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合集下载

中国和美国文化的比较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中国和美国文化的比较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中国和美国文化的比较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国和美国文化的比较: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当今世界,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其文化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和碰撞。

中美两国文化既有传统的独特之处,又在现代社会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和美国文化进行比较,探讨传统与现代在两国文化碰撞中的相互影响和发展。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1. 家庭观念与社会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观念和家族的重要性。

尊重长辈、孝顺父母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而在美国,个人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个人的独立和自由被强调。

美国社会注重个人成就和个人权利,鼓励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

2. 教育观念与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教育,强调勤奋学习和尊师重道的价值观。

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严格的考试评价体系。

然而,在美国,个人发展的多样性更得到重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融合1.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受国人的热爱和传承。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孝道、忠诚、礼仪等,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与现代价值观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例如,中国古老的红色文化与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成为代表中国精神风貌的一种文化符号。

2. 现代文化的全球传播美国现代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

从好莱坞电影到流行音乐、时尚潮流,美国文化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这些现代文化元素对中国的青年一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年轻人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

三、文化碰撞的挑战和机遇1. 文化冲突与理解中国和美国的文化碰撞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和挑战。

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例如人权、民主、人际关系等。

然而,文化冲突也为两国提供了互相学习和增进了解的机会,通过对话和交流,可以促进两国文化的互补和共同发展。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之一,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并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国家的不同之处。

一、价值观念与礼仪中国和美国在价值观念和礼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和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尊重年长者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权利,鼓励个人追求幸福和成功。

在礼仪方面,中国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尤其在社交场合表现得更为明显,而美国则更加注重直接和个人自由的表达方式。

二、沟通方式中国和美国在沟通方式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中国人普遍喜欢间接表达和含蓄的沟通方式,注重言外之意和非语言的传达。

相比之下,美国人更加直接和开放,倾向于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有时候可能会在不同文化间产生误解和冲突。

三、时间观念与态度中国和美国在时间观念和态度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长远的眼光和传统的价值观念,强调“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思想。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更加注重效率和即时性,强调时间的精确和高效利用。

这种差异可能会在商务和工作场所产生摩擦,需要适应和互相理解。

四、教育体系中国和美国的教育体系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应试和记忆,学生在学校中需要完成大量的功课和考试。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体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兴趣发展。

五、饮食文化中国和美国的饮食文化也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饮食注重均衡和营养,尤其强调米饭、面食、蔬菜和豆制品的摄入。

相比之下,美国饮食偏向快餐和高热量食物,以肉类和面包为主食。

这种饮食差异也反映了两国人们对于健康和饮食观念的不同认知。

六、宗教信仰和节日庆祝中国和美国在宗教信仰和节日庆祝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与宗教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和美国文化的对比和交流

中国和美国文化的对比和交流

中国和美国文化的对比和交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对于两国人民来说,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是相互沟通和合作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中美两国文化的异同,探讨文化交流对于两国关系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文化特征的比较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大国,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体现出在许多方面。

例如,在社会习惯、教育制度、商业文化和节日庆典等方面,两国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首先,中国是一个重视集体主义和家庭价值观的社会。

中国人普遍讲究形式和谐、人际关系和蔼,受到家族和地域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强调自我节制和孝道道德。

而美国则强调个人主义和民主价值观,注重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的维护,社交中强调直接和表达自我,重视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

其次,两国的教育系统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中国,教育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和功利性,重视应试竞争;而在美国,教育则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和实践实践。

此外,两国商业文化的差异也很明显。

在中国,商业交际往往是建立在社交关系或者求助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更注重执行力和成效,而在美国,则要求商业交往更加简约和分明,注重效率和结果。

最后,两国的节日庆典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的国家,各种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庆典等历史底蕴深厚,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家庭团聚;而美国则更加注重商业化的节日庆典,如万圣节、七夕节等等,更注重的是创意、个性和娱乐性。

二、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尽管中美两国的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文化交流能够让两国人民之间更深入的了解对方文化的背景和思想,增进相互间的领悟和信任,扩大双方之间的共识和合作。

首先,中美文化交流对于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两国政治上的合作需要基于民间社会之间的广泛交流和文化认同的构建,这样才有可能在经济、环保和科技等领域上实现更多的合作。

中外文化比较中国和美国

中外文化比较中国和美国

中外文化比较中国和美国中外文化比较:中国和美国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与价值观的总和,而中外文化之间的比较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自的差异和共同点。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具有深厚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价值观、礼仪、饮食和教育等方面对中美两国文化进行比较。

一、价值观比较1. 美国价值观美国文化强调个人自由、个人主义和竞争精神。

个人权利被认为是最高价值,强调自由、独立和追求幸福。

在美国,竞争被视为推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 中国价值观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

家庭和社区的利益被认为比个人的利益更重要。

中国文化中注重的特质包括忠诚、孝顺和谦逊。

社会稳定和家庭责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

二、礼仪比较1. 美国礼仪美国人注重个人空间和个人隐私,尊重个人自由和个人选择。

握手常用作问候和告别的方式,而“你好”和“谢谢”是常见的问候和感谢表达。

在社交场合,个人常常直率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意见。

2. 中国礼仪在中国,人们注重面子和社会地位。

尊敬和尊重长辈是传统价值观的一部分。

握手并非中国常见的问候方式,而是通过鞠躬、拱手或合十来表达敬意。

在社交场合,人们通常会避免直接表达否定意见,追求和谐与稳定。

三、饮食比较1. 美国饮食美国饮食以多样性和快餐文化而闻名。

美国人爱吃快餐和外卖,追求方便和快捷。

同时,美国饮食也受到世界各国风味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 中国饮食中国饮食历史悠久,讲究季节性和地域性。

中国菜以其丰富的口味和健康的食材而闻名。

中国人注重餐桌礼仪,例如使用筷子、尊重长辈并倡导节俭。

四、教育比较1. 美国教育美国教育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独特的才能和兴趣。

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中国教育中国教育注重学生的纪律、严谨性和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偏向于传授知识和讲解,学生需要按部就班地学习和记忆。

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四、独立性- independence
• 美国人通常较不喜欢依靠别人,甚至父母的帮忙也不一定乐于接受, 而父母亦鼓励子女早早离家,独立地生活与发展。我国青少年在这方 面就发展得较慢。对留学生来说,要注意到指导教授非常重视研究生 能够独立做研究的能力。而对英文不灵光的留学生来说,当你向美国 人借笔记时如被拒绝,不一定表示他们讨厌你,极有可能是他们将心 比心,认为你应该独立而已。 • Americans usually less like depend on others, or even parents help also is not willing to accept, and parents also encourage children left home early in life and development, independently. Our country teenagers in this respect development more slowly.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supervising professor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graduate student independently and do research ability. And for avira antivi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en you ask the American people borrow your notes as was refused,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they hate you, is most likely they care, think you should independent just.

国内外对于中美文化差异的研究

国内外对于中美文化差异的研究

国内外对于中美文化差异的研究导言: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代表,其间的文化差异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国内外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之间的差异,并为跨国交流提供指导。

一、价值观差异中美两国的价值观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美国,个人主义被视为核心价值观,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权被重视。

而在中国,集体主义是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这种差异在工作环境中也得到体现,美国员工更注重个人成就和个人利益,而中国员工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

二、沟通方式差异中美两国在沟通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人更注重直接和坦诚的沟通方式,他们更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而中国人在沟通时更注重含蓄和间接的方式,他们倾向于使用暗示和隐喻来表达意思。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和领导风格中也会产生影响。

三、时间观念差异中美两国的时间观念也存在差异。

美国人更注重时间的效率和准时性,他们更倾向于按计划和时刻表行事。

而中国人对时间的看法较为灵活,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和日常生活中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理解上的困难。

四、礼仪差异中美两国的礼仪习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社交场合,美国人更注重个人空间和私人领域,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性和自主性。

而中国人更注重社交礼仪和尊重他人的面子,他们更倾向于团体和集体的利益。

这种差异在商务交流和社交互动中需要双方进行适应和理解。

五、教育观念差异中美两国的教育观念也存在差异。

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而中国教育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考试成绩,强调纪律和秩序。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国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六、社会结构差异中美两国的社会结构也存在差异。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社会结构相对松散,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改变。

而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更加固定,社会结构相对稳定。

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看中美文化差异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深入剖析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理论框架,它提供了五个关键维度来理解和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这些维度包括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与女性化,以及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大国,其文化差异在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本文将通过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逐一分析这些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人民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社会结构,为跨国交流、合作和相互理解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五个关键维度。

然后,我们将逐一分析中美两国在这些维度上的文化差异,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总结这些差异对两国交往和合作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两国之间的更好理解和合作。

二、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概述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是由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跨文化理论框架,它旨在帮助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差异。

这一模型包括了四个主要的文化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和男性化与女性化。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反映了社会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人的目标和需求被优先考虑,如美国文化就倾向于鼓励个人独立思考和行动。

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群体的和谐和共同目标更为重要,如中国文化中的集体观念较为强烈。

权力距离维度描述了社会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和权力差距的接受程度。

在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中,如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人们普遍认为权力和地位的不平等是自然的,并习惯于服从权威。

而在权力距离较小的文化中,如北欧国家,人们更加强调平等和民主,对权力差距的接受度较低。

第三,不确定性规避维度涉及社会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容忍程度。

比较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

比较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

比较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

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

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

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

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二、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

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

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世界各国的人才在这里群英聚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大熔炉。

因此美国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三、中国文化的政治性与美国文化的经济性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两千多年来,要统治这样一个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统治失调,就意味着国家分裂、诸侯纷争、战乱不休。

因此,自古以来,稳定和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政治是统帅,集中统一是灵魂。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系统,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权统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关于教育统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伦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重农轻商,重文轻商,科举制度使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连,文化中带有很强的政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她包含一个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深层的心理积淀。

说到两个民族思想与行为的不同,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由于文化的不同,会产生思维模式的不同;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又会产生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不同。

就像两个不同的根系,会生长出两棵不同的大树一样。

中国与美国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理解这些差异,首先要理解中美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

中、美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中、美文化的几个特性之上。

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这古老的岁月本身就具有无尽的财富,文化也同名胜古迹一样,时间愈久远,便愈具有无以伦比的价值。

然而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树,一方面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一方面又含有一些枯枝败叶。

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你望着这棵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你会为她的苍劲美丽而折服,你也会想象有多少岁月神奇的秘密蕴藏其中。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

中国的社会关系也就好比这棵大树的根系,树越古老,根系越繁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

而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

美国人没有丰富的历史宝藏可挖掘,但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去承受,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

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

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二、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

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

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世界各国的人才在这里群英聚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大熔炉。

因此美国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三、中国文化的政治性与美国文化的经济性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两千多年来,要统治这样一个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统治失调,就意味着国家分裂、诸侯纷争、战乱不休。

因此,自古以来,稳定和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政治是统帅,集中统一是灵魂。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系统,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权统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关于教育统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伦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重农轻商,重文轻商,科举制度使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连,文化中带有很强的政治性。

贯穿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而美国是一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具有浓厚的经济性,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文化占有很高的地位。

而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乐园、麦当劳快餐等等发达的商业文化更是受世人瞩目。

美国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带有浓厚的经济色彩,亲兄弟明算账。

四、中、美两国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多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文章都指出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使我们产生困惑。

生活在中国社会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个人主义思想也很严重,缺乏团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当我们来到美国,却发现很多的美国人很关心社会和集体。

有人做过这种观察,一群美国人开大会,会前不同观点会展开很激烈的争论,但一旦会议主题决定了,大家就会安安静静地一起开大会;但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却往往是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各自为政。

关于这个文化与现实的差异问题,我们从社会学中找到了答案。

一个社会中,不仅有统治阶层所推行的正统的主文化,也有在民间流行的亚文化。

亚文化往往是对于主文化的一种逆反,一种对立和统一。

由于中国文化过分宣扬国家和集体,轻视个人,所以民间社会的亚文化又使个人利益得到补充,得到平衡。

美国过分地宣扬个人主义,人们不满足于彼此隔阂,彼此冷漠的现象,又重新回到互相关心,热心公益事业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上来。

由此我们知道,要想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不仅要从书本上了解他的主文化,还要到那个民族中去生活一段时间,从民间去了解那个民族的亚文化。

另一方面,在人的本性上,有些东西是人类共有的,如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是得到公开承认,而在中国却被加以批判,但不管你怎么否定,它却是深藏在人们心底的。

就像中国古代宣扬禁欲主义,但不管你怎样宣扬,男女相悦却是怎么也不能从人们心底抹去。

五、中国文化的两极性与美国文化的多极性中国古代哲学非常注重阴与阳的辩证统一,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组成的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如:上与下、左与右、正与反、内与外、男与女等等。

中国的儒家文化与佛、道文化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两极性。

儒家文化主张积极进取,而佛、道文化主张消极避世,组成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中国古代的许多知识分子在青年时期往往尊奉儒家文化,奋发图强;当仕途多有磨难,到了晚年时又遁入佛、道文化,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内心的安宁。

儒家文化就好比一架云梯,激励着仁人志士们努力攀登,去摘取事业的果实;而佛、道文化就好比是一张安全网,有人从云梯上跌落下来,就有这张大网将其接住。

因此儒家文化与佛、道文化这两极文化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稳定发展的中国文化系统。

而美国是一个多种文化兼容并蓄的国家,不仅有英国文化、法国文化,还有西班牙文化、墨西哥文化,以及中国的儒家文化和佛、道文化,等等。

美国的文化不是两极,而是多极,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机会。

六、中国文化的内向性和美国文化的开放性中国属内陆国家,中国文化就是在这大片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陆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不断遭受外族侵略,因此不断地修筑长城,闭关自守。

受此影响,中国文化也演变成了保守的陆地文化,自成体系,对外来文化有很大的排他性。

从清朝的戊戌变法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每一次打开国门,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中国文化不断地同化着外来文化,却从来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就连接受西方文化最彻底的台湾、香港、新加坡来讲,也并没有完全西化,而是仍然保留着许多儒家文化的传统。

然而,与正统文化相对立的是,开放式的中国民间文化却是以敞开的胸怀迎接着外来文化。

好莱坞电影、麦当劳快餐店、西方哲学思潮,等等西方文化,无不是借着中国民间文化的东风吹遍了中国的村村落落。

美国的主流文化源于欧洲,是一种开放型的海洋文化。

而美国的民主与法律制度又保护了美国的文化自由发展,不受政治的打击和控制。

加上美国每年招收大量的外国学生与学者,同时也带来大量的不同文化与碰撞。

美国对于各种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吸收其中优秀部分以使自己变得更加丰富。

七、中国儒家主文化与美国基督教主文化中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儒家文化注重家庭关系,宗族血统,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两大特点是,第一,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父母管教孩子,孩子孝敬父母,二者不可逾越。

第二,以亲情、血缘为纽带,由此延伸到社会,讲究朋友之间以兄弟相称,四海之内皆兄弟,讲哥们义气。

美国是一个以基督教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大部分美国人信教,相信上帝。

按基督教义,无论什么人,都是上帝的儿子,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而家庭,只是替上帝抚养孩子的场所,因此,即使是父母,也不能随意打骂自己的孩子,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基督教讲究博爱,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也体现了这一价值观。

八、中国文化的统治性与美国文化的大众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中间小,两头大的社会。

即中产阶层占少数,统治阶层与普通大众占主体。

而统治阶层又驾驭普通大众之上,对于文化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中国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出统治阶层的利益。

美国是一个中产阶级占多数,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美国文化充分体现了中产阶层的利益。

加上严密的民主与法律制度,使普通大众得以自如地参加文化的构建。

因此美国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大众性。

九、中国文化的人文性与美国文化的科学性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中又以伦理道德为主体。

伦理道德与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条主线。

伦理道德注重于社会关系的协调,诗词歌赋注重于情感的宣泄,因此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和性格中,自古重人文、重情感。

美国人以欧洲移民为主体,人数最多。

因此美国文化是在欧洲文化基础上发扬光大的现代欧美文化。

欧洲文化的重理性、重科学等特性在现代美国文化中也有所继承。

美国人协调社会关系用法律,而不是用人情;美国人热爱科学,相信实力,以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向世人说话。

了解了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再看彼此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就会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豁然开朗之感觉。

因此研究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彼此的社会和社会关系,有利于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交往。

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差异的对比,认清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优点,在交流与学习中取长补短,发展自身文化。

中美文化差异:精英正在毁掉美国郭春孚美洲土著居民中的绝大多数为印第安人,其祖先来自中国北方,大约是在4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

他们与亚洲同时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点。

例如,用火、驯犬和医疗方法以及某些特殊仪式等。

考古学和人类学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和中国人有着一样的体质。

在美国有阿塔巴斯干人、阿尔贡金人、易洛魁人、苏人和马斯科基人等。

大约1万年前,又有另一批亚洲人移居到北美北部,这就是后来的爱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一群喜欢冒险的渔民维京人,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

由此可见,美洲土著文化的根系在中国。

但是,后来的殖民者对美洲土著人进行了大肆屠杀,对美洲土著文化给予了毁灭性的清剿。

美国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也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

从1620年11月11日"五月花号" 邮船从普利茅斯登陆算起,截止到2010年美国历史只有390年;从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算起,美国的历史更短,只有234年。

因此,美国文化的根基只能立足于300多字的《"五月花号"公约》和《独立宣言》。

美国文化是从英国移植的,本质上属于英国文化体系;但在美国经历二三百年的发展,丢掉了英国文化中优秀的成分,加入了许多流浪、冒险、草根、牛仔、快餐等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