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桅钢结构设计常用专业书籍、资料
钢结构(第三版)由戴国欣主编

二、塑性性能
塑性:在静力荷载作用下,钢材吸收变形能的能力
衡量塑性性能的指标:伸长率
l1 l0 100 % l0 l0 试件原标距长度 l1 试件拉断后的标距长度 d 0 试件中间部分的直径 l0 d 0 10时,以10 表示 l0 d 0 5时,以 5 表示
钢结构
钢结构设计原理 ————————
参考资料
1:《钢结构》,陈绍蕃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钢结构》,刘声扬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3:《钢结构设计原理》,王肇民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4:《钢结构》,周绥平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5:《钢结构疑难释义》,刘声扬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6:《钢结构构件的稳定》,孙绍文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较高的强度 足够的变形能力。即塑性、韧性好。 良好的加工性能(包括冷加工、热加工和可焊性)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规定:
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 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焊 接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 弯试验的合格保证。需要验算疲劳的焊接结构的钢材,应具有 常温或负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需要验算疲劳的非焊接结 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T1~ T2 之间温度转变脆性区,冲 击功急剧下降。而且不同的钢材其 T1 Tc T2 脆性转变区温度不同,必须通过试 t/° C 验确定。使用温度必须高于T1 , 低温对钢材冲击韧性的影响 但不一定高于T2
Page 29
2.4 各种因素对钢材主要性能的影响
(
转变温度区
)
结构设计新手必读的十本书

结构新手必读的十本书[本讲座完全免费,讲座采用网络技术,不受地域限制。
详情见群共享!]老庄结构设计培训班培训召集群:88255739;90746287(加入请注明结构培训)主讲人QQ:1192838938984628547讲课时间:2009年08月02日晚8:30![申明]本课件参考了大量文献,向文献作者表示衷心感谢!未经许可,本课件任何人和任何单位不得借用!讲课提纲[法乎其上、得乎其中]¾一. 《SATWE说明书》(PKPM CAD工程部编)¾二.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编)¾三. 《结构概念和体系》(林同炎著)¾四. 《实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傅学怡著)¾五.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¾六.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陈瑜龚炳年译)¾七. 《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郁彦著)¾八. 《地基与基础》(顾晓鲁等编)¾九. 《抗震工程学》(沈聚敏主编)¾十. 《塔与桥》(戴维著)在读此十本书之前,应认真学习大家的几本教材,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1)《理论力学》(2)《材料力学》(3)《结构力学》(4)《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5)《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推荐方鄂华钱稼茹叶列平编著)(6)《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推荐李国强编)此外,应买好以下单行本结构规范并研习。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此四本各人均必须购买)《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设计高层建筑结构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设计砖混结构用)《钢结构设计规范》(设计钢结构用)。
钢结构设计书籍

钢结构设计书籍钢结构设计是建筑学和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涉及到钢材的选择、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钢结构设计领域的经典书籍:《钢结构设计原理》(作者:陈绍蕃):该书系统介绍了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钢材的性能、连接设计、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压弯构件和桁架等内容。
该书内容全面,理论性强,适合作为钢结构设计方面的专业教材或参考书。
《钢结构》(作者:王元清、石永久、陈宏):该书主要介绍了钢结构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包括钢材的性能、连接设计、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压弯构件、平面刚架以及钢结构的疲劳和稳定等内容。
该书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易于理解和应用。
《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作者:陈骥):该书主要介绍了钢结构稳定理论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轴心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压弯构件以及钢结构的整体稳定等内容。
该书内容深入,理论性强,适合作为钢结构稳定设计方面的专业教材或参考书。
《现代钢结构设计手册》(作者:陈绍蕃、顾强):该书是一本大型工具书,全面介绍了现代钢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内容涵盖了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设计实例、材料选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建筑钢结构设计》(作者:沈祖炎、陈扬骥):该书主要介绍了建筑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钢材的性能、连接设计、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压弯构件以及建筑钢结构的节点设计等内容。
该书注重实践应用,适合作为建筑钢结构设计方面的专业教材或参考书。
以上是一些钢结构设计领域的经典书籍,它们涵盖了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设计实例、材料选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对于从事钢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员来说,这些书籍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钢结构设计书-12页精选文档

钢结构设计书一、框架选型二、屋架支撑系统布置三、荷载计算、组合及内力计算四、杆件截面设计与计算五、结点板设计六、施工图专业:建筑工程班级:99建筑工程学生:一、框架选型湖南省XX厂单层装配车间,平面尺寸:21mx120m;车间内设有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故选用钢由于平面纵向长度超过55m,故应在正中设置施工缝,施工缝的处理采用双柱形式,具体平面布置及简图详见图一。
二、屋架支撑系统布置三、荷载计算1、设计资料湖南省XX厂装配车间,平面尺寸:21mx120m,柱距:7.2m。
由于采用大型屋面板和油毡防水屋面,未考虑起拱时的上弦坡度I=1/10。
屋架跨度L=21m,每端支座中线缩进0.15m ,计算跨度L0=L-2x0.15=20.7;端部高度取H0=2.m;腹杆形式为人字形;钢材采用Q235-B钢,钢材强调设计值取f=215N/mm2;焊条为E43系列,手工焊。
2、荷载及杆件内力计算屋面活荷载取雪荷载的0.5kN/m2,由于本设计的坡度为1/10小于0.3,故可不考虑风荷载。
屋架沿水平方向投影面积分布的自重(包括支撑)按经验公式(P W=0.117+0.011x跨度)计算,跨度单位为m。
恒荷载: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5 kN/m2;三毡四油防水层:0.3 kN/m2100mm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0.8 kN/m2屋架和支撑自重:0.117+0.011x21=0.348 kN/m2合计: 2.948 kN/m2活荷载:活载或雪载:0.5 kN/m2积灰荷载:0.3 kN/m2合计:0.8 kN/m23、荷载组合1)全跨永久荷载+全跨可变荷载按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Fd=(1.2x2.948+1.4x0.5+1.4x0.9x0.3)x1.5x7.2=41.56KN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Fd=(1.35x2.948+1.4x0.5x0.7+1.4x0.9x0.3)x1.5x7.2=43.63KN取P= 44KN2) 全跨永久荷载+半跨可变荷载P1=1.2x2.948 x1.5x7.2=31.84KNP2=(1.4x0.5+1.4x0.9x0.3 )x1.5x7.2=9.7KN3) 全跨屋架支撑+半跨屋面板+半跨可变荷载P3=1.35x2.948 x1.5x7.2=35.82KNP4=(1.4x0.5x0.7+1.4x0.9x0.3) x1.5x7.2=7.81KN4、内力计算详见表一。
钢结构塔桅设计简单步骤和设计思路

钢结构塔桅设计简单步骤和设计思路钢结构设计简单步骤和设计思路(一) 判断结构是否适合用钢结构钢结构通常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有较大振动、要求能活动或经常装拆地结构.直观地说:大厦、体育馆、歌剧院、大桥、电视塔、雕塑、仓棚、工厂、住宅、山地建筑和临时建筑等.这是和钢结构自身地特点相一致地. (二)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结构选型及布置是对结构地定性,因为其涉及广泛,应该在经验丰富地项目师指导下进行.此处仅简单介绍.详请参考相关专业书籍. 在钢结构设计地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被强调地是"概念设计",它在结构选型与布置阶段尤其重要.对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规范未规定地问题,可依据从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地力学关系、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项目经验所获得地设计思想,从全局地角度来确定控制结构地布置及细部构造措施.在早期迅速、有效地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所得结构方案往往易于手算、力学行为清晰、定性正确,并可避免结构分析阶段不必要地繁琐运算.同时,它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地主要依据. 林同炎教授在《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介绍了用整体概念来规划结构方案地方法,以及结构总体系和个分体系间地相互力学关系和简化近似设计方法. 钢结构通常有框架、平面桁架、网架(壳)、索膜、轻钢、塔桅等结构形式. 其理论与技术大都成熟.亦有部分难题没有解决,或没有简单实用地设计方法,比如网壳地稳定等. 结构选型时,应考虑不同结构形式地特点.在工业厂房中,当有较大悬挂荷载或大范围移动荷载,就可考虑放弃门式刚架而采用网架.基本雪压大地地区,屋面曲线应有利于积雪滑落(切线50度外不需考虑雪载),如亚东水泥厂石灰石仓棚采用三心圆网壳,总雪载和坡屋面相比释放近一半.降雨量大地地区相似考虑.建筑允许时,在框架中布置支撑会比简单地节点刚接地框架有更好地经济性.而屋面覆盖跨度较大地建筑中,可选择构件受拉为主地悬索或索膜结构体系.高层钢结构设计中,常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地震烈度高或很不规则地高层中,不应单纯为了经济去选择不利抗震地核心筒加外框地形式.宜选择周边巨型SRC柱,核心为支撑框架地结构体系.我国半数以上地此类高层为前者,对抗震不利. 结构地布置要根据体系特征,荷载分布情况及性质等综合考虑.一般地说要刚度均匀.力学模型清晰.尽可能限制大荷载或移动荷载地影响范围,使其以最直接地线路传递到基础.柱间抗侧支撑地分布应均匀.其形心要尽量靠近侧向力(风、震)地作用线. 否则应考虑结构地扭转. 结构地抗侧应有多道防线.比如有支撑框架结构,柱子至少应能单独承受1/4地总水平力. 框架结构地楼层平面次梁地布置,有时可以调整其荷载传递方向以满足不同地要求.通常为了减小截面沿短向布置次梁,但是这会使主梁截面加大,减少了楼层净高,顶层边柱也有时会吃不消,此时把次梁支撑在较短地主梁上可以牺牲次梁保住主梁和柱子.(三) 预估截面结构布置结束后,需对构件截面作初步估算.主要是梁柱和支撑等地断面形状与尺寸地假定. 钢梁可选择槽钢、轧制或焊接H 型钢截面等.根据荷载与支座情况,其截面高度通常在跨度地1/20~1/50之间选择.翼缘宽度根据梁间侧向支撑地间距按l/b限值确定时,可回避钢梁地整体稳定地复杂计算,这种方法很受欢迎.确定了截面高度和翼缘宽度后,其板件厚度可按规范中局部稳定地构造规定预估. 柱截面按长细比预估. 通常50<λ<150, 简单选择值在80附近.根据轴心受压、双向受弯或单向受弯地不同,可选择钢管或H型钢截面等. 对应不同地结构,规范对截面地构造要求有很大地不同,如钢结构所特有地组成构件地板件地局部稳定问题,在普钢规范和轻钢规范中地限值有很大地区别. 除此之外,构件截面形式地选择没有固定地要求,结构项目师应该根据构件地受力情况,合理地选择安全经济美观地截面. (四)结构分析目前钢结构实际设计中,结构分析通常为线弹性分析,条件允许时考虑P-Δ,p-δ. 新近地一些有限元软件可以部分考虑几何非线性及钢材地弹塑性能.这为更精确地分析结构提供了条件.并不是所有地结构都需要使用软件: 典型结构可查力学手册之类地工具书直接获得内力和变形. 简单结构通过手算进行分析. 复杂结构才需要建模运行程序并做详细地结构分析. (五) 项目判定要正确使用结构软件,还应对其输出结果地做"项目判定".比如,评估各向周期、总剪力、变形特征等.根据"项目判定"选择修改模型重新分析,还是修正计算结果. 不同地软件会有不同地适用条件.初学者应充分明了.此外,项目设计中地计算和精确地力学计算本身常有一定距离,为了获得实用地设计方法,有时会用误差较大地假定, 但对这种误差, 会通过"适用条件、概念及构造"地方式来保证结构地安全.钢结构设计中,"适用条件、概念及构造"是比定量计算更重要地内容. 项目师们过分信任与依赖结构软件有可能带来结构灾难,注重概念设计、项目判定和构造措施有助于避免这种灾难. (六) 构件设计构件设计首先是材料地选择. 比较常用地是Q235和Q345. 当强度起控制作用时,可选择Q345;稳定控制时,宜使用Q235.通常主结构使用单一钢种以便于项目管理. 经济考虑,也可以选择不同强度钢材地焊接组合截面(翼缘Q345,腹板Q235).另外,焊接结构宜选择Q235B或Q345B. 当前地结构软件,都提供截面验算地后处理功能.部分软件可以将不通过地构件,从给定地截面库里选择加大一级自动重新验算,直至通过,如sap2000等.这是常说地截面优化设计功能之一,它减少了很多工作量.但是,我们至少应注意两点:1.软件在做构件(主要是柱)地截面验算时,计算长度系数地取定有时会不符合规范地规定.目前所有地程序都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尤其对于节点连接情况复杂或变截面地构件,我们应该逐个检查. 2.当上面第(三)条中预估地截面不满足时,加大截面应该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1) 强度不满足,通常加大组成截面地板件厚度,其中,抗弯不满足加大翼缘厚度,抗剪不满足加大腹板厚度. (2) 变形超限,通常不应加大板件厚度而应考虑加大截面地高度,否则会很不经济. 使用软件地前述自动加大截面地优化设计功能,很难考虑上述强度与刚度地区分,实际上,除常用于网架设计外,其他结构形式常常并不合适. (七) 节点设计连接节点地设计是钢结构设计中重要地内容之一.在结构分析前,就应该对节点地形式有充分思考与确定.有时出现地一种情况是,最终设计地节点与结构分析模型中使用地形式不完全一致,如果你不能确信这种不一致带来地偏差差在项目许可范围内(5%),就必须避免.按传力特性不同,节点分刚接,铰接和半刚接. 初学者宜选择可以简单定量分析地前两者.常用地参考书[2]有丰富地推荐地节点做法及计算公式. 连接地不同对结构影响甚大.比如,有地刚接节点虽然承受弯矩没有问题,但会产生较大转动,不符合结构分析中地假定.会导致实际项目变形大于计算数据等地不利结果. 连接节点有等强设计和实际受力设计两种常用地方法,初学者可偏安全选用前者.设计手册[2]中通常有焊缝及螺栓连接地表格等供设计者查用,比较方便. 也可以使用结构软件地后处理部分来自动完成. 具体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焊接: 对焊接焊缝地尺寸及形式等,规范有强制规定,应严格遵守.焊条地选用应和被连接金属材质适应.E43对应Q235,E50对应Q345. Q235与Q345连接时,应该选择低强度地E43,而不是E50. 焊接设计中不得任意加大焊缝. 焊缝地重心应尽量与被连接构件重心接近.其他详细内容可查规范关于焊缝构造方面地规定. 2.栓接: 铆接形式,在建筑项目中,现已很少采用. 普通螺栓抗剪性能差, 可在次要结构部位使用. 高强螺栓,使用日益广泛.常用8.8s和10.9s两个强度等级.根据受力特点分承压型和摩擦型.两者计算方法不同. 高强螺栓最小规格M12.常用M16~M30. 超大规格地螺栓性能不稳定,应慎重使用. 自攻螺丝用于板材与薄壁型钢间地次要连接.在低层墙板式住宅中也常用于主结构地连接. 难以解决地是自攻过程中防腐层地破坏问题. 3.连接板: 需验算栓孔削弱处地净截面抗剪等.连接板厚度可简单取为梁腹板厚度加4mm,则除短梁或有较大集中荷载地梁外,常不需验算抗剪. 4.梁腹板:应验算栓孔处腹板地净截面抗剪.承压型高强螺栓连接还需验算孔壁局部承压. 5.节点设计必须考虑安装螺栓、现场焊接等地施工空间及构件吊装顺序等.构件运到现场无法安装是初学者长犯地错误.此外,还应尽可能使工人能方便地进行现场定位与临时固定. 6.节点设计还应考虑制造厂地工艺水平. 比如钢管连接节点地相贯线地切口可能需要数控机床等设备才能完成. (八) 图纸编制钢结构设计出图分设计图和施工详图两阶段,设计图由设计单位提供,施工详图通常由钢结构制造公司根据设计图编制,有时也会由设计单位代为编制.因为近年钢结构项目增多和设计院钢结构项目师缺乏地矛盾,有设计能力地钢结构公司参与设计图编制地情况也很普遍. 1.设计图: 是提供制造厂编制施工详图地依据. 深度及内容应完整但不冗余.在设计图中,对于设计依据、荷载资料(包括地震作用)、技术数据、材料选用及材质要求、设计要求(包括制造和安装、焊缝质量检验地等级、涂装及运输等)、结构布置、构件截面选用以及结构地主要节点构造等均应表示清楚,以利于施工详图地顺利编制,并能正确体现设计地意图.主要材料应列表表示. 2.施工详图:又称加工图或放样图等.深度须能满足车间直接制造加工.不完全相同地另构件单元须单独绘制表达,并应附有详尽地材料表. 设计图及施工详图地内容表达方法及出图深度地控制,目前比较混乱,各个设计单位之间及其与钢结构公司之间不尽相同.初学者可参考他人地优秀设计并参考相关地工具书[3],并依据规范规定编制.什么是概念设计?(一)概念设计地一个方面:当你在设计中,能够把结构看作构件,把构件看作结构,你就已经走近概念设计了.把结构当作构件,比如,一栋大厦地结构就是一根悬臂梁, 一座桁架大铁桥就是一根连续梁.把构件看作结构,比如,一个H型钢构件是由3块板组成地结构,一个钢管相贯地节点就是一个空间结构.对构件特性地把握:比如,钢管适合做二力(压)杆,不适合做抗弯构件.它做两端铰接柱或支撑很出色,但是很少用作梁.当一个受弯构件被选成钢管截面,且程序计算不通过时,你不应通过加大截面来满足,而是应该改用有强弱轴地截面.如此等等,是基本地概念.概念设计能力,不单生成于丰富地经历与经验,更是来源于对基本地力学、材料等概念掌握.同时要求结构师有开阔地视野.钢结构地设计地根本其实就是概念体系和节点,首先要对概念体系有个清楚地理解才能真正地做设计,好地节点设计可以充分满足概念体系地要求,现在我接触了很多所谓地大院大所地设计,能看得出来好多设计人根本没干过钢结构,拿混凝土地东西硬往上搬,做地东西奇蠢无比,相信也只有他们才做得出来.。
高层建筑钢结构-第一章概论概论

钢结构(S)
51座 56.6%
钢-砼混合结构(M) 25座 27.8%
84.4%
钢筋砼结构(RC) 14座 15.6%
❖ 1998年统计世界最高的28幢建筑中
钢结构(S)
14座 50.0%
钢-砼混合结构(M) 8座 28.6%
钢筋砼结构(RC) 6座 21.4%
78.6%
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
不同结构体系的对比
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
高层建筑钢结构
❖混合结构体系
➢ 钢筋砼内筒+外围钢框架 ➢ 钢筋砼剪力墙+钢框架 ➢ 钢管砼结构 ➢ 钢骨砼结构
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
高层建筑钢结构
1.4 高层钢结构在国内外的发展
1)国外的发展
➢ 形成期 西方工业革命时期,铁钢开始用于建筑 1872年法国巴黎Menier巧克力厂采用了钢框架结构
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
高层建筑钢结构
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
高层建筑钢结构
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
高层建筑钢结构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楼, 110层412米,用钢量186Kg/m2, 1973年建成,2001年9月11日 被撞倒塌。框筒结构体系。
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
高层建筑钢结构
定:
≥10层的居住建筑 ≥24m且2层以上的民用建筑
高层建筑
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
高层建筑钢结构
❖ 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3-91规定≥8层为高层。 主要考虑目前登高消防车的供水高度仅为24m
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
高层建筑钢结构
2)高层钢结构的地位
❖ 1990年统计世界最高的90幢高层建筑中
钢结构设计教科书推荐

首先,应该学好力学知识,尤其是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其次,学习好钢结构的基本原理,这类的书很多,建议先学本科用的教材然后学习研究生用教材!(陈骥编的较经典)最后,学习好钢结构的稳定原理,因为钢结构的强度不是核心,稳定才是重中之重!当然在学习过程中,相互的交流和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吸取百家之长才能让自己越来越好!材料力学较经典的是西安交大编的(分上、下册);《结构力学》,龙驭求编的较为经典.钢结构的基本原理方面的书较多,建议先看《钢结构基本原理》,同济大学沈祖炎老先生编的;然后看陈邵藩老先生编的.(因为陈邵藩老先生编的偏向于理论,较为难懂点) 钢结构的稳定,建议先看《钢结构稳定性原理》,西安建大永毓栋编的,西安交大出版社出版!然后看陈冀编的.钢结构最最主要的是要学好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是基础,至于结构力学,当然力法,位移法弄明白就好了。
pkpm你得先学会pmcad吧,用这个建模,然后set-8和setwe用明白也就行了。
这就是初学该会的了。
要深学的话还是挺难的你要先学会看图!大致了解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等。
学习下钢结构教材买本工民建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南,学习下里面的设计过程。
还有沈祖炎的《钢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版)》陈绍蕃的《钢结构(上册)—钢结构基础(第二版)》同时平时多看制图规范、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学习过程是枯燥无味的,楼主首先需要建立起对这个行业的兴趣,方能度过平淡的学习期!前途是无限光明的,道路永远是弯曲的。
祝楼主成功!要先学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结构设计原理教材、刚机构设计手册、钢结构规范等,才能看得懂,可以到大学旁边的书店买人的旧书,这样便宜点,可以在网上下载些课的视频。
钢结构学习书籍

钢结构书籍汇总1. 讲基本原理的:1.1 《钢结构基本原理》,沈祖炎、陈扬骥、陈以一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1.2 **《钢结构上册:钢结构基础》,陈绍蕃、顾强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1.3 **《钢结构——原理与设计》,夏志斌、姚谏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4 《美国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同济大学钢与轻型结构研究室、钢桥与组合结构桥梁研究室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 讲钢结构设计的:2.1 **《钢结构设计手册》,内有①钢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与计算,②单层厂房钢结构设计,③钢结构设计计算图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2 《钢结构下册:房屋建筑钢结构设计》,陈绍蕃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3 **《现代钢桥》,吴冲主编,人民交通出版2.4 **《美国钢结构设计手册下册》,同济大学钢与轻型结构研究室、钢桥与组合结构桥梁研究室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5 **《钢桥》,徐君兰主编,人民交通出版3. 深入学习:3.1 *《钢结构设计原理(研究生教学用书)》,陈绍蕃著,科学出版社3.2 《钢结构学》,沈祖炎著,建筑工业出版社3.3 《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陈骥编著,科学出版社3.4 *《钢桥一~十一分册》,日本小西一郎著,人民铁道出版社3.5 《钢桥的疲劳和断裂》,美国费希尔著,项海帆译,中国铁道出版社4. 规范:4.1**《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 D64-20154.2**《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 JTG/T D64-01-2015 4.3**《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 GB 50917-30134.4**《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4.5《桥梁用结构钢》 GB/T 714-20154.6《碳素结构钢》 GB/T 700-20064.7《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15914.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 12284.9《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GB/T 12294.10《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GB/T 12304.1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314.12《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质量及允许偏差》GB/T709-88 4.13《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JGJ81-2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风荷载
1、工程结构风荷载理论和抗风计算手册,张相庭,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2、风对结构的作用—风工程导论,埃米尔.希缪等,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
3、工程抗风设计计算手册,张相庭,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4、结构抗风分析原理及应用,黄本才,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二、钢结构理论
1、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陈绍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钢结构设计原理,陈绍蕃,科学出版社,1998
3、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陈骥,科学出版社,2001
三、塔桅结构设计
1、塔桅钢结构设计,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2 (非常经典)
2、塔桅钢结构设计参考资料,建研院标准设计所,1975 (内部资料,非常经典)
3、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东北电力院,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4、电信工程设计技术手册(天线和馈电线),邮电部北京设计所,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
5、广播电视技术手册(工程设计技术),广电部设计院,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
6、高耸结构设计手册,王肇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四、塔桅结构理论
1、无线电塔桅钢结构,俞载道,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
2、塔桅结构,王肇民,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3、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风振控制设计,瞿伟廉,武汉测绘大学出版社,1991
5、高耸结构振动控制,王肇民,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6、塔桅结构,王肇民,科学出版社,2001
五、规范类
1、高耸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
2、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电力标准
3、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电力标准
4、钢塔桅结构设计规程,广电标准
六、其他
1、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罗邦富,魏明钟,沈祖炎,陈明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李和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集—钢结构,喻立安,陶龙孙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4、建筑构造资料集(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5、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6、建筑五金手册
其中:送电线路结构主要工作就是设计杆塔和基础。
上面的书既可以作为入门书籍,也可以作为工具书。
如果要深入研究,这方面中文书籍比这本深的还没有,建议阅读有关土木工程图书,也可以查阅一些博士硕士论文,不过实用价值不大,研究的居多。
外文扎实的话,可以找美国的出版物阅读,主要是ASCE关于输电线路杆塔和基础的有关出版物,大约几十种文献可供你选择。
也有英国的书籍,欧洲的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