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干粉灭火剂

合集下载

超细干粉

超细干粉

超细干粉灭火装置一、超细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流动性好的微细固体粉末,其单位灭火剂的灭火效能与灭火粒子粒径大小密切相关。

每种灭火粒子都存在一个临界粒径。

粒径大于临界粒径的灭火粒子其灭火能力是十分微弱的,而当把干粉灭火剂的粒径降至临界粒径以下时灭火效能大大提高。

普通干粉灭火剂的粒径在10~75 m之间,这种粒子弥散性较差,比表面积相对较小细小粒子含量少,故其灭火能力有限。

超细干粉是指粒径小于5 m甚至小于0.5 m 的干粉灭火剂。

这种灭火剂比表面积大,活性高,形成均匀分散、悬浮于空气中相对稳定的气溶胶,受热分解速度快,捕获自由基能力强,灭火效能急剧提高.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在未来,以纳米技术制造的纳米级干粉灭火剂灭火效能将更高。

超细干粉与其他常用的灭火剂相比较还有两个显著特点。

1、适用范围广。

超细干粉多为ABC干粉,适于扑救A,B,C类和带电设备火灾。

2、环保安全。

超细干粉对人体皮肤和呼吸道无刺激、无毒害,对其他物质无污染、无腐蚀、易于清理,对大气臭氧层耗减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是卤代烷灭火剂的理想替代品。

超细干粉灭火剂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超细干粉灭火剂具备气体灭火剂的动力性质,有利于扩散、分布可以达到全淹没灭火的目的;干粉灭火剂粒子被粉碎以后,分散度增高,总面积增大,极易与周围介质相互作用灭火效能大幅度提高被扑灭的火焰就不可能再复燃;干粉本身及其灭火后的残留物性质稳定,不会污染设备,且易于清理。

因此气溶胶超细干粉灭火剂成为一种新型的哈龙替代产品。

二、灭火机理目前学术界对于干粉灭火机理有两类。

1、均相机理。

是指干粉在火焰中分解汽化产生大量游离基,进入气相与燃烧产物的游离基相作用,从而终止燃烧反应链。

即所谓的化学灭火。

2、非均相机理。

是指高温燃烧产物产生的游离基与干粉的固体表面作用,终止燃烧反应链。

即所谓的物理灭火。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国内最新研究的一种“非高温气溶胶灭火技术”,也称“冷气溶胶”,灭火方式以化学灭火为主,物理降温灭火为辅。

DB37T1317-2009《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DB37T1317-2009《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DB37/T1317-2009《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超细干粉灭火剂为一种性能良好,应用广泛的新型灭火剂。

超细干粉灭火剂目前有以磷酸铵盐为灭火组分的ABC超细干粉灭火剂或以聚合材料为灭火组分的复合型ABC超细干粉灭火剂。

该类灭火剂由于90%的粒径≤20μm,比表面积大,在火场反应速度快,因而灭火效率高。

普通磷酸铵盐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效能≤0.15kg/m3,复合型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效能≤0.06kg/m3。

灭火剂既可全淹没应用灭火,又可局部应用灭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扑救A、B、C、E、F类火灾。

特种超细干粉灭火剂可用于扑救D类火灾。

超细干粉灭火系统,采用了近几年成熟的扑救火灾的控制释放技术,采用电控启动、定温启动、电控手动启动等多种启动方式,用于相对封闭的空间全淹没应用灭火,或开放场所局部保护应用灭火,具有安装、维修方便,应用灵活,灭火效能高等一系列优点。

鉴于超细干粉灭火剂及灭火系统近年来应用广泛,为规范产品的生产,公安部颁布了GA578—2005《超细干粉灭火剂》、GA602—2006《干粉灭火装置》产品行业标准。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应用的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为规范超细干粉灭火系统的设计及施工过程,提供必要的设计、施工、验收依据,山东省颁布了DB37/T1317《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标准(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依据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47《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A578《超细干粉灭火剂》、GA602《干粉灭火装置》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参考了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相关技术规范编写而成。

在总结已有科研成果和超细干粉灭火系统多年来应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规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实体灭火实验,确定了超细干粉灭火系统的适用场所、保护对象、基本设计方法和系统的安装与验收要求。

超细干粉灭火剂技术参数

超细干粉灭火剂技术参数

超细干粉灭火剂技术参数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一种新型灭火剂,具有粒径细、扑灭速度快、灭火效果好等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参数:
1.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无机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等。

2. 粒径:一般在1-100微米之间,其中超细干粉指的是粒径小
于10微米的细粉末。

3. 密度:一般在0.5-1.5克/立方厘米之间。

4. 有效成分含量:一般在90%以上。

5. 溶解性:不溶于水,但可以在水中悬浮。

6. 抑制作用:超细干粉灭火剂可以通过吸附火源上的热量和隔绝空气等方式,抑制火焰的燃烧。

7. 灭火效果: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固体物质、液体物质和气体物质的火灾均有较好的灭火效果。

8. 使用方法:一般使用压缩气体将超细干粉喷射到火源上,形成雾状喷雾,使火源被可燃物质暴露在灭火剂中,从而实现灭火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超细干粉灭火剂可能会有略
微的差异,以上参数仅供参考。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剂,并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方法正确使用。

超细干粉

超细干粉

普通磷酸铵盐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效能≤0.15kg/m3, 复合型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效能≤0.06kg/m3。
超细干粉灭火浓度通过国家检验部门检验为64.4g/m3。 (武汉某消防公司产品)大量的实验数据显示。超细干 粉灭火系统从启动到喷射结束。仅在数秒内完成。
名称
超细干粉(BURAN) 超细干粉属于气体范畴之类, 博朗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启动方 式是一种固气转换形式(附上 图纸)常温常态下无压力,超 细干粉90%以上的粒径小于20 微米,达到了纳米级,而灭火 剂的成分主要是磷酸铵盐。适 应范围广,可迅速扑灭A、B、 C类及带电电气火灾,对精密 仪器、人体等无毒、无腐蚀, 高效环保。其喷射时间≤5秒, 灭火时间≤1秒。有效期可达10 年。 常温常态下无压力 有效期长达10年,10年后可半 价更换。 无管网、悬挂、不占用空间、 方便
灭火装置按使用方式分为手提式及推车式两种,其 重量为普通灭火器的三分之一,灭火效果是普通灭 火器三到六倍,可广泛用于生活、工作、生产各种 场合高效扑救A、B、C、E类火灾。特种超细干粉 移动式灭火装置也可用于扑救烷基铝、镁、锌、钠 等火灾。
罐I型自动灭火装置
罐I型自动灭火装置,是专门针对各类油罐火灾而设计的 一种新式产品。 灭火原理:属于全淹没灭火,当油罐发生火灾,罐内温 度达到120℃的设定值时,安装在喷头上的全自动感温装 置,将信号自动传递递给灭火装置,装置在瞬间作出反 应,通过喷头释放高效灭火剂,将火在几秒中内扑灭。 适用于油罐、化工产品储罐等自动灭火,具有安装简便, 不用水、电,投资少等特点。
(3)贮压式灭火装置
把氮气等惰性驱动气体与灭火剂同贮存于一个容器内
主要由灭火剂贮罐、喷头、压力指示器、感温元件、热引 发器、电引发器等组成。

超细干粉灭火剂的组分及灭火机理

超细干粉灭火剂的组分及灭火机理

超细干粉灭火剂的组分及灭火机理谢涛秦玉旺摘要:本文介绍了干粉灭火剂的性能,以及超细干粉灭火剂组分特性和作用,论述了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机理,分析了超细干粉灭火剂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干粉灭火剂、超细干粉灭火剂、组分、主要参数、前景前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美国ANSUAL公司首先开发出以碳酸氢纳为基料的干粉灭火剂,发展至今已形成多种产品。

ABC类:磷酸氨盐;BC类: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等;D类:石墨灭火剂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干粉灭火剂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的日趋完善。

现在制备的干粉灭火剂,已成地解决了防潮结块等技术难题,通过手提式灭火器、无管网灭火装置、管网灭火系统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干粉灭火剂有优良地灭火速率和效率。

干粉灭火剂的灭火速度是卤代烷的2.5倍,是二氧化碳的4倍,是泡沫的20倍,是水的40倍[2]。

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机理说明,干粉灭火组分中大粒子仅起载体的作用,小粒子才起灭火的作用。

现常用的普通干粉灭火剂粒径在10μm--75μm之间,因而灭火效能受到限制。

当干粉灭火剂粒径小于5μm,甚至是小到纳米级时,灭火效能急剧上升,可以达到常规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其用量也明显减少,为常规干粉灭火剂用量的十分之几,甚至仅为百分之几[1]。

因此,研究开发超细干粉灭火剂,是制备高效灭火剂的一个方向。

1、超细干粉灭火剂组分。

超细干粉灭火剂主要由活性灭火分子组分、粉碎助剂组分、疏水组分、惰性填料组分等组成。

灭火组分是超细干粉灭火剂的核心,其他组分均围绕这个核心而发挥作用。

1.1灭火组分。

目前国内已生产制备的产品中能够起到灭火作用的物质主要有:磷酸氨盐、聚磷铵、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钾等。

1.2. 粉碎助剂组分。

在超细粉体的加工中,加入粉碎助剂组分,可以控制粉碎的极限,延缓粉碎的平衡,提高粉碎的细度。

随着现代粉碎技术的新发展,超细粉体的加工已被医药、电子、陶瓷、冶金等领域应用,这就为超细干粉灭火剂的制备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超细干粉数据

超细干粉数据

产品概述
ABC超细干粉灭火剂是以磷酸二氢铵为主要原料,采用微细制粉机和半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科学的工艺配方,经过全硅化防潮处理精制而成。

1、该产品针对所有灭剂,它具有优良的性能;
(1)有焰燃烧的强抑制作用;
(2)对表面燃烧强窒息作用;
(3)对热辐射的遮隔和冷却作用。

2、超细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效能高:超细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浓度为64.4g/m3,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速度最快的一种。

单位容积灭火率是哈龙灭火剂的2-3倍,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是七氟丙烷灭火剂的10倍以上。

3、超细干粉具有绿色环保性: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残留物易清理。

4、适用范围广: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国防、军事、工业和民用生产、生活设施等各类需要全天候监控和消防保护的重点场所,如电缆隧道化工仓库、发电机房等,适用于扑救A、B、C、E类火灾和部分需要氧气助燃的火灾。

DB37T1317-2009《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DB37T1317-2009《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DB37/T1317-2009《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超细干粉灭火剂为一种性能良好,应用广泛的新型灭火剂。

超细干粉灭火剂目前有以磷酸铵盐为灭火组分的ABC超细干粉灭火剂或以聚合材料为灭火组分的复合型ABC超细干粉灭火剂。

该类灭火剂由于90%的粒径≤20μm,比表面积大,在火场反应速度快,因而灭火效率高。

普通磷酸铵盐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效能≤0.15kg/m3 ,复合型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效能≤0.06kg/m3 。

灭火剂既可全淹没应用灭火,又可局部应用灭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扑救A、B、C、E、F 类火灾。

特种超细干粉灭火剂可用于扑救D类火灾。

超细干粉灭火系统,采用了近几年成熟的扑救火灾的控制释放技术,采用电控启动、定温启动、电控手动启动等多种启动方式,用于相对封闭的空间全淹没应用灭火,或开放场所局部保护应用灭火,具有安装、维修方便,应用灵活,灭火效能高等一系列优点。

鉴于超细干粉灭火剂及灭火系统近年来应用广泛,为规范产品的生产,公安部颁布了GA578—2005《超细干粉灭火剂》、GA602—2006《干粉灭火装置》产品行业标准。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应用的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为规范超细干粉灭火系统的设计及施工过程,提供必要的设计、施工、验收依据,山东省颁布了DB37/T1317《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标准(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依据GB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47《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A578《超细干粉灭火剂》、GA602《干粉灭火装置》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参考了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相关技术规范编写而成。

在总结已有科研成果和超细干粉灭火系统多年来应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规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实体灭火实验,确定了超细干粉灭火系统的适用场所、保护对象、基本设计方法和系统的安装与验收要求。

超细干粉灭火器在石油化工业的应用

超细干粉灭火器在石油化工业的应用

传统灭火剂和灭火技术,按其灭火机理可分为物理灭火两种类型。

物理灭火类灭火剂包括水、二氧化碳、惰性气体和泡沫等。

该类灭火剂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物理窒息的方式灭火,其中的水、泡沫等灭火剂,除了具有窒息燃烧的作用外,还具有降温作用。

该类灭火剂的优点是对外环境影响小,比如水,基本不影响和污染环境。

其固有缺陷是灭火效率低,灭火速度慢,对防护区技术要求较高等;化学灭火类灭火剂包括ABC干粉、热气溶胶、哈龙、七氟丙烷等。

该类灭火剂采用切断火的燃烧链方式灭火,具有灭火速度快、灭火效率高等优点。

其固有缺陷是对环境影响较大。

如哈龙灭火对大气臭氧层有强烈的破坏作用,七氟丙烷在火灾现场裂解出的氢氟酸对保护物及人体有强烈的酸蚀作用,是强致癌物质。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替代哈龙的最新型灭火剂,它将化学灭火与物理灭火两种灭火机理相结合,吸取了传统灭火剂的优点,克服了其固有缺陷,大大提高了火灾抢险的功效。

作者就超细干粉灭火剂的功能特性进行以下分析。

一、超细干粉燃烧有强抑制作用有焰燃烧是一种链式反应。

燃料分子在燃烧高温或其形成的能量作用下被活化,在氧的存在下产生自由基或活性基因,并靠这些具有能量的自由基传播反应,维持燃烧的持续进行。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冷气溶胶,在与火焰接触时,灭火组分迅速捕获、燃烧自由基,使自由基被消耗的速度大于生产的速度,燃烧自由基很快耗尽,链式反应过程即被终止,火焰迅速熄灭。

二、对表面燃烧(阴燃)的熄灭作用超细干粉灭火剂不仅可有效扑灭有焰燃烧,还可有效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的表面燃烧。

超细干粉晶体粉粒与灼热的燃烧表面接触时,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在固体燃烧物的表面被溶化,并形成一个玻璃状覆盖层,这层玻璃覆盖将固体的表面与周围空气中的氧隔开,使燃烧窒息。

三、对热辐射的遮隔和对燃烧区氧的稀释作用使用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时,浓云般的粉雾与火焰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遮隔火焰对燃烧物表面的热辐射。

超细干粉灭火剂的基料在火焰的高温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分解反应,这些分解反应一般都是吸热反应,可吸收火焰的部分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578-2005超细干粉灭火剂Super fine powder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2005-12-08发布2006-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前言本标准第5章、第7章内容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本标准技术内容中“灭火性能”参照ISO 14520-1《气体灭火系统物理性能和系统设计第1部分:一般要求》制定。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世纪联保消防新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绿色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姝、刘玉恒、庄爽、付学成、刘慧敏、谢涛、梁荣、秦玉旺。

超细干粉灭火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超细干粉灭火剂的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BC超细干粉灭火剂和ABC超细干粉灭火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864-1996 工业氮GB 4066(所有部分)干粉灭火剂GB 4351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通用技术条件(neq ISO 7165:1995)GB/T 4509-1998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eqv ASTM D5-95)SH 0004-1990 橡胶工业用溶剂油3 术语和定义GB 4066(所有部分)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90%粒径 90% grain diameter小于或等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百分比为90%,访粒径称为90%粒径。

3.2超细干粉灭火剂super fine powder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90%粒径小于或等于20µm的固体粉末灭火剂。

4 分类超细干粉灭火剂按其灭火性能分为BC超细干粉灭火剂和ABC超细干粉灭火剂两类;BC超细干粉灭火剂是指能扑灭B类、C类火灾的超细干粉灭火剂,ABC超细干粉灭火剂是指能扑灭A类、B类、C类火灾的超细干粉灭火剂。

5 要求超细干粉灭火剂主要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技术要求项目BC超细干粉灭火剂 ABC超细干粉灭火剂松密度/(g/mL)厂方公布值±30%厂方公布值±30%含水率/%≤0.25 ≤0.25吸湿率/%≤3.00 ≤3.00斥水性无明显吸水,不结块无明显吸水,不结块抗结块性(针入度)/mm ≥16.0 ≥16.0 耐低温性/s ≤5.0 ≤5.090%粒径/µm ≤20 ≤20电绝缘性/kV ≥4.00 ≥4.00 灭B、C类火效能/(g/m3)≤150 ≤150木垛火/(g/m3)-≤150灭A类火效能聚丙烯火/(g/m3)-≤1506 试验方法6.1 松密度6.1.1 仪器a) 天平:感量0.2g;b) 具塞量筒:量程250mL,分度值2.5mL;c) 秒表:分度值0.1s。

6.1.2 试验步骤6.1.2.1 称取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35g,精确至0.2g,置于具塞量筒中。

6.1.2.2 以2s一个周期的速度,上下颠倒量筒10个周期。

6.1.2.3 将具塞量筒垂直于水平面静置3 min后记录试样的体积。

6.1.3 试验结果松密度按式(1)计划处,取差值不超过0.04g/mL的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D b= m0/ V (1)式中:D b――松密度,单位为克/毫升(g/mL);m0――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V――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所占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6.2 含水率6.2.1 仪器a) 天平:感量0.2mg;b) 称量瓶:ø50mm×30mm;c) 干燥器:ø220mm;d) 真空干燥箱:精度±2℃、±0.002MPa。

6.2.2 试验步骤6.2.2.1 在已恒重的称量瓶中,称取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2g,精确至0.2mg。

6.2.2.2 将称量瓶免盖置于温度(50±2)℃,真空度(0.095~0.096)MPa的真空干燥箱内1h。

6.2.2.3 取出称量瓶加盖置于干燥器内,静置15min后称量,精确至0.2mg。

6.2.3 试验结果含水率x1按式(2)计算,取差值不超过0.02%的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x1=(m1-m2)/m1×100% (2)式中:m1――干燥前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m2――干燥后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6.3 吸湿率6.3.1 试剂、仪器、设备a) 氯化铵:化学纯;b) 天平:感量0.2mg;c) 称量瓶:ø50mm×30mm;d) 干燥器:ø220mm;e) 恒温恒湿系统:饱和氯化铵恒湿系统(仲裁检验时采用)或调温调湿箱;饱和氯化铵恒湿系统(见图1),控制5L/min流量的空气(湿度为78%)通过恒湿器,恒湿器下部装有饱和氯化铵溶液。

1――供气稳压缓冲装置;2――广口瓶;3――饱和氯化铵溶液;4――直径250mm恒湿器;5――内径6mm的玻璃管;6――空气出口;7――恒湿器孔板图16.3.2 试验步骤6.3.2.1 在已恒重的称量瓶中,称取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2g,精确至0.2mg。

6.3.2.2 将称量瓶免盖置于温度(21±3)℃,相对湿度78%的恒温恒湿环境内24h。

6.3.2.3 取出称量瓶加盖置于干燥器中,静置15min后称量,精确至0.2mg。

6.3.3 试验结果吸湿率x2按式(3)计算,取差值不超过0.05%的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x2=(m4-m3)/m3×100% (3)式中:m3――吸湿前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m4――吸湿后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6.4 斥水性6.4.1 试剂、仪器a) 氯化钠:化学纯;b) 培养皿:ø70mm;c) 吸量管:0.5mL;d) 干燥器:ø220mm。

6.4.2 试验步骤6.4.2.1 在培养皿中放入过量的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用刮刀刮平表面。

6.4.2.2 在灭火剂表面三个不同点用吸量管各滴0.3mL蒸馏水。

6.4.2.3 将培养皿放在温度为(20±5)℃、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相对湿度75%)的干燥器内1h。

6.4.2.4 取出培养皿,逐渐倾斜,使水滴滚落。

6.4.3 试验结果观察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有无明显吸水、结块现象。

6.5 抗结块性(针入度)6.5.1 试剂、仪器、设备a) 氯化钠:化学纯;b) 恒温恒湿系统:按6.3.1中的e)的规定;c) 电热恒湿干燥箱:精度±2℃;d) 针入度仪(符合GB/T 4509-1998的规定):精度0.1mm,标准针与针杆质量之和为(50.00±0.05)g;e) 烧杯:100mL;f) 秒表:分度值0.1s;g) 振筛机:摆动频率(4.58~4.92)Hz,振击频率(0.52~0.55)Hz,振击高度4.0mm。

6.5.2 试验步骤6.5.2.1 在干燥、洁净的烧杯中,装满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用刮刀刮平表面。

6.5.2.2 将烧杯置于振筛机上,用夹具夹紧,振动5min;取下烧杯,在温度为(21±3)℃、相对湿度为78%的条件下增湿24h;然后移入温度为(48±2)℃的电热恒温干燥箱内干燥24h。

6.5.2.3 测定针入度:测定时,针尖要贴近试样表面,针入点之间、针入点与杯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m。

针自由落入试样内5s后,记录针插入试样的深度(以mm计),每只烧杯的试样测三个针入点。

6.5.3 试验结果取三次试验(九个针入点)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6.6 耐低温性6.6.1 仪器、设备a) 低温试验仪:精度±2℃;b) 试管:ø20mm×150mm;c) 天平:感量0.2g;d) 秒表:分度值0.1s。

6.6.2 试验步骤6.6.2.1 称取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8g,精确至0.2g,放在干燥、洁净的试管中。

6.6.2.2 将试管加塞后,放入-55℃环境中1h,6.6.2.3 取出试管,使其在2s内倾斜直到倒置。

用秒表记录试样全部流下的时间。

6.6.3 试验结果取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6.7 90%粒径6.7.1 仪器、设备a) 天平:感量0.2g;b) 秒表:分度值0.1s;c) 激光粒度分析仪:精度0.1µm。

6.7.2 试验步骤6.7.2.1 称取5g超细干粉灭火剂试样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无水乙醇。

6.7.2.2 将烧杯放在超声波分散器上分散5min。

6.7.2.3 将分散好的试样倒入激光粒度分析仪的试样槽,进行测定,记录试验结果。

6.7.3 试验结果取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6.8 电绝缘性6.8.1 仪器、设备a) 升压变压器:输出电压可连续升到5kV以上;b) 电极:由抛光的黄铜板制成,直径25mm,厚度不小于3mm,边缘成直角,两电极间距离为2.50mm±0.1mm;c) 试验房间:试验房间的净体积应不小于100m3,其长、宽均不小于4m,高度H为3.7m±0.2m。

6.8.2 试验步骤做灭火试验以前,将电极固定在试验房间内距底部50mm、距火灾模型不大于1m处,喷射结束后,调节变压器为电极施加4kV电压,保持5min。

6.8.3 试验结果施加4kV电压,保持5min记录是否击穿。

6.9 灭B、C类火效能6.9.1 试验条件6.9.1.1 灭火试验房间a) 试验房间的净体积应不小于100m3,其长、宽均不小于4m,高度H为3.7m±0.2m;b) 每次试验前试验房间内各测温点的温度为15℃~35℃。

灭火过程宜用红外摄像机进行观察。

6.9.1.2 试验仪器及材料a) 氧浓度仪:精度±0.1%。

该分析仪应能连续监控和记录整个试验过程中封闭空间内的氧气浓度。

M1距离地面的高度与火灾模型的高度相等,水平距离火灾模型600mm到1000mm。

M2位于M1上方,垂直于M1,高度为0.9H。

M3位于M1下方,垂直于M1,高度为0.1H(见图2);b) 测温装置:K型热电偶,直径1mm。

M4位于火灾模型上方中心100mm处,M5位于四个燃料罐上方50mm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