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简爱形象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解读》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解读1. 引言在女性主义的框架下,小说《简爱》展现了一位独立、坚强而又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简爱》进行解读,探讨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2.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时代背景•夏洛蒂·勃朗特生活在19世纪,这个时代对于妇女来说是一个充满压抑和束缚的时期。
•勃朗特姐妹是当时少有的出版了自己作品,并以男性化笔名出版的女作家之一。
3. 《简爱》中的女性形象### a) 简·爱 - 简·爱是一个锐意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年轻女子。
- 她拒绝成为别人物质或者社会地位上的附属品,力图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与尊严。
### b) 贝丝公爵夫人 - 贝丝公爵夫人是一个独立而勇敢的女性,她追求知识和自我实现。
- 她以智慧和儿女情长为支点,不同凡响地生活着。
### c) 真理却斯特学校的教师 - 《简爱》中的眾多女性角色之一,展示了当时女性在教育领域积极参与的形象。
4. 女性主义主题### a) 婚姻与社会地位 - 《简爱》揭示了19世纪初期妇女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对婚姻的依赖。
- 小说通过简·爱对抗家庭和社会对她地位限制来表达女性主义思想。
### b) 自由与独立 - 《简爱》强调了女性追求自由和独立,并反抗受到男性支配的社会观念。
- 简·爱在小说中表达了她与罗切斯特结合不是为了被人控制,而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平等关系。
5. 反思与启示•夏洛蒂·勃朗特通过《简爱》呼唤了当时妇女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呼声。
•《简爱》中的女性形象提醒我们,妇女应争取独立、追求平等,不被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束缚。
6. 结论通过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我们看到勃朗特姐妹在当时极度保守的社会中展现了坚定与勇敢。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主题加深了人们对于婚姻、自由和独立等议题的思考,成为影响着后代女性解放运动的经典之作。
注:本篇文档共计317个字,需要进行补充。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简爱中的自我价值与社会角色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简爱中的自我价值与社会角色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一部重要的女性主义小说。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简爱》中主人公简·爱的自我价值与社会角色。
一、自我价值的探索在《简爱》中,简·爱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且勇敢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
从小孤儿院到罗沃德庄园的家庭教师,简经历了从无权力到有权力的转变,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自我价值。
她不满足于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通过学习和读书来充实自己,以追求自我实现和独立。
二、婚姻与自我认同婚姻是《简爱》中的重要主题,也是女性角色的必经之路。
然而,简·爱并不屈从于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她坚持婚姻应该基于平等和爱情,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的期待。
她拒绝了罗切斯特先生的求婚,因为她意识到只有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她才能真正找到自我认同。
三、社会角色的挑战《简爱》中的社会角色对女性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女性往往被限制在家庭和婚姻中。
然而,简·爱不愿意被局限在这种角色中,她渴望得到自由和独立。
她不顾传统的观念,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不断挑战现存的社会规范。
四、女性主义思想的展现女性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追求性别平等和女性独立。
《简爱》通过描述简·爱的经历和思想,传达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力量。
简·爱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最终实现了自我的解放。
五、反思和启示《简爱》以其女性主义的立场,呼唤人们关注女性的自我认同和价值。
作为女性,我们应该学习简·爱的勇气和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社会角色所束缚。
同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性别观念,为建设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而努力。
结论:总而言之,《简爱》这部作品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展现了主人公简·爱的自我价值和对社会角色的挑战。
通过她的经历和思想,小说向读者传递了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重要价值观。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摘要:《简爱》(Jane Eyre)是19世纪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代表作。
在此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不畏强权、坚持独立、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同时还塑造了一个追求平等以及有尊严爱情的新时代女权主义经典形象。
她对社会不公做出的反抗、对经济独立的努力追求以及对平等爱情的渴望都体现了主人公女权主义思想。
本文通过主人公自尊、自立、自强、追求平等、捍卫尊严的性格特点的描述,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女权主义女性意识追求与反抗纵观西方文学史,可以发现很多有血有肉、精彩异常的女主人公形象,她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虽然命运和遭遇有所不同,但都是美貌、忠贞的淑女形象。
此类女性人物都是男权主义社会下的产物,直接服务于男性的审美价值,体现男权主义社会对女性的控制。
1847年《简・爱》的问世,打破了因社会背景而产生的传统女性形象,摆脱了男性话语权的控制,塑造了一位举着女权主义圣火,追求平等、独立的经典形象。
一、《简爱》叙述方式中的女权主义体现此作品是在男权主义当道的社会大背景下问世的,女主人公简爱颠覆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的完美女性形象。
“家中的天使”是当时社会公认的女性形象,是被排斥在主流生活圈之外的。
小说中主人公执著的追求平等、自立、自尊、自爱,与当时的大多数女性是背道而驰的,她不断的与男权主义社会势力抗争,不断地追求平等与自我的独立。
在她的理性思索下,看似只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对男权主义的抗争过程,她勇于表达自己心中对社会、对国家的不满,敢于指正错误,敢爱敢恨,敢作敢为,不畏强权。
小说从女权主义角度出发并结合作者对社会的了解,塑造出一系列的反面角色,简爱在与反面角色抗争中慢慢地觉醒,理性的成长。
她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确保了经济上的独立,打破了传统女性只有出嫁才能生存的思想观念。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简·爱》中女主人公形象

核 离 她 而 去 ,自己 密友 在 枕 边 与 自己 阴 阳 相 隔 ,这 是 大多 数 孩 子 无 法 想 象 的 噩 梦 ,然 而 在 这 孤 立 无 助 的时 刻 她 依 然 咬牙 选 择 坚 强 地 活 下 去 。在 离 开 桑 菲 尔 德 庄 园后 ,简 孤 苦伶 仃 地 在 风 雪 交 加 的 夜 晚 奔 波 劳 顿 ,最 后 因 饥 寒 交 迫 倒 在 李 维 斯 先 生 的 家 门 口并 获 救 。本 应 属 于 男 人 的 勇敢 和坚 强 在 简 的 身 上 彰 显 得 淋 漓 尽 致 。夏 洛 特 笔 下 的简 在 用 行 动否 定着 男 权 社 会 对 女 性 的定 义 — — 柔 弱 和 退 缩 。若 不 是 她 对生 的 强 烈 渴 望 和 对 命 运 的不 屈 服 ,或 许 她 早 已成 为 荒 郊 野 外 虎 狼 口巾 之 食 而 非 丹 枫 庄 园的 女 主 人
关 键 词 :《简·爱》 女性 主 义 坚忍 不 拔
一 、 引 言 《简 ·爱 》是 英 国最 伟 大 的小 说 家之பைடு நூலகம்一 夏 洛特 ·勃 朗 蒂 的代
.
表 作 。祝 庆 英 译 本 的 序 对 《简 ·爱》的 评 价 是 :《简 ·爱 》是 英 国文 学 史 上 一 部 有 显 著 地位 的小 说 。夏 洛特 有 着 和 简 ·爱 一 样 的家 庭 悲 剧 。 夏 洛 特 笔 下 的 简 ·爱 是 她 的人 生缩 影 .是 她 内心 对 女 权 主 义的 呼 唤 。 简 ·爱 背 负着 自然 与社 会 赋 予她 的 一 切 不 幸 、 卑 微 的 出 身 ,自幼 父 母 双 亡 ,是 男 权 社 会 的 一 个 弱 者 ,她 甚 至 没 有 美 丽 的 外 表 。但 她 有 着 坚 韧不 拔 的个 性 ,一 直 为 自己 的幸 福 磨 炼 着 。智 慧 、善 良 、坚 强 、勇 于 追 求 幸 福 是 她 的人 性 闪光 之 处 。注 定 她 将 成 为 那个 她想 成 为 的人 —— 一 个 幸福 的人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性别与自我意识的探索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性别与自我意识的探索引言《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小说,被视为女性文学中的杰作之一。
本文将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探讨其中揭示的性别与自我意识问题。
第一章: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困境在分析《简爱》之前,先介绍一下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该时期,社会对妇女有着严格限制和传统观念,妇女通常被认为只适合从事家务劳动,并被剥夺了接受教育和追求职业发展的机会。
这种社会背景对于理解小说中主人公简·爱的成长背景至关重要。
第二章:简·爱的成长历程本章将详细探讨简·爱作为一个具有女性意识的角色在小说中的成长历程。
无论是在她童年时期受到虐待和歧视,还是成年后进入罗切斯特府邸工作,她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境,但同时也不断探索和坚持自己的真实内心。
简·爱逐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坚强勇敢的女性形象,展现出她对权力、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第三章:性别角色与女性解放在本章中,将重点关注小说中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性别角色意识。
罗切斯特府邸成为了一个象征性别权力关系的场所。
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话,可以看到作者对传统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批判,并倡导女性争取解放和平等。
同时,简·爱作为主人公也代表了女性通过拒绝被定型化来寻找自我认同和自由。
第四章:小说影响与时代意义最后一章将讨论《简爱》对于当时社会以及现代女权运动的影响与时代意义。
虽然该小说首发时间已有甚久,但对于当下仍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学作品。
它给予读者反思维多利亚时代妇女处境,并启发了后来的女性主义运动。
结论通过对《简爱》的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关于性别与自我意识问题所传达的思想。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当时社会压迫和女性权益呼声的深刻揭示。
解读《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解读《简·爱》中的女权主义《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一部经典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对《简·爱》中的女性形象和社会地位进行解读,探讨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精神和价值观。
我们来看一下《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
简·爱是一个坚强、独立、聪明的女性,她在小说中展现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从小被遗弃的她经历了孤儿院的苦难,但并没有因此麻痹自己的心。
她拒绝成为依附于他人的受害者,而是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独立的生活。
这种坚韧不拔的性格,让她成为了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性形象,也正是女性主义者所推崇的女性价值观。
在小说中,简·爱对家庭和婚姻的态度也体现了女性主义的精神。
她拒绝了一个并没有真正爱她的男人的求婚,因为她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她追求平等和尊重的婚姻关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这种拒绝牺牲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来维持婚姻的态度,体现了女权主义者对婚姻和家庭关系的重新思考,强调了女性在家庭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和尊严。
《简·爱》中描写了当时社会中对女性的种种束缚和歧视。
女性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地位低下,受到男权社会的歧视和压迫。
而简·爱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追求自由和独立,对这种社会现实的反叛,也是对女权主义立场的表达。
她在逆境中保持独立的性格,不向社会的偏见屈服,成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小说中,简·爱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与自由,同时也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坚持真我。
她是一个独立自由、有尊严的女性,这种自尊和自爱的态度体现了女性主义者对自己权利和尊严的追求。
在《简·爱》中,女性主义的精神被塑造成了一个正面、积极、勇敢的形象,这种性格也是对19世纪英国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批判和追求。
《简·爱》在女性形象塑造和社会地位体现上,体现了女权主义者对自由、独立、平等的追求,对传统男权社会的反抗和追求。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1. 引言1.1 概述《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描绘了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和她与罗切斯特先生之间复杂而执着的情感纠葛。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简爱》中呈现出来的女性主题、自立精神以及家庭与职业之间的冲突。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简要概述文章内容并介绍研究方法和目的。
其次,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以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简爱》,探讨其中反映的女性主题以及描述主人公简·爱独立自主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将对女性主义进行批评与解读,并对男权制度的批判、女性地位提升的意义以及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究《简爱》对当代女性主义产生的影响和启示,重点关注自我实现和独立选择权的重要性、平等关系观念在爱情和婚姻中的意义,以及追求真实自我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简爱》的观点和心得,并强调它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来重新解读《简爱》,分析小说中涉及到的女性议题,揭示主人公简·爱的自立与奋斗精神,并探讨这些议题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女性主义批评与解读,《简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女性在历史长河中所面临的困境,同时提供了对于当代女性实现自我价值、争取平等地位的借鉴经验。
2.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2.1 简爱的女性主义主题在《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通过主人公简·爱来探讨女性自由和独立的话题。
小说中描述了简·爱从小孤立无援、贫困潦倒,到学校教师后的自我奋斗历程。
简·爱是一个坚强独立、追求平等和尊严的女性形象,她不满于受社会限制、家族束缚,努力争取追求自己内心真实和平等的生活。
2.2 简爱的自立精神简·爱具有明显的自立精神,她渴望摆脱传统女性角色扮演的桎梏,积极寻求平等和尊重。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yuwenjianshe001@49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外国语系 孙丽秀摘要: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因其独特的独立女性视角而蜚声文坛,简・爱勇于挑战传统,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形象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
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简・爱的形象将更有助于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本文以简・爱女性意识的萌发和逐渐发展为线索,从多个角度对简・爱的形象进行分析,期望对她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女性主义 《简・爱》 自由平等引言自《简・爱》问世以来,夏洛蒂・勃朗特便被誉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与“引领未来的作家”。
《简・爱》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文学作品,在于它饱含对女性命运的探求和思考,小说向众人塑造了一位敢于反抗强权压迫、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女性形象,开启了女权主义思想的新时代。
[1]夏洛蒂・勃朗特企图在《简・爱》中塑造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当、敢于为不公现象鸣不平的女性形象,其自尊自爱与自立自强的女性特征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通过对简・爱在寄宿学校的惨痛遭遇与不幸童年的刻画描写,重点烘托了简・爱在极其不顺的人生经历中如何扼住命运的咽喉,以顽强的意志力与命运困境作斗争,最终取得人生的胜利。
一、《简・爱》中女性意识的深刻反映(一)反抗压迫不畏权势著名思想家约翰・拉斯金曾在其著作《论女王的花园》中对妇女的印象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评述:“社会中理想的妇女应该与现实原始森林的生存竞争互不相容,妇女真正的地位在家里而不是在社会上。
”当时社会的妇女被冠以“家庭的天使”的美称,然而家里的天使必须在家全心全意照顾孩子和丈夫,否则就意味着妇女的失职,即失去妇女的存在价值,用天使这一美名来掩盖男权中心世界荒谬的妇女观。
然而,简・爱敢于打破传统,大胆发出了“我不是天使,我就是我自己”的强烈呼声,这掷地有声的言论是向自古以来男权社会赤裸裸的挑战,是维护女性尊严的最有力的呼声。
从女性的角度来审视,简・爱震撼人心的呼声吹响了女性主义的时代号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简爱形象《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
《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敢于反抗压迫,要求独立自由,追求平等的精神体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使其成为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全新的女性。
所谓女性主义,是指以消除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为目标的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
在男权统治的社会,男性始终是社会发展中的“主体”。
在父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禁锢下,女性只能尴尬地处于失去主权的附属地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开始逐渐觉醒,她们渴望在历史的线性时间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她们不断与男性进行抗争,以获得同男人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自从《简爱》创世以来,夏洛蒂·勃朗特便成了评论家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被视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属于未来的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声誉,其关键的原因在于她所创作的《简爱》为我们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敢于反抗压迫、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新形象。
并且以一个女性的眼光重新审视既定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世界,体现了一种以女性为核心的主体意识,从而开启了女性主义文学思想的先声。
女性主义意识在《简爱》中的体现1、不畏权势、敢于反抗压迫、敢于斗争简爱出世不久父母就相继离开了人世,她不得不来到舅妈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她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一切都令简爱感到痛苦不堪,从而产生强烈的反抗意识。
终于在她被表哥打得头破血流之际,她发疯似地和他对打,使尽全力狠狠地揍他一拳,并发泄地叫道:“你这个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的皇帝!”她甚至敢于对她残忍的舅母说:“世界上我最恨的人就是你!”她在即将被送往劳渥德寄宿学校时,向舅妈宣称:“我很庆幸你不是我亲戚,今生今世我再也不会叫你舅妈了。
”对寄养家庭的反抗导致了简爱被送进劳渥德孤儿院。
如果说简爱在舅妈家刚刚萌发了反抗性格的话,那么到了孤儿院,在劳渥德学校,她的反抗性格则得到进一步发展。
她更加不畏权势,勇于反抗压迫,对不公平的待遇敢于斗争。
劳渥德学校是一所从肉体到精神对孩子们进行宗教束缚摧残的所谓慈善学校。
在这所标榜惩罚肉体以拯救灵魂的人间地狱般的“慈善”学校里,简爱目睹和亲身体验到种种非人的待遇,在这里简爱受到了肉体上的惩罚和心灵上的催残。
学校的督学布洛克尔赫斯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她还是坚强不屈。
她对好友海伦经常受到责骂和鞭打却从不抱怨的行为感到十分蔑视和愤恨。
她奉劝海伦说,如果自己受鞭打,便要把那根鞭子夺过来,当面把它折断,而且“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
“狠狠地回击!”这正是简爱强烈的反抗精神的写照。
她以顽强的生命力熬过了八年窒息刻板的学校生活。
但她始终念念不忘的是“我向往自由,我渴望自由”。
这一切都表明了简爱不与环境命运相妥协,勇于反抗压迫、敢于斗争的可贵精神。
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尤为珍贵。
而且她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看见主人罗切斯特粗暴对待养女时,她不管自己当时家庭教师的身份,不顾地位悬殊,毅然的对罗切斯特进行劝说。
当学校的督学布洛克尔赫斯特想要剪掉海伦头发的时候,她勇敢地和海伦站在一起,把自己的头发也放下来,她用这种方式来反抗督学。
简爱就是这样,不仅为了自己,而且为了别人,也不畏权势,勇于反抗和斗争。
2、在爱情上追求平等故事的女主角简爱,虽然相貌平平,但是她的感情世界很丰富。
她始终坚持独立,把女性的人格尊严看得高于一切。
纵然爱情与此发生冲突时也是如此。
她认为爱情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所以,她鄙视当时盛行的以金钱、门第、美貌作为交换条件的买卖婚姻。
主张爱的真正意义在于男女彼此真正相爱。
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家庭教师的卑劣地位并没有阻碍到她追求爱情。
她爱上罗切斯特,并不是因为他家财万贯。
罗切斯特吸引她的最主要原因是他的友好坦率和待人平等。
而罗切斯特之所以选择简爱,是因为她真诚、独立的个性唤起了他对生活的向往。
他们的初次相遇,是在通往干草村的那条小路上。
傍晚时分,一匹马闯入了简爱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人马滑倒的声音。
这就是他们的初次相遇。
随后,简爱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支撑着骑马者回到马背上。
就是这样一次并不缠绵的相识,平凡的简爱在罗切斯特的心中投下了深深的影子。
她的从容、不卑不亢像一股清澈的泉水浇灌着他干涸的心灵。
尤其是在后来他与简爱的谈话中,简爱所表现出来的自尊、宽容和独特的见解,更让他感受到知音的可遇而不可求。
而此时,简爱也深深地爱上了坚强、深沉的男主人罗切斯特。
就这样,简爱无可救药的陷入了爱情的危机之中。
但是,她明白,在这样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一个家庭女教师想与一个有教养的贵族结合,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她努力地想为自己建筑一座坚固的城堡,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当简爱第一次听说英格拉姆小姐与罗切斯特的事时,她就立即命令自己:只许把他当作雇佣自己的主人。
她认为,尽管她只是一个地位卑劣的家庭女教师,但是她也有自尊,有追求两性平等的权利。
她不需要一份施舍的爱情。
在桑菲尔德府罗切斯特大宴宾客,请来了许多上流社会的公子和小姐。
在宴会上,他故意对美丽迷人、门第高贵的英格拉姆小姐大献殷勤,试图以此来刺激简爱,看她对他是不是有真感情。
所以,尽管他在与其他女人周旋的时候,他的目光还是从来没有离开过简爱。
当简爱离开休憩的时候,他也跟出来了。
在他与简爱的那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察觉出他对简爱超乎寻常的关怀和他对简爱对此并不在意的愤怒。
在这次宴会中,简爱无论是对罗切斯特还是上层社会名流,她都没有把自己的人格尊严置于他们之下。
她毫不掩饰自己独立与自尊的天性。
简爱对自己的感情是清楚的。
尤其是在她对英格拉姆小姐仔细观察后,她更加自信——只有她才是与罗切斯特相通一致的。
在简爱眼中的英格拉姆小姐,只是一个见解浅薄,没有真才实学却喜欢卖弄的女人。
尤其是她对小阿黛勒明显的憎恶,更让简爱感到心寒。
当简爱知道罗切斯特早已察觉到英格拉姆小姐的浅薄无知却又骄傲自负时,她又陷入了混沌之中。
她为小阿黛勒的未来担忧,更为罗切斯特的未来担忧。
尽管如此,女性自尊、自爱的思想还是一直支撑着她。
最终,她没有向罗切斯特屈服。
当罗切斯特正式对简爱表露心迹的时候,她又误以为罗切斯特既想娶英格拉姆又想把她留在身边。
这时,自尊的简爱向罗切斯特怒吼道:“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你想错了!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
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
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这番话,无异于是一篇女性追求独立、平等的宣言书。
这是一个忍受了很多痛苦的灵魂在挣扎时发出的声音。
它,高尚、纯洁。
它足以让罗切斯特对简爱产生深深的敬意。
当简爱获知罗切斯特有疯妻的事实时,自尊的简爱选择了不辞而别。
因为她的自尊不容许她以爱的名义充当有妇之夫的情人。
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不顾一切的出走了。
当简爱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一切都变得那么陌生。
罗切斯特烧伤,双目失明。
他的疯妻死了,庄园也毁了,他变得一贫如洗。
面对这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富家女的简爱还是义无反顾的回到了他的身边。
她用她的爱滋润了罗切斯特的灵魂。
简爱漠然地注视着这场变故。
她不在乎罗切斯特变得贫穷。
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现在他们中间已经没有了障碍。
他的疯妻已经死了,他们终于可以合法地结为夫妇。
她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沦为罗切斯特的情妇。
现在的她, 是一个追求爱情平等的胜利者,她用自尊捍卫了自己的地位。
3、在经济上寻求独立简爱的童年时代是不幸的。
在幼年时,她的父母染病双双去世。
她被送到舅妈家抚养。
在这里,她受尽了歧视和虐待。
这种寄人篱下的际遇让她深有感触。
虽然说这时她还没有用语言和行为正式向大家表明她想要寻求经济上的独立,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的察觉到她已经厌倦了这种靠人养活的生活。
这时,她已经慢慢地萌发了经济独立的想法。
因而,后来她在条件艰苦的劳渥德学校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
最终,简爱以无可挑剔的成绩成为了劳渥德学校的老师。
当时,劳渥德学校的年俸只是十五磅。
但是正是这十五磅的年薪成就了她成为一个在经济上独立的个体。
这也是她在经济上寻求平衡的第一步。
当待她如女儿的谭波尔小姐因结婚而离开劳渥德学校后,她也决定为自己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所以她登广告,在桑菲尔德府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
在这里,她靠为小阿黛勒授课领取三十磅的年薪。
也正是因为她经济上的独立,赋予了她更强的人格尊严。
她敢于向罗切斯特发出我们原本就是平等的女性主义宣言。
她认为,罗切斯特和她是一样的。
虽然说他们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但是他们都是在经济上独立的个体,所以他们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
在她濒临死亡的时候,她遇到了上帝的使者圣约翰。
在她生病的那段日子里,圣约翰一家收留了她。
但是,自尊的她不愿再接受别人的施舍。
简爱询问圣约翰兄妹能否帮她找到一份她力所能及的正当工作。
这时的简爱只想依靠经济上的独立在圣约翰兄妹面前维护她仅有的自尊。
所以,当圣约翰问她是否愿意在泽庄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时,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这时的她,又一次依靠自己的能力,成了一个在经济上能够独立的个体。
后来,简爱意外得了一笔遗产。
这更让简爱经济上的独立性发挥到了极致。
当她听说里德太太病危,又很想见她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回到了这个她曾经厌恶的地方。
也就是在这里,里德舅妈告诉了她一件很重要的事。
三年前,简爱的叔叔给简爱写了一封信要简爱继承他的遗产,而里德舅妈却隐瞒了这个事实。
就这样,简爱得到了她叔叔给她的两万磅遗产,成了一个富家女。
这意味着她经济上的完全独立。
她拿着这份遗产,偿还了圣约翰兄妹的情债。
也正是因为她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最终成就了她和罗切斯特的婚姻。
4、反叛的精神简爱虽是个孤儿,从小寄住在舅母家,受尽了欺凌和白眼,然而其遭遇并没有使她失去对生活的自信,相反还筑就了其反叛的精神。
她始终用自己的行动来及时地保护自己。
面对仆人贝茜告发其与堂兄弟打架,她反驳道:“主人!他怎么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仆人吗?”她坚持认为:“你认为我没有情感,我没有一点爱和和蔼,但我不能这样生活,同样你也没有怜悯之心。
”简爱随后被送进了慈善学校,在那里,她学会了如何在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由于其永不满足现状的性格,最终使其成为该校的一名教师。
后来,她应聘报纸广告上的职位,来到桑菲尔德庄园,担任庄园主人罗切斯特先生养女阿黛尔的家庭教师。
“简爱相貌平平,出身寒微,却诚实真挚,独立自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她敢于向其雇主表达其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会屈从于他,相反在特定的时候她还会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