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抗生素应用
恩诺沙星溶液的功能主治

恩诺沙星溶液的功能主治简介恩诺沙星溶液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成分为恩诺沙星。
该溶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主治作用。
功能主治列表1.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恩诺沙星溶液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方面表现出色。
它能有效抑制各种细菌的生长,并且对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2.治疗呼吸道感染:–恩诺沙星溶液也适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它能迅速杀死引起感染的细菌,减轻病情,并促进患者康复。
3.抗菌消炎:–由于恩诺沙星溶液具有广谱的抗生素作用,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症状,如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等。
它能够迅速杀死感染病原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4.预防感染:–恩诺沙星溶液可用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减少手术风险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在一些高风险的手术中,恩诺沙星溶液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5.治疗消化道感染:–恩诺沙星溶液还可以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如胃肠炎、胃溃疡等。
它能有效杀灭引起感染的细菌,缓解胃肠道炎症,并减轻相关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6.治疗生殖系统感染:–对于生殖系统感染,恩诺沙星溶液也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杀灭引起感染的细菌,减轻病情,并促进病人尽早康复。
7.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恩诺沙星溶液还常用于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尤其是在外伤或手术后,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降低并发症风险。
注意事项•恩诺沙星溶液在使用过程中,请务必按照医生的准确剂量和使用方法来使用,切勿自行增减剂量。
•如果患者对恩诺沙星过敏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请提前告知医生。
•使用恩诺沙星溶液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反应,请及时咨询医生。
以上是关于恩诺沙星溶液的功能主治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有进一步的疑问,请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抗生素在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指南抗生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中治疗和预防院内感染。
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并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然而,由于滥用和误用,抗生素耐药性成为当今医疗领域的一大挑战。
为了提高抗生素的有效性和避免耐药性的发展,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应用指南。
一、抗生素使用的原则与目的1. 合理应用抗生素:抗生素仅在医生明确判断为细菌感染并且需要药物治疗时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2. 根据细菌敏感性选择抗生素:临床上常用细菌敏感性试验来确定患者体内的病原菌对哪类抗生素具有敏感性,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3.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不同感染严重程度需要不同的抗生素,轻度感染宜选用口服抗生素,重度感染需要使用静脉给药的广谱抗生素。
4. 严格控制使用时机和疗程:遵守抗生素使用的最佳时机和推荐疗程以减少不必要的细菌抗药性的提高。
二、常用院内感染的抗生素应用1. 呼吸道感染:对于轻微呼吸道感染,可考虑使用口服青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于重症或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静脉给药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常用的选择。
2. 泌尿道感染:对于常见的泌尿道感染,口服抗生素如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头孢菌素类药物是首选。
对于复杂性感染或尿路结石相关感染,静脉给药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更适用。
3. 伤口感染:医院内的伤口感染多由革兰阳性菌引起,因此对于这类感染,静脉给药的青霉素类或万古霉素是首选。
如遇到严重感染或高危患者,考虑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以覆盖更广的细菌谱。
4. 血流感染:血流感染可由多种菌株引起,治疗首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洁霉素。
严重感染时可酌情使用高级别的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药物。
三、预防抗生素耐药性的策略1. 监测耐药性:建立稳定的监测系统,追踪和评估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及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阻止耐药性的蔓延。
青霉素对尿路感染的治疗效果

青霉素对尿路感染的治疗效果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它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临床问题,而青霉素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尿路感染的病因、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尿路感染是指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起尿道、膀胱、输尿管或肾脏等部位的感染。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等症状,严重的尿路感染还可能引起发热、腰痛等症状。
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包括抗菌治疗、改善尿液排流等措施。
而青霉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对尿路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霉素作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使细菌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
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于引起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大肠杆菌等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此外,青霉素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尿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症状。
临床上,青霉素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具体的给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菌的药敏结果来确定。
对于轻度尿路感染,可以选择口服青霉素,如青霉素V钾。
对于重度尿路感染或无法口服的患者,可以选择静脉注射青霉素,如青霉素G钠。
在给药方案的选择上,还需要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青霉素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的效果是显著的。
临床研究表明,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等常见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治疗效果较好,疗效可达到80%以上。
尿路感染患者在用药后通常会出现症状缓解、尿培养阴性等改善情况。
此外,青霉素还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其他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因此可以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使用。
然而,青霉素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细菌的耐药性问题,部分病原菌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在使用青霉素治疗尿路感染时需要注意对病原菌的药敏性进行检测,以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泌尿科抗生素使用规范

泌尿科抗生素使用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泌尿科抗生素使用规范,以确保患者获得合理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减少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导致的问题。
2. 抗生素使用原则在泌尿科进行抗生素治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严格按照医疗指南和相关研究进行抗生素选择和使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原体、感染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和耐药性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药物;-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不应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 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评估抗生素治疗的需要。
3. 抗生素使用指导根据泌尿科常见感染病因和治疗需要,建议以下抗生素使用指导:- 对于泌尿道感染:应优先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药物;- 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可考虑使用更广谱的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药物;- 对于泌尿系统结石相关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对于泌尿系统手术后感染:应在术前根据手术原因和术前准备情况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 抗生素使用监测与评估为确保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进行以下监测和评估:- 定期检测患者的感染指标和症状改善情况,根据需要进行病原学培养和药敏试验;- 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定期评估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和可能的耐药性问题,根据需要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
5. 反馈与修订本文档的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收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反馈意见,对规范进行必要的修订和更新。
以上为泌尿科抗生素使用规范的草案,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
具体使用时,请根据医疗指南、研究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调整。
恩诺沙星胶囊的功能主治

恩诺沙星胶囊的功能主治恩诺沙星胶囊简介恩诺沙星胶囊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成分为恩诺沙星。
恩诺沙星胶囊具有抗菌、抗炎和抗病毒的功能,在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色。
恩诺沙星胶囊的主要功能1.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恩诺沙星胶囊对泌尿系统感染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抑制和杀灭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细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此外,恩诺沙星还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具有强效的杀菌作用,使得它在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2.治疗呼吸道感染:恩诺沙星胶囊对呼吸道感染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恩诺沙星胶囊的抗菌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DNA的复制和修复,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3.治疗消化道感染:恩诺沙星胶囊对消化道感染的治疗也非常有效。
它可以抑制和消灭引起消化道感染的常见细菌,如沙门菌、副溶血弧菌等。
此外,恩诺沙星胶囊还可以改善消化道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的生长,有助于消化道感染的康复。
4.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对于皮肤软组织感染,恩诺沙星胶囊也展现出优异的疗效。
它可以抑制和杀灭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恩诺沙星胶囊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复制和修复,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5.预防和治疗旅行者腹泻:恩诺沙星胶囊被广泛用于旅行者腹泻的治疗和预防。
旅行者腹泻主要由细菌感染引发,恩诺沙星胶囊可以抑制和杀灭引起旅行者腹泻的细菌,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一常见的旅行疾病。
使用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使用恩诺沙星胶囊。
2.不宜与含有钙、铁、镁、铝阳离子的食物同服,以免影响吸收。
3.使用过程中要充分饮水,保持充足的尿量,以促进药物的排泄。
4.已知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慎用。
5.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慎用。
6.使用恩诺沙星胶囊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头晕等不良反应,如有持续或加重的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泌尿系感染的药物治疗

泌尿系感染的药物治疗第一篇: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泌尿系统的各个部位,如膀胱、尿道、肾脏等。
患者常常表现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药物治疗是泌尿系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首先,抗生素是目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药物。
根据病原菌的不同,常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对于轻度或初次发作的感染,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有头孢曲松、氟苯尼考等。
对于复发性或严重感染,可以选择更加广谱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环丙沙星、美洛西林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的药敏结果来确定,不能盲目使用,以免造成细菌的耐药性。
其次,对于尿频和尿急症状,可以使用抗胆碱药物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冲动传导来缓解尿频和尿急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抗胆碱药物有奥扎他丁、托吡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口干、便秘等,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消炎止痛药也可以用于泌尿系感染的治疗。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症状,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感染,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长,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的来说,药物治疗是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些复杂性感染或者存在抗药性的感染,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或支持性治疗。
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应该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和药敏结果,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另外,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
同时,需要定期复查病情,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篇: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自我保健措施来加速康复和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庆大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

庆大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庆大霉素,又称盐酸克林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自上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庆大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庆大霉素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一、呼吸道感染庆大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对多种呼吸道细菌感染具有优良疗效。
在治疗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庆大霉素能够快速杀灭致病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庆大霉素对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是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
二、皮肤软组织感染除了呼吸道感染外,庆大霉素还可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疖、疥疮等疾病。
庆大霉素能够穿透皮肤组织,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迅速控制病情发展,有效减少感染范围,加速伤口愈合。
对于一些耐药性较强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庆大霉素尤其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备受医生推崇。
三、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旦患上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不适。
庆大霉素在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能有效清除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减轻尿路疼痛和尿频尿急等症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临床数据显示,庆大霉素在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显著,是治疗该类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四、其他感染疾病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疾病外,庆大霉素还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中耳炎、结膜炎等。
它的广谱抗菌作用可覆盖多种致病菌,对于混合感染或不明原因感染的患者同样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庆大霉素作为治疗手段,获得良好的疗效。
总之,庆大霉素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生素,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医生在选择庆大霉素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药敏试验结果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使用庆大霉素,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庆大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将会变得更加精准和个性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灰黄霉素的功能主治和功效

灰黄霉素的功能主治和功效简介灰黄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又被称为纤维菌素。
它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和杀菌作用。
灰黄霉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灰黄霉素的功能主治和功效。
功能主治1.呼吸道感染:灰黄霉素对呼吸道常见细菌引起的感染效果显著。
它可以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2.皮肤感染:灰黄霉素可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如脓皮症、脓疱病等。
它能够渗透皮肤组织,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有效杀灭病菌。
3.泌尿系统感染:灰黄霉素对泌尿系统常见细菌引起的感染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应用于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疾病的治疗。
4.消化系统感染:对于消化道感染疾病,如肠炎、胃炎等,灰黄霉素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眼部感染:灰黄霉素可用于治疗眼部感染,如结膜炎、角膜炎等。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感染部位的细菌生长,从而减轻炎症症状。
6.其他感染:此外,灰黄霉素还可用于治疗其他系统感染,如骨髓炎、中耳炎等。
功效1.抗菌作用:灰黄霉素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它通过干扰细菌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使细菌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杀菌的效果。
2.抗真菌作用:除了对细菌具有作用外,灰黄霉素也对某些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等。
3.改善炎症:灰黄霉素能够减轻感染部位的炎症症状,如红肿、疼痛等。
它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炎症反应,达到改善炎症的效果。
4.提高免疫力:灰黄霉素在治疗感染疾病的过程中,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
5.促进伤口愈合:在治疗皮肤感染时,灰黄霉素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使炎症减轻,促进皮肤组织的修复恢复。
注意事项1.使用灰黄霉素时应遵医嘱,按照医生的指导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治疗。
2.对于过敏体质者,禁止使用灰黄霉素。
3.在使用灰黄霉素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尤其是与具有相同抗菌作用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道感染抗生素使用7.1 前言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泌尿道感染)是开业医师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在医院和全科医师所用抗生素中,占据很大比例。
由于泌尿道是一个连续的结构系统,感染可从膀胱到肾脏及周围组织。
临床表现变化很大,应根据临床表现使用抗生素。
尽管泌尿道感染可发生在男女两性及各年龄段,但以健康女性为最常见,并出现典型的泌尿道感染症状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7.2 指南目的本指南是提供治疗泌尿道感染选用抗生素的临床途径,是系统收集文献结合本地经验制定的。
按照本指南治疗泌尿道感染可能取得最佳结果,但非人人有效。
因此,对某个具体病人的治疗决策,必须由主管医师根据病情、检查结果及治疗条件作出决定。
7.3 发病机制与细菌学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途径是肠道细菌在尿道周围繁殖,经尿道到膀胱,然后,细菌从膀胱经输尿管到肾脏,导致肾盂肾炎。
偶尔可发生血源性感染,因金葡萄球菌败血症继发肾皮质脓肿。
致病菌:①大肠杆菌;②腐生葡萄球菌;③肠道杆菌科:克雷白杆菌属、变形杆菌属、肠道杆菌属;④假单胞菌属;⑤肠道球菌属;在许多社区,氨苄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很高(多组研究报告的结果是49.8% -62%), 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然而对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第1、2代头孢霉素、氟喹诺酮、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钾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进行性下降。
本指南的推荐意见是根据这些敏感类型提出的。
7.4 泌尿道感染综合征泌尿道感染病人的临床症状表现繁多。
根据受累部位(上泌尿道和下泌尿道)及合并症确定各种综合征(表7.1)。
再根据性别选用抗生素。
7.5 泌尿道感染诊断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是根据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定。
应了解危险因素,如泌尿道结石、泌尿生殖系统的器械检查、手术及先天缺陷等。
应询问既往泌尿道感染史、泌尿道畸形、性生活史及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肾病。
7.5.1 尿液分析应作脓尿分析及细菌培养加敏感试验。
如硝酸盐试验及酯酶试验阳性,即可开始抗生素治疗。
7.5.2 尿培养根据下列细菌数量。
作出诊断:● 尿液细菌量≥103克隆单位/ml,为膀胱炎。
● 尿液细菌量≥104克隆单位/ml,为肾盂肾炎。
● 尿液细菌量≥105克隆单位/ml,为无症状细菌尿。
一般在使用抗生素前,应送中段尿培养,然后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年轻女性,无合并征的膀胱炎不需要作尿培养。
在治疗前后应做尿培养的病人有:● 孕妇● 反复发作的泌尿道感染病人● 肾盂肾炎● 所有男性病人● 有合并征的泌尿道感染病人7.5.3 泌尿道检查反复发作的膀胱炎及肾盂肾炎的女性病人及有泌尿道感染的男性病人,应作静脉肾盂造影、超声波检查及做前列腺按摩液培养,必要时做其他检查。
7.6 无合并征病人的处理7.6.1 无症状细菌尿A 无症状细菌尿病人不推荐使用抗生素,但孕妇例外。
(A,Ⅰb)病人无症状,但尿液细菌数≥105个克隆单位/ml,可诊断为无症状细菌尿。
各组人群均可发病,但老人最危险。
治疗无好处。
即使老人亦不推荐治疗,因为治疗不降低感染的合并症及死亡率。
7.6.2 女性泌尿道感染A 女性膀胱炎可选用第一、二代头孢霉素呋喃妥因。
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氟喹诺酮及甲氧苄氨嘧啶。
(A,Ⅰb)B 女性膀胱炎使用头孢霉素、呋喃妥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疗程7天;或用萘啶酸治疗,疗程亦7天。
A 女性膀胱炎治疗,用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或氟喹诺酮治疗,推荐疗程为3天。
(A,Ⅰb)A 单次疗法比多日疗法效果差,不推荐为女性膀胱炎常规治疗。
(A,Ⅰa)膀胱炎是女性常见疾病,据报告正常女性发病率为20%—40%。
治疗方案有:①第1、2代头孢霉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②呋喃妥因、氟喹诺酮、甲氧苄氨嘧啶;③萘啶酸。
一般氟喹诺酮不作一线用药,以减少耐药性。
一般推荐7日疗程,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和氟喹诺酮例外。
治疗健康女性无合并征的膀胱炎,用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160/800mg)和氟喹诺酮(环丙沙星250mg bid)3天疗程。
单次量治疗不如此方案有效,不作常规推荐。
社区首次膀胱炎患者,治疗前不需要作尿培养。
对无症状女性治疗后亦不需作尿培养,仅对症状不缓解者需要作尿培养。
经1个疗程无效的病人,在等待尿培养期间,应改用另一种抗生素。
多数膀胱炎女性没有泌尿道功能与解剖异常,但对反复发作患者需要作肾脏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泌尿道畸形。
对反复发作患者,经首次治疗缓解后,应考虑预防性治疗,最长可达6个月(表7.2)。
对排尿困难的女性,经反复作尿培养阴性,应考虑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念株菌阴道炎或毛菌性阴道炎,并给相应治疗。
7.6.3 女性反复发作的泌尿道感染B 女性反复发作泌尿道感染的治疗方法是,用小剂量持续预防治疗或性交后预防治疗,为期3~6个月。
有效药物是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呋喃妥因、头孢霉素或甲氧苄氨嘧啶。
(B,Ⅱa)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是由于复发或再感染。
复发是指在完成抗生素治疗的2周内,由原致病菌持续感染;再感染是指对前发作,经治症状消失2周后,由另一种致病菌感染。
反复发作是6个月内发作2次以上或1年内发作3次以上,治疗方案是:● 持续使用小剂量预防性抗生素,3-6个月。
● 如性交是其诱因,则女性应作性交后预防性治疗。
● 有症状时,作自身间断治疗对女性反复发作泌尿道感染的预防治疗是,每晚或性交后服用,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40/200mg)、头孢氨苄(250 mg)、呋喃妥因(50 mg)或甲氧苄氨嘧啶(100 mg)(表7.2)。
氟喹诺酮亦可作为预防用药,但应尽量减少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7.7 男性泌尿道感染男性泌尿道感染最常见于老人,前列腺疾病、尿道梗阻及泌尿道器械检查。
在治疗前后必须作尿培养,以确定细菌敏感性及证实治愈。
此外,必须全面检查,排除易发因素。
最常见泌尿道感染综合征是急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及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
尽管社区发病率很高,但缺乏对照组研究。
指南的意见来自有关专家的意见或临床经验。
急性前列腺炎B 急性前列腺炎推荐治疗药物有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氟喹诺酮,疗程4周。
(B,Ⅲ)急性前列腺炎表现为发热、排尿困难。
下背部及会阴区疼痛。
尿培养阳性,常有血培养阳性。
禁忌前列腺按摩。
如不能进食或呕吐,应住院治疗,静脉给抗生素。
由于腺体发炎,所有抗生素均可穿透到腺体,故可像治疗女性肾盂肾炎那样,用头孢霉素或庆大霉素治疗。
如无全身症状或经治后症状好转,则可口服抗生素,如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选用能渗透到前列腺的抗生素,疗程4周。
反复发作者需要按慢性前列腺炎治疗。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B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推荐治疗药物有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氟喹诺酮,疗程12周。
(B,Ⅲ)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通过前列腺液培养确诊。
应选用脂溶性并能穿透到前列腺的抗生素治疗(表7.2)。
如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160/800mg)或氟喹诺酮(环丙沙星500mg) 1日2次,疗程12周,有前列腺钙化或梗阻症状者,需进行手术。
有些病人需要长期抑制性治疗,需要长达6个月或以上。
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C 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是选用强力霉素或红霉素。
(C,Ⅳ)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前列腺感染。
前列腺液中有白细胞,但培养阴性。
应考虑衣原体、尿素原体属或支原体感染。
可按照表7.2所列药物给经验性治疗1个疗程,可能好转,为缓解症状,常需用其他药物,应建议到泌尿科就诊。
无前列腺症状或泌尿道畸形的泌尿道感染有少部分男性泌尿道感染病人,无前列腺症状,无泌尿道畸形,可按照膀胱炎治疗,选用表7.2中抗生素,治疗1-2周。
7.6.5 女性肾盂肾炎B 女性急性肾盂肾炎的初始治疗是用静脉第1、2代头孢霉素加氨基糖甙类住院治疗;或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内酰胺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亦有效;轻症病人可选用口服第1、2代头孢霉素、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内酰胺类。
如有尿细菌培养结果,可依次调整抗生素,疗程为14天。
(B,Ⅲ)女性急性肾盂肾炎表现为膀胱炎样症状,但疼痛明显;严重病人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痛或严重败血症。
轻症或无呕吐病人可在门诊口服抗生素治疗。
严重病人应住院、输液、及给肠外抗生素治疗。
尽管本病发病率很高,但对各种抗生素疗效未作随机对照研究,最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如羟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愈来愈多,不同社区的耐药情况亦不同,故对总体病人难提出某种治疗方案。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本地区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而定,或根据非随机临床报告选用。
可供选择的静脉抗生素有,①第1、2代头孢霉素加氨基糖甙类;②第3代头孢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氟喹诺酮药物(表7.3)。
推荐在使用抗生素前作尿培养,并根据结果调整抗生素。
推荐疗程为14天。
7.6.6 妊娠泌尿道感染A 孕妇无症状细菌尿应用根据培养与敏测结果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肾盂肾炎及其他合并征。
(A,Ⅰa)B 孕妇急性膀胱炎推荐的经验治疗是第1、2代头孢霉素、呋喃妥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后3个月妊娠慎用)。
可根据细菌培养及敏感试验调整抗生素,疗程为7天。
(B, Ⅲ)B 孕妇肾盂肾炎的推荐经验治疗是第3代头孢霉素。
根据细菌培养及敏感试验调整抗生素,疗程为14天。
(B, Ⅲ)妊娠时由于激素的作用使泌尿道扩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妊娠子宫的压迫使肾盂肾盏相对梗阻,易发生细菌尿。
孕妇是无症状细菌尿高危险人群,它发展为有症状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及早产。
对孕妇应作常规无症状细菌尿的筛选检查,并根据细菌培养进行治疗。
对有症状泌尿道感染应积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生素的选用应根据病情的严重性及对胎儿的安全。
一般说,青霉素、头孢霉素及呋喃妥因是安全的;喹诺酮类应尽量避免;同样,氨基糖甙类有耳毒性;磺胺类药物在妊娠后期可致新生儿核黄疸症,最后,由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亚安培南及单环内酰胺抗生素对妊娠的的安全性尚未定论,使用时应慎重。
对无症状细菌尿的治疗应根据尿培养选用抗生素,可选用呋喃妥因、羟氨苄青霉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服用3日。
治疗后再做尿培养,如仍阳性,再治疗7天。
密切随访尿培养,适当治疗与预防,则孕妇的膀胱炎与肾盂肾炎是可以避免的。
急性膀胱炎在等待尿培养结果时,用第1、2代头孢霉素、呋喃妥因或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治疗。
孕妇肾盂肾炎应用静脉第3代头孢霉素治疗(表7.3),这是最安全的选择;有人使用羟氨苄青霉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加庆大霉素治疗孕妇肾盂肾炎,但庆大霉素对胎儿有耳毒性。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应做尿培养,根据结果调整抗生素。
急性膀胱炎疗程7天,肾盂肾炎14天。