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38页PPT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共识ppt课件

控制体重:
BMI维持在18.5-23.9kg/m2,腹围:男 ≤90mm,女性≤85mm。
精选ppt
25
戒烟
① 每次诊视询问吸烟情况,劝导每个吸烟者戒 烟,评估戒烟意愿的程度,拟定戒烟计划, 给与戒烟方法指导、心理支持和/或戒烟药 物治疗,定期随访
② 避免环境中被动吸烟的危害
保持心理平衡
精选ppt
26
调脂治疗
LDL-C 每降低1mmol/L
冠心病发生风险下降 20% 卒中发生风险下降 20%
治疗目标值
低危:TC<6.22mmol/L,LDL<4.14mmol/L 中危:TC<5.18mmol/L,LDL<3.37mmol/L 高危:TC<4.14mmol/L,LDL<2.60mmol/L
Lancet. 2005 ;366(9493):1267-78.
精选ppt
3
危险因素控制对冠心病死亡减少贡 献最大
美国,1968-76 新西兰,1974-81
治疗
新西兰,1978-85 美国,1980-90
IMPACT 苏格兰,1975-94
IMPACT 新西兰,1982-93 IMPACT 英格兰和威尔士,1981-
2000 IMPACT 美国,1980-2000
21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
改善生活方式
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
降压
降糖
精选ppt
调脂
22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戒烟
规律运动 控制体重 保持心理平衡
1.Arch Intern Med. 2006;166:1403-1409 2. Circulation 2006;114;160-167
生活方式干预
BMI维持在18.5-23.9kg/m2,腹围:男 ≤90mm,女性≤85mm。
精选ppt
25
戒烟
① 每次诊视询问吸烟情况,劝导每个吸烟者戒 烟,评估戒烟意愿的程度,拟定戒烟计划, 给与戒烟方法指导、心理支持和/或戒烟药 物治疗,定期随访
② 避免环境中被动吸烟的危害
保持心理平衡
精选ppt
26
调脂治疗
LDL-C 每降低1mmol/L
冠心病发生风险下降 20% 卒中发生风险下降 20%
治疗目标值
低危:TC<6.22mmol/L,LDL<4.14mmol/L 中危:TC<5.18mmol/L,LDL<3.37mmol/L 高危:TC<4.14mmol/L,LDL<2.60mmol/L
Lancet. 2005 ;366(9493):1267-78.
精选ppt
3
危险因素控制对冠心病死亡减少贡 献最大
美国,1968-76 新西兰,1974-81
治疗
新西兰,1978-85 美国,1980-90
IMPACT 苏格兰,1975-94
IMPACT 新西兰,1982-93 IMPACT 英格兰和威尔士,1981-
2000 IMPACT 美国,1980-2000
21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
改善生活方式
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
降压
降糖
精选ppt
调脂
22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戒烟
规律运动 控制体重 保持心理平衡
1.Arch Intern Med. 2006;166:1403-1409 2. Circulation 2006;114;160-167
生活方式干预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防备计谋课件

危险因素评估方法
01
02
03
体检检测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 脂等指标检测。
问卷调查
了解个人生活习惯、家族 史、吸烟饮酒等情况。
医学影像
如超声心动图、心脏CT等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 和功能。
评估结果解读与干预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判断个人心脑血管疾 病的风险等级。
定期复查和监测,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方法
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
筛查频率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应适当增加筛查频率。
监测指标与意义
监测指标
血压、血脂、血糖、心率等。
监测意义
及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监测结果的解读与干预建议
解读
根据监测结果,判断个体患心脑血管 疾病的风险等级。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防备计谋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评估 • 一级防备策略 • 预防性药物与治疗 • 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与监测 •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01
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脑部的 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梗塞 、脑出血等。
控制慢性疾病
对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严格控 制病情。
社区与政府层面的预防与管理措施
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提 高居民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和
自我保健意识。
公共卫生服务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定 期的健康检查、健康咨询等服务
。
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健康 生活方式,限制不健康食品的广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终稿)解读四ppt课件

• 很多高血脂患者并没有特殊的症状, • 事实上,高血脂是心脑血管健康的“慢性杀手” 。高脂血症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最容易引发三 类疾病:一是心脏疾病,包括心脏动脉硬化、冠 心病、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二是脑血管疾病,主 要是脑血管硬化导致脑血栓、脑出血;三是肾脏疾 病,肾动脉硬化很容易引发尿毒症。为了预防上 述心脑肾疾病的出现,降血脂治疗不可忽视。
11
误区9:降胆固醇治疗可以减少心肌梗死,但 会增加脑出血。 可诱发癌症 • 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已经得了这一结论 ,胆固醇降低不会增加非心血管病,如癌 症等的死亡率。大量临床研究的证据表明 ,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不仅可以显著 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显著降低缺 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而且不会增加脑出血 • 他汀的出現具有划时代意义。可与青霉素 发明相媲美
2
血脂异常干预
• 高血脂的防治误区
3
误区1“血脂偏高”、“胆固醇异常”是多吃少动 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 胆固醇异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病 。它虽然与饮食运动有一定关系,但并不 是只要忌口、多运动就能解决的。在导致 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素 中,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 素不可改变。在可以改变的因素中,引起 严重危害的主要是胆固醇异常,尤其是 LDL-C(低密度脂蛋白)过高。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 家共识》2010(终稿)解读四
(二)血脂异常干预
• 血浆胆固醇水平与发生冠心病风险之间呈线性相关 • 血胆固醇每增加1 mmol/L,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25% • 血脂异常是我国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危 险度为11.4%; • 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可显著降低各种心血管事件约30 % ,降低卒中约30%, • 控制血脂水平可使我国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减少 约10% 。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ppt课件-精选文档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Framingham研究显示:冠心病人猝死的发生 率,男性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10倍,女性高4.5 倍。并且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三者有协同 作用,可使冠心病发病危险性升高达16倍。吸 烟可促使血管痉挛、脂质代谢异常和血管内皮 的损伤。
白骨精的早逝故事
• 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带着诗意的年龄。 • 一个有着梦想与希望,怀着理想与抱负的年
轻者,就这样可惜的离开了。他们的离世,给 人们敲响了警钟。
• 一错是亲人流泪 • 二错是国家人才浪费
心脑血管病越来越多的原因
• 无知无为 • 有知难为 • 有知不为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 –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 死 – 脑卒中: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 . ASCVD 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
DBP 90-99
2级 SBP160-179或
DBP100-109
3级 ≥180或
≥110
I 无其他危险因素 II 1-2个危险因素 III ≥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IV 临床并发症或合并DM
低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降压治疗-实施过程
• 对高血压患者临床评价后,首先进行危险性水平分层(低危、中
• 老年疾病?--现在年龄越来越提前
2024年1月4日星期四
32
三 心血管病的预防
• 美国国家疾控中心报告认为:通过改变生活方 式,使美国人的高血压病减少了55%、脑卒中 减少了75%、糖尿病减少了50%、癌症减少了 1/3。国民的预期寿命可望增加10年。
2024年版《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更新临床实践与指南
本次共识更新旨在根据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针对心力衰竭早期筛查和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 和指导。
共识制定方法与参与专家
方法
通过收集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专家经验和意见,制定共识。
参与专家
来自心血管病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等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参与了本次共识的制定和评审。
共识主要内容与亮点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对共识的详细内容进行深 入解读,包括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方法、一级预 防策略、临床实践推荐等方面,以期为临床医生 和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指导。
02
心衰的定义、分类、 发展阶段
心衰的定义
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 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氧供不足的 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代谢综合征是一组 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代 谢异常的症候群。
与心衰的关联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会导致心血管系统负荷加重,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肥厚,从而增加心衰风 险。
预防策略
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 膳食纤维摄入,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心肌损伤标志物
• 肌钙蛋白(cTn):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用于心衰的病因诊断和预后评估。
超声心动图
• 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超声心动图可测量心脏各腔室大小、室壁厚度、射血分数等,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
X线胸片
• 心脏形态和肺淤血情况:X线胸片可观察心脏大小、形态及肺 部血管纹理,了解是否存在肺淤血等心衰表现。
抗血小板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 成。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 的心脏问题。
本次共识更新旨在根据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针对心力衰竭早期筛查和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 和指导。
共识制定方法与参与专家
方法
通过收集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专家经验和意见,制定共识。
参与专家
来自心血管病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等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参与了本次共识的制定和评审。
共识主要内容与亮点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对共识的详细内容进行深 入解读,包括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方法、一级预 防策略、临床实践推荐等方面,以期为临床医生 和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指导。
02
心衰的定义、分类、 发展阶段
心衰的定义
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 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氧供不足的 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代谢综合征是一组 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代 谢异常的症候群。
与心衰的关联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会导致心血管系统负荷加重,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肥厚,从而增加心衰风 险。
预防策略
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 膳食纤维摄入,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心肌损伤标志物
• 肌钙蛋白(cTn):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用于心衰的病因诊断和预后评估。
超声心动图
• 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超声心动图可测量心脏各腔室大小、室壁厚度、射血分数等,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
X线胸片
• 心脏形态和肺淤血情况:X线胸片可观察心脏大小、形态及肺 部血管纹理,了解是否存在肺淤血等心衰表现。
抗血小板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 成。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 的心脏问题。
最新《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终稿)解读二幻灯片课件

急接性受期急接性受再再灌灌注注治治疗疗患患者者1 1
在CPACS研究5年后进行的
患
者
中国ACS诊疗模式现状调查发
比
例
现,急性期接受再灌注治疗的
(
)
ACS患者比例较之前有所提高,
但比例仍然较低。
%
研究背景: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三级和二级医院,2010年4月-2010年8月期间向各医 院负责ACS诊疗的科室负责医生邮寄统一的调查问卷,收回1009份,进行统计分析。
高危患者出院时指南推荐用药比例
400.2015.015.013
随访至1年,除了β阻滞剂, 其他指南推荐药物的使用都有 降低,最显著为氯吡格雷 (下降25%)
Bi Y, et al. Am Heart J. 2009;157(3):509-516
ACS治疗的现状小结
➢ 我国ACS患者血运重建比例低,多使用非血运重建治疗
400.2015.015.006
高润霖,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6):2521-2522
ACS治疗
目录
CPACS研究:国内接受血运重建患者比例低
12h内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比例
介入治疗患者占最终诊断为ACS患者总 数的38%2
中国ACS 临床路径研究( CPACS) ,一项前瞻性注册登记研究,于2004 年9 月- 2005 年5 月间在全国18 个 省市,51 家医院之间开展,共入选了2 973例ACS 患者,对于入选患者的诊断、危险因素及诊疗经过等信 息进行采集,并将研究结果与指南进行比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肌坏死标记物水平 升高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解读PPT(2023版)全文

背景
《指南基层版》的目标人群为尚未发生心血管病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主要聚焦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一级预防。ASCVD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同时,鉴于我国人群出血性卒中高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在血压管理时也应特别强调评估和控制包括出血性卒中在内的总心血管病风险。
合理膳食
6.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ASCVD风险最低?研究显示,包含较多油炸食品、内脏、加工肉类及甜味饮料的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美国南方饮食模式,冠心病及卒中风险增加。食用含糖饮料、精制谷物、薯条等增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甚至比食用动物制品的风险还高。此外,长期低碳水化合物但高动物脂肪、蛋白质摄入的饮食模式与心脏和非心脏死亡率增加相关。荟萃分析显示,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70%)及低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40%)均增加死亡风险,供能占50%~55%定义为适度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表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关,建议每天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此外,饮用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饮料会增加卒中、冠心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应避免饮用。
身体活动
3.戒烟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吗?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与死亡风险。戒烟1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及再发心脏事件的比率即可下降50%,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可降低70%以上;戒烟15年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与从不吸烟者相似,戒烟获益明确。
(五)、控制酒精摄入饮酒与心血管病风险关系如何?过量饮酒增加死亡及心血管病风险,包括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饮酒量与高血压、心房颤动及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对观察性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红酒、啤酒与心血管事件间存在J形曲线关系,即适度时血管事件风险最低,过量时风险增加;而烈性酒与血管事件风险间未见J形曲线关系。另有汇总分析显示每周酒精摄入100g以下者死亡风险最低,在此之上随饮酒量增加,无基础心血管病史者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致死性高血压疾病及主动脉瘤发生率逐渐增加,
《指南基层版》的目标人群为尚未发生心血管病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主要聚焦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一级预防。ASCVD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同时,鉴于我国人群出血性卒中高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在血压管理时也应特别强调评估和控制包括出血性卒中在内的总心血管病风险。
合理膳食
6.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ASCVD风险最低?研究显示,包含较多油炸食品、内脏、加工肉类及甜味饮料的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美国南方饮食模式,冠心病及卒中风险增加。食用含糖饮料、精制谷物、薯条等增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甚至比食用动物制品的风险还高。此外,长期低碳水化合物但高动物脂肪、蛋白质摄入的饮食模式与心脏和非心脏死亡率增加相关。荟萃分析显示,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70%)及低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40%)均增加死亡风险,供能占50%~55%定义为适度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表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关,建议每天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此外,饮用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饮料会增加卒中、冠心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应避免饮用。
身体活动
3.戒烟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吗?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与死亡风险。戒烟1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及再发心脏事件的比率即可下降50%,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可降低70%以上;戒烟15年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与从不吸烟者相似,戒烟获益明确。
(五)、控制酒精摄入饮酒与心血管病风险关系如何?过量饮酒增加死亡及心血管病风险,包括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饮酒量与高血压、心房颤动及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对观察性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红酒、啤酒与心血管事件间存在J形曲线关系,即适度时血管事件风险最低,过量时风险增加;而烈性酒与血管事件风险间未见J形曲线关系。另有汇总分析显示每周酒精摄入100g以下者死亡风险最低,在此之上随饮酒量增加,无基础心血管病史者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致死性高血压疾病及主动脉瘤发生率逐渐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其它, 18.8
糖尿病, 3 高胆固醇血 症, 11.4
高血压, 34.9
吸烟, 31.9
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现状
8种已知的可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个体未来发生心肌 梗死危险的把握度为90%,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吸烟、 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体型、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 果和精神紧张
ABI: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 压的比值,小于0.90为异常。
ABI值 ≦0.4 0.4~0.9 0.9~1.3
>1.3
意义 血流严重 血流减少 正常 下肢动脉僵
减少
硬度增加
对下肢动脉疾病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其阳性预测 值为90%,阴性预测值为99%,总准确率为98%。
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 应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的常规筛查项目之 一
项目
下降程度 对死亡率下降的贡献%
胆固醇水平 0.34mmol/L
24
收缩压
5.1mmHg
20
吸烟量
11.7%
12
VS二级预防和康复的贡献率—11%;三级预防—9%;血运 重建—5%
危险因素控制对冠心病死亡减少贡 献最大
美国,1968-76 新西兰,1974-81
治疗
新西兰,1978-85 美国,1980-90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10年发病危 险度评估表(女性)
重视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
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
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 一次危险评估
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应 每年进行一次危险评估。
对绝对风险低的个体推荐使用“ 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
重视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ABI
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参与的interheart研究
高血压 吸烟 1.6亿 3.5亿
被动吸 烟
5.4亿
血脂 糖尿病 肥胖 超重 异常 1.6亿2002《4中00国0万城乡居60民00健万康营2养亿调查》
➢ 1、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 病学现状
➢ 2、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 3、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 ➢ 4、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特殊人群
心血管疾病危险初筛工具
➢ 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 ➢ 欧洲SCORE危险评估模型 ➢ WHO/ISH风险预测图 ➢ 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模型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一个工具:心血管发病风险评估模型
三个指标:ABI、C-IMT、PWV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10年发病危 险度评估表(男性)
➢ 1、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 病学现状
➢ 2、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 3、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 ➢ 4、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特殊人群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
改善生活方式
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
降压
降糖
调脂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戒烟
规律运动 控制体重 保持心理平衡
1.Arch Intern Med. 2006;166:1403-1409 2. Circulation 2006;114;160-167
疾病死亡率构成比(%)
50 40 30 20 10
0 城市
农村
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心脏病 脑血管病
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现状
目前我国新发卒中200万人/年,死亡100多 万人/年;现患卒中700万人
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年,现患心肌梗死200 万人
——《 2007中国心血管病年报》
冠心病死亡减少(%)
国际众多指南推荐一级预防
ACC/AHA 1997 1997年ACC/AHA第一个《心血管病及中风一级预防指南》
ACC/ASA2006 2006年ACC/ASA《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WHO2006和ESC2007 2006年WHO和2007年ESC《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
均强调了心血管一级预防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干预
女性卒中风险下降 55% 男性冠心病风险下降 27%
合理膳食
➢ 每天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 克,谷类250-400克,胆固醇少于300mg/ 日,食用油少于25-30克,每日饮水至少 1200ml
IMPACT 苏格兰,1975-94 IMPACT 新西兰,1982-93 IMPACT 英格兰和威尔士,1981-
2000 IMPACT 美国,1980-2000
IMPACT 芬兰,1972-92
IMPACT 芬兰,1982-97
危险因素
其它
N Engl J Med 2007;356:2388-98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C-IMT
是采用高频B型超声探头测定的颈动脉腔-内膜界面与中膜-外膜界面之间的距离
一般取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远侧壁1.0~1.5 cm无斑块处测量
根据2003年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C-IMT ≥0.9 mm确定为内中膜增厚。
是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的独立预测指标,CIMT每增加0.1 mm,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 险性增加11%。
ACCP 8 2008年ACCP第8版《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 专门设置了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部分
➢ 1、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 病学现状
➢ 2、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 3、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 ➢ 4、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特殊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仍是我国首位死亡原因
08年我国疾病死亡病因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PWV
PWV:是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早期敏感指标, 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采用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cfPWV) 和肱—踝动脉PWV(baPWV)
项目 cfPWV baPWV
正常值
增大的意义
<900mm/s 主动脉硬度增高
<1400mm/s 大动脉和外周动脉 硬度增加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概念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疾病尚未发生或 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控 制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 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 疾病(以冠心病和卒中为主)
一级预防的重要性
美国一级预防获益—从上世纪70年代到2000年冠 心病死亡率下降了50%,其中危险因素控制的贡 献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