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度报道

合集下载

人物深度报道策划书3篇

人物深度报道策划书3篇

人物深度报道策划书3篇篇一《人物深度报道策划书》一、策划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于人物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关注。

通过深入挖掘人物的故事、经历和背后的内涵,能够为读者呈现出更加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本策划旨在打造一系列具有深度和影响力的人物深度报道,展现不同领域人物的风采和价值。

二、策划目标1. 挖掘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故事,展现他们的成就、困境和成长历程。

2. 通过深入报道,引发读者对人物所代表的领域或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注。

3. 提升媒体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和参与。

三、报道对象1. 行业领军人物:如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等,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社会典型人物:如志愿者、公益人士、道德模范等,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社会的正能量和价值观。

3. 特殊群体人物:如残疾人、贫困地区居民、少数民族等,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传递关爱和温暖。

四、报道内容1. 人物背景和成长经历:详细介绍人物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职业发展历程等,展现他们的成长轨迹和奋斗精神。

2. 成就和贡献:重点阐述人物在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包括科研成果、商业成就、社会公益活动等。

3. 困境与挑战:揭示人物在追求梦想和实现目标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展现他们的坚韧和勇气。

4. 人物性格和价值观: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5. 未来展望:探讨人物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计划,以及他们对社会的期望和贡献。

五、报道形式2. 图片报道:配合文字报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增强报道的视觉效果。

3. 视频报道:制作人物访谈视频,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和故事。

4. 社交媒体传播: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和参与。

六、报道步骤1. 选题策划确定报道对象和选题方向,进行初步的调研和筛选。

深度报道策划书格式3篇

深度报道策划书格式3篇

深度报道策划书格式3篇篇一深度报道策划书格式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对于深入了解事物本质和背后故事的需求日益增加。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深入挖掘、全面呈现事实的新闻形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策划书旨在策划一系列具有深度和影响力的深度报道,以满足读者对于高质量新闻的需求。

二、报道主题与范围1. 主题:选取具有社会影响力、公众关注度高的主题,如社会热点事件、重大新闻事件、文化现象等。

2. 范围:涵盖国内外各个领域的深度报道,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

三、报道形式与内容1. 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报道形式,包括文字报道、图片报道、视频报道等,以丰富报道的呈现方式。

2. 内容:深入挖掘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展现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采访相关专家、当事人,获取权威观点和第一手信息;结合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四、报道团队与时间表1. 团队:组建由资深记者、编辑、摄影师、视频制作人员等组成的专业报道团队,确保报道的质量和专业性。

2. 时间表:制定详细的报道时间表,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报道的顺利进行。

五、执行与推广1. 执行:按照策划书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采访、写作、编辑、制作等工作,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报道的推广,包括报纸、网站、社交媒体等,提高报道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六、预算与资源需求1. 预算:明确报道的预算,并合理安排各项费用,确保报道的资金支持。

2. 资源需求:包括采访设备、场地、资料查询等方面的资源需求,提前做好准备和协调工作。

七、评估与反馈1. 评估:定期对报道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阅读量、影响力、读者反馈等,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报道策略和方向。

2. 反馈:及时收集读者的反馈意见,改进报道质量和内容,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篇二深度报道策划书格式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对于深入了解事物本质和背后故事的需求日益增加。

深度报道企业策划书3篇

深度报道企业策划书3篇

深度报道企业策划书3篇篇一深度报道企业策划书一、策划背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形象,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

深度报道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可以深入挖掘企业的核心价值和故事,展示企业的实力和特色。

本策划书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深度报道方案,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

二、策划目标1. 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形象,让更多人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特色。

2. 增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

三、策划内容1. 确定报道主题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深度报道的主题。

例如,企业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创新成果、社会责任等。

2. 制定报道计划(1)确定报道的时间、篇幅和形式。

(2)安排采访和拍摄计划,确保获取全面、深入的信息。

(3)制定编辑和排版计划,确保报道的质量和可读性。

3. 进行深度采访(1)采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观。

(2)采访行业专家和学者,探讨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3)采访企业员工,了解他们的工作体验和对企业的看法。

4. 制作深度报道(2)搭配精美的图片和图表,增强报道的视觉效果。

(3)进行精心的编辑和排版,确保报道的质量和可读性。

5. 发布和推广(1)选择合适的媒体平台发布深度报道,如报纸、杂志、网站、社交媒体等。

(2)制定推广计划,通过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宣传、公关活动等方式,提高报道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四、策划执行1. 组建专业团队由资深记者、编辑、摄影师等组成专业团队,确保深度报道的质量和专业性。

2. 保证采访质量在采访过程中,要确保采访对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获取全面、深入的信息。

3. 严格审核内容在制作和发布深度报道之前,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4. 及时反馈和调整根据市场反应和读者反馈,及时调整策划和执行方案,提高深度报道的效果。

五、策划预算1. 采访费用:[X]元2. 编辑和排版费用:[X]元3. 媒体发布费用:[X]元4. 推广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总预算:[X]元六、策划效果评估1. 报道的阅读量和转载量。

年度采访工作总结(3篇)

年度采访工作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媒体行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积极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为推动社会进步、传播正能量、服务人民群众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肩负着记录时代、传播声音、引导舆论的重要使命。

本年度,我部门在采访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回顾(一)采访选题的多元化1. 紧扣国家大局:本年度,我们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报道了“一带一路”倡议、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题材,展现了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2. 关注民生热点:我们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通过深入调查采访,反映民生需求,推动社会问题解决。

3.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挖掘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采访形式的创新1. 多媒体融合:本年度,我们积极运用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多种形式进行采访报道,拓展了传播渠道,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 互动式采访:我们通过线上互动、线下访谈等方式,让受众参与到采访过程中,提高了报道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3. 深度报道:我们注重深度挖掘,对一些重大题材进行跟踪报道,力求全面、客观、深入地展现事实。

(三)采访团队的协作1. 跨部门合作:我们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共同策划和实施采访项目,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 专业培训:我们定期组织采访团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3. 团队建设:我们注重团队建设,加强团队凝聚力,为采访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工作亮点(一)重大题材报道取得突破1. “一带一路”倡议: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专题报道,深入报道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和成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2. 脱贫攻坚:我们关注脱贫攻坚战中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拼搏精神。

3. 疫情防控:我们第一时间报道疫情动态,传播科学防控知识,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

深度报道策划书格式3篇

深度报道策划书格式3篇

深度报道策划书格式3篇篇一深度报道策划书格式一、背景与目标1. 背景:介绍报道的背景和原因,为什么这个话题值得深入探讨。

2. 目标:明确报道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引发讨论还是推动变革。

二、报道主题1. 主题:确定报道的核心主题,简要描述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角度: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切入主题,以增加报道的吸引力和深度。

三、采访与信息收集1. 采访对象:列出需要采访的关键人物、组织或相关利益方。

2. 信息来源:确定可以获取的官方数据、研究报告、案例等信息来源。

四、报道结构1. 篇章划分:设计报道的篇章结构,包括导言、主体内容和结论。

2. 内容安排:合理安排每个篇章的内容,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五、报道时间表2. 进度追踪:制定一个进度追踪表,确保报道按时完成。

六、宣传与推广1. 宣传渠道:确定适合的宣传渠道,如社交媒体、新闻稿发布等。

2. 推广策略:制定具体的推广策略,吸引目标受众关注报道。

七、团队协作1. 人员配置:列出所需的人员,包括记者、编辑、摄影师、设计师等。

2. 职责分工:明确每个人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

八、预算与资源需求1. 预算:列出报道所需的预算,包括采访费用、差旅费用、设备租赁等。

2. 资源需求:明确所需的资源,如图书馆借阅、数据购买等。

九、风险管理1. 风险识别:列出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如采访困难、信息获取受阻等。

2. 应对策略:针对每个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降低风险的影响。

十、效果评估1. 评估指标:确定报道效果的评估指标,如阅读量、社交媒体互动等。

2. 后续行动: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后续行动方案,以改进报道质量和影响力。

篇二深度报道策划书格式一、背景分析1. 报道主题2. 报道对象3. 报道目的二、报道思路1. 整体报道框架2. 报道重点和难点3. 报道角度和切入点三、采访计划1. 采访对象2. 采访方式3. 采访问题四、资料收集1. 相关政策法规2. 行业研究报告3. 权威数据统计4. 背景资料和案例五、写作计划1. 文章结构和布局2. 和设计3. 文章内容和篇幅分配4. 语言风格和表达手法六、时间安排1. 采访时间2. 资料收集时间3. 写作时间4. 报道发布时间七、预算安排1. 采访费用2. 资料收集费用3. 写作和编辑费用4. 其他费用(如差旅、设备租赁等)八、效果评估1. 报道发布后的反馈和评价2. 报道对公众、政策制定者、行业的影响3. 报道的传播效果和社会价值九、注意事项1. 遵守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2. 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3. 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和权益4. 及时跟进报道进展,保证报道质量和时效性篇三深度报道策划书格式一、背景与目标1. 背景介绍2. 目标受众3. 报道主题4. 报道时间二、报道内容1. 核心内容2. 相关背景3. 采访对象4. 呈现形式三、采访计划1. 采访人员2. 采访对象3. 采访时间4. 采访地点四、调研计划1. 调研内容2. 调研方法3. 调研人员五、资源需求1. 人力资源2. 物力资源3. 时间资源六、预算安排1. 各项费用2. 总预算七、效果评估1. 评估指标2. 评估方法3. 评估时间八、风险管理1. 风险识别2. 风险评估3. 风险应对。

高校深度报道策划书3篇

高校深度报道策划书3篇

高校深度报道策划书3篇篇一《高校深度报道策划书》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然而,大众对高校的了解往往局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本策划旨在通过对高校的深度报道,让公众更好地了解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展示高校的特色与亮点,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报道内容1. 高校的历史与文化通过采访高校的历史研究者、校友等,了解高校的创办背景、发展历程、校训校风等,展现高校的文化底蕴。

2. 教学与科研深入报道高校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科研成果等,展示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3. 社会服务关注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如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文化传承等,体现高校的社会责任与价值。

4. 学生故事采访在校学生,讲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经历,展现高校的育人成果和学生的青春风采。

5. 校园风景与文化活动展示高校的美丽校园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读者感受高校的独特魅力。

三、报道形式1. 文字报道在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上发表深度报道文章,配以相关图片和图表,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2. 视频报道制作视频节目,通过镜头语言展示高校的风貌和故事,在电视、网络平台上播出。

3. 社交媒体传播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报道内容的精华片段和相关,扩大报道的影响力。

四、实施步骤1. 策划阶段确定报道主题、内容和形式,制定详细的报道计划。

2. 采访阶段组建采访团队,联系采访对象,进行深入采访,收集素材。

3. 写作阶段4. 编辑阶段对报道内容进行编辑和校对,确保准确性和可读性。

5. 发布阶段选择合适的媒体和平台发布报道,同时进行宣传推广,提高报道的关注度。

五、团队组建1. 记者团队由经验丰富的记者和文字编辑组成,负责采访、写作和编辑工作。

2. 摄像团队由专业摄像师和视频编辑组成,负责拍摄和制作视频报道。

3. 技术支持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确保报道的顺利进行。

深度报道采写三原则

深度报道采写三原则

深度报道采写三原则2019-10-16深度报道在当前新闻媒体中的地位深度报道在当今纸媒体中,再也不是只在重要时刻才会偶尔⼀露的新闻⼤餐,⽽是时常要见诸于报端、成为吸引读者眼球、提⾼媒体知名度的扣:⿍之作。

对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展江教授说:“今天,电视夺⾛了⽇报的时效优势,⾯对电⼦传媒⾼速传播的挑战,报纸的新闻报道已从时效竞争转向了深度报道,从⽽在公众中形成了‘在电视上得消息,在报纸上得解释’的视听习惯。

从抢第⼀落点转向打第⼆落点,追求报道的深度、⼴度和逻辑性。

报纸新闻报道的这种战略转移正是今天⾼质量报纸新闻版的⽣命⼒所在。

”近年来,《中国新闻周刊》⼀直以深度报道作为⾃⼰的主打作品和办刊的⽴⾜之路。

它的总编辑彭伟祥鲜明的提出:“作为新闻杂志⽽⾔,深度报道是⽴刊之本。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主编庄永志也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只是报道新闻,⽽是让公众读新闻、看新闻,还应该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

因⽽就需要新闻报道在深度上拓展。

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不能仅停留在第⼀层⾯――事件的表象上,⽽要深⼊到第⼆层⾯――事件的内在因素与整体模本的报道,以及第三层⽽――事件背后的社会发展体系,即构成这种事件模本的深层原因的研究。

”年轻⼜极具活⼒的《华夏时报》副总编辑刘珲以“⼈⽣三步曲”的形象⽐喻,显⽰了他们对深度报道的由衷偏爱:“都市报在‘童年’时,应以‘重磅炸弹’⼀鸣惊⼈,冲击市场、吸引眼球,使读者渐⽣阅读期待;‘青年’时,应该新招迭出、屡有⼤⼿笔,不断刺激读者购买;‘中年’时,锐意进取、常变常新,抓住⽬标读者,使其形成阅读依赖。

”从以上这些专家和新锐的嘴⾥已经不难看出,当前,深度报道在各类新闻媒体中的地位是何其重要。

那么,什么是深度报道?这个问题对新闻从业⼈员来说并不陌⽣,但是细究起来,恐怕也是奠衷⼀是。

特别是随着深度报道模式的不断发展,其定义、理念、规则也有了新的内容。

1、深度报道的起因如何给深度报道下⼀个定义,恐怕与当初给新闻下定义⼀样难。

深度报道策划书模板3篇

深度报道策划书模板3篇

深度报道策划书模板3篇篇一深度报道策划书模板一、背景与目标随着[行业名称]的快速发展,[报道主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策划书旨在深入探讨该主题,揭示其背后的复杂性和影响。

二、报道主题[具体的报道主题]三、报道目标1. 提供全面深入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报道主题]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揭示[报道主题]所涉及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

3. 引发公众对[报道主题]的关注,促进相关讨论和行动。

四、报道内容1. 主题分析[报道主题]的定义和范围。

对[报道主题]的历史和发展进行梳理。

分析[报道主题]在当前社会、经济和环境背景下的重要性。

2. 问题揭示探讨[报道主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具体的问题和影响。

引用专家观点,分析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3. 解决方案提出针对[报道主题]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介绍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强调公众参与和合作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 前景展望预测[报道主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探讨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挑战。

提出进一步报道的方向和重点。

五、报道形式1. 深度文章2. 专题报道制作专题页面,整合相关文章、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提供互动功能,鼓励读者参与讨论和分享。

3. 社交媒体传播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宣传和推广报道内容。

发布吸引人的和摘要,吸引读者关注。

与读者进行互动,回复评论和私信。

六、报道团队1. 主编/执行编辑负责整体策划和协调工作。

确保报道的质量和进度。

2. 记者/撰稿人3. 编辑/排版人员负责文章的编辑和排版工作。

使报道内容简洁明了,易于阅读。

4. 视觉设计师制作专题页面的设计和配图。

提升报道的视觉效果。

七、时间安排1. 策划阶段:[具体时间]确定报道主题和目标。

组建报道团队。

制定详细的报道计划。

2. 采访和写作阶段:[具体时间]记者进行采访和调研。

3. 编辑和排版阶段:[具体时间]编辑对文章进行修改和审核。

排版人员进行专题页面的设计和制作。

4. 发布和推广阶段:[具体时间]在媒体平台上发布报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篇报道分别聚焦“和平发展”、“坚持发展”、“面向未来发展”、 “科学发展”的主题,贯穿“发展”一条线,主题鲜明、深刻、集中, 富有思想性和前瞻性,富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回应外界疑虑,呼应
国人期盼。
报道融新闻综述、新闻评论于一炉,架构精巧,论述全面,就实论虚, 虚实结合,在丰富的写作素材中精选提炼,形成诸多思想内涵十分丰
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使农作物受损,也使人和牲畜的生存受到威胁。目 前,云南全省有400多万人口面临吃水难的问题。 勤劳是西部人民与大自然抗争中养成的天性。然而,勤劳却带来了这样的 结果。
…… “传统的生活方式,不仅导致传统生产方式的延续,而且导致传统的价值
观念,导致传统 的满足。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的满足中,排斥了对需要通 过交换才能得到的商品的需求,因而 也就泯灭了为交换而生产的积极 性。”这就是贫困背后的贫困,它无疑比经济的贫困更可悲。
角度使新闻的深度大大拓展。
这样,深度报道实现了对各种新闻报道文体的整合。从这个层面 上说,深度报道已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旨趣,它也是一种编辑旨趣,一
种采访旨趣,一种新闻思想。
4)对新闻编排的整合
①对文字报道和图片报 道、图表报道的整合
右图版面主标题为:多年的筹 划,多月的训练,只为那一日 的绽放(Years of planning, months of training,…DAY OF GLORY)。
国新闻杂志《时代》是杰出的代表,该杂志的创办人亨利·劳斯自称
《时代》是“新闻事件的注释家”。 如今,叙述、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都已被整合到 了各种类型昀深度报道写作中,深度报道中时时流露出记者的倾向和 观点毫不稀奇。
3).对新闻文体的整合
深度报道有单篇式和组合式两种基本形式,组合式的深度报道又
〃4月14日:菲称与菲在黄岩岛对峙的中国渔船已全部离开
〃4月15日:中国渔政船赴南沙护渔 将实行24小时守礁值班 〃4月16日:菲方在黄岩岛海域仍有20余艘船只 中方促立即撤离
〃4月17日:菲律宾外长声称将寻求国际仲裁解决黄岩岛对峙一
事 〃4月20日:中国渔政310船抵达黄岩岛 开展常态化巡航
〃4月22日:菲律宾两艘战舰和1架反潜机正赶往黄岩岛海域
2).对表达方式的整合
深度报道出现以前,西方新闻界居主流地位的新闻报道理念是客观
报道。客观报道理念所对应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和说明,完
全排斥议论和抒情。 著名政论家李普曼深刻地指出,随着经济危机和罗斯福实施新政,
“各种事件接踵发生,而这些事件本身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于是,一
个‘为什么’变得与‘是什么’同样重要的时代开始了”。 在时代的呼唤下,深度报道的主要样式之一解释性报道兴起,美
一、解释性报道
1、解释性报道的产生 2、解释性报道的功能与写作 (1).信息整合功能 (2).详尽的功能 (3).说服的功能
菲律宾缘何在南海如此“急进”
4月25日,菲美“肩并肩—2012”联合军演在菲律 宾巴拉望岛面向南海的区域举行两栖登陆演练。此前
一天,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发布公告称,在南海礼乐
从1985年开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分别设立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 报道两个专项奖,深度报道的地位在业界得到承认。
2、深度报道在我国空前繁盛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度报道在我国空前繁盛,一 批优秀的记者脱颖而出,一批脍炙人口的深度报道作品 问世。
1986年,全国好新闻评选设立了“深度报道奖”,《 长江漂流系列报道》和《遗弃女婴事件连续报道》获得 了深度报道一等奖。 1987年被我国新闻界称为“深度报道年”,《关广梅 现象》、《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以及《中国青年报》 的《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和《绿色的悲哀》 获得深度报道特等奖。
引人进一步深思的余韵。
2.思维的系统性
按照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的话说,系统就是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 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概括起来说,系统是由两个以上要
素、有序地、有层次级别地结构起来的网络。
传统报道模式的六大弊端:
一是报道中的两极化,即非好即坏、非此即彼的模式; 二是单一因果和万能因果的模式; 三是重结论、重结局、轻过程、轻变化,习惯于完成式、总结式的报道;
4、论理的思辨性
“记者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不要试图去寻找什么重要新闻,
而要努力使新闻重要起来。”
1987年全国好新闻特等奖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的作者之一曹 焕荣说,要借助理论的力量,增强报道的厚度和力度。作者之一祝华新 也说,借助理论的理性之光,新闻就平添了思想深度和令人信服的力量。 三位作者(另一位是罗荣兴)都认为,努力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理论素质, 这是新闻改革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中国青年报记者1987年5月30日写的《贫困背 后的贫困——西部贫困探源之二》的一部分内容:
中国日报要闻6-7通版2009年 9 月 9 日
获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②对各方观点的整合
6、采访报道的艰巨性
1)深度报道的采访耗时耗力,工 作量大,其发表亦要几经周折。 2)采写深度报道(特别是揭黑 性的调查报道)往往要承担较大 的风险。
“在我们这个日益繁荣的大城市里需 要这样一种日报:它不仅售价低廉而 且明白易懂,不仅明白易懂而且内容 丰富,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真正的 民主精神——忠于人民的事业,不做 有 钱人的奴仆……它要揭露一切丑 恶和欺骗,抨击一切社会罪恶与弊端, 它要以真挚诚恳的态度为人民的利益 而战斗。”(李普曼:《世界报创刊号:告读
来到西部,你会在云雾缭绕的峻岭,看到缕缕炊烟;你会在兽迹罕见的陡 坡,看到新开垦的处女地;你会在那九曲十八弯的羊肠小道上,看到背负 沉重的佝偻着的身躯。你不能不感叹那坚韧的勤劳。 然而,同样在这里,你亦会看到开发和利用与破坏和毁灭几乎在同时进行。
利用与破坏一:云南沧源垦殖开荒,使森林退化为灌木丛,继而退化为荒
者书》1883年5月11日)
2003中国风云记者王克勤,被业界称之为“中 国的林肯· 斯蒂芬斯”。
第二节 深度报道的类型及其报道要领
一、单篇式: 二、多篇式: 连续报道 系列报道 调查性报道 预测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
组合报道
问题讨论
黄岩岛对峙事件:
· 4月11日:菲舰试图“抓捕非法捕捞的中国渔民” 中国海监阻止 〃4月12日:菲律宾派一舰艇增援 继续与中国海监船对峙 〃4月13日:菲律宾无视中方警告再向黄岩岛派海岸警卫队船只
富的话语。
比如,纪略之二写到,“是几十年心无旁鹜的发展,让中国主办的这 场世界聚会有了成功的基石;是几十年心无旁鹜的发展,让中国看向
世界的目光,变得自信从容”,排比句式庄重凝练;
纪略之四写到,“艰难的历程,会变成我们的财富;艰辛的付出,会 成为我们的收获。”句式对仗工整,琅琅上口,内涵层层递进,极富
案例2
由任伟本撰写的系列报道《上海世博会纪略》于2010年11月5、6、8、 9日在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头版下部围框刊发。获第二十一 届(2011)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四篇纪略文章分别为《和平发展的生动演绎》、《融入世界坚持发
展》、《共同为未来发展思考》、《付出艰辛收获科学》。 文章满腔激情追记“成功、精彩、难忘”的上海世博会盛况,高屋 建瓴、大气磅礴、热情赞颂成功办博的中华智慧,纵论以仁为本、 以德为上、以和为先的中华文化,充分肯定科学发展引领的办博方 向,深刻总结以人为本、倡导变革、融入世界、坚持发展的成功经 验,高度概括内涵广博的世博精神。
深度报道选题的生成地:
1)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动向; 2)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
3)社会运行的重大缺陷及弊端;
4)重大突发事件。 如下例:
案例1
由新华社着眼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由记者孙承斌 邹声文贾楠精心组 织采写的2010年1月10日首发的《坚定沉着战狂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 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纪实》
《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改革阵痛中的觉悟》(《人民日报》19 87年11月6日、7日)这两篇深度报道,它们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就 中国改革谈改革,而是把它放进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立体交叉发展的大 网络中加以全方位扫描,所以才产生“纵横捭阖,气势恢宏”的阅读效 果。
3、新闻六要素呈现的多面性
when 不只要说明现在,还要追溯既往,推测未来; Where 不仅要报道现场,还要注意到地点的延伸和波及; Who 不但要采访当事人,而且其他的有关人员, 直接的 与间接的都应采访; What 凡是与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形和细节都要尽量收集; Why & how 在原因和经过情形上,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 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还要能分析出新闻的意义,预 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这篇思辨性报道读之令人折服。试想一想如果没有记者的慎 思明辨,那么,这些材料只 不过是简单堆砌,无排上的整合性
1)对新闻事实的整合
根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可以对新闻事实作出不同的分类, 如主要事实和次要事实、核心事实和边缘事实、前景事实 和背景事实、事件性事实与非事件性事实、深层事实和表 层事实等。 深度报道不同于其他新闻报道之处就在于,它是通过次要 事实突出主要事实,通过边缘事实充实核心事实,通过背 景事实说明前景事实,通过非事件性事实补充事件性事实, 通过深层事实深化表层事实。 通过各种事实的整合,深度报道提供给读者一个尽可能丰 满完整的故事,对新闻事件起到阐明、解释、揭露、呈现 或预测作用,体现思想深度。
有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组合文体式。
组合文体式的深度报道就是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将各种新闻文 体的相关报道——如消息、通讯、评论和读者来信等——整合在一个
版面或几个相连的版面中,形成一个专版或板块,使之从整体上成为
深度报道。在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这些原 本看上去界限分明的各种新闻文体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合作,从各自的
第八章 深度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