个新闻组,一时间 群情激奋。--首次用spam称呼垃圾邮件。 2019 年5 月出现第一个专门的垃圾邮件群发软件 Floodgate。
5G网络高倒流问题优化研究

I G I T C W技术 研究Technology Study44DIGITCW2023.10从当前的网络发展形势来看,5G/LTE (长期演进)双网共存并存仍然是通信的主流趋势。
从用户角度出发,由于5G 网络的带宽大、网速快,使用感知更好。
倘若网络优化不完善、参数设置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大量5G 终端用户仍然驻留在4G 网络上,造成4G 网络负荷高、5G 网络空闲的高倒流现象,无法将5G 网络资源有效转换成为收入。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我们摸索出了一套通过配置无线侧网络参数来解决5G 网络高倒流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升5G 用户驻留比,提高5G 网络投资效益。
1 5G网络高倒流原因分析5G 网络高倒流小区定义:在4G 网络和5G 网络共同覆盖的区域,当该区域内的5G 用户产生的4G 流量占比大于30%,即定义为高倒流小区。
由于目前5G 网络处于建设期,网络覆盖范围相对于4G 网络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一部分由于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5G 网络的业务会回落至4G 网络,造成5G 流量倒流,5G 基站和4G 基站的负荷不均衡[1]。
1.1 5G网络覆盖分析运营商在5G 网络工程建设当中,为充分利用现有4G 杆塔资源进行建设,同时为降低投资,4G 网络与5G 网络基本都是共址建设。
前期在4G 网络建设过程中,为保证网络覆盖能力,天线多是占用最优势的点位,而5G 网络建设时只能依据现有天面剩余资源进行建设。
因此5G 天线安装时往往无法使用最佳天面位置,5G 网络覆盖能力与4G 网络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造成5G 网络深度覆盖能力弱于4G 网络。
1.2 无线参数分析4G/5G 的无线参数对5G 小区高倒流也存在影响,4G/5G 的互操作参数的配置策略会收缩5G 网络真实的覆盖范围。
包括空闲态的5G 用户驻留策略(4G/5G 网络间的小区重选流程)和连接态的驻留策略(4G/5G网络间的异系统切换与覆盖重定向流程)[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sources
• White Papers – Assessing Network and Systems Cost of Ownership: a Holistic Approach /livelink/161855_Whitepaper.pdf
• Knowledge Seminars – Network Management: Understanding the Success Factors /livelink/161801_Presentation.ppt – Alternative Strategie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Success /livelink/161889_Presentation.ppt – Network and Systems Management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livelink/162005_Presentation.ppt
• Industry Web Sites – mibCentral – Internet RFC/STD/FYI/BCP Archives /rfcs/ – -management archive base – Help Desk Institute – Association of Support Professionals
第三章 SNMP
1. SNMP的管理模型 2. SNMP协议及协议的操作 3. SNMP的管理信息库 4. SNMP的发展 5. RMON 6. 举例
第四章 网络测量和监控
1. 网络测量技术综述 2. 性能测量和监控 3. 故障测量和监控 4. 安全测量和监控 5. 流量测量和监控 6. 配置测量和监控
第五章 网络运行的组织和流程
1. 诊断流程 2. 组织机构 3. 人员配置 4. 管理流程 5. 数据工程和统计分析
第六章 网络信息管理
1. IP地址分配和管理 2. 域名注册和管理 3. 目录服务
第七章 网络管理系统
1. 体系结构 2. 配置信息管理系统 3. 故障管理系统 4. 性能管理系统 5. 安全管理系统 6. 计费管理系统
八个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引言:计算机网络管理导论 计算机来自络技术基础SNMP 网络测量和监控 网络运行的组织和流程 网络信息管理 网络管理系统 系统和应用管理
(6学时) (9学时) (9学时) (9学时) (3学时) (3学时) (6学时) (3学时)
关于《计算机网络管理》
• 计算机网络运行管理的知识框架 • 计算机网络运行管理的关键技术 • 计算机网络运行管理的组织和规划
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
• 网络运行管理的职业取向 • 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科学研究或工程
开发 • 获得对计算机网络的更深入而感性的认
识
主要学习内容
• 八个章节 • 四个层面
课程目标和考核方法
• 课程目标
– 了解网络管理的知识框架 – 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技术原则 – 了解网络管理的工程方法和经验 – 了解网络管理的关键技术 – 对网络更加深入直观的理解
• 考核方法:笔试(50%),项目作业 (30%),小论文(20%)
参考书
网络资源
• 运营商 • 国际组织 • 大学 • 企业 • 自由软件
《计算机网络管理》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
Network Research Center Tsinghua University
主讲教师:王继龙 wjl@
课程概述
• 关于《计算机网络管理》 • 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 • 主要学习内容是什么 • 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 主要教学形式 • 如何考核
第八章 系统和应用管理
• 系统管理 • 应用管理
四个层面
1. 学科和知识框架(第一章) 2. 单元技术(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八章) 3. 网络运行的规程和经验(第五章) 4. 系统技术(第七章)
如何学习本门课程?
课程形式
• 课堂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 • 课下作业——广泛深入了解相关技术 • 工程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第一章 引言:计算机网络管理导论
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2. 网络管理的学科框架 3. 网络管理的国际性研究 4. 下一代互联网和网络管理 5. 网络管理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 基础传输技术 2. TCP/IP技术 3. 网络设备基础知识 4. 网络服务基础知识 5. 网络应用基础知识 6. 网络规划和系统集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