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简介-80页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报告

核心筒内部环状圈桁架
外伸臂桁架
外伸臂桁架与内筒连接示意图
四 个人总结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内已经建成的第三高建筑。从总体来看,该建筑在79 层以下结构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79层以上是由:1.巨型框架结构 2.核心筒 3.外伸臂桁架所构成。而巨型框架又是由巨型柱、巨型斜撑和周边带 状桁架所构成。位于建筑角部的巨型柱可起到抵抗来自风和地震作用的最佳效 果;而巨型斜撑能防止斜撑构件钢板的屈曲;周边带状桁架能够将荷载从周边
2、上部结构
工程上部结构同时采用三重抗侧力 结构体系:
巨型框架——核心筒——外 伸臂结构
材料上采用混合结构形式: 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
图1. 建筑平面图 图2. 主要抗侧力构件 图3. 空间结构形式
① 上部结构—巨型框架
巨型柱
巨型柱(主要结构柱)+巨型斜撑(主要斜撑)+周边带状桁架
巨型柱为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钢骨截面采用热轧型钢或焊接组 合截面。庞大的巨型柱位于建筑物的各个角部,它们可以非常有 效地抵抗来 自风和地震的侧向荷载。 带状桁架将荷载从较小的周边柱子传递到巨型柱,同时也减少了相邻柱之间垂直 位移的差异 ,并为结构提供多重内力传递途径。
后来在在众多非议之后2003 年大厦再次开工,上海市有关 方面和投资方、设计方讨论修 改了部分设计。在2005年最新 的工地效果图上,设计做了较 大修改。天不再是圆的了,太 阳也下山了!
二 建筑设计
1、设计概况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筑设计采用在超高层
建筑方面享誉世界的纽约 KPF设计事务 所的方案。
屋顶高度世界第一:492米,超过了当时屋顶高度世界 第一的台北101大楼(480米)。
人可达到高度世界第一:474米,大楼100层的观光天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主楼深基础混凝土大底板施工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主楼深基础混凝土大底板施工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主楼深基础超大体积商品混凝土基础底板留设水平施工缝的理论分析,是进行超大超厚商品混凝土施工的又一种解决办法,而采用聚煎酸系外加剂配制的低水化热低收缩的大体积商品混凝土也为施工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其2.89万m3商品混凝土一次性连续浇捣,创造了建筑工程的世界新记录,工程实测数据表明:该商品混凝土施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 工程概况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与金茂大厦相邻,该工程地上101层,地下3层,地面以上实体高度为492 m,总建筑面积为37.7万m 2,为多功能摩天超高层建筑。
主楼工程桩为Ф700 mm的钢管桩,圆形围护墙内共1 242根,有P700 mm *15 mm、P700 mm *18 mm和P700 mm * 11 mm三种规格。
主楼区域基坑呈100 m内径的圆形,基坑面积约7 850 m2。
主楼基础底板厚度一般为4.0 m和4.5 m,圆形围护墙内含部分裙房底板,厚度为2 m。
主楼与裙房基础面过渡段为坡面,高差2 m.水平投影长6.34 m。
主楼基础挖深18.35 m。
电梯井深坑位于基坑中部,面积约2 116 m2 ,开挖深度约25.89m。
主楼基础底板商品混凝土总方量约38 900 m3,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P8、R60。
底板水平钢筋采用钢筋束形式,钢筋束为两根一束。
底板内设竖向抗剪钢筋,主楼底板钢筋总最约7 000 t。
主楼中部的电梯井深坑处底板最大厚度为12.04 m,落深部分的基坑商品混凝土量约为10 000 m3。
2 关键技术研究我们在超大体积低水化热商品混凝土配制研究之前对聚羧酸系外加剂的抗裂机制、商品混凝土的水化热理论分析、聚羧酸系外加剂的选择、聚羧酸系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搅拌工艺的改进、商品混凝土初凝时间的确定、搅拌运输车辆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商品混凝土的合理配制提供了条件。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101层 )

环球工程建设过程中创造的奇迹
中国建筑史上第一次:在不到4 中国建筑史上第一次:在不到4年的时间 内完成地上101 101层 地下3 内完成地上101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 积约38万平方米、合同金额40 38万平方米 40多亿人民 积约38万平方米、合同金额40多亿人民 币的超高层建筑。 币的超高层建筑。 我们总结关键的成功经验有三点 :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101层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101层 )
工程管理成功经验介绍
1. 项目建设概况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位于上海市浦 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Z4-1街区 位于陆家嘴绿地南面,北邻世纪大道, 西邻东泰路和金茂大厦。 该大楼为综合性超高层智能化建筑, 主要用作办公、宾馆、观光、商贸、 展览和其它公共设施等。 492m 地上101 地下3层 总建筑面积:379,588m2 高度: 楼层:
分包商众多(合同价 亿),协调难度大 协调难度大; 分包商众多(合同价30亿),协调难度大;
参与施工的国内外分包商、供应商将多达100多家,施工交叉作业多、机电设 备和装饰标准高、境外大宗材料设备采购量大,对总承包管理挑战巨大
合同管理结构异常复杂; 合同管理结构异常复杂
名义上套用FIDIC条款,实为FIDIC和日本、中国建筑管理体系的混合体。尤 其是设计体系,责任划分受业主前期设计投入重复和业主2004年完成的东京六本 木工程管理体系而采用的种种特殊应对措施的制约
安装工程: 安装工程:
混凝土结构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与裂缝防治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与裂缝防治技术: 底板最厚处达12.1米。大面积厚度 米, 底板最厚处达 米 大面积厚度4.5米 塔楼核心筒墙体最厚处3.4米 塔楼核心筒墙体最厚处 米 高流态混凝土施工: 高流态混凝土施工: 巨型斜撑内等结构使用高强度、 巨型斜撑内等结构使用高强度、高流态 混凝土施工(流动性为55cm) 混凝土施工(流动性为 ) 超高泵送混凝土: 超高泵送混凝土: 模板及脚手架: 模板及脚手架: 液压自动 在200米以上泵送混凝土浇筑已经属于超 在塔楼巨型柱结构施工中应用进口的 米以上泵送混凝土浇筑已经属于超 在塔楼巨型柱结构施工中应用进口的DOKA液压自动 爬模体系, 爬模体系,塔楼核心筒采用了自行研发的整体提升钢 高泵送混凝土施工, 高泵送混凝土施工,而本工程要用国产 平台模板体系进行施工 设备一次将混凝土泵送到近500m的高度 设备一次将混凝土泵送到近 的高度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建筑概况

❖ 一:工程建筑概况 ❖ 二:工程的独特之处和
创新之处
❖ 三:外形的争议
❖ 四:施工问题和解决方 案
工程建筑概况
❖ 该工程于1997年年初开工,原设计告460米, 后因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工程停工。在2003 年2月工程复工。
❖ 基于日本方面想建世界第一高楼的梦想,所 以就对原方案进行了更改。修改后的金融大 厦比原来增加了7层,达到了101层,总高度 492米比台北的101大厦主楼高出12米成为世 界第一高楼
三:外形的争议
❖ 风洞外形:
❖
许多中国网友指出,大楼原
方案之所以会修改,是因为许多上
海、中国民众认为原设计方案看上
去就像是两把日本刀架着日本国旗 中的日之丸,而建商更是日本公司,
遂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公司加压,
甚至有民众抵制环球金融中心的建 立。
三:外形的争议
❖ 中心公司随即更新设计,有人 认为大厦原有的圆方案更为美 观,造型也符合美学观点之一 的简约及流线型,也与周边的 东方明珠和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等同样以球形为设计元素的建 筑更为协调。也有人套用传统 上“天圆地方”的观念认为矩 形的设计也未尝不可。
❖
设计部统一负责整个项目部设计、
❖
物资部负责统一负责材料采购发放,
❖
商务部负责签证成本合同项目商务,
❖
项目部门设置责任分工明确到位,有利
于项目管理
施工方案的总结
❖ 由于各部门,各施工段的分工合作和赖以管 理人员的优秀决策,让工程进度处于世界一 流水平,大大减小施工周期
工程建设当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 案
❖ 采用了GPS技术,三维施工减小施工误差达到1.5cm ❖ 高强度、高耐久、高流态、高泵送混凝土技术在上
环球金融中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是由美国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建筑面积381,600㎡,建筑高度492米,总用钢6.7万吨。
主楼地上101 层,裙房地上5 层,地下3 层,是目前国内最高的超高层建筑。
平面施工区段划分:因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先施工,外筒钢结构在平面上分为2 个区段:先安装巨型柱与混凝土核心筒相连的区段,然后安装巨型柱与巨型柱之间的区段, 混凝土核心筒刚度大,与之相连的巨型柱通过楼层主梁与次梁固定,在校正完成后形成三角形的局部稳定体,并且同时解决了工作面拥挤、机具屯放无序、校正约束力过大等弊端,方便组织流水作业。
立面施工区段划分:本工程钢结构立面施工分为4 个区段,从上到下依次为:核心筒内埋结构及预埋件安装区段;外筒钢结构安装校正区段;外筒钢结构焊接、压型钢板铺设及栓钉焊接区段;内筒钢结构安装区段。
各安装区段随核心筒的施工同步向上转移。
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SRC结构)、钢结构(S结构)。
地下部分埋有2,271根桩基,上面铺设4.5米厚的耐压板,以支撑巨大的建筑物。
桩基最长的约78米,重达17吨,这些桩基所用的钢管总重量约为2万吨。
在松软深厚地基上建造高层建筑时,若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即使整板基础亦往往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而桩基础则以其巨大的承载潜力和抵御复杂荷载特殊能力以及对各种地质条件的良好适应性,而成为高层建筑的理想基础形式。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可以抵御强度8至9级的地震,建筑内安装有摆式探测装置,当探测到地震时,会根据需要让电梯紧急停止在最近的楼层,以安全疏散电梯内人员等。
作为超高层建筑,大楼特别设计了全方位的防雷电功能设施,连玻璃幕墙也有防雷作用。
为减轻因强风所造成的建筑物摇晃,大楼在90楼(约395米)设置了两台风阻尼器,各重150公吨,使用感应器测出建筑物遇风的摇晃程度,及通过电脑计算以控制阻尼器移动的方向,减少大楼由于强风而引起的摇晃,以确保强风时建筑物内的居住性和舒适性。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之进度管理一、项目状态分析1.1工程概况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位于浦东金融贸易区,建筑面积381600m ^2,建筑高度492M; 地下3 层,主要为停车场"设备用房和商业设施,地上101层,以办公为主,是集会议"酒店"观光等为一体的超高层智能化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内筒采用钢骨劲性混凝土结构,外筒采用混凝土巨型柱"巨型斜撑和带状桁架组成的三维巨型框架结构; 裙房屋面采用刚性上人屋面; 主楼外墙采用石材和单元式玻璃幕墙,室内地面采用OA 地板和石材地面,墙面为涂料和石材饰面,通风空调系统完备"具有5 级保护功能的变配电系统"功能齐全的楼宇自控系统"给排水和消防系统以及新颖的电梯工程等。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结构混凝土约294000m^3;开挖软土量达256300m^3; 钢结构构件60000多个,安装总量约67000t,高强螺栓780000套,钢结构现场焊缝达1700000m,; 玻璃幕墙共计120000m^2,由100683 块单元板组成; 共125台电梯其中直梯91台,自动扶梯34台; 安装风管370000m^2,给排水管道325000m^2,消防管道650000m^2,火灾报警点15800个"楼宇自控监控点44000个"视频监控点868个,安装精度和难度极具挑战性!施工作业中在同一个垂直面上有5 -7 个专业进行立体交叉作业,高峰期施工人员达5 000余人,同时展开的工作面有70 多个,协调难度极大。
1.2工程特点(1)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新建工程101层,高492m,是世界最高的建筑之一,其施工技术、建筑质量均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本工程造型独特,变截面多,建筑物垂直偏差控制极为重要。
(2)本工程底板混凝土约5.63万m3,厚度为4.5、4.0、2.5、2.0m,外筒(地下室)墙厚为1.4-3.4m,核心筒的墙厚为1.8m,均为超大体积混凝土。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项目资料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项目资料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上海市一项重要的城市发展项目,将成为上海金融业的新地标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旨在提供一流的金融办公空间,并为城市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以下是关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项目的详细资料。
项目概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核心商务区,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
建筑总高度达到600米,共有120层,是继上海中心大厦之后,上海市的第二高建筑。
该项目由一座高层办公楼和一座豪华酒店组成,拥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和世界一流的服务设施。
建筑设计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金融中心的标志性特征。
建筑外形呈现为立方体的形状,从远处望去,宛如巨型水晶塔耸立在上海的天际线上。
建筑外墙采用透明玻璃幕墙,使建筑整体更具透明感和现代感。
建筑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拥有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和可再生能源设备。
功能布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功能布局合理,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的需求。
项目共设有100层的办公空间,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办公环境。
整个项目还设有多个用于会议、展览和培训的会议室和展厅,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活动。
酒店部分提供了豪华的客房和优质的餐饮服务,为商务人士提供完善的服务体验。
配套设施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项目建设期间,将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商业中心和休闲娱乐设施。
停车场将提供大量的停车位,以满足员工和访客的停车需求。
商业中心将引入一系列国际知名品牌,提供高品质的购物和餐饮选择。
休闲娱乐设施包括健身中心和娱乐场所,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平衡。
经济效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项目的建设将带动上海市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项目预计将吸引国内外一流金融机构入驻,进一步提升上海市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地位。
项目建成后,将为上海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商务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总结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项目,将为上海带来经济增长和发展机遇。
该项目的建设将提供一流的金融办公空间和服务设施,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入驻,促进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进一步崛起。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PPT

③ 在核心筒墙和外围巨型结构的巨型柱之间产生 相互联结作用的3 层高钢架外伸桁架。 ④ 把每12 层的垂直荷载转移到巨型柱和核心筒 墙上的转换桁架和外围的带状桁架
在施工技术领域,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创造了 一系列纪录,如在国内首次使用塔楼大型管道 的整体施工技术、在我国大陆地区首次在摩天 大楼中安装可抗12级台风的风阻尼器。
三、结构及施工
结构要素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抗侧力的效率高且却结构安全储 备的冗余度高的结构体系。 ① 巨型柱(Megacolumn) (内置钢结构的巨型RC 柱)、 巨型斜支撑(Megadiagonal) (巨型混凝土填充钢架斜支撑) 带状桁架(钢架桁架) 组成外围巨型结构。 ② 内置钢架的钢筋 混凝土设施核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
一、工程概况
二、建筑简介
三、结构及施工 四、合同管理 五、总结
一、工程概况
【开工时间】:1993初,2003年复工。 【竣工时间】:2008年8月29日。 【用地面积】:3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381600平方米。 【建筑层数】:地上101层, 地下3层。 【建筑高度】:492米。 【建筑造价】:1050亿日元 (约10亿美元)。
二、建筑简介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Global Financial Hub)是位于 中国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2008年8月29日 竣工。是中国目前第三高楼、大陆第二高楼、世界 第四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楼高492米, 地上101层,开发商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公司”, 由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主导兴建。设计高460米, 工程地块面积为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8.16万 平方米,比邻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共100 层,其中94-100层都为观光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特点
• (1)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新建工程101层,高492m,是世界最高 的建筑之一,其施工技术、建筑质量均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本工 程造型独特,变截面多,建筑物垂直偏差控制极为重要。
• (2)本工程底板混凝土约5.63万m3,厚度为4.5、4.0、2.5、 2.0m,外筒(地下室)墙厚为1.4-3.4m,核心筒的墙厚为1.8m,均 为超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混凝土的防 裂控制措施,对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至关重要。
第三次大底板混凝土浇筑
•2005年1月28日~1月31日 •第三次大底板混凝土浇筑
主楼大底板浇筑
•A-A截面图
•A •A
第一节钢结构吊装
•2005年3月7日 •第一节钢结构吊装 •长度:5.96米 •重量:12吨
M440D塔吊安装
•2005年3月25日~26日 •安装M440D塔吊 •使用LTM1500汽车吊 •主臂长度:50m •最大起重力矩:500 t.m
40m 26.1t
45m 21.1t
47.5m 18.4t
M440D塔吊第一次爬升
•2005年8月14日 •爬升高度:12.6米 •爬升时间:4小时
M900D塔吊在爬升
•每次爬升 •爬升高度:16.8米 •爬升时间:4小时
地下连续墙开槽施工
•2005年3月31日 •地下连续墙开槽施工 •深度:34米 •总长度:614.1米 •数量:105幅
/ /
上海 403 366 403 420.5 93/3 287,360 47亿 51
陆家嘴地区各高楼对比
•高度: 492米
•建筑面积: 38.1万平方米
•单位造价: 1.15万元
•高度: 226米
•建筑面积: 12.4万平方米
•单位造价: 1.3万元
•建成时间: 1999年
•高度: 203米
•建筑面积: 11.3万平方米
• (6)该工程设置三台大型内爬式塔吊,期间要爬升67次、在398 米高空移位两台/次。危险系数高,难度大,且封顶后要在高空进行 塔吊拆除。
• (7)100毫米厚钢板焊接及高空焊接部位环境差,防护处理难度 大。
• (8)本工程的分包商、供应商众多,施工交叉作业多、机电设 备和装饰的标准高、境外大宗材料设备采购量大,总包管理和协调 的难度极大。
工程特点
• (9)占本工程总量31%,约14亿的机电设备采用EPC模式,所以 对承建企业的设计、采购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 (10)本工程机电设备复杂,仅电梯就126部。尤其是采用每12层 为一个完整、封闭的机电系统,共分为8大系统,可将故障影响范 围限制在12层以内。其地下2层为大楼的“心藏”。装有3回路35千伏 变电设备、10千伏配电设备、4台10千伏2500KVA应急发电机组、 6台10T/H的油气锅炉、8台制冷机组等设备。
• (3)492m的结构实体高度将给高标号砼泵送等带来挑战。巨型 柱、巨型斜撑内浇筑大流态混凝土也是保证本工程总体施工质量的 一个重点。
• (4)本工程裙房地下室采用逆作法,土方量达25.63万m3,工 程量大,土方开挖期间对保证周边环境安全及逆作施工安全有很高
要求。
工程特点
• (5)钢结构安装总重量约7万吨,钢构件截面大、单件重、连接 复杂。塔楼顶部扇型结构新颖、复杂,安装控制要求高,超高空作 业必须有特殊的安全防护措施。
• 钢筋:约4.7万吨
• 幕墙:9.5万m2
• 电梯:91部,扶梯35部
• 钢结构安装:7.0万吨 • ALC板:14.4万m2 (约8吨)
•人员需求图
• 10吨/小时燃油/气锅炉6台、冷冻机组8台
• 10千伏变电所9座、10千伏2500KVA应急发电机组4台
• 垂直运输量约20万吨(其中约9万吨使用塔吊)
数量:
观光设施
穿梭电梯/普通电梯 4台/ 3台
酒店
穿梭电梯/普通电梯 3台/ 7台
办公
穿梭电梯/普通电梯 8台/24台
消防电梯
6台
停车场/商场
18台
其他
14台
自动扶梯
35台
•共计
126台
工程总量
• 基桩:2129根(直径700mm钢管桩,最长达84米)
• 混凝土:约24万m3
• 土方量:约26万m3
•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首创
• 系统由无线视频设备、无 线与有线网络和验收软件 •组成。
•先后对钢结构的吊装、焊接 、高强螺栓的初拧和终拧、 牛腿的UT探伤和防火 •涂料等进行了数十次的验收 ,效果较好,并得到了 •业主方的认可。
• 远程验收系统操作主界面 •图纸调用
•视频控制
•知识库调 用
•报表填写
二、项目运作体制
业主及工程师
SWFC组织关系图
总承包联合体构成
•工作人员构成
•总人数: •80
108人
%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78人
• 其中:
• 总部:
3人
•10
%
•10 • 中建国际
11人
% • 中建二局
5人
• 中建三局
47人
• 中建上海院 11人
•上海建工集团
11人
•外聘
19人
总承包联合体管理体制
•
构造计画研究所(日)
•
赖思里·罗伯逊联合股份公司(美)
•
建筑设备设计研究所(日)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中船第九设计院
•
中建上海设计院
世界已建 和在建高楼对比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台北101
•马来西亚双塔
•金茂大 厦
世界已建和在建高楼对比
地点
上海
结构高度(米) 最高楼层高度(米)
屋顶高度(米) 含天线高度(米)
•2005年10月27日
•完成钢平台安装 并
•第一次顶升
主楼混凝土施工钢平台第一次爬升
•2005年10月27日 •钢平台第一次爬升 •全程电脑控制 •16根爬升格构柱 •32处传感器
全面开工仪式
•2005年11月16日 •全面开工仪式
预制立管首次吊装
•2005年11月18日 •预制立管首吊
工程受电启动仪式
项目部管理架构
工程合同关系架构
•注:蓝色的分包为中建总公司旗下的公司,红色的分包为上海建工旗下的公司
每周会议安排
三、总体施工流程
塔吊布置及使用
•Fo/23B •M900D
•M440D
主楼施工
主楼施工
施工电梯
• 本工程全高492m,主要的混凝土结构至91层,492m高空也有混凝 土结构,施工电梯需到达近500m的高空。
第一幅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安装
•2005年4月4日 •第一幅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吊装 •高度:30米 •宽度:6米 •重量:30吨
双机抬吊
•2005年5月20日 •M440D塔吊同履带吊配合 •吊装入口处门厅柱
预制组合立管试吊
•2005年5月30日 • 预制组合立管试吊 • 国内首次研制
地上工程启动
•单位造价: 1.2万元
•建成时间: 1999年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中国银行大厦
•汇丰银行大厦
外观设计方案的变更
外观造型最终确定
•2005年10月18日 •召开新闻发布会 •公布最终外观造型 • 及工程进展
SWFC建成后的陆家嘴
地理位置
•上海环球金融中 心
地理位置
结构体系
•空中门厅 •空中门厅
•功能调用
场地布置计划
•1
•2
•2004.11-2005.2
•4
•2005.9-2006.2
•7
•2005.2-2005.6
•5
•2006.2-2006.9
•8
•2006.10-2007.5
•2007.5-2008.1
•3
•2005.6-2005.9
•6
•2006.9-2006.10
四、实物照片
及4组蹲便器; • 给水系统包括生产、生活给水及消防给水。
施工进度控制及管理体系
•开工日期:2004年11月12日 •结构封顶:2007年9月9日 •竣工日期:2008年3月23日
•总进度计划
•(技术部)
•月进度计划
•(工程部)
•周进度计划
•(工程部)
首次使用远程质量验收系统
• 同中国建筑研究院合作开发
•1997年 打桩
开挖基坑
•2003年 开挖基坑
深坑第一次挖土
•2004年11月16日
深坑第一次挖土
第三次大底板混凝土浇筑
•2005年1月28日~1月31日 •第三次大底板混凝土浇筑 •标高: -14.35m ~-9.65m •浇注方量:30466.3m3 •时间:40小时 •*创当时国内房建领域单次浇 筑混凝 土用量纪录
•*是当时国内房建领域起 • 重能力最大的塔吊
M900D塔吊(2#)安装
•2005年8月31日 •第二台M900D塔吊安装 •起重臂:55米 •最大起重量:64吨 •起重力矩:1200吨·米
• M900D塔吊性能表
工作 半径
起重 量t
10m 64.0t
15m 58.3t
20m 51.4t
30m 37.3t
• 核心筒要先期施工,且核心筒为独立耸立在高空中,筒内结构要落后 10F,筒外结构落后3-6F。
• 所有施工电梯均设置在楼层上,基础设置必须对楼面进行加固。 • 施工电梯的附着也是一个难点。 • 所有电梯均采用高速电梯,为了降低成本采用电梯接力形式解决垂直
运输问题 • 工期紧,施工电梯必须先行解体,采用正式电梯作为临时施工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