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性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延性设计在高烈度区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

浅谈延性设计在高烈度区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

浅谈延性设计在高烈度区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摘要:地震烈度是指遭受地震后房屋建筑被破坏的严重程度,总共分为十二个等级。

地震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高烈度区。

因此,加强抗震设计对保障国家及人民的安全至关重要。

延性设计在抗震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延性设计在高烈度区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作出简单介绍。

关键词:延性设计;高烈度区;抗震设计;重要性延性设计通过塑性铰区域的变形有效地吸收、耗散地震能量。

同时,这种变形降低了结构的刚度,致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减小,即减小了地震对结构的作用力,延性设计在高烈度区抗震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1.抗震设防目标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地震带的交汇处,受到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加上我国大陆多山脉,山脉附近有很多断裂带,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频发。

地震活动不是人力可避免的,因此抗震工作尤为重要。

我国《抗震规范》中指出:抗震设防的目标是:第一目标:小震不坏;第二目标:中震可修;第三目标:大震不倒。

在高烈度区,希冀房屋不倒的愿望渺小且困难。

优秀的抗震设计能够增加我们希冀实现的概率,拯救人民脆弱的生命。

虽然房屋结构的强度设计是我们实现抗震目标的基础,但是却不能为我们实现目标提供助力,延性设计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部分。

2.延性设计的定义延性是指构件、结构在受到挤压后,承载力降低不明显或基本不降低,并且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

延性具有两种能力:承受较大的非弹性变形时强度不明显下降;利用滞回特性吸收、耗散地震能量。

延性设计的塑性变形能力强弱通常用延性比来表示,即允许的最大变形与屈服变形的比例。

在抗震设计中,对房屋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设计的重视程度要高于整个结构体系的延性设计,对构件中关键杆件或者部位的延性设计的重视程度又要高于对构件的重视程度。

另外,优秀的延性材料能够建造出优秀的延性杆件,优秀的延性杆件又能建造出优秀的延性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延性抗震设计分析

建筑结构延性抗震设计分析
文章编 号 : 7 —0 8 2 1 ) 1c一0 3 -0 1 4 9 x( 0 o () 0 9 1 6 o
关 键 词 : 筑 结 构 延 性 设 计 建 中图分类 号 : 5 Tu3 文 献标 识 码 :A

建筑 物 的 抗震 能 力 和 安 全性 不 仅 仅 取 决 于 构 件 的 承 载 力 , 且 也 取 决 于 其 变 形 而 性 能 和 动 力 响应 以 及 结 构 吸 收 和 耗 散 能 量 的多少。 当地 震 烈 度 超 过 设 防 烈度 时 , 构 结 进 入 屈 服 阶 段靠 发 展 塑 性 变 形 来 吸 收 和 消 耗 地 震 能 量 , 时 承 载 力较 低 但 延 性 较 大 此 的 结 构 所 能 够 吸 收 的 能 量 较 多 , 虽 然 较 其 早 出 现 损坏 但 能 经 受 住 较 大 变 形 而 避 免 倒 塌, 若仅 有 较 高 强 度 确没 有 塑 性 变 形 能 力 , 其一旦遇 到超过设计 抗震烈度地 震时 , 则 容 易 由 于 脆 性 破 坏 而 倒 塌 , 此 今 后 的 结 因 构 设 计 尤其 是 地 震 区的 结 构 设 计 应 设 计 为 抗 震 性 能 良好 的 延 性 结 构 。

Q:
Sci enc e an Techn ogY n d oI lnovaton I Her d al
建 筑 科 学
建筑 结构 延性 抗 震 设 计 分 析
李 宏 ( 张家 口市建 筑勘察 设计院 河北 张家 口
0 50) 7 0 0

要: 分析 了建筑 结构延性 的重要性 及作 用 , 多角度 论述 了结构延性 的设 计要点 。 从
构 件 在 塑 性 铰 出 现 后 不 过 早 剪 坏 , 即 强 此 剪弱弯。 其本 质为 控 制 构 件 的 破坏 形 态 , 即 为 防 止 钢 筋 混 凝 土 梁 、 及 抗 震 墙 底 部 在 柱 弯 曲 屈 服 前 出现 剪切 破 坏 , 件 的受 剪 承 构 载 力应 大 于 构 件 在 弯 曲屈 服 时 实 际 达 到 的 剪 力 值 。 2 2柱 轴 压 比 限 制 . 柱 的轴 压 比大 小直 接影 响 着 柱 的 破 坏 形 态 和 变 形 能 力 , 压 比 不 同 可 产 生 不 同 轴 的 破 坏 形 态 , 受 拉 钢 筋 首 先 屈 服 的 大 偏 即 心 受 压 破 坏 和 受拉 钢 筋 不 屈 服 的 小 偏 心 受 压破坏 , 同时 轴 压 比可 很 大 程 度 的 影 响 柱 的 延 性 , 变 形 能 力 随 轴 压 比 增 大 而 急 剧 其 降 低 , 此 在 抗 震 设 计 中应 限 制 柱 的 轴 压 因 比 而 实 现 大 偏 心 受 压 下产 生 弯 曲破 坏 。 2 3梁 柱 剪跨 比 、 压 比 . 剪 梁 柱 剪跨 比能 够 反 映 构 件 截 面承 受 的 弯 矩 与 剪 力 的 相 对 大 小 , 是 影 响 梁 柱 极 其 限 变 形 能 力 的 主 要 因素 , 且 对 构 件 破 坏 并 形 态 有 很重 要 的 影 响 , 因此 一 般 柱 的 剪跨 比 应控 制在 1 5 上 ; 构 件 截 面 尺 寸过 小 .以 若 或 混凝 土 强 度过 低 则 按 抗 剪 承 载 力 公 式计 算 箍 筋 数 量 会 很 多 , 易导 致 箍 筋 在 充分 容 发 挥 作 用 前 构 件 已呈 现 脆 性 斜 压 破 坏 , 因 此 设 计 中应 限 制 剪 压 比 , 通 过 控 制 梁 截 即 面 的平 均 剪应 力 来 限 制 箍 筋 数 量 并有 效 防 止斜裂缝出现以减轻混凝土碎 裂程度。 2 4钢筋 设 置 . 钢 筋 混 凝 土 单 筋 梁 的 变 形 能 力随 截 面 混 凝土受压 区相对高度 的减小而增大 , 而 混 凝 土 受 压 区相 对 高 度 随 配 筋率 的增 大 以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设计的探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设计的探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设计的探讨0.引言在我国当前的高层建筑当中,对于钢筋混凝土的运用是非常广泛和普遍的,而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因为具有十分稳定的延性,所以使得其也成为了现代很多高层建筑所主要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这种建筑结构在当前来说,更多的运用在了地震的防护区域,因为这种结构形式具有非常好的抗震性能,但是如果这种框架结构不进行有效的延性设计,那么在较大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或者是在地震到来的时候,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甚至会诱发更大的灾害。

接下来,笔者将在本研究中将主要以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设计为例,对建筑钢筋混凝土狂接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做出简要分析,并简单谈一谈自己的主观看法。

1.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在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当中,应该遵循刚柔相互协调的这一原则,这可以保证高层建筑拥有一定的延性[1]。

而且,笔者认为在抗震撼方面还需要遵循多道设计的原则,这样,如果第一道抗侧力构件受到了破坏,那么接下来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就会立即作出接替,这样便能够更好地挡住各种震撼力的冲击。

对于保证建筑物不会因为震撼而倒塌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此外,笔者认为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当中还需要对选择作出一定的规定,在选材上,高层建筑要遵循轻质量高强度的原则,建筑材料不单单需要具备足够的形变能力和强度,而且材料的自重也应当尽可能的轻一些[2]。

这样,即便是因为很强大的震撼而造成高层建筑的坍塌,那么轻质的材料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也会适当的降低很多。

2.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设计2.1梁柱的延性设计如果想要保证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具有更高的延性,那么首先需要保证这个建筑物的框架梁祝具有足够的延性。

梁柱的延性和梁柱界面的塑性铰的转动力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所以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最关键的就是对梁柱塑性铰进行设计。

笔者认为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遵照强剪弱弯的原则。

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如果受到了较大的剪力,那么一般就会呈现出脆弱性的破坏[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系统,其地震性能是非常关键的,而抗震延性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一个重要设计要求。

抗震延性是指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能够发挥一定的变形能力,从而将地震能量以合理的方式耗散掉,降低破坏和损伤的程度。

以下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的主要要求和原则。

1.设计强度要求:在进行抗震延性设计时,首先需要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确保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能够承受足够的弯矩、剪力和轴向力。

强度的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严重的破坏。

2.延性要求:延性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从而耗散地震能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延性设计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能够承受地震时的大位移和变形,减少结构的刚性反应,降低地震作用所引起的内力和应力。

3.抗震设计刚度: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结构的刚度进行合理的控制。

过刚的结构容易发生脆性破坏,而过软的结构则容易发生塑性破坏。

通过控制结构的刚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4.塑性铰的形成和能量耗散:由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材料的非线性特性,设计时通常会考虑结构发生塑性变形。

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延性,需要合理设置塑性铰,通过其形成和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

塑性铰的设置需要考虑材料的延性和变形能力,以及结构的布局和构造形式。

5.剪力墙的合理设置:剪力墙是一种能够提供较高延性和抗震性能的结构构件。

在设计中合理设置剪力墙,能够提高结构的抗震延性和整体稳定性。

剪力墙的位置、厚度和布局应根据地震作用的大小和方向进行确定。

6.连接节点的设计:连接节点是结构中容易形成塑性变形的部位,也是结构抗震延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节点应设计合理,并采用适当的构造措施,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承受较大的变形和能量耗散,避免发生脆性破坏。

7.构件的延性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构件延性也是影响结构整体延性的因素之一、梁、柱和楼板等构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其延性和变形能力,确保其在地震荷载下具有较好的性能。

ch5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解读

ch5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解读

(a)
(b)M
(C)屈服
(d)极限状态
图 5.4 悬臂墩曲率分布
p l p (u y )
p p (l 0.5l p ) (u y )l p (l 0.5l p )
7 2019/2/25
桥梁抗震

y p y
1
p y
1 3( 1)
ty
y
单墩模型:结构的屈服位移和
极限位移分别对应于墩底截面到 达屈服曲率和极限曲率时。
假定只有桥墩发生非弹性变形:
ty y b f y b T r C y
C 1 T r b 1 y
(a)具有可变形的基础和弹性支座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40
墩顶横向位移(mm)
模型3
30 20
横向力(KN)
10 0 -10 -20 -30 -4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轴压比:20% ·含箍率:0.57% ·配筋率:1.54% ·砼强度:19.4
实测恢复力曲线
图5.3 柔性高墩与延性矮墩的比较
桥梁抗震
5.1.4 曲率延性系数与位移延性系数的关系
( x)dxdx
墩底截面刚刚屈服时
( x) y
x l
2 y 1 l 3 y
等效塑性铰长度 l p :假设在墩底附近存在一 个长度为 l p 的等塑性曲率段,在该段长度内截 面的塑性曲率等于墩底截面的最大塑性曲率
开裂点
y
u

图5.1 截面弯矩-曲率关系示意图
钢筋混凝土截面的屈服曲率:

桥梁博士V4抗震分析-延性设计-盖梁柱式墩模型基础知识算例手册计算报告三合一

桥梁博士V4抗震分析-延性设计-盖梁柱式墩模型基础知识算例手册计算报告三合一

桥梁博⼠V4抗震分析-延性设计-盖梁柱式墩模型基础知识算例⼿册计算报告三合⼀桥梁博⼠V4案例教程抗震分析解决⽅案---延性设计桥梁博⼠V4抗震分析---延性设计⽬录使⽤本资料前应注意的事项 (4)桥梁博⼠V4构件法基本原则 (5)⼀、地震概述 (6)⼆、结构动⼒学基础 (7)三、抗震分析概述 (8)3.1 抗震分析规范 (8)3.2 抗震分析⽅法 (8)3.3 抗震分析名词 (11)3.4 延性抗震设计 (13)四、抗震设计流程 (14)五、实例 (15)5.1 ⼯程概况 (15)5.2 计算参数 (16)5.2.1 采⽤规范 (16)5.2.2 混凝⼟参数 (17)5.2.3 普通钢筋参数 (17)5.2.4 ⽀座参数 (17)5.2.5 恒荷载 (17)5.3 抗震基本要求(对应于CJJ 166-2011第三章) (18)5.4 场地、地基与基础(对应于CJJ 166-2011第四章) (19)六、地震作⽤(对应于CJJ 166-2011第五章) (20)七、抗震分析(对应于CJJ 166-2011第六章) (21)⼋、模型建⽴ (22)8.1 新建项⽬ (23)8.2 总体信息 (23)8.3 结构建模 (25)8.3.1 建模 (25)8.3.2 截⾯ (29)8.3.3 安装截⾯ (30)8.4 钢筋设计 (31)8.4.1 盖梁钢筋布置 (31)8.4.2 桥墩钢筋布置 (32)8.4.3 桩基础钢筋布置 (33)8.5 施⼯分析 (34)8.6 抗震分析 (35)8.6.1 E1地震作⽤验算 (35)8.6.2 E2地震作⽤验算-弹性 (37)8.6.3 E2地震作⽤验算-弹塑性 (38)8.6.4 能⼒保护构件验算 (39)8.7 执⾏计算 (39)九、桥梁动⼒特性分析 (40)⼗、抗震验算(对应于CJJ 166-2011第七、⼋、⼗⼀章) (42)10.1 抗震输出参数 (42)10.1.1 桩基础m法参数 (42)10.1.2 配筋率 (43)10.1.3 塑性铰属性 (44)10.2 E1地震作⽤下抗震验算 (45)10.3 E2地震作⽤下抗震验算 (46)10.4 能⼒保护构件验算 (48)10.5 抗震构造设计 (51)10.6 抗震措施 (51)10.7 结论 (52)使⽤本资料前应注意的事项本资料重点讲述桥梁博⼠V4(Dr.BridgeV4)系统的使⽤⽅法和步骤,⽂中涉及的结构尺⼨和设计数据均为假设,⽤户不能认为是本公司推荐的同类桥梁设计的参考数据;桥梁博⼠系统基于的计算理论、约定的坐标系、单位制以及数据输⼊的格式,这些信息的详细解释⽤户可以查阅随软件提供的帮助⽂件或⽤户⼿册;使⽤桥梁博⼠系统进⾏桥梁结构分析,其结果的正确性取决于⽤户对结构模型简化的合理性和对规范的充分理解;因此使⽤程序之前,⽤户必须充分理解结构受⼒特点,充分理解桥梁博⼠系统的结构处理⽅法;程序的执⾏结果也需要⽤户的鉴定;本资料使⽤的符号均与系统⽀持的规范⼀致,具体的含义请参考有关规范。

加强延性设计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加强延性设计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6-0012-03加强延性设计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收稿日期:2012-12-08作者简介:杨淑红(1969-),女,工程硕士,副教授杨淑红(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摘要:介绍了延性的概念及结构抗震设计中延性的含义,阐述了延性设计的原则,总结了延性设计时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具体措施,包括材料的延性设计、强柱弱梁设计、梁柱的延性设计、强节点弱构件设计等,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延性设计,结构,抗震性能中图分类号:TU313文献标识码:A0引言地震是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释放并引起振动的过程。

由于地震的难以预知和随机发生,导致现有的“中国地震区划图”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多次强烈地震及特大地震均发生在抗震设防低烈度地区。

因此当大震来临出现弹塑性变形时,结构需通过延性设计来保证有良好的抗变形和耗能能力。

“变形、能量吸收与耗散”的能力是结构抗震性能的标志。

1延性的涵义1.1物理术语物理术语是指材料的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从屈服开始到达最大承载能力或到达以后而承载能力还没有明显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

即:1)承受较大的非弹性变形同时强度没有明显下降的能力。

2)利用滞回特性吸收能量的能力。

延性概念最早出现在1961年美国波特兰水泥协会(PCA )制定的《多层钢筋混凝土建筑抗震设计》手册中。

延性是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特性,用延性系数来度量。

结构动力学和地震工程领域学者乔普拉(Anil K.Chopra )在其《结构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第2版)7.2节中给出延性系数的表达式:由于地面运动引起的弹塑性体系的位移峰值(最大位移)与屈服位移之比,即:μ=μmμy是无量纲的量。

1.2四个层次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延性有四层含义:材料的延性、杆件的延性、构件的延性、结构的延性。

材料的延性: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发生较大的非弹性变形或反复弹塑性变形时强状态、提高透波性、减少制造工作量、节省工时和生产费用,适当选择夹芯面板还可以获得良好的抗震、隔热、隔音等性能。

延性设计

延性设计
失。
(一) 延性的基本概念
钢筋当屈服时混凝 b土时压碎,延性差。 钢筋当屈服后,梁b 时的承载尚能保持一段,屈
服后变形能力大,延性好。
(一) 延性的基本概念
• 2. 延性的度量
• 延性比(延性系数) u / y
• 韧性(材料)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
• 曲率延性(截面) u / y
得极限状态时的曲率表达式 l 曲率延性系数:
(二)延性的计算
1 截面曲率延性的简化计算
(2) 梁的弯矩~曲率曲线呈三段曲线: 弹性、开裂、屈服后
l
弹性阶段:

M EI
l
开裂以后:在平截面假定和不考虑拉区混凝
土参与工作基础上,根据变形协调条件(曲率 和应变的关系)、材料的本构关系(应力和应 变的关系)、力的平衡条件(弯矩和应力的关 系)可求出弯矩~曲率关系(详见 [1]126页) 忽略:粘结滑移,剪力的影响

1


c
bk
h0


' s
AS'
0


s
,
' s

c
代之:
1
k
k

B
c
AS

1 2

c
bkh0

kh0 as' kh0
E C AS'

0
(5) (6)



AS bh0
'

AS' bh0
代(6)式得:
主要内容
延性的基本概念 延性的计算 影响截面曲率延性的因素 钢筋混凝土延性框架
梁的弯矩~曲率曲线呈三段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强柱弱梁 要控制梁、柱的相对强度,使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出现,尽量避免和减少柱子 中的塑性铰;
2.强剪弱弯 对于梁、柱构件,要保证构件出现塑性铰而不过早剪坏,因此,要使构件抗 剪承载力大于塑性铰抗弯承载力,为此要提高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3.强节点、强锚固、弱构件 要保证节点区和钢筋锚固不过早破坏,不在梁、柱塑性铰充分发挥作用前破 坏。
框架顶点水平位移是由各个杆件的变形形成的。当各杆件都处于弹性阶段 时,结构变形是弹性的。当杆件屈服后,结构就出现塑性变形。框架中,塑性 铰可能出现在梁上,也可能出现在柱上,因此,梁、柱构件都应由良好的延性 。构件的延性以构件的变形或塑性铰转动能力来衡量,称为构件位移延性比 μf
=fu /fy 或截面曲率延性比 μφ=φu /φy 。
左图为延性结构的荷载-位 延性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 移曲线,延性结构即是能维
持承载能力而又具有较大塑 性变形能力的结构。
结构延性能力通常用顶点水 平位移延性比来衡量。
延性比定义:
μ=Δu/Δy
其中:Δy——结构屈服时的 顶点位移;
Δu——能维持承载能 力的最大顶点位移。
延性结构在结果中等烈度的地震作用后,加以修复任可以重新使用,在罕 遇地震下也不至于倒塌。符合抗震设计的“三水准”要求,因此在地震区都应 该设计延性结构。经过合理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可以达到较大的延性,称为 延性框架结构。
约束混凝土 土
fcc
fc0 O
非约束混凝土 Ec
Esec
c0 2c0 sp cc
环箍断裂
cu
M (kN-m) 900 750 600 450 300 150
0
矩形柱
圆柱2
圆柱1
构件 截 面
纵筋
矩形柱 600700 圆柱1 D=731
820 820
圆柱2 D=731 820
N=2413kN, fc=19.5Mpa
( 3 )对于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抗侧力体系,应着重提高第 一道防线中构件的延性。
( 4 )在同一构件中,应着重提高关键杆件的延性。
( 5 )在同一杆件中,重点提高延性的部位应该是预期该构 件地震时首先屈服的部位。
延性框架的概念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要求结构处于弹性状态是不必要,也是不经济的。通常是 在中等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构件屈服,出现塑性铰,使结构刚度 降低,塑性变形加大。当塑性铰达到一定数量后,结构会出现屈服现象,即 承受的地震作用力不增加或增加很少,而结构变形迅速增加。
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这些关系确定结构的位移延性和塑性铰区 截面的预期抗弯强度; + 4)对选定的塑性耗能构件,进行抗弯设计; + 5)估算塑性铰区截面在发生设计预期的最大延性范围内的变形时,其 可能达到的最大抗弯强度; + 6)按塑性铰区截面的弯曲超强强度,进行塑性耗能构件的抗剪设计以 及能力保护构件的强度设计; + 7)对塑性铰区域进行细致的构造设计,以确保潜在塑性铰区截面的延 性能力。 + 8)对于脆性构件或不希望出现塑性变形的构件,确保其强度安全等 级高于包含塑性铰的构件
+ 研143 周华
+ 延性的定义
通常定义为在初始强度没有明显退化情况下的非弹 性变形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承受 较大的非弹性变形,同时强度没有明显下降的能 力;二是利用滞回特性吸收能量的能力。
+ 从延性的本质来看,它反映了一种非弹性变形的 能力,即结构从屈服到破坏的后期变形能力,这 种能力能保证强度不会因为发生非弹性变形而急 剧下降。
样,地震造成结构倒塌的原因,在于它激起的反
复的弹塑性变形,超出了结构的滞回延性。因此,
如果通过设计,使结构具有能够适应大震弹塑性
变形的滞回延性,则结构在遭遇大地震时,尽管 可能严重损坏,但结构抗震设防的最低目标—— 免于倒塌破坏,却始终能得到保证。这种思想即 为延性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
+ 从能量的观点看,结构延性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 是将结构部分构件设计成具有较好的滞回延性, 在预期的地震动作用下,通过延性构件发生的反 复弹塑性变形循环耗散掉大量的地震输入能量, 从而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
延性结构的要求和分析
1.要保证框架结构有一定的延性,梁、柱构件需要具有足够的延性,钢筋混 凝土构件的剪切破坏是脆性的,或者延性很小。因此,构件不能过早剪坏; 2.框架结构中,塑性铰出现在梁上比较有利,如图所示: 3.塑性铰出现在柱中的时候,很容易形成破坏机构,如图所示: 4.延性框架,不仅要保证梁、 柱构件必须具有延性外,还必须保证各构件的 连接部分—节点区不出现脆性剪切破坏,同时还要保证支座连接和锚固不发 生破坏。
注意:上述抗震措施要点,不仅适用于延性框架,也适用于其它钢筋混凝土 延性结构。
影响框架柱延性的主要因素
1.剪跨比λ 影响钢筋混凝土柱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剪跨比。剪跨比λ是反映
柱截面承受的弯矩和剪力相对大小的一个参数,表示为λ=M/Vhc
M H0
Vhc 2hc
2.轴压比µn
轴压比也是影响钢筋
混凝土柱破坏形态和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由于地震作用与结构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且由于钢 筋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性能,单纯提高结构的强度 以保证大震不倒是不经济也是不科学的,应该在保 证结构具有足够强度的同时,使其在超过弹性后具 有足够的变形能力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
结构(或构件)超过弹性后的变形能力即为结构(或构件)的延性
一般而言,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 要求,高于对结构总体的延性要求;对构件中关键杆件或部 位的延性要求,又高于对整个构件的延性要求 。
要使建筑物在遭遇强烈地震时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最 理想的是使结构中的所有构件及构件中的所有杆件均具有较 高的延性,然而,实际工程中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比较经 济有效的办法是,有选择地重点提高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以及 某些构件中关键杆件或关键部位的延性。
延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定义为
n
N Ac fc
3.箍筋配筋率λv
v
v
f yv fc
框架柱的箍筋有三个作用:抵抗剪力,对混凝土提供约束 ,防止纵筋压屈。
改善构件延性的途径
1.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
结构延性和耗能的大小,决定于构件的破坏形态及其塑化过程。 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大于剪切构件的延性。 2. 减小杆件轴压比 就框架体系而论,柱的延性对于耗散输入的地震能量,防止框架 的倒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轴压比又是影响钢筋混凝土柱 延性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所以,在结构设计中,确定柱、墙肢等 轴压和压弯构件的截面尺寸时,应该控制其轴压比值。 3.高强混凝土的应用
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结构延性”这个术语实际上有以下4 层含义:
① 结构总体延性:一般用结构的“顶点侧移比”或结构的“平均 层间侧移比”来表达;
② 结构楼层延性:以一个楼层的层间侧移比来表达;
③ 构件延性:指整个结构中某一构件(一榀框架或一片墙体)的 延性;
④ 杆件延性:指一个构件中某一杆件(框架中的梁或柱,墙片中 的连梁或墙肢)的延性。
箍筋 8@200
8@200
10@80
5 10 15 20 25 30
(10-6)
谢谢
+ 必须指出的是,延性抗震在经济上的优势是以结 构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为代价的。这也是延性抗 震设计的一个主要缺陷。
+ 要保证延性结构在大震下以延性的形式反应,能 够充分发挥延性构件的延性能力,就必须确保不 发生脆性的破坏模式(如剪切破坏),以及防止脆性 构件和不希望发生非弹性变形的构件发生破坏。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采用能力设计方法进行延 性抗震设计。这一方法,目前正逐渐为世界各国 的规范所接受。
+ 能力保护设计原则的基本思想在于:通过设计,使 结构体系中的延性构件和能力保护构件形成强度 等级差异,确保结构构件不发生脆性的破坏模式。
+ 1)在概念设计阶段,选择合理的结构布局; + 2)确定地震中预期出现的弯曲塑性铰的合理位置,并保证结构能形成
一个适当的塑性耗能机制; + 3)对潜在塑性铰区域,通过计算分析或估算建立截面“弯矩一转角”
u2 As2
cu
y1 As1 As2
y2
结构的 延性
取决于
构件的 延性
取决于
截面的 延性
y
y
取决于
配筋量
位移延性系数
结构的极 限位移
= u / y
结构的屈 服位移
梁柱截面的弯曲延性
M M
N
y
u
截面的极
限曲率
= u/ y
c Ass c
Ass s
截面的屈 服曲率
材料强度、配筋对梁柱截面的弯曲延性的影响
+ 地震之所以造成结构损坏甚至倒塌,在于 它激起的地震惯性力超过了结构的强度。 如果纯粹依靠强度来抵抗地震作用,无疑 会造成材料的巨大浪费。因此,在工程抗 震中,一般都希望利用结构和构件的延性 抗震,即利用塑性铰减小地震力,并耗散 能量。
+ 从变形的角度看,地震造成结构损坏的原因,在 于它激起的变形超出了结构的弹性极限变形;同
*在正常配筋的条件下,梁截面的曲率延性系数一般均小于30 *混凝土的强度越高,梁截面的延性越好;钢筋的强度越高,梁截面 的延性越差
*配置受压钢筋可以提高截面的延性
*受拉钢筋的含量越高,截面的延性越差,但当截面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0.02 时,截面延性减小的速度趋于平缓
圆箍或螺旋箍筋对柱截面的弯曲延性的影响
其原则是: (1)在结构的竖向,应该重点提高楼房中可能出现塑性变形
集中的相对柔弱楼层的构件延性。
提高延性的重点楼层 (a)大底盘建筑;(b)框托墙结构体系
( 2 )在平面位置上,应该着重提高房屋周边转角处、平面 突变处以及复杂平面各翼相接处的构件延性。对于偏 心结构,应加大房屋周边特别是刚度较弱一端构件的延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